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同步课件:经典名著周阅读四——《飞向太空港 》(共9张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飞向太空港》课件(共26张ppt).ppt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自主阅读推荐《飞向太空港》课件(共26张ppt).ppt

人物分析 任新民:他是中国火箭氢氧发动机的奠基人,中国通信卫星工程 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他敢于发表、坚持和修正自己的技术见解, 敢于负责,敢于对重大技术问题适时而果断地做出决策。他善于 听取别人的意见,睿智、自信而又有远见。他说话从不讲客套, 有一说一,实事求是。他工作作风严谨,有担当,有作为,是一 位有着坦荡胸怀的科学家。
片段选读 此时,数千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海面上,“远望一号”“远 望二号”两艘航天测量船早已悄然驶进了赤道附近的预定海 域,正严阵以待,迎候“亚洲一号”卫星的随时到来。 凶险的海面上,风高浪急,波涛汹涌,唯有头顶的星空,显 得格外明朗。汹涌的海涛将“远望号”一次次地抛起,再一 次次地扔下,大有要一口吞掉之势。但两艘“远望号”依然 屹立海面,如同两座礁石,任凭海涛的冲刷、风浪的拍打。
片段选读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备战备荒,小庙机场作为西南地区 的一个军事重地,又有了一番重大的扩建。据说,小庙机场 的扩建计划,还是当年的“林副统帅”林彪亲自审核批准的。
【赏析】历数小庙机场的历史渊源,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 了文章的厚重感。
片段选读
于是,1990年春节前三天一个风雪弥漫的夜晚,由三十一人 组成的护送升降平台的运输队,从成都缓缓出发了。 十二辆摩托车兵分两路,率先开道;后面紧跟的是开道警车、 清道车和指挥车;接下来是载有升降平台的大拖车;最后压 阵的是十几辆工具车。风雪中,队伍小心翼翼,浩浩荡荡, 颇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气概。 成都至西昌,全程五百多公里。一路山势险峻,坡陡路窄, 全是蛇形公路;且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霜雪遍野,途 中若有任何一点闪失,必将车毁人亡。 【赏析】交代了沿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恶劣,说明运输 面临的巨大危险,也侧面烘托了运输人员战天斗地、不畏艰 险的坚强意志。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的发展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中国航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神六 多人飞行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10月17日4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七 太空行走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9月28日17时37分 航天员:翟志刚(执行太空行走)、刘伯明、景海鹏 神八 无人飞船 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1月18日9时32分 神九 手控对接 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6月29日10时03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执行手控对接)刘洋(首位“神女”) 神十 首次应用性飞行 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6月26日8时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 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的 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 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
容,有什么特别之处?
▪ 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 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
•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
• 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 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 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 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他就是杨利伟。
•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 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 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 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 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 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 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 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 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专题22 飞向太空港 课件(共53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专题22 飞向太空港 课件(共53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 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 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 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 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背景探秘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 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 大凉山深处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飞向太 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 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 耘的航天人形象。
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随后,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 家领导人,适时地跨进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门。1984年4月8日,当中国有关部门 决定购买国外卫星并使用法国火箭和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时,“长征三号”火箭将 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了太空,震惊了世界。中国一批科技知识分子开始考虑 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外国的卫星。 1984年底,一份关于把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正式 报告,摆在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办公桌上。经过层层汇报,国防科工委于1985年4
章节概况
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
基地历史 → 中美建交 → 打入市场 → 艰难谈判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 卫星的故乡。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 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 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 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温 伯格访华,邓小平邀请他参观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基地副司令员佟连捷带 他观看了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运输、测试、组装到成功发射的录像,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4.注字音
﹒轨( ɡuǐ )道 ﹒酝酿﹒( yùn niànɡ ) 横﹒亘( ɡèn )
橘﹒( jú )红
﹒嫦娥﹒( chánɡ é )
翌﹒( yì )年 苛﹒( kē )刻
乾﹒坤﹒( qián kūn )
探究一:把握文章内容
1.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
梳理的方法首先在于分层。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神舟六号返回, 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中 国 航 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翟志刚走出航天仓。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2003年2月1日9:00在 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燃烧,飞船上 包括一名以色列人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பைடு நூலகம்
导语:第1~3段 主体:第4~26段
结语:第27~30段
2.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 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 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 了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终 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 这一探索过程。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 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 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 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 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 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

《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基地历史中美建交打入市场艰难谈判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

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卫星的故乡。

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

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邓小平邀请他参观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基地副司令员佟连捷带他观看了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运输、测试组装到发射成功的录像,这获得了温伯格的高度评价。

发射前夕,所有相关人员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尽管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不仅发生过泥石流灾害,而且住宿条件简陋,但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普通士兵,都凭借一股顽强不屈的精神,为卫星发射而忙碌着。

发射前一周,作者采访了三位美国火箭专家,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对卫星的发射持乐观态度。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随后,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适时地跨进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门。

1984年4月8日,当中国有关部门与美国和法国签订购买通信卫星合同时,“长征三号”火箭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了太空,震惊了世界。

中国一批科技知识分子开始考虑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外国的卫星。

1984年底,一份关于把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正式报告摆在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办公桌上。

经过层层汇报,国防科工委于1985年4月召开了关于“长征三号”运栽火箭发射外星可行性的论证会。

会议认为中国应该将自己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1985年6月,以乌可力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飞向太空港》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

《飞向太空港》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课件

主要篇目
第八章《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1986年4月,中国卫星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引起 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中国 专家初次涉足国际市场,没有任何经验,美国卫星公司都不 愿冒此风险把卫星交与中国发射,中国卫星代表团屡屡受挫。
主要篇目
第九章《轨道大转移》 中国,这个早在一千年前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的国 家,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 号”送上了太空。时隔多年,中国航天技术不断进步,终于 有了打进国际市场的能力。发射外国卫星,这是中国进一步 提示航天技术的必经之路。
第十一章《外交场上的风云》 1988年11月24日,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就“亚洲一号” 卫星能否出境进行谈判。孙家栋团长带领队员与美国代表团 进行了数次谈判,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终于在12月17 日,签订了最后一个协议文件。
主要篇目
第十二章《布什: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从乌可力等人提议将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到正式签订 协议,历时整整五年。1989年1月23日,乌可力代表中国签署 了关于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 正式合同。终于,1989年12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允许“ 亚洲一号”卫星以及其他两颗卫星出境。布什表示:不愿我一直以为中外首脑协调会是非常枯燥无聊、板着面孔 的会议。但其实会议气氛大多是宽松的,还常常会用打赌来 开玩笑。胡世祥和江·可达是最活跃的“赌徒”,上官世盘 总是挑起二人打赌,还因为赌天气,江·可达先生失去了一 只烤鸭。
主要篇目
第三章《酒吧:一个中国人与三个美国人的对话》 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访了三位美国休斯卫星公司的专 家——维克特、马克、弗罗里克。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对 中国航天有很高的评价。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发展航天科技 的同时不要像美国一样丢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2018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名著自主阅读 《飞向太空港 》

2018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名著自主阅读 《飞向太空港 》

• •
• •
八、周游列国的中国专家们 1986的年4月,中国商业卫星发射 服务代表团前往美国。他们的报告获得 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以及海外华 侨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国火箭专家首次 涉足世界商业发射市场,没有经验,屡 屡受挫。美国特雷卫星公司总经理舒尔 兹给了乌可力一幅漫画,啤酒瓶的组成 的发射架上挂着鞭炮,上面写着中国 “长征三号”! 九、轨道大转移 1986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 了正式文件,将发射外国卫星列入国家 的重点工程。
• 十、面对世界的挑战 • 1986年,中国与美国西联卫星公司终于签订了由 “长征三号”火箭发射“西联六号”卫星的发射订座协 议。但是突然所有绿灯对西联公司关闭,公司破产。美 国特雷卫星公司总裁施瓦兹(美籍华人)大胆地接了过 来,但是这家公司也没能逃脱破产命运。外商纷纷离去。 • 中国航天人认真反省,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终于 在1988年,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 一号”卫星,决定由中国发射。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批 准一项由中国火箭发射三颗美国通信卫星的计划。 • 十一、外交场上的风云 • 1988年11月24日,中国谈判代表团前往美国谈判, 团长孙家栋,谈判成功,“亚星”就能够出境。美国代 表团团长是尤金.麦卡里斯特,首席谈判代表是威克逊 先生。 • 谈判从第一稿谈到第十稿,12月17日,终于草签 了中美两国政府间的最后一个协议文件。
名著自主阅读 《飞向太空港》
一、作者简介


李鸣生 ,当代著名作家。1956年生于中国
四川,现居北京。“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 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他被文学界称为 “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 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 有良知的作家”。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 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 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 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 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 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 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 爱。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李鸣生是当代著名作家,以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而闻名。

他的“航天七部曲”作品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被誉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在1990年4月7日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的优秀品质和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

此外,作者还客观真实地报道了中外合作的过程,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

最后,作者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的呼声,体现了他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为了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以及避开大中城市,西昌被选为发射基地。

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能够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

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

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发射基地的建设历程中,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

1989年起,发射基地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以及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

然而,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和技术员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其中有四名航天专家已经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将永远铭记于心。

1990年4月1日晚,三位美国的休斯卫星公司的专家在酒吧里与一位中国人进行了对话。

其中,弗罗里克希望中国在争取人类进步时,不要丢掉了彝族文化,不要像美国人赶走印第安人后就把他们的文化废掉了。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美国长期以来是一对冤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

华 民 族 的
飞 天 ,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
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 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 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 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
飞 现天 代, 的一 名个 词古
老 而 又
古代飞天 是甘肃敦煌 莫高石窟的名片,是敦煌 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 术品。敦煌莫高窟492个 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 飞天。
神五发射
“神五”发射视频
太空中的杨利伟及其拍摄的作品
英雄凯旋
激情评述
(徐钰凡小组供稿)2003年10月15日,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 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 ──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一家 国外媒体写道:“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 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 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 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 明”新时代。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家长们被感动了,同意两个孩子参训。
体教结合 “举”世 闻名

举重队成立之初,训练设施可谓简陋之极,小队员们挤在一间教室里训练。训练器材是原始
,杠铃片不够用时,便就地取材,采用沙袋悬挂。每天早上6时,小将们的身影便出现在运动场
上;下午3点半,便在训练室里机械地重复着各个动作,但每个动作的成功,都会让这些孩子们
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是建立在叙述“神五”飞天 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来写的,是作为新闻背景 材料来用的,对新闻事实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把航天史 的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及时满 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同时把事件放在历史的长河去考察, 使事件本身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意义也更加突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

《飞向太空港》内容解读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基地历史中美建交打入市场艰难谈判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

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卫星的故乡。

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

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邓小平邀请他参观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基地副司令员佟连捷带他观看了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运输、测试组装到发射成功的录像,这获得了温伯格的高度评价。

发射前夕,所有相关人员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尽管工作环境极其恶劣,不仅发生过泥石流灾害,而且住宿条件简陋,但无论是高级领导,还是普通士兵,都凭借一股顽强不屈的精神,为卫星发射而忙碌着。

发射前一周,作者采访了三位美国火箭专家,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对卫星的发射持乐观态度。

★第二章: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随后,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适时地跨进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门。

1984年4月8日,当中国有关部门与美国和法国签订购买通信卫星合同时,“长征三号”火箭将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了太空,震惊了世界。

中国一批科技知识分子开始考虑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外国的卫星。

1984年底,一份关于把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正式报告摆在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办公桌上。

经过层层汇报,国防科工委于1985年4月召开了关于“长征三号”运栽火箭发射外星可行性的论证会。

会议认为中国应该将自己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1985年6月,以乌可力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名著读《飞向太空港》

名著读《飞向太空港》

名著读《飞向太空港》《飞向太空港》是一本令人兴奋和启发的科幻小说,描绘了人类首次探索太空的壮丽冒险。

本书由杰瑞·欧文斯创作,出版于2021年。

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力,它带领读者进入了未来的太空探险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剧情的分析和对主要人物的描述,突出展现《飞向太空港》这本名著的魅力。

第一部分:剧情概述《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一个团队的航天士们前往尚未被人类探索的远离地球的宇宙空间的故事。

这个团队由各种不同背景和技能的人组成,他们共同打破了人类的束缚,勇敢地追逐未知的宇宙之旅。

故事开始于主人公约翰·哈里森的介绍。

约翰是一个年轻而有天赋的天文学家,他渴望探索宇宙,并成为乘坐“太空港号”飞船的一员。

然而,为了成为一名宇航员,他必须通过各种考核,并展现出卓越的科学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在过程中,约翰与其他候选人相互竞争,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毅力。

最终,约翰成功入选了航天队,他和其他宇航员们开始了他们的太空探险。

第二部分:宇航员们的挑战与成长一旦进入太空,宇航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

他们必须适应微重力环境,经历长时间的孤独和密闭空间带来的压力。

然而,这群勇敢的人们用坚毅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太空中,宇航员们不仅仅是在执行任务,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超越。

他们通过观测外太空的明星和行星,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这一过程不仅使他们对宇宙充满敬畏,也让他们对地球的宝贵和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部分:对人类未来的启发《飞向太空港》不仅仅是一本娱乐读物,它还提供了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描述未来的太空探险和科技进步,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我们为何应该继续探索宇宙,挑战人类的极限。

同时,《飞向太空港》也强调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宇航员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事的智慧。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科学家和探险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飞向太空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