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_省略_年展望_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分报告_张清勇

合集下载

多种土地覆被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

多种土地覆被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

多种土地覆被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邵正艳1李南南2尤慧1李鑫川2(1淮安市气象局,江苏淮安223003;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本文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5种土地覆被分类产品(CLCD、ESACCI-LC、GLC_FCS30、Globe-Land30、MCD12Q1),将各土地覆被类型重分类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从面积和空间两方面进行了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

结果表明,5种产品对于淮河流域土地覆被的类型特征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面积估算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

在3种30m分辨率土地覆被分类产品中,CLCD的识别精度最高,以此作为参考数据;其他4种产品总体精度在92.37%~95.53%之间,Kappa系数在0.523~0.695之间,GlobeLand30产品与GLC_FCS30产品精度较高且各有优势,ESACCI-LC产品和MCD12Q1产品精度较低。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土地覆被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覆被产品;一致性;精度评价;淮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301.2;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7-0170-06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7.04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Consistency Analysis and Accuracy Evaluation of Multiple Land Cover Products:Taking the Huai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SHAO Zhengyan1LI Nannan2YOU Hui1LI Xinchuan2(1Hua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Huai'an Jiangsu223003;2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Jiangsu223300)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Huaihe River Basi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area.Based on fiv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products(CLCD,ESACCI-LC,GLC-FCS30,GlobeLand30,MCD12Q1),each land cover type was re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agricultural land,construction land and unused land).Consistency analysis and accuracy evalu-ation were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of area and spa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ve products had strong consistency in the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ver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area estimation were all greater than0.9.Among the thre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products with30m resolution,CLCD had the highest recognition accuracy and served as a reference data.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other four products ranged from92.37% to95.53%,with Kappa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0.523to0.695.GlobeLand30products and GLC_FCS30products had high accuracy and each had its own advantages,while ESACCI-LC products and MCD12Q1products had lower accu-racy.This research result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 cover research at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Keywords land cover product;consistency;accuracy evaluation;Huaihe River Basin土地覆被信息是理解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复杂的交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众多生态系统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大气耦合模型的基础输入,它影响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调节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收获和再生产[1]。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三篇)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三篇)

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下面是针对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措施方案:1. 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办法,实施土地审批和巡察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加强社会化管理,推行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 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划定土地保护红线,严禁乱占乱用土地资源。

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限制和整治违法违规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土地生态功能。

3. 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土地整理和土地节约利用,推行农田水利综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田综合效益。

加强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推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田生产力水平。

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6. 保护草地资源:加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地建设和管理。

制定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推行牧畜分离、转为草原生态畜牧等措施,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7. 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制定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推动农村土地托管、集体经营等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8. 加强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鼓励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经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田社会化服务。

发展农村土地经纪与评估服务,促进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探讨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技术难点和解决策略

探讨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技术难点和解决策略

探讨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技术难点和解决策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与速度得到全面提高,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但同时因为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现象及环境污染的状况愈发严重,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与改革,导致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民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确保耕地数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提高耕地质量与增加耕地面积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主要方式便是利用土地整治项目。

土地整治作为我国一项实现土地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在全国土地整治工作中被大力推行与使用,不但在扩大耕地面积与保护耕地资源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但因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分散性广、复杂性强的特点,且涉及到的范围较大,所以在工程技术的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就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技术实施难点,对如何有效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工作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实施难点;解决策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是促进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还能够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基本农田高标准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就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土地整治在大力推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较多的困难,不但工程施工技术落后,且项目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技术难点进行探究,并针对其难点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土地资源急需要思考并面对的问题。

一、土地整治项目中工程技术的实施难点(一)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工程质量缺乏保障根据我国现阶段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有部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施工技术落后、施工质量要求低及转让承包方的严重现象[1]。

同时在土地整治的施工现场也没有构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不具备有效的质量检验措施。

大部分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不但缺乏足够的土地整治经验,而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难度较大、复杂性较强的问题无法进行应对与解决。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土地资源都更加重视。

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分配以及价格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分析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意义,接着分析土地价格的具体特征,最后介绍了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调控土地市场价格的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土地资源;市场价格;影响因素;预防调控1.引言对于土地市场价格来说,国家能够以政策为载体,起到直接影响和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进行间接调节与控制。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价格有着对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其预防调控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困难性。

因此只有对于这些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合理分配和定价土地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土地资源被赋予了商品特点,从而有了土地价格。

长久以来,政府都能对土地资源价格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来进行全国地价的制定。

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本区域土地价格。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价格也会有所变动。

当城市经济发展较快时,对于土地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会导致土地价格升高。

近些年来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以偏低价格来进行招商引资,完成经济目标。

但是这种通过降低土地价格来满足短期经济指标的行为是不利于经济稳定性的。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将GDP作为经济发展目标,时常有不合理土地定价的问题,虽然低价土地能够增加GDP值,但是也造成了开发商囤地、炒地的问题,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

另外,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值,也会导致低价和房价的上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导致经济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受到威胁。

因此通过全面分析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通过土地价格的直接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手段,以基准和标准地价进行调控,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从而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这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国发(2012)12号 国务院批转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

国发(2012)12号  国务院批转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

国务院批转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2012-03-22 10:2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三月十八日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展改革委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在近年来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二)总体要求。

——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关系,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处理好改革创新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有效运用法制手段规范改革程序、深化改革实践、巩固改革成果。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对土地利用已有其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用地制度、土地资源的所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利弊等。

而近代土地利用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变化监测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土地利用研究逐渐兴起。

政府部门开始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80年代,土地利用研究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学术机构转移,不少大学、科研院所纷纷开设环境科学或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学科交叉土地利用研究涵盖了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这一特点使得土地利用研究更加全面,能够从不同领域多角度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问题。

2. 数据化、信息化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各种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能够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和可靠。

3. 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研究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资源开发转向了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更多的关注如何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地方特色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利用研究也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更多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而在西部地区,更多关注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

三、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和重点:1. 提升研究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土地利用研究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将会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变化监测、土地资源评价等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先进和可靠。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_倪绍祥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_倪绍祥

方法。土地适宜性评价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农业土地评价较普遍地开展, 但林、 牧业土地评价仍为 薄弱领域。城市土地评价广泛开展。旅游用地评价出现了一些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针对土地退 化、 土地整理等的土地评价新应用领域不断出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已成为土地评价的热门研究 领域之一。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新方法开始尝试应用。 <=+ 技术在土地评价尤其是土地适宜性评价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 键 土地评价; 进展; 中国 词 C 土地; 中图分类号 C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11321256011281/31/503-0
!#!
农林牧业土地评价仍是土地评价的主流
农业土地评价 为农林牧业服务的土地评价一直是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传统和主流, 近 -1 年来这一特 点有增无减。 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始摆脱过分依赖土地潜力分级的做法, 而且在评价中更加重 视定性与定量结合, 通过评定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划分土地等级。 例如, 黎夏通过构建“ 农业适 张军连等通 宜性值” 线性组合模型, 评估了广东东莞市的土地农业生产力并划分土地级别M0N; 过建立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中的土壤修正系数模型, 使评价成果更能反映土地的生产力水平 M2N; 确定了土地生产力自然评价指数及社会经济技 孙希华等沿用 (&" 的土地生产力指数模型, 术评价指数, 然后按不同权重得到土地综合评价指数, 据其评定土地等级M4N。 近 -1 年来中国农业土地评价的另一重要趋势是在原农业部门的农用土地评价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这项研究已从偏重土地自然属性发展到综合考虑自 M7N 。相关理论和方法也有许多探讨, 如基 然、 经济、 社会的“ 人地一体化的资源价值管理评价” M/N 准田法与收益还原法相结合的农用地估价方法 , 成本逼近法、 收益还原法、 基准地价系数修 正法在农用地评估中的应用M5N, 农地内部流转和农地外部流转两种价格的评估方法 M.N, 利用收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其优化配置已成为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对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广泛。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土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多元化需求。

土地经济学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经济分析的基础。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价格、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和配置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土地经济学理论,可以深入理解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土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学和空间分析理论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空间分析和规划的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空间统计等方法,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空间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土地经济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地理学等。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考题(附答案)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考题(附答案)

导读●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20分)●五、开放题(每题5分,共10分)一、选择题(20道):1.国土空间规划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正确的是()A.工业区B.居住区C.文化区D.交通区答案:D2.下列哪个部门负责对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审查确认?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B.国家文物局C.国土资源部D.环境保护部答案:C3.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哪项内容?A.市场调节B.社会生产力提高C.全面深化改革D.区域发展战略答案:D4.全国绿化覆盖率达到%是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

A.30%B.40%C.50%D.60%答案:C5.国土空间战略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A.生态优先B.经济优先C.公益优先D.社会优先答案:A6.《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16-2035年)》提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目标,其中农业现代化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实现、到2035年达到高水平。

请问其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休闲农业B.特色农业C.绿色有机D.标准化大户答案:C7.国土空间布局中,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提出要“优先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这也是指导城市规划的“十四条禁令”之一,下列哪项不在其中?A.禁止将居住用地转变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禁止将保留地块纳入整体开发使用C.禁止将限制性用途地块改变成商服用地D.禁止一个项目内设立两个或以上小区答案:D8.下面关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正确的说法是:A.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推动实现协调发展的三大战略B.实行分区施策、科学分类、有限制、管得住的制度,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C.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支撑D.(ABCD)都正确答案:D9.规划编制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在哪个方面具体体现?A.自然灾害风险防范B.城市生态建设C.环保治理工作D.居民社区服务答案:A10.下列选项不是《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六条关于新增建设用地需符合的条件的是()A.符合节约用水、节能减排标准;B.具备新建、改建项目必需的条件;C.可以与既有交通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对接;D.与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者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毗邻答案:D11.国土空间规划依据的三个战略是()A.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B.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现代化C.防范自然灾害、节约资源、保护生态D.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答案:D12.国土空间规划中,经济高效集约利用要求实现对土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但也强调实现对资源资本价值和生态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适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投稿的中文核心期刊

适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投稿的中文核心期刊

1中国农村经济(不收版面费)(Email投稿)中文核心期刊[2011],无版面费,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复合影响因子:3.665扩刊版影响因子:2.301《中国农村经济》(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中央级农村经济权威性学术刊物。

突出指导性、理论性、政策性、超前性,转载率一直遥居同类刊物之首,具有广泛的影响。

本刊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

本刊的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本刊设有农村形势分析、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投入与增长、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与保险、部门经济、区域经济、贫困问题、乡镇企业、农村城镇化、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民收入与消费、国外农业等栏目。

本刊是各级人民政府、党委、农村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的必读刊物。

主要栏目:农业形势与政策、新农村建设、粮食问题、农业产业化、贫困问题、乡镇企业、部门经济、合作经济。

2地理研究(在线投稿)中文核心期刊[2011],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科技核心[2013],复合影响因子:3.046扩刊版影响因子:2.671《地理研究》(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

主要栏目:陆地表层系统、土地资源与利用、经济与区域发展、水文与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社会与文化、地球信息科学、城市与乡村研究。

3中国农村观察(不收版面费审稿费)(Email投稿)中文核心期刊[2011],无版面费,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复合影响因子:2.945扩刊版影响因子:1.702《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理论刊物。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土地利用规划与 相关政策的协调 配合不断加强, 为土地资源的合 理利用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持。
遥感技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 GIS技术: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 空间分析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土地利用模拟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规划精度和效率 生态优先:强化生态保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绿色发展 精细化:细分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汇 报 人 :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措施,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的 制定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研究不足:缺乏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长远考虑和整体规划 未来展望: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技支撑,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研究方向: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各类土地数据,实现精细化规划和管理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土地模型,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实 施成效显著
土地利用规划与 生态环境保护相 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与 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协调
土地利用规划法 律法规不断完善, 为土地利用规划 研究提供了法律 保障。

土地调研报告【4篇】

土地调研报告【4篇】

土地调研报告【4篇】土地调研报告(精选4篇)土地调研报告篇1随着社会的开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xx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xx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xxx调查地点:xxxx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xx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xx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xx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平坦黄土地)、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列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2.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峻束缚了劳动力。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第38卷 第2期2024年2月Vol.38 No.2Feb.,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023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 )、万方、Elsevier、Springer、ProQuest 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梳理分析了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2024 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通过检索“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保护”(land protection )、“土地生态”(land ecology )、“土地利用”(land use/LUCC )、“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land assessment )、“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 )、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等关键词,筛选出学术文献93篇,其中,中文期刊文献54篇,英文期刊文献39篇。

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研究》、《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生态学报》、Land Use Polic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等期刊,内容涵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等方面。

研究主题的细分情况见表1。

1 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1.1 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2023年,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以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为研究热点。

土地资源方面,学者尤其关注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路径,以及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与权衡关系。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指导各地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根据《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等法律政策规定,部研究制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现予印发,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请各地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2011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报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八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2010年8月8日发布 2010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的标准和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发布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通知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调查分析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预测国有建设用地需求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土资发[2012]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2]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有关司局:《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下发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目前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内容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对建立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的指示,现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多次对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

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实施,是健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法制、体制、机制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促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益,破解“两难”问题,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从国家战略和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把加快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实施作为当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建设体系完备、措施有力、切实可行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为着力点,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拓展符合资源国情的建设用地新空间,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促进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土地科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土地科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土地科学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沈丘县付井镇玉帝庙行政村电话:***********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的人地矛盾以及中国土地使用过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从土地科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论述中,指出了加强土地科学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土地土地资源土地科学引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

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既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针对土地管理科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抓好土地科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土地科学发展的阶段纵观土地科学发展的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可上朔到约2500年前我国《周礼》一书对土地的记载与研究。

欧洲一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期也开始了有关研究。

但总的来讲,是零星的、不系统的、以描述性为主的分析调查阶段。

二是二十世纪的30至40年代:这一阶段对土地的研究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为主,目的主要在于纠正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三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是土地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其主要特征是把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对待,以此为前提广泛建立了土地分类、土地分级、土地评价与规划利用、土地管理等理论体系,使土地科学有了真正的学科含义。

1、关于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作为自然经济复合体的土地、人与土地的关系、人地复合系统、土地问题的整体、土地问题和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等。

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经济复合体的土地,研究的领域涵盖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城镇土地分等研究的进展及问题

囱 虫 国 瓷 丝 E。。 i 国 ± 亟 溘 Na mc c r ta ul
: 20/3 。 060
维普资讯
S u y 0 T c n c lE o o y td eh i c n m a
¨ “IIt ‘ l_ ”fl/ 。iIi Ii, r il, ilt一‘lll ‘ hi 。lll “ll it
城镇 内部土
地质量差异 ຫໍສະໝຸດ 变。城镇 土地分等、 级 、 定 估价 是从 不 同角度对 城镇 土地 质量
的评定和量化 。城镇土地 分 等反映 城镇 之问土 地质 量 的地域 差异 , 城镇 土地定级 反映城 镇 内部土地 质 量 的地 域差 异 ; 城镇
城镇 土地 “ 等一级一 价” 系图 关 () 2 为制定城市 土地 税赋提供重要参考 。为土地税 费征收
位, 制订城镇体 系规划 ,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供科学依 据。
个因素, 即城市区位、 城市集聚规模、 城市基础设施 、 城市用地
潜力 、 城市产 出结构 和政 策因素 。周寅康 等对新疆 生产建设 兵 团农 垦城镇分等 , 选择 的影响 因素有 :城镇 规模 、 区位 条件 、 基 础设施 、 城镇 用地潜 力 、 产业 结构 、 史沿 革 、 历 特殊政 策 。杜 忠 潮等总结 了陕西省城镇土地 分等 的 6个影 响 因素 : 市区位 、 城 城市用地产出水平 、 市集聚规模 、 市用地 潜力 、 城 城 城市基础设 施和城市投入强度 。 而较 小区域或经济成分较单一 区域的城镇 土地分 等 , 因城 镇 类型 、 数量 、 层次等 相对较 少 , 所选 因索 可适 当减 少 , 以能 但 合理反映城镇土地质 量 为准 。如项 国民等对 宁 波市城 镇土 地 分等 , 只重点选择 了城 市区位 、 聚规 模 、 集 经济发 展水平 3个 因 素。 3 2 城镇土地分等指标体 系研 究 . 指标 体 系是整个 分等 工作 的基础 , 一般 应遵循 系统性 、 可 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不 同的研究 地域 , 城市 间土地等级 的 影响因素既有共同 因素 , 又有 特殊 因素 , 因此 不 同地域 的城 市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进展与展望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地利用技术方法的飞跃。

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对于提升土地利用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

文章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以及相关功能评价辨析,并从多个角度就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展开了探讨,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展;展望1前言随着土地利用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土地利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

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概述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指一个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状态和表现,是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功能影响的重要概念和方法体系,通常以土地利用功能来表示,即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土地利用方式经历了数次转变,相应地,土地利用功能也呈现出以下特点: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变、从注重生产功能向重视“生产、生活、生态”三维一体功能的转变。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是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宗旨是确定和度量土地多元化利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功能及其效应。

目前,国内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以满足某种特定的目的为出发点,定性为主,结合定量方法开展。

评价方法有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2种,并多以评价土地持续保护或者降低生态风险为前提构建评价体系。

“十二五”期间贵港市发展迅速,人多地少的特点使得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将贵港市作为研究区域,评价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将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也为地方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土地资源利用多功能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土地自身特性、周边环境,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评价该种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地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这里的环境是一个宏观范畴,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评价的区域可以很大也可以较小,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其本质特征是物尽其用;土地利用多功能评价在应用中要突出综合性的特点,在评价尺度上要包括空间尺度(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和时间尺度(现状评价、潜力评价尺度)。

贵州省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存在问题及建议_罗睿

贵州省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存在问题及建议_罗睿
1 贵州省土地整治预算概况
1.1 贵州省土地资源概况
贵州省处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 1 100 m 左右,区域总面积 176 167 km2,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 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贵州省恰好处于喀斯特集中分
布的亚洲片区中心,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全省面积的 85%[5]。全省地貌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 类型,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 92.5%。贵州土 地资源利用特征为:坡耕地居多,垦殖系数高,水土流失 严重。坡度大于 6°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81.02%;其 中,有 69.18 万 hm2 耕地坡度大于 25°,占总耕地面积的 19.8%;而坡度在 35°以上的耕地也有 18 万 hm2,占总耕 地的 5.74%[6]。这些土地资源特征造成贵州土地利用结构 不合理,土地利用率较低。
2005 年以前,土地整治尚无本行业预算标准定额, 只能依据暂定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套用其他行业的预 算定额进行工程预算的编制。而其他行业工程建设标准 通常高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个别地方在编制预算 时甚至随意套用较高造价标准的定额标准,给预算审
收稿日期:2014-10-11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黔科合人才团队 [2013]4020);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计划项目 (H130029) 作者简介:罗 睿 (1990-),女,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通讯作者:何腾兵
农业经济┃三农问题┃信息工程
贵州省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存在问题及建议
罗 睿 1,何腾兵 2,李 博 1
(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大学农学院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中国西部能力发展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2期2013年2月Vol.27 No.2Feb.,201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分报告张清勇1, 丰 雷2(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2.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北京 100872)摘要:研究目的:呈现2012年有关中国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13年的研究热点。

研究方法:文献法。

研究结果:2012年,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研究结论:征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地价问题、差别化供地政策、对土地用途的区分、生态用地等,将是2013年及未来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土地市场;土地制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3)02-0087-10 Comments on Land Sciences Research Priorities of 2012 and Perspective of 2013: Sub-report of Land Market and Land InstitutionsZHANG Qing-yong, FENG Lei(1. S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2. Depatment of land and Real Esfat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inese land market and land institutions in 2012 and give prospect in 2013.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was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conducted a lot of studies on Chinese land market and land institutions in 2012. The progress is dynamic and satisfactory. Further studies, e.g., in 2013, might focus issues concerning land expropriatio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land price, diversified land supply policies, specialized land use types, and ecological land.Key words: land market; land institutions; research progress1 引言2012年,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学术界的研究进展,笔者除了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收集文献外,还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收稿日期:2012-12-30修稿日期:2013-01-15第一作者:张清勇(1980-),男,福建金门人,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

E-mail: qyzh@通讯作者:丰雷(1972-),男,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的应用。

E-mail: fenglei@88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2月 第2期刊数据库以及EBSCO、Elsevier ScienceDirect、ProQuest、SAGE、Springer等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挑选出近百种国内外主要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类期刊以及大部分土地、房地产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土地科学》等国内优秀期刊,以及Land Use 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等近来十分关注中国问题的国外期刊,系统整理、比较、分析了200多篇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问题的论文,从中精选出70余篇重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关于土地市场、土地制度的分别有32和40篇,细分的比例见图1和图2(封三)。

下文的安排是:首先,对2012年国内外土地市场与制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并对重点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对重点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和简要评价;最后,对2013年及未来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2 文献综述2.1 土地市场2.1.1 土地市场运行及完善 对中国土地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是与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市场完善等问题紧密相关的。

山世英、靳相木指出土地市场建设在确立城镇土地市场基本制度框架、成为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发挥土地资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总结了土地市场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土地市场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

钱忠好、牟燕采用加权平均法对2003—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土地市场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发现中国土地市场化综合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2]。

郑振源指出建立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是推进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并就如何建立这样的土地市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3]。

关于土地市场有效性,邹秀清、黄砺利用1998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中的综合地价指数数据,对城市土地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的结 论[4];尚勇敏等运用DEA法评价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绩效,发现农村土地市场绩效是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效率、市场功能效果的综合表征,农村土地市场绩效与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呈强关联性[5]。

关于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侯为义等应用2003—2007年31省(市、自治区)数据,测算了东、中、西部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度,发现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梯度差异,东部土地市场发育成熟度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6]。

此外,有学者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土地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

张红霞等利用武汉、南京、广州的开发商行贿数据,发现开发商行贿是在“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具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性,且行贿具有区域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7]。

同时,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主题。

张红霞发现2000—2008年武汉市加大了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和强度,显著影响了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提升了价格调控的作用空间,促使地价、房价向理性回归[8]。

郑振源则建议建立适应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划、计划体系;改革并建立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配置、收益公平分配的土地财税制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分区,限制土地使用权,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性;为实现公共利益征收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由国家确定土地用途;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尽快制定《土地基本法》[9]。

2.1.2 土地供应张宇等发现当前土地供应制度困境表现在制度缺失、制度冲突和制度虚置三个方面,认为摆脱制度困境除了需要优化和改进直接相关制度外,还应调整间接相关制度,形成制度实施合力,发挥整体效 用[10]。

汪冲构建了经济性评价指标,发现2003—2008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90%土地供应规模过低并由此造成经济低效率,而少数大城市又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减;协议供应的规模经济性程度相对高于“招拍挂”89张清勇等: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分报告供应,城市土地供应仍然存在明显的范围不经济现象[11]。

高明媚等构建了工业用地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江宁区工业用地供给的社会监管效用水平很高,经济效用一般,结构配置效用较低[12]。

王媛、贾生华从实物期权理论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采用2008—2010年杭州市243宗地块样本,考察了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提高1个标准差将使得土地供应的可能性降低42%,认为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符合实物期权规律,也为地方政府供地决策具有收入最大化倾向的论断提供了证据[13]。

Peng和Thibodeau利用2001—2008年成都等7个城市2008宗土地交易和3469份住房交易数据,检验2004年“8·31”大限以来政府直接控制城市土地供应对于住房用地市场效率的影响,发现住房价格在2004年前后均决定土地价格,但是影响程度从2004年第3季度以后显著变弱,认为政府直接控制土地供应后,土地市场效率下降了[14]。

Qu和Liu利用2003—2010年北京的土地出让数据,比较拍卖和非拍卖方式对于出让价格的影响,拍卖方式会导致更高的出让价格,而且竞拍者的类型显著影响拍卖溢价率[15]。

关于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黄静、王洪卫使用1998—2010年30个大中城市季度面板数据,发现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实施使得住房市场和土地市场的联动性加强,土地价格更能反映和体现房价信息,市场更具有效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并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开发商敢于高价拿地,关键在于开发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高预期[16]。

朱嫒玲等选取1999—2009年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数据,认为土地供给信息是影响住宅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且东中西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东部地区住宅市场价格对土地供给信息的敏感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17]。

张娟锋等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宏观数据和杭州286宗住宅用地微观数据,发现土地供给对住房供给在长期内(1—2年)有显著影响,短期内(1年以内)没有影响;而土地供给对住房价格在长期与短期内都有影响[18]。

杨璐璐呈现学术界对土地供给制度认识的差异性,并梳理政策脉络和基本法律框架,发现学界对土地供给制度没有统一的定义,缺乏对土地供给制度的系统研究,更注重土地供给的政府行为分析、强调整体性、统一性,认为对土地供给制度的研究须凝练共识,进一步甄别土地供给制度的政府行为功用验证,基于全球化视野看待中国土地制度改革[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