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课程设计I_SPSS

合集下载

利用spss课程设计

利用spss课程设计

利用spss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SPSS软件的界面布局和功能模块,掌握数据导入、数据编辑、变量视图和数据视图的基本操作;掌握描述性统计、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SPSS数据分析任务,具备处理和分析实际数据的能力,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合理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SPSS软件基本操作:介绍SPSS软件的界面布局、数据导入、数据编辑、变量视图和数据视图等基本操作。

2.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描述性统计量、图表绘制等方法。

3.参数检验: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

4.非参数检验:包括秩和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等方法。

5.相关分析: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方法。

6.回归分析: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SPSS软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作为主讲教材,辅助以其他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南邮测控系统课程设计

南邮测控系统课程设计

南邮测控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方法及数据传输技术。

2. 让学生了解南邮测控系统的结构组成,理解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控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测控系统电路,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测控技术及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测控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测控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或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测控系统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方法、数据传输技术等基础知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南邮测控系统结构组成:详细介绍测控系统的各部分功能、相互关系及系统设计原则,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教授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滤波算法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系统设计与实践:包括测控系统电路设计、系统调试与优化,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现并优化一个简单的测控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教学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的测控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题目:课程设计班级:44姓名:范海霞指导教师:黄双颖职称:成绩:通达学院2015 年 1 月 4 日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

具体如下: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10. 判别分析;11.尺度分析;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二.数据文件的处理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

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

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功能;2. 学习并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 了解目标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一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分析编程语言;2. 学会使用编译器构造工具,如lex和yacc,进行简单的编译器编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的调试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编译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编译过程的理解和编译器的构造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南邮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2.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编译器构造的基本方法;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定义、编译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编译器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理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和LL(1)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作用、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等基本概念,探讨语义分析的方法和实现。

教材章节:第四章5.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介绍中间代码的特点、生成方法以及常见的优化技术。

spss课程设计

spss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分析探索变量salary随其他背景资料的变化规律一、项目背景在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中对员工的各个属性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得出了一些结论, 比如: 男性员工较女性员工收高, 非少数名族较少数民族高, 受教育程度相同的人群中非少数民族占的比例更高, 并且工资在20000~30000之间的比例最大等等。

在前面第八章对Employee data.sav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 但前面的分析并不完善, 而且Educational Level (years)中不同的等级之间salary的关系、不同职务之间salary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等等。

这仅仅是意味着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所需数据的原料准备好了, 而随后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分析, 将结果呈现为数据报告和分析报告。

二、分析思路在后续的分析中, 将用到前面已经获得的数据, 并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出报告所需的汇总统计量/汇总结果, 绘制所需要的统计表(图);图形和统计表都可以用于数据描述, 图形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信息, 但操作比较复杂, 二统计表阅读起来不方便, 但操作简单, 因此, 二者要适当配合, 初步分析用统计表, 后续工作用统计图来直观刻画, 虽然数据描述往往以单一因素分析为主, 但也要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分析可能会重复, 比如工资和男女性别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重复, 所以使用探索描述。

三、具体操作1. Gender和Minority Classification对Salary的影响分析首先用均值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

(1)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均值”菜单。

在打开对话框中将“Gender”“Minority Classification”选入“自变量”列表框, 将“Current Salary”选入“因变量”列表框。

单击“选项”按钮, 打开选项子对话框, 在单元格统计量框组中选入“均值”“极大值”“全距”“极小值”, 单击确定。

南邮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南邮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题目:课程设计班级: 44 姓名:范海霞指导教师:黄双颖职称:成绩:通达学院2015 年 1 月 4 日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

具体如下: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 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10. 判别分析;11.尺度分析;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二.数据文件的处理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

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

在 spss 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

2.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3.XX学科的基本方法:介绍XX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XX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XX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供保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SPSS课程设计报告_南邮

SPSS课程设计报告_南邮

课程设计(I)报告题目:SPSS的使用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成绩:年月日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目录1. SPSS系统概述 (1)1.1 SPSS的构成 (1)1.2 SPSS的功能 (1)1.3 SPSS的使用方法 (2)2.数据文件的处理 (2)2.1数据录入和编辑 (2)2.2新变量计算 (2)2.3变量筛选 (2)2.4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 (2)2.5数据文件的存储与读取 (3)3.图形绘制 (4)3.1条形图 (4)3.2饼图 (4)3.3线形图 (5)3.4直方图 (6)3.5散点图 (6)4.基本统计分析 (7)4.1频数统计 (7)4.2描述性统计 (8)4.3总体均值 (8)4.4总体方差 (9)4.5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9)5.回归分析 (9)5.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0)6.方差分析 (11)6.1单因素方差分析 (12)6.2无重复试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2)6.3重复试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2)1.SPSS系统概述英文名称原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涵盖了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为统计分析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统计学算法,为各种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统计学方法。

提供各种表格和统计学图形,如线图、条形图和饼图等等。

SPSS可以直接将表格拷贝到word文档幻灯片之中,直接进行结果的展现。

在数据录入方面,可以直接录入,也可以把excel表格数据、文本数据导入到SPSS中进行分析,避免了拷贝错误。

在结果方面,SPSS可以直接导出为word文本、网页、excel格式,也可以将表格、交互式图形作为对象粘贴到word、ppt中,并在其中再利用SPSS对他们进行编辑。

SPSS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使得工作变得节省时间和精力。

1.1 SPSS的构成SPSS for Windows 6.0共有7个部分,包括:Base基本统计系统、Pro.Stats专业统计系统、Adv.Stats高级统计系统、Tables制表系统、Trends趋势分析系统、Categeries项目分类分析系统和LISREL线性结构方程式模型分析系统。

南邮专业课程设计

南邮专业课程设计

南邮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调制等;2. 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3. 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通信技术,如数字通信、模拟通信、光纤通信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和搭建简单通信系统的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与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关注学生对通信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对应教材第一章。

- 信号与系统- 信道与噪声-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分析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二章。

- 发射机原理与设计- 接收机原理与设计- 天线原理与应用3. 常见通信技术:讲解数字通信、模拟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 数字通信技术- 模拟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4. 通信系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培养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

-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信设备的操作与调试- 数据传输与处理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通信原理及相关技术。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应用通信知识。

南邮网络课程设计

南邮网络课程设计

南邮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通信原理,了解网络架构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网络配置方法。

3. 学生能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网络风险及防范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搭建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网络配置与调试。

2. 学生能利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查。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网络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络基础知识测试,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 学生能够完成指定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配置,实现网络通信。

3. 学生能够针对网络故障进行排查,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网络项目,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5. 学生能够撰写网络安全意识小论文,分享学习心得。

1.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发展历程、网络通信原理、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栈等,关联教材第一章。

2.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与搭建,关联教材第二章。

3. IP地址与子网划分:讲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分类和子网划分,关联教材第三章。

4. 网络配置与故障排查:涉及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网络监控及故障排查技巧,关联教材第四章。

5.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风险类型及防范措施,关联教材第五章。

6. 网络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如家庭、校园网等,探讨网络技术的应用,关联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完成第一章学习;第二周: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学习,完成第二章学习;第三周:IP地址与子网划分学习,完成第三章学习;第四周:网络配置与故障排查学习,完成第四章学习;第五周:网络安全学习,完成第五章学习;第六周:网络应用实例分析,完成第六章学习,并进行课程总结。

南邮通达课程设计

南邮通达课程设计

南邮通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南邮通达课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对邮政通信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邮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邮政编码的编制方法和意义;了解邮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邮政通信问题;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邮政通信设备;具备良好的邮政通信业务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邮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邮政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邮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邮政编码、邮政通信技术设备及操作、邮政通信业务处理、邮政通信技术发展等方面。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邮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邮政通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邮政通信网络的和构成;邮政通信业务种类和范围。

2.邮政编码:邮政编码的编制原则和方法;邮政编码的等级和结构;邮政编码的查找和应用。

3.邮政通信技术设备及操作:邮政通信设备的功能和结构;邮政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邮政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邮政通信业务处理:邮政通信业务的处理流程和规范;邮政通信业务的质量和效率;邮政通信业务的投诉和处理。

5.邮政通信技术发展:邮政通信技术的历史和现状;邮政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邮政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邮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邮政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邮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邮政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

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

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和用途;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3.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管理和维护数据库;2. 熟练使用SQL语言完成数据查询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3. 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现实问题,将其转化为数据库设计问题并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和合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南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示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原理和功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SQL语言及其应用:SQL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常用SQL语句编写与执行。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SQL语言3. 数据库设计:关系模型与实体-关系模型;数据库设计方法与步骤;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4. 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控制;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5. 数据库应用案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数据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解析与讨论。

南邮教科院课程设计2

南邮教科院课程设计2

南邮教科院 课程设计2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章节重要概念,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理解概率的基本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概率事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图表和概率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数据分析和概率问题进行合理的质疑和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公平、公正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概率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具备一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学会使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

同时,学习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如制作表格、图表等。

2. 统计图表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能准确地展示数据。

3.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概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概率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南邮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保护信息安全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掌握信息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安全协议等基本技术;了解常见的安全攻击手段和防护措施;了解我国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能够使用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技术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安全协议;能够分析信息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信息安全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应对信息安全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技术和管理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信息安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

2.密码学基础: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哈希算法;加密算法的应用场景和选择原则。

3.安全通信:数字签名、安全协议;安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4.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模型;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应用场景。

5.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6.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技术的选择。

7.信息安全实践:信息安全实验和案例分析;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信息安全案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通过信息安全实验,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南邮信息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2. 学习并掌握信息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基本技术;3. 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 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安全工具,进行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操作;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信息安全对社会的重要性,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南邮信息安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信息安全知识体系,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网络知识。

他们对信息安全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概念与基本属性- 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2. 信息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混合加密体制- 数字签名技术3. 认证技术与访问控制- 用户认证与设备认证- 访问控制模型与策略- 安全协议与应用4.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措施-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5. 应用安全与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 数据库安全- 应用程序安全6. 信息安全案例分析- 典型信息安全事件分析- 安全防护策略与实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第2周:信息加密技术第3周:认证技术与访问控制第4周:网络安全技术第5周:应用安全与系统安全第6周:信息安全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以下章节:1.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2. 第2章:密码学基础3. 第3章:认证技术与访问控制4. 第4章:网络安全技术5. 第5章:应用安全与系统安全6. 第6章:信息安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南邮课程设计

南邮课程设计

南邮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对通信过程中的信号进行基本的建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能够进行模拟和仿真。

2.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对通信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通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通信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务实的学术作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通信科学的基本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习成果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发展历程,关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信道模型及其性能指标,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模拟通信系统:分析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模拟通信技术,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传输与解码等,关联课本第四章内容。

5. 通信信号处理:介绍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关联课本第五章内容。

6.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讨论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带宽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等,关联课本第六章内容。

南邮课程设计周

南邮课程设计周

南邮课程设计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南邮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课程设计任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南邮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掌握常用的设计工具和技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南邮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南邮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南邮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以及常用的设计工具和技巧。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南邮课程设计概述,介绍南邮课程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第二章:南邮课程设计流程,讲解南邮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

3.第三章:南邮课程设计方法,介绍常用的南邮课程设计方法,如面向对象设计、模块化设计等。

4.第四章:南邮课程设计工具,讲解常用的南邮课程设计工具,如Visio、UML等。

5.第五章:南邮课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南邮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南邮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设计经验和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南邮课程设计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南邮课程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南邮课程设计参考书籍,扩大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I报告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成绩:
管理学院
2015 年11 月 1 日
南京邮电大学
课程设计I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SPSS安装过程略
SPSS主要窗口包括:数据编辑窗口、结果输出窗口、变量编辑窗口、语法编辑窗口、脚本编写窗口、脚本编写窗口、图表编辑窗口
数据编辑窗口是用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主要窗口界面,用户可在此窗口进行数据输入、观察、编辑和统计分析等操作。

结果输出窗口用于输出统计分析的结果或绘制的相关图表。

变量编辑窗口可以对变量的名称、类型、宽度、小数位、变量标签、变量值标签、缺失值、列的宽度、对齐方式、度量标准以及角色进行设置。

语法编辑窗口,用户可以在语法编辑器窗口输入或修改SPSS命令,或单击任何分析对话框上的“粘贴”按钮,将使用对话框设置的各种命令或选项粘贴到语法编辑器窗口。

脚本编写窗口,用户可以在此窗口编写SPSS内嵌的Sax Basic语言以形成自动化处理数据的程序。

图表编辑窗口可以对生成的图表进行编辑。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定义变量:点开变量视图设置变量名称及其属性。

录入和编辑数据
录入数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新建数据,二是导入数据。

1、打开【文件】→【新建】→【数据】如图①
2、打开【文件】→【打开】→【数据】如图②、③
①②
③④
然后可在④图中的数据视图增添,删除,修改数据。

计算新变量,输入所有人语数英的平均成绩。

打开【转换】→【计算变量】
筛选变量(个案选择)
选择工资大于2000的人
打开【数据】→【选择个案】
数据文件的拆分。

打开【数据】→【拆分文件】
数据文件的合并
首先选择合并变量,打开要合并的数据后,需对两表的关键变量进行排序后才能合并。

打开【数据】→【合并文件】→【添加变量】
数据文件的存储与读取
存储:打开【文件】→【保存】
读取:打开【文件】→【打开】→【数据】然后选取要打开的数据即可。

三、统计图形
条形图
打开【图形】→【图表构建程序】
首先需确定数据中有名义度量(尺度度量不能放在x轴)
把左上方的变量依次拖入右边图表的x轴,y轴。

其他图表如饼图、线形图、直方图、散点图方法类似。

如下图
饼图线形图
直方图散点图
四、基本统计分析
频数统计及总体均值与总体方差的估计、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
打开【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把要用的变量放到右边,点击【统计量】把要输出的数据勾选。

如下图
描述性统计及总体均值与总体方差的估计、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
打开【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把要用的变量放到右边,点击【选项】把要输出的数据勾选。

如下图
结果如下
五、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例题:分析不同地区的甲状腺肿的患病率高低与本地水质的碘含量的关系。

首先,在做回归分析之前,可以先用散点图初步观察两变量有无相关趋势。

如下图
从左图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接下来就可以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找出它们二
者间的关联。

打开【分析】→【回归】→【线性】
把“碘含量”拖入自变量,把“患病率”拖入因变量,统计量选择模拟拟合度和描述性。

结果如下:
①②
③④
从图①得出所有变量都已纳入模型中;图②得出相关系数R为0.971,所以R^2即相关系数很大,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图③为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反映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图④给出了回归方程的各项参数,a=17.484,b=4.459,即回归方程为y=17.484+4.459x,认为碘含量对患病率是存在影响的。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例题:采取措施的速度与保险公司的规模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

散点图分析略
打开【分析】→【回归】→【线性】
把“公司类型”、“公司规模”拖入自变量,把“所需时间”拖入因变量,统计量选择模拟拟合度和描述性。

结果如下:
①②
③④
从图①得出所有变量都已纳入模型中;图②得出相关系数R为0.946,所以R^2即相关系数很大,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图③为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反映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图④给出了回归方程的各项参数,a=33.874,b=-0.102,c=8.055即回归方程为y=33.874-0.102x1+8.055x2,认为公司规模、公司类型对索赔的反应所需时间是存在影响的。

六、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比较三个不同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电池的寿命。

打开【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
在【两两比较】中选择“LSD”、“S-N-K”;在【选项】中选择“描述性”、“方差同质性检验”、
“均值图”。

把“电池”拖入因变量列表,把“企业”
拖入因子。

结果如下:
①②
③④
图①所示为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本例Levene统计量为0.390。

显著性P值一0.680>0.05,故3组数据方差无差异。

图②所示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并且进行了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企业间方差分析统计量F=38.771, P值=0.000<0.01,因此认为不同企业间生产电池的寿命不同。

图③为LSD法比较结果,企业2与企业1、企业3显著性P值小于0.01,其它的则大于0.01 说明企业2与企业1、企业3生产的电池寿命有差异,企业1与企业3无差异。

图④为S-N-K法比较结果,电池寿命数据被分为两组,企业2一组,企业1和企业3为一组,说明企业2与企业1、企业3生产的电池寿命有差异,企业1与企业3无差异。

与LSD法结果一致。

无重复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某研究机构研究了3种动物饲料对4种品系小鼠体重增加的影响。

打开【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
在各个选项中做出对应设置如下图
结果如下:
①②
③④
图①所示为主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可见校正模型统计量F=6.772 ,P=0.000 ,说明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因素a和因素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37,均小于0.05。

图②所示为不同饲料类型两两比较结果,从Sig值(即P值)可见,饲料B与饲料C间没有差异(P=0.117),其他均有差异,P<0.05。

图③所示为不同品系两两比较结果,从Sig值(即P值)可见,每个品系间均无差异 P>0.05。

图④所示为不同品系小鼠喂养不同饲料的体重增重的均值图,可见A饲料较好,B和C饲料差异不大。

重复实验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例题:某研究者欲了解一套新的锻炼方法的减肥效果。

该研究者在某小学随机抽取12名肥胖学生,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下午按新的锻炼方法锻炼,第二组不参与新的锻炼方法锻炼,并于实验开始的第1. 2. 3个月分别测量学生体重减重情况。

打开【分析】→【一般线性模型】→【重复度量】
(1)打开【重复度量定义因子】,单击“被试内
因子名称”中的Factor 1,修改为weight。

(2)“级别数”框中输入重复测量次数“3”,
单击“添加”按钮。

(3)单击左下角的“定义”按钮,将3次测量
变量One, Two和Three。

按照框中测量的顺序,
逐个放入右侧框中。

如若顺序出现差异单击
“群体内部变量”左侧的上下箭头来调整顺
序,注意顺序一定不能出错。

将因素变量group
放入“因子列表”框。

结果如下:
①②
③④
图①所示为多变量检验结果,其中采用了4种检验方法计算了T检验值、F值、假设df值和误差df值,表中可见不同测试时间的weight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测试时间与组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55。

然而是否以此结果为准的依据是球形性检验,若不符合球形性,才以此结果为准或者以一元方差分析中校正结果为准。

图②所示为球形性检验结果,可见Mauchly W=0.983 , P=0.926,符合球形性,结果以一元方差结果为准。

如果P<0.05,则不符合球形性检验,则给出了3种校正模式,即Greenhouse-Geisser. Huynh-Feldt和下限校正,其中以Greenhouse-Geisser较为常用。

图③所示为方差分析结果。

因为本例符合球形性,因此,以第一条“采用的球形度”结果,可见不同时间测量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F=129.068, P=0.000;并且测试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检验F=4.386, P=0.026<0.05,认为测试时间与组别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图④显示,组别间方差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0.397, P=0.543,即两组处理因素对体重减重影响没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