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
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论治
103
的释放,但其身心 健 康 并 没 有 得 到 真 正 缓 解,没 有 达 到 真 正 意 义 的 养 生,现 在 人 们 没 有 意 识 到 养 心 修 德 对 健 康 养 生 的 重 要 性,只重其标,而忽其本。笔者认为膳食运动的调养固然重要, 但养心修德之本更重于标,应标本兼顾而重于本。 1 调节情志,心平气和来养心
静心是养心的 基 础,心 静 才 能 气 顺,气 顺 才 能 健 身。 在 宁 静的心境下,人的精、气、神、形 达 到 最 佳 境 界,心 灵 平 静 了,心 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身体才健康。《内经》曰: “恬淡虚无,真 气从之,精 神 内 守,病 安 从 来?”。《老 子》曰: “至 虚 极,守 静 笃”,都强调一个“静”字。古代儒、释、道都提倡以静坐来修心 养性,通过静坐去 除 杂 念,减 少 思 虑,增 长 智 慧,使 心 理 达 到 清
养心修德是一种文化,一种生命观,一种世界观,是人与自 然和谐的一 种 表 现。 古 之 大 德 论 养 生 之 道,以 清 净、修 德、慈 悲、仁爱、行善为 本,戒 闻 名 利 养、骄 横 浮 躁。 在 物 质 文 明 高 度 发达的今天,精 神 道 德 的 修 养 在 养 生 中 尤 为 重 要,诸 葛 亮 在 1800 多年前写下的家训《诫子篇》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受用, 是养心修德的最好教材,也更具现实教育意义。
情绪困扰 是 百 病 之 源,容 易 影 响 人 体 免 疫 系 统 功 能,《内 经》曰: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现代养生提倡自我保健,心身 并养,但应更注重养心,中医最早在《内经》中就提出用治未病 思想来养生的理 论。养 心,是 指 调 控 好 心 态,从 精 神 上 保 持 一 种良好的状态,从 而 有 效 保 障 机 体 功 能 的 正 常 发 挥,以 求 达 到 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一个人的心态在一定程度决定了 他的健康状态: 心平则气和,气和则形神康泰; 心宽一寸,病退 一丈,心治则百络皆安,心乐则百年长寿。《黄帝内经》: “怒则 气上,怒伤肝; 喜则气缓,喜伤心; 思则气结,思伤脾; 悲则气消, 悲伤肺; 恐则气下,恐伤肾”。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尽量不 懊恼、不烦躁,因 此,心 理 平 衡 的 调 节 很 重 要。 调 节 七 情,消 除 不良情绪和情感对健康的影响,戒大怒、大喜、大悲; 陶冶性情, 尽可能做到遇事不惊,淡然处之,乐观向上,要宽容、豁达,与人 为善,谦和待人,常言道: “吃亏是福”,这是最有效的养心良药。 2 养心贵在静心
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一)病因病机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前人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
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足见肝脏之阴阳能相对的平衡则无病,而肝脏的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有密切的关系。
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脑血管意外)。
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前人用母(肾)与子(肝)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成高血压。
这一类高血压,往往兼见心脾之证。
(二)辨证分型1.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 肝肾阴虚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 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 气虚痰浊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油浊,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三)辨证论治本病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但治肝不一定限于肝经之药。
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2 8
常 规检 查 蛋 白从 少到 无 , 浮肿 渐 退 , 兴 氏 现 象 渐 减 , 重 亦 柯 体 轻 , 据病 情 改 善 , 热 之 邪 去 而 津 伤 阴 亏 之 象 明 显 。 再 改 根 湿 故 用养 阴清 利 固 肾 为 主 。 药 用 : 地 黄 1 g 北 沙 参 1g 麦 冬 生 2、 2、
以上介绍 的两个病案 中, 既可 以告诉我 们要正 确看待 古 人“ 肾无 实证 ” 之说 , 以便 完善 肾脏病 辨证 论 治的 思路 与 方
法, 提高 临 床 疗效 ; 可 以启 发 我 们 临证 处 方 要 与 时 俱 进 、 又 推
陈出新 , 现代中医治疗 肾脏 病不能 停留于 过去 的老框 框, 特
定 程 度 上 解 决 这 些 问题 , 而提 高 激 素 治 疗 肾病 的疗 效 。 从
1 g 山萸肉 9 山药 1g 黄柏 9 、 2、 、 2、 知母 1g 茯苓 1g 生 白术 g 2、 8、
9 、 黄 芪 1g 薏 苡 根 1 g 金 樱 子 1 g 芡 实 1 g 女 贞 子 g生 5、 5、 2、 5、 1 g旱 莲 草 1 g 竹 叶 1 g 5、 5、 2 。用 药 2周 , 验 尿 蛋 白转 阴 性 。 化 2 h 蛋 白定 量 03 , 酸 明 显 减 轻 , 肿 也 退 尽 , 样 为 激 4尿 .g腰 浮 这 素 的 撤 减 作 了充 分 准 备 。 自激素 在 肾脏 病 的 治疗 中 广 泛 应 用 以来 。 疗 效 得 到 了 其 临 床 医 家 的认 可 。 对 于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 征 , 其 是 轻 微 病 变 尤 型 的 患者 , 素 常 为 首 选 药 物 。 但 是 , 素 治 疗 过 程 中 的副 激 激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一系列的器官功能及代谢异常。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如肝火亢盛、脾胃虚弱、肾阴阳亏虚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十法十方。
一、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易怒、耳鸣、视力模糊等。
辨证治疗,可选用以下十法。
1.清热泻火法:服用龙胆泻肝丸等清热泻火类中药,如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
2.平肝降压法:服用柿蒂、珍珠母、龙骨等平肝降压类中药。
3.祛痰化瘀法:服用川贝、枸杞、菊花、海参等祛痰化瘀类中药。
4.养肝补血法:服用参、黄芪、当归、熟地等养肝补血类中药。
5.活血化瘀法:服用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类中药。
6.清肝利胆法:服用金钱草、茵陈、山楂、蒲公英等清肝利胆类中药。
7.祛风化湿法:服用羌活、防风、藁本、五味子、没药等祛风化湿类中药。
8.舒筋活络法:服用醋鳖甲、乳香、没药等舒筋活络类中药。
9.肝肾双补法:使用肝肾双补方,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10.调和气血法:使用调和气血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黄芪五味子汤等。
二、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昏、头重、心悸、胸闷、肢体乏力等。
辨证治疗,可选用以下十法。
1.补中益气法:服用人参、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中益气类中药。
2.健脾胃法:服用砂仁、苏子、木香、山楂等健脾胃类中药。
3.宁神安神法:服用龙骨、牡蛎、珍珠母、酸枣仁等宁神安神类中药。
4.清热解毒法:服用黄连、黄芩、黄连阿胶汤等清热解毒类中药。
5.调和胃气法:服用香附、陈皮、枳实、厚朴等调和胃气类中药。
6.益气固表法:服用人参、黄芪、参等益气固表类中药。
7.舒畅通窍法:服用绿豆、花粉、转豆、牡蛎等舒畅通窍类中药。
8.润肺止咳法:服用燕窝、冰糖、百合、银耳等润肺止咳类中药。
9.肝肾调和法:使用肝肾调和方,如保和丸、健脾丸等。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1病因病机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前人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
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足见肝脏之阴阳能相对的平衡则无病,而肝脏的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有密切的关系。
2 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部分高血压病病程长、反复迁延,久病必瘀。
如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
临床主要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3 鉴别诊断3.1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面自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3.2 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4 辩证施治4.1 肝阳上亢症状: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肝肾固居下焦 , 相火寄焉 。肝藏血 , 肾主精 , 平 时肝 肾相济 , 精血互生 , 若情志失调 , 肝郁化火 , 肝 阳上亢 , 伤 肝 阴或 姿情 淫 欲 , 竭 肾水 , 灼 耗 以致肝 肾 阴亏 , 相火 用 事 , 鼓动 血 脉 , 熬 血液 , 血既 成 , 蒸 瘀 则
维普资讯
6
新疆 中医药
20 0 7年 第 2 5卷 第 4 ( 期 总第 10 ) 1期
高 血 压 病 辨 证 论 治
杨 臻玉
( 宁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 伊 新疆 伊宁 8 50 ) 3 0 0
原发性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最 主要 的促危因素 , 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 因。而积 极有 效 地 防治 高 血压 , 于减 少心 脑 血管 事件 的发 对
遂 改杞 菊地 黄丸巩 固疗效 。
3 肝 阳化风
抑郁 , 若肝失疏泄 , 气机郁阻 , 久则气郁血逆 , 而致 血脉失调 , 血压升高 , 临床多见头痛 、 头晕 、 胸胁 闷 胀 、 绪低 落 , 情 纳食减少 , 甚则两胁 窜痛 , 舌淡红或 偏红 , 脉弦或沉弦。《 内经》木郁达之之高 , : 以疏肝 调 血 为 法 , 木 畅 达 , 血 调顺 , 血 压 自降 , 肝 气 则 自拟 方调肝活血汤 ( 柴胡 、 香附、 郁金 、 苏梗 、 当归 、 川芎 、 白芍各 1g 薄荷 6 ) 0, g。方中柴胡、 香附、 郁金 、 苏梗 、 薄荷芳香鼓舞 , 疏肝解郁 , 当归 、 川芎 、 白芍调和血 脉, 全方疏肝调血。 例 1李某 , ,8 患高血压病 2 , 男 4 岁, 年余 , 经西
气 血不 得 上充 养脑 , 窍空 虚 , 而导 致 血压 升 高 , 清 从
临床多见头痛 、 头晕 、 目眩耳 鸣 , 面部潮热 , 口苦 咽 干, 心烦不寐 , 腰膝 酸软 , 黄 、 尿 大便 干 , 舌红苔薄 黄、 边有齿痕 , 脉弦细数 。本证为水亏于下 , 水济于 上。宜甘凉益肝 肾之阴, 水火既济 , 血脉宁静 , 则升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病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多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范畴,以“眩晕”居多,是以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要病机。
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高血压并的基本原则是补虚泻实,协调阴阳。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治疗1. 气虚痰阻治法:益气化痰黄芪30g、党参10g、天麻10g、清半夏10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竹茹10g、甘草10g。
临证加减:若痰淤化热者,加黄芩10g、胆南星10g;若项强语塞者,加竹沥10g、络石藤15g;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莱菔子10g。
2. 痰热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清热燥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苍术10g、薏苡仁15g、黄连10g、黄芩10g、胆南星10g、车前子15g、川牛膝15g、川芎15g、泽泻15g、甘草10g。
临证加减:烦躁易怒,加白芍15g、郁金10g、菖蒲10g;口苦咽干者,加元参15g、麦冬15g;胸闷心悸者,加瓜蒌15g、薤白10g。
3. 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5g、黄芩10g、石决明15g、夏枯草15g、豨莶草15g、杜仲15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磁石15g、珍珠母15g。
临证加减:肝阳化火加水牛角10g、丹皮10g;肢体麻木、力弱者,加地龙10g、丹参15g;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g、芒硝6g;头痛失眠者,加栀子10g、莲子心15g、磁石15g。
4.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版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茵陈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罗布麻叶15g、甘草15g。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体会
G ieo C ia dcn, eray20 , o., . ud f hn Me iieF bur 0 9V 1 No4 7
19 O
的辅助成分 ,正是它们 的有机配 合,使得灵 芝成为举世 公认 的最 有效
几年被广泛应用于 中、老年和儿童保健 ,在保健 药品、保健食品 中占
主证 :行动气短 、心慌心悸 、时 自汗出、头晕 、畏风怕冷 、面 色 光 白,手肢麻木、食少便溏、血压不稳 。舌苔 白而质淡 ,脉缓无力 。
冶法 :补气健脾 、活血通络。 方药 及组成:益气通 络汤 。组 成:黄芪 3 g 0 、党参 2 g 0 、白术 1 、 5 g 茯苓 2 g 5 、桂枝 1g 2 、白芍 1g 2 、鸡血藤 3g 0 、桑 枝 3 g 0 、地龙 1 、丹 5 g 参 3g 0 、炙甘草 9 。 g
1g 5 、钩藤 1g 5 、山楂 1g 5、甘草6。 g 方解 :方 中蒸首 乌、川牛膝 、白芍 、杞果 、炒杜仲滋 阴养肝 、益 精补肾 ;珍珠母、草决明 、菊花 、钩藤镇肝潜 阳、凉肝清 热 ;山楂 消 瘀化积 ,使补而不滞 。
23 阴阳两虚 .
要大论 》就有 “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 , 灵枢 海论》中有 “ 髓海不足 , 则脑转耳鸣”的记载 ,认为 眩晕与肝 肾关系最 为密切。Ⅸ 丹溪心法 头
5 、杞果 5 、珍珠母3 g g g 0 、地 龙2 g 1 、炒杜仲 1 g 5 、菊花 1 g 2 、草决 明
高血压病又称为原 发性高血压 ,是以动1: 升高 ,尤其是舒张 } j 血压 压 持续升高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
现 ,可归属于 中医学 中的 “ 眩晕” 头痛”等范畴。早在 《 、“ 素问 至真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病方法与思路
3 . 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两者 不可偏废
应提倡对 高血压
病首先辨病 ( 诊断 和鉴别 诊断 ) 、分期 ( 根据 有无 心 、脑 、
布 ,五经 并行 。 ”故 脾 胃为气 血生化 之源 。脾 胃功能 损伤 ,
加黄柏 。
2 . 2 阴虚 阳亢 证 眩晕 头 痛 ,腰 膝 酸 软 ,烦 热 ,心 悸 失
眠 ,耳鸣 ,舌红少 苔 ,脉 细数 。治法 :镇肝 息 风 ,滋 阴潜
阳。方药 :镇肝息风 汤。眩 晕重 加 天麻 、钩 藤 ,失 眠加 酸 枣仁 、夜交藤 。 2 . 3 痰湿壅 盛 型 眩晕 头 痛 ,头 重 如 裹 ,胸 闷 ,呕吐 痰 涎 ,口淡 食少 ,舌胖 苔 腻 ,脉 滑。治 法 :燥 湿化 痰 ,平 肝
可致水湿潴 留;如 疏泄太 过 ,亢奋 上逆 可致 肝 阳上 亢 。其 二是促进脾 胃的消化 动能 ,若 肝病 横逆 犯脾 胃可致 脾不 能
天麻 、钩藤 ,夜尿 频多加益智仁 、桑螵蛸 。
2 . 5 瘀血 阻络证 眩晕头痛 ,胸 闷胸痛 ,痛为刺痛 痛处 固 定 ,心慌心悸 ,四肢 发麻 ,1 : 2 舌 青 紫 ,舌 暗或 有 紫色 ,脉 细涩 。治法 :活血 化瘀 通络 。方 药 :血府 逐瘀 汤 加葛 根 、 丹参 、地龙 。 3 临床 体会
高血 压病 的主要病理 因素不外乎 风 、火 、痰 、瘀 、虚 ,
总 的病机 应为气血 阴阳失调 、痰瘀互结 。
息风。方药 :半夏 白术 天麻汤 。痰 多加 胆南 星 ,脾 虚湿 困
加豆蔻 、砂仁 ,胸 闷加瓜蒌 、薤 白。 2 . 4 阴 阳两 虚证 眩 晕 头 痛 ,腰 膝 酸软 ,畏寒 肢 冷 ,耳 鸣 ,心悸 气短 ,夜尿 频 ,舌 淡 苔 白,脉 沉 细弱 。治法 :滋 肾阴 ,补 肾阳 ,开窍化 痰。方 药 :地 黄饮 子 。眩 晕严 重加
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在心脏收缩时,心室的血液泵入全身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压力,这就是血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血压,血液跟本就不能流动。
心脏驱使血液流动,当血液向循环系统施加持续异常的高压力时,就会发生高血压。
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称之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管回缩、压力下降,这是测得的压力为舒张压。
如果非同一天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持续≥140mmHg或舒张压持续≥90mmHg就属于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约有50%以上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在进行体检或因检查其他疾病时才会发现,而另一部分人会因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而就诊,测量血压时发现高血压。
还有一些患者由于无症状而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而未接受药物治疗,检查时发现已经存在心、脑、肾的损伤。
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通常的症状为头晕、头部发麻、颈部僵直和胸闷症状。
高血压出现急症或亚急症时一般都有急性症状,患者血压通常≥200/120mmHg,常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胸闷、心悸等症状。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都没有确切病因,多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小部分高血压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和药物所引起的。
高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卒中等严重后果,也可能导致眼睛、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受到损伤,血压越高风险越大。
患上高血压后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控制,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制定合理降压目标。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点之一,通过望闻问切,分证论治,四诊和参。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三因制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采取汤药、丸药、膏药等不同剂型以达到燮理阴阳之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诊,中药汤剂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①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以血压升高兼眩晕,并伴有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张学文教授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经验
高血 压病是 一种 常见 的 内科 疾 病 , 按《 内经 》 的外
系 的不平 衡造成 的¨ 2 ] 。肝 热 日久 伤 及 营 血 , 而致 血热 ,
感 内伤分类 法 , 它属 于 内伤 杂病 范 畴 。中 医古 医籍 中
尚未 见到 高血压 这个 病 名 , 只有 与 高 血压 病 常 见 临 床
果 亦表 明 : 高血压 病人 常存在 全身 小动 脉硬 化 , 在 此 病
病机
大师认 为高 血 压 病属 内伤 杂 病 范 畴 , 辨 内伤 杂
变基础 上 , 血 管壁 增厚 , 管腔 狭窄 , 血管 内皮 细胞受 损 , 血小板 增 多 , 红细 胞 聚集 , 血 循 障碍 , 血 栓形 成 , 此 类改 变与 中医 “ 血瘀 证” 特 点相 符 J 。可 见 , “ 肝 热 血瘀 ” 概 括 了高血压 病 的基本病 机
2 “ 四证 结合” 是 治 疗 高 血 压 病 的 立 法 遣 方 用 药
一
病 需八 纲辨 证 、 脏 腑辨 证 、 病性 辨证 相结 合 。八纲 辨证
包括 : 阴阳 、 表里 、 寒热 、 虚 实 。从 阴 阳辨 , 高 血 压病 以 动 脉血 压升 高超 出正 常 范 围 为主 征 , 临床 证 候 主要 表
表 现相类 同 的证候及 其 相应治 疗 的记载 L 1 ] 。
1 “ 肝 热血瘀 ” 为 贯 穿 高 血 压 病 病 程 始 终 的 基 本
血受 热则 津少 而血 凝 致瘀 。弦 脉应 肝 , 弦滑 提 示兼 痰 浊; 弦细 多为肝 肾阴虚 , 气 血不 足 ; 弦涩提示 肝 经有瘀 , 血 脉不 利 ; 弦 硬提 示瘀滞 日久 , 脉络 失荣 。现 代研究 结
现 眩晕头 痛 、 面红 面热 , 目赤 目胀 , 脑 中热 痛 , 急 躁 易 怒
高血压病的病机探讨与辨证论治
疗 , 应 以 血 虚 受 寒 、 虚 内寒 、 足 寒 冷 、 但 阳 手 舌淡 苔 白 、 沉 细 弱 为 使 用 依 据 。素 体 血 虚 以 当归 、 脉 白芍
药 调 养 血 ; 阳虚 内寒 ( 感 受 外 寒 ) 肉桂 ( 或 用 或桂
枝 ) 细 辛 温 经 散 寒 ; 枣 、 甘 草 补 中健 脾 可 益气 、 大 炙
体 会 当 归 四 逆 汤 可 用 于 多 种 病 症 的 治
年 , 妇 同居 , 生 活 正 常 而 未 孕 。近 1 来 月 经 夫 性 年 周 期 延后 而 至 , 时 2个 月一 行 , 量 偏 少 。 曾做 有 经
输 卵 管通 水 试 验 , 提示 输 卵 管 通 畅 , 行 诊 刮 症 , 要 表 现有 舌 淡苔 寒 只 白 、 沉 迟 细 、 足寒 冷 之 症 , 可 用 之 。 脉 手 皆
( 稿 日期 :0 ] 7—2 ) 收 2 0 一0 3
( 辑 编 李 立)
B超 观察 卵 泡 发 育 情 况 , 连 续 服 药 8个 月 经 周 在 期 后 , 者 出现 排 卵 体 温 , 适 时 同房 , 于受 孕 。 患 嘱 终 按 : 孕 症 为妇 科 常 见病 症 之 一 , 不 由于 排 卵功
故 收 满 意 的治 疗 效 果 。
3 不 孕 症
能 障碍 所 致 的 不 孕 症 , 不 孕 症 患者 中 较 为 多 见 。 在 中 医认 为本 病 多 为 肾虚 不 孕 。从 本 例 而 言 , 肾虚 、 寒 凝 、 瘀 三者 互 为 因果 , 虚 必 失 去 对 人 体各 脏 血 肾 腑 、 络 、 织 、 血 的 濡 养 和 温 煦 , 血 也 因 肾 虚 经 组 气 气 而 功 能 日趋 紊 乱 , 虚 寒 凝 , 肾 冲任 则 血 滞 成 瘀 , 血 滞 则 经 行 、 卵 不 畅 。 因 而 治 疗 上 用 温 肾 活 血 之 排
中医内科高血压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则称高血压病;后者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脏、内分泌等病变所引起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故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等病范畴,并与“心悸”、“胸痹”、“中风”等有一定关系。
发病原因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复加长期精神紧张、忧思恼怒或过嗜酒辣肥厚,而致心肝阳亢或肝肾阴虚,两者互为因果,并可发生化火、动风、生痰等病理变化。
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为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虚实错杂;后期多见阴虚,甚则阴伤及阳或以阳虚为主。
【诊断】1.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
2 .成人收缩压MO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以上者,可诊断为高血压O3 .病程较久,出现心慌、心悸、气急或夜间呼吸困难等症时,应检查心脏。
如发现心脏向左扩大、心尖区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或心率增快等,提示高血压心脏病。
4 .如发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心率增快、异常兴奋、皮肤潮红、出汗、剧烈头痛、眩晕、耳鸣、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气急、心悸等症状,提示高血压危象;如并见意识障碍、抽搐、昏迷,或暂时性偏瘫、失语等症状,提示高血压脑病,均属高血压病的特殊表现,提示病情严重。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首当分别标本虚实。
标实为风阳上亢,治以潜阳熄风为主,夹有痰火的,佐以清火化痰。
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为主,必要时当标本兼顾;如阴虚及阳者,又需注意补阳。
1.风阳上亢头眩晕,目花,耳鸣,颗顶抽掣痛,头重脚轻,肌肉跳动,手抖,唇舌、肢体麻木,或有手足抽搐,项强,语言不利,苔薄白,舌尖红,脉弦劲。
治法:潜阳熄风。
方药举例: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6〜IOg,钩藤(后下)15g,白装藜12g,菊花10g,夏枯草12g,躲益草10〜15g,臭梧桐10g,地龙10g,生牡蛎30g,珍珠母30g或石决明15go 加减:如头痛较甚,目赤面红,烦躁易怒,口苦,苔黄者,去新签草、臭梧桐;酌配龙胆草5g,黄苓10g,牡丹皮10g。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19年5月第5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5201979热解毒、温补气血脾胃为治则,创立了硬皮病方治疗本病方药组成:首乌、鸡血藤、元胡、乳香、没药、泽兰、丹参、双花、生地、夏枯草、元参、黄茂、桂枝、附子、肉桂:3典型医案患者.女,36岁.2017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颜面、上肢皮肤肿胀变硬2年: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上肢皮肤肿胀,皮损稍红.未予程视:渐渐皮肤发紫暗,变硬,皮损面积扩大.张口费力.病变处关节活动受限.肢端皮肤发凉乏力纳差.时有恶心胃肠顿餐检查符合硬皮病改变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西医诊断:系统性硬皮病中医诊断:皮痹中医辨证:血瘀毒热证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药予硬皮病方,每日1剂,早晚温服处方如下:首乌15«、鸡血藤25g、元胡10g、郁金10g、乳香6g、没药6g、泽兰25g、丹参20g、金银花25g、夏枯茸15g、元参2()g2018年I月23H二诊:颜面及上肢皮肤明显变软.但食欲仍欠佳,手足怕冷,予上方加黄茂40g、桂枝9g2018年5月19LI三诊:皮损面积逐渐缩小.皮肤弹性可,张口及关节活动尚白如.食欲明显好转,仍稍感肢端发凉.用阳和汤加黄罠红花等配成丸药服用,巩固疗效.•按:本例属于系统性硬皮病.中青年女性多见,半数以上患者可累及消化道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此患者面部上肢皮肤肿胀变硬而色紫暗.张口费力.病变处关节活动受限.肢端皮肤发凉.乏力纳差.时有恶心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有力。
辨证为血瘀毒热证.往往见于硬皮病早期「方中元参养阴清热,金银花清热解毒治其标;元胡、乳香、没药、泽弋、郁金活血破瘀;賞乌、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通痹;夏枯草散结消肿诸药共奏治其本.二诊、三诊临症加减.加强温补散寒通滞之功常年痼疾.改丸剂服用.缓缓攻补.以竞全功参考文献|1|栗战国,张奉春,曾小峰.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8-129.[2]孟赤,李家文.系统性硬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小.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32-34.[3]卢桂玲.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边天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57.|4|安月鹏,王玉玺,李琛.王玉玺教授辨治硬皮病经验采撷[J|.四川中医,2018,36(4):1-3.[5]夏淑洁,王义军,柴小雨,等.胡荫奇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8,50(4):223-226.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司永朋(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70)摘要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尚无根除的方法中医治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临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虚论治以及从瘀论治四个方面对高血压的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血压;中医经典理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 作为三高之一,高血压是临床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最显著的特征为体循坏动脉血圧升高.临床表现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头晕、头痛以及乏力等"T如果对高血压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进一步引发多器官的病变和功能障碍文献报道我国有1.3亿高血圧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叫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于“风眩”的范畴,主要是因为“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升高'脉弦等为主要症状的眩晕类疾病”Z基于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从眩晕、头痛等症状入手对高血压进行治疗基于中医经典辨证治疗理论.可以从风、从痰、从瘫以及从虚多个角度对高血压进行治疗-I从风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于风木,内藏相火,体阴用阳.肝阳上亢等均能致眩晕忙对于肝风初起致头晕目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熄风和阳法,如果没有效果可以采用熄风潜阳法处方包括:菊花9g、半夏9g、天麻作者筒介:司永朋(1985-).男,大学本科冲级职称,研究方向冲医内科、全科,文章编号:1006-0979(2019)05-0079-0210g、丹皮10g、夏枯草10g、钩藤10g、广I芍12g、牛膝12g、炒枣仁12g、生龙齿15g、生地15g、首乌藤15g、石决明30列水煎服用10余剂血压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各项症状.如头痛、眩晕、失眠等明显改善:2从痰论治《丹溪心法•头眩》记载:“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乂有湿痰者,有火痰者”何尤其是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tt的饮食明显增多.体力活动量明显降低.人们体内的痰、湿、淤等浊邪逐渐增多.继而导致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引起眩晕症状叫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本着燥湿祛痰、健脾和胃的原则,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处方包括:砂仁6g、蔻仁6g、法半夏9g、石菖蒲I()g、陈皮10g、天麻10g、苍术10g、泽泻12g、丹参15g、茯苓15g、白术15g、生慧仁15g、全瓜萎15g、车前草15g、决明子20g水煎服治疗约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3从虚论治80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5月第5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52019《内经》记载:“上虚则眩「'也就是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因清阳岀上窍,而目在其中。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白汤点 服 。此 方 还 载 于 《 普 济方 》、 《 医方 集 解 》 等,
组 成虽 有 增 减 , 但 均 以上 方 为基 础 。橘 皮 “ 一 导 胸
中寒邪 , 二破 滞气 , 三益 脾 胃” ; 由于病 属 慢 性 , 中气
已伤 , 应 缓 调 以维 护 胃气 , 故配伍甘草; 加食 盐 咸 润 降逆 , 软 坚导 滞 , 俾 气机 调 畅 , 痰滞 得 下而 中气不 伤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6 9 1 0 ( 2 0 1 3 ) 1 1 — 0 0 4 2 ~ 0 3
及 临床 经 验 研 究 专 项 ( 编号 2 0 1 2 C P 2 5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2 2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8—1 3
通信作者 : 鲜小龙 , 副 主 任 中医 师 , x x l x h @s i n a . c o n r 基金项 目: 四 川 省 中 医药 管理 局川 派 中 医药 名 家学 术 思 想
按
二 贤散 出 自《 本 草 纲 目》 , 采 用 橘 皮 1斤 ,
甘草、 盐 花 各 4两 , 水 5碗 , 以慢 火 熬 干 , 焙 干 为末 ,
1 疾病 初期 。 以 实 证 多见 。 治 以 祛 邪 为 主
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研究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33 -6- 中华医学·国医名师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研究Research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byLi Guoming,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at grassroots level hospitals曾晓明周桃花李贞晶李国明(鹤山市中医院,广东鹤山,52970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33-0006-证型:BAG【摘要】目的:探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8月高血压病患者7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
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辨证论治,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及药物安全性。
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舒张压、收缩压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腹泻、便秘、头晕嗜睡、精神恍惚、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国基层名中医李国明辨证论治用于高血压病患者中能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国基层名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病;血压水平;不良反应【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by Li Guoming,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octor at grassroots level hospitals.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from May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9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 Guoming, a famous Chinese docto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hospitals.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after 1 month, and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and drug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 constipation, dizziness and drowsiness, trance and drowsines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Li Guoming, a famous TCM doctor, can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Keywords】National grass-roots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High blood pressure; Blood pressure level; Adverse reaction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33.003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将会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伤[1]。
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
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140/90mmHg以上)为主要表现。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调查表明,本病有不断上升和日渐年轻化的趋势。
西医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多种后天因素作用所致,主要与遗传、年龄、体态、职业、情绪、饮食等有一定的关系。
1.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高血压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并无直接相对应的名称,一般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症候、病程转归以及并发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头疼”、“肝风”等范畴。
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的记载,《灵枢•海论》责之于髓海不足,《丹溪心法》则指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与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有关,常常由于情志内伤、饮食不洁、劳倦虚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交阻而发。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等,多是由肝、肾、心等脏腑阴阳失调,风火痰互结而气机逆乱所致。
中医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需明确地辨清证候类型以及标本虚实。
通常高血压病可以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气虚血瘀型和阴阳两虚型。
虚证多病程较长,伴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症状;实证多病程较短,起病较急,形体壮实兼有眩晕、头痛、面赤等症状。
2.结合中医形、气、神的角度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讲究和强调整体观念,结合形、气、神的角度对某一证或某一病进行分析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更全面客观的反映出某一特定疾病对人体形体、功能和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体整体状态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反馈性作用。
形、气、神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生命观,认识和把握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以及康复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对高血压病的分析,也离不开中医形、气、神等不同角度的分析。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一、风火上扰(肝阳暴亢)症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治则:平肝熄风、清热活血选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20 g,生石决明30 g,川牛膝12 g,桑寄生12 g,杜仲12 g,山栀子10 g,黄芩10 g,茯神30 g,夜交藤20 g,夏枯草15 g,龙齿30 g)二、肝火上炎症候: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随情志变化波动,舌红,苔黄腻,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选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 g,生地黄12 g,当归12 g,柴胡10 g,泽泻12 g,车前子15 g,木通12 g,黄芩10 g,茯苓30 g,灵磁石30 g)三、痰浊上蒙症候: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治则:化痰祛湿、健脾和胃选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 g,白术12 g,天麻15 g,陈皮10 g,茯苓30 g,甘草6 g,瓜蒌12 g,枳实12 g,竹茹12 g)四、气血亏虚症候:眩晕动则加剧,劳心太过则加重,面色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养血、宁心安神选方:归脾汤加减(黄芪30 g,白术12 g,茯神15 g,龙眼肉12 g,酸枣仁30 g,党参15 g,炙甘草6 g,当归12 g,远志10 g,木香10 g,枸杞子12 g,龟板胶12 g,生地黄12 g)五、肝肾阴虚症候:头晕眼花,耳鸣,眼干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足跟痛,夜尿频,精神萎靡,记忆减退,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淡,苔白,脉沉或脉弱。
治则:滋补肝肾、养阴填精选方: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2 g,山药15g,山萸肉12g,菟丝子12g,枸杞12g,川牛膝12g,鹿角胶10g,龟板胶12g,白芍12g,旱莲草12g)六、血瘀阻窍症候:眩晕头痛,心悸怔忡,耳鸣耳聋,胸闷胸痛,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一)病因病机
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前人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
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足见肝脏之阴阳能相对的平衡则无病,而肝脏的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有密切的关系。
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脑血管意外)。
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前人用母(肾)与子(肝)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
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
肃降,肝气横逆而成高血压。
这一类高血压,往往兼见心脾之证。
(二)辨证分型
1. 肝阳上亢
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 肝肾阴虚
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 阴阳两虚
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 气虚痰浊
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油浊,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三)辨证论治
本病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但治肝不一定限于肝经之药。
清代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对于肝气、肝火、肝风的疗法共30 法,用药颇广,值得参考。
王氏治肝,以肝气、肝火、肝风辨证。
王氏说:“内风多从火出,气有余便是火,余故曰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证异名,但为病不同,治法亦异耳。
”所以王氏治肝之法虽多,而偏重于清滋。
肝气、肝风、肝火之证,不等于只属于高血压,但其中一些治法,已为后世所采用。
如:“肝风
初起,头目昏眩,用熄风和阳法,羚羊、丹皮、甘菊、钩藤、决明、白蒺藜,即凉肝是也。
……如熄风和阳不效,当以熄风潜阳,如牡蛎、生地、女贞子、玄参、白芍、菊花、阿胶,即滋肝法是也。
……如水亏而肝火盛,清之不应,当益肾水,乃虚则补母之法,如六味丸、大补阴丸之类。
亦乙癸同源之义也”。
清代医家叶天士早已对肝风一类病有较丰富的经验。
如华岫云为叶天士医案立“肝风”一证,总结叶氏治肝风之法,华云:“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
……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
若由思虑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用酸枣仁汤之类;若由动怒郁勃,痰火交炽则用二陈龙荟之属。
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法用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
其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阴、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
”这些论述,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都值得重视和参考。
总之,治疗高血压,治肝是重要的一环,但疾病变化多端,不能执一,应辨证论治。
根据上述辨证,笔者常用之治法如下:
1. 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
用石决牡蛎汤(自订方):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介类之石决、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
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属热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
加明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2. 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
用莲椹汤(自订方):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先煎)30克、牛膝15克。
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
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3. 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
方用肝肾双补汤(自订方):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先煎)30克,生龙骨(先煎)30 克。
若兼气虚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 克、熟附10 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克)。
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4. 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
用赭决九味汤(自订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云苓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
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女贞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之属,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以上对辨证论治的一些体会,很不成熟。
若从预防与比较系统彻
底的治疗来说,应针对病因病机采取综合措施。
(1)调节情志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对患者的精神环境与工作安排十分重要。
当然患者的内因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与注意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饮食与生活上的调节都很重要。
(2)体育疗法如气功、太极拳,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
(3)中西并用中西结合治疗也是需要的,西药疗效快,中药疗效慢但比较巩固。
可以因势结合使用。
如见高血压危象,先用西药或针灸(针刺太冲穴用泻法可治高血压危象)控制,然后中西并用。
对顽固之高血压亦宜中西并用,至一定时期然后才纯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