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精选7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回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
】二、探索新知(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
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谈论学生熟悉的农家乐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2.尝试列竖式计算。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进位加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进位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两位数相加时的进位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运算中准确地做进位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相加时的进位规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能够完整地运算出结果。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第2单元。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小黑板等。
3.设计好的教学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道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运算。
引导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概念。
2. 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系列的进位加法题目,引导学生探究进位加法的规律,分析进位的原因。
3.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拓展思维,尝试更高难度的计算。
4. 实践(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进位加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5. 总结(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进位加法的规则和运算技巧,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布置的与进位加法相关的练习题,以及额外扩展的题目。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进位加法题目,交给同伴解答,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2.利用计算器进行进位加法运算的速度比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进位加法这一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规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带动学生对进位加法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精选2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篇1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试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其次单元。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当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
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同学已把握的学问作为本单元学问的生长点;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索到脱离实物思索进行编排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消失的。
教材遵循了由详细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同学抽象思维的培育,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育计算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同学开展观看、猜想、操作、争论、沟通、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究和实现问题的解决。
本节内容是在同学已把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学问,通过实践、体悟等把握新学问。
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动身点,我注意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同学供应生动、形象的观看材料,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由于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加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学问的建构,达到培育同学力量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发觉、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究——解释与沟通——应用与进展”为基本模式支配教学。
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纳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同学供应一个“数学试验”、“做数学”的环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进位加》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2. 能够使用进位加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教学准备】1. 图片:数学游戏图。
2. 课件与装置。
【教学过程】1. 教材分析1.1 知识要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1.2 教学重点1)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授课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数学游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数字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进位运算。
3.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不解,进行口头解释。
通过展示数学游戏图,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己尝试中探索数字的进位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正式教学(30分钟)1. 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34 + 28 = ? 45 + 67 = ?2. 重点讲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演示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互相核对。
在引导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同时,通过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计算能力。
3. 练习和巩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习。
2. 分享学生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在练习中巩固学生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解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新知。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进位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让学生思考遇到数学问题时如何解决。
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再次回顾和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化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课(第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33~34“练习六”中第2~8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使学生正确熟练地分析与解答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2.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时练习,进行计算和检验;能够抓住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按步骤计算的好习惯,能够进行正确的图文转换。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完成教科书P33~34“练习六”第3、5题。
师:你们还记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吗?请先说一说第3题中每一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第5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
教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或变小),差反而随着变小(或变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以及计算的熟练程度。
2.完成教科书P34“练习六”第7题。
师:能直接比较大小吗?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师:说说比较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来比较,提醒学生灵活地采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解决问题练习1.完成教科书P33~34“练习六”第2、4、6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一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2题:已做的红花朵数+还要做的红花朵数=一共要做的红花朵数,一共要做的红花朵数+黄花朵数=一共要做的朵数。
第4题:二(1)班画的数量+二(2)班画的数量=两个班画的总量,两个班画的总量-已贴好画的数量=剩下没贴好画的数量。
第6题:运走的箱数+剩下的箱数=收橘子的总箱数,收橘子的总箱数+柚子的箱数=橘子和柚子一共收的箱数。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第3课时进位加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进位加法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进位加法概念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印象。在课堂管理上,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参与度上不高,这可能与我未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关。此外,我在解答学生疑问时,可能过于依赖自己的讲解,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一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步骤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进位加法的练习,如完成例题。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与组员讨论解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规则。
3.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4.数学表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过程。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00以内加法进位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解决办法: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多次实践,结合直观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课堂
1.课堂评价:
-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小测试,检验学生对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掌握计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快速计算的能力。
2.难点: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数学教辅书籍、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教学资源: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保障学生集中精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出示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解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新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依次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讲解数字进位的概念,以及借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 操练与训练•设计一系列加法和减法计算训练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加强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和同学一起练习,相互学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教学,通过讲解、操练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节课继续加强练习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1课时连加、连减课时目标导航连加、连减。
(教材第27页例1~2)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试题。
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连加。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1)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明确: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2)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由于数据的特点,第②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1)分析题意。
已知: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问题:求还剩多少个。
(2)探讨解题思路。
可以用总数依次减去两次运走的,也可以先求出两次运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运走的总数。
(3)算法展示。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①种和第③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③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再算剩下多少个南瓜。
二年级数学上册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第3课时进位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3课时进位加▶教学内容教科书P14例3,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和P15“练习二”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摆小棒等操作活动,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铺垫导入1.自主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式。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还记得计算方法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教师出一道加法算式:36+32。
指名学生板演。
2.回顾、交流计算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谁知道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回顾,说出计算方法。
师: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学情预设〗学生能写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并准确地用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了,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4情境图。
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二(1)班有35人,二(3)班有37人,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合作交流,感悟算理,掌握算法。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 进位加》教案
第3课时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第15页练习二的3~7题。
【教学目标】1.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教材第11页情景图,第14页例3图,小棒。
【复习导入】1.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6+6= 15+8= 38+4= 47+3=55+5= 9+63= 8+42= 33+7=2.用竖式计算22+35= 40+28= 36+13= 68+21=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板书课题)【进行新课】知识进位加1.学习第14页例3(1)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35+37=(2)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竖着摆出35+37。
(3)组织讨论:可以怎样把小棒加起来。
方法一:先把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12根捆成1捆多2根;再把3捆加3捆是6捆,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方法二:先把3捆加3捆是6捆,再把5根加7根是12根。
够10根捆1捆还多2根,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4)小结: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这两个同学使用小棒相加的相同之处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
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单根的和整捆的加起来。
(5)组织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应该怎样算?(6)交流汇报、小结2.比一比提问:比较35+32与35+37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讲解两式的竖式计算。
交流汇报。
小结:相同点是相同数位都要对齐,不同点是35+32的个位相加不满十,而35+37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35+32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而35+37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进位加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学设计: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课时进位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上》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位加的方法。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进位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进位加的计算时,可能会对进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概念,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讲解: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进位加。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和实际例子。
2.准备练习题,包括进位加和不符合进位加的题目。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苹果树、小鱼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物品的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要计算两组物品的总数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进位加。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具体的例子,如35+48,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首先,将35和48写成加法算式,然后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就要向十位数进1,然后再将十位数相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
-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为新课做好准备。
2. 新课讲解- 讲解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安排一些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创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强调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1.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难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一、教材分析本教案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4课时,主要教授“三加数的运算”、“三个数“——2个数碰头法”的计算方法,也会涉及到与前几节课相关的算法与概念。
本课时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群体设计,需要借助计算器、数字牌、拆数杆和珠算棒等工具进行授课。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三加数的运算方法;2.理解“数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3.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平衡三个数的关系;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5.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树立自信心、发扬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1.复习:回顾前几节课内容的重点点,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2.新知:授课“三加数的运算”、“三个数“——2个数碰头法”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拓展:授课“数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拆数杆、数字牌和珠算棒在计算加法和减法中正确使用的方法。
4.练习:设计与前三部分相关的多层次的练习题,并结合教材设计习题,让学生逐渐掌握课程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前几节课所涉及的算法和概念,重点讲解三加数的运算法和“2个数碰头法”,让学生对计算时的加减法在三个数之间能够协调运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珠算棒在计算时的正确使用和巧妙改变数的位置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练习前,应该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由教师布置各种类型的任务供学生完成。
2.体验教学法:针对学生数理能力构成和个性发展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具有情感色彩和巧妙设计的练习计划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和暗示。
3.教学工具:学生运用的教学工具有计算器、数字牌、拆数杆、珠算棒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长短不一的数列,请学生将同学手中的数字牌排成这个数列。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算两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其余学生拿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看看谁算得最快。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
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
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教学过程:(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
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doc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学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來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学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堂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來说明理由。
(二)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金牌数中国51美国36俄罗斯23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1)小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1.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5.学生根据问题—、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 51—23-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35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
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
二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
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
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
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
(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图中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将其中三个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基点。
同时在信息的对比中,发现中国金牌数第一,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
(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之前学习列竖式计算加法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做好充分引导。
尤其对圆片在数位上的含义做出指点,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笔算减法算理这一难点。
在分组合作的同时,设计分组比赛的环节,活跃课堂,让计算不再枯燥。
】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