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观念中,作文教学主要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能力,是作文表达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基础。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意义作文是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字进行传达的一种方式。
而感受能力正是作文表达的内在源泉,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根基。
感受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领悟人生,触发内心情感,激发创作灵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感受能力,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让作文的意境更加深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感受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作文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染力。
1.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最丰富的感受源泉,而作文正是将这些感受通过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走出教室,多走进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激发内心的情感表达欲望,从而为作文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2. 注重阅读积累,拓宽学生的感受领域。
阅读是感受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拓宽自己的感受领域,增加感受的厚度和深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名家作品,感受作家的情感表达方式,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
也可以引导学生多读社会纪实作品,感受社会的冷暖,锻炼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感悟力。
3. 感受情感培训,激发内心的写作欲望。
作文创作需要内心的情感支撑,而情感的激发往往需要培训和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激发的训练,如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己内心的情感,激发内心的写作欲望,从而让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水平。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内容结束】。
1.2 感受能力的培养意义感受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感受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感受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境和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感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作文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只有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学生才能写出真挚、动人的作文。
感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他人的情感,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感受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感受能力1.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感人的文章或是观看一些动人的影视作品来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教师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让学生从具体的细节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
3. 设立情感连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或者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具有共鸣的主题,建立情感连接,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感受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和感知。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感受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感受每个细节,体味每一个情感。
当学生要写一个“春天”的作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校园、田园、山水间去感受春天的气息,用心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听春天的声音,尝春天的味道,这样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感受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比如引导学生去用五官和心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感受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组织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进行郊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组织学生举办文学朗诵会等等。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更多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比如要求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文字来传递自己的感受。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进行。
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进行作文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通过放映图片、视频来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让学生从图片、视频中去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情感。
老师还可以利用音乐、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情感培养,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感受到更多的情感,这样就能够更加丰富学生的感受体验,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试论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试论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卜文军(张家口教育学院)摘要:感受在写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甩.是写作主体硌备的一种能力。
本文着重分析了感受对写作作用的主要体现,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写作;感受能力:作用;培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作文题目理解的较好。
写作思路也很清晰。
但真正动笔写作时.往往又觉得无话可说,无理可讲,究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写作对象缺乏深刻的感受。
感受能力是写作主体应当必备的一种能力。
一、摩受在写作中的作用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活动。
它是由单一的感觉向综合的知觉发展的心理过程.既包含特定的情感体验因素,也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
感受在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记叙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写作更是离不开感受。
缺乏感受.没有真情实感,文章便会成为假大空.作文成为了单纯的“语言游戏”。
1.感受是写作的开端。
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先生曾经说过.“写好,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
意思是写好文章,第一步就是感受,其次才是构思与表达。
作家没有激情的冲动,没有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就难以进行写作。
感受能力的强弱。
常常决定了能否写出作品与作品质量的优劣。
寻常人看来无动于衷的事物、景物,感受能力敏锐者能从中发现出艺术的美.产生写作的冲动。
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一轮朝阳、一片秋叶、一个场面、回头的一瞥或一句精彩的话语等等,在特定的情境下都可能引起人的情感的波澜.诱发写作的欲望.点燃灵感的火花。
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和一个琵琶女子邂逅相遇.听她一番诉说后十分感慨。
大受触动,于是写出了《琵琶行)这篇千古绝唱。
2.感受是立意的前提。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而主题的确立是和作者的感受分不开的。
感受总是和特定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感受会伴随着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决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如面对同一轮圆月.有人感受到的是思乡之情.有人感受到的是祖国的统一。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感受和体验能力,是构建作文语言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感受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感受能力的方法以及作文教学实践中培养感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感受能力的重要性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外部事物和内心情感的感知和体验的能力,它是作文创作的重要前提。
一个缺乏感受能力的学生,很难用生动的语言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难以把握作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感受能力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只有当学生有丰富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有更多的素材可供选择。
一个眼界狭窄、对身边事物漠不关心的学生,很难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
培养感受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来源,丰富其作文创作的内容。
感受能力是作文情感的表达。
作文不仅是对事物的客观描写,更是对情感的表达。
只有有深刻的感受,才能有真挚的情感表达。
一个对自然环境缺乏感受的学生,很难写出朴实真挚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培养感受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感受能力是作文语言的生动丰富的来源。
感受能力不仅是对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更是对语言的生动丰富的来源。
一个缺乏感受能力的学生,往往用平淡乏味的语言来描写事物和情感,缺乏生动感人之处。
培养感受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生动的语言,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能力是作文创作的重要前提,培养感受能力有助于学生拓展素材来源,增强情感表达,丰富语言表达,提高作文创作的质量。
二、培养感受能力的方法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更是需要通过教育与训练,从而得到培养的。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文的情感表达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也是感受能力的体现。
写作主体具备的四大能力
写作主体具备的四大能力一、观察和分析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写作主体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
在写作过程中,主体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发现其特点、规律和内在联系。
同时,需要运用分析的方法,将观察所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总结,进而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这种能力对于写作主体获取写作素材、把握主题和构思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写作主体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影响和解决方案,为文章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见解。
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主体需要运用语言文字将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转化为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文本。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写作主体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要求主体具有较高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语言的规范和传统。
例如,在撰写一篇新闻报道时,写作主体需要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闻事件及时、客观地传达给读者。
三、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写作主体在更高层次上所需具备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主体在写作过程中遵循逻辑规则,保证文章的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创新思维能力则要求主体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密不可分,良好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则能够为逻辑思考提供更多可能性。
例如,在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时,写作主体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
四、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是写作主体在传达思想和感情时不可或缺的能力。
情感表达要求主体在写作中能够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将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具有感染力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共情能力则要求主体能够理解和尊重读者的情感体验,关注读者的需求和期待,以便更好地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
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有助于增强写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作品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基础与作文评改第一章 写作主体能力
第一章写作主体能力CO NTENTS第一节观察能力第二节阅读能力第三节感受能力第四节思维能力第五节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一、观察的内涵写作学中所谓观察是指写作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对社会现象或客观事物进行的整体认知活动。
写作中的观察与普通观察的区别:普通观察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物理及化学属性的基本认知,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行为,通常具有随机性、局部性、零散性、功利性等基本特征。
写作活动中的观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活动,是写作行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观察的基本特征1.主观能动性观察主体对社会和客观事物的观察,通常是有意识、主动的活动,体现了观察的知觉判断、思维联想和情感意志。
一般来说,观察主体在观察前,要进行有计划的准备活动,既包括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准备,又包括精神方面的准备。
整个观察活动无不体现着观察主体的主观判断。
2. 感知综合性观察并不是简单的“看”,需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并把各种感官取得的信息联结起来,才能获取更丰富、全面的信息。
二、观察的基本特征3. 客观真实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观察主体在观察活动中首先必须尊重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客观事物的自身特点,不能带有个人主观好恶色彩。
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完整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属性,进一步获取真实的感受,激发正确的情感。
第一节观察能力二、观察的基本特征3. 客观真实性要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必须做到:观察对象真实可靠观察态度冷静理智观察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第一节观察能力二、观察的基本特征4. 目的双重性首先,观察是写作者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如接受了一个写作任务或按要求写作命题作文,写作者就要全面、深入观察相关的社会现象或事物,力求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或客观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观察可以是无意识、无功利性的。
第一节 观察能力1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1. 科学观察2 审美观察又称艺术观察,着力于把握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以发现、体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真善美的价值为目的。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摘要】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探讨了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及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强调了提高学生感受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并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发展成为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思想深度的文学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受能力、培养、重要性、现状分析、提高、学生、生活、表达情感、视野、思维、写作热情、情感表达能力、实践、成长、积极作用、引导、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提高思维能力1. 引言1.1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受能力是写作的基础。
一个作家要想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首先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具深度和真实性。
通过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受能力,缺乏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才能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真实,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
一个有感受能力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冷静地应对,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的现状分析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参与感受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
加强阅读素材的选取和引导,让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和生活体验,拓宽他们的感受范围。
利用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感受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感受和灵感,让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感受并加以表达。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受能力、培养、重要性、方法、阅读素材、写作练习、多角度思考、表达、生活、灵感、水平提高。
1. 引言1.1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心情、体验及所接触到的事物、人物、事件等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感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作文更加生动、深刻、具有感染力。
而且,感受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情商和认知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感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中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情感修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环节。
2. 正文2.1 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能力的方法包括多方面的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对事物的感觉与体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悟能力-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如何培养先生的写作感悟能力
感是感受,悟是考虑。
培养先生的感悟能力,就是在培养想象力,由于写作中有了感悟,就有了想象力。
作者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描写茂盛的紫藤萝花时这样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7]。
作者之所以能将紫藤萝花描写的如此富有诗意,正是由于他在感受考虑中想象。
让读者感遭到了紫藤萝瀑布的美丽,更考虑出了它那顽强不息、流动不止的生命。
在写想象作文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先生本人去感悟,去发现,去获得知识,这样的想象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感悟与简单的模仿不同,模仿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没有心的参与,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模仿别人的想象力写作可能也能写好,但笔上里有想象而心里没想象,感悟能力越来越差,想象力会越来越差。
模仿的想象力只能是别人的,心中所感悟到的想象力才是本人的。
有感悟能力的先生会用心去想象,只需在写作中不断感悟,才能加强写作的创造力。
作文在想象中有了感悟,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灵感,让先生在写作中从想写转变到会写。
这也使得在培养先生的感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先生的想象力,想象作文在感悟中添加的是活力与活力,先生的感悟不断由已知到新知,使认识能力与想象力逐渐得到进步,彼此促进,相反相成。
结合上面的文章谈谈你对写作主体能力的认识和看法
结合上面的文章谈谈你对写作主体能力的认识和看法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而这些能力则来源于长期的实践活动。
所以提高写作水平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熟悉各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创造性地思考。
因此,要想提高写作主体能力,既需要付出努力又需要遵循规律,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要成为优秀的文学工作者,仅靠读书和听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广泛阅读名家经典之作并且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去。
另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类文学活动,如报刊征文、讲座等,在实践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也可借助网络、电视等媒介拓宽视野,增强感受力。
总之,只有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才能真正激发起写作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娴熟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写作主体能力就是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部分内容。
但无论是哪一项都离不开理解、认识和再现三个环节。
没有理解就谈不上运用;没有认识就谈不上把握事物的本质;没有再现就谈不上充分地表达。
所以说理解、认识和再现是构成写作主体能力的基础。
首先,理解是前提。
任何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即使是伟人也会有弱点。
因此,写作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他人的作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切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现在很多学生虽然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却由于缺乏精神食粮,或者因为功利心太强而忽略了文化修养,导致在社会交往中信口雌黄,言不及义,不知所云。
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东西当然不会令人满意。
如果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就会对国际国内的局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有全面的理解,写出的文章也会有较高的立意。
其次,认识是根据。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都隐藏在它的现象之中。
没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就难以揭示出事物间的复杂关系,也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心理素养感受力
心理素养感受力写作主体的心理素养写作主体的心理素养包括智力与非智力两个方面,我们从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感受力感受是作者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它有着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感受力是人受到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外界刺激相应的心理反应能力。
感受过程必须经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心理阶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综合反应。
与感觉不同,感觉是主体在外物的刺激下而产生的本能感应,感受则是情感与"物"的结合。
见一盆鲜花而知其为红色,闻到气味,这是感觉。
如果这花引发了观察者的情感活动,他觉得花香沁人心脾,顿时消除了倦意,这就是感受。
但是感受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没有感觉和知觉,主体就无法与客体接触。
就根本不会产生感受。
张抗抗曾经谈到:我在西霜版纳温暖如春的密林里,曾感到时间好象在这里凝固了。
我在夜晚的景上顶上,看到北京城灯火辉煌街道怀抱中的长方形的紫禁城,曾感到象是一块几千里封建黄权的化石。
我在欣赏一副江南春雨的水彩画时,感到自己也像是被淋湿了.我在一次痛苦的选择中,感到周围世界像一堵高墙,虽然到处是门,门上却布满铁锁……“西霜版纳的密林”、“北京灯火中的紫禁城”、“江南春雨的水彩画”……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都可以看到的,这是客观外物,至于感到“……”则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一)感受的类别和作用⒈感受的类别(1)从感受类型分,可分为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直接感受指主体深入到现实生活中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和体验生活,以直接的方式摄取写作素材。
间接感受指主体不是亲自实践,而是借助阅读和耳闻等方式,间接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感受方式。
间接感受对写作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钱钟书说:“史家追述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相通。
”9(2)在写作活动中,由于感受的性质、特点、内容、方式不同,还可以分出不同的形态。
写作主体的基本修养与能力
第二章 写作主体的基本修养与能力能力作为一个概念来解说,指的是人以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为前提,并用以决定实践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他的智慧、言语、行为能够胜任和完成某种任职和任务,它是以其综合素质(心理学的“素质”是人的先天特质;这里的“素质”乃是教育学和人才学的“素质”,包括人的后天修养。
)为条件,因之人的能力可以说是其综合素质——各方面修养的反映。
美国的现代人素质观中,提出必须具备三种素质和五种能力,其中基本技能的素质当中就强调了书写能力。
在世界所公认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八种素质或七种能力之中,都包括文字写作或写作表达能力。
这些现代人才学的科学理论足以说明人的写作能力在人的整体能力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现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确定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而一个人写作能力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直接影响他的素质形象,比如说你交出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人们往往就此下了结论,这个学生素质不高,你说了几句不得体的粗俗的话,也常会让人们说你素质太差。
为什么?这是因为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它关系到一个人方方面面的修养,以至于可以说是一件展示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衣裳。
这件衣裳穿得不怎么样,往往就影响了你的整体形象,影响人们对你整体素质的评价。
封建社会以文取仕,现在招聘人材往往要让写一篇文章,选拔公务员的最重要的一项考试是“申论”写作,这些都说明著文立说,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整体素质。
就这种通常的反映而言,也可以反转过来说明,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整体素质,或者说方方面面的修养,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生活阅历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水平如何。
写作主体是社会的人,他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站在这个立足点观察社会、体验生活,从而反映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世界,传播作者由感性提升到理性的思想信息。
因此没有一定的思想理论修养,这一写作的全高过程是无法完成的,即使勉强搞完了,那也只能是歪曲的抑或肤浅的反映。
4、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 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耳朵裏灌滿了各種叮 嚀,在排隊等待進站的時候姐夫鄭重地告訴 我,在火車上有位子就坐著,沒位子就站著 。他又說:只要有位子,不管那頭坐的是男 是女,是香是臭,都要趕快坐下去,不然就 搶不到位子了。 • 在黑暗中N城越來越近,一個巨大的幻影 在我眼前變化著各種色彩和亮光,轟隆隆地 走近我。我興奮極了,無形的亮光與色彩, 無聲的喧響在我身邊涌動,哦,N城,你使 我相信,敢于幻想的,就能夠得到! • 12
• 在這個幻想中 ,解放軍是一個淡化的、模糊 不清的、可有可無的對象,重點在降落傘和 自天而降,以及神秘深邃布滿星星的夜空, 這是一個喜歡看天的孩子,在她的想像中, 銀白色的絲幕薄如蟬翼、半透明、柔軟,從 天穹深不可測的幽暗處如花朵般開放,一陣 清幽婉麗的音樂聲像氣流一樣推動著這白色 柔軟的花朵,它從星星的縫隙間穿過,越開 越大,最後它鼓滿了風,四個角像四瓣飽滿 的花瓣緩緩降落,花的中間隱藏著一個人, 我無法描述他的面容和體態,只要他乘坐我 想像中的降落傘來自天上就足夠了,就在黎 11 明時分成為我幻想中的戀人。
18
• “首先,我爱阴天空气的清新,令人面颊发 烧的寒冷,河上泛起的银灰色涟漪和乌云沉 滞的移动。然后,我之所以爱阴天,还因为 每逢这种天气,我就分外珍惜人间那种最普 通的安乐——温暖的农舍,俄罗斯式火炉中 的火焰,茶炊的吱吱声,在干草上罩一条粗 布床单的地铺,打在屋顶上令人昏昏欲睡的 雨声和甜蜜的睡梦。” (巴乌思妥夫斯基《面向秋野》)
3、理智感受
• 陈祖芬去河南灵宝县采访,当她看到矿工 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穿大山,挖出金矿 ,然后浮选、捕收、冶炼、制作,最后把 一条条坑道变成了一条条金项链时,她这 时的感觉是:“我觉得女人们戴的不再是 金项链,而是一条条坑道。”想想又进而 感觉到人的伟大和了不起。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浅谈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摘要] 感受是由外界事物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它以感觉为基础,以知觉的形式体现出来。
感受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激活写作动机,奠定情感基调,丰富文章写作内容。
因此,从事写作活动,写作主体必须要具备丰富且细腻的感受能力。
[关键词] 感受;动机;能力写作需要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因此它要求写作主体即文章的作者具备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文化积累。
积累,是一个人走向知识渊博、富有见地、成功写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写作不是简单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更不是你所读之书的简单抄袭或重复,而是我们心灵的再创造。
除了积累之外,我们更需要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把生活转化为写作的材料,才能让自己的文字一点点成熟,才能让语言的艺术一步步升华。
有生活还要有感受,这样才能开出写作之花,结出写作之果。
春天,是真情,充满着希望的喜悦;夏天,是激情,洋溢着爱情的火花;秋天,是深情,散发着浓郁的温柔;冬天,是纯情,弥漫着素洁的雅致。
一、什么是感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通过眼睛看到的,是视觉认知;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知觉感受。
我们为什么会有知觉感受,是因为我们有视觉的基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精彩描写: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第三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施耐庵通过味觉、视觉、听觉让我们感受到郑屠挨打的情形,从而加深了对鲁提辖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感受。
由此看见,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它是由单一的感觉向综合的知觉发展的心理过程。
第三章 写作主体的基本能力
2021/5/27
15
第三节 思维与想像、联想能力
1、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是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形式,其特点是: (1)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把能
体现事物共同本质的个别、特殊的现象集中起来,构成艺术 形象
(2)在思维过程中经常运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创造 出新的形象。
(3)形象思维总是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审美 体验
2021/5/27
3
第一节 观察与感受能力
一、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是指有目的地认识、理解外在事物的感知活动。 从“写作”角度看,观察就是写作者为了写作这一特定目的, 感知外物,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行为,有人称其为“前写作 行为”。 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激发写 作灵感和动机的前提。观察还是提高写作者基本素养的重要 方面。 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捕捉对象的特征;其次要讲究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选 择观察角度。既要有总体观察、综合观察,又要进行局部观 察和比较观察。
2021/5/27
22
第三节 思维与想像、联想能力
(二)创造想像 是不依赖于现成的资料,而是根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
忆表象,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三)幻想 是从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出发,对现实中尚未出现
的事物进行的一种想像。
2021/5/27
23
第三节 思维与想像、联想能力
三、联想能力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 事物的思维过程。 联想与想像关系密切,联想是想像的基础,是想像的初 级阶段。想像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认识活动。 联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
(二)掌握阅读方法 1、精读法 精读法是一种研究式的阅读方法。精读的目的是对所读 之物进行充分理解,精读的主要任务是对读物内容在深刻理 解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新的启发和思考。因此,精读重在 阅读质量的高低,而不在阅读数量的多少,要求阅读时逐章 逐段、逐字逐句地研究,要深入、细致、反复地阅读,以达 到对读物的深度理解。
写好作文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摇篮》——黄庆云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小鸟音符》——柯岩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不坐在高高的树梢?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 在电线上来回跳跃? 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 小鸟音符, 呵,小鸟音符—— 多么美丽的曲调……
2-2、感受光线
2-3、感受意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河落日圆
孤舟蓑笠翁
3-1、想象力-比喻拟人
•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 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 的锦缎。
•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 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 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 柴。皮肤藏污纳垢,就 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 墙那样粗糙。四方脸上 一只朝天狮子鼻,仿佛 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 子。
《拉链》——陈木城
天空,有一件蓝蓝的夹克 飞机飞过去—— 把白色的拉链拉上了
大地,有一件绿色的外套 火车来来去去—— 把拉链拉上又拉下
我们家,是一件温暖的大衣 爸爸妈妈吵架时 把拉链拉开了 淘气的弟弟跑跑跳跳 把拉链轻轻地拉上
3-2、想象力-篇章
• 根据现实想象: • 假如我是爸爸、老师、医生、小狗、小花、文具
5-2、表达力-学好作文
甲:父亲从裤兜里掏出一个杏子,把杏子给了妹妹。
乙: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 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 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 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 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 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 亲把杏子给了妹妹。(《麦黄黄,杏黄黄》)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
上编写作原理论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教学提示〕1. 了解写作主体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2.认识写作客体的作用及构成。
3.弄清写作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质。
素质通常指一个人通过综合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素养。
写作素质就是作者在围绕文章的集材、运思、表达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它是写作主体思想意识、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积累的综合反映。
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个方面。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一)生活素养的源泉生活素养是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根须”。
它来自丰富的经历,广阔的视野,也来自主体对生活的钟情与投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一定接纳条件刺激物的总和规律,这一规律来自条件刺激物的有效信息,随着刺激信息的不断传入,信息总量在积累,表现为算术和式的递增。
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多见世面,广开视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会得到不断的递增,信息贮存和材料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厚,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这里的道理并不复杂。
古人说:“见得真,方道得出。
”有丰富的积累,就有选择的余地。
(二)生活素养的升华生活素养,还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生活素养,固然包括了见多识广,但更为本质的是认识深刻,感受真切。
茅盾在论创造时,特别强调广度、深度和密度的三位一体化。
他说:广博与深入,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很难想象,一个埋头在生活的一角,而对一角以外的生活全无所知的作者,怎能够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具有普遍性。
我们所要表现的,必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能使广大读者感到身入其境,发生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所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不可能不是具体环境中的故事和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A、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作者要有“蜗牛般的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 (沈从文) B、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
C、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
闻一多的《黄昏》: 太阳辛苦了一天
赚得一个平安的黄昏பைடு நூலகம்
喜得满脸通红 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1)感受——
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 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 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
2)感受不同于观察——
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捕捉客体的具体形象;感受侧重于主观方面, 着眼于主体的情感活动。感受总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3)感受在写作中起的作用 激发写作的热情 捕捉写作的“契机” 积累写作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