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完成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教学设计之初,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作业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计算中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出现错误,比如在展开式子时出现符号错误或者漏乘等问题。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还不够充分,没有让这部分学生完全掌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购买衣服、文具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例如,通过摆小棒、画长方形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3、对比分析法: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情境导入法和直观演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规律。

但是,对比分析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部分学生对于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仍然模糊不清。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一)优点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运算律教学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运算律教学反思1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把握较好,根本能够敏捷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安排律则更为糟糕。

归结有以下几个缘由: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熟悉,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局部思维灵敏的学生之外)。

其次,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根底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 42 X 25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许多是把 25 分为 20 和 5 ,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安排律,但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有很大的出入。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 25X4 得 100 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这里简洁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 125 和 8 得 1000 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方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育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当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

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洁,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非常的感兴趣。

运算律教学反思2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刚学完四则运算,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熟悉。

本节课我是以孩子们最熟识的体育大课堂中的体育活动为情境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依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看比拟,发觉规律。

1.供应自主探究的时机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识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展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气氛。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展观看比拟,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分数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分数乘法运算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然而,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运算时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和困惑。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运算。

学生在进行分数乘法运算时常常忽略了分数的乘法运算定律。

分数乘法运算定律规定,两个分数相乘时,应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同时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

然而,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只关注了分子的乘法,而忽略了分母的乘法。

这导致他们在计算中出现了错误,最终得出错误的结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运算定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策略。

首先,我引入了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体验来理解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原理。

例如,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分数乘法的例子:“1/2乘以3/4等于多少?”我鼓励学生先将分子相乘得到结果1,再将分母相乘得到结果8,最后将结果1/8写下来。

通过这样的实例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运用过程。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几何意义。

我告诉学生,分数乘法运算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对一个形状的面积进行放大或缩小。

例如,当我们将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时,可以将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这样得到的面积就是原来的1/4。

通过这样的几何意义的解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本质,从而在解题时更加自信和准确。

我还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分数乘法运算定律。

例如,我告诉学生,当我们购买食物时,常常需要按照重量和价格来计算总价。

而在计算总价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分数乘法运算。

例如,如果一斤苹果的价格是2元,而我们购买了1/2斤的苹果,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数乘法运算得到总价为1元。

通过这样的实际例子,学生可以将分数乘法运算定律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应用。

通过对分数乘法运算定律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运算时常常忽略了分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教案与反思

2 乘法运算定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材第24~25页例5、例6)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举例验证等活动,发现并概括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规律。

2.初步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算式和归纳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几个运算定律?明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追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a+b)+c=a+(b+c)2.我们学习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

揭示课题:好,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新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板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学习新课1.乘法交换律。

出示教材第24页例5情境图。

(1)提问:仔细读题,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数学问题?明确:①已知条件: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②所求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如何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板书:4×25=100(人)25×4=100(人)(3)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25×4(4)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归纳出这个规律吗?明确: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5)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相互交流。

(6)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乘?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归纳:①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1、挖掘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导入部份用一组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然后,在整数数字中点上小数点,摇身一变成小数乘法,让学生说怎么算?学生直接用上了简便算法,教者提出问题:对于小数乘法,能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吗?让学生明白,猜想不一定是对的还需验证,然后让学生验证。

这一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把猜想验证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收获了一种思想,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验证,有的是通过计算两个式子的结果得出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验证的,有的是根据小数的性质来验证的,老师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

2、注重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感受成功。

教者整个课堂感情充沛,处处都闪烁着教者的教学智慧,板书的习题,如看谁算得快,看谁算得巧,一个快字和巧字,体现了教者的用心,快乐填一填,巧手算一算,运气题、眼光题这些习题,无不体现教材对情感的投入;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个画在黑板上的笑脸,加上恰当的评价语言,整堂课,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点点关注,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2因为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堂构建模式要求的问题“质疑---自解----建构”这一教学模式和10+30,3+1的教学操作模块,。

我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究学习作为最最基本的目标,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真正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我紧紧抓住“推广”两个字进行教学,精心设计了“四巧”即“巧”引入,“巧”探究,“巧”应用,“巧”巩固。

课堂上,我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巧妙地点拨、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参与的是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0篇)乘法安排律教学反思1乘法安排律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把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叙述思路、观看比拟、总结规律等层次进展的。

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受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力量。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展简便计算的重要根底,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要做到让学生进展“探究、推理、自己总结规律”很难,由于上的是直播棵,为了突破难点,在备课时,我做足了功课,首先我从例题入手,把乘法安排律放在详细的情境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学生发觉解决问题策略许多,此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1)(4+2)×25;(2)4×25+2×25,通过比拟,学生知道了为什么:(4+2)×25=4×25+2×25,经受了学问探究的过程,讲完例题后,又让学生通过发语音、课堂连麦的形式让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例子不仅可放在详细情境中,也可借助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得出什么是“乘法的安排律及它的应用”,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乘法安排律教学反思2《乘法安排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

教材对于这局部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

通过观看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觉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

在教学时,我也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

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

通过(18+7)×6○18×6+7×6、20×(15+90)○20×15+20×3让学生观看、分析、思索、归纳,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安排律并加以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乘法运算定律(推荐)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乘法运算定律(推荐)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运算定律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2)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引言在数学教学中,乘法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乘法运算的理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关键。

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可以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本文将对这个教学思路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场景。

•掌握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方法。

•运用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首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我们需要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复习。

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2. 推广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到分数乘法接下来,我们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首先,让学生思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会发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本质是规定了乘法运算的性质。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哪些性质。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计算,发现分数乘法运算也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运用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方法后,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这些知识。

选取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和推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如下:1. 注意梳理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梳理和引导。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形成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深入理解,再将其推广到分数乘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运用。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优秀5篇)《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一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第二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因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基本相同,通过知识的正迁移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学会。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并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达到简便计算;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渗透规律的发现,验证的科学方法。

培养自觉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并从中体验到成功感。

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与交换之前,已经会简便运算了。

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本身和老师之前或多或少有渗透;二是学生课外学习所得;三是来自学生自身的计算经验。

他们根据自己经验,模糊地知道在乘法算式中,改变乘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结果是不变的,出于需要有时就会对算式进行转换,他们很显然不是通过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看来,会不会学生是对定律的意义现有模糊认识,然后我们给他们提炼一个本质、简洁的模型的,而这个模型的作用是为他以前的简便算法找到一个数学上的依据。

探索数学的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并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

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地进行梳理,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

最后,当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后,如果能进一步追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呢?”通过学生对方方面面的反思,引出最后的概括。

这样可能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会更深刻一些。

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概括还需要大量地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探索的基本步骤。

反思整节课,本课中因为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定律,所以应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态势。

但在课前对学生学情关注还是不够,做为代班四年的教师应该为此感到愧疚,应该想到有一部分孩子看不见屏幕上的字,课前就应该给孩子们将学案打印出来,那样能节省更多时间,效率会更高一些。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8篇)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8篇)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8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篇1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很深,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到达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然后让同学读图依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对问题解答。

这里的每个问题都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由于是对同一问题的解答所以同学能够理解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之后让同学观看这个等式。

提出问题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让同学思索,课后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不是很清晰,假如问等式的左右两有什么异同同学或许会更简单的发觉这一规律。

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两个定律都很简洁,同学能够自己发觉规律,如今想一想,我可以在讲乘法交换律时,让同学自己观看,而其次个乘法结合律稍有一点难度,可以采纳小组商量的形式解决问题。

各个环节的连接不是很紧凑,原来后面还支配了两道应用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做。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反思篇2在加法运算律教学时,同学对这块学问不感爱好,有部分同学学习过此类学问,认为自己已经学习过了,把握了,可是作业做下来并不抱负。

如让同学依据算式推断用的是什么运算律,部分同学推断还不精确,只知道有些题目怎么做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做?于是我把两课时的教学改成了三课时,重新梳理学问。

在学习乘法运算律时,我让同学自己先说说你认为乘法会有什么样的运算律?不管是已经学习过的还是其他同学〔有加法运算律的基础〕都能说出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看同学得意的表情,我问了一句:“那你知道为什么是a×b=b×a和(a×b)×c=a×(b×c)吗?”同学一个个的说理由,生1:“由于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在四年级下的数学教学中,我负责讲授《运算定律》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是数学中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至关重要。

在完成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定义和特点入手,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简单的练习,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运算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如混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强调和纠正。

此外,我还强调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讲解,我帮助学生建立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通过示范,我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交换律、结合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困难,如在混合运算中不能正确应用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则。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了练习的难度和针对性,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交换律、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意识到,个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运算定律》这一章节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辅导,并加强运算定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第【1】篇〗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把内容上完,却发现效果不好,出现同事们说过的一个笑话一样,老师:“这节课你听懂了吗?”生:“听懂了”。

老师:“你会做吗?”生:“摇摇头,我不会做。

”作业简直没法改!于是我就来进行分类练习效果还不错,下面就我的练习方法介绍给大家作为参考。

1、记住这些特殊的算式5×2=10、25×4=100、125×8=1000、125×4=500的计算,使学生明确:这几组数的乘积是一个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数。

让学生能够非常迅速敏捷的看到125就去想它的好朋友8,看到25就能够马上想到4。

如:125×32×4就会想到32能不能分成8和几相乘,然后进行类似的练习,如:28×125、72×125、36×25等,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乘法结合律的魅力真的能使计算变得简便,从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连不爱做作业的同学都认真而兴奋的完成了作业。

下课了,学生要求我:“老师下节课能不能从新让我们来做一做,记得抽我上黑板”。

2、让学生记住88=11×8、44=11×4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125×88,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125×88=125×(80+8)也可以125×88=125×8×11。

学生通过类似的练习就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当我出示11×87+44+99这道题时竟然有大部分学生这样去解决,让我兴奋无比。

11×87+44+99=11×87+11×4+11×9〖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反思第【2】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集合3篇)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精】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集合3篇)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乘法运算律练习课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律练习课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律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后的一个综合性练习。

为了让学生熟悉乘法的三大定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我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对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特征,形成对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认知结构。

练习课的作用之一是查漏补缺,本节课的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通过观察、交流、合作、小结等活动,能抓住算式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反思这节练习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较成功的地方。

1、抓住核心知识,提供建构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把本节练习课的目标定位在对两种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建构起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知识体系。

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思维的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中,加强了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8×(125×11)与8×(125+11)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后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

例如:56×125和56×102的比较,前者是拆56,把56拆成7×8或88,后者是拆102,把102拆成100+2。

2、设计开放题,提供建构的空间。

在本课中,通过一首开放题99×25让学生填运算符号及数,使运算简便。

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他的认知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也会有所提高。

在较大的思维空间中,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展开思维活动,在对知识具有浓厚个性色彩的理解中,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这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第1篇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1、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

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

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

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

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

这样,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

由此,学生在进行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愉快,而且用得灵活,效果较好。

2、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

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的学习反思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然后根据自己列的算式,从中发现乘法运算定律。

让学生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做一做等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分别用了哪些乘法定律,难度逐渐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更好的让学生应用乘法运算定律,感受到运算定律在简便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乘法分配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多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区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中,掌握乘法分配律方法的应用,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学生都能够理解意义,但课本练习以及课堂练习都是典型题目,题量缺乏。

学生缺乏训练,未能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的巧妙,很少同学能够熟练运用在计算中,使综合算式变换成心算。

既要正确,又快速的解决计算问题,并能够联系到问题解决中的解决思路。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折线C.扇形2.下面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在分别写着1、2、3、4、5的五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质数的可能性是.B.求要修水渠的全长,列式是36÷C.﹣8比﹣1大D.180500300读作一亿八千零五十万零三百3.在路边安装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8米,从第一根到最后一根电线杆一共长96米,一共安装了()根电线杆。

A.13 B.12 C.11 D.104.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被9整除的数,也能被3整除B.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C.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也相等5.一个班有50名同学,在下面的比中,不可能表示男女人数比是()A.1:1B.13:12C.2:3D.3:16.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花钱.如果一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19元的香烟,那么他每年花在吸烟上的钱大约要()元.A.2000 B.5000 C.7000 D.10000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米,b米和h米。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

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精选16篇)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篇1一、对主题图使用的体会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计算正方体的个数,在计算中,出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素材。

教后,发现学生能呈现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围内,我们探索所需要的类似3×(4×5)的算式是较难主动再现的。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刻意的人为的“引导”得到,其实很不自然,有些强加的感觉。

也许,直接呈现给学生会更好些。

但是又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是相矛盾的,如(3×4)×5,是不应该添括号的。

二、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在教学中发现,在具体应用时,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很难分清楚的。

比如:25×125×8×4,学生处理的第一步是:25×4×125×8,第二步是:(25×4)×(125×8)。

一般来说,学生认为第一步是依据乘法交换律,第二步是乘法结合律。

显然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我认为有些知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可以模糊一点。

首先,在小学阶段,有些问题要搞清楚,是很难的。

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北师大教材没有文字定义,只有字母模型,参考人教版,它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定义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较之原来浙教版,少了三个数相乘和两个数相乘的前提,结合它的教师用书,我们不难发现,它告诉大家的信息是:编者无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低,科学地分析计算过程中到底根据什么规律,对他们来说,太麻烦,也不好理解,只单纯产应用了结合律或交换律算了。

其次,没有这个必要的。

在小学阶段不存在非要清楚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我们只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是一种数学规律,意义是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乘法交换律也是数学规律,改变乘数位置,积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1、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

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

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

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

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

这样,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

由此,学生在进行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愉快而且用得灵活效果较好。

2、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

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好,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课前所定的目标。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