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第28课《观潮》 P202周密一、词语解释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理解背诵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
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张岱一、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观潮的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方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分析和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潮汐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观察过潮汐? - 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2. 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潮汐? -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和时间?3. 实验与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潮汐实验和观察。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潮汐的特点和规律。
4. 延伸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潮汐的时间表和潮汐的高度图表,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潮汐的高度和时间会有规律? - 这种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5. 小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潮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潮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这节课上,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潮汐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体地观察潮汐的变化。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28、《观潮》
原文: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倏尔:忽然; 略不相睹: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略不,一点 也不;略,微、一点;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译文: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 起,人和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轰隆隆的响,声音就像山崩地 裂。
原文: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赏析课文第二段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 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 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战斗激烈
作战技艺娴熟
声势浩大
撤退迅速
吴儿弄潮
译文: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 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着 花纹,手中拿着十幅大彩旗。
原文: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
于鲸波万仞中;
鼓:鼓动,振作;溯迎而上:逆流迎潮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万仞: 形容极高;
译文: 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 流迎潮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 之间时隐时现。
原文: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自:从; 既望: 农历八月十六日。“望”为农历八月 十五日,“既”是“过了”的意思。 盛: 旺盛。引申为“壮观”;
译文: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是潮水最壮观的时候。
原文: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 当……时; 其: 代指潮;
海门: 浙江入海的口子,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舸: 船;
译文: 一会儿,烟雾消失,波涛平静, 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假设 的敌方战船被火焚毁,随着波浪 漂去。
28课观潮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 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 寒。
课堂练习: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
l、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农历十六日 )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用水淋洗 )
3、人物略不相睹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江岸 )
5、珠翠罗绮溢目
( 满眼 )
二、下面这段文字也是写观潮的,请你一边读一边将 划线的词语换成文言词语(在课文里找)。读完后拿 它跟课文作一比较,看课文中哪些语句属于夸张性的 描写,把它摘出来。
我站在塘基上,等待着潮来。 不久( 既而 ),从远方传来了雷鸣似的响声(大 声如雷霆),大家都伸长脖子向海门望去。 潮果然来了,最初只像一条白线( 仅如银线 ), 从远处慢慢而来,越近越快,声势异常雄伟壮阔( 势极雄豪 )。忽然( 倏尔 )风驰电掣似地从塘基 下奔过,高不过几尺,形状好像釜里想沸的水。奔 驰过后,江水增高了,颜色也变得异常的浑浊。 课文里属于夸张性的描写的语句有: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 如雷霆tíng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zhāi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者﹨是也。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 艟méng 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 ﹨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 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shū尔﹨黄烟 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28.观潮(实用)
烟消波静,则/一舸gě 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 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ù 迎而 上,出没mò 于/鲸波万仞rè n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ǐ /溢 目,车马塞sè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qió ng 常时,而/僦赁jiù lì 看幕,虽/席地/不容 n 间也。
正 面 描 写
侧 面
描 写
请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风景画
江潮盛况 水军演习
风俗画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描绘? 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大声如雷霆 (形、色)
(声)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势)
树立、举 第二部分:演习图(正面描写) 从人多、技艺高超、战斗激烈、撤退迅速 忽然 船 等方面,写出了演习的壮观。 去,往
逆流而上 岸
用作动词,画着文彩
八尺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 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 不容间也。 第四部分:观潮图(侧面描写)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
古今异义
• • • • 仅如银线。仅,几乎,将近。 人物略不相睹。人物,人和物。 以此夸能。以,凭。 虽席地不容间也。虽,即使。
皆披发文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和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
号
、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 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 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 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 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 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 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 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 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 热闹。
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 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 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 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 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 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 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 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 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 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 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 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 去求全责备。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
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 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 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
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 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
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 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 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语文八年级上册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一、①sù②lǚ③gě④qióng ⑤qǐ⑥méng chōng ⑦jiùlìn ⑧shū⑨yǐn
二、宋周密临安钱塘江
三、丝毫举枪善于泅水身上画着文采逆流迎着潮水
形容浪头极高租用一席之地的空地当……时
用水淋洗看见船去,往高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忽然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②烟雾消散后江面又平静下来,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③击鼓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④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高超)的技能。
⑤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五、读文答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农历十六日②连接着天③一会儿④冲荡太阳
2.翻译句子
①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③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橫画的)银白色的线。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状写海潮气势。
6.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28-观潮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28.观潮学习目标——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
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观潮》观潮水:天下伟观气势磅礴 阅水军:军容整饰演习精彩 赞泳者:技术高超大显才能 数观众:没有席位热闹非凡 景象雄伟情景动人技术高超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记住仅、沃日、穷、尽、 舸与等重点词解释。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 清文章结构
模块一: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模块二:句子翻译、课文背诵(重点) 感情理解(难点)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 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 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 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 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 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 ),风格清雅秀 润,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词集 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存词150余 首。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 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 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当……时 发、起
几乎,将近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战船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马 舞动
10. 略不相睹
举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去
14.一舸无迹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 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观潮》课件
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
复了平静。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漫天卷地
风高怒号
—— 钱江潮的余威 ——
两丈来高
拓展学习
C H A P T E R F O U R
下列句子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更多精品PPT模板:/ppt/
点击进入
课后阅读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观潮》
感谢观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件PPT模板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 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1.在包图网出售的PPT模板是免版税类(RF:Royalty-Free)正版受《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作品的 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包图网所有,您下载的是PPT模板素材的使用权。 2.不得将包图网的PPT模板、PPT素材,本身用于再出售,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分销、发布或者作为礼物供他人使用,不得转授 权、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利。
观潮
目录
C O N T E N T S
01
02
03
04
背景知识 认字识词 课文赏析 拓展学习
背景知识
C H A P T E R O N E
海水白天涨落叫做潮,夜间涨落叫做 汐,所以海水涨落也叫潮汐。潮汐现象是 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 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随着地球、 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 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于是,这 种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初二语文上册多媒体课件第28课观潮
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 处表现在哪里?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接下来作者从形状、颜色、声音、气势 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了描绘,请 说出下面句子或词语是描写潮水的哪些 方面。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形、色)
大声如雷霆 (声)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势)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潮水的?
问题探讨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 有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 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 其境一般。
“珠翠罗绮溢目, 车马塞途”, “虽席地不容闲 也。” 说明了什么?
文章第四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 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 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 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说明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
作者依主观视角定位,从远到 近,从江中到江岸依次写了涨 潮的壮观气势,演兵的出神入 化,弄潮的惊心动魄和观潮的 热闹非凡,层次分明,场景清 楚,浑然一体,主旨突出。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 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 良辰美景从东海回 趟娘家,她回来时, 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 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 要先睹为 快这次上传的课件是ppt课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8课 观潮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南宋作 家,原籍济南,后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 人。课文选自周密的《武林旧事》,这是周 密在南宋灭亡之后追忆往事的一部作品。武 林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
1. 读准字音。 艨(mé)ng 艟( c)hōn倏g( ) shū
泅( qiú) 舸( )gě 雉( ) 溯z(hì ) 僦( sù) 绮( j)iù 溢( ) qǐ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 自天来。
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 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 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 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虽席地不容闲也 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比喻
海潮图
夸张
引用
色 形
雄豪之美 声
势
演习船只众多
阵势变化多样
演习
图
水兵技艺娴熟
演习中战斗激烈 演习后撤退迅速
视听结合
宏 大 之 美 动静结合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
精
弄潮图
——正面描写
<<长相思>> • 灯辉辉。月微微。帐暖香深春漏迟。梦回闻子规。
欲成诗。未成诗。生怕春归春又归。花飞花未飞。
<<浪淘沙>> • 柳色淡如秋。蝶懒莺羞。十分春事九分休。开尽
楝花寒尚在,怕上帘钩。京洛少年游。谁念淹留。 东风吹雨过西楼。残梦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28.观潮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 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 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 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 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 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 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 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 塌了一样。(待到)烟雾消散, 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 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 “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一词多义辨析:
观潮 观 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势
看。
景象。 气势。 阵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词类活用解释: 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江干上下 十余里间, 珠翠罗绮溢 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 物皆倍穹常 时,而僦赁 看幕,虽席 地不容间也。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 余里之间,满眼都是 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 衣裳的观众,车马太 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 比平时的价格加倍的 高。而租用看棚的人 (非常多),中间即 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 间也不容有。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2.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名词;这里用作动 词,刺刻花纹。)
疑难句子翻译: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 仅剩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总领全文,点名题旨,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 时间。然后对潮水做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 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 为下文做铺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ppt课件(人教版)
3.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 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持”“挣”“鼓”“迎”“上”“出”“没” “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 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 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
观潮
周密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简介钱塘潮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又叫(海宁潮)或( 江潮),每年中秋大汛,前来观潮的人日夜络绎不绝,自古以来蔚 天下奇观。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 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 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 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 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 经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5.谈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潮的气势。 操练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
出表现,这都是正面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 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 领高强,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 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百;
(忽9然、)以此夸能;
(战船)
(用,凭借)
(夸耀,显示)
28观潮课文精讲
28.观潮·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弄潮儿①在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也指驾驶木船的人。
②比喻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
伟观:壮美的景观。
既望:望日的次日。
望日: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银线: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雄豪:形容雄壮威武。
随波而逝:被焚烧的(敌船)随着波浪向远处漂去。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种种姿态。
珠翠罗绮:这是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披发纹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2.作家作品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祖籍山东济南。
金兵人侵,他南渡流寓于湖州(今浙江省湖州)的弁山,又自号弁老人、四水潜夫。
宋理宗淳祜年间(1241~1252),曾做过义乌县令。
元灭南宋后,不再做官。
后迁居杭州,主要从事著述。
他不仅能文,而且工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所选编的《绝妙好词》,收集了132家词作,许多人的作品,靠此书才得以流传保存下来。
3.背景链接《观潮》这篇散文选自《武林旧事》,写的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的入海口在杭州湾,每当海潮进入江口的时候,由于江道狭窄,就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同时,由于江底高起,涌来的潮水受阻,潮头冲天而上。
这样一来,浪浪相迭,波波相赶,奔腾咆哮,蔚为壮观。
本文就是写了这样的盛况。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二、文章脉络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三、写作方法1.结构得当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有赖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 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 元朝后所写。
周密在《武林旧事· 自序》中写道:“ 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 梦寐,而感慨系之矣。” 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 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武 林旧事>跋》)
这是一场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 将士功夫过硬、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 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
禁中例观潮于“天高图画”。高台下瞰,如 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 台蓬岛也。
注: 禁中:宫中,帝王居住的地方,禁止常 人入内,所以叫禁 中。散:sǎn 伞的本字。 • 译文:宫中体例,(天子、皇后)这时是在“天高图画” 堂上观潮。(他们从)高台上往下看,(潮涨、水军演习 等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京都的游人远远地向 (堂)上望去,(只见天子仪仗)黄伞、雉尾扇在九天之 上,真像神台、仙岛啊。
百里闻雷震,惊清来似雪。——孟浩然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苏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解释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读准字音
雷霆
tí ng
沃日 wò 履 焚 穹
lǚ
艨艟 méngchōng 倏尔 泅
shū
乘骑 jì 舸 仞
gě
rèn
fén
qióng qǐ
qiú
jiùlì n
yǐn
僦赁
京尹
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的涌潮,(是)世上伟大的景象。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烟雾消失,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剩 下敌人的船只被火烧毁,随波漂流逐渐消失。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腾起身子,变换着种种姿势,而那彩旗末梢却一点不湿, 他们就是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本事。
•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儿也来伴舞,只见他们一个个 扎起头发,身着汉巾麻布衣,手里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象 征吉祥如意的大红旗,逆着这汹涌翻腾的潮水,在万丈巨 浪前挥舞着,舞动着,红旗被风吹出各种姿势,而英勇的 弄潮儿们也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仿佛是在向人 们和凶猛的潮水展示着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畏惧的 勇敢!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被潮水引来的 风,也仿佛在奏乐般为他们骄傲的呼啸!人们欢呼着, 鼓掌着,为大自然赐给人们的这美丽的潮水,也为这 些勇敢征服汹涌潮水的弄潮儿!!谁说人类征服不了 大自然,瞧这一群生机昂然的弄潮少年!
• 那潮水蠢蠢欲动,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正在召集所有的 人们都来观看它那壮观的破茧成蝶!杭州城一片喧闹, 等候多时的人们,早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边江, 只见那拥挤的人潮,黑压压的一片,放眼望去,早已 看不到尽头,人们争着,抢着向江面上望,惟恐看不见那 壮观的一幕!人潮声盖过了江潮的声音。
• 突然 ,一排巨浪轰隆隆的从远处涌来,那卷起的浪潮, 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 成为一体,分不清哪片是天,哪片是海!浪潮越来越 近,那潮水卷起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仿佛雷电交加般 巨响轰鸣!还来不及去欣赏这一浪的宏伟,只见,在 天际的那头,一浪一浪的潮水蜂拥而来,推动着,推 动着,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卷廉,仿佛掏空了整片江海 似的,万鼓齐鸣,震撼天地!
听读课文:
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农历十 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时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被;去、往
逝
画着文彩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阻塞 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课文中的语句:
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观潮者之多。
线
城(形)岭
银
吞
翻江倒海图
雪
(
色
天
) 雷
沃
玉
(
日声 )(势)霆艨艟数百 分列两岸
静
奔腾分合 乘弄标舞 声如崩山
动
烟消波静 一舸无迹
静
水军操练图
吴 儿 弄 潮 图
观潮盛况图
倍 穹 常 时
• 又是一年观潮的时候,犹记得当年,也是在这个时候, 我只身来到杭州,和成千上万的人们一起,观看到了 钱塘江那宏大壮观的起潮美景!那拥挤的人潮,一浪 高过一浪的江潮,还有那技艺高超的弄潮儿舞起的红 丝带,在我眼前偏偏起舞,越舞越近,越舞越近,慢 慢的,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片让我至今难忘的潮......
• 我也忍不住跳入了那汹涌的浪潮中,跟随着弄潮儿舞 动着,跳跃着,突然一个巨浪向我袭来,我一声呼喊, 睁开眼睛,看看周围,原来是一场梦!汗水浸湿了我 的衣裳,那轰隆的潮水仿佛耳鸣般犹响于耳!那盖过 天际的浪潮,虽已醒来,却仍然让我心惊胆颤,难以 平复!
观
周潮
密
钱塘江是浙江省 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 成喇叭状,每逢涨潮 海水倒灌,水势受阻, 形成著名的“钱塘 潮”。波澜壮阔,气 势磅礴古人赞曰天下 壮观无。
作者简介
•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 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 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 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 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 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 朝后所作。
4.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头戴珠翠首饰,身穿绮罗衣裳的游人满目皆是,车马堵塞了道 路,饮食百货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请同学们 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
风景画 涨潮奇观
风俗画
水军演习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
整体感知
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 水军演习奔腾汾河的宏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