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稻田与渔业相结合的农业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利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为鱼类提供养分,从而实现稻田与渔业的互惠共生。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以下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
一、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渔业相结合,利用池塘进行稻鱼共生。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一侧修建鱼塘,通过渠道将鱼塘与稻田连接起来。
在池塘中养殖适合与稻田共生的鱼类,如鲫鱼、鲢鱼等。
养殖鱼类在稻田中可以起到捕食稻田害虫的作用,避免农药对水产养殖的污染。
稻田中养着的鱼类还可以提供稻田生态系统所需的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稻田的堤坝进行养鱼,是一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经常会在稻田的堤坝处设置一些鱼缸或者水池,将水稻田和养鱼场紧密结合在一起。
鱼缸或者水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适应当地的水稻和水产养殖的需要。
堤坝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渔业污染农田的情况。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稻田和水产养殖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水下种养生态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在水稻下方悬挂水产养殖网箱,养殖适合与水稻共生的鱼类。
水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利用稻田的空间,实现水产养殖和水稻共生共利。
通过在水稻下方养鱼,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田害虫的发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多种动物,通过循环利用资源,达到提高农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水稻田的水资源,减少生产的环境污染,对于加强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和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家,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各个省份。
然而,传统的稻田种植只能单一产粮,效益有限。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诉求更高的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模式原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田里同时养殖渔、禽、畜动物。
稻渔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协调稻田的生态环境和存在的其他生物链,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利用模式。
在稻田生长季节,鱼儿、蛙类等水生动物可以栖息于田中,利用水体中富含的营养物质生长。
同时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能够起到松土肥田的作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稻田周边养殖禽畜,可以利用稻田放牧,将禽畜粪便和农田剩余秸秆等有机物补充至稻田,为稻田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样的循环利用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减少了农田对外氮、磷等化肥的需求,减少了化肥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模式特点:1. 生态友好:稻渔模式将农田、水体和养殖动物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循环。
农田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滋养养殖动物,养殖动物的粪便又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
2. 资源协调利用:稻渔模式在农田中实现了水资源、土壤肥力和养殖动物资源的协调利用。
水稻需要水分生长,而鱼类又可以利用稻田水体为生长提供营养。
鱼类在稻田中的活动也能够松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 经济效益显著:稻渔模式改变了传统农田的单一经营模式,通过综合种养,提高了农田的生产效益。
鱼类、畜禽的养殖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可持续发展:稻渔模式兼顾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了对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依赖,减少了农田的环境污染。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方应1夏慧婷2吴小文2高时风1张晓红2吴晨阳2潘志军2尹玲2程驭2(1庐江县白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231500;2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庐江231500)摘要: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
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关键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产量构成;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15-0041-0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受国家最低粮食收购价下调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农户传统种植效益下降,因此,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成为水稻种植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对提升稻田综合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等方面作用明显,能够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自2015年以来,庐江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较快,其中稻虾、稻鱼、稻鸭等综合模式较为典型。
庐江县利用县域优势水利资源和区域耕地条件,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中央和省市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出台了庐江县“510”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育和引导发展以稻虾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经营效益。
2019年,庐江县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高达1.07万hm2,约占全县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0%。
近年来,发展多种形式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趋势明显,但适宜于本区域高效发展的稻田种养技术模式尚未明确,因此,笔者开展了稻田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比较试验,分析各种模式的生产应用与效益,为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综合收益、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种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稻田高效种养模式(二)
稻田高效种养揍式 一 一一 一一
尾 日投饵 4 7 g 3 d后 至变 态期 间 , 0— 0 . 0 每
10 日投 饵 4 0尾 0—8g 幼 蛙 投 饵 每 只为 5~ 0。 1g成 蛙 每 只投 饵 2 g 0, 0。 4越冬 、 牛 蛙 捕 后 不 能 及 时 销 售 的 可
越冬。 具体 方法是 : 一个 l5—20 挖 . m左右
质 , 霉 变 的棉 壳 或 玉 米 芯 , 料 以 棉 子 壳 为 主 = 无 辅
10个袋 做 基数 , 入 尿 素 0 2 、 磷 1 、 膏 0 加 .% 过 % 石
2 、 菌灵 0 2 、 石 灰 l5 。 种量 为培 养 料 的 % 多 % 生 % 菌
2 % 、 菌水 约为培养料 的 l5 ~ % 。 0 无 % 2 ④装 袋与接
并用 手搓 种 , 用湿布包好 置于容 器中进 行催芽 . 4月 中旬播 种时施肥 、 待水完全渗下 , 掺^细沙均匀播种 , 覆土后 , 可用 除草醚乳油 防草 。 出苗 2叶时间苗 ,0 4d
后定 苗 。
6月上旬水 田插 秧后定植 , 在埝埂 上做成 I m的 宽畦. 每畦 6行 定植 , 苗后 追 肥 , 缓 植株 高达 2 c 0m 后 , 赤霉素和尿索进行叶 面追 肥 , 收时采用擗叶 用 采
可 切 成 小 块 投 喂 , 天 二 次 , 间是 上 午 8 一 时
夏 标 是全 呈 色表 出 黄 菌 。 箕 准 :袋 白 ,面 现 色 丝
兰 蓼 好 苗 纵 划 道 .放 垄 , 的 袋 向 几 长口再 ^ 沟
时和下午 5时 , 投喂 数量 , 蝌蚪期间 , 10 每 00
比, 埝埂 种 菜 的 收^ 可 达 到 或 超 过本 田水 稻 收 益 。 辽河 下游 地 区埝 埂 种 菜 主要 有 下 四种 模式 : 埝 埂 番 茄 秋 延 晚 栽 培 ; 埂 秋 芹 菜 ; 埂 春 结 球 白 蕖 埝 埝
稻田综合种养四种模式
稻田综合种养四种模式
1、“稻虾(或蟹)菜共生”模式。
其特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虾双赢。
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水稻平均产量500千克/亩,比不养虾稻田增产5%;小龙虾平均规格30克以上,亩产100千克以上;蔬菜亩产200千克,水稻+小龙虾+蔬菜经济效益1500~2000元/亩,效益提高1.5~2倍。
该模式“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
2、“稻虾连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长江中游,水稻与小龙虾连作。
利用地势低洼的单季稻田,6~7月插秧,11月初收割,收割后稻草还田,然后灌水投放种虾繁殖虾苗。
第二年开春后投有机肥,补充部分饲料,4月中旬至水稻插秧前捕捞销售。
年产水稻550千
克/亩,小龙虾75千克/亩,综合效益1200~1500元/亩,比单独种植水稻翻一番以上。
3、“蟹、虾、鱼池种稻”模式。
对原来的池塘,采用增加池边青坎面积和池中台地面积,种植水稻。
池中饲养适宜浅水、水陆两栖的特种水产。
蟹池种植水稻面积为池塘的40~60%,水稻栽培不
施肥,不烤田,不用农药,亩产优质稻谷200~300千克;蟹塘主养蟹种,亩产蟹种125千克以上,综合效益4500元/亩以上。
4、“稻鳅共生”模式。
进行稻田养殖泥鳅,水稻病虫害明显减少,水稻生产成本每亩平均减少60元左右,稻谷质量也比常规生产的稻谷明显提高,每千克可多卖0.1~0.2元左右,每亩产水稻500千克,可增收50~100元,加上每亩水稻生产减少成本60元,水稻亩均可增收110~160元。
亩均生产商品泥鳅100千克,养殖泥鳅利润1100元,加上水稻种植亩利润合计1400元左右。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
该模式以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为主体,以及禽畜养殖、蔬菜种植、果树培育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整合,形成一种生态循环、资源共享、效益互补的农业经营模式。
本文将介绍稻渔综合种养的五种模式,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益。
第一种模式:纯稻-纯渔
纯稻-纯渔模式是指将稻田和鱼塘分开来进行经营。
稻田主要用于水稻种植,鱼塘则用于渔业养殖。
在这种模式下,农户可以专注于稻田和鱼塘的管理,分别进行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户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第二种模式:稲鱼共生模式
稲鱼共生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进行渔业养殖。
在这种模式下,农户可以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如鲫鱼、鲤鱼、鳖等。
这样不仅可以将水稻田的剩余空间利用起来,还可以通过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鱼类也可以在水稻田中捕食害虫和有害生物,起到一定的农业防治作用。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例如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水稻产区,农户通过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增加了水稻和渔业的产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致富途径,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稻田和渔塘进行有效结合的种养方式。
这种种养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农民可以在水稻田中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一、稻渔综合种养的传统模式传统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指在传统的稻田中进行鱼塘养殖的种养方式。
农民可以在水稻田的旁边或者中间挖掘一个鱼塘,将鲜活的鱼储存在水库里。
稻田和渔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稻田一侧,鱼塘一侧”的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供水稻的养分,还可以形成生态链,增加水稻和鱼类的产量。
二、稻渔综合种养的现代模式现代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指在现代农业管理的基础上,对稻渔综合种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和更新。
农民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起现代化的渔塘和稻田。
通过精确的水肥配比、全自动化的养殖设备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模式生态模式是指在稻田和鱼塘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
通过水稻、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生态平衡。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的情况,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
四、稻渔综合种养的循环模式循环模式是指在稻田和鱼塘中形成一种循环的生产系统。
稻田的水可以直接流入鱼塘,鱼塘的底泥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形成了一种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水资源,降低污染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总结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兼顾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多种模式的综合性种养方式。
通过这些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生产条件下,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来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有效发展。
通过对这些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更多的推广和应用这些种养模式,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与技术要点
我国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在这有限的耕地与淡水资源的条件下实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如何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稻田的产能潜力,在传统种植模式—稻油(麦)效益不高,农民增收乏力的当下,在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意义尤为重大,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收新途径,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创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把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生互促系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达到“双水双绿”的目的。
稻田综合种养近几年在我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广大种养户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综合种养模式。
一、稻田工程。
无论采用哪种种养模式都要对稻田进行改造,对稻田的改造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稻田的选择1.要选择水源充足,光照充分,场地开阔,交通方便,排灌自如,保水性好的田块,土质以壤土为好。
2.单块面积以5亩以上成片规划的田区为好,面积太小的话工程造价相对较高,且建成后水体太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稳定性差。
(二)挖鱼沟、建鱼凼1.为保证种稻面积,鱼沟鱼凼的总面积以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为宜。
2.面积大的田块离田埂脚1-2m开挖环沟,环沟宽2-5m,深0.8-1.5m,田中央再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宽1-3m,深0.5-1m,做到沟沟相通,沟与沟相交的地方则开挖圆形鱼凼,鱼凼直径2-5m,深1.5-2m。
面积小的田块挖一条鱼沟或建一个鱼凼即可。
3.开挖鱼沟和鱼凼的土用来○曾祥迅潘富春朱卫华修筑田埂。
环沟内侧种稻区外围也要修筑田埂,宽度50cm,高30cm。
4.鱼沟和新修的田埂边坡都要呈1∶1-2的坡比,不要修得陡坎斧齐、四角棱整,好看而不实用。
5.田面和沟底、边坡要求平整,切忌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6.开沟取土时,田面上的肥土熟土可事先堆放一边,待鱼沟鱼凼挖好后再回填其底上,虽然工程麻烦一些但这样做好处多多。
浅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浅谈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作者:范鹏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6年第2期范鹏(重庆市长寿区畜牧兽医局重庆长寿 401220)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谷物的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在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同时,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生态农业、增效、环保等诸多概念的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以水稻为主、兼顾养殖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升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但出售养殖动物可增加收益,由于品质的提高,水稻的产出效益也明显增加。
经过多年的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从原来单纯的稻鱼共作向稻虾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稻鸭共作等诸多种模式发展。
一、稻鱼共作1、稻田改造稻田选址:养鱼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保水性好的稻田,一般面积以50-100亩为宜。
加固田埂:在平整稻田时加宽加高加固田埂,一般埂高30-80cm,并夯实以防大雨冲垮田埂和田鼠打洞造成漏水逃鱼。
开挖鱼沟:鱼沟面积不要超过稻田面积的5%,开挖的位置、数量、形状应根据自然地形而定。
一般可挖成田字、十字、目字形等形状,沟宽30cm,深30cm。
鱼塘要挖在距离道路较远一点的田边,不超过稻田面积的10%,深0.8-1.0m,这种方法挖鱼塘防盗效果比较好。
鱼沟应向鱼塘方向倾斜连接,以利水浅时鱼游到鱼塘里栖息。
进排水口: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设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可用木框拦鱼网。
前期安装密眼网,后期换成较大网目的网片,防鱼外逃。
经常清理拦鱼栅上的杂物,保证进出水流畅。
2、放养品种鲤鱼、鲫鱼、泥鳅等均可。
3、苗种放养在插秧结束20d左右开始放养,放养规格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不同的放养品种来确定放养规格。
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20kg/亩。
4、日常管理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适时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同时可根据浮游动物等饵料生物的培育情况施用渔肥。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综合利用水、土和光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将稻田养殖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资源互补和收益最大化。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介绍。
第一种模式是稻鱼共生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和鱼塘进行空间布局上的整合,稻田中种植稻谷,鱼塘中养殖鱼类。
稻田和鱼塘之间可以通过管道进行引流和回流。
稻田中的稻谷可以为鱼提供遮挡和庇护,降低鱼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鱼塘中的水可以提供养分和湿度,促进稻谷的生长。
第二种模式是稻田与河流结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将稻田与河流结合起来。
河水有利于稻田的灌溉和排水,稻田则可以净化河水中的有害物质。
稻田中的稻谷也可以为河中的鱼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促进鱼类的生长。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补效应,提高了农田生产系统的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及技术要点稻田养鱼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
具有增粮、增肥、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稻田养鱼有效地节约了水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虾稻共作发源地:潜江。
稻田养殖小龙虾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与推广,养殖模式和技术逐步成熟与完善,从野生寄养过渡到“虾稻连作”,发展到“虾稻共作”;养殖产量从50㎏增加到150㎏;养殖效益从1000元上升到3500元左右。
作为发挥优势抓“三农”的有力之举,作为农村“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民生工程,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规划引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典型引路、农民主体、市场拉动等举措,在荆楚大地掀起稻田综合种养新热潮。
一、稻田条件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土质最好为壤质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涝不旱;尤其是冬季,要保障稻田能上足水;首选是低湖冬泡田,增效明显。
稻田面积,大小均可,5~15亩有利于精细化管理,15~30亩为一个单元格,便于稻田改造和管理。
二、稻田改造(一)挖沟。
总的原则,围沟面积应控制在稻田面积的15%以内。
稻田面积达30亩以上时,按以下标准改造:稻田田埂宽4~5m,平台1~2米,内侧再开挖环形沟,沟宽3~4 m,坡比1:1.5,沟深1~1.5m。
稻田面积达到5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m,沟深0.8m;稻田面积30亩以下时,围沟宽度2~3米即可,中间可以不开沟。
(二)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
吉林省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水稻增产增收效果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和 养殖蟹(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 分发挥水稻和养殖蟹(鱼)共生互利的作用,达到“一水 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可每 亩收获 20 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 300~1500 元, 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 7%~10%,实现了 有机水稻和有机蟹(鱼)双丰收,种植出的水稻还成为优 质大米的一个品牌标识,助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
san nong shi zheng 三 农 时 政
吉林省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 过多年实践,已发展到 40 余万亩,主要包括稻 田养蟹、养鸭、养鱼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 生 物 共 生 原 理 ,符 合 生 态 农 业 、绿 色 农 业 发 展 要 求 ,是 生 产绿色、有机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
稻田养鸭技术要点。为了防止鸭跑失和天敌侵害, 放鸭的池埂边要用高 50 厘米的细眼尼龙网或细铁丝网 围起来。在池埂或稻池边的空地上要盖一个小型鸭棚, 供鸭子休息。养殖品种应选择成鸭后体重在 1.5~2 公 斤,抗逆性强的本地鸭或专用鸭,不宜选择体大肉食型 鸭。吉林省春季天气凉,小鸭直接放到田间容易死亡,需 要孵鸭后在家里喂养。因此,孵鸭时间应早于放鸭时间 30 天以上。放鸭时间不宜过早,一般选在 6 月 10 日左
生态效益好。稻田养殖的鱼鸭蟹等对农药十分敏 感,又具有增肥、除害、除草的效果,化肥和农药用量平 均减少 20%~40%,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 通过田埂加高、加固,开挖鱼沟,起到抗旱保水、调节气 候的作用,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有效提升地力。连续 3 年以上开展稻田养蟹的稻田 土质明显转好,土壤有机质含量 79 毫克,氮磷钾含量成 倍增加,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田地。以“稻田养鸭”为 例。稻田每公顷可养成鸭 150 只,纯收入可达 750 元。鸭 稻比普通水稻价格平均每公斤多卖 1 元,水稻产量按 1.5 万斤计算,公顷可增收 1.57 万元。2017 年吉林省稻 田养鸭面积 3000 公顷,共增收 4752 万元。
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哪些优点?
什么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哪些优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以水稻为主、集农、林、牧、副为一体,种植、捕捉、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特点是:在农业生产中将种植、养殖、渔捞融为一体,形成了稻田农牧一体化的种养关系,使土地、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优点提高土地利用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土地,同时合理利用附近山区及水域,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种植及养殖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体自净、环境改善水稻生产是农业中耗水最多的生产方式之一,由于其生产在水中进行,因此也易产生污染。
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则将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起到了每种生产方式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同时,也使得养殖活动中所产生的养分等未被利用的废物得到利用,在水中会形成自我净化的环境。
丰富农产品种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不仅种植主体作物水稻,还可以同时种植其他作物,如杂粮、菜蔬等。
在养殖方面,可以饲养各种禽鸟、家畜、水产品,从而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农民收益增加通过将种植、养殖、捕捉等生产方式相结合,不仅可大大提高农民的收益,也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同时,这种模式能使农民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有助于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渔捞等生产方式的补充,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益,并能通过减少土地利用上限、增加水源化,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防灾减灾作用。
总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净化水体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这种模式的兴起,不仅是土地资源有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介绍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介绍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第3期曾祥迅潘富春朱卫华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有:稻-甲壳类(小龙虾、青虾、河蟹)、稻-鱼类(泥鳅、黄鳝、黄颡、鲴类、鲫鱼、草鱼、鱼白鱼、鳜鱼)、稻-鳖、稻-蛙、稻-鸭-鱼等,其技术要点通用之处不作赘述,仅就其密度与特殊之处分述如下:一、稻-甲壳类综合种养模式(一)稻-小龙虾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每年9月中下旬于鱼沟鱼凼中投放亲虾,投放量20-30kg/亩,规格30-35g/只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雌雄比2-3∶1为宜。
2.投放幼虾养殖模式,每年3-5月于鱼沟鱼凼中投放幼虾,投放量6000-7000只/亩,规格3-5cm/只。
(二)稻-青虾模式1.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每亩放养1.5cm/只以上的幼虾20000尾。
2.稻田养殖青虾也可实行虾鱼混养,但要注意:①不可与肉食性鱼类混养,以免青虾被吞食。
②幼体阶段不可与鳙鱼混养,以免被鳙鱼当浮游动物滤食。
③不可与草食性鱼类混养,以免水草被鱼吃掉后青虾无栖息藏身之地。
3.当养殖的青虾规格达到5-6cm时即可起水上市,因此规格的青虾性腺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市场价格也较好。
(三)稻-蟹模式1.蟹苗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投放,最好等到水稻扎根返青后放养。
2.放养密度以规格在200只/kg左右的投放600-800只为宜。
以上三种甲壳类在水稻田中可单独养殖,也可两种或三种混养,还可与鱼类搭配组合混养。
二、稻-鱼类综合种养模式(一)稻-泥鳅模式1.泥鳅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投放台湾泥鳅或者本地泥鳅苗皆可。
2.每亩投放3-5cm的鳅苗10000-20000尾。
(二)稻-黄鳝模式1.稻鳝模式下可以当地野生黄鳝为种苗进行催肥养殖。
苗种个体差异不能太大,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自相残杀现象。
密度建议:每亩投放体长在20-30cm的1龄鳝种300-500尾。
2.稻鳝模式下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切忌频繁改换饲料品种,投喂要适量,若在20分钟内吃完应增加投喂量,若饵料投喂过多则又易患肠胃炎。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几种模式
哲理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几种模式王学成,杨健强(大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大理 671000)在大理州、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在洱海流域开启的“七大”保护行动措施的落实。
大理市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凤仪镇集中流转耕地66.67 hm 2,对其中的20 hm 2耕地进行集中整治,按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对田块进行统一整理,完善灌溉沟渠系统,形成集中连片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分别开展稻—鱼模式、稻—蟹模式、稻—鸭模式等几种种养结合示范。
1 田块整理设计1)稻—鱼模式。
面积为0.47~0.53 hm 2,田埂加高40 cm,每块田中开挖“十”字型鱼沟,宽1.5 m、深1.5 m,中间鱼凼长5 m、宽5 m、深1.5 m。
鱼沟、鱼凼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4%~5%。
2)稻—蟹模式。
面积为0.4~0.47 hm 2,田埂加高40 cm,在田埂四周安置防逃塑料膜,按入土25 cm、高40 cm 的要求布置。
3) 稻—鸭模式。
在田块四周安置防逃塑料膜,高出田埂30 cm。
2 放养时间及数量1)稻—鱼模式。
2017年6月12日投放鱼种,每亩放养32.4 kg。
放养比例:鲤鱼72%、鲫要完成间苗定苗工作,每塘留苗2株,间苗的同时拔除田间杂草,并清理行间沟道,把掀开的地膜压严压实。
3.4搭架理蔓(90+50)cm/2×409 cm 的规格种植,每亩密度2380塘,应备2.6 m 高的豆架2380根(横条除外),在豆苗高30 cm 前插好豆架,两行豆子同时插架,在两行豆子的内侧对准靠近豆苗5 cm 处插入,深25~30 cm,将两根支架向内倾斜,在离地面架高2/3处交叉,并用绳子绑紧,使之连为一体,根据苗高情况理蔓上架。
3.5肥水管理根据无筋豆的生理特性,施足基肥,少追花肥,重施结荚肥。
结荚肥施2~3次,每次亩施复合肥10~15 kg,结合病虫害防治,每桶0.2%磷酸二氢钾加钼肥10 g 进行喷雾防治,提高坐荚率,达到高产目的。
稻田种养有哪些方式这六种模式均有上万元收益!
稻田种养有哪些方式这六种模式均有上万元收益!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很多人喜欢种养结合,可以获得双倍收益。
在农村种植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水稻了,那么水稻田可以养殖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稻田种养的六种模式。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很多人喜欢种养结合,可以获得双倍收益。
在农村种植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水稻了,那么水稻田可以养殖什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稻田种养的六种模式。
1、“虾稻共作”生态种养虾稻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研制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这种模式有过去的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这样就提高了稻种的质量和虾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比单一的种植稻增加3000元以上。
2、鳖虾稻生态种养这是将鳖、虾、稻混在一起养殖的模式,这种方式可以在不施肥料、不打农药的情况下消灭稻田的病害,还能改善土壤的板结状况,不仅在收获稻种的同时,收获鳖、虾,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3、虾稻共生模式这种模式跟虾稻共作是一样的,不过这种模式可以养殖多种虾类,可以实行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的模式,这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综合资源,创造适合虾种自然繁殖和生长的最佳条件。
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同时,可出产虾苗、成虾、亲虾三类虾,将虾种、成虾和稻谷的生产与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4、香稻嘉鱼生态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在稻田挖开宽3.5米,深1米左右的回形沟投放小龙虾和甲鱼,甲鱼以小龙虾的蜕壳和各类昆虫为食,甲鱼、小龙虾粪便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
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年多收,一亩地纯利润能达到上万元。
5、沼-藕-鳅生态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是将稻田田底垫压后,建“回”型沟,将莲藕和泥鳅混养。
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使沼渣做底肥,泥鳅的排泄物可以成为莲藕生长所需要的有机肥料,泥鳅还能帮助松土,能够捕食池塘里的各类浮游生物,而荷叶盛开的时候,能创造出阴凉的小环境,使泥鳅得以快速生长。
这种模式将原来传统的莲藕产量翻倍增长,同时还能收获泥鳅的产量,每亩都能达到上万元的收益。
稻田综合种养四种模式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稻田综合种养四种模式1、“稻虾(或蟹)菜共生”模式。
其特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虾双赢。
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水稻平均产量500千克/亩,比不养虾稻田增产5%;小龙虾平均规格30克以上,亩产100千克以上;蔬菜亩产200千克,水稻+小龙虾+蔬菜经济效益1500~~2倍。
该模式“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
2、“稻虾连作”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长江中游,水稻与小龙虾连作。
利用地势低洼的单季稻田,6~7月插秧,11月初收割,收割后稻草还田,然后灌水投放种虾繁殖虾苗。
第二年开春后投有机肥,补充部分饲料,4月中旬至水稻插秧前捕捞销售。
年产水稻550千克/亩,小龙虾75千克/亩,综合效益1200~1500元/亩,比单独种植水稻翻一番以上。
3、“蟹、虾、鱼池种稻”模式。
对原来的池塘,采用增加池边青坎面积和池中台地面积,种植水稻。
池中饲养适宜浅水、水陆两栖的特种水产。
蟹池种植水稻面积为池塘的40~60%,水稻栽培不施肥,不烤田,不用农药,亩产优质稻谷200~300千克;蟹塘主养蟹种,亩产蟹种125千克以上,综合效益4500元/亩以上。
4、“稻鳅共生”模式。
进行稻田养殖泥鳅,水稻病虫害明显减少,水稻生产成本每亩平均减少60元左右,稻谷质量也比常规生产的稻谷明显提高,每千克可多卖0.1~0.2元左右,每亩产水稻500千克,可增收50~100元,加上每亩水稻生产减少成本60元,水稻亩均可增收110~160元。
亩均生产商品泥鳅100千克,养殖泥鳅利润1100元,加上水稻种植亩利润合计1400元左右。
源-于-网-络-收-集。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
稻渔综合种养五种模式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将稻田与渔塘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实现了农田与水面的共生共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生态效益。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在中国等许多地方得到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有效利用稻田与渔塘这两种自然资源,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田可以提供养殖鱼类所需的底栖动植物和大量有机物质,为养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养鱼的水面也可以为稻田提供氮、磷等养分,促进稻田的生长和发育,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生态循环系统。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核心在于“种稻养鱼、养鱼增稻”,即通过在稻田上养鱼,利用渔塘水体来浇灌稻田,提高水田收益,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放养鱼苗、虾苗等经济性水产动物,利用稻田的残茬和无效植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为水产养殖提供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饵料,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与生态养殖的互动,提高了农田产值,培育了良好的农业生态。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五种常见的模式,包括鱼稻共生模式、虾稻综合模式、稻鱼田间养殖模式、稻鱼塘间养殖模式和湿地生态种养模式。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五种模式的特点和应用。
一、鱼稻共生模式鱼稻共生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是将养鱼和种植稻米结合在一起,通过在稻田中放养鱼类,使其在稻田中产生良好的生长效果,形成了一种优势争夺稻田营养盐的关联生态环境,产生了互相促进的效果。
在鱼稻共生模式中,可以通过种植沍鱼稻,利用鱼类外泌物、粪便等有机物质来提高水稻营养,从而增加稻田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虾稻综合模式虾稻综合模式是在稻田中养殖白虾,充分利用虾稻共生的优势,形成了一种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
虾类可以在稻田中寻找食物,达到捕食杂草上游,减少害虫数量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在稻田中产生粪便,为稻田提供养分。
稻田小龙虾苗种繁殖及培育技术
农家科技55养殖天地近几年,随着稻田小龙虾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稻虾高效种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有条件和经验的地区开始进行小龙虾留种养殖。
本文介绍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小龙虾苗种繁殖与培育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稻田选择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要选择不受旱灾、洪灾影响,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没有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早熟稻田。
面积通常为10~50亩,面积大便于统筹规划、统一投放、统一投饵、统一管理。
二、稻田改造1.加固田埂。
由于小龙虾具有冬、夏两季穴居的习性,所以养殖稻田的田埂应结实坚固,不漏不垮,遇到大雨不易淹没和冲塌。
因此,对原有的田埂必须进行加高、增宽、夯实。
一般田埂高度为80~100厘米,上埂宽为60~80厘米,底埂宽为1.2~1.5米。
田埂应压紧夯实,确保不裂缝、不漏水、不垮塌,坡比为1∶2.5左右。
2.开挖养虾沟。
在田块四周距田埂1米处开挖3~5米宽、深1米左右的环形养虾沟,田块较大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和“井”字形的田间沟,宽为0.5~1米,深为0.5米左右。
环形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以稳定水稻产量。
3.搭建防逃墙。
用聚乙烯网布沿田埂四周搭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下20厘米,上部高出田埂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四角做成圆弧形,网布上口内侧缝上宽度为30厘米左右的硬钙塑薄膜形成倒挂,以防小龙虾外逃。
4.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水口设在最高处,排水口设在最低处,进排水口应用双层钢丝网扎紧封牢,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小龙虾伺机潜逃。
三、养虾准备1.清塘消毒。
水稻收割以后,首要是清塘消毒。
将沟渠中的水排(抽)干进行晒田,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敌害生物及致病菌。
2.栽植水草。
水草有为龙虾提供附着、隐蔽、食物等的功能,同时可净化水质。
种植水草要“品种多样、分布均匀、密度适当”,一般以栽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在塘沟四周沿池边水位线1米处呈“口”字形栽植伊乐藻、苦草;在塘沟中央呈井字型栽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在小土埂上还可以栽植一些芦苇、茭白、慈菇、香蒲等。
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
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在这种背景下,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就应运而生。
该方案旨在通过以稻田为基础,综合利用周边资源,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产,下面我们来逐步介绍一下实施该方案的步骤。
首先,选择适合综合种养的稻田。
在选择稻田时,应当考虑到土地的口感特质,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排水等因素,并且要保证方便作物生长的水源和排水条件。
特别是,选好的稻田不应该被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因为这样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农业生产链的破坏。
其次,对综合种养的农作物进行科学种植和维护。
综合种养通常会栽种一些通常不相互搭配的作物,并结合水稻进行栽培,如草本植物、柑橘、蔬菜等。
针对不同的种植环境,需要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严格控制用药,保证作物的安全性和高产性。
然后,介绍精细化养殖措施。
在综合种养中,一般会养殖鱼类、鸭类等家禽和水中动物,而且针对不同的物种采用的养殖方式也不同。
鉴于不同动物的环境和饲料需求,需要定期开展养殖模式改进和创新,增加动物的生存率和生产力。
最后,进行丰富的经营策略。
在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方案时,还要注重建立丰富的经济作物和生态循环的发展。
通过全面整合农业资源,增加该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
同时,着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营收入和利润率。
在农业的经营中,要注意经济优先,保持价值观的平衡。
总的来说,稻田综合种养实施方案旨在打破传统单一农业模式的限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生产空间。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生态和人口、消费和销售市场等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的科学种植和维护。
因此,本方案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付出,争取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掌握新优技术,实现高效养殖。
养殖世界
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njzf@)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下)四、稻虾连(共)作
水稻小龙虾连作和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通过科学的田间工程改造,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发挥小龙虾除草和排泄物增肥等功效,实现水稻、小龙虾共生,达到生态环保、高产高效。
技术要点如下:
1.田间工程建设 稻虾共(连)作的稻田应选择低洼低产地区,水稻和小龙虾种养使用的水源应符合农业用水和渔业用水标准。
一是挖沟。
水稻收割后,用小型挖掘机沿稻田四周距田埂内侧
2.5~3米处开挖环形沟,沟面宽1.2~1.5米,沟底宽0.6~1米,沟深0.8~1.2米,环形沟不封闭,在稻田的一端留10~20米不挖通,便于插秧和收割机械通行。
二是加固加高田埂。
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防止小龙虾在田埂上掘洞。
田埂高于水稻单作田埂高度的0.3~0.4米,避免引起田埂塌陷和水土流失。
三是设置防逃设施。
进水口用25目聚乙烯网片制作长方形网袋;排水口用25目金属网片,并安装倒檐,防止小龙虾逃逸;进排水口设置在斜
对角线上。
田埂上的防逃设施可
采用石棉瓦材料或农用塑料薄膜,高度在0.4米左右。
2.小龙虾投喂 一是做好茬口衔接。
水稻小龙虾连作模式,当年水稻收割后的9月底或10月上旬至次年6月上旬养殖小龙虾;5~6月上旬专田育秧,6月中旬至9月底种植水稻,以水稻种植为主;5~6月上旬用地笼捕捞小龙虾,留下部分规格较大的小龙虾苗种与水稻共作,作为后备亲虾培育。
二是小龙虾投喂。
一般8月中旬至9月上旬,每亩投放15公斤亲本虾。
补投亲虾与水稻共作时间为30~40天。
虾生育期间要投喂植物性饲料,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次年的3~6月每隔15天投一次水草,用量每亩80~120公斤。
在小龙虾种虾投放前,在沟内深水区水草处投放一些有益活饵料生物,如水蚯蚓、田螺和河蚌等,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小龙虾品质和规格,使小龙虾增产,另一方面可
·
主推模式·
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njzf@)
以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3.稻虾种养管理 一是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稻虾连作稻田水稻生长季节为6月至10月上旬,因此选择生育期应在150天左右的茎秆矮化品种。
6月中旬大田中小龙虾捕捞基本完成后,开始移栽秧苗,移栽密度每亩1.3万~1.4万穴。
二是巡田控水。
在3~6月连作小龙虾生长季节,早晚各巡田1次,观察小龙虾摄食和活动等状况;根据观察情况及时调控水位,通过水位的适当升降减少水位波动,使水温始终适合小龙虾的生存和生长。
水位变化幅度在0.3~0.6米为宜。
稻虾连作期间,第一年水稻收割后至越冬期结束,大田水位控制在0.3~0.5米,环沟水位控制在0.8~1.2米;第二年水稻插秧前,大田水位控制在0.4~0.6米,环沟水位控制在1.2~1.5米;避免小龙虾减少蜕壳次数。
稻虾共作期间,留田小龙虾数量较少,水位控制以适宜水稻生长为主,采取浅灌即排,诱导小龙虾集中到环沟中,环沟中水位控制在0.8~1米。
三是施肥。
为保证水稻产量和小龙虾安全,选择生物复合肥。
缓慢将大田水排至近干,小龙虾会主动迁移到环沟中,然后采取少量多次、分片施肥的方法,促使肥料较快沉淀于底泥中,随后加水至正常深度。
次年的2月底至5月底每隔20天施1次充分发酵的有机肥。
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
四是分段晒田。
晒田按照干湿交替的原则,重点抓好两次晒田。
第一次烤田7月中旬开始,烤田持续时间7~10天,烤到大田土壤表土出现裂缝为止,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裂;第二次晒田于水稻成熟时9月下旬开始,缓慢排水使大田田面露出,小龙虾会选择掘洞或迁移到环沟中,一直晒到大田土壤板结干裂,便于收割机作业。
五是病害防治。
在投放亲虾前用生石灰水对虾沟进行消毒;定期泼洒EM菌液调节水质。
六是捕捞收割。
采用虾笼诱捕,捕大留小,适时捕捞。
从4月下旬开始不断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起捕上市,使在田小龙虾密度不断降低,提高生长速度,到6月中旬结束捕捞。
第二次晒田后收割机从环沟闭合处进入大田收割水稻。
(全文完)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10036)杨洪建
402019.08构建种养结合模式,打造循环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