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概述(PPT 43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概述(PPT 43张)

混乱
停滞 退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66-76)
(一)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
(二)1973、1975年经济复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三)“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 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 响 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 80%, 超 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 5000 亿元 ②更为严重的是 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一大二公
空山吃坐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八字方针:1960年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 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 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 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一五计划指标超额完成, 新建一批重工业企业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改造完成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1.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起步的特点与实质
(1)特点
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④渐进性和长期性。 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过高估计人的主观能 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 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人力、物力的 动性,加快建设社会主 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 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 义工业化的迫切要求 高速度 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人民公社 化运动
1958年
对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党中央错误地认为社会 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切实际的估计 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越 和农民的觉悟,挫伤了人民建设社会主 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 义的积极性 盲目求快、求纯
要点提炼 “改革开放” 政 策 “改革”
联系
区别
改革是对内而言的, ①我国改革和开放 ①解放和发展了社 改革是变革与生产 力不相适应的生产 是同时进行的,二 会生产力
者是相辅相成的关 ②促进了中国经济 的发展
关系,目的是促进生 系 产力的发展 “开放” 开放是对外而言的,
②改革是开放的条 ③进一步解放人民 件,开放是改革的 外部推动力 思想 ④人民生活水平普 遍提高
答案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2年到1965年国民经
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失误,故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 折发展,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1978年后,排除A项; B、D两项是对图示的片面解读,只看到经济建设的成就,没有看 到失误,排除。
3.(2018江苏盐城三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 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 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文建设的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恢复 社会主义改起步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转折H —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曲折历程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T95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动乱”的十年(1966—一1976年)复习题:建国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背景、措施及意义。

2」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内容、特点。

3亠“一五”计划的背景、任务、主要成就、意义。

4」三大改造的概况(方针、原则、过程)、实质、意义。

5、《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意义。

6、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7、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评价。

8-'‘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特点、危害。

9」十年建设时期正确的探索、经济建设的成就。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失误及原因、教训。

11v文革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国民经济的恢复背景:建国初经济形势严峻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 合理调整工商业;)3) 土地改革意义:D为巩固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2)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背景、内容、特点背景.到1952年底,随着____________ 的完成和' ____________ 的迅速恢复,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内容:“一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衣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五拜计划•背景J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仟峯J1、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口刃[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I•:•成就二J953—1957年,超额完成(鞍山钢铁、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玉门油孑门5P 叶城我国生产的第一架喷汽式飞机[第十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疙、(1953-1957年)A ^-Lr• /吵新理铁路' 新建公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方针:原则:道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互助组——初级社一高级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政策: 、道路:国家资本主义赎买政策(创举)加工订货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实质:变革生产关系——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运动特点:高指标、浮夸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特点:“一大二公”危害: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正确探索:1v 1956年,《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开始国民经济调整I—1X^-K成就:h 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2、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教训:1v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串讲课件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串讲课件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教版)
第16讲
[考纲要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 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考点突破
解析
注意题干中提到“一五”计划和重工业“集中在东
北”这些信息。由于“一五”计划是在苏联帮助下进行的, 而此时苏联的经济政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就出现了题干 中提到的情况。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B项不是重点发展东北的必要条件;“一五”计划进行的时 候,抗美援朝已经结束;而此时中日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 化。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主干整合· 考点突破
易混易错
(1)1949~ 1956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
建设起步阶段,被称为过渡时期,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 (2)三大改造是“一五 ”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 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 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 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A
主干整合· 考点突破
考点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56~ 1976年) 社化、八字方针、“文革”错误
核心词:《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 1.正确探索 (1)1956年《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开始。 (2)中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大纲版历史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专题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网络构建
专题九│ 重点要点探究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建国初期,中国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逐渐形成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模式。1956年后,中共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 信,开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探索。这个时期的探索取得了辉 煌成就,但也屡遭挫折,出现了重大失误,并发生了“大跃 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错误和挫折。这个时期 是成就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但总体来说是在“左” 倾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过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因 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专题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九│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综述: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 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文化大 革命”的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等内容。由于本 专题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借鉴意义, 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专题九│ 专题备考引擎
专题线索 本专题的主线索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 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1949—1952年三年 奋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53—1957年期间,进行了三大 改造,并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 础;1956—1976年这20年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 前进的一段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重大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 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 放的政策,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8-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专题提升)

2018-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专题提升)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主干· 构建]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史论· 排查]
1.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 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 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哪一时期? 提示:“一五”计划时期。
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历
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 改造等。复习备考时,注意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围绕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分析相应的经济政治措施及其影响。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答题要语]
1.从任务上看,前三年,即1949年到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 时期;后四年,即1953年到1956年底,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 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
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3.农业合作社的早期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小型合作、互帮互 助的组织,其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即土地是各家各户 的,合作社只是在农忙季节调配劳动力。 4.“和平赎买”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 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高频考点攻略
命题角度点击
2.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
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 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 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其描述的是哪一 历史事件? 提示:农业合作化。 3.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根据所学可
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于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 提出,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故B项正 确;平反冤假错案与工农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 误;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故D项错误。
主干点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2018山东滨州期末)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 地放宽了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 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 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中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探索 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 )
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中
的“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 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 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可知,这是合作社经 济内部的调整,利用经济规律促进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 确。
考点 社会主义 制度的确 立(1949— 1956年底) 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的曲折发 展(1956— 1976年)
5.(2017江苏单科,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 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 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 包括 (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共28张PPT)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共28张PPT)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经济体制改革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社会 制建设取得重大成 全面展开,逐渐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主 就,依法治国成为治 形成了社会主 代表的社会主义重大 义现 国方略;“一国两制” 义市场经济体 理论成果成为我国改 代 促进了祖国统一大 制;对外开放在 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 化建 业的发展;外交领域 范围上不断扩 技、教育、文艺全面 设 成就突出,以联合国 大,在层次上不 繁荣;生活时尚、思想 新时 为中心开展多边外 断深化,逐渐形 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 期 交,积极推进新型区 成了全方位的 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域合作 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 地位 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科教兴国” 战略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外交领域成果斐然
-2-
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3-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至今) 1.政治 (1)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 了思想基础。 ②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
-9-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 开始酝酿 过 确立目标 程 形成框架 理论完善 结果 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 年,中共十四大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 年,中共十五大 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87张)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87张)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特征
(续表)
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的曲折发 展 (1956— 1976年)
发展历程 (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 中共八 大—— 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成功探索 (2)评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 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1)表现: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会后, 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思想 (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缺乏经济 泛滥——严重 建设经验;主要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 失误 动性 (3)结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环境被破坏,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C.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B [解析] “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我
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增长速度较快,轻工业发展较慢,与苏联注重发展重 工业相似,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注意农业、轻 工业与重工业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产量表,不体现投资的规 模,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特征 发展历程
(续表)
八字方 针 社会主义 1960年冬,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 经济建设 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恢复 的曲折发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 展 “文化大革 果 (1956— 命”——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濒临崩溃;人民生活状况长 1976年) 严重破坏 期在低水平徘徊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整合提升课件(38张)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整合提升课件(38张)

意义
解放农村生 产力,促进 了农业发展
进一步解放 了农村生产 力
人民公社 化
家庭联产 承
包责任制
党的一些 领导人主 观地认为 农业合作 化规模越 大、公有 化程度越 高,越能 促进生产 力发展
党中央在 总结教训 的前提下 ,决定实 行经济体
提高公有 化程度和 扩大公有 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 ,阻碍了生 产力发展
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 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 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 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 B 项正确。
答案:B
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 路线中;苏联是在 1925 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苏联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 苏联解体。
(4)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 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先农业后工业 ,全面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

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
利用市场和商
同特
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品货币关系来
点点
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
扩大生产
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就是公私合营。(× ) 提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改造。 4.中共八大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确定的路 线未得到贯彻执行。(√ ) 5.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 害。(×) 提示: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入侵,民生凋敝,经济残 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
1.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 医 治 战 争 创 伤 , 用 三 年 时 间 恢 复 了 国 民 经 济 。 在 1953—1956 年间,中共中央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 主义改造。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 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 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 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 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 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选D。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信息与20世纪50年代末中 国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正确分析此时期的阶段特征。20世纪 50年代末,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 化”,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已趋于恶 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 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 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混乱。因此,这一文件的判断与当 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1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第1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

阻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和
市场化经营。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
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
A.1978 年、1992 年 B.1978 年、1984 年 C.1984 年、1997 年 D.1984 年、2001 年 解析 “走向世界”与“市场化经营”分别对应的是
1978 年始的对外开放及 1992 年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 A。 答案 A
《来 自家乡的喜讯》。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
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解析 “农村有了自己的地种”“20 世纪 80 年代”两
条信息结合在一块,可知当时农村已推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故选 B。
答案 B
命题设计 3 (市场经济体制) 漫画《狙击中国鞋》形 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产品进行
第 10 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
高频考点突破
一、不同时期的建设成就及经验教训 1.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1)成就: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稳定物 价,统一管理财政经济;③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 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④1956 年底,基 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⑤1957 年,各行业大多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
命题设计 5 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 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的道路,30 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 年代邓小 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 A.文明具有多样性,应相互学习 B.不同文明具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智慧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必修2

核心内容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 的前提下,改变经营 管理方式,实行分户 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
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三次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 动
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 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手 工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 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 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实行高度集中的 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专题整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主要原因
土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 改革 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农业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 合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 作化 要
当时一些领导人主 人民 观认为农业合作化 公 的规模越大,公有化 社化 程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经济的发展
核心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果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生产 力,为农业发 展开辟了道路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 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 农业生产力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 严重挫伤了生
公有化规模
产者的积极性
调整 主要原因
家庭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 联产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 承包 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责任 做出了实行经济体 制 制改革的决策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产党对中国国情及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2)主观原因 a.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 对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 c.没有正确处理“左”倾、右倾错误。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 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
(3)主要成就 工业化建设:“一五”期间,建成了② 鞍山 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工 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③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 a.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意义: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历史(浙江选考专用)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清单
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主要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简称 “一化三改”) 2.“一五”计划的实施 (1)依据:①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作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使农民有了 生产和分配 的自 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 势和社会面貌。 3.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农村 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内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 (3)内容 a.提出把 增强企业活力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 b.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