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数学公式总结精华版
2016届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基本公式、三角函数、数列、几何定理推论、判定定理等)
2016届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基本公式、三角函数、数列、几何定理推论、判定定理等)如一些基本公式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 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 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 ≤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 |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 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016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总结
2016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总结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 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规律总结※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对于π/2*k±α(k∈Z)的三角函数值,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变偶不变)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一、空间三角形公式
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a²+b²=c²。
2. 海伦公式:定义在三角形的三边a,b,c和它们的高度h的前提下,三角形面积的表示式为S=1/2*(a*b*sin C),面积S的计算公式并不像勾
股定理那样,只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边就可以计算,根据海伦公式,只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边(a,b,c)和它们的高度h,就可以求出
三角形的面积S。
3. 根据梯形两个底边边长a,b,高h,则梯形面积公式为S= 1/2 *(a+b)* h
二、椭圆公式
1. 椭圆面积公式:长轴半径a,短轴半径b的椭圆的面积公式为:S= π * a * b
2. 椭圆长短轴公式:若C为椭圆的长轴,D为椭圆的短轴,则有C²-
D²=a²
三、平面四边形公式
1.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定义在两条平行边(a,b)和角α的前提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a*b*sinα 。
2. 梯形面积公式:定义在梯形的两个底边边长a,b,高h的前提下,梯形
面积公式为S= 1/2 *(a+b)* h
四、简单概率
1. 条件概率公式:定义以A,B为条件,P(A|B)=P(A&B) / P (B)。
2. 独立概率公式:两个事件A,B独立,即P(A|B)=P(A)。
五、系数变换
1. 线性变换公式:y=ax+b
2. 自变量变换公式:若x=y+a,则y=x-a。
2016高考数学辅导常用的抛物线公式总结
2016高考数学辅导常用的抛物线公式总结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以下是常用的抛物线公式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抛物线:y=ax*+bx+c
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0时开口向上
a0时开口向下
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a(x+h)*+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常用的抛物线公式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知识点栏目。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根公式:若ax^2+bx+c=0 (a≠0),则 x=(-b±√(b^2-4ac))/(2a)。
-二次三项全解公式:若知二次三项完全分解为(x-a)(x-b)(x-c)=0,则x=a,b,c。
- 余弦和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
- 余弦差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
- 正弦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正弦差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
- 二项式定理:(a+b)^n = C(n,0)a^n b^0+C(n,1)a^(n-1)b+C(n,2)a^n^(n-2)b^2+…+C(n,n)na^0 b^n。
2.几何公式-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
-圆面积公式:面积=πr^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
-梯形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2- 三角形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 三角形正弦定理:sinA/a = sinB/b = sinC/c。
- 三角形正弦面积公式:面积 = (1/2)abSinC。
-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r=面积/半周长。
3.数列和数列项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
-等差数列等差公式:dn = an+1 - an。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2a1+(n-1)d)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n=a1(1-q^n)/(1-q)。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包括但不限于:
1. 圆的公式: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其中(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其中d2+e2-4f>0
2. 椭圆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3. 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等三角函数公式。
4.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数列公式。
5. 抛物线等几何图形公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高中数学教材或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2016年甘肃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导数公式集锦.doc
2016年甘肃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导数公式集锦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如果你对它有兴趣,即使没人要你学,你也会用心钻研。
但要记住,切忌求快,囫囵吞枣。
慢慢地认真地看书,熟记公式,做好例题,进行公式的推导,每一步都要非常清楚。
以下是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甘肃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导数公式集锦,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导数的定义:f(x)=lim y/x x0(下面就不再标明x0了)用定义求导数公式(1)f(x)=x证法一:(n为自然数)f(x)=lim [(x+x)则f(x)=1/(x*lne)=1/x(6)f(x)=tanxf(x)=lim (tan(x+x)-tanx)/x=lim (sin(x+x)/cos(x+x)-sinx/cosx)/x=lim (sin(x+x)cosx-sinxcos(x+x)/(xcosxcos(x+x))=lim(sinxcosxcosx+sinxcosxcosx-sinxcosxcosx+sinxsinxsinx)/(xcosxcos(x+x) )=lim sinx/(xcosxcos(x+x))=1/(cosx) =secx/cosx=(secx) =1+(tanx)(7)f(x)=cotxf(x)=lim (cot(x+x)-cotx)/x=lim (cos(x+x)/sin(x+x)-cosx/sinx)/x=lim (cos(x+x)sinx-cosxsin(x+x))/(xsinxsin(x+x))=lim(cosxcosxsinx-sinxsinxsinx-cosxsinxcosx-cosxsinxcosx)/(xsinxsin(x+x)) =lim -sinx/(xsinxsin(x+x))=-1/(sinx) =-cscx/sinx=-(secx) =-1-(cotx)(8)f(x)=secx=lim (sec(x+x)-secx)/x=lim (1/cos(x+x)-1/cosx)/x=lim (cosx-cos(x+x)/(xcosxcosx)=lim (cosx-cosxcosx+sinxsinx)/(xcosxcos(x+x)) =lim sinxsinx/(xcosxcos(x+x))=sinx/(cosx) =tanx*secx(9)f(x)=cscxf(x)=lim (csc(x+x)-cscx)/x=lim (1/sin(x+x)-1/sinx)/x=lim (sinx-sin(x+x))/(xsinxsin(x+x))=lim (sinx-sinxcosx-sinxcosx)/(xsinxsin(x+x)) =lim -sinxcosx/(xsinxsin(x+x))=-cosx/(sinx) =-cotx*cscx(10)f(x)=xlnf(x)=xlnx(lnf(x))=(xlnx)f(x)/f(x)=lnx+1f(x)=(lnx+1)*f(x)f(x)=(lnx+1)*x(12)h(x)=f(x)g(x)=lim (f(x+x)g(x+x)-f(x)g(x))/x=lim [(f(x+x)-f(x)+f(x))*g(x+x)+(g(x+x)-g(x)-g(x+x))*f(x)]/x=lim[(f(x+x)-f(x))*g(x+x)+(g(x+x)-g(x))*f(x)+f(x)*g(x+x)-f(x)*g(x+x)]/x=lim (f(x+x)-f(x))*g(x+x)/x+(g(x+x)-g(x))*f(x)/x=f(x)g(x)+f(x)g(x)(13)h(x)=f(x)/g(x)h(x)=lim (f(x+x)/g(x+x)-f(x)g(x))/x=lim (f(x+x)g(x)-f(x)g(x+x))/(xg(x)g(x+x))=lim [(f(x+x)-f(x)+f(x))*g(x)-(g(x+x)-g(x)+g(x))*f(x)]/(xg(x)g(x+x)) =lim[(f(x+x)-f(x))*g(x)-(g(x+x)-g(x))*f(x)+f(x)g(x)-f(x)g(x)]/(xg(x)g(x+x)) =lim (f(x+x)-f(x))*g(x)/(xg(x)g(x+x))-(g(x+x)-g(x))*f(x)/(xg(x)g(x+x)) =f(x)g(x)/(g(x)*g(x))-f(x)g(x)/(g(x)*g(x))=[f(x)g(x)-f(x)g(x)]/(g(x)*g(x))x(14)h(x)=f(g(x))h(x)=lim [f(g(x+x))-f(g(x))]/x=lim [f(g(x+x)-g(x)+g(x))-f(g(x))]/x(另g(x)=u,g(x+x)-g(x)=u)=lim (f(u+u)-f(u))/x=lim (f(u+u)-f(u))*u/(x*u)=lim f(2=-1-(cotx)(secx)=tanx*secx(cscx)=-cotx*cscx(x)=(lnx+1)*x(arcsinx)=1/1-x(arctanx)=1/1+x[f(x)g(x)]=f(x)g(x)+f(x)g(x)[f(x)/g(x)]=[f(x)g(x)-f(x)g(x)]/(g(x)*g(x))[f(g(x))]=f(g(x))g(x)最后,希望整理的2016年甘肃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导数公式集锦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一、代数公式:1.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2.平方差公式:$(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3.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x = \frac{-b \pm \sqrt{b^2 - 4ac}}{2a}$4.一次函数方程的解法:对于一次函数方程 $y = kx + b$,其中 $k$ 为斜率,$b$ 为$y$ 轴截距,可以通过解方程 $kx + b = 0$ 求得直线与 $x$ 轴的交点和方程的解。
5.倍角公式:$\sin{2\theta} = 2\sin{\theta}\cos{\theta}$$\cos{2\theta} = \cos^2{\theta} - \sin^2{\theta} =2\cos^2{\theta} - 1 = 1 - 2\sin^2{\theta}$$\tan{2\theta} = \frac{2\tan{\theta}}{1-\tan^2{\theta}}$$\cot{2\theta} = \frac{\cot^2{\theta}-1}{2\cot{\theta}}$ 6.三角函数关系:$\sin^2{\theta} + \cos^2{\theta} = 1$$\tan{\theta} = \frac{\sin{\theta}}{\cos{\theta}}$$\cot{\theta} = \frac{\cos{\theta}}{\sin{\theta}}$$\sin{(\pi - \theta)} = \sin{\theta}$$\cos{(\pi - \theta)} = -\cos{\theta}$$\tan{(\pi - \theta)} = -\tan{\theta}$二、几何公式:1.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半径为$r$,则其周长$C$和面积$A$分别为:$C = 2\pi r$$A = \pi r^2$2.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长度为$c$,则满足勾股定理:$a^2+b^2=c^2$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设三角形的底为$b$,高为$h$,则其面积$S$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 = \frac{1}{2}bh$4.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公式:设二维向量 $\boldsymbol{a} = (x,y)$,其中 $x$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其模长 $,\boldsymbol{a},$ 和方向角 $\theta$(与$x$ 轴的夹角)计算公式如下:$,\boldsymbol{a}, = \sqrt{x^2 + y^2}$$\theta = \arctan{\frac{y}{x}}$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 $\triangle ABC$ 和 $\triangle A'B'C'$ 是相似三角形,则它们对应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为:$\frac{AB}{A'B'} = \frac{BC}{B'C'} = \frac{AC}{A'C'}$6.空间几何平行、垂直关系判定公式:设直线 $l_1$ 和 $l_2$ 在空间中,其方向向量分别为$\boldsymbol{a}$ 和 $\boldsymbol{b}$,则有以下关系:$l_1 \perp l_2 \iff \boldsymbol{a} \cdot \boldsymbol{b} = 0$三、概率统计公式:1.排列公式:$A_n^m = \frac{n!}{(n-m)!}$2.组合公式:$C_n^m = \frac{n!}{m!(n-m)!}$3.二项式定理:$(a+b)^n = C_n^0 a^n b^0 + C_n^1 a^{n-1} b^1 + \cdots +C_n^n a^0 b^n$4.期望值公式: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E(X) = \sum{x \cdot P(X=x)}$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E(X) = \int{xf(x)dx}$其中,$P(X=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取值为$x$的概率,$f(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整理一、平面几何公式1. 直线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 √[(x2 - x1)² + (y2 - y1)²]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Ax0 + By0 + C| / √(A² + B²)4. 两直线夹角的余弦公式:cosθ = (A₁A₂ + B₁B₂) / (√(A₁² + B₁²) √(A₂² + B₂²))5.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A₁ / A₂ = B₁ / B₂ ≠ C₁ / C₂6. 两直线垂直的条件:A₁A₂ + B₁B₂ = 07. 两直线交点的坐标:x = (B₁C₂ - B₂C₁) / (A₁B₂ - A₂B₁),y = (A₂C₁ - A₁C₂) / (A₁B₂ - A₂B₁)二、立体几何公式1. 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V = lwh,正方体的体积V = a³,圆柱的体积V = πr²h,圆锥的体积V = (1/3)πr²h,球体的体积 V = (4/3)πr³2. 表面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 S = 2lw + 2lh + 2wh,正方体的表面积 S = 6a²,圆柱的表面积S = 2πrh + 2πr²,圆锥的表面积S = πrl + πr²,球体的表面积S = 4πr²三、三角函数公式1.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2. 正弦定理:a / sinA = b / sinB = c / sinC3. 三角恒等式:sin²θ + cos²θ = 1,1 + tan²θ = sec²θ,1 + cot²θ = csc²θ四、导数公式1. 基本导数:(xⁿ)' = nxⁿ⁻¹,(sinx)' = cosx,(cosx)' = -sinx,(tanx)' = sec²x,(cotx)' = -csc²x,(lnx)' = 1/x,(ex)' = ex2. 乘法法则:(uv)' = u'v + uv'3. 除法法则:(u/v)' = (u'v - uv') / v²4. 链式法则:(f(g(x)))' = f'(g(x)) * g'(x)五、积分公式1. 基本积分:∫xⁿdx = (xⁿ⁺¹) / (n⁺¹),∫sinxdx = -cosx,∫cosxdx = sinx,∫sec²xdx = tanx,∫csc²xdx = -cotx,∫1/xdx = ln|x|,∫exdx = ex2. 乘法法则:∫uvdx = ∫u'vdx + ∫uv'dx3. 替换法则:∫f(g(x))g'(x)dx = ∫f(u)du六、概率统计公式1. 排列公式:Aₙₙ = n! / (n - m)!2. 组合公式:Cₙₙ = n! / (m!(n - m)!)3. 二项式定理:(a + b)ⁿ = Cⁿ₀aⁿb⁰ + Cⁿ₁aⁿ⁻¹b¹ + ... + Cⁿₙa⁰bⁿ4. 期望公式:E(X) = Σ(xP(x))5. 方差公式:Var(X) = Σ(x²P(x)) - [E(X)]²以上是高考数学中常用的必背公式。
16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16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6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tancot=1sincsc=1cossec=1商的关系:sin/cos=tan=sec/csccos/sin=cot=csc/sec平方关系:sin^2()+cos^2()=11+tan^2()=sec^2()1+cot^2()=csc^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16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二两角和差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1-tantan)tan(-)=(tan-tan)/(1+tantan)二倍角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sin2=2sincoscos2=cos^2()-sin^2()=2cos^2()-1=1-2sin^2()tan2=2tan/[1-tan^2()]半角公式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sin^2(/2)=(1-cos)/2cos^2(/2)=(1+cos)/2tan^2(/2)=(1-cos)/(1+cos)另也有tan(/2)=(1-cos)/sin=sin/(1+cos)万能公式sin=2tan(/2)/[1+tan^2(/2)]cos=[1-tan^2(/2)]/[1+tan^2(/2)]tan=2tan(/2)/[1-tan^2(/2)]万能公式推导附推导:sin2=2sincos=2sincos/(cos^2()+sin^2())......*,(因为cos^2()+sin^2()=1)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可得sin2=2tan/(1+tan^2())然后用/2代替即可。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口诀.doc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口诀距离2016年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现在考生都处于冲刺备考的关键时期,为了帮助考生轻松备考2016年高考,下面为大家带来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公式口诀,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
一、《集合与函数》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
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
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
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
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
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
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庖缓扔诤竺媪礁S盏脊骄褪呛茫夯蟠蠡。
?nbsp;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
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
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
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
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
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三、《不等式》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
高考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所有公式大全一、集合。
1. 集合的基本运算。
- 交集:A∩ B = {xx∈ A且x∈ B}- 并集:A∪ B={xx∈ A或x∈ B}- 补集:∁_U A={xx∈ U且x∉ A}(U为全集)2. 集合间的关系。
- 若A⊆ B,则A中的元素都在B中,n(A)≤ n(B)(n(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 若A = B,则A⊆ B且B⊆ A二、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域。
- 分式函数y = (f(x))/(g(x)),其定义域为g(x)≠0的x的取值范围。
- 偶次根式函数y=sqrt[n]{f(x)}(n为偶数),其定义域为f(x)≥0的x的取值范围。
2. 函数的单调性。
- 设x_1,x_2∈[a,b]且x_1 < x_2- 增函数:f(x_1),则y = f(x)在[a,b]上是增函数,其导数f^′(x)≥0(x∈(a,b))。
- 减函数:f(x_1)>f(x_2),则y = f(x)在[a,b]上是减函数,其导数f^′(x)≤0(x∈(a,b))。
3. 函数的奇偶性。
- 奇函数:f(-x)= - f(x),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 偶函数:f(-x)=f(x),图象关于y轴对称。
4. 一次函数y = kx + b(k≠0)- 斜率k=(y_2 - y_1)/(x_2 - x_1)5. 二次函数y=ax^2+bx + c(a≠0)- 对称轴x =-(b)/(2a)- 顶点坐标(-(b)/(2a),frac{4ac - b^2}{4a})- 当a>0时,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在x =-(b)/(2a)处取得最小值frac{4ac -b^2}{4a};当a < 0时,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在x=-(b)/(2a)处取得最大值frac{4ac -b^2}{4a}。
6. 指数函数y = a^x(a>0,a≠1)- 指数运算法则:a^m× a^n=a^m + n,frac{a^m}{a^n}=a^m - n,(a^m)^n=a^mn,(ab)^n=a^nb^n,((a)/(b))^n=frac{a^n}{b^n}- 当a > 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当0 < a<1时,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包括以下内容:一、几何几率:1. 几何比:S:边长或半径;C:周长或圆周长;A:面积或圆面积;P:面积比。
S:C = A:P; C/A = S/P2. 三角函数公式:sin A = a/ c;cos A = b/c;tan A =a/b;倍角公式:sin 2A = 2 sin A cos A;cos 2A =cos²A -sin ²A;tan 2A=2 tan A/(1-tan²A)二、微积分公式:1. 二次函数的对称性:y=ax²+bx+c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b/2a ) 的对称,即(-b/2a, 0)为图象的中心;2. 微分:基本微分公式:d(f+g)/dx = df/dx + dg/dx ; d(fg)/dx = fdg/dx + gdf/dx ;d(f-g)/dx = df/dx - dg/dx ;3. 极限:极限的定义:当x变化无限接近于某个值a时,当x=a时,函数y=f(x)的值可以通过极限符号来表示:limx→af(x) = L。
4. 微积分法则:幂级数法则:∫xn·dx=(xn+1)/ (n+1) + C ;指数函数法则:∫eax·dx=eax/ a + C;三、统计数学:1. 众数:一个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2. 概率: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之和;3. 正态分布:用来估计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常用的正态分布公式为:f(x)= (1/sqrt(2π)) e^[-0.5(x-μ)²/σ²] ;4. 方差:用来衡量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各个样本数据和平均数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用方差公式表示:σ² = ∑[(xi-μ)²/ n],其中xi为样本数据,μ为样本平均数,n为样本个数。
高考数学必备核心公式
高考数学必备核心公式等差数列(1)通项公式:1(1)naa n d =+-(其中首项是1a ,公差是d )(2)前n 项和公式:11()(1)22n nn a a n n Sna d +-==+ (3)等差中项:若A 是a b 与的等差中项,则=2a b A +等比数列(1)通项公式:11n n a a q -=(其中首项是1,a q 公比是)(2)前n 项和公式:111 (q=1)=(1) (1)11n n n na S a a q a q q q q ⎧⎪--⎨=≠⎪--⎩(3)等比中项:若G 是a b 与的等比中项,则G ba G=,即2(G ab G ==或中项有两个)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sin cos 1 tan =cos ααααα+= 诱导公式公式一:sin(2)sin ()k k Z απα+⋅=∈cos(2)cos ()k k Z απα+⋅=∈ tan(2)tan ()k k Z απα+⋅=∈公式二:sin()sin cos(+)=cos tan(+)=tan πααπααπαα+=-- 公式三:sin()sin cos()=cos tan()=tan αααααα-=---- 公式四:sin()sin cos()=cos tan()=tan πααπααπαα-=----公式五:sin cos cos sin 22ππααα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sin()sin cos +cos sin S αβαβαβαβ++=():sin()sin cos cos sin S αβ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x b x x x ⎫+=⎪⎭cos cos sin )x x ϕϕ⋅+⋅sin()tan b x a ϕϕ⎛⎫=+= ⎪⎝⎭其中二倍角公式(1)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22222:cos 2cos sin 12sin 2cos 1C αααααα=-=-=-222tan :tan 21tan T a ααα=- (2)降次公式:21cos 211sin cos 2222ααα-==-+ 21cos 211cos cos 2222ααα+==+解三角形(1)三角形面积公式:S △ABC =111sin sin B=sin 222ab C ac bc A = (2)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用角表示边:2sin b=2Rsin B c=2RsinC a R A =(3)余弦定理:2222222cos b =a +c 2cos a b c bc A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求角:222222222cos cosB= cosC=222b c a a c b a b c A bc ac ab+-+-+-=导数(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C′=0(C 为常数) ②1()'(*)a a x ax a Q -=∈ ③(sin )'cos x x =④(cos )'sin x x =- ⑤1(ln )'x x=⑥1(log )'(01)ln a x a a x a=>≠且 ⑦()'xxe e =⑧()'ln (0)xxa a a a =>(2)导数的运算法则①[]()()''()'()f x g x f x g x ±=±②[()()]''()()()'()f x g x f x g x f x g x ⋅=+③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三角函数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积、体积公式设h 为高,h′为斜高,c 为底面的周长,l 为母线长,r 为圆柱、圆锥的底面半径,R 为球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的距离:点000(,)P x y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d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1200Ax By C Ax By C ++=++=与间的距离d =向量的长度公式、夹角公式(1)向量的长度:设(,)a x y =,则22222||,||;a x y a x y =+=+若11(,)A x y ,22(,)B x y ,则(AB x =(2)两个向量的夹角: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1122(,),(,)a x y b x y ==,夹角为θ,则21cos ||||a b a b x θ⋅==+椭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22221(0),x y a b a b +=>>其中222,a b c =+离心率1c e a=<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双曲线方程22221(0,0)x y a b a b -=>>,其中222c a b =+,离心率1c e a=>,渐近线方程为0()x y b y x a b a±==±即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抛物线方程22(0)y px p =>,离心率e =1,焦点02P F ⎛⎫⎪⎝⎭,,准线方程为2p x =-弦长公式12|l x x =-=[其中12,x x 为直线与圆(或圆锥曲线)相交所得两交点的横坐标]。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下面是一些高考数学常用的公式总结:1.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设一元二次方程为ax^2 + bx + c = 0,则它的根的求解公式为:x = (-b ±√(b^2 - 4ac))/(2a)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为y = ax^2 + bx + c,则它的顶点坐标为:(x, y) = (-b/2a, -D/4a) ,其中D = b^2 - 4ac3.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平面坐标系中有两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两点间的距离为:AB = √((x₂-x₁)^2 + (y₂-y₁)^2)4. 直线的斜率公式:设直线过点A(x₁, y₁)和B(x₂, y₂),则该直线的斜率为: k = (y₂ - y₁)/(x₂ - x₁)5. 向量的模长公式:设向量A = (a₁, a₂),则向量A的模长为:|A| = √(a₁² + a₂²)6. 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设向量A = (a₁, a₂)和向量B = (b₁, b₂),则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为:A·B = a₁b₁ + a₂b₂7.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8.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9. 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其中a、b、c分别为对边的边长,A、B、C分别为对应的角,则有以下公式:tanA = a/b, tanB = b/a, tanC = c/a10.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设角α的倍角为2α,则有以下公式:sin2α = 2sinα*cosαcos2α = cos²α - sin²αtan2α = 2tanα/(1 - tan²α)这些是一些高考数学中常用的公式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根的公式为x=(-b±√(b²-4ac))/2a;- 韦达定理:对于三次方程ax³+bx²+cx+d=0,其根之和为-S₁/a,其根之积为S₃/a;-分式的倒数:若x是不等于0的实数,则x的倒数为1/x;- 二项式定理:(a+b)ⁿ的展开式为aⁿ+naⁿ⁻¹b+...+bⁿ;2.几何公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若a、b、c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则a²+b²=c²;-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sinA=b/sinB=c/sin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中对应的边,A、B、C分别是相对的角;-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c²=a²+b²-2abcos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中对应的边,C是夹角;-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3.数列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首项为a₁,则其通项公式为an=a₁+(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首项为a₁,前n项和为Sn,则其公式为Sn=(a₁+an)n/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首项为a₁,则其通项公式为an=a₁qⁿ⁻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1,首项为a₁,前n项和为Sn,则其公式为Sn=a₁(qⁿ-1)/(q-1);4.概率公式:-事件A的概率:P(A)=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有可能性;-互斥事件的概率:P(A或B)=P(A)+P(B);-相关事件的概率:P(A且B)=P(A)×P(B,A),其中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5.导数公式:-基本函数的导数:-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 幂函数f(x)=xⁿ的导数为f'(x)=nxⁿ⁻¹;-指数函数f(x)=eˣ的导数为f'(x)=eˣ;- 对数函数f(x)=ln(x)的导数为f'(x)=1/x;-基本运算法则:-f(x)=u(x)±v(x)的导数为f'(x)=u'(x)±v'(x);-f(x)=c·u(x)的导数为f'(x)=c·u'(x),其中c为常数;-f(x)=u(x)·v(x)的导数为f'(x)=u'(x)·v(x)+u(x)·v'(x);-f(x)=u(x)/v(x)的导数为f'(x)=(u'(x)·v(x)-u(x)·v'(x))/v²(x);这仅仅是高中高考数学公式的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
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
数学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库为大家推荐了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能帮助考生复习。
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圆锥曲线高考数学必考内容高考数学必考内容:导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 2016年贵州高考数学必考:导数高考数学必考题型 2016年河南高考数学必考题型(运算)高考必考数学公式2016年西藏高考必考数学公式高考数学必考公式河北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公式:基本初等函数 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及公式就分享到这里,更多高考数学知识点请关注本文库。
1。
最新2016高考数学公式
最新2016高考数学公式2016高考数学公式(一)等比数列公式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n-1)若通项公式变形为an=a1/q*q^n(n∈N*),当q>0时,则可把an看作自变量n的函数,点(n,an)是曲线y=a1/q*q^x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2)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3)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4)等比中项:aq·ap=ar^2,ar则为ap,aq等比中项。
记πn=a1·a2…an,则有π2n-1=(an)2n-1,π2n+1=(an+1)2n+1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性质: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5) 等比数列前n项之和Sn=A1(1-q^n)/(1-q)或Sn=(a1-an*q)/(1-q)(q≠1) Sn=n*a1 (q=1)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高考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公式2016高考数学公式大全2016年高考数学必考公式有哪些?下面店铺为大家汇集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的公式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 √[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 √{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推论及定理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
(1)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 (形如 , , 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4)截距式 (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
② ;
80.夹角公式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81. 到 的角公式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87.圆系方程
(1)过点 , 的圆系方程是
,其中 是直线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2)过直线 : 与圆 :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λ是待定的系数.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点 .
(2)函数 的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3)图象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若 的解析式 ,则 的函数解析式为 .
(4)曲线 :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图象 ,则 的方程为 .
(5)向量m= 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 .
(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 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 ( ),λ是参变量.
(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 ,λ是参变量.
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84.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直线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 .
( , , )
(2) .
( , , ).
直线 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 .
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直线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 的直线系方程为 ,其中 是待定的系数.
(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 ,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除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
.
27.若函数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并不是 ,而函数 是 的反函数.
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 .
(2)指数函数 , .
(3)对数函数 , .
(4)幂函数 , .
(5)余弦函数 ,正弦函数 , ,
.
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 ,则 的周期T=a;
(2) ,
48.二倍角公式
.
.
.
49.三倍角公式
.
. .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51.正弦定理
.
52.余弦定理
;
;
.
53.面积定理
(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2) .
38.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 ,则对于时间 的总产值 ,有 .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
42.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
2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若 ,则函数 为周期为 的周期函数.
22.多项式函数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 是奇函数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是偶函数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2)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44.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 ,则 .
(2)若 ,则 .
(3) .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或 ,
或 ,
或 ,则 的周期T=2a;
(3) ,则 的周期T=3a;
(4) 且 ,则 的周期T=4a;
(5)
,则 的周期T=5a;
(6) ,则 的周期T=6a.
30.分数指数幂
(1) ( ,且 ).
(2) ( ,且 ).
31.根式的性质
(1) .
(2)当 为奇数时, ;
当 为偶数时, .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必要条件:若 ,则 是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 ,且 ,则 是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16.函数的单调性
(1)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17.如果函数 和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 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 和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 是增函数.
(2)在给定区间 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 (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3)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或 .
12.真值表
p
q
非p
p或q
p且q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1)设a= ,b= ,则a+b= .
(2)设a= ,b= ,则a-b= .
(3)设A ,B ,则 .
(4)设a= ,则 a= .
(5)设a= ,b= ,则a·b= .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 ,b= ).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
(2)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3)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5.若将函数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将曲线 的图象右移 、上移 个单位,得到曲线 的图象.
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19.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若函数 是偶函数,则 .
20.对于函数 ( ), 恒成立,则函数 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2016年高考数学知识总结精华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70.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为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所对边长分别为 ,则
(1) 为 的外心 .
(2) 为 的重心 .
(3) 为 的垂心 .
(4) 为 的内心 .
(5) 为 的 的旁心 .
71.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上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
若 ,当 与 同号时,表示直线 的右方的区域;当 与 异号时,表示直线 的左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
85.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设曲线 ( ),则
或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3) .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55.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
.
特别地,有
.
.
.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