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实施大面积禁牧.
对封山禁牧工作的建议
对封山禁牧工作的建议对封山禁牧工作的建议封山禁牧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根据《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封山禁牧是指县级人民政府对划定的林地、草地等区域进行封山育林、种草并禁止放牛、羊等人工饲养的草食动物的管护措施。
封山禁牧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以封为主、禁牧与圈养、恢复生态和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以上精神,结合本人多年来在农村工作的实际,提出对加强封山禁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封山禁牧意义的认识。
要从临县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以至国家、全球生态环境的严重性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教育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提高对封山禁牧意义的认识。
临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是被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
因此,被国家列入退耕还林范围。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
长期以来,人们在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盲目开荒种田,乱砍滥伐、再加上过度放牧,一直成为难以遏止的现象,造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生态恶化,形成生态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退耕还林是改善农民传统种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利国利民政策的指引下,临县从2000年起,到目前共实施退耕还林17.15万亩。
除此之外,临县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多项林业发展上都有植树造林,而要保证这些工程的成果,都必须实行封山禁牧。
二、禁止放牧、实行舍饲圈养是林业、畜牧业双赢的保证。
植树造林和放牧养羊是多少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矛盾。
因为放牧养羊尤其是养山羊不仅对栽植的小树危害很大,甚至对地面植被破坏也非常严重,是被不少有关学者称之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第一杀手。
高中地理 【考向演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哪些?(附专题设计)
【考向演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哪些?(附专题设计)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
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重点在于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防治,着重防治风沙的危害、预防水土的不断流失、严格监管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改良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农民脱贫的步伐,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符合以发展促治理、以治理保发展的防治理念。
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农耕方式的改良以及各项工程的建设等,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林木草皮等植被的种植,而植被种植的主体工程又是乔木、灌木林的广泛种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01自然因素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一是土质,黄土高原的土质呈粉砂颗粒状,极其疏松,且发育结构是垂直向下的,抗蚀能力很低。
二是地形,黄土高原一直受雨水河流的切割侵蚀,形成了梁峁、残塬以及深沟深谷等特殊地貌,加之受强降雨的冲刷影响,导致陡坡地形变得更陡,进一步加重了对地表土壤的不断侵蚀。
一般来说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往往地面坡度更大更陡。
三是降雨,黄土高原降雨的特点是雨水分布集中、降雨强度大、多暴雨,其中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频发的主因是暴雨的反复冲刷。
四是植被,黄土高原的植被生长环境差,导致覆盖率极低,缺乏足够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导致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1]。
02人为破坏加重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相对较为贫穷,为了能够多种地多打粮而大量砍伐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的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加大了对基建工程的投入,修路开矿、建设工厂等产生的工业废料以及废弃土石被随意堆放在河道内,一旦发生暴雨,势必会使水土流失的局面进一步加重,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课时6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生态脆弱区(1)含义: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2)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荒漠化地区。
2.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特别提醒关于荒漠化的概念辨析(1)荒漠≠荒漠化:荒漠是在干旱环境下发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荒漠化则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现象。
(2)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荒漠化还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如水土流失、盐碱化、寒漠化等。
(2)类型①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②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3)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特别提醒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3)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经济损失(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产方面: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2.生态恶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特别提醒我国的沙尘暴我国北方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较大,因此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季多浮尘,是因为北方多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形成浮尘、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
同样,南方之所以遇大风不会出现类似天气的原因,一是南方以黏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在地理位置上,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陕、甘、宁、青、晋、豫和内蒙古,面积有30 多万平方千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黄土高原拥有二百万年地质年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黄土塬面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覆盖最深厚的高原。
从目前的地质勘探与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来看,古生代时期的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汪洋,经历了数百万年地壳运动的演变,它走过了从海洋到盆地、从盆地到高原的漫长历程。
从地图来看,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更重要的是气候上的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自然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水旱灾害、地质灾害频繁。
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如滥垦、滥牧、滥樵、滥采,加剧了黄土高原的解体过程,改变了它的身姿和容貌。
我们今天看到的黄土高原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土地荒漠化严重。
我们翻阅黄土高原的变迁史,从远古到现代,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繁荣到衰落,都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密切相关。
从黄土高原现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要高于自然因素。
从目前区域治理的效果来看,说明人为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只要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
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逐渐变薄变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贫瘠、农业减产、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等次生灾害。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土地极易发生侵蚀和土地荒漠化。
为缓解和改善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妥善处理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6.29•【字号】宁党办〔2022〕38号•【施行日期】2022.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22〕38号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驻宁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6月2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中办发〔2021〕53号)精神,全面提升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加强黄土高原草地的畜牧业发展的探讨
可广泛种植 的新草种 ( 包含 培 育、
引进 优 良草 种 以 及 乡土 草 种 的 改
良 利 用 );二 是 建 立 符 合 我 国 国 情
度 : 是 “ 为 常 态”,基 本 不 采 一 视
植 被 覆 盖 度 增 加 ,生 产 力提 高 ,
取措 施 ; 二是 “ 拳 出击”, 严厉 重 要
新论 l o mme t C n
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
— —
加 强黄土高原草地的畜牧业发展 的探讨
口 山 仑
退 耕 还 林 ( )工 程 是 我 国 生 草 态 建 设 中一 项 具 有 历 史 意 义 的 重 大
得 的 生 态效 果 是 当初 许 多人 所 意 想
不 到 的 ,对 于 黄 土 高 原 而 言 ,这 是
实现 , 些 典 型 示 范 区也 多次 出现 一
“ 弹 ”。 反
典 型 的 半 干 旱 地 区 ,应 属 于 农 田 生 产 、人 工 草 地 和 天 然 草 场 并存 、农 业 与牧 业 紧密 结 合 的地 方 , 牧 业 农
产值 约 各 占一 半 ( 些发 达 国 家牧 一
业 占到 6 % 以 上 ) 0 。这 类 地 区 畜 牧
三 者 全 面 实 施 ,加 强 综 合 治 理 ,因而 取 得 了今 日的成 效 。其 中,
封 育 禁 牧 、 进 植 被 自然 修 复 所 取 促
土 地 补 助 更 少 , 至 没 有 , 在 一 甚 这
0 中国科技奖励 6
CHI AW ARDS F NA OR SCI NCE AND E TECHNOL OGY
的 基 本 农 田 作 为 治 理 基 础 ;二 是
直 补 政 策 深 入 人 心 , 效 实行 了 陡 有
2.3河流同步素材4(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河流和湖泊知识拓展 2一、治水:从三门峡到小浪底在三门峡建一座水库的设想,早在30年代就提出来了,日本人研究过,美国人也研究过。
但由于担心泥沙淤积和库区淹没损失都很大,而未作结论。
1954年苏联专家竭力推荐在三门峡建高坝水库的方案。
日本人、美国人和国民党政府干不成的事,在苏联帮助下的共产党政府一定能干成。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8年10月截流。
1960年,一座高106米、长875米的大坝横空出世,截断了涛涛黄河。
千年泛滥的黄河被制服了,千年混浊的黄河似乎变清了,人们欢呼根治黄河的伟大胜利。
三门峡成了新中国的骄傲,成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了大跃进的颂歌。
1960年制版的二元人民币上印有雄伟的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然而,黄河毕竟是黄河,它不但没能变清,滚滚泥沙还大有淤满三门峡之势。
蓄水仅仅一年半,就有15亿吨泥沙铺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形成拦门沙。
回水倒灌渭河,渭河流域水位全面抬高,渭河河床也高出地面5米。
800里秦川的千里沃野出现了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浊水继续西侵,危及西北文化中心古城——西安。
而在下游,由于三门峡的拦截,水速减缓,大大降低了黄河的输沙能力。
每年有4亿多吨泥沙沉积在下游河道,河床抬升的速度逐年加快,地上悬河的长度也逐年拉长。
专家们认为,黄河的泄洪能力在继续衰退。
洪水的威胁也没有减轻。
三门峡的成败始终牵动着共和国的缔造者的心。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专门召开的治黄会议上,第一次对工程决策作了反思。
向被错误地遭受批判的专家赔礼道歉。
晚年的周恩来已是重病缠身,但他还牵挂着三门峡。
他曾对人讲,三门峡的事他交不了账。
毛泽东看到建成了三门峡也没有出现什么“黄河清”,于是沮丧地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
”如今,这一纪念碑式的工程还矗立在黄河之上,黄河嘲笑着大禹的子孙。
千古民族夙愿又一次在混沌的黄水中化为泡影。
三门峡留给我们的遗憾,我们能不能化解?黄河留给我们的威胁,我们能不能防范?在总结和借鉴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教训之后,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国家决定兴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再保黄河二十年的安澜无恙,提高黄河的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跨跃到千年一遇。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域。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面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并探讨其效果和问题。
治理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梯田、沟壑治理和水库建设等措施。
1.梯田梯田是黄土高原最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梯田通过修建水土保持的坡耕地,保持了水土的持续利用,减少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提供给农民更多的耕作空间,增加了农业产量。
2.沟壑治理沟壑治理是通过修建沟壑的排水系统,改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沟壑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地资源。
3.水库建设水库建设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收集雨水,增加灌溉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
水库还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造林等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通过停止农牧业生产,将农田和草地恢复成林地和草地。
这样做可以保持土地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改善水土环境。
2.大规模造林大规模造林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种植树木,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大规模造林还可以提供木材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人工干预措施除了水土保持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人工干预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禁牧管控禁牧管控是通过限制牧畜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保护黄土高原的植被资源。
禁牧措施可以减轻牧畜对土地的压力,防止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退化。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通过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改善土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土壤质量。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
黄河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是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小康》2022年第31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生态治理和保护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区”)地处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接壤地区。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对于维系黄河安澜、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治理,持续开展了以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水土保持理论、技术研究和水保试验站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治理措施和治理手段,实现了治理理念由人工治理向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治理方式由分散治理向国家主导的规范治理转变,治理区域由全域治理向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转变。
通过实施梯田和淤地坝建设、小流域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等重大工程,历经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林草覆盖率由不到20%提高到63%,梯田面积由1.4万公顷增加到5.5万公顷,入黄泥沙从16亿吨减少到2.5亿吨左右,昔日山光水濁的黄土高原正向“绿水青山”迈进。
受土质疏松、地形破碎、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陡坡开垦、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壤侵蚀强度大,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从营造梯田、修建淤地坝、植树造林等单一工程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强调坡面、沟道联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4.1 稳步增长的农业 (共27张PPT)
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大部分处于干草原带和荒 漠草原带 ,对草(灌)地只索取、不投入,只利 用、不保护、不建设,甚至为了眼前微小的经济 利益开荒种地、超载滥牧、乱挖药材等行为,导 致草原退化、沙化等加剧,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 劣、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到破坏,要恢复、重 建是十分困难的。草地保护和建设不受重视,这 是该地区草地畜牧业长期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讨论: A是城市中心, B是城市郊区, C是远离城市地 区 BC两地农民有 如下选择: 1、种植小麦和 玉米
2、种植蔬菜, 发展肉、乳、 蛋的产业
请你为BC两地 农民出出主意 做出恰当的选 择,并说说理 由。
致 勃勃地谈论起自己的家乡,下面是来自山东、新疆、湖南、 广东、西藏、黑龙江的几位同学的描述,你能根据叙述判断 他们的家乡吗?试试看吧。 A:葡萄干,哈密瓜,本省的棉花人人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面条、馒头家常饭,苹果、桃子大又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荔枝红,甘蔗甜,岭南水果好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高粱红,玉米黄,大豆品质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油菜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畜牧 业
年降水量 400毫米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12•【字号】庆政办发〔2016〕166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发展规划正文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庆政办发〔2016〕16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庆有关单位:《庆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12日庆阳市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以来,我市林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以生态为主的各项林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
一、主要成效(一)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327.71万亩,较“十一五”增加127.5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1.3万亩,森林抚育87.6万亩;森林面积累计达到1117.61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143.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48%,较“十一五”末净增3.5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394.55万立方米,较“十一五”末新增270.81万立方米。
“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开局良好,2014-2015年完成苗林结合培育220.17万亩。
绿色和谐家园建设栽植乔灌花376.82万株、绿篱11.79万米、草坪24.03万平方米,围庄植树1359.22万株,面山绿化29.46万亩。
完成义务植树4452.31万株,栽植公路行道树6416.5公里。
市林业局荣获“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二)林业产业格局不断扩大。
2015年,全市林果生产总面积达到171.73万亩,果品总产值突破18亿元。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素养一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核心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核心
“必备知识”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 本知识体系。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核心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 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 类的生存和活动都要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人 类的生存和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人地关 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同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 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 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核心
对于“人地协调观”发展的问题,我国提出了五大发 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在“绿 色”发展中,明确指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 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 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 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等。
1.多年来,导致十八洞村一直贫困的自然因素主要 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灾害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核心
2.近年来,十八洞村脱贫致富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 ()
A.加强政策引导,发展林牧特色旅游 B.扩大水田面积,发展水稻—养鱼农业 C.完善交通建设,发展水路—公路交通 D.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外出务工经商 3.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结构调整 B.交通条件改善 C.政策支持引导 D.耕地面积扩大
林业系统6大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创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
前五大重点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第六大重点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木材的供需矛盾。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制订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0.47亿公顷,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6亿公顷和124.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
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确立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重大决策。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涉及全国97%以上的县、市、区、旗,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6亿公顷,规划投资7,000多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商品林基地建设等各个领域。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地区。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特殊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标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面积、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
然而随着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华池县地处甘肃省庆阳市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省、全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共辖4镇11乡,111个行政村,64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62万户,农业人口11.53万人。
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土地面积379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441km2,占总面积的90.8%。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8000T/km2·a。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以建设陇上草畜大县和生态强县为目标,以实施农村小康家园建设为重点,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规模整治,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42.4km2,其中:梯田34880hm2,造林38930hm2,种草63460hm2,封禁6970hm2,谷坊1836道,涝池182个,水窖1898眼,配套道路242.26km,生物护埂19km,建淤地坝89座。
监督管护治理成果面积143.63km2,征收水保“两费”126万元。
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41.92%,林草覆盖率累计达到27.01%。
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对本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自然因素1.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与社会状况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与社会状况黄土高原是全球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中国人民的世代居住之地。
然而,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就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与社会状况进行探讨。
1.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的土地水盈余小,侵蚀严重,物种多样性低,以及土地退化加速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是世界上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紧张、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沟壑纵横等特点使其面临日益加剧的生态系统衰退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为30.8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一半。
同时,黄土高原的土地退化也非常严重。
植被丧失严重,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50%-70%。
而且,由于河流断流、干旱少雨等原因,该地区的灌溉和水资源使用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2. 黄土高原社会现状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贫困地区,黄土高原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据了解,2019年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贫困发生率超过20%。
同时,由于许多居民依赖于农业和畜牧业生计,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了这些业务的逐渐萎缩,失去了许多人的工作机会。
3. 黄土高原的治理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的环境恶化和社会经济问题,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首先,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地沙漠化。
其次,政府加强了黄土高原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修建大坝、拦河堰等方式来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水资源。
此外,还实施了“草原禁牧还草”计划,以保护黄土高原的草原生态系统。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4. 黄土高原未来的发展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强脆弱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并加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同时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确保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
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问题与对策*张文辉1** 刘国彬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712100E-mail: zwhckh@摘 要: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策略与对策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退耕还林和禁伐禁牧措施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质量已经呈现稳定提升势态,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植被恢复措施优化,多元化投资与城镇化发展使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前景看好。
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植被恢复投资力度不够;政策不稳使农户无远期规划,政策不配套,使大户承包治理停滞;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人工经济林比例过大,生态功能不强;禁伐禁牧封禁措施缺乏技术支撑,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植被恢复策略是保护现有成果;增加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比例;用政策保护大户承包治理和植被建设的积极性;扩大植被建设和科研投资力度,培育黄土区植被恢复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退耕还林1.引言植被恢复是一个地区整体生态环境条件改善的基本标志。
近20年以来,各级政府包括水利水保、林业、环境部门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治理效果如何、植被恢复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该在对策策略方面如何调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5年9-12月,“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北黄土高原区考察组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分西线 、中线和东线,采用典型样地抽查、现场考察、与基层干部座谈、农户抽样调查等方法,对黄土高原近年来植被整体恢复效果、成就和经验;植被恢复的技术途径与措施是否适合当地生境条件;有关黄土高原治理和植被恢复的政策与法规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未来植被建设有什么建议与企盼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山西省林业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林业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07.09.24•【字号】晋林植发[2007]112号•【施行日期】2007.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山西省林业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的通知(晋林植发〔2007〕112号)各市林业局,省直各林局:《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经省人民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已于2007年8月30日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快绿色山西建设步伐,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办法》要求上来我省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
多年来,散养放牧的落后生产方式导致造林成果破坏严重,造成全省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生态建设事倍功半。
在全省实施封山禁牧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生态建设现状和林业发展形势变化的科学判断,是全面构建和谐山西的战略需要,符合我省林业建设实际和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的要求。
《办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我省恢复自然植被、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地要充分认识我省实施封山禁牧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办法》要求上来。
《办法》目标任务明确具体,要求全面,封禁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我省今后林业和畜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及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策与法规培训,尽快熟悉和掌握封山禁牧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大力宣传,充分发动,使封山禁牧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封山禁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林业建设成果巩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林牧业的协调发展。
各级林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封山禁牧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人们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黄河高原水土流失案例修复所用的水土保持学措施或原理
黄河高原水土流失案例修复所用的水土保持学措施或原理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恢复与重建应建立在有适当工程措施的基础上。
几十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研究成果,对保持水土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黄河高原水土流失案例修复中所用的一些水土保持学措施。
1.梯田。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治理坡地的重要田间工程措施。
坡地修成梯田后,具有拦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入渗,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地表径流的功能。
2.淤地坝。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防治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水资源、变害为利、变荒沟为良田的重要工程措施,2003年被水利部列为“三大亮点”工程之首。
3水平捻地。
水平捻地是治理塬地的有力措施。
它是在原地上修成“地边有埂,田面平展,蓄水保土,地肥高产”的基本农田。
捻地能把大部分或全部降雨拦蓄在土壤中,防止径流冲刷,提高作物产量。
4.退牧还草。
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退牧还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压力,增强天然草原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天然草地“三化”的势头,全面恢复其生态功能,从根本上保护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5.水土保持农业耕作。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耕作不当则加重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耕作法的类型很杂,名目繁多,有区田、壕田(渠田)、垄作区田、沟垄耕作、等高耕作、掏钵种植等。
在黄土高原一些燃料充足的地区,可引进覆盖耕作技术,广大水土流失地区采用作物残体(如秸秆、残株、玉米秸或牧草残体)覆盖土壤表面,可使土壤损失减少一半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实施大面积禁牧
人戴白羊肚毛巾,羊翻黄土坡梁,曾是黄土高原放牧的生动写照。
如今,随着黄土高原实施大面积禁牧,许多地区已很难再看到这样的放牧场面。
黄土高原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涉及青、甘、宁、陕、蒙、晋、豫7个省区,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
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沿用传统的放牧方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林草植被进一步退化,同时还加剧了草畜矛盾。
严酷的现实使黄土高原各省区认识到了恢复植被的重要性,近年来,他们结合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项目,把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植被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草畜矛盾的重要措施,实施大面积“禁牧”。
据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介绍,目前,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面积已经实施了禁牧。
坐落在陕北延安市西北部的吴旗县实行封山禁牧后,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使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昔日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马崾岘、营儿峁、湫滩沟等流域,如今林丰草密,基本达到了“泥沙不下山、洪水不出沟”,全县舍饲的小尾寒羊也由1998年前的2800只发展到2001年的8.32万只。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多年来,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发展导致了草畜矛盾日益尖锐,并造成了草场大面积沙化、退化,畜牧业徘徊不前,农牧民增收乏力。
2001年5月,全旗在5个苏木乡镇实行了全面禁牧,通过建温棚、发展节水灌溉饲料地和舍饲半舍饲养畜,走出一条模式化养殖的路子。
全旗封闭禁牧沙化草场47万亩,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0%提高到50%以上,实施模式化养殖户人均纯增收入500元。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委员程安东等专家认为,禁牧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同时也为我国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