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例7)》参考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挑战、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2.解决工程问题时,学生容易忽视约束条件,导致解题偏差。
3.学生在运用方程解决工程问题时,对等量关系的把握不够准确。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装修、农田灌溉等,让学生体验工程问题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选做题:
-探究题: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如家庭装修预算分配、农田灌溉方案设计等,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方案中体现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
-拓展题:研究不同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决方法,总结规律,撰写一篇关于工程问题解决策略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尽量避免抄袭现象。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教学评价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组织的一次植树活动,向学生展示工程问题的实际背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在一个上午完成100棵树的种植任务,现有30名学生,每个学生平均种植多少棵树才能完成任务?如果种植速度不同,又将如何分配任务?”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教案工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3.工程问题的案例分析4.工程问题的讨论和总结三、教学步骤1.引入工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工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给出建议。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工程问题概念和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工程问题的相关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案例:提供工程问题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六、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5.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本教案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问题(例7)》参考教案
《工程问题》参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测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1÷8=。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能够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能够完成全工程?1÷=6(天)。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理解结构的过程。
所以,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上述4道基本练习题,协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使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实行乡村公路的建设。
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教案题目:处理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工程问题;2. 学生能够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工程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工程问题案例;3. 班级讨论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工程问题?”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识别工程问题(10分钟)1. 介绍工程问题的特点和常见类型,如设计错误、施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等。
2. 展示一些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分析工程问题(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一个给定的工程问题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四、解决工程问题(15分钟)1. 教授一些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问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制定解决方案等。
2. 让学生应用这些方法,找到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小组讨论的工程问题。
五、讨论解决方案(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案,并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如何实施这些方案。
六、应用实践(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工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
3.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七、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工程问题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识别、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们能够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问题教案设计方案
工程问题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3) 熟悉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2) 能够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处理工程问题;3) 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工程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 工程问题的定义和范围;2) 工程问题的分类和特点;3) 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的关系。
2. 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1) 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2) 模拟和仿真技术;3) 专业软件和工具的运用。
3. 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和工具1) 工程测量技术;2) 工程设计技术;3) 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1) 通过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的使用。
2. 实践教学1) 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1) 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享工程问题的解决经验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要求1. 学生要求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理论基础;2)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师要求1)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2) 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3) 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共12次;2. 实践教学:每周一次,每次4课时,共6次;3. 讨论交流:每周一次,每次1课时,共4次。
六、教学评估1. 期中考核:安排一次理论考试和一次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40%;2. 期末考核:安排一次综合考核,包括理论题目和实践项目报告,占总成绩的60%;3.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实践表现和讨论交流情况,占总成绩的10%。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教案:解决工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基本方法和步骤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运用基本方法和步骤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
三、教学难点学会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归纳概括法:通过总结归纳,理清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以供学生解决。
2. 学生准备纸笔、尺子等工具,以便解决问题时进行计算。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程问题。
步骤二:学习基本方法和步骤(10分钟)教师通过归纳概括法,向学生介绍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并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解答。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思路。
步骤五:小组展示(10分钟)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结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步骤六: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若干个类似的工程问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解答,并进行相互检查和交流,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七:拓展运用(5分钟)教师提出更复杂的工程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思维能力。
步骤八: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工程问题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工程问题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
2.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
2. 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 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投影片或课件。
2. 相关工程问题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工程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阐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工程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典型的工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工程问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章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大量的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是,对于工程问题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
2.运用公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展示一个修建公路的工程,问学生如何计算修建公路所需的总工作量。
2.呈现(10分钟)讲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工程问题的教案
工程问题的教案教案标题:引导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工程问题案例。
3. 学生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一个有趣的工程问题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工程问题有哪些特点?步骤二:讲解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 强调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步骤三:讲解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15分钟)1. 介绍常见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如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等。
2. 强调解决工程问题需要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
步骤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工程问题案例进行解决。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操作。
3.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思维。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工程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和能力培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工程问题解决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工程项目或邀请工程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工程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总结,评估他们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能力培养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7》教案
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解题思路。
2、会用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例6,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例7“工程问题”(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解题思路。
2、会用工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2、43页的例7,思考:1.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用到什么数量关系式?2、假设这条路的总长度是单位“1”,利用数量关系式怎么样解答这个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要用到什么数量关系式?2、假设这条路的总长度是单位“1”,利用数量关系式怎么样解答这个问题?小结:1、得到的信息是:修一条路,一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二队单独做要18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要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要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二)书面检测刚才大家回答的不错,下面比谁能用今天的知识做对检测题,请练检测题1、写出关于工程问题的三个数量关系式?2、解决问题(1)、挖一条水渠,甲单独挖20天完成,乙单独挖30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2)、一批课本,甲单独印,每天能印41 ,乙单独印每天能印 61 ,丙单独印每天能印51 。
三人合作几天可以印完? 六、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试卷(二)出示标准答案(三)学生对照答案,打出对错(四)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口头表扬(五)未全对的同学把自己的试卷交给老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3.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知识讲解1.工程问题是指与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生产制造直接相关的数学问题。
2.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了解工程问题的具体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知识讲解1.确定问题2.设定目标3.分析问题4.列出解决方案5.实施方案6.检验结果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教师提供的工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联想拓展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或学校周边的环境,提出实际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与学校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朥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工程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工程问题》选自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是人教版第七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重点内容。本章节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理解工程问题的概念,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2.学会运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进行工程问题的计算。
3.能够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例如:并联工程、串联工程、分数工程等。
4.设计不同难度的工程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工程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几个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情况?”(如家庭大扫除、学校运动会准备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工程问题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分数除法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并联工程与串联工程的区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工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甲乙两人合作完成工程,观察并记录结果。
工程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工程问题的概念,并简单介绍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几个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
2. 讲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确认结果等步骤。
3. 通过教学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尝试解决几个简单的工程问题。
2.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解决更多的工程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难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工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工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能够运用工程问题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工程问题的含义;
2.能够运用多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
章节名称时间
第二章第一节工程问题2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工程问题解法3课时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法;
2.讨论式学习法;
3.课堂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工程问题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
二、探究
教师通过提出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探究和讨论。
并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将所学方法掌握。
三、巩固
教师布置一些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课堂讲解。
四、拓展
教师将一些应用更广泛的工程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七、教学评估
1.课堂完成情况;
2.课堂表现情况;
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
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2.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寻找解决办法进行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例7∣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例7∣人教新课标我正在教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本节课是第3单元的分数除法工程问题例7。
一、教学内容我正在使用人教新课标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3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例7。
例7描述了一个实际情况:小明有12块巧克力,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块巧克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数除法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巧克力,用来模拟例7中的实际情况。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来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引入新课,我会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平均分过东西?比如分巧克力、分水果等。
”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板书上会写明例7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会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分数除法的问题,比如在分食物、分物品等方面应用分数除法。
我还会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读物,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数除法的应用和原理。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分数除法工程问题例7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并能够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使用了巧克力这个实际物品来模拟例7中的情景。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教学内容: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分析基于实际工程问题的数学问题;2. 能够通过列方程式、解方程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学课本;2. 紫园等数学辅导材料;3. 班级中的物理学科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平时所生活的社会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学生回答,“商场、超市、银行、买车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工程问题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二、讲解工程问题(10分钟)教师围绕工程问题进行讲解: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不同的工程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等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简单工程问题的解决(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数学方程式,围绕购买物品时的实际问题进行示范和讲解,如何列出方程式,如何解方程式,如何通过答案来验证是否有误等等。
四、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种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当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
五、自主解决工程问题(10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份工程问题的练习册,让学生根据书上的练习进行练习,老师巡视班级,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六、作业布置(2分钟)教师向学生布置30分钟的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书上的练习。
七、课后辅导(10分钟)教师为需要加强掌握的学生进行课后一对一辅导。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习惯于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方程式的基本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比较生疏的,需要更多的实际练习。
因此,下一步的教学中,需要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实际练习上,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高中数学的工程问题教案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并撰写解决方案报告。
第六步:总结(10分钟)
学生汇报小组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数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步: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第三步:数学建模(20分钟)
教师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第四步:数学解题(20分钟)
教师以几个典型的工程问题为例,带领学生使用代数、几何和概率等数学工具进行求解。
高中数学的工程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数学方法;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1.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
2.利用代数、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概率等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数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
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8=。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1÷=6(天)。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发展形成新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
因此,在复习准备阶段,设计了上述4道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原有的知识记忆,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运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当渗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是具体的数量时应该怎样表示,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
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一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二队比一队多用6天完成;二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师: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
如果要修得又快又好,怎么办?
(预设:让甲队修;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
师: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PPT出示完整题目。
)
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修路情境,合理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展开,并在设疑中生成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展开新课教学。
三、猜想验证,合作探究
(一)猜想。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两个队一起修路,大约几天能修完?(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天数。
)
师:在这些天数中,哪些天数可以排除?你是怎样想的?(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比12天少”的结论。
)
(二)讨论。
师:到底是几天呢?观察题目,想一想,要知道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预设:需要知道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
师:可这里的工作总量(也就是道路全长)是未知的,怎么解决?
可以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板书假设的长度(预设单位“1”,如36千米等。
如果是假设具体数量,考虑12和18的公倍数会方便些)。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道路全长的值,试一试解决这道题吧。
(三)验证,辨析各种解法。
1.学生用假设法解题,老师巡视,抽取不同假设的同学板书演示。
2.全班交流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预设:(1)假设道路全长36千米,36÷(36÷12+36÷18)=7.2(天);
(2)假设道路全长720米,720÷(720÷12+720÷18)=7.2(天);
(3)假设道路全长为单位“1”,1÷=(天)。
对于假设具体数据的解法,分析一种,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
(先分别求出两队的效率,再用工作总量除以合作工作效率,即两队效率之和,求出合作修路所需的工作时间。
)
对用单位“1”及分率解题的方法,老师结合PPT进行重点追问:
这里的1指什么,,各指什么?代表什么?为何用1÷
?
请学生结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说一说。
(同桌互相讨论这种解法的思路。
)
预设:如果有同学用1÷(1÷12+1÷18),肯定并说明可以直接写作的形式。
【设计意图】猜想与验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在猜测中预测结果,提高学生参与验证的热情。
另外,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允许验证的方法多样化,对于正确的答案都能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建模,策略优化。
1.同学们各自假设的道路总长不同,但答案都是7.2天,说明什么?
(说明完成时间和道路总长没有关系。
)
在道路总长发生变化的时候,哪些量在变,哪些量没有变?
引导小结:他们单独修的时间不变,无论假设道路全长是多少,两个队每天
修的始终占道路全长的和。
也就是说对这条公路的全长而言,他们每天修路的米数在变化,但他们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有变。
2.比较这几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小结: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我们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根据“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可知一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一队的工作效率),根据“二队单独修18天完成”可知二队每天修全长的(也就是二
队的工作效率),所以表示两队工作效率之和。
用工作总量单位“1”除以工作效率之和,即可求得两队合修所需的工作时间。
【设计意图】在验证过程中,学生发现“工作总量变了,工作时间还是不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其中的算理,使每一个学生自主有效地形成新知。
从上一环节的算法多样化,到这一环节的方法小结优化,使学生的思维“量”“质”兼备。
(五)点明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
(六)针对性练习。
师:咱们一起来试试解题吧!(ppt出示教材第43页“做一做”。
)
交流解题方法,说一说“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效率就是次数分之一”。
(PPT直观演示线段图。
)
【设计意图】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出示情境,绘制线段图,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实践应用
(一)辨析性练习
判断题。
(在正确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算式后面的括号内打“×”。
并说明理由。
)
解答时出现了如下几种列式:
①300÷(8+10)……();②300÷(300÷8+300÷10)……();
③300÷……();④1÷(300÷8+300÷10)……();
⑤1÷……()。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片面性和笼统性,会把刚学的新知识与相似的旧知识混淆,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必须要相对应,从而促进学生对工程问题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变式训练,类推应用
1.甲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2小时,乙车从B城市到A城市要行驶3小时。
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几小时后相遇?
(改变问题情境,将工程问题转化为行程问题。
)
2.某水库遭遇暴雨,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急需泄洪。
这个水库有两个泄洪口。
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迁移、类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对知识的消化,有效巩固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习工程问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①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②谁几天完成,谁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③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效率和就得到工作时间。
六、课外作业
1.教材第45页第6题;
2.阅读教材第45页“你知道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