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及其特性-教案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bbcd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6.png)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导入引导: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气候变化、物流管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
那么,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进修过程:一、系统的辨析系统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在辨析系统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边界、组成部分和互相作用。
系统的边界决定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干系,而组成部分则是系统的基本元素,互相作用则是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系统的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需要互相协调和合作。
例如,企业的目标可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部门需要协同工作。
三、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系统可以接收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开放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进行自我调节。
四、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组织的能力,即系统内部的部分能够互相作用和协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自组织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并保持稳定。
五、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息地监测和调整系统,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实践应用: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选择一个具体的系统,如学校、家庭或社会组织,分析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思考如何优化和改进这个系统。
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
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进修系统理论,探讨系统思维的应用。
《认识系统导学案》
![《认识系统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37506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a.png)
《认识系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导入引导:系统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点,但你知道系统是什么吗?系统有哪些特点?系统论又是如何诠释系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一、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一组有序元素组成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整体,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二、系统的特点1. 互相关联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部分。
2.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不同部分之间互相依靠,不能单独看待。
3. 目标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共同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协同工作。
4. 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息地进行变化和发展。
三、系统的分类1. 自然系统:由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组成,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
2. 人工系统:由人类设计和建造的系统,如机械系统、社会系统等。
3. 抽象系统:用来描述和钻研其他系统的系统,如数学模型、信息系统等。
四、系统论的基本理论1. 辨识系统:识别系统的边界和因素,确定系统的范围和关键部分。
2. 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内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干系,找出系统的组成因素和作用机制。
3. 综合系统: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系统的目标。
4. 评判系统:对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实现目标的水平进行评估,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系统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互相关联性、整体性、目标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抽象系统三种类型,系统论包括辨识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和评判系统四个基本理论。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系统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拓展延伸:1. 请举例说明一个你认为是系统的实际案例,并分析其特点和分类。
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d0d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d.png)
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教案标题: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3. 能够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系统的定义和特性;2. 系统的分类和特点;3. 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系统的认识和思考;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特点?二、讲解系统的定义和特性(10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系统的定义和特性,包括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系统的特性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三、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分类讲解系统的种类,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信息系统等;2. 分别介绍各类系统的特点和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各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2. 引导学生利用系统的特性进行问题分析,包括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3.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4. 学生展示并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5.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9d310f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b.png)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第一课时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介绍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2. 掌握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3. 熟悉系统的构成要素;4. 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共同协同工作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个特定功能。
2. 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2)目标性:系统存在的目的是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3)有序性:系统内部的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律;(4)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以调节自身的状态。
二、系统的分类1. 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1)简单系统:由少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简单;(2)复杂系统:由大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复杂。
2. 根据稳定性:(1)静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变化较小;(2)动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存在变化。
3. 根据功能:(1)自然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2)人工系统:由人类依据特定目的建立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管理系统等。
三、系统的构成要素1. 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并通过内部机制进行反馈调节;2. 输入:系统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和能量;3. 处理:系统内部对输入进行处理和转化,以实现系统的目标;4. 输出:系统产生的结果或产品;5. 控制:系统对自身的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以保持稳定性。
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个系统,并描述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案信号与系统
![教案信号与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ce6b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4.png)
教案:信号与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信号的分类与性质。
3. 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4.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5.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号与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的概述1.1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1.2 系统的定义和特征1.3 信号与系统的关系2. 基本信号的性质2.1 常用信号的定义和特点2.2 奇偶信号与周期信号2.3 指数信号和复指数信号3.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1 连续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3.2 连续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3.3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4.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4.1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性质4.2 离散时间系统的表示与性质4.3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和变换5. 线性时不变系统5.1 线性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2 时不变系统的定义和特性5.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和表示6. 信号和系统的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表示关系6.1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6.2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与重构6.3 采样定理和抽样定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教师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信号与系统的性质和运算。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重点: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表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评价其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运算和变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信号与系统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本:信号与系统教材。
2. 电子实验设备:电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七、教学反思: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及其特征 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系统及其特征 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ce1e8e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3.png)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走学入情分境析 教系学设统计 教系学统过特征程 教例学题反巩固思
➢ 用整体性解释以下语句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
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人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每个人 都是组成要素之一,如果三人之间的协 作关系处理不好,反而影响整体功能的 发挥。
三个小皮匠构成一个系统,整体功 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系统的特性
动态性
部分(要素)变化由时间或 自身引起;
环境适应性
环境变化引起要素(部分) 变化;
教走学入情分境析 教系学设统计 教系学统过特征程 教例学题反巩固思
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性最基本的特性, 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 本的思想和方法。
➢整体性
教走学入情分境析 教系学设统计 教系学统过特征程 教例学题反巩固思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在一个系统中局部对整体的影响, 要素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还会 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教走学入情分境析 教系学设统计 教系学统过特征程 教例学题反巩固思
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当 地政府颁布了禁止大量捕杀 野狼的法令,这是什么道理?
狼捕杀羊、野兔等食草性 动物,使其数量减少,从而起 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1、人们将鞋和轮滑鞋等组合起来发明了轮滑鞋,如图所示,其目的
是 实现滑行 。这种轮滑鞋的鞋子部分和滑轮部分所要实现
的目标分别是 支撑身体和实现滑行、转弯等动作
。
2、如图所示,有的轮滑鞋在鞋跟处增加了一个圈中的装置,其目的
是
用于滑行时刹车
。设计这个装置的注
意事项是 不能太长或太短,注意材料的耐磨性。
。
C.利用液压将刹车片往外推,体现了系统的动态性
3.1 认识系统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
![3.1 认识系统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cb1b7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5.png)
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理解系统的含义,知道系统的组成:系统、子系统和元素。
了解系统的分类,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学们会养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习惯,能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和设计制作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教材分析这节课学生首次接触到系统这一概念,这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系统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方法,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流程、结构,对系统的认识难免是抽象、复杂、难懂。
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只不过他们缺少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了解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和主要特性。
难点:通过对简单技术系统的分析,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手段设置学习情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设计原则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用的图片、其他技术产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ce1319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1.png)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系统概念及其特征;2. 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3. 能够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知识导入: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关联元素的整体,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特性,并对外部环境产生反应。
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学习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内容:1. 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其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实现这一目标或目的。
2. 整体性: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相互作用,能够接收外部信息和能量,同时也能向外部输出信息和能量。
4. 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改变时进行自我适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 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6. 目的性:系统的运行是为了实现其内部的目标或目的,每个部分都在为整体的目标做贡献。
四、学习方法:1. 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征;3.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自主发现系统的基本特征;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1. 课堂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一些课堂小测验;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3. 互动评价: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六、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及其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及其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757a8c1c708a1284a4485.png)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开始上课视频导入,思考神舟十一号飞船如何升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系统特性创设情境,设计搭接桥梁系统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设计拓展、课堂小结完成课后作业结束《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流程图二、教学过程:1、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的功能是局部所没有的。
以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为例,强化系统的概念。
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和比较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是庞大的载人航天工程的两个子系统。
系统不只是像运载火箭这样复杂的系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系统,进而得出结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介绍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后,引导学生思考该系统的功能。
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系统的目的是把载人飞船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进而得出系统的目的性。
强调目的性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共有四万多个零部件,正是这些常见的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了能把人送上太空的性能优异的运载火箭,为了让学生体会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以了解子系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系统?回答问题: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手机、自行车的功能。
分析整体性案例:长征2F 运载火箭和俄罗斯“质子号”火箭。
观看女排视频和动画演示过程。
分析相关性案例:女2014 年俄罗斯发射的“质子号”火箭因为第三级火箭的发动机出现故障,致其在空中爆炸,说明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同时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
总结得出系统特性整体性,强调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
从整体引申到团队,引出中国女排系统,强调女排精神。
观看女排奥运夺冠视频,分析女排比赛的动画演示,强调在此过程中队员之间需要默契配合,彼此相关。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导学案》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8ee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f.png)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导学案一、导入系统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
系统的基本特性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和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盘绕系统的基本特性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的本质和特点。
二、目标1.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掌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互相关联性。
3. 理解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三、导入案例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推进一个新项目时遇到了困难。
你发现项目组内部沟通不畅,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闭塞,导致项目进度缓缓。
你决定采用系统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
请思考:如何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来优化项目组的运作?四、进修内容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
2. 系统的基本特性:a. 整体性:系统由各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整体的性能取决于各部件之间的互相作用。
b. 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所有部件都盘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协同工作。
c.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接受外部信息和能量,同时向外部环境输出信息和能量。
d. 自组织性:系统能够自行调节和适应,以维持稳定的状态。
e. 层次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部件互相关联,形成复杂的系统网络。
五、案例分析回到项目经理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来优化项目组的运作:1. 整体性:加强团队协作,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使整个项目组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2. 目标性:明确项目标目标和功能,确保每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盘绕着实现项目目标进行工作。
3. 开放性: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接受外部信息和反馈,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策略。
4. 自组织性:鼓励团队成员自主调节和适应,培养团队的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
5. 层次性:分清不同部门和个人的层次结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系统网络。
六、小结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本质和运作原理至关重要。
系统及其特性-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5b0233b9f3f90f77c61b44.png)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目标: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1.什么是系统”、“2.系统的类型”、“3.系统的基本特性”等3小节组成。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理解系统必须从理解系统的结构开始。
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系统的特性。
教学过程:任务一:拆分打火机并思考下列四个问题打火机有几个主要组成部件?各部件的功能是什么?各部件之间有没有联系?打火机的功能是什么?(引出系统的概念)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提问:请验证打火机是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任务二:组装打火机并分析下列情况(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2.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
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系统组织得好不好,就看它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实现得怎样。
提问:请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分别解释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例:打火机的跳板断了或者点火装置没电了整个打火机就打不着火(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教案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9d3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2.png)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例:自行车的结构2、系统的组成、类型: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
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
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
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错误!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错误!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的基本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的基本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b4c71d284ac850ac024235.png)
系统的基本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能利用系统的思想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利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事物;2、通过分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学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能够运用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教学策略】本节课充分利用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
采用了任务驱动和讲练结合法,通过媒体演示图片,设置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老师讲解实例区分系统的每个特性,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回答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系统的基础知识,知道了系统的定义和分类,那么这节课我们首先做一个小游戏,模拟下工厂中传送带系统工作过程,大家在游戏中思考系统的特性有哪些。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 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2. 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3.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巩固练习】1、在大自然中鹿、兔奔跑速度快,能逃避猛兽追捕;刺猬身上长尖刺.使猛兽无从下口;黄鼬遇敌时突放臭气.扰乱猛兽神志,影响其情绪,在其迟疑间跑掉。
这是生态系统基本特性中的( )A.整体性B.相关性C.动态性D.环境适应性2、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等材料散放在一起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系统的最基本特性是:()A、目的性B、相关性C、环境适应性D、整体性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
第三单元+系统及其设计+课件-高二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三单元+系统及其设计+课件-高二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a8c3681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3.png)
01 系统及其特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
目的性
讨论
为了保护草原植被,当地政府颁布了 禁止大量捕杀野狼的法令,这是什么道理?
狼捕杀羊、野兔等食草性动物,使其数量 减少,从而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动态性
环境适应性
01 系统及其特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
目的性
动态性
“抬梁式结构”
主要特点在于数层叠加、 逐层缩短的梁,梁的跨度与厚 度之间的关系,能很好的反映 这一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 的相关性。
电风扇使用后零件间会 有磨损,需定期加润滑 剂或更换零件。
01 系统及其特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
目的性
动态性
环境适应性
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 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自然界,刺猬身上的刺,兔子跑的快; 2)雨雪天气,汽车轮胎安装防滑链; 3)“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4)“春捂秋冻”;
最佳决策只是在若干方案中寻求的相对令人满意的方案。
02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的方法 ——建模 模型是现实系统的抽象与合理简化。
模型三个特征 ✓ 它是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 ✓ 它是由那些与所分析问题有关的要素构成的; ✓ 它表明了有关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02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的方法 ——建模 技术领域系统分析中较常用模型——框图模型
01 系统及其特性
练习 2.分析下列案例分别体现了系统的什么特性?
相关性 英国学者维纳曾经编著了有关蝴蝶效应的民谣:“钉子缺, 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 折;战事折,国家灭!”。
高中通用技术_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54e88e482fb4daa58d4bbe.png)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流程图二、教学过程:《系统及其特性》学情分析学生在《技术与设计2》中已经了解了专题性技术设计,例如:现代技术原理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结构和流程,具备了一定的方案物化和问题解决得能力,所以在学习学习系统及其基本特性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而能够较为顺利的理解。
所以设计学生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案例,可以利于学生理解系统及其基本特性,考虑到运载火箭系统虽然是热门话题,但是离高中学生生活较远,因而在学案中增加了知识储备等航天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并在上课前播放神舟十一号在轨33天成功返回视频,让学生对运载火箭系统预先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以运载火箭为载体,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延伸至生活,学生会感觉到系统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技术与设计2》侧重“学中做”,通过所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内容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物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达到预期效果。
《系统及其特性》效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本节课以运载火箭系统和女排系统为载体。
选择当前的既是当前热点问题,又是典型的技术系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学习后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中既掌握了系统以及基本特性又了解了航天知识,为祖国在航天事业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
设计中国女排夺冠的案例,学生认识到了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单单只包含技术系统,掌握了系统的第四个基本特性——环境适应性。
并深深地被中国女排体现的团队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所感动。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表示对我创设的情境——野地行军过河的情境所吸引,想要通过自己设计的桥梁系统解决情境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学生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升级挑战,有能力的同学可进一步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最后诠释原理并让学生感受到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伟大,各环节联系紧密,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6b82ef580216fc710afdc5.png)
系统及其特性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系统与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枢环节,它既是在“结构”与“流程”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又为“控制与技术”的讲述做好了铺垫,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节先通过具体实例对系统的含义进行初步分析与学习,让学生形成系统意识,为学生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事物奠定基础。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对系统概念的深入研究,皆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性是本章的重点,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观点是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还不会有意识地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结合丰富的案例,旨在教会学生认识系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系统的含义。
2、体会系统的组成和层次关系3、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4、能利用基本特性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事物2、培养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能联系各个领域对系统分析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渗透事物各部分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系统的含义,2、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五、教学策略教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中,把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的思维上。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以回想——分析——归纳——迁移为主线,组织教学。
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交流讨论、归纳,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明确技术离不开生活。
要想真正的把技术这一学科掌握好,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从课堂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及其特性》
教学目标: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1.什么是系统”、“2.系统的类型”、“3.系统的基本特性”等3小节组成。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理解系统必须从理解系统的结构开始。
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系统的特性。
教学过程:
任务一:拆分打火机并思考下列四个问题
打火机有几个主要组成部件?
各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各部件之间有没有联系?
打火机的功能是什么?
(引出系统的概念)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提问:请验证打火机是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
任务二:组装打火机并分析下列情况
(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2.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
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系统组织得好不好,就看它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实现得怎样。
提问:请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分别解释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例:打火机的跳板断了或者点火装置没电了整个打火机就打不着火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例如:古代建筑多采用“梁柱结构”,当柱与柱之间的梁的跨度增大时,则梁的厚度要相应地加大,梁的跨度与梁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就反映了这一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例:打火机的风罩的大小和塑料壳有关;点火线头和出气孔的高度一致。
(3)目的性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例:打火机的功能是点火,也是目的。
(4)动态性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例如,任何一个机械传动系统的零件之间都会有磨损,为了保持系统的性能,必须定期给零件添加润滑剂或更换零件。
又如,防空作战中,敌机起飞时刻、飞机航线均不可知,为应对这种情况,能随时机动灵活地监测敌机路线的变化。
例:打火机用的时间长了,零件会老化,气体越来越少,点火装置会没电。
(5)环境适应性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
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提问:谈谈“春捂秋冻”的道理。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
例:打火机在40度高温或者零下40度低温依然能用,有风的时候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