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特征
中和之美。

社会性的文化教化以中国传统音乐和礼教并举为重要方式,中国传统音乐与礼教精神互相渗透,从而达到尽善尽美,形成中和之美。

乐教和礼教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具有一致性,共同实现对中和仁爱的人格精神和美好心性的养成。

在乐教和礼教的熏陶下,能够实现人内外精神人格的和谐,使人具有澄明的心性,具有一颗仁善之心,这与儒家美学所追求的中和之美相契合,同时也是对音乐艺术的内在要求,为中国音乐的根本气质。

在音乐观上,儒家和道家思想具有一致性,儒家更强调以修德为基础的中和之美,而道家则追求以天文、地文和情文交相感应的大和、太和之美,更为玄远宏阔。

中国传统音乐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基础,所以在其美学特征上表现为和”,体现的是人格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和合的超越性大道气象。

气韵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在“和”的基础上,在以道为本的审美体验与表达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气韵之美其将空灵玄远、天人相通的美学境界更好地体现出来,这一美学境界将妙音入神及浑然天成更好地表现出来,通过虚境、灵境的音乐表现和音乐氛围的营造,从而形成高雅空灵、意味悠扬的气韵之美。

意境之美。

在传统音乐艺术中,通过和之美和气韵之美,从而将音乐发展到了一种至高的意境之美。

这可以说是音乐美学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

通过意境营造从而使人与世界浑然一体。

这与以道家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心神合一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相一致。

这种意境之美以和为基础,并以气韵为生命,从而展现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对人的心性濡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将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性关怀体现出来。

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

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

138教 苑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薛 娜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于先秦,前后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占据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对古代音乐实践和发展起着本质的促进和约束作用。

研究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现代音乐美学的建立和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学习的意义。

为此,人们应该深入了解儒家音乐美学的思想理论,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试着与当代音乐教育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生命。

儒家音乐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和作用极大,其中之一表现在一批又一批该思想的追随者热忱的创作中。

人们不难发现该思想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深受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

其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既产生促进的积极作用,也有阻碍的消极作用,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来讨论。

一、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下面将根据其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来介绍儒家美学思想介。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儒家思想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孔子的美学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他的一生都倡导音乐,致力于音乐育人,总结了春秋以来简单、分散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其内容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主张美和善的高度统一,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

《论语·尧曰》云:“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这里用到五个“A而不B”的结构,“不B”对“A”进行限制,“美”就是“善”表现为美的可观形式。

随着宗法社会的发展,音乐社会功能中的“善”越来越被摆在显著的位置上,这也要求人们通过美的形式将善的内容合乎情理地表达出来。

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刘承华【摘要】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有着与西方音乐美学很不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的使命是意义阐释而非规律揭示,思路运行遵循的是内涵逻辑而非外延逻辑,审美判断的价值取向更强调互文性而非独创性,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体验与实践而非单纯认知。

这些特点与中国文化“知行合一”的传统有直接关系。

了解这些特点及其成因,对于当前中国音乐美学(包括传统音乐美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意义阐释;内涵逻辑;互文性;知行合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的理论形态,它不同于西方音乐美学,也不同于中国现代音乐美学,甚至也与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有着不小的差别。

但是,我们要建设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乃至中国现代音乐美学,却不能忽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不能不借助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成果,不能不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中获取资源和灵感。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在前辈及当代许多学者的努力下,取得十分可观的成果。

我们有了对孔子、墨子、荀子、《吕氏春秋》、《乐记》、《淮南子》、《声无哀乐论》、白居易、欧阳修、《溪山琴况》、《乐府传声》等一大批音乐理论家和重要论著的微观研究,有一些还形成较为长期的讨论,研究相当细致;有了对“移风易俗”、“乐而不淫”、“大音希声”、“以悲为美”、“心物相感”、“声无哀乐”、“雅与俗”、“声、腔、韵”、“移情”、“传神”、“意境”等重要命题和范畴的专题研究,使我们对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同时,我们也有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通史性著作,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做了历时性的梳理,描述出较为连贯而又完整的历史发展轨迹。

①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中国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时必须做的工作;而且,中国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上述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与深入。

但是,在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中,目前还缺少对它的理论特点作整体的研究。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与美学思想的特点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与美学思想的特点

2009年12月第4期外语艺术教育研究E du cationalR esearch on Forei gn Languages &A rts Dec .2009No .4试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与美学思想的特点张宏生,莫雪川(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640)摘 要: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以 礼乐 为中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它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森严的等级色彩,强调 和 的色彩以及重视 感情 色彩,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中汉族文化渗透于全国而形成强势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 礼乐 ; 等级 ; 和 ; 感情 ;西方美学思想作者简介:张宏生(1966 ),男,广东饶平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合唱指挥、声乐教学;莫雪川(1964 ),女,海南屯昌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合唱指挥教学。

中国古代宗法礼教的社会强调 乐 必须为 礼 服务,最终为政治服务。

西方的音乐思想则强调音乐艺术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西方中世纪依靠宗教,中国传统社会则依靠名教教化,西方美学学派美在于和谐,而中国儒家文化强调人伦 和 及人与自然之 和 。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重视对象的直接感受,西方则强调以个人情感为基础,构筑个人主义的精神世界。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政治伦理色彩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音乐艺术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宗法礼教的社会则强调 乐 必须为 礼 服务,最终必须为政治服务。

音乐美的形式,不在音乐本身,而在于它是否对政治伦理有作用,也就是说是否达到了 善 的要求。

美和善是评价中国古代音乐从内容到形式是否统一的最高标准。

孔子极力反对郑声,那是因为 郑声淫 虽美但不善。

当他听了!韶∀乐后,评价此乐曲不但 尽美 而且 尽善 。

而听了!武∀乐,则认为虽 尽美矣,未尽善也 。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音乐思想,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音乐有着极大的政治作用。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各 家, 不同的哲学流派中被赋 予不同的意义。 在
关键词 : 中国音 乐 美学 乐感文化 “ 为美 和” 中图分类号 : u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0— 7 0 2 0 )4— 8— 10 8 5 (06 o 3 3
中国音乐美学与西方音乐美学有着不同的总体风貌和基本特征 , 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特性 , 突出地体现在 未受到西方音乐影响的传统音乐之中, 综观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 , 有以下基本特征。 乐感 文化 与伦 理道 德的 合一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包含着以“ 为美的乐感文化精神。中国音乐 的“ 与快乐之“ 同形异音 , 生” 乐” 乐” 在很多时候其意义是相通 的, 现代哲学家唐君毅说 :音乐者 , “ 人之所同乐者也。……音乐之乐者 , 下顺凡情 之求乐 , 上希圣境之日乐 , 故同其字而异其音 , 以见其义之相通 , 此亦唯中国有之, 非他土之文字之异音者必 异形之所能有者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 ” 音乐最早受到哲学家 的重视, 与它能给人 以特殊 的感官和情感 的 愉 快是 分不 开 的 , 中国人重 现世 , “ ” 与 重 生 的快乐 的乐 感精 神 是 分 不开 的 。然 而 , 于中 国文 化 的早 熟 , 由 以 儒家为代表的中华 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内涵着浓厚的伦理道德意识 , 善” “ 成为中国哲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 , 于是 , 在认 同音乐 给予人 的快 乐 的同 时 , 它与“ ” 将 善 紧密 地联 系在 一起 , 调音 乐 的美 与伦 理道 德 的善 相统 强 方面, 中国人看重 “ ” 不认 为 人的情 欲是罪恶 , 色耳 目之乐是 人之 常情 ,饮 食 、 女 , 生 , 声 “ 男 人之 大 欲存 焉” 《 ( 礼记 ‘ 礼运》 ; )但另一方面 ,人莫不能食也, “ 鲜能知味也” 《 ( 中庸》 , ) 人不 能只有生物 的生命体 , 还 要具 有文 化 的理 性 , 才成 为其人 。在 儒家 看来 , 人 自然 的人通 过教 化才 能 成 为文化 的人 , 只有 “ 乐 ” 以 而 礼 可 实现 人 的“ ” , 文 化 所谓 “ 立于礼 , 成于乐 ” “ 乐” ,礼 思想 遂 成 为儒 家 具有 代 表性 的音 乐 美学 思想 , 千百 年 来影 响着 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意识。“ 是社会中人的行为规范 , 礼” 是一整套从 日常生活到社会活动各种制度礼 仪 的总称 。礼 ” 要与 “ ” 配合 , “ 需 乐 相 因为“ ” 乐 合乎人性 中的情 欲 ,乐 者 , 也 , 情之 所 不能 免也 。乐 必 发 “ 乐 人 于声 音 , 于动静 , 之道 也 ……故 人不耐无 乐 ” 《 形 人 ( 礼记 ・ 记》 , 乐 ) 人不 能无 乐 , 即是人 道 、 性 。因此 , 乐 人 一 方面要规范人情 、 人性 , 另一方面又要顺乎人情 、 人性 , 于是就有 了礼乐的内外结合。儒家的礼乐理想将外在 的声舞耳 目之“ (u ) 乐” y 转化为内在的情感心智之乐 ( ) 论语》 1 。《 6 中多有从内心愉悦的角度使用乐字 , 而 着重突出“ ( ) 乐” 1 的道德意义。《 6 论语 ・ 季氏》 孔子 日: 中“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 , 乐道人之善 , 乐 多贤友 , 益矣 ; 乐骄乐 , 乐佚游 , 乐宴乐 , 损矣。 孔子的“ ” 乐境” 乃是 内含道德精神的“ 乐境” 声色骄奢 、 , 吃喝放 纵之 乐则 是孔子 所反对 的 有损 于道 德 的乐 。“ 乐 ” 想 的根 本 , 于维 护 、 固社 会 既定 秩序 的和谐 与 稳 礼 思 在 巩 定, 从这 个根本 出发 , 儒家 又提 出 了“ 乐从 和 ” 的审美 要求 。“ 从 和 ” 两 重含 义 , 一 ,和 ” 乐 有 第 “ 即通 过 音乐 教 化 , 人 们的 内心感情 得到 陶冶 , 使 自觉与 “ 相适 应 , 系 社 会 的 和谐 与 稳定 。第 二 ,和 ” 括 身心 、 际 、 礼” 维 “ 包 人 天 人 的和 谐 , 乐 的和谐 、 音 和顺 、 应该 是符合 自然 、 和悦 人道 与天 道 的 。 “ 礼乐 ” 想虽然 在 于维护 固社 会既定秩 序 的和谐 与稳 定 , 思 巩 但对 于 个人 修养 来说 , 然有 对 人生 境界 仍 超越 的一 面 , 又与 乐感文 化 的渗透 分不 开 。孔子 闻“ 这 尽善 、 美 ” 尽 的韶乐 “ 月不知 肉味 ” 不仅 仅 是一 种 夸 三 ,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与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与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与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方式,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传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上。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不同乐器的音色各具特点,如琵琶的悠扬、二胡的婉转、笛子的清脆等,通过乐器的不同选择和演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多变,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传统音乐中常常使用的音阶包括五声、六声、七声等,这些音阶的变化和运用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也是其美学特点之一。

传统音乐中的节奏常常是自由而富有韵律感的,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转换,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表达是其最核心的特点之一。

中国人注重情感的表达,传统音乐正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常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悲壮的音乐旋律可以表达出悲痛和伤感,欢快的音乐旋律可以表达出喜悦和欢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常常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比如,有些音乐作品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景色和声音的赞美,有些音乐作品则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美学和情感表达也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注重内敛和含蓄,这种思维方式也体现在传统音乐中。

传统音乐往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音乐形式来表达情感,而不是通过直接的言语来表达。

这种内敛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具有韵味和深度。

此外,中国人注重和谐和平衡,传统音乐中的和声和旋律的变化都是为了达到和谐和平衡的效果。

这种和谐和平衡的表达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

音乐历史知识:《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文化内涵1.礼乐文化的体现在中国古代,音乐和礼仪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平气和,起到减压的作用。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手段。

因此,音乐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宫廷和祭祀活动中。

2.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涵盖了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美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诗经》中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古代音乐的曲调,而《春秋》时期的乐曲已经完全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音乐遗产,而且是中国书法、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重要灵感源泉。

3.民族特色的体现中国古代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同于西式音乐的抒情和情感表达,而更强调配器、节奏和音乐旋律的和声奏效。

在乐器方面,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如古琴、笛子、二胡等。

这些乐器不仅能够产生出独具魅力的音色,而且有着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和历史沉淀。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特征1.简约化的审美趣味中国古代音乐注重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和复杂的附加装饰。

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纯净和简单,是由声音本身所携带的情感和能量所造成的。

因此,古代中国音乐不仅具有美感,而且深得人心。

2.阴阳五行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将音乐和宇宙万物联系在一起,将其包含于阴阳五行的理论之中。

他们认为,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而且能够体现出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节律感。

在音乐创作中,古代作曲家会根据五行的规律选择合适的音符和乐器。

3.精神的寄托和表达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并能够治愈人的心灵。

谈谈我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认识谈谈我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认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尽管那时的音乐文化零散而不系统,但先民们在产生审美意识的同时,也产生了对音乐的起源及其功能的感性思维。

当然,任何音乐美学思想,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框架中,都是历史中产生的音乐美学思想。

其研究,都是以历史过程中展现的音乐美的实践以及在此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审美情感的物态化表现。

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自春秋至三国,大都属于他律论美学;魏晋之际的嵇康,创立了自律论美学;嵇康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北宋人朱长文等,也持自律论美学观点。

1纵观中国古代的文献,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探讨大多集中于回答一系列问题,如“音乐的起源”、“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社会功能”等。

其中,笔者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音乐本身是否具有情感”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也就是音乐所传递出来的喜、怒、哀、乐、惧等情绪或情感是音乐本身就有的,还是人们自己所赋予给音乐的。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中国古代第一部最系统的音乐美学专著《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的,情感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

《乐记》中还指出,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感情,所以不同的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如“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又如《吕氏春秋》中记载“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

感於心则荡乎音,音成於外而化乎内。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并且,笔者认为音乐中的情感都是人们赋予给音乐的,不是音乐本身具有的特性。

“纯粹物理的现象不是艺术,不是音乐,音乐的本质在于由这物理形迹所带出的意义。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摘要: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本文意在剖析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发展脉络,及主要成就。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7-01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

它们说明,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至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出现了诗、乐总集《诗经》,南方出现了诗、乐总集《楚辞》,又出现了12个半音俱全,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曾侯乙编钟。

这些都说明。

中国的音乐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实践,必然促使人们去思考一系列关于音乐的重大问题,当这样的思考形成明确的理论形态,便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根据可靠地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

从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即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时期至战国末年时期、西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谈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这一萌芽时期不能不理,因为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源头。

春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有零星的语录而没有成篇的论著,但对后世的影响甚远。

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包括阴阳五行音乐思想与礼乐思想,影响其后两千多年,影响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

孔子之后形成的各个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可以从这一时期找到其渊源,对儒、道两家来说尤其是如此。

道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音乐与“气”“风”关系的思想,成为自然乐论;儒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成为系统的礼乐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变革中一直是音乐界备受关注的问题。

面对国际形势下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如何在新形势下对待本土音乐尤其是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呢?下面笔者将从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音乐思维、音乐审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美学上的异同,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一、中西方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一)中国传统音乐特征与发展历程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思想更多是要求音乐“以礼”,音乐要体现“中和”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和儒家以及道家音乐理念是统一的,其中儒家为主,注重音乐和社会以及伦理间的关系。

同时还洗去了道家天人合一、大音希声的境界,淡然、平和是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审美准则。

(二)西方音乐特征与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表情艺术,它所展现的是人的情感,更是一种将人作为核心的艺术。

在文艺复兴阶段,音乐家开始公然反对神学,提出了音乐要揭示人性、体现人的内心活动。

在巴洛克时代这种美学思想得到了延续。

启蒙运动提出了音乐中要体现情感因素。

19世纪这种思想到达了顶峰,并成为音乐家作曲的主要标准。

自古希腊至今,西方的音乐美学都在汲取着心理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西方美学研究获取了新的发展思维。

随着西方现代文化逐步发展,西方音乐美学也加快了角步,逐步走上了学科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音乐思维在音乐思维方面,中国是具象(形象)、直觉思维;西方是理性思维,根源就是抽象、理性至上。

中国音乐是线性思维,西方音乐在于“组合”、“逻辑”思维,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讲究的是单旋律性,而西方则是复调和声。

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是中西传统理论所遵循的不同思维规律。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本于人心之移情。

《乐论》中记载,“乐出于人情”;《乐记》中更是提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变 化 ,l世 纪 以前主要 是以形式逻辑 为工具 ,以演绎推理 的 包括美学和 音乐美学 ,在 很大的程度上依 然迷失在寻求规律 6 方式不 断地 从公理推 导出一系列 新的定理和 公式 ,形成各 个 的 航 道 上 。
学科的理论 体系 ;1世纪起 则转 以归纳的方式 从具体 的事物 6
文 献 识 别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6 1 J0
文 章 编 号 : 0 31 9 一2 1 ) 30 2 ・7 10 -4 9 (0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
( 京艺术学 院人文学 院,江苏 ・ 南 南京 ,2 0 1 ) 10 3

要 中 国古代音 乐美 学是一个 自成体 系的理论形 态,有着与西方音 乐美 学很 不相 同的特点 ,
关 键词
中国古代音 乐美 学;意义阐释 ;内涵逻辑 ;互文性 ;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音 乐美学是一个 自成体系的独特 的理论形态,
入 。但 是,在对 中国古代音 乐美学的研究 中, 目前 还缺少对
它不 同于西方音乐美 学,也不 同于中国现 代音乐美学 ,甚至 它 的理 论特 点作整体 的研 究。如果仅仅掌握 古代 音乐美学 中
也 与我们正在建 设的中 国传统音 乐美 学有着不 小的差别 。但 的单本 著述 和单 个命 题 ,而看 不到 整个 音乐 美学 的理 论特
是 ,我们要建设 中国传统音乐美 学乃 至中 国现代音 乐美学 ,
点,就好像见木不见林 。整体认知不 明确 ,必 然会影响到对
却 不能忽视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不能不借助 中国古代音乐美 具体理论命题 的理解 ,使我们难 以准确把握 古代音乐美学 的 学 的理论成果 ,不能不到 中国古代音 乐美学理论 中获取资源 真 谛,因而也难 以有 效地投入到新 的中国音 乐美学和 中国传 和 灵感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 究,在前辈及 当代许 多学者 的 统音乐美学的建设 当中。 努 力下 ,取得 十分可观 的成 果。我们有 了对孔 子、墨子 、荀 子 、 《 氏春 秋 》、 《 记》 、 《 南 子 》、 《 吕 乐 淮 声无 哀乐 论》 、白居 易、欧阳修 、 《 山琴况》 、 《 溪 乐府传声》等一 大批音 乐理 论家和重要论著 的微观研究 ,有 一些还形成较 为 音 乐美学属于人文科学 ,因而也 自然具有人文科 学的一 长期 的讨论 ,研究相 当细致 ;有 了对 “ 移风 易俗 ” “ 乐而不 般特性 。由于音 乐美学作为一个 学科 是在西方形成 的,故而 淫” “ 大音 希声 ” “ 以悲为美 ” “ 心物相 感 ” “ 声无哀 乐” 必然会 打上西方人文科学 的烙 印。我们知道 ,西方 文化最初 “ 雅与俗 ” “ 声、腔 、韵” “ 移情 ” “ 神” “ 传 意境 ”等 重 是从航海文 明和狩猎文 明发展起 来的 ,这两种文 明的一个共 要命题 和范畴 的专题研 究,使我们对 古代 音乐美学 的理 解达 同特 点,便是文明主体 ( )和 自己的对象 ( 人 海洋 或野兽 ) 到一定 的高度和深度 ;同时 ,我们也有 了中国古代音乐 美学 都是对 立关系 ,长此 以往 ,便 形成西方特有 的主客二分的文 的通 史性著作 ,对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的形成、发展 与演 变做 化模式 。这 种主客二分 的格局 和主体对客体 的征服 关系 ,又 了历 时性 的梳理 ,描 述 出较 为连 贯而 又完 整 的历史 发展 轨 推 动 了认知 行 为的发 展 ,强化 了对对 象 内在 规律 的探 究张 迹 。 所 有这些 ,都是我 们在建 设中 国音 乐美 学和 中国传统 力 ,形 成 以认识论为 中心 的哲学传统 。正是这 一以认识论为 音 乐美学时必须做 的工作 ;而且 ,中国音乐美学和 中国传统 中心的哲学传统 ,才派 生出 以探究 自然奥秘 、揭示事物 内部 音 乐美学的不断发展 ,还有待于上述 工作 的进 一步 展开与深 规律 为 目的的 自然科学 。尽管西方 自然科 学存 在着前后期 的

浅谈我国古代音乐美学

浅谈我国古代音乐美学

浅谈我国古代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以音乐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古今中外的音乐美学,大致可分为两大派别:他律论美学和自律论美学。

他律论音乐美学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和规律,是受音乐之外的某种事物决定着,即受音乐的内容――人的思想感情所决定着。

因此它又被称为“内容美学”。

自律论美学认为,音乐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不是受音乐之外的某种事物决定着,而是在音乐自身之中;音乐除了它自身之外。

什么也不表达,什么也不意味;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同一事物,音响结构就是一切。

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自春秋至三国。

大都属于他律论美学;魏晋之际的嵇康,创立了自律论美学;嵇康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北宋人朱长文等,也持自律论美学观点。

总的来看,在我国古代居多数的、占统治地位的是他律论美学观点。

春秋是奴隶制度衰落的时代,战国是封建制度在各国初建的时代,这也正是逐步走向统一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由大分化、大动乱逐步走向统一的时代,社会上围绕着国家如何富国强兵,社会如何向前发展这样的大命题,展开了大讨论、大辩论,形成了我国先秦时代政治上、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于西周音乐的繁荣,因而争论也就涉及到了音乐。

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从音乐的社会功能出发展开争论,即音乐对国计民生有好处,还是有坏处?从而决定音乐的取舍,参加论争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三个派别。

孔子提倡礼乐,在《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之说。

孔子主张天子制礼作乐,维护音乐享受的等级制度。

墨子《非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理由是:音乐劳民伤财,应该取缔。

劳民:从事音乐工作需大量人力,他们不但不生产,反而消费比别人多;听音乐又要时间,耽误生产。

伤财:音乐活动需要很多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墨子?非乐上第三十二》:“是故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致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以和为美”中国古代哲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创作思想和审美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音乐创作者对“和谐”的高度追求。

可以说,“和谐”不但是中国古人的生命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由此而产生的以儒、墨、道、法等为代表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形成。

其中,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体系影响尤为深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理论主张“中庸”之道,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把人所公认的“度”作为行为准则,认为“乐”与“礼”的作用完全不同,“礼”多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而只有“乐”可以引导人的性情趋于中正平和,从而将修身养性带入了更高的境界。

因此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修身当先要学诗,立身必定要学礼。

然而,学诗学礼还尚且不够,还需要学乐才能成性,才能根治行为失范的本质问题,完成礼乐的教化功能。

孔子在其音乐审美过程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尽善尽美”。

《论语》中记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对此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并赞叹《韶》乐之美:“尽美矣,又尽善也”,这句话从两个层次上肯定了《韶》乐之美。

“尽美矣”中的“美”仅指乐舞的艺术形式,是乐舞外在的音调声容之美;而“又尽善也”的“善”则是指乐舞的思想内容,是乐舞的思想内涵之美。

整首《韶》乐美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统一,从而具备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太和之气。

可见,儒家音乐审美的标准重在凸显和谐之美,在潜移默化中不留痕迹地提升音乐的品味,还不忘教化世人,引导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道家也是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重要音乐美学思想。

道家对“道”的论述,以及关于崇尚自然、反对雕琢、虚静坐忘、得意忘言和技中见道的思想观念,或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音乐审美创作中物我关系、创作心理和艺术思维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

中国古代音乐之美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底蕴使其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美,从音乐的起源、特点、演变以及对现代音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鸣叫以及人类的呼吸与歌唱成为其最早的素材。

古人通过模仿自然之声创作出简单的乐曲,这些原始的音乐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祈求。

随着文明的进步,乐器的出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古代乐器如琴、瑟、箫、鼓等,以及丝、竹、钢、木等材质的乐器为古代音乐注入了更加独特的气氛和情感。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中国古代音乐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注重情感的表现。

中国古代音乐将人类的情感融入其旋律和节奏之中,使音乐取得了心灵共鸣的效果。

古代音乐追求“意境”,注重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它能够通过音乐表达丰富的情感,如忧愁、喜悦、愤怒、宁静等,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音乐还注重平衡与和谐。

古人认为音乐是一种有序的艺术形式,强调音乐中各个音符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音乐要求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要有层次感,从而使音乐作品具有美感和和谐感。

而这种和谐感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中和”、“合一”等观念一脉相承。

三、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变古代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发生了演变与变革。

从古代殷商、周朝到秦汉、唐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这种演变受到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宫廷音乐发展为庄重、典雅的宫廷乐;而在民间,则形成了各省各地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强调通俗易懂,以欢乐、娱乐为主要目的。

四、中国古代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和谐美感的追求,这些美学观念深深影响了现代音乐创作。

许多中国现代音乐作品仍然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特色,融入了传统的旋律和节奏元素,以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研究
的人 觉得好 听 ,更要让人 听 出乐 曲的 内涵 意义 。
观 点 都 是在 内涵 逻 辑 的基 础 上 ,产 生 的古 代 音乐 美 学命 题 的 论述 , 很少 在 对这 些 命 题进 行 推 理 。它 的理 论 形态 通 常 是 以格 言 的 性质 呈现 ,并不 是 一 种很 严 格 的那 种 理 论体 系 ;在 它 的 内在 结 构 中,也 主 要 是通 过 概念 和 命 题 的 内涵 ,把理 论 的论述 串联起来 。 虽然 ,内涵逻辑 主要 是对语 义的 内涵 进行领 会 ,但 是 这 并不表示 它没有 推理性 。在 中国古代 音乐 美学 中,也通 常会用 到类 比推理 和列举 式归纳 推理等 推理 方法 。在 列举 式 归纳推理 中 ,通 过对相 类似 的部分 和对象进 行性 列举分 析 ,得 出相 应 的理论知 识 。而 在类 比推理 中,则 主要根据 几 个对象之 间 的相似 性推 理出其他 方面 的类 似 。 3 . 重视互文性的审美判断 互文 性 的 内涵 , 不仅 是 值对 原文 的 肯 定行 吸 纳 ,也 包含 着 对 它 否定 性议 论 。在 中 国 古代 音 乐美 学 的理 论 研 究 中 ,其文 本 的创 造 存 在着 很 明显 的互 文 性 ,其主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面 。 首先 ,在 对 经 典 的注 解 上 ,在 中 国 文 化 上, 我们 的 思考 几 乎 都是 在 对 中 国古 代文 学 的 经典
2 . 遵 循 内涵 逻 辑 的思 路 运 行 理 论 思 路 不 能脱 离 了 一 定 的逻 辑 。而 内涵 逻 辑 主
要 是 通 过一 定 的 内涵 关 系 ,进 行相 关 的 推 理活 动 l z l 。在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理论特点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

浅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

丰富的音乐关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

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

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

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

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

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

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

《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及启示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及启示

对现代音乐治疗的启示
运用音乐进行心理治疗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 心理健康,好的音乐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现代音 乐治疗可以借鉴这一思想,运用音乐进行心理治疗,通 过音乐的聆听和创作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身心 健康。
注重音乐的养生功能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可以起到养生作用, 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现代音乐治疗 可以借鉴这一思想,注重音乐的养生功能,运用音乐来 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实践和技能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技能训练,才 能达到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现代音乐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思想,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技 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好的音乐应该能够真实地表达 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现代音乐教育可以借鉴这一思想,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元明清时期,戏曲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一时期出现了“声腔” 这一新的音乐形式,使音乐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03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 内容和特点
音乐与道德的结合
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与道德 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感 和行为,从而起到教化作用。因此,古代 的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念。
01
提出了“和”作为中国古代音 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 了音乐与社会、道德的协调和 融合。
02
发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中对于“意境”的追求,反映 了古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度理 解。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1.音乐以礼为本:在古代中国,音乐被视为一种表达美的形式,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活动中。

音乐被用于祭祀神灵、宴会、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并体现出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价值观。

2.音乐注重和谐: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是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和声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此外,音乐和自然环境、气候也具有相关性,根据时间、季节、地理环境选择乐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音乐注重情感表达:中国古代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手段,传达出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被视为情感交流的媒介,能够让人们倾诉内心,表达喜怒哀乐。

4.音乐注重意境:古代中国音乐追求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注重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景。

音乐通过创造性的手法,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的感悟和想象,使人们得以共享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思绪。

5.多样的音乐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形式,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文化差异。

6.独特的乐器体系:中国古代音乐创作与演奏使用的乐器体系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包括箫、琴、瑟、筝、笛、鼓等。

这些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在音乐表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7.注重音乐教育: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崇尚音乐,许多文人都会学习音乐,对音乐理论和技巧进行研究。

在古代教育中,音乐被看作培养人的礼仪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纳入教育体系。

总之,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以礼为本、注重和谐、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多样的音乐形式、独特的乐器体系和音乐教育的重视等。

这些特点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

探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审美特征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取向。

本文分析并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是以“中和”为核心,以虚实相生为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为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

本文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中和虚实相生意境所谓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和手段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世界音乐美学中成为公认的精致优雅音乐。

究其根源,这是与中国文化所形成独特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呈现出的特殊性,与西方审美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

中国传统音乐中其审美取向与西方音乐的音色厚重、表现力强、追求戏剧性冲突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简练、音色含蓄、淡泊、不渲染为主要特征,在艺术表现中,更多地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

在内容上,受道德因素支配,注重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以平淡天真、幽静深远,空灵传神为艺术目标。

本文就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审美特征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使表演者和广大听众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热爱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为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而努力。

一、“中和”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核心思想“中和”审美也称“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凝聚,中国远古先民把自己与宇宙天地视为一体,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并在天地的相和中求得生存幸福,滋生了以和为美的思想观。

儒家从中推出“中和”之美。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

“中和”审美常被作为是中国古典美的理想来描述,贯穿于中国各门类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国语·郑语》载: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作者:闫蕾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
摘要: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本文意在剖析其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发展脉络,及主要成就。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37-01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

它们说明,中国音乐与整个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至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出现了诗、乐总集《诗经》,南方出现了诗、乐总集《楚辞》,又出现了12个半音俱全,总音域达5个八度,能奏出完整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曾侯乙编钟。

这些都说明。

中国的音乐文化与整个中国文化同步发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灿烂辉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生活中音乐的实践,必然促使人们去思考一系列关于音乐的重大问题,当这样的思考形成明确的理论形态,便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根据可靠地文献记载,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出现于西周末年。

从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开始逐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即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时期至战国末年时期、西汉时期、魏晋——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谈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这一萌芽时期不能不理,因为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源头。

春秋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有零星的语录而没有成篇的论著,但对后世的影响甚远。

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包括阴阳五行音乐思想与礼乐思想,影响其后两千多年,影响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

孔子之后形成的各个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都可以从这一时期找到其渊源,对儒、道两家来说尤其是如此。

道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音乐与“气”“风”关系的思想,成为自然乐论;儒家发展了这一时期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成为系统的礼乐思想。

这一时期出现的“平和”审美观则对儒、道两家都有影响。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在新旧制度交替的历史时期,由奴隶主贵族及其代言人(文公,史伯、单穆公,伶州)提出的,故而带有明显的保守特性。

这种保守的特性也影响了整部中国音乐美学史。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即百家争鸣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引起阶级结构的分化改组,知识分子阶层的队伍空前壮大,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

和其他文化领域一样,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南北音乐互相交流,音乐生活大为普及,演唱演奏技艺及人们的欣赏水平迅速提高。

与此相应,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墨、法、道、阴阳,各杂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与春秋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已大为发展、丰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

到了两汉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前后四百余年的全国一统时代。

汉代大部分时间政治稳定,国立强盛,有利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这种发展与繁荣在音乐中的表现是民歌和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和歌的兴盛。

楚声在汉代呈席卷之势,深刻影响了汉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

但曲的出现,器乐艺术的提高,对汉人审美意识与音乐美学思想也有影响。

汉代音乐美学思想与整个文化思潮同步发展,汉初的新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武帝当政后的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以《乐记》为代表;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对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的批判。

这其中《乐记》是汉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高峰。

《乐记》为中国音乐美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提出了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但也存在严重局限,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不顾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过分强调音乐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的关系,不把音乐当作审美的对象,而将它视为教化的手段,政治的工具,因而以德抑情,以度限声,以德制欲,重德轻艺,使“心”与“声”束缚于“德”,“真”与“美”屈从于“善”,使音乐沦为礼的附庸,政治的奴婢,失去独立的地位和自由的发展可能。

但不容置疑的是《乐记》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

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南方与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了音乐尤其是器乐的巨大发展,至唐代更出现了中国音乐的第二个高峰。

音乐美学也相应的变化、发展,并呈现显著特色:摆脱经济束缚,不再注重音乐的外部关系,而开始探讨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内部规律;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正面冲突又进一步融合;随着佛教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也开始出现;音乐诗赋大批涌现,其数量大大超过汉代,所赋也涉及音乐美学问题。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由周敦颐,徐上瀛等人提出的“淡和”审美观以及主情思潮成为当时盛情的音乐美学思想。

如上所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先秦时期儒、墨、法、道、阴阳、杂各家都曾提出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汉代以后又出现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但墨、法、杂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并无显著影响。

阴阳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曾在汉代泛滥一时,此后虽也长期存在,却已被儒、道两家吸收、融化,而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

佛教音乐美学思想魏晋以后长期存在,但它接受儒、道两家影响,而对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并无重大影响。

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则产生于先秦,影响于后世,贯穿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重要性远在其他各家之上。

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又存在互补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便由儒道互补构成,其主体为受制于礼,强调音乐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关系,重教化轻娱乐。

真、美服从于善等,这属于儒家,其局部为重艺轻声,追求“希声”境界,强调“天人合一”,以乐养生等,这是道家的,其审美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则是共同的。

因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具备着以下主要特征:
1、要求音乐受礼制约,成为礼乐。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礼乐思想的萌芽;此后,孔子肯定“思无邪”,要求音乐的思想合乎礼制、纯正;荀子明确提出“礼乐”范畴,至此礼乐思想成熟,《乐记》是礼乐思想之集大成者,自从《乐礼》收入《礼记》,成为经典,礼乐思想便定型化,成为统治思想。

此后的音乐美学思想大都未能跳出其范围。

因此,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主流是礼乐思想。

2、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

“中”“和”范畴出现于春秋时期,“中和”范畴则由荀子提出;“淡和”思想分别来自儒、道两家,“淡和”范畴则由周敦颐提出。

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的思想源远流长,遍及各家,儒、道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阴阳家、杂家、佛学也以“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

一眼以蔽之。

“中和”“淡和”为准则,以平和恬淡为美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3、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的和谐统一。

早在春秋时期,认为乐通天、人,要求以平和之乐使人际关系调和,天人关系统一的思想已经产生。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以五音配五行,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强调音乐来自自然,“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已经得到发展。

音乐美学思想被深深烙上阴阳五行学说的印,“天人合一”,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的统一始终是人们的追求,阮籍是如此,嵇康也是如此;儒家、道家是如此,佛学也是如此。

4、多从哲学、伦理、政治出发论述音乐。

注重研究音乐的外部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的联系,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而较少升入音乐的内部,对音乐自身的规律,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美感作用与娱乐作用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入。

5、早熟而后期发展缓慢。

中国音乐美学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提出众多的范畴与命题,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各立学派,互相争鸣的局面,其思想之丰富,深刻可与古希腊媲美,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西汉时期,出现《乐记》这样自成体系的专著,把中国音乐美学,也把世界音乐美学推向高峰。

至魏
晋时期,更出现《声无哀乐论》,它是一本深入探讨音乐特殊性的自律论专著,较之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代表作《论音乐的美》早了整整16个世纪。

但嵇康以后的一千几百年,音乐美学思想却囤于《乐记》而无重大突破与发展,而且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陈腐。

以礼为规范,就必然德重于情,善重于美,道重于欲,古重于今,就必然要求内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就必然以“中和”为美,而“中和”的发展便是“淡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特征。

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中国音乐美学史就是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