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种类和热机效率。
具体涉及教材第14章第1节的热机定义、热机工作循环、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热机的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认识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
难点:热机工作循环的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热机的概念:通过热机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讲解热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热机工作循环:结合热机模型,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强调吸热、膨胀、放热、压缩四个过程。
(3)热机种类:介绍汽油机、柴油机等常见热机,分析其异同。
(4)热机效率: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同步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和热机效率。
2. 热机工作循环: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3.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热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哪些?2. 答案:(1)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 第14章 内能的利用 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出示目标1.能分析常见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2.了解能量转化可以反映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3.从对现象的分析总结能量守恒定律,并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日常现象。
学习指导一能量的转化阅读课本第27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①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②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__内能__;③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机械__能转化为__电能__;④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__电__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⑤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__光__能转化为__化学__能;⑥燃料燃烧时发热,__化学__能转化为__内__能。
观看课本第27页图14.3-1,发现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完成填空,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在下列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①用锯条锯木头,过一会锯条变热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蓄电池放电:化学能变化为电能。
④对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自然界中各种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1.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B)A.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B.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C.给生石灰加水,温度升高D.给电炉通电,电炉发热2.火箭在大气层里加速上升的过程中(C)A.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B.机械能增加,内能减少C.机械能与内能都增加D.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3.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指出下列情况下能量的转化。
①气体膨胀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硅光电池接收太阳光:光能转化为电能。
③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
④正在工作的电饭锅:电能转化为内能。
学习指导二能量守恒定律阅读第28页“想想议议”,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掉在地上的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为什么?是否丢失了能量?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阅读课本第28页第二自然段总结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__总量__保持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1热机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其能量的转化过程。
(2)了解人类“利用内能做功”的历史发展进程。
(3)通过观察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动画,知道汽油机个冲程的特点。
(4)通过观察、对比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模型和工作过程,了解二者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了解可以利用内能做功,学会通过阅读和倾听学习。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热机发展简史、汽油机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的学习,感受到人类对美好事物孜孜不倦的追求,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热机工作时的利弊,唤起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知道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三、教学难点1、内燃机的启动。
2、整个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四、学情及教法热机是一节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模型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复习旧知识内能的改变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17页内容,并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思考。
提出:古人如何获得动力?设答:人们的耕、织、运、作、行等活动,依靠畜力、风力、甚至人力。
向学生展示图片。
分别描述蒸汽时代的纺织、火车、轮船,热蒸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推力,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
2、新课讲授一、热机发展简史1.向瓦特致敬:介绍瓦特对蒸汽机改进做出的贡献。
2.让学生说一说蒸汽机的弊端。
学生回答:笨重,只能用于大型机器;不够环保。
3.展示内燃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与蒸汽机比较,它都有哪些优点。
学生回答:轻巧;相对环保。
二、热机1.热机的原理(1)实验演示讨论:实验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结果: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把塞子冲出去,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单元复习)辅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教案: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以及燃料的热值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热机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的计算。
难点: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知识点回顾: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解释热机效率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计算简单热机效率问题。
5. 知识点拓展:热机效率的提高方法,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2)完成练习册第十四章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3. 热机的工作原理4. 热机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简答题: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改变方式。
答案: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2. 计算题:一台热机的热效率为30%,消耗了2000J的热量,请问这台热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答案:有用功 = 热效率× 消耗的热量= 30% × 2000J = 600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的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的计算,使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掌握了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电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课本,第十四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性质,能正确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 让学生理解库仑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库仑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的计算;2. 教学重点:电荷的性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如塑料棒吸引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点讲解:(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3) 电荷的定量:库仑。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解答: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负值,即1.6×10^19 C。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两块相同的铅板,一块带正电,一块带负电,将它们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答案:两块铅板会相互吸引。
5. 知识点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图,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荷的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库仑:1 C = 1.6×10^19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多少?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答案:1. 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一个库仑的正值,即+1.6×10^19 C。
2. 两个异种电荷,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静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荷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仪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电阻的大小。
4.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I=U/R。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5.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器的电阻。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U/R;电阻的单位:欧姆(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4.2《热机的效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热机的效率》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热机的效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热机的效率含义,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于能量、功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热机效率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热机了解不多,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热机及其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知道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
2.了解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掌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能运用热机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热机效率的概念及计算。
2.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学习热机效率的知识。
2.利用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热机实验器材。
3.生活实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能量、功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热机的效率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机效率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热机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热机效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系列关于热机效率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热机效率,讨论降低热机效率的原因,从而掌握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机效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高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热机效率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
具体内容包括:1. 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3.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4. 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2. 掌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能够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
3. 了解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计算简单热机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提问学生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热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介绍热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讲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热机的工作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个简单热机的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机1. 定义: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2. 工作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类型: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等。
4. 特点:不同类型的热机有不同的特点。
热机效率1. 定义: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 计算公式:热机效率 = (有效利用的能量 /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 100%。
3. 提高方法:减少热量损失。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并分析如何提高汽车的效率。
2. 答案:根据汽车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提出合理的提高效率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热机的概念,通过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热机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篇(实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5篇(实用)教案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篇12.5 V)实验电路图:实验要求:(1)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低于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约 1.2U额) 。
(2)记录电压值,电流值,同时观察比较灯的亮度有何区别。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依次为2.5 V、2 V和3 V,依次记下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分别将U、I记录在表格中;(3)观察并比较三次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电压U/V电流I/A发光情况电功率P/W实验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典型例题】小宇同学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只电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他设计了下列四个电路图。
图中的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把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把电阻短路;两个都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均无示数.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B、S2闭合S3断开,电压表测电灯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正极、下端为负极;S3闭合S2断开,电压表测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其上端为负极,下端为正极;电压表的两次接线方法相反,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B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C、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和电阻串联后的两端电压U;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的两端电压U0,则小灯泡的电流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是,该电路能测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符合题意;D、开关处于1的位置,电流表把灯泡和电阻短路,电流表测量滑动电阻的电流;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流表把小灯泡短路,测量的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测不出灯泡的额定电流,该电路图不能测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针对训练1】图中是小明和小兰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电路,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热机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 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4. 学习热机的效率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热机的概念和原理,掌握热机的四个冲程。
2. 能够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计算热机的效率。
3. 能够运用热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概念和原理,热机的四个冲程,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热机的效率计算。
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提问学生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热机。
2. 知识讲解:(1) 讲解热机的概念和原理,通过PPT课件展示热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 讲解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并通过PPT课件和热机模型进行演示。
(3)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4) 讲解热机的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公式为:热机效率 = 做的功/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3. 例题讲解:例题: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30%,如果汽车每小时燃烧10升汽油,每小时可以做多少功?讲解:计算每小时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然后根据热机效率的公式计算汽车每小时可以做的功。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艘船的热机效率为40%,如果船每小时燃烧8千克柴油,每小时可以做多少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机:概念: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热机的工作原理:吸气冲程:气缸内气体的体积增大,温度升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热机的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学会计算热机效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热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热机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热机的概念,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蒸汽火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火车是如何运行的,从而引出热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热机的定义: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为例,讲解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过程。
(3)热机的种类及特点:介绍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热机,分析各自优缺点。
(4)热机效率的计算:讲解热机效率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热机效率。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计算热机效率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计算热机效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及特点。
2.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辆汽车的内燃机效率,已知燃料热值、耗油量、汽车行驶距离。
2. 答案:内燃机效率=(汽车行驶距离/耗油量)/燃料热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热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较好,但在热机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热机,如太阳能热机、地热热机等,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热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 热机效率的计算。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在设计这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教学案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复习了解电路这一章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3. 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电路图的分析。
难点: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示,实物电路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电路图示,电路搭建器材。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比如一个照明电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电路,并尝试说出电路中都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比如一个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
学生在搭建电路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并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我会让学生通过反思本次活动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初中物理第十四章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第十四章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路,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让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 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2. 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类型。
3. 欧姆定律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电流表的使用,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电流?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电流的形成: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还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
2. 讲解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 讲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4. 讲解电路的类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并判断其类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
2. 学生通过实验或练习题,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类型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2. 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例分析和应用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和类型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十四章教案
初中物理十四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制成原理。
2.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分布,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
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 电流的磁效应3. 磁场的分布4. 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应用2. 电流的磁效应3. 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应用2. 磁感线的绘制和理解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电磁铁、铁屑、磁场演示仪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前几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电和磁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和磁有什么关系吗?二、电磁感应现象(15分钟)1.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现象。
2. 讲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制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电流的磁效应(15分钟)1. 讲解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演示电磁铁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四、磁场的分布(10分钟)1. 讲解磁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
2. 演示磁场演示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感线的分布。
五、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磁感线在描述磁场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绘制磁感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吗?有什么疑问吗?七、布置作业(5分钟)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等。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二、磁场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磁场相关问题。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系统地掌握磁场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奥妙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磁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严谨、客观、求实的态度。
5.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磁场相关的小制作、小发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磁铁的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磁场这一概念。
2.通过展示地球磁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磁体,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好奇心。
3.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的性质有哪些?如何描述磁场的分布?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场的定义、性质(如方向、强度)等,并通过实物教具演示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5.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磁铁吸附物体、电磁感应等现象。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2 热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内容1、内燃机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教具——模型、挂图★过程一、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二、内燃机(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1.冲程——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
2. 吸气→压缩→做功→排气(汽油与空气)(机→内)(内→机)(废气带走内能)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反运动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圈,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
4.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在做功冲程中,活塞靠燃气推动的,其它三个冲程中,活塞的运行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二)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不同点汽油机柴油机构造火花塞喷油嘴收入气体汽油与空气空气压缩程度较大(压缩体积)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特点小巧笨重★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反思:§14.3 热机效率★课程内容1、热值2、热机中的能量损失3、热机的效率4、其他效率★重点——热机的效率★难点——热机中的能量损失★过程四、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热值(q)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2.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的特性。
3.单位:J/kg J/m3(指气体)4.放热公式:Q放=qm或Q放=qv六、热机中的能量损失1.燃料未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大量的内能3.克服摩擦做功4.散热损失七、热机效率(η)η=1.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2.让燃料尽量充分燃烧3.废气回收利用(利用废气加热物体)4.减少摩擦5.减少热损失八、其它效率1.电热器η=消耗的电能2.太阳能热水器η=获得的太阳能3.炉子的效率η=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结:★作业——★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范文模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范文模板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教案1杠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式教学
法
学生活动
教 学 后 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教
14.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课时:1
#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 P77 图 14.1—3 中,甲、乙说明:受
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 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 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课题
14.1 压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教学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目标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重点 难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 kg/m3,
压强 p 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 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教学 媒体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式教学
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肉 容
教师活动
学生动
14.1 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 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 物体。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对流体压强现流速关系的探究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 学肉 容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4.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 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机翼上、下表面 产生的压强差,提供了飞机向上的升 力。
教 学 后 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14.5 浮力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理解浮力的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理解浮力的实质。
教
学
过
教 学肉 容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式教学
法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4.5 浮力
1、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 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 的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⑶ 公式:p = F S
注:⑴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压力 F 的单位用牛顿(N), 面积 S 的单位用米2,压强 p 的单位用帕斯卡(Pa)。
⑵ 1 Pa = 1N/ m2
(4)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 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 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 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 很薄
教
学
教 学肉 容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4.2 液 体 的 压 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注: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
教 学 后 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14.2 液体压强
课型:新授课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解释(计算)相关问题
课时:1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
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
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约为 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
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
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 论 : 大 气 压 p0=760mmHg=76cmHg=1.01 × 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教 学 后 记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14.3 大气压强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大气压强的确定。
教
学
教 学肉 容
过
程
教师活动
大气压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 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
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
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3、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
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 3000 米以内,每上升 10
米,大气压大约降低 100 Pa,且大气压的值与天气的
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
夏天高。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 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 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