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怎样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怎样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怎样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2《杜甫诗三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意境深邃,表现手法巧妙,语言简洁却充满力量。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妙和深刻的意义,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用于分享给大家。

一、了解背景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首先了解杜甫的人生和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杜甫生平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含义和情感,还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描写的是一夜春雨后的景象,但是在古时候,春雨的到来是很重要的一个时刻。

春雨意味着丰收和好景,也是自然的再生和重生。

因此,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古代人对春雨的重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歌颂之情。

二、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了解背景和文化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是理解古诗的基本方式之一。

在分析诗歌结构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其题目。

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中最核心的内容,为学生理解古诗打下基础。

例如,《登高》这首诗,其题目通常可以理解为寻求高贵、飘逸和卓越。

而在这首诗的结构中,杜甫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用简洁清晰、精练有力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名利和官职的感慨。

在分析修辞手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古诗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以及意象和象征的运用等。

这些手法往往能够表达出古诗中最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

例如,《赤壁》一诗中,“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摇晃如“烟雾花钿”(王安石诗句换入)。

”这段文字中,杜甫通过瀑布的形象表现了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气魄。

使用王安石的诗句“烟雾花钿”,则强化了这种形象的神秘感,更使读者心生敬畏之情。

三、尝试不同的表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领会。

《杜甫诗三首教案: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杜甫诗三首教案: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其人诗歌兼有浪漫与现实主义的色彩,能体现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与人间苦难。

本文将分享三首杜甫的诗歌,并介绍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一、《登高》诗歌引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诗歌开篇即提出生死相许的问题,探究人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的十四句诗,以登高的经历为主线,以景色的描绘为辅助点缀,深切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出了生活的真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形象地表现出大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体验。

在展示杜甫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听、看、读、思考诗歌,从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力,了解和感受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将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登岳阳楼》诗歌引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诗开篇就描写了巍峨的岳阳楼,以及周围的山川、湖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诗人接着再以“江干渔者唱晚”为切入点,深入刻画了岳阳楼的特色美景,将旷远的空间与深沉的哲理相结合。

通过诗人优美的行文和卓越的诗意,使人们感受到带有时代性的社会背景下的诗歌作品所具有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将此诗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历史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乡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昌盛传承,以及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等。

三、《春夜喜雨》诗歌引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首诗翻卷起了春的雨、新的生命的感觉。

通过雨水的形象表述,描绘了春季生命的滋长和曼妙的美景。

以达到内心深处的感染和思考的效果,读诗后能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的伟大和多样性。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朗读诵读此诗,充分发掘诗歌的美感和内涵,以及含蓄、深沉的诗意。

教师还可以将此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界和生命的历程。

杜甫教子诗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杜甫教子诗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杜甫教子诗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杜甫教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

在这些诗中,杜甫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他不仅倡导孝道,讲究修身养性,还关心子女的学业、理想和人生的发展方向。

以下将从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杜甫教子诗进行分析。

首先,杜甫教子诗的教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孝道教育、修身养性、知识教育和人生智慧等方面。

孝道教育是杜甫教子诗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关心家族的荣辱,尊重长辈的教诲。

如《严中丞世世传家教子诗》中写道:“继嗣望通达,兼音归未遭。

坚忍修修己,荣耀入咸苔。

谢公将命赐,重主事犹胞。

豪气日月上,休光霞与霄。

”这里表达了子女应该继承家业,崇高家族荣誉的孝道观念。

其次,杜甫教子诗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培养子女的德行和道德修养。

他鼓励子女立志志向远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如《孟郊嗣后封禅试礼》中写道:“天人有隔绝,道德既爰随。

志志方日新,人事盈我怀。

”他要求子女要不断追求真理,提高自己的人格,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追求真理的境界。

再次,杜甫教子诗强调知识教育,注重子女的学业和智慧的开发。

他认为子女要能够广泛涉猎并积累各种知识。

如《国公愿见诗》中写道:“我爱博览才……当年寄书谢。

”他要求子女在求学的道路上努力奋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杜甫教子诗融合了一些人生智慧和哲理,引导子女正确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告诫子女要看开人生,要能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追求理想。

如《夏中丞遗堂日书怀李端》中写道:“立志费重险,矢石易乘骖。

……东莱郡舍前,高墉吐光新。

”这里表达了子女应该有追求理想的勇气,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从教育方法来看,杜甫教子诗主要采用启发式教育和示范教育的方法。

杜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对子女进行启发,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正确看待人生。

例如,在《曹将军王少府留题吉水韦郎县楼》中,杜甫写道:“马伏不皃叶,襟怀鬼神溪。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教案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教学中,杜甫的诗歌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三份优秀的杜甫诗教案,匡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杜甫的诗歌进行教学。

第一份教案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月光下怀念已故的弟弟的情景。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和生命的思量。

第二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登高时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登高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份教案以杜甫的《登高》为例。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引导他们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追求理想和坚持信念的思量。

通过以上三份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杜甫的诗歌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和情感体验。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案,教师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希翼教师们能够充分利用杜甫的诗歌,为学生的文学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可选)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可选)

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可选)第一篇: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杜甫诗五首》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杜甫情景结合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品鉴诗歌中精妙词句的步骤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解决措施: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用词的精妙,学习品鉴诗歌的步骤和方法解决措施:结合具体诗句学习体会教法学法朗读法、讲解法进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其人及其《登高》的杰出艺术成就——情景交融、炼字精准的“古今七律第一”。

二、悟杜甫诗之深情1.回顾之前所学的“快速体悟诗歌大致情感”的方法:找关键词—意境—情感倾向”;2.结合作业情况点明《月夜》与《登岳阳楼》的情感倾向《登岳阳楼》《月夜》关键词老病、孤舟、涕泗流独看、月、怜、忆、寒、泪痕意境开阔雄浑清冷孤寂情感倾向孤苦、忧愁思亲、悲凉3.思考讨论:杜甫的忧国伤时和悲己思亲之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提示:“涕泗”为何而流?“泪痕”为何不干?)明确:“泪”的丰富内涵三、品杜甫诗之妙字1.《登岳阳楼》中的“孤舟”能否换作“单舟”?2.如何理解《月夜》中首联的“独看”和尾联的“双照”之间的联系?明确:1.不能。

“单”只是客观突出数量之少和“独自”之意,“孤”不仅有“形单影只”之意,还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生活孤苦、心灵无依的困顿之情,“孤”还和颔联中的洞庭湖浩瀚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人的孤寂漂泊之境。

2.首联中的“独看”是作者想象妻子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其实也暗含了自己“独看”明月思念家人的情感,让人倍感凄清,尾联中的“双照”是作者设想与妻子共赏明月的情景——只有明月照在成双成对的夫妻二人身上,才不会因为相思而落泪。

只是兵荒马乱,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起句和末句都以“月”为纽带,把夫妻“独看”之苦与联想“双照”之盼联系起来,构思巧妙。

杜甫诗歌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杜甫诗歌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杜 甫 诗 歌 教 学 是 高 二 语 文古 典诗 词 教 学 的 重 点 .杜 甫 是 中 国文 学 史 上 一 位 伟 大 的爱 国诗 人 , 他 的一 生 仕 途 坎 坷 . 穷困 潦倒 , 但在 他的每一行诗 句里 , 我们都 能读到他对 人 民、 对国 家强 烈 的责 任 感 。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指 导 学 生 通过 品读 杜甫 的诗
可 能很 多 人会 认 为 生命 教 育 是 德 育 范 畴 的 内容 .殊 不 知 各学 科 教 学或 多或 少都 渗 透 生命 教 育 , 语 文 作 为 人 文 学科 , 在 这方 面有 着 其 他 学 科 无 法 比拟 的 优 势 ,语 文 教 材 蕴 藏 非 常丰 富 的 生命 教育 资源 。 因 此 , “ 语 文 课 程 应 重 视 提 高 学 生 的 品德 修 养 和 审美 情 趣 , 使 他 们 逐 步 形 成 良好 的个 性 和 健全 的 人 格 . 促进德 、 智、 体、 美 的和谐发展 ” 。语 文 学 科 应 当 发 挥 “ 文 以载 道” 的作用 , 渗 透 人 性 的教 育 与 人 文 意 识 , 加 深 学 生 对 生 命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的理 解 , 从 而珍惜生命 、 敬畏生命 , 树 立 正 确 的生 命价值观 。 语 文 教 学 不 同 于政 治思 想 教 育 ,不 能 采 用 灌 输 说 教 的方 法传授人生观 、 生命观 , 应 结 合语 文 学 科 的 特 点 。教 师 可 以抓 住 关键字词 , 抓住蕴 含生命态度 的词 , 引导学生 品读 。 在 品读 中体 味情 感 ,让 学 生从 文 章 的 字 里 行 间 感 受 生 命 的可 贵 和美 好 , 培 养他们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 善 待他人也善 待 自己 , 树 立 正确的生命 观 , 努 力 塑 造 自我 , 完 善 自我 , 让 自己 的 生 命 焕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开展课外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2。

一、走进杜甫的诗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感受杜甫的诗歌,我们不仅要让他们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文学风格,更要让他们走进杜甫的诗歌世界。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杜甫的诗歌,深入探索杜甫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杜甫诗歌的画面。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二、赏析名家点评通过赏析名家点评杜甫的诗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赏析,并查找名家对这首诗歌的点评和评价。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找出不同名家对同一首诗歌的看法和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杜甫的诗歌,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三、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朗诵是诗歌阅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全班或者全校范围内的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由选择杜甫的诗歌进行朗诵。

根据诗歌的朗诵准确度、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比,最后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文学品鉴能力。

通过以上三种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杜甫的诗歌,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灵活开展相应的拓展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诗歌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活学活用:如何将杜甫诗三首教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活学活用:如何将杜甫诗三首教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人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创新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优秀的教学资源。

杜甫诗无疑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作品思想深邃、语言流畅、音韵优美、内容丰富,对于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关怀、体验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都有着极高的启发作用。

如何将杜甫诗三首教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助力学生成长,是一个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地杜甫诗教案。

一、背景及教案介绍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其作品深入人心、跨越时空,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登高》、《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经典诗作之一,内容饱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的思考、对命运的呼唤,在中小学生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合教学实践需要,我选择了《登高》这首诗进行编写探究。

《登高》这首诗所反映的是诗人抒情、写景和游历的过程,融合了诗散文戏曲的结构,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本文将阐述如何落地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夯实学生对于杜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课程及实践活动1、探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学习诗歌之前,我们通常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查阅书籍和互联网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理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本课程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探究杜甫的生平、成就和影响,以及杜甫的古文学史、文学思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思想、风格、语言和文学价值,对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读阅相关书籍或文献材料,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小组报告。

2、归纳杜甫的写作手法和诗歌结构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成就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他的诗歌结构和写作特点。

在本课程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结构和写作特点,如韵脚押韵、用词简洁、意境深远、意象鲜明等,以及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叙事、抒情和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

语文教材中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研究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情感深挚真实,反映了他深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而在语文教材中,教授杜甫的诗歌情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达。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杜甫诗歌情感的教学进行研究。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分析杜甫的诗歌作品,使学生能够理解、感受并评价其中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杜甫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苦难,通过教授杜甫的诗歌情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杜甫的诗歌情感深沉,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情感,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1.导入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音乐或影像等形式,感受杜甫诗歌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模仿杜甫的词句或结合自身经历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3.情感分析。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情感价值,并结合诗歌背景和时代背景,解读杜甫诗歌中情感的来源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的情感世界。

4.情感表达。

通过讨论、写作或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选取经典诗歌。

选择杜甫的经典诗歌,如《登高》、《八阵图》、《月夜忆舍弟》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歌,了解杜甫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诗歌赏析。

通过解读诗歌的字词、句法、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方式。

3.情感比较。

将杜甫的诗歌与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杜甫诗歌情感的独特之处,理解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价值与意义。

以个人之悲,显“大我”之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甫诗歌群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以个人之悲,显“大我”之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甫诗歌群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以个人之悲,显“大我”之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杜甫诗歌群诗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以个人之悲,显“大我"之魂——杜甫诗歌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三诗联读:《春望》《月夜忆舍弟》《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 提炼欣赏诗歌的角度,积累品析诗句的方法。

3.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唐诗是中国诗歌宝库里璀璨的明珠,而杜甫的诗歌则是最耀眼动人的那一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几首诗歌,以此来了解杜甫苦难而伟大的凄惨命运,学习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二)回顾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他在世时声名不显,但去世后却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出示目标:1. 三诗联读:《春望》《月夜忆舍弟》《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 提炼欣赏诗歌的角度,积累品析诗句的方法。

3.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四)社会背景:安史之乱: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叛乱,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它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

(五)学习活动:活动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读诗要领: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运用舒缓的语速,沉郁的语气读三首诗,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

3. 读出诗人忧国思亲的深沉之感。

(一)字词正音出示易读错字读音:搔、簪、戍、罥、坳、俄顷、布衾、丧乱、大庇(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生大声自读诗歌。

2、指明学生朗读诗歌,读中指导,把握节奏、感情。

指导朗读:《春望》《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探究诗人的生命之感悟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探究诗人的生命之感悟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探究诗人的生命之感悟探究诗人的生命之感悟《我爱这土地》、“望岳”、“登高”、“钱塘湖春行”……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诗人的生命之感悟。

作为诗人,他们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家,更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生命之感悟尤为珍贵。

在课堂上,我们对几位著名的诗人进行了学习和探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学习了诗人杜甫。

杜甫作品中的诗句始终具有宏观的宽广性,所写的题材,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人民生活等领域,呈现出强烈的思想性、社会性、人文性。

杜甫在咏史抒怀中,透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民生疾苦,尤其是那些民不聊生的贫苦百姓在他的笔下得到了同情和关注。

比如,杜甫的《野望》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短篱冻结未能度,况乃今夜更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寒冷的冬天,同时也揭示了农民在严冬的苦役和无奈,但在这苦役之中,他们依然对生命充满了热情,这正是杜甫从生命中汲取的感悟。

他在写作时,总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关注和描写物质的变化和社会的命运,把复杂的事务简洁而准确地抒发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人类生命的博爱和关怀。

我们学习了诗人李白。

李白总是咏叹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他用天真烂漫、轻快明快的笔触把一个个美妙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的生命之感悟也正是来自于这一点,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而自由的浪漫氛围,展现了李白对生命热爱的态度。

他借助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战斗精神和对未来希望的向往,用生命之感悟探讨人生,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了生命无穷的意义。

我们学习了北岳之神,大诗人杜牧。

杜牧约在唐高宗年间初任光州刺史。

作为一位官员出身的诗人,杜牧的诗来自于他对生命的感悟与总结。

他的诗以其平和的气息向人们传达出一种乐观精神、谦虚的心态和令人陶醉的语言艺术。

天末怀李白(杜甫)教学心得体会

天末怀李白(杜甫)教学心得体会

天末怀李白(杜甫)教学心得体会天末怀李白(杜甫)教学心得体会天末怀李白,这首杜甫的名篇,用沧桑的笔触描绘了李白身世坎坷的生活经历以及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深深被这首诗所打动,并从中汲取了很多教学的启示和心得。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认为杜甫在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及强烈的个人感情表达,刻画了李白坎坷命运下的不屈与奋发向上。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诗文的体验来感受文学的力量。

我常常通过朗诵、分析句子表达的感情色彩以及进行情感体验的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

其次,杜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李白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作家的背景、生平以及创作动机来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通过讲述杜甫与李白的交往、杜甫自身的遭遇等,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共鸣,进而深入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通过描绘天地壮丽景色的方式,抒发了内心对李白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这启示我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感知体验。

通过展示李白当年所处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使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李白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李白及他的作品的理解。

最后,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通过描绘李白的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天才艺术家的崇敬和对文学创作的信仰。

这也给了我在教学中的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来发挥。

例如,在诗歌创作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以及创造力。

总的来说,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给我在教学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作家的了解,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直观的感知体验,以及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之美,增强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创作的信心。

现代课堂中的杜甫诗教案: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现代课堂中的杜甫诗教案: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现代课堂中的杜甫诗教案: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杜甫诗的意义和价值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爱国之诗”,“诗史再创辉煌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他的诗歌极富感染力,既有对时事的思考,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使得读者对其诗歌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代课堂中推广杜甫诗歌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杜甫诗教案的设计手法在杜甫诗教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法的导入。

其中,可以采用讲解、分析和鉴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

具体而言,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诗歌来实现这些手法:1.讲解杜甫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从而建立起对他的尊重和敬爱之情。

2.分析杜甫的诗歌语言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体现。

3.鉴赏杜甫的诗歌作品,通过共同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杜甫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计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杜甫诗教案对学生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杜甫诗教案已经成为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诗歌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诗歌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杜甫诗教案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更加重视杜甫诗教育的推广和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2

《杜甫诗三首》教案二: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2。

一、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文学创作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表达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而作为老师,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启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创作需要有兴趣才能运用情感和感悟体现出文本的质量。

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学创作需要在学生的思维上具有自由度和逻辑性,需要通过阅读和主题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

3.审美素养。

文学创作需要学生具有审美素养,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意义并解释出来,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实施1.导入通过杜甫的诗歌来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兴趣进一步探索杜甫的文本。

可以放一些歌曲、视频,文章或是故事等来导入,让学生对杜甫有兴趣,进而探索。

2.解读诗歌通过选取杜甫的诗歌,阅读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悟杜甫的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和审美能力。

举例:《春望》、《登高》、《赤壁吟》3.模仿创作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学习经典的文学表现方式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结合当下的现实社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作。

模仿创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引导、指导学生,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真正地理解杜甫,深刻反思现实。

4.展示作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展示、评选或是当场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总结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

在教学实施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

通过本次教学实施,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的深刻内涵,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从而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杜甫诗歌中的生命美学

论杜甫诗歌中的生命美学

诗词品鉴·新纪实712021.07“沉郁顿挫”一词指的是诗歌在表达感情时深沉抑塞、语势有转折和停顿,这个词最早出自杜甫的《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杜甫自称自己的诗歌特点为“沉郁顿挫”,后人沿用了这个词语来形容杜甫的诗歌特点。

本文将从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两个方面来分析其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1.家世显赫的出身背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之一;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被人称为“杜武库”,是当时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杜甫以他们二人为榜样,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杜甫的政治功名意识、人生价值追求、诗歌语言风格等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尤其从《进雕赋表》中“奉儒守官,未坠素业”中可知,杜甫因为两位先辈的杰出才能所以对仕途极其渴望。

此外,杜甫的长辈与皇室有着密切的姻亲联系,所以杜甫对皇室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忠诚感,这也是杜甫渴求仕途生涯的原因。

所以官场的失意、仕途的不顺使得杜甫的失落感要强于他人,当一心效忠皇室的热情与现实的挫败相碰撞时,杜甫的伤感与无奈则显得更为凄凉。

2.挫折坎坷的人生经历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少年青年壮游时期、长安十年时期、陷贼为官时期、漂泊西南时期。

2.1少年青年壮游时期杜甫少年时期熟读儒家经典,学识渊博,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慨。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七岁即可出口成章,吟咏凤凰,这是他无与伦比的诗才;“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十四五岁即在文坛登场,这是他的天资聪颖;“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由于自己的诗文不合考官胃口,名落孙山,便独自拜辞了京尹的厅堂,这是他对自己考取功名失败的直视。

2.2长安十年时期初到长安,杜甫信心满满,自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科举考试再次落选,无奈献“三大礼赋”干谒诗,虽得到唐玄宗赏识,但最后仍没有得到一官半职,日子极其艰辛。

从生命视角解读杜甫晚年诗歌-文档资料

从生命视角解读杜甫晚年诗歌-文档资料

从生命视角解读杜甫晚年诗歌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终身坚守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因此,杜甫被贴上了“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的政治标签。

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可见,杜甫一直是以具有牺牲精神的爱国诗人形象定格在世人眼中的。

然而,作为一个生活在儒释道思想盛行,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特殊历史时期的士人,他的思想必定是深邃而复杂的;而作为诗人,他又无时无刻不以敏锐的目光、敏感的心灵、饱满的诗情进行深切的生命体验,在他的每一行诗句里,我们都能看到耀眼的生命光芒。

杜甫的晚年诗歌,一般是指他在759 年由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夔州及荆湘一带时创作的。

本文在肯定杜甫积极进步的入世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的同时,从生命的视角解读杜甫晚年的诗歌创作,从而加深对杜甫思想感情和诗歌艺术的理解。

个体生命价值和儒家政治理想的最后坚守杜甫出生在一个有着悠久儒学传统的家庭,晋代名将杜预是他的第十三世祖。

在《进赋表》里他曾谈到,其祖先自杜预以来,都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这种深厚的家庭文化心理积淀对杜甫的人格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他以儒家政治理想为终身信仰,兼济天下、济世苍生是他一生的政治追求。

然而,历经玄、肃、代三宗,大半生光阴逝去,他的这一抱负未能实现。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逃难,饱受流离之苦。

漂泊西南之后,流浪大半生的杜甫终于得以暂时安顿。

诗人虽然没有过“居庙堂之高”的风光显赫,但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如故: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可叹》)可见,“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是杜甫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也是他衡量个体生命价值的尺度。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要想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出仕是惟的出路。

然而,纵观杜甫的一生,即使为官,担任的也不过是一些闲散、卑微的官职,命运并没有给他一个舞台,让他尽情地施展才华, 实现济世苍生的社会理想。

但是,杜甫就是这样执著地、孤独地、虽九死而无悔地坚守着自己的政治理想。

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部编本教材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他的诗歌普遍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荣辱的关切和惋惜,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呼吁。

以下是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一些方面:1. 国家兴衰:杜甫的诗中常常描绘国家的兴衰和衰落,以及人民遭受的灾难和苦难。

这种描写激发了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爱国心和使命感。

2. 忧国忧民:杜甫的诗中充满着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呼吁。

他关注社会不公和贫困,为百姓和国家的困境感到忧心忡忡。

这样的描写让学生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激发他们为改善社会和百姓生活而努力的意愿。

3. 苦难的人民: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描绘了人民在战乱和灾难中受苦的景象,他对人民遭受的痛苦表示同情和关注。

通过这些描写,杜甫教育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民,学会同情和关怀他人,以及为改善他人境况发出实际行动。

4. 指出社会问题:杜甫的诗歌也指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和弊端,如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

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批评社会的不公和不正义,呼吁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使得学生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培养了他们审视社会现象和发声的能力。

5. 爱国情怀: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精神的肯定。

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向往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这样的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部编本教材中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通过描绘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关怀社会问题,激发爱国心和责任感,培养同情和关怀他人的品质,以及强调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操。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宏伟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宏伟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不仅描绘出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名文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杜甫的诗歌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宏伟与美妙。

本教材将展示具体的教学案例,着手探索如何用杜甫诗三首教育学生,奠定文学综合素养和历史素养。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了解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感受到人类对自然、人文和精神追求的千姿百态。

3.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和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将以杜甫的三首经典诗歌《北征》、《春望》和《登高》为教学内容。

三、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 列出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向学生介绍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杜甫的诗歌背景。

2. 列出诗歌全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尽可能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并翻译生疏的词语和句子。

(二)精读课文1. 选题:《北征》2. 分析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的一些含义,如“北征”这个词汇所涵盖的意义。

3. 理解内容教师与学生分析“北征”的背景,探究杜甫究竟是因为什么心情写下这篇诗歌。

4. 翻译难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翻译困难进行专门讲授,为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

5. 诗歌鉴赏教师示范朗读诗歌,让学生模仿朗读,体验诗歌气息。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中的文字语言、美感、人情味和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1. 选题:《春望》2. 探究题目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春天?春天对人们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观点。

3. 理解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不利影响,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4. 诗歌鉴赏教师授予学生任务,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理解和诠释《春望》中的文字语言、美感、人情味和社会意义。

(四)写作训练1. 选题:《登高》2. 分析题目教师介绍《登高》这首诗的背景和主要含义,引领学生深入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要:本文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分析诗人诗作中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体味情感,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开发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杜甫诗歌教学生命教育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生命教育是德育范畴的内容,殊不知各学科教学或多或少都渗透生命教育,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语文教材蕴藏非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因此,“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学科应当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与人文意识,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从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语文教学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采用灌输说教的方法传授人生观、生命观,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教师可以抓住关键字词,抓住蕴含生命态度的词,引导学生品读,在品读中体味情感,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待他人也善待
自己,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杜甫诗歌教学是高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重点,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但在他的每一行诗句里,我们都能读到他对人民、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杜甫的诗句,感知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体验人世的艰辛,从而更深层次地思考人生的目的及意义。

杜甫一直是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诗人形象定格在世人眼中,然而,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诗人,在他的诗篇中,我们不难找到历史的痕迹及诗人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

特别是诗人的晚年,社会动荡,流离失所。

他“活了五十九岁,却好像活了两百岁,他一生的经历几乎浓缩了个体生命所能经受的全部苦难”。

正如他在诗句中写的那样:“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通过品读这些饱含个体苦难生命体验的诗句,让学生体会世道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感悟“人世的苍茫,生命的促迫”。

然而,衰朽残年的杜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旅夜书怀》中,诗人写道:“名岂文章著,官
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自己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形单影孤的一只沙鸥,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诗人满怀希望,换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失望。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悲愤正是诗人对自己、对国家存在意义的坚守,正是他人格生命的真实显示。

这里,学生从杜甫的生活态度悟出如何认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准确把握“渴望建功立业”的内涵中,获得了一次关于生命价值的真切体验和自我教育。

杜甫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然而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关心朋友,热爱妻儿。

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富有人情味。

写妻子、朋友的诗不但多,而且很感人。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洒扫庭除,迎接好友,粗茶淡饭,幸福无比。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梁上燕子,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水中白鸥,远近嬉戏,相亲相近。

幽美的夏景已让诗人陶醉了,恬静的家庭生活更使诗人舒心、惬意:憨态可掬的老妻“画纸为棋局”,天真无邪的稚子“敲针作钓钩”。

这些是怀才不遇的失意诗人晚年过着的诗意般的生活,这里,诗人告诉我们,他没有被苦难
吓到,相反,这些悠闲清贫的生活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和美好。

生命是苦难的,苦难是每个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但在这苦海中,“以一种精神应对苦难”,继续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原进发,生命由此变得恒远而绵长,美丽又动人。

诗人把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直观地反映在生活的态度上,诗人又以诗的形式传达了生命的自由与美好,并表达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特质和深层存在的哲学方式,诗人对生命本质的诠释和思考,启发我们不断关注生命的艰辛和苦痛,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和价值,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拥抱生活,体验生命。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表现在个体以自身力量克服困难、超越忧患的自我体现,更体现在此过程中给予他人的爱、为社会所承担的责任。

杜甫在《兵车行》里展现给读者的是诗人对战乱征兵的客观史实的描写,表现了战争带给百姓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苦痛。

然而止步于此是不够的,这些分析只是让我们看到个体生命的苦难及面对苦难的绝望。

想要做到生命教育的深化,还应该让学生看到,杜甫作为一个儒家士人形象的典型代表,儒家思想是他的终极信仰,儒家文化对他的诗歌具有重要影响。

从这个角度出发,便能进一步体会到《兵车行》显现的深切的情感――仁爱。

无论是对生灵涂炭的哀叹还是对制度黑暗的愤慨,都能让人感受到那颗无止境的恻隐之心,都能让人感受到杜甫对儒家理想的坚守。

可以说杜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做了苦难人生的代言人,而且以有血有泪的歌吟,呈现出对天下的终极关怀和自身的生命价值。

正因为诗人心中有爱,杜甫看到天地万物,看到他人的生命乃至小动物小植物的生命都能产生浓情惬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风和煦,百花绽放,飞燕衔泥,鸳鸯静睡,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人陶醉于春暖花开、莺歌蝶舞、生意盎然、恬静宜人的意境,其乐融融。

字里行间闪现出诗意的光辉,表现出一种万物和融的境界。

一个有爱的人,他的生命就总是会得到爱的滋润,透过杜甫的诗作,教育学生随时留意身边的花红柳绿,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意趣,善待世间万物。

当你生活在一种和融万物的境界之中,学会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时,你就会感受到生命越来越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就像冰心在《谈生命》中所说:“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总之,语文教育应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以至实现生命的价值。

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发挥作用,教育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2]孙士雪.从生命视角解读杜甫晚年诗歌.作家,20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