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汝谦(受奇今谈)著(2004年元月)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必读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版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曹道衡编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汤用彤撰《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重点书目一、以教材各章节内容编目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叶菊生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陆机集金声涛点校中华书局1962年潘黄门集校注王增文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两晋诗风王澧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岳麓书社1986年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王国安巴蜀书社1999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钱仲联增补集说上海古籍1980年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年宫体诗研究胡大雷中华书局2006年庾子山集注倪璠著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六朝辞赋史王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国骈文通史于景祥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张仁青著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六朝文絜笺注许梿评选黎经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8年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世说新语笺疏(刘宋)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二、以著作、论文编目1.著作目录:1.《三国志》晋陈寿等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第1版。
对教师有益的百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书目
对教师有益的百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书目对教师有益的百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书目基础篇(30部)1.《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2.《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5.《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7.《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9.《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10.《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2.《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3.《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5.《爱弥儿》,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6.《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7.《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8.《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19.《民主主义与教学》,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1.《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2.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3. 《儿童发展》, (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4.《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5.《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6.《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27.《终身教育引论》, (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2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29.《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0.《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拓展篇(70部)31.《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2.《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3.《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仲印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4.《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5.《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修订版), 陈学恂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7.《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8.《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9.《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赵祥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0.《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1.《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2.《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3.《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44.《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45.《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46.《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47.《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48.《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9.《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0.《过去的教师》,商友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51.《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5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54.《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博览》编辑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5.《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6.《科学家论教育》, 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7.《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8.《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刘军宁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59.《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0.《人的现代化》, (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61.《自我实现的人》, (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62.《宽容》, (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63.《西方的智慧》, (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64.《窗边的小豆豆》, (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65.《朱兰质量手册》, (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6.《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美)拉里·博西迪著, 机械工业出版67.《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美)奥格·曼狄诺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68.《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69.《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0.《教育过程》, (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71.《教育的经济价值》, (美)舒尔茨著,曹延亭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72.《人的教育》, (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3.《再论教育目的》, (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74.《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 (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75.《学校无分数三部曲》, (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76.《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 (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7.《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著,戴欢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78.《成功智力》, (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79.《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 (加)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80.《第五项修炼》,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实践篇(20部)81.《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2.《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4.《帕夫雷什中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85.《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86.《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87.《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88.《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89.《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0.《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9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李吉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2.《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3.《青浦教育实验》, 顾泠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9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95.《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6.《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97.《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 左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9.《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00.《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 (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新课程篇(28部)1.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丛书(《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师德心语——教师发展之魂》、《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申继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指南录自序》填的不存在码?——兼与郑义广先生商榷
舟 , 北 帅 遣 馆 伴 逼 予 同往 , 被 逼 胁 ” “ 忽 予 , 至京 口 . 旬 留 日” “ 二 月晦 , 走 真 州 ” “ 日( 月初 一 )守 苗 再 .于 夜 ,朔 三 ,
教参质 难I 学考疑 誉 大・问I I I
成相 见 ” “ 三 日早 , 司人 来 , 出 文 书 , 丞 相 为 赚 。初 制 乃 谓 城 ”“ 不 以为然 , 予出门 , 奔淮西 ”“ 。苗 送 劝 , 自是 。 日夜 奔 南 。 入 敌 冲 ” 予 至 通 , 二 王 建 元 帅 府 于 永 嘉 ” 出 , 闻 , “ 狈 憔 悴 之 余 。 不 自 制 , 涉 鲸 波 , 蹑 靥 以 从 意 狼 喜 跋 将
帐 兵 二 干 人 诣 行 ” “ 夕 后 . 所 部 兵 皆聚 于 富 阳 ” .元 予 . “ 九 日 .太 皇除 予右 丞相 兼枢 密使 都督 诸路 军马 ” “ 十 .二 十 日至 皋 亭 山 .诘 其 帅 前 后 失信 ” “ 月八 日诸 使 登 .二
郑 义 广 先 生 发 表 于 《 文 学 习 )0 0年 第 5期 的 语 21 大 作 《后 序 ” 解 》对 苏教 版高 中语 文 必修 三 《 南 录 “ 正 , 指
事 版 的时 巴 法 候. 也可 以很 明 显 地 发 现 这 个 标 题 的 不 恰 当之 处 。 法语
原 文 的 标 题 为 : n L n e P u U e G ut D U e an o r n o t e
解释 。 除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外 。 还有 沪教版高 中
第六 册及 试 编本 第四 册等 .笔者 以为 以 上教 科 书的 解释
甚确 。
出现在通州城门 口的文天祥等人是不信任 的。 指南录 《
后 序 》 也 有 同 样 记 载 “ 通 州 , 以 不 纳 死 ” 通 州 太 中 至 几 。 守 不了解站在 他面前 的是受 命于危 难之 际的文 丞相. 是 誓 死 抗 元 不 屈 不 挠 的 文 天 祥 。 天 祥 出 于 无 奈 .不 文
儒家诗论的总结
17
•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 论,它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乐的 若干重要认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有补 充与发展,从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 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 总结。”
25
– 孔氏是进入正道的唯一门径。 • 《法言·吾子》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
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 择则乱,淫则辟。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达邪 哆而稍正也。孔子之道,其较且易也。”“书不经, 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 矣。” • “五经”完全体现了孔子之道,所有背离五经的言论 著作都是多余的。 • 《法言·寡见》云:“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 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 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 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
4
二、《诗大序》的思想渊源
• 孔子——子夏——荀子——毛亨——毛苌——卫宏 • (一)孔子论诗: • 孔子论诗内容见于《论语》。 • (二)子夏论诗: • 子夏论诗内容见于出土文献《孔子诗论》。 • (1)《诗论》的第一部分总论《诗》的特征。 • 《诗论》云:“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
• (2)《诗论》的主体部分论“风”、“雅”、 “颂”的性质和作用。
10
• (3)音乐的社会功能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 矣。”“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 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六)卫宏作《诗大序》:
中华文史论丛总目(第1-42期)
中华文史论丛总目(第1-42期)《中华文史论丛》目録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华文史论丛》简介是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学术刊物,创刊于1962年,甫一问世便以刊发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为海内外学术界所瞩目,至2005年共出版了八十辑,声誉历久不衰,1989年后改为丛刊。
近年来,各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了一股持续高涨的研究热潮,2006年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建社50周年,《中华文史论丛》正式恢复刊号出版。
第一辑卜辭金文中所見社會經濟史實考釋平心(1) “冠禮”新探楊寬 (21)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代及其產生地域蒙文通(43) 經傳小辨(三題) 任銘善(71)《楚辭新注》導論蔣天樞(81)楚辭解故朱季海(137)招魂試解陳子展 (153)“采詩”和“賦《詩》” 夏承燾(171)黄鐘管長考陳奇猷(183)漢大曲管窺丘瓊蓀(189)章學誠“六經皆史說”初探周予同湯志鈞(211) 康有為公羊三世說的歷史進化觀點研究——康有為史學研究之一吳澤(229)關於歸義軍節度的幾種資料跋唐長孺(275) 影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十六回後記俞平伯(299)王亥即伐鬼方之震平心(20)奭字略釋平心(136)釋好平心(l70)好之同族字平心(210)朱之臣《水經注刪》元陀(228)讀清史隨筆——清代歷朝《實錄》的錯字錢實甫(340)第二辑論錢舜舉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李亞農遺著(1)論“王安省變法” 楊向奎(31)土地問題檢論陳守實(57)楚辭解故識遺(上) 朱季海(77)蕭衍、李白“上雲樂”的體和用任半塘(105) 李白兩入長安辨稗山(125) 論高密詩派汪辟疆(137)論魏良輔新腔創立和他的《南詞引正》黄芝岡(149)鄂君啟節銘文釋地譚其驤(169)讀呂紀隨筆沈瓞民(191)《論衡》篇數考蔣祖怡(221)十二律管之長考陳奇猷(235)述現存永樂大典中的醫書范行準(245) 古書句讀數例述辨章秋農(267) 馮夢龍墨憨齋詞譜輯佚錢南揚(281)讀《四時纂要》剳記胡道靜(104) 激廬讀老札記張心澂(124)艾、又、宥、賄等字義訓考釋(《補白集乙:南周文字雜釋》 ) 平心(148)清順治初年黃河並未自復故道趙世暹(220)第三辑春秋戰國是封建割據時代唐蘭(1) 論漢宋間佃農的身份束世澂(33)西周『舀』器銘文綜合研究譚戒甫(65) 《〈者汈鐘銘〉考釋》讀後記平心(91) 談耦耕何茲全(101)釋菽篇胡道靜(111)《詩經》中『止』字的辨釋于省吾(121) 《杜臆》前言顧廷龍(133)金聖歎的文學批評劉大杰章培恆(145) 四聲五音及其在漠魏六朝文學中之應用詹锳(163) 談吳江派錢南揚(193)《神思篇》虚静說柬釋王元化(219)黄庭堅的政治態度及其論詩主張朱東潤(225) 讀倪雲林傳札記黃苗子(247) 記馬平泉的學說嵇文甫(273)樂書訂誤兩則丘瓊蓀(285)治河史札杜省物(295)補《全唐詩》王重民(301)“逐鹿”與“逐兔” 高振鐸(110)徐光啟的農學著作問題胡道靜 (120) 顧亭林佚文兩篇王重九(144)康熙十年李自成餘部活動記載的糾誤方福仁(224) 《影印脂評石頭記十六回後記》的補充說明俞平伯 (294)第四辑『鄉敛酒禮』與餐禮』新探楊寬(1) 墨子的科學——力學與光學陳奇猷(33) 公羊春秋“三世”說探源段熙仲(67)周頌考釋(上) 高亨(77)楚辭解故識遗(下) 朱季海(109)跋晉人書曹娥碑墨蹟楊仁愷(139)再論永明聲病說郭紹虞(157)玉谿詩箋舉例汪辟疆(183)明代初、中期此雜劇的盛行和衰落黄芝岡(197) 南卓考卞孝萱(133)據《白氏長慶集》考唐代長安曲江池夏承燾(245)太平天国的官級于立夫(251)乾惕居讀四子書札迻徐仁甫(289)渤澥一勺王仲犖(305)《保卣》銘略釋平心(32)曙樓學記四則平心(66)殷人疾病補考陳世辉(138)元代虎符考丁彥博(196)虎頭金牌與獅頭金牌蘇繼廎(232)鄭板橋《劉柳邨冊子》墨蹟殘本陳子良(288)第五辑“贄見禮”新探楊寬(1)《詩經》新解平心(35)周頌考釋《中》高亨(71)保卣銘考釋蔣大沂(93)關於鄂君啟節交通路棧的復原問題黃盛璋(143) 再論鄂君啟節地理答黄盛璋同志譚其驤(169)梁代文論三派述要周勛初(195)四聲舉說夏承燾(223)法曲丘瓊蓀(237)韓昌黎詩拾詁徐復(299)《詞品》補正唐圭璋(315)《白居易詩選》編年注釋質疑朱金城(321)論八旗制度李旭(345)《揚州十日記》辨誤張德芳(365)敦煌所出唐代法律文書兩種跋唐長孺(377) 談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俞平伯(395)《大盂鼎銘》『女妹辰又大服』解平心(194) 《詩經》『牆有茨』與《周易》『剝牀』合解平心(232) 古代地圖測繪技術上的『七法』問題: 胡道靜(236) 《瓠子歌》原為一章辨徐仁甫(320)讀《世說新語》札記陳直(364)唐人誤記唐詩陰法魯(446)第六辑論墨子與楊朱學派關鋒(1)《管子?五行篇》音律思想研究李純一(57)周頌考釋《下》高亨(83)詩『履帝武敏散』解于省吾(111)古漢語自動詞和使動詞的配對王力(121) 談鄂君啟節銘文中幾個文字和幾個地名等問題商承祚(143) 戰國初年魯國公室的集權與季氏的獨立統書業(159) 鄭樵年代考索二题楊國楨(167)元代的探馬赤軍楊志玖(181)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七十八回本)的構成、年代和評語吳世昌(215)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話二則賀昌羣(285) 兩漢三國南北朝隋唐醫方簡錄范行準(295)《鄂君啟節》兩個地名簡說殷滌非(82) 北河(上) 禾子(180)北河《下》禾子(214)释“界身” 李詩(348)第七辑(复刊号),1978年7月堅持“雙百”方針繁榮學術研究——上海文史研究工作者在《中華文史論叢》座談會上的發言李俊民朱東润周谷城郭紹虞顧廷龍徐崙吳文祺吳澤張世祿徐中玉蔡尚思王運熙陳旭麓譚其驤李培南陳子展徐震堮章巽魏建猷 (以發言先後為序)(1)徹底批判“幫史學”,努力作出新貢獻顧頡剛(49) 奴隸主與經古今周谷城(59)商文化起源于我國北方說金景芳(65)王安石變法與商品經濟谷霽光(71)龔自珍思想筆談王元化(107)《山海經》寫作的時地及篇目考袁珂(147) 《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譚其驤(173) 記舊抄本古航海圖章巽(193)六義說考辨郭紹虞(207)論《卜居》、《漁父》為屈原所作陳子展(239) 梅堯臣詩的評價朱東潤(255) 曹雪芹佚著辨偽陳毓羆劉世德(281)讀《天雨花》舊抄二十六回本札記阿英遺稿(337) 論再生緣《上》陳寅恪遺稿(343)記《花鏡》作者陳淏子誠堂(146)陰山(上) 禾子(172)陰山(下) 禾子(206)王紹蘭未刊稿《禮堂集義》沈文倬(254)《全唐詩》未取材於《永樂大典》說李詩(336)王韜《蘅華館日記稿》陳左高(392)第八辑,1978年10月紀念卓越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郭沬若同志周谷城商承祚胡厚宣沈之瑜(1) 《水浒》叢談徐中玉簡茂森商韜葉玉華樊樹志張于(35)戰國秦漢時期的歷史真相吳澤(93)《百篇書序》的流傳蔣善國(113)《唐律》歷史淵源略論稿楊廷福(141)豐台唐墓玉册初探段熙仲(183)論定陶的興衰與古代中原水運交通的變遷鄒逸麟(191)惠施“歷物之意”及相關諸問題楊向奎(209)一本荒謬的中國文學史吳文祺(229)可怜無醭費精神唐振常(243)讀温飛卿詞札記施蛰存(273)談辛棄疾《永漫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陸成侯(283) 論再生緣(下) 陳寅恪遺稿(297)劉長卿事迹考辨傅璇琮(345)李益年譜稿卞孝萱(371)徐霞客贈妙行七律二首墨迹跋史樹青(415) 顧炎武與驚隱詩社謝國楨(423) 最早的《詩經》白話註本吳德鐸(112) 曹寅及其詩文集一丁(228)李賀《秦宮詩》補注段熙仲(140) “朋友”考(上、下) 錢宗范(272、282) 《明史》不諱龍鳳正朔辛雨(190) “土伯九約”新解汪冬青(296) 書《明史?詹鼎傳》後辛雨(190) 劉銓福和趙之謙莊葳(414)方克勤之死辛雨(208)《蕙風宦遺印》小識莊葳(422)第九辑,1979年第1辑孔子哲学思想分析冯契(1)关于孔子的几个问题周予同贺卓君(5) 孔子和历代孔子崇拜者的关系问题蔡尚思(19) 孔丘思想评析孙叔平(25)真假批孔论严北溟(33)《保卣铭》新释平心遗稿(49)西周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形态韩连琪(81) 论唐代封建经济的变化朱伯康(103) 明代的官田和民田伍丹戈(119)梁书刘勰传笺注杨明照(165)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王元化(189) 《文心雕龙?史传篇》疏证金毓黻遗稿(209) 《文心雕龙?体性篇》札记蒋祖怡(269)史可法的评价问题李廷先(275)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荣孟源(291) 在拜上帝会与天地会关系问题的背后魏建猷(315)白氏长庆集人名笺证朱金城(327) 苏轼卜居宜兴考宗典(377)曹寅与朱彝尊王利器(387)评章学诚七《志》书后黄苇(393)记龚自珍佚文《学隶图跋》与魏源佚诗三首樊克政(413) 关于《废艺斋集稿》的消息吴恩裕(429)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18、24、32、48)云烟过眼新录黄裳(80、164、188、208)“容斋逸史”补证吴企明(268)《青溪寇轨》非曹溶改题吴企明(290)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一丁(326)记洪昇佚曲一套枚坤(376)关于《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的通信裴汝诚谷霁光(432)补唐书黄君汉传林烨卿(434)首批留美学生名单枕书(436)第十辑,1979年第2辑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论坛) 罗竹风戎笙田昌五关文发彭大雍孙祚民冉光荣高敏李天佑孙达人(1)《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顾颉刚(31)略论《山海经》的神话袁珂(59)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锺敬文(75) 马王堆汉墓帛画日月神话起源考周士琦(99)释旅彝黄盛璋(105)丁卯斧辨伪郭若愚(121)读《经法》郭元兴(125)《指物论》诠释王煦华(137)《水经注》校本的研究胡適遗稿(145)《〈楚辞新注〉导论》质疑谭优学(221) 《〈楚辞新注〉导论》二蒋天枢(233)《穆天子传》中一些部落的方位考实赵俪生(287) 江南运河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魏嵩山王文楚(303)左思《三都赋》写作年代质疑傅璇琮(319) 萨都辩生平仕履考辨张旭光(331)论吴江派和汤沈之争邵曾祺(353)释“幹” 程应谬(373)尚让叛降考陆枫(381)宋江招安资料辨正裴汝诚许沛藻(391) 定宗征拔都杨志玖(401)海宁陈家孟森遗稿(411)关于太平玉玺上“八位万岁”的考释董蔡时(443) 论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汤志钧(457)从《新修本草》看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吴德铎(471)宋代俗语“踏逐” 陈奇猷(58)毛笔始于战国说张道贵(103)陆游卒年小议于北山(104)《李益年谱稿》补记卞孝萱(136)云烟过眼新录黄裳(30l、371)陆游“老学菴”命名年代子文(302)涵芬楼影印《文心雕龙》非嘉靖本弢甫(330)《沈吟楼诗选》和《广阳诗集》赵昌(372)康南海推崇沈寐叟郑逸梅(390)《石湖擢歌百首》手稿郑逸梅(400)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4l0)马叙伦《石屋续溶》补正钱剑夫(442) 释“王相” 祁龙威(456)《登鹳雀楼》诗为畅诸作吴企明(470)第十一辑,1979年第3辑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甲)释文张政娘(1) 《山海经》初探袁行霈(7)唐五代瓜沙张曹两世家考姜亮夫(37) 高适何时入河西幕陈铁民(59)铁公鸡考罗尔纲(67)《李秀成自述》中的马塘桥考董迟(71) 谥法探源吴静渊(79)“史德”“史识”辨仓修良(95)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 [英国]李约瑟(99)《梦溪笔谈》补证胡道静(111)我国早期的二十八宿观测及其时代考潘鼐(137) 晚翠园科学技术史札记陈奇猷(183)论《水经注》的版本陈桥驿(191)沈钦韩《水经注疏证》稿本概述段熙仲(205) 唐代“条支”地望质疑朱方(215)读古诗札迻徐仁甫(219)论“枚乘诗” 郑文(225)读昌谷诗札记钱仲联(241)《三国演义》看校札记周邨(255)《红楼梦》后四十回非高鹗续作陶剑平(271)南画研究童书业遗稿(283)南唐艺文志唐圭璋(337)江浙访书小识谢国桢(357)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王欣夫遗稿(389)关于毛人的早期记载金园(36)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58)我国古代引种国外植物苜蓿顾吉辰(66)沈括的《灵苑方》吴佐忻(78)唐末王氏墓志与泗州城址王少华(136)《黄生才供词》不可信茅家琦(190)《聊斋志异》的稿本荣孟源(204)读陆放翁题跋札记沈宗威(214)记《行水金鉴》辑录者郑元庆一令(282) 源远流长的中日医药交流傅维康(386)第十二辑,1979年第4辑《楚辞?九歌》之全面观察及其篇义分析陈子展(1) 帛书《五行篇》校注庞朴(47)《世说新语》简论(附《世说新语》词语简释) 徐震堮(73)弘法大师与《文镜秘府论》王利器(129) 《徐霞客游记》原始抄本的发现和探讨周宁霞吴应寿褚绍唐(155)太平军与反帝队伍的关系谢兴尧(190) 记新本《石达开自述》方诗铭(196) 论洪秀全张寄谦(202)石达开评价的几个问题陈周棠郭群一(221) 韦昌辉与“天京事变” 张道贵周衍发(233)续《渤澥一勺》杨向奎(243)唐诗札丛马茂元(253)读韩偓词札记施蛰存(273)读《桂之华轩诗集》朱东润(283)(《天雨花》作者为明末奇女子刘淑英考熊德基(295) 论《废艺斋集稿》的真伪吴恩裕(329)庋橡偶识王伯祥遗稿清嘉录 (70)孪史 (70)十国春秋 (71)书目答问 (152)历代讳字谱 (153),历代名人家书 (242)司空诗品注释 (242)李秘园辑字学七种 (282)元人小令集(又一部) (381)易义阐 (381)汉学师承记 (382)旧钞周易通论周易观彖 (382)梦厂杂著 (383)觚賸正续集 (383)闺秀艳迹录 (383)水道提纲 (383)六十种曲叙录 (384)剧说 (384)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384)第十三辑,1980年第1辑试谈西周纪年荣孟源(1)论秦汉的分封制杨宽(23)曾敏行的《独醒杂志》与方腊起义李祖德(39) 清初内地人民抗清斗争的性质问题商鸿逵(53) 龚魏之历史哲学与变法思想香港中文大学许冠三(69) 西周莽京新考陈云鸾(105)从《梁书》佚文考盘盘国的方位王仲荦(113) 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青龙镇邹逸麟(119)略论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杨廷福(133) 再论宣南诗社与林则徐杨国桢(149)《诗序》作者考辨陈允吉(159)论韩愈诗的几个问题江辛眉(187)刘禹锡与令狐楚卞孝萱(211)金圣叹与《水浒》林文山(241)论徐士范本《西厢记》蒋星煜(259) 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序冯其庸(285) 《波斯人》作者非蒲松龄美国芝加哥大学马泰来(295) 乐书订误二则丘琼荪遗稿(297)互卦说冒鹤亭遗稿(22)汉文帝置三经博士罗义俊(38)关于高超的一条史料李迪(1l0)灭国真非蔑古真龚方震(111)李白诗中的丹阳马里千(130)杜诗“乌鬼”、“黄鱼”考锺来茵(131)刘长卿别李白事迹小辨郁贤皓(146)记宋本《杜荀鹤文集》沈津(148) “官奴”非王献之小字周本淳(240) 《织云楼诗合刻》小记施舍(292)洪秀全与“拜上帝会” 茅家琦(294)有正本《原本聊斋志异》述略杨震方(306)第十四辑,1980年第2辑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何兹全(1)辽后期迁都中京考实谭其骧(43)元置澎湖巡检司考孔立(55)滇越考汶江(61)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裘锡圭(67) 居延汉简考略陈邦怀(83)《明史》校勘札记汤纲王鸿江傅贵九(95) 《稽古录》浅探王敬之(121) 思托撰鉴真和尚原传述略汪向荣(133) 沈括文物二三事胡道静(151)董其昌论伍蠡甫(171)清世祖董鄂妃生死特殊典礼孟森遗稿(195)附:赘言商鸿逵(200)读《顾亭林文集》札记华忱之(203) 魏源信札考释(三篇) 李瑚(219) 关于魏源佚诗《题尺五庄饯春图》樊克政(23a)论《水浒》的繁本和简本聂绀弩(237) 论《水浒》繁本与简本的关系王根林(295) 袁无涯刊本《水浒》李贽评辨伪崔文印(311)左诂补正陆澹安遗稿(40)“绪”、“思”非人名辨闻乐(41)刘禹锡的医学著作吴佐忻(54)《天问》“帝乃降觏”系“降祸”考萧兵(82)补《唐书?胡曾传》王重民遗稿(168)读陶随笔吴鹭山(230)随园遗事罗继祖(236)敦煌藏卷劫余小记罗继祖(294)储光羲贯润州延陵考黄进德(310)冯云山的家庭出身邢凤麟邢凤梧(318)来函摘登(二篇) (132)第十五辑,1980年第3辑说《尚书?金滕》篇赵光贤(1)郭沫若《释五十》补说陈炜湛(13) 满城汉墓铜壶(甲)释文商榷范祥雍(19) 《文心雕龙》板本叙录詹锳(23) 《世说新语》原名考略周本淳(43) 庾信《哀江南赋》四解曹道衡(49) 评刘知幾对《三国志》的评论张孟伦(55) 南唐二主词叙论施蛰存(61)读《容斋随笔》札记曹融南(79) 读《沧浪诗话》诗札吴调公(87)《镜花缘》作者的疑案孙佳讯(101)唐代的衣冠户和形势户张泽咸(155) 《唐两京城坊考》东都部分质疑高敏075) 《旧五代史?党项传》族姓考苏乾英(187) 薛史《王仁裕传》辑补胡文楷(197) 论清朝苏南义庄的性质与族权的关系冯尔康(205) 《虏在目中》小考张守常(219) 珲春铜柱铭考董万仑(223)姜太公考戴乐志(231)卞著《李益年谱稿》之商榷谭优学(247) 初读龚贤《草香堂集》白坚(267) 李方膺叙传管劲丞遗稿(277)读常见书斋小记汪辟疆遗稿(289)《诗经》疑义解析徐仁甫(48)妾俑与妾字殷涤非(86)鄢地存疑贺江(100)《山海经》“荣草”释尚志钧(186)我国古代海上计程单位“更”的长度考证朱鉴秋(202)关于马可波罗的中文史料吴德铎(204)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补正周夷(228)“君莫舞”试释金文明(244)龚自珍与中日文化交流竺柏松(303)龚自珍集外文一篇洪克夷(304)第十六辑,1980年4辑虚白斋金文考释田宜超(1)金文字典述评马国权(27)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王运熙杨明(47) 唐初白话诗人王梵志考略张锡厚(61) 访蜀读杜札记金涛声(77)苏轼词注释疑张公弛(91)中菲友好史上的一件大事王利器王贞平潘以红(99)关于崔浩国史之狱周一良(113)读明清史考微王春瑜(121)《铁公鸡考》补证罗尔纲(127)语源丛考闻宥(133)《侈靡篇》断代质疑胡家聪(149)《荀子》零笺金德建(161)《荀子》校释补刘如瑛(177)韩非论稿王元化(191)《棋经十三篇》作者考李毓珍(219)附:《棋经十三篇》校注 (252)施耐庵生平探考刘冬(283)谢肇淛的《金瓶梅跋》马泰来(299) 《醒世姻缘传》作者非蒲松龄说金性尧(307)《诗经》疑义解析徐仁甫(60)《钱农部请师本末》补缺钱涛(76)《诗比兴笺》作者佳话刘埜(96)《郭沫若〈释五十〉补说》再补陈炜湛(98)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130、190、216)吴梅村“绝笔”词小考李学颖(131)“冀州”小议郝毓楠(158)《新校正梦溪笔谈》标点商榷张良皋(174)沈括生年记误倪文木(175)吴门质疑录吴企明(217)魏源《老子本义》成书年代质疑黄丽镛(281)薛涛与蜀帅陈文华(306)《猪嘴道人》《张牧》作者亦非蒲松龄 [英国]白亚仁(318)第十七辑,1981年1辑《民报》“封禁”事件诸问题唐振常(1) 光绪帝与戊戌变法武克金潘君祥(35)《离骚经》解题陈子展(49)《离骚》著作时期考严晓青(91)记故宫博物院新收的两片甲骨卜辞胡厚宣(107)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考证韩连琪(127) 跋敦煌抄本唐人作品两种岑仲勉遗稿(149) 唐敦煌“书仪”写本中所见的沙州玉关驿户起义姜伯勤(157)《汉军法》辑补吴忠匡(171)静安寺始建年代辨譌吴贵芳(181)读杜随笔二则邓绍基(189)郑大鹤校梦窗词手稿笺记任铭善遗稿(197) 关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黄清士(207) 谈辛弃疾《永遇乐》词刘初棠(213)有关《庄子》历史资料续考江世荣(219) 评《淮南子》的无为思想谢天佑王家范(231) 从“意”到“言” [美国]杜维明(255)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诗论历史上的宋江马泰来(263) 杨万里交游考略于北山(269)中国本草学发展史略宋大仁(301)范睢疑年考谢巍(33)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48)《诗比兴笺》作者辨申君(88)《教坊记》作者崔令钦的时代张旭光(104)唐人看甘露之变董乃斌(105)读唐诗随笔富寿荪(126、186)《能改斋漫录》读记张公弛(178)左诂补正陆澹安遗稿(196)李翱卒年订误陈尚君(212)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218、262、300)第十八辑,1981年2辑明清史国际掌术讨论会论文选载明清道教音乐考稿(I) 陈国符(1)机构选择和社会改革:明王朝初期(1350一1425)的政体发展 [美国]法默尔(29) 均徭法、九等法和均徭事例 [日本]岩见宏(55) 明代两畿鲁豫的民养官马制度南炳文(69)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陈生玺(99) 乾隆十七年马朝柱的反清运动 [日本]铃木中正(125) 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141) 略论明代的编民养马刘重日(163) 李自成史实三考方福仁(181)清代皇商介休范家商鸿逵(195)敦煌变文研究王重民遗稿(203)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陈尚君(245) 论苏轼的“技道两进”说徐中玉(271) 萨都剌登第年龄质疑张迎胜丁生俊(2s5)元杂剧人物的出场和“冲末” 杨鹤年(293) 菊花新曲破之发现及其意义胡忌(303)陶集札迻郭在贻(68、98)《能改斋漫录》读记张公弛(140、291) 顾炎武诗中之韵目代字富寿荪(161)江西出土碑志选考陈柏泉(180、194、270) 苏东坡“阳关三迭说”小议徐仁甫(244) 蚕豆与豌豆马里千(268)小品二则郑逸梅(284)《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小札马泰来(292) 谈明铜活字本唐人诗集徐小蛮(316) 第十九辑,1981年第3辑中古文学丛考沈玉成傅璇琮(1) 李义山诗偶评黄侃遗稿(23)论《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刘梦溪(31)论《魏风?伐檀》陈智贤袁宝泉(61) 《豳风?七月》历法考辨聂鸿音(71)关于《九辩》、《离骚》、《哀郢》中的一些问题张家英(83)与郭沫若、于省吾论学书平心遗稿(99) 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陈奇猷(111) “左徒”与“登徒” 汤炳正(119)几阁考沈文倬(127)监门考吴荣曾(131)云梦秦简官私奴隶问题试探唐赞功(143) 汉简中所见物价考释徐扬杰(167)僮幹释疑彭神保(195)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幹李春润(215) 《大赦菴记》真伪考方积六(229)关于西辽史的几个问题周良霄(243) 方志渊源考辨黄苇(259)《清史稿?儒林?文苑传》校记汪宗衍(277) 吴虞与青木正儿唐振常(289) 《诗经》疑义解析徐仁甫(22)“官道”一解刘彭(118)汉魏司马门杂考(一) 杨鸿年(140)《文心雕龙》校注辨正陈书良(142、166、316)温飞卿《湖阴词序》辨林邦钧(194)唐大顺元年历荣孟源(214)《梦溪笔谈》札记二则马泰来(25s、276)洪全福假尸案罗尔纲(317)来函照登邹逸麟(320)第二十辑,1981年第4辑《红楼梦》讨论通信顾颉刚遗稿(1) 牛津大学所藏明代简本《水浒》残叶书后马幼垣(47)关于《九歌》的问题李延陵(67)《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补正项楚(89) 《宋诗话辑佚?古今诗话》按语补吴企明(115) 韩偓生平及其诗作简论陈伯海(125) 高明史料辨侯百朋(143) 剩和尚之狱及其它杨积庆(153)《补全唐诗》拾遗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159)关于金文中的“?京(?)、蒿、丰、邦”问题辨正黄盛璋(1s3)《西周?京新考》质疑宗德生(199) 镐京新考张懋镕(209)读《水经注》溱水篇札记祝鹏(213) 碣石新辨王育民(237)马尔蒂尼(卫匡国)在华活动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徐明德(249)璧流离和印度宝石贸易沈福伟(275)西汉献费考周振鹤周翔鹤(287)银雀山简本《孙子》校读举例李零(299) 读《清人别集丛刊》二则周采泉(317)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46、114、124)汉魏司马门杂考(二) 杨鸿年(140)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206、248)《文心雕龙》校注辨正陈书良(314)《金薯传习录》纪要晓今(320)第二十一辑,1982年第1辑《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计划的缘起、进展与现状 [英国]李约瑟(1)李长吉歌诗研究林同济遗稿(17)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黄永年(99) 麻城刘家和《金瓶梅》马泰来(111) 记《河东君柳夫人墓碣》瞿凤起(121) 读《李方膺叙传》质疑胡艺(125) 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新发现附:被毁残存及未收书目提要沈津(133)“明保”与“保”考辨赵光贤(181)华不注考晁福林(197)人与夷王献唐遗稿(203)略论西突厥史中的若干问题林幹(229) 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255)宋金榷场贸易考略陈新权(271)金田起义时太平军的来源问题李微(291)评《<指物论>诠释》杨俊光(299)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举正弢甫(313) 菿闇述礼沈文倬(124、202、270、298)潘景郑寄沤填词图序谢国桢(132)寄沤题跋潘景郑(178)神瑛侍者与通灵宝玉是一是二? 周煦良(227)任堇叔遗稿跋郑逸梅(254)蒋毓英修《台湾府志》潘君祥(311)第二十二辑,1982年第2辑元人散曲概论隋树森(1)《西厢记》徐本屠本评释蒋星煜(37) 白仁甫二三事李修生(53)《双仙会》传奇作者考刘世德(57)汉诗管窥郑文(79)王粲《七哀诗》考 [日本]伊藤正文(113) 《白氏长庆集》人名笺证续编朱金城(129)楚官考吴永章(157)秦汉的上计和上计吏葛剑雄(181)刘知幾实录史学探源许冠三(201) 认《隋志》看汉隋之际史学的发展施丁(239) 《三国志集解》辨证赵幼文(263)关于伊尹的姓氏名号及其他王维堤(283) 秦观陆游名字解诂陈冠明(295) 《民报》的续刊及其争论杨天石(301)菿闇述礼沈文倬(36、52、282)高適《塞下曲》辨伪佟培基(77)《楚辞》待问录萧兵(112、198、238) 刘歆作《左传》一证徐仁甫(156) 《施耐庵生平探考》质疑徐朔方(180) 黄周星与《西游证道书》官桂铨(200) 海外译名知见录马泰来(262)《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家世考丁志安(299)。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地球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
对此知晓的人不是很多,因为西方人很“实用”地忘记了这个事实,而中国人也未能对此进行系统的探讨。
对此,法国的艾田蒲(1909-) 于1988和1989年分别出版的两大卷《中国之欧洲》(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94 年出版汉译本) ,比较详细地探讨了“东学西渐”的过程。
中国学者中,朱谦之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是较早的一部,后有谈敏所著《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此二书偏重哲学和经济学,但却对这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现在,看到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学西渐丛书》,感到相当的兴奋。
该丛书已出版7 部,其中,包括朱谦之的《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还有新著《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中国军事科学的西传及其影响》、《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
在文明的演进中,人类是趋上、趋前的。
从这套丛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多么大的差距。
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
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是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
不过,与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后接受西方文明,即所谓“西学东渐”不同的是,“东学西渐”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
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与中国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类似。
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即以发展农业为主,而是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阅读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参考阅读书目(一)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郭豫衡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魏晋文学史》徐公持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国诗学研究》张伯伟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中华书局1997年版《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北京三联书店1996 年(二)《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陈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周书》令狐德芬等撰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12月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人物志》刘劭撰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四库全书本《文心雕龙》刘勰撰四库全书本《诗品》钟嵘撰四库全书本《文选》(1—6)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三)曹操集译注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子建诗注黄节注叶菊生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步兵咏怀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陆机集金声涛点校中华书局1962年潘黄门集校注王增文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两晋诗风王澧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四)《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撰中华书局2003年《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戴建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诗品注》[梁]钟嵘著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品集注》[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六朝文学论稿[日]兴膳宏著岳麓书社1986年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乐府诗集导读王运熙王国安巴蜀书社1999年版乐府诗述论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注,黄节补注,钱仲联增补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张溥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南北朝文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98年六朝文絜笺注许梿评选黎经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中华书局1984年宫体诗研究胡大雷中华书局2006年庾子山集注倪璠著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版汉魏六朝辞赋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六朝辞赋史王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骈文通史于景祥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张仁青著台湾中华书局1986年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钟涛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颜氏家训译注庄辉明、章义和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北朝文化特质与文学进程吴先宁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五)1、《白话文学史》胡适 东方出版社 19962、《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4、《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5、《中国文学史纲要》褚斌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6、《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 8、《唐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 辽海出版社 1998 9、《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10、《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历年)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王运熙、顾易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1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3、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4、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15、殷璠《河岳英灵集》,四部丛刊本16、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7、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8、明胡震亨《唐音统签》,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81年20、《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唐]王绩撰韩理洲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排印本21、《王子安集》十六卷 [唐]王勃撰《四部丛刊》本22、《卢照邻集》七卷《杨炯集》十卷 [唐]卢照邻杨炯撰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23、《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唐]骆宾王撰 [清]陈熙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修订重印24、《陈子昂集》[唐]陈子昂撰徐鹏点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排印本(六)1、《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唐]王维撰[清]赵殿成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2、《孟浩然集》三卷 [唐]孟浩然撰 [明]朱警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蜀刻本3、《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唐]高适撰刘开扬编注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4、《高适集校注》 [唐]高适撰孙钦善校注中华书局1984年排印本5、《岑参集校注》[唐]岑参撰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6、《王昌龄诗注》[唐]王昌龄撰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7、《王维新论》陈铁民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08、《纵横论王维》王志清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李白:1、《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2、《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三十卷[唐]李白撰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3、《李杜诗学》杨义北京出版社 20024、《李白诗歌艺术论》房日晰三秦出版社 19935、《李白大辞典》郁贤皓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7杜甫:1、《杜诗详注》二十五卷[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2、《杜诗镜铨》二十卷[唐]杜甫撰[清]杨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重印3、《杜臆》十卷[清]王嗣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重印4、《钱注杜诗》二十卷 [唐]杜甫撰 [清]钱谦益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5、《读杜心解》二十四卷 [清]浦起龙撰中华书局1977年排印本6、《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代序——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叶嘉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七)1、《元次山集》十卷《拾遗》一卷[唐]元结撰孙望校中华书局1960年据《四部丛刊》本校点排印2、《韦苏州集》十卷 [唐]韦应物撰《四部备要》本3、《刘随州文集》十一卷 [唐]刘长卿撰《畿辅丛书》本4、《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十二卷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5、《韩昌黎文集校注》八卷.文外集二卷 [唐]韩愈撰马其昶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6、《孟东野诗集》十卷[唐]孟郊撰华忱之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排印本7、《李贺诗歌集注》[唐]李贺撰蒋凡等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排印本8、《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 [唐]柳宗元撰吴文治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9、《柳宗元集笺释》四卷附诸家评论辑要[唐]柳宗元撰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10、《刘禹锡集》四十卷 [唐]刘禹锡撰卞孝萱等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排印本11、《刘禹锡集笺证》三十卷外集十卷[唐]刘禹锡撰瞿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12、《长江集新校》十卷[唐]贾岛撰李嘉言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13、《白居易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唐]白居易撰顾学颉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4、《白居易集笺校》七十一卷外集三卷[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15、《元稹集》 [唐]元稹撰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16、《张籍诗集》八卷 [唐]张籍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17、《王建诗集》十卷 [唐]王建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18、《韩昌黎文集校注》八卷.文外集二卷[唐]韩愈撰马其昶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19、《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外集补遗一卷[唐]柳宗元撰吴文治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20、《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21、《唐代小说史》 程毅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2、《唐代小说嬗变研究》 程国赋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23、《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24、《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齐鲁书社 200025、《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八)1、《李商隐诗歌集解》五册 [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排印本2、《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唐]杜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据《四部丛刊》校点排印本3、《樊川诗集注》四卷附别集一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 [唐]杜牧撰 [清]冯集梧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4、《皮子文薮》十卷 [唐]皮日休撰萧涤非、郑笃庆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5、《唐甫里先生文集》二十卷 [唐]陆龟蒙撰《四部丛刊》影印清黃丕烈校明抄本6、《司空表圣集》十三卷 [唐]司空图撰 1914年刊《嘉业堂丛书》本7、《韩内翰别集》一卷补遗一卷 [唐]韩僱撰明汲古阁刻《唐六名家诗》本8、《郑谷诗集笺注》 [唐]郑谷撰严寿澄、黄明、赵昌平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9、《罗隐集》 [唐]罗隐撰雍文华校辑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本10、《韦庄集》十卷附补遗 [唐]韦庄撰向迪琮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11、《花间集校》 [后蜀]赵崇祚编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12、《阳春集》 [南唐]冯延巳撰《百家词》本13、《南唐二主词》 [宋]阙名辑王仲闻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14、《全唐五代词》 王兆鹏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15、《敦煌歌辞总编》 任二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16、《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
杜堮手抄杜甫诗文底本辨析
首,四环寻玩,可云无憾。” 实际只抄了 22 首,其
(一)从文题、题注及编次判定底本可能是
“千
“少陵排律复补”题下云:
“ 少陵排律复钞二十三
后在《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后云:
“ 此首前遗未
录,今缘钞五律,遇之不觉,复录焉。亦以示五律
与排律,但有长短之殊,并无多寡之异,其为飞动
7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者共欣赏之,亦以论其世云”⑩、
“今缘辨少陵之文,
复忆及此类,书于后” 、
“工部排律诗五篇” 、
“近
中钞少陵排律”、
“少陵排律复钞二十三首”、
“前
卷复钞工部五言古诗一首,因于此卷复行接钞”、
《春宿左省》
《送贾阁老出汝州》
《送
与诸本的编次发现:虽然杜堮手抄杜文的编次与
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
);后于《恩余录续补》中
各本杜集并不完全相同,但编次最接近的是《文集
再抄五律 257 题 301 首。
注解》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均以《天狗赋》开
二、杜堮抄评杜文底本:
《读书堂杜工部文集
注解》
篇,从《进雕赋表》至《封西岳赋 并序》次序与杜堮
○皇帝入门,
奏《永安》之乐,
出入奏《王夏》之章。
章。
格泽,星名,黄白如炎火状,其见也不种而 ○格泽,星名,黄白如炎火状,其见也不种而获。修
获。修竿,其光绵亘也。篯名铿,陆终氏之仲子,历夏至殷 ○《列仙传》:彭祖姓篯名铿,陆终氏仲子,历夏至殷
《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条辨
页 ,多为四周双栏 ,第三页 、第八页 、书后跋文三页 为左右双栏 ,又第十三页 、三十四页 、三十八页 、四
阁藏本 “ 忧”作 “ 曼” ,衍芬草堂藏本作 “ 曼” ;行十
本 ,序 八 行 十 五 字 ,检 例 七 行 十 六 字 、八 行 十 八 字 、 八 行 十六 字 , 白 口,左 右双 栏 。有 天禄 琳 琅 、天禄 继
鉴 诸 玺 。文友 堂 见 。 《 藏 园 群 书 经 眼 录》 亦 著 录 此 本 ,所 记 行 款 、版 式同 《 订 补 鄙亭》,又 检 例 “ 十行 十七 字 ” 。[ 1 ] 1 2 9 是 书 今藏 中国 国家 图书馆 , 《 中华 再 造 善 本》 影 印 。序八 行 十六 字 ( 仅 倒 数第 二 行 十 五字 ) ,检 例 六 行 、八 行 、 十行 不 等 ,行 十 五 至十 八 字 不等 。 白 口。全 书 五 十六
见传 本 书 目 》 ;版 本 ;考 订 [ 摘 要]傅增湘 《 藏 园订 补 邵 亭知 见 传本书 目 》 中存在 着版 本 鉴 定 之 误 ,版 式 、
行 款 、牌记 、藏 书印鉴 、版 本 完缺 等 著 录之 误 ,以及 书名 、著 者 、刻 书者 、刻 书堂号 等 著 录之 误 。 为 了更 好 地 发 挥 这 部 巨著 的 作 十五 页上 左 右双 栏 ,下 栏单 边 。
综 上 ,藏 园 所 记 “ 序八行十五字” ,误 。检 例 行 款不 详 。所 云 “ 左右 双栏 ”亦非允 当 。 2 《 晋 书》 一 百三 十卷 ,唐 房 乔 ,等撰 《 订补 鄙 亭》 云 :宋 小 字 建 本 ,十 四行 二 十五 字 ,
细黑 口 ,左 右 双 栏 。抄 配 二 十 馀 卷 。江 南 图书 馆 藏 。
广告学参考资料大全
6.80
8.现代广告战略与战术 周晓虹 10.广告与推销 12.广告实用技巧 陈国强 陈培爱
9.市场中的魔鬼____现代广告 刘士军 11.现代广告策略划与设计 胡宇辰
1
9
13.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约翰·科特 16.00 华夏 14.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 25.00 华夏 15.新规划后工业化社会制胜的策略 六)广告人传记与著作 广告人传记与著作 1.大卫·奥格威自传 约翰·科特 16.80 海 南 2.奥格威谈广告 约翰·科特 245.00 滚石文化 3.您今天工作的心情好不好 沈吕百 19.00 友 谊 4.广告人手记 叶茂中 36.00 企业管理 约翰·科特 18.00 华夏 16.市场经济与消费者保护 15.00 经济 17.网络广告 魏超 19.00 河北人民 18.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做广告 何辉 60.00 广播电视 19.寻觅广告真谛 13.80 人民日报
1 3
10.世界十大超级名牌揭密 26.60 广播电视 11.全球80名牌争霸大战 17.00 远 方 12.世界十大名牌经营策略 24.80 广播电视 13.国际名牌策划与实例 21.80 广播电视 14.100国际名牌与公关和促销 12.50 中国水利 15.名牌战略企业成功之路 24.80 广播电视 16.全球100企业巨子 20.00 友谊 17.创名牌秘诀与实例 7.80 云南人民 18.名牌战略 150.00 黑龙江科技 19.中国名牌广告发展战略 20.品牌形象战略____策划、设计、实施 21.广告经典100 雪琴 18.80 广州 22.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 叶茂中 36.00 三峡 23.营造名牌的21种模式 19.80 中信
1
7
13.CS管理 14.企业CI战略
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无知之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迫于功课的压力,笔者凭朦胧的印象,去翻寻一些关于古希腊的文字记载,有幸开始接触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笔者在对古希腊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还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的情况下,就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
苏格拉底(∑ωκρτη; 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①作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每天都在街头,与不同阶层的公民聊天、争辩,传播自己的哲学,却几乎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的著作。
身为雅典的公民,苏格拉底被持不同理念者(政敌)安虞多、梅雷多和吕贡等三名原告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告上雅典法庭,最终被判处死刑。
而在被送上法庭,在面临雅典公民代表的有罪与否宣判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政敌进行了最后的申辩和对真知的坚持,并且希望用自己的死,来警醒雅典的公民。
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拜读此作后,笔者亦有所思,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追求真知;二、为真知,大无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无知之知,追求真知当时的雅典,是文化的圣都,人们热衷于对文化的学习,热衷于对人与自然的探讨,并且百家争鸣。
苏格拉底是幸运的,生长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
作为当时的雅典公民,苏格拉底的父亲从小就对苏格拉底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
一方面是关于体育的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关于音乐的教育,对苏格拉底的教育,父亲抓得很紧,决不放松。
实际上,关于古希腊雅典的音乐教育,其内容不只是音乐本身,而且还包括文学、艺术、戏剧(含悲剧、喜剧、羊人剧等)、诗歌、天文及科学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两者都包含在内。
小学语文教师必看书目
小学语文教学建模小学语文教学的细节及案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中国特级教师文库・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对话>>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于漪于教育教学求索》《赵谦翔于绿色语文》《李吉林于情境教育》《窦桂梅于主题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叶圣陶教育文集》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校本研修热点丛书《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小学语文读写探索小学语文常识教学设计(邱雪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方斐卿)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高帆)新课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书目推荐一、教育名著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8月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0M宽频面世 势位氏低整体价格
10M宽频面世势位氏低整体价格
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电子》
【年(卷),期】2002(000)003
【总页数】1页(P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07.635
【相关文献】
1.价格指数微势推升整体市场依然萎靡 [J], 盛歧
2.常州:肉蛋价格整体处于降势 [J], ;
3.张三丰十三势拳谱面世认定——博爱县唐村李氏珍藏太极拳资料分析 [J], 李滨
4.新颁布的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对于凌力尔特公司出口至中国的12位200Ms/s、14位125Ms/s和16位10Ms/s ADC重新进行了分类 [J],
5.再论国家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规律性──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 [J], 陈秉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国著名汉学家
各国著名汉学家见国图网“汉学家资源库”姓名中文译名国籍生卒年月研究领域 Ferdinand 南怀仁,字比利时1623-1688 西学东渐(天文历法、敦伯,又字铸炮等) Verbiest 勋卿Philippe 柏应理比利时 1623-1693 中国经典思想译介 CoupletMichel Boym 卜弥格波兰 1612—1659 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Herbert Franke 福赫伯德国 1914, 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 Johann Adam S汤若望,字德国 1592-1666 西学东渐——天文历chall von Bell 道未算Otto Franke 奥托?福兰德国 1863-1946 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阁版了巨著《中国通史》。
Richard Wilhel卫礼贤德国 1873—1930 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m 究中国传统文化 Wilhelm Grube 顾路柏(又德国 1855-1908 中国文化与文学译顾威廉)Wolfgang Baue鲍吾刚德国 1930.2.23,1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r 997.1.14 Wolfgang Frank傅吾康德国 1912—明清史;中国近代史;e 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Алексей Леонт阿列克俄国 1716-1786 汉语ьевичЛеонтие谢?列昂季в 耶维奇?列昂季耶夫Василий Павло瓦西里?巴俄国 1818.2-1900.佛教,中国历史、地理、вич Васильев 甫洛维4 语言、文学奇?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Илларион Кал伊拉里俄国 1707-1761 汉语иновичРазсох昂?卡利诺ин (Россохин,维奇?罗索Рассохин) 欣Константин Ан康斯坦俄国 1821-1883 收藏,天文、气象,农дрионович Ска丁?安德列业、手工业чков 亚诺维奇?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Никита Яковле尼基塔?雅俄国 1777.8-1853.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вич Бичурин(П科夫列维5 地、中国传统文化ичуринский) 奇?比丘林(法号雅金夫,亚金甫)ПавелИванови巴维尔?伊俄国 1765-1845 满学,汉语чКаменский 万诺维奇?卡缅斯基Павел Степано巴维尔?斯俄国 1842.8-1913.汉语、中国政治вич Попов(Ма捷巴诺维12о Линь) 奇?波波夫(柏百福,茂陵)Петр Иванович彼得?伊万俄国 1817.9-1878.宗教、汉语、中国边疆Кафароф 诺维奇?卡12 史地法罗夫(法号鲍乃迪,巴拉第)Сергей Михай谢尔盖?米俄国 1851.10-189汉语,中国古代史лович Георгие哈伊洛维3.7вский 奇?格奥尔基耶夫斯基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鲍利斯?李俄罗斯 1932.9- 中国文学Рифтин 沃维奇?里弗京(李福清)Владимир Сте弗拉基米俄罗斯 1931.5- 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панович Мясн尔?斯捷潘系史иков 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Владислав Фед弗拉季斯拉俄罗斯 1927- 中国文学о ович Сороки夫?费德罗н 维奇?索罗金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列夫?尼古俄罗斯 1926.2-2005.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ч Меньшиков 拉耶维10 本奇?缅希科夫(孟列夫)Леонард Серге列奥纳俄罗斯 1928.12- 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евич Переломо德?谢尔盖в 耶维奇?贝列罗莫夫(嵇辽拉)Михаил Леонт米哈伊俄罗斯 1934.4- 中国哲学、中国政治ьевич Титарен尔?列昂季ко 耶维奇?季塔连科Николай Троф尼古拉?特俄罗斯 1912.10-200中国文学имович Федор拉菲莫维0.10енко 奇?费德林Рудольф Всево鲁道夫?弗俄罗斯 1910.3-1998.中国历史лодович Вятки谢沃洛多维9н 奇?维亚特金Сергей Леонид谢尔盖?列俄罗斯 1918.9- 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ович Тихвинск奥尼多维关系、苏中关系、日本ий 奇?齐赫文近现代史斯基(齐赫文)Donald Holzma侯思孟法国 1926- 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n 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文学方面尤其以中国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0573622_瓷器的欧化路____
84Oct16 - Oct31,2012WORLD VISION 2012.NO.20Culture 文化·专栏中国的瓷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器皿后,欧洲的饮食文化才开始飞跃发展。
文|周惠民餐具与食品间存在着一种美妙的关系,适当的食器,可以衬托食物的美味,也可以透露出文明进化的讯息。
铜器为我国重宝,主要的功能原与饮食有关,烹饪的鼎、装盛的簋、喝酒的爵,都属此类,后来才发展成礼器,也只有贵族豪强能使用,“钟鸣鼎食”四字可以说个大概。
西方食器的功能较为单纯。
古代地中海区有许多陶制器皿与玻璃容器,埃及、希腊、罗马人都用。
日耳曼各部落进入欧洲以后,受到物产的影响,日常以面包为主食,以手取食,并无不便。
吃燕麦粥时,一把木制汤匙也够用,一旦能吃些烤鸡或肉,就可如齐人般,骄其妻子,不过也都用手撕撸,无须餐具。
如果贵族们真需要用汤匙,则用黄金、白银打造,因此,欧洲人说一个人命好,称为“含着金汤匙出世”。
欧洲人这样的进食方式,延续上千年,鲜少有人在意餐具,也不将之视为文明进化的指标。
拜占庭宫廷使用的叉子在近代以后传入欧洲,当时欧洲人还大为诧异,怎么能使用类似农具耙子的东西吃饭?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一直不喜欢餐具,习惯用手抓着吃。
13世纪以后,阿拉伯商人将来自中国的新器皿介绍到欧洲,无论样式、材质,完全不同于欧洲人所习见者。
意大利人有地利之便,有幸率先认识这种中国新货,却无以名之,自观察中得到灵感,认为无论触感与色泽,均可与海中贝壳(porcellana)比拟,故称之为porcellana,各国语言多沿用此种称呼,德语称Porzellan,西班牙语为Porcelana,法语也叫Porcelaine,英语也维持这种概念,称为Porcelain。
商人习惯以其来处“中国”(china)称之,欧洲人自此认识中国瓷器。
海路大通之前,瓷器经陆路运输,跋涉千山万水,价格自然甚昂,但因质地坚硬、色泽光润,比起陶制器皿自然强上许多,达官贵人不免都想搜集。
杜诗仇注献疑
杜诗仇注献疑
吴汝煜;谢荣福
【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
【年(卷),期】1987()1
【摘要】杜甫的诗歌,自宋至清,注家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援据繁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
”然洋洋巨著,疏漏之处,实亦难免。
后出的注本如杨伦《杜诗镜诠》、浦起龙《读杜心解》,对仇注均作过补充和纠正,清人施鸿保所著《读杜诗说》,驳难仇注,不遗余力,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吴汝煜;谢荣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仇注杜诗的乾嘉背景及其笺诗理念
2."以杜证杜":《杜诗详注》读法例说——杜诗仇注的注释学研究初步
3.《杜诗详注》中仇注的特点及其得失
4.杜诗仇注献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泽逊教授《尚书注疏校议》疏误三
杜泽逊教授《尚书注疏校议》疏误三三、卷一(一)《經典釋文》保存舊本異文之可贵《金縢下》:“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
” “新逆”,孔傳解“新”爲“改過自新”,“逆”爲“遣使者迎之”。
頗爲牽强。
《經典釋文》云:““新逆”,馬本作親迎'。
”曾運乾《正讀》,顧頡刚、劉起釨《譯論》都采“親迎”説。
《詩經・東山序》鄭箋云:“成王既得金滕之書,親迎周公也。
”其論最近實。
此則《釋文》存馬本異文之功也。
按:屈万里先生《尚书异文汇录》云:“释文云'新逆,马本作親迎’诗东山郑笺云:'成王既得金縢之书親迎周公。
’史记鲁世家无'親’字,但作'迎’。
书古文训作'’”。
又,顧頡刚、劉起釨《尚书校释译论》云:段玉裁云:“凡《古文尚書》多作'逆’,凡《今文尚書》多作'迎’”,如'逆河’'迎河’,其一證也。
”(《撰異》)《釋文》云:“新逆,馬本作親”按,古“親”、“新”通用,如“新民”,《禮記・大學》作“親民”。
是“新逆”當即“親迎”。
故《詩・東山序》鄭箋云:“成王既得金滕之書,親迎周公也。
”段玉裁《撰異》謂:“此述經意,非録經文,不得據此謂鄭本亦作親迎。
”蓋段據《東山序・正義》引鄭玄注《金滕》爲“更自新以迎周公”,明是“新”字。
甲、“逆”、“迎”(“卬”)、“親”、“新”的出现时间1、“逆”见于甲骨文,如、、,而“迎”或“卬”尚未见于战国之前者。
2、“新”字见于甲骨文如、、,而“”或“親”最早见于西周中期和晚期,如(農卣)、(克鎛)。
乙、“逆”、“迎”(“卬”)、“親”、“新”的关系1、“逆”即是“迎”,如清华简《金縢》作“親逆”,后又有“王乃出逆公”。
颇合段玉裁云:“凡《古文尚書》多作'逆’,凡《今文尚書》多作'迎’”。
2、“新”通“親”。
曹錦炎《古玺通論》云《玺匯》“新邦官鉨”之“新邦”即“親邦”,乃掌親邦事務之官。
上博简《容成氏》“以善亓(其)新”,上博简《從政》“怲則亡新。
《数学史辞典新编》评介
《数学史辞典新编》评介罗见今【期刊名称】《数学教育学报》【年(卷),期】2018(027)002【摘要】要想认识数学本身,需要从它的历史入手,数学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数学界和数学师生的重视.杜瑞芝教授主编的《数学史词典新编》2017年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1991年《简明数学史辞典》和2000年《数学史辞典》的基础上扩编而成的,全书193万字,共14个门类、近一千六百个词条,附有大事年表、数学名言和3个索引,是学习数学和数学史的得力工具书.%To understand mathematics itself, we need to start with its history. The importance of mathematics history is increasingly valued by mathematician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New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al History, edited in chief by Prof.Du Ruizhi,was published by the Shandong Education Press in 2017.This book was compil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ise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al History in 1991 and the Dictionary of Mathematical History in 2000.The book is composed of 1930 thousand words, 14 categories and nearly 1600 entries, with big events chronology, mathematical famous quotes and 3 indexes. I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罗见今【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3【相关文献】1.典藏数学古今史事编绘数学宏伟画卷——《数学史辞典新编》评析 [J], 李俊亭2.哲学园地的新葩──《新编哲学大辞典》评介 [J], 韩玉3.精华之精华——《新编哲学大辞典》评介 [J], 傅盛安4.《数学史辞典》评介 [J], 贺贤孝5.《新编社会经济统计辞典》评介 [J], 柴达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奇今谈杜汝谦著二○○四年元月寿阳古奇无记载,我听传说写下来。
文化不高错别多,请君看出给修改。
目录1西河堂............1 17宗艾帮 (13)2童子河砖狮子...1 18秤.斗.尺 (14)3龙门河养娃子 19没尾巴的狼 (15)一歇子............2 20墓狐鬼 (16)4今世更............3 21神洲赶会 (176)5大照壁............4 22上曲请神 (17)6城楼钟声定夜…5 23太安老赵爷戳驾197烧饼老儿.........5 24欢乐爷 (20)8瓮打祁洲.........6 25小儿葬 (21)9神池...............8 26洋鬼坟 (21)10前堙五道庙....9 27铁狮子 (22)11毛主席和小八路 9 28铁凤凰 (23)12峰火台.........10 29打更 (23)13泥城隍吓死活县令 30行府 (23)14财神庙................11 31方言(一) (25)15午炮.................. 12 32寿阳县官出衙不拉钎 (25)16镇城炮...............12 33拉钎.. (25)34寿阳铜匠...............26 51骆驼 (36)35营差....................27 52石匠 (36)36里湾造纸............ 28 53十二缺. (37)37黄瓜伦..................28 54小足 (38)38宗艾大头..............29 55辘轳井 (38)39上曲大头...............29 56列面五道爷 (38)40张家庄的五道庙......30 57钉盆碗 (39)41三坛.....................30 58老善爷 (40)42香纥簇簇...............31 59换花 (40)43红黑鞭..................32 60父官 (41)44下洲村挑山............32 61足汗财主 (42)45打火镰..................33 62愣三做主 (43)46棒槌.....................33 63旧鞋换碗 (44)47麻油灯..................33 64掌罗绞簸箕 (44)48大车.....................34 65方言(二) (44)49卜吊.....................35 66补锅 (45)50大红轿..................35 67景诗 (45)一、西河堂火车开到西河堂,直鸣汽笛不行动。
那位神仙在显神,汉寿亭侯美公。
寿阳县火车站西出口,开往太原去的道口,此地叫西出口。
有一座关公庙,因此,本地人称西河堂庙。
内住铁路巡警,铁路从西河堂庙前通过,是太原开往河北省正定县的正太铁路线。
火车通车后,火车经过西河堂庙前,时常到此停车不动。
第一次停车时达三个钟头不能开动,太原开来的火车进站经过西河堂庙前烧火加汽,就是开不动。
后有人建议烧香、放炮、敬纸、供献,火车头慢慢的开动了,通过了西河堂庙前。
从此以后,火车到西河堂庙前走不动时,就烧香、放炮、敬纸、供献火车就走开了。
因此这里常停车,后来阎锡山下令把铁路改道西河堂庙后,火车从此通过再也不停车了。
西河堂位址在黄丹沟铁路南,在县城通马首乡公路东侧。
此庙在战争年月中被拆毁修了碉堡,后修公路时在此地安锅生火熬沥青。
原有的铁路旧址,在修铁路、公路用土后,仅留下一段旧路址还在。
二、童子河砖狮子古代传下来:童子河村,北面门顶上安放砖狮子,别处都没有。
因为北面的住户,人多不长寿,人丁不旺,总是怨天怨地。
据传说:那年来了一位老道,会看风水,人们求老道想法给安置一下。
老道观看村庄面的来龙去脉,老道说:“东、西、北三面低平,南面太高”。
问:“南山何名?”村人说:“虎头崖”。
老道说:“犯地名,要在北面住宅门顶上安放一砖狮子。
因老虎怕狮子,狮子能擒住老虎”。
此后北院大门顶上便都安放砖狮子,以保后世子孙命百岁。
子孙满堂。
当时童子河是通京大路,直东直西的大街,有三家大店,每夜客满,买卖兴隆。
后因:大道改公路,运输用汽车,牛、骡车不见了,店院改住户。
三、龙门河养娃子一歇子寿阳县修建城墙时,请来风水先生,规划城墙的图样式后,城墙四面,三面有门,即东、南、西门,北面无门。
城墙四角各有城楼一座。
按风水先生规划安排,四角楼顶端按风磨铜顶,太阳出宫照耀四角放光。
风水先生走后,工程管理总管理官,把四角楼铜顶改为琉璃瓦泥瓷顶,因风磨铜顶价高贵(不锈铜),才用琉璃瓷顶。
寿阳县城墙修建竣工后,请来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上城墙上四面看时发现四个角楼顶,原规划是铜顶,现安装是琉璃瓷顶。
风水先生问工程管理总管理官时,总管理官说,“风磨铜价太贵,以琉璃瓷顶代之”。
风水先生长叹一声说:“风水破坏!若安铜顶,龙门河村出一斗芝麻官,今后只能出一斗芝麻画匠。
”从此,龙门河村生下的孩子,童年上学念书时特别爱画,一教就会,画出来的人物喜怒哀乐、各其形态,山水花木各有特色,成为天生天才。
长大成人后原当画匠(油漆匠)。
以后跟师傅一学,样样都精,画的特别生动,出乎人们的意料。
为了谋生外出到京城、皇宫、官府庭院。
京城的人也都愿意用龙门河的画匠。
全村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是做画匠的。
当时应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回家时相互跟随,确保人财安全。
所以,每次回家都要相互通知,大家一同上路。
因为每人身上所赚的工钱,有银多至四、五百两,路上的安全是很重要的,所以,回家的画匠就相互跟随而归。
上京时又相互跟随而走。
因在家住月余,在这段时间内受孕率高,过后男人不在。
因此、在同一时间怀孕的妇女,要在同一时生孩子。
所以、寿阳的方言说:“龙门河养娃子一歇子”。
四、今世更苏(书中是繁体字)寿阳县城隍庙的大堂内西南角上,挂着一块牌匾,红底金字书写的“今世更苏”四个打字。
此牌匾是东南讲(jiang)染坊周掌柜给挂的。
此人是山东省人,从小爱看病,但是看病不要脉礼,要脉礼就不灵了。
他治疗无名疙瘩、痛、肿、疳、痄等病症,各种无名怪病,用笔蘸墨画圈等医术,或念咒、画符等术治病,把难治的病看好了,周掌柜给人看病,很有名望,人人皆知。
他年迈有病快要去世时,山东省城隍庙派来两名鬼,来拘他的魂,把他的魂带到寿阳县城横南讲(jiang)东口五道庙前,二鬼没防住,地方又不熟,周掌柜的魂就逃到东南讲(jiang)烧饼铺,面案底的泥池内藏身。
两二鬼找不到他,就到寿阳县城隍庙报案。
阎王派二鬼到东南讲(jiang)找五道爷,才从烧饼铺面案底找出来(五道庙是货郎五摆在卖货),把周掌柜带回城隍庙。
判官一查看,说:“他在寿阳县行善看病,治好了好多人,是分文不取的就世主”。
阎王把周掌柜在寿阳县治病就人的事,以实写成一道文书,交给山东二鬼,留周掌柜再活十年。
周掌柜死后还未入棺,在门板上停放着,他就苏醒过来了。
在孝子的守护下,他出上气来,睁开眼睛,周掌柜活了。
儿女闷把周掌柜扶到炕上。
他告诉家中的儿女说:“他死是真的,城隍爷教他再活十年。
”后周掌柜活了十余年后才死。
此牌匾是周掌柜报城隍神再活之恩奉挂的“今世更苏”牌匾。
周掌柜的子孙现在还在寿阳县城住。
要想知道他的孙子?福寿堂里问李生(书中是繁体字)。
苏:书中是繁体字,电脑里没有。
苏醒,死而复苏。
五、大照壁朝阳阁外大照壁,破坏东乡豪杰风。
农民种地不纳粮,秋后交来是圪针。
寿阳县东乡太平所豪杰多,因在封建朝代时,东乡太平所管的地是山大石头多,种田收粮少。
豪杰领导农民时常找县令讲道理,县令没有办法,后规定种地纳圪针。
国定农民种地要纳粮(粮银)。
寿阳东乡太平所农民种田要纳枣圪针,送到县城监狱里,竖监狱墙上茬,怕犯人逃跑。
东乡农民时常到县城闹事,县令也怕三分。
后来了一位县令会看风水,知来龙去脉,为了破坏东乡太平所豪杰的风水,在朝阳阁外三官庙东侧,修建一座大照壁。
当时人们不知为何要修建大照壁?县令任期满离任走后多年,后有懂风水,知来龙去脉的人讲,才知是破坏了东乡太平所豪杰的风水。
日军侵占寿阳县城后,第三年修汽车路改道才拆除大照壁。
原修汽车路走县城,走东关、北讲(JIANG),进东门,城内拆除两座大木牌楼,出西门,走西关、童子河到下曲村。
分路:一路到太原,一路到宗艾。
大照壁不知何年何月修建?要想知道—请看光绪《寿阳县志》有记载。
六、城楼钟声定夜寿阳县城墙西南角楼上挂一口大钟,约万余斤,是古代各朝定夜钟。
撞此大钟,钟声洪亮,轰鸣音长。
是在每夜吃晚饭时撞,在城的附近乡十余里都能听见。
有时风顺再远些也能听清。
每夜打钟数二十六下,怎样撞法?紧七慢八胡十一数。
七、烧饼老儿饭铺窗前一泥台,为了烧饼卖的快。
生前乞讨在门前,死后把他供出来。
要问他的姓和名,人们叫他烧饼老。
过去寿阳现城,各村镇饭铺都供烧饼老儿。
据传说,烧饼老儿是朱元璋的孙子。
朱元璋在位时,年号洪武,封四子为燕王,封地在燕洲(今北京城)。
此地是风沙薄地,燕王带沈万山为宰相修北京城。
太子少亡,朱元璋驾薨后,孙子登基为天子。
燕王不服征伐南京,攻破南京后,朝廷年幼,大臣保护换装跟随百姓逃出南京城。
逃到北方来到寿阳县,乞讨为生。
每日在饭铺门前向过往行人乞食度日,人们见他穿的破烂,又脏又恶心,快给他一个烧饼走开。
每日如此,他穿的破烂衣服常年不洗不换,然而天热天冷都一样。
天热他身凉,天冷他身热。
一年四季过,身体很舒服,他死后人们叫“倒卧”(死人)。
县衙叫地方去埋葬,埋他时身不冷,身体还热乎乎的。
从他身上拿出一颗珠子,交到官府。
官员一看是宝珠,官府不敢留,一层交一层,交到北京城。
成祖一看,认得是他家的宝珠,是他侄儿身带的护身宝,才把烧饼老儿安葬金陵。
后来寿阳人才知道烧饼老儿是朱元璋的孙子。
小朝廷。
从前,寿阳县城无大饭铺,不设宴请客开席。
都是茬笼卖烧饼为业,饭以闷饼、炒饼、酒、菜,唱戏赛会加大拉面。
饭铺窗内茬笼卖烧饼,窗口外有个土垒泥桌,两旁放板凳,泥桌上供一泥童娃,称他为“烧饼老儿”。
过往行路人,休息喝水时坐在土桌两旁。
土桌上有一碟五个烧饼,大部分人来喝水就想吃烧饼,因此烧饼卖的快。
寿阳饭铺都在茬笼卖烧饼,为了多卖烧饼,买卖兴隆赚钱多。
窗前一土桌,上供一泥像。
样象大肚拂,身穿大红袄。
叫他烧饼老,从此在寿阳。
饭铺窗口开,土桌烧饼摆。
为了常兴隆,泥像供出来。
八、翁打祁(qi)洲山高路远道又窄,运输货物牲口驮。
一日行路两住店,因为中午喂牲口。
河北省祁县,人称”药都”,药到祁洲才有药味,古时交通不便,全靠牲口来驮运。
所以赶脚叫“脚户”,牲口叫:脚驴、脚骡。
有一年河北省祁县天旱不下雨,祁洲脚家赶牲口来寿阳送药,回祁洲偷走一木偶大王神像,回祁洲后因不下雨,把大王神头下足上倒竖在店院内茅房墙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