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社会情形 第一,长期的战争造成百姓的死亡丧乱,流离失 所。
第二,诸侯互相侵略,破国破家,不计其数。种 种制度上的社会等级逐渐消灭。 王——诸侯(公侯伯子男)——大夫——士—— 庶人(皂、舆、隶、僚、仆、台)
第三,经济上的阶级逐渐形成,贫富不均的社会。 第四,政治上黑暗、腐败的王朝政治。
(2)社会思潮,公元前8世纪——7世纪,只能以《诗 经》为依据考证。
二、哲学 1. 哲学是什么
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 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 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 哲学产生的三个条件:好奇、闲暇、自由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 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 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冯友 兰
2.哲学研究内容的历史演进
(1)古代哲学——本体论 古希腊 中世纪
(2)近代哲学——认识论 笛卡尔(1596——1650);休谟(1711——1776); 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 (3)现代哲学——语言、实践转向 福柯 列斐伏尔
三、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C批判地继承
(二)精神传统 1.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 主客两分——主客一体:征服自然 2.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径。
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4.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 5.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6.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
五、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学科产生 1.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第一部中国人写的《 中国哲学史》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 写的《中国哲学史》,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 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 的完整的《中国哲学史》 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一部以问题为主 题的《中国哲学史》 5.任继愈《中国哲学史》: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 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学史
2.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前800——前600)
一方面是北方戎狄扰乱,周幽王(+褒姒)被犬戎所杀, (前771),所以西周被迫东迁——东周,前660年, 狄灭了卫,杀懿公。 另一方面南方楚国、吴国兴起,相继称王。楚王(前 704),吴国(585). 中原方面,战争不断,周初的许多诸侯早已经被10几 个强国所吞并,东迁的时候,晋、郑、鲁最强,郑、 鲁衰败,变成了“春秋五霸”
导论 The Introduction
一、历史 二、哲学 三、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四、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精神传统 五、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态度
一、历史
1.历史的含义 2.研究哲学史的原因
1.历史的含义 历史这个名词有两种意义:本来的历史和写出来的历史 (1)人类社会在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总称
1916 —
1884-1964
1905—2004
1891~1962
1895—1991
(二)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 1.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2.史料整理法 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考据学、考古 学、辨伪学、版本学等基本知识和理论。
***阶级分析法;
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态度 A极力弘扬
B彻底批判
第一,忧时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黍离) 第二,厌世派。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 百罹。尚寐无吪”(兔爰) 第三,乐天安命派。 第四,纵欲自恣派。“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 歌”。 第五,愤世派。《伐檀》《硕鼠》
3.中国哲学产生的条件
从宗教到哲学 人文关怀 忧患意识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 有忧患乎? ——《易传· 系辞》
并形成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朴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义两种世界观,这两种思想在各历史时期相互争
辩、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哲学的
发展。
***掌握基本问题,绝不意味着忽视非基本问题;
绝不意味着简化为唯物和唯心斗争;绝不意味着
可以用唯物唯心判断哲学思想的价值。
四、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及精神传统
(一)发展历程
4.中国哲学的特点: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 有六个特点: (1)合知行 (2)一天人 (3)同真善 (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
1909-2004
(二)基本问题
1.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西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中国: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体现在天与人、心与物、道与气 (器)、形与神等关系辨析中。 2.中国哲学史基本问题
(2)历史学家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实,研究总结出来 的历史。
2.研究哲学史的原因
(1)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 革变迁的线索。
(2)求因。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严格变迁的线索,还 要寻找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 (3)评判。厘清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是评判。思 想所产生的效果:政治上的影响,在人文习俗上的影 响,在学术界的影响。
(二)精神传统
(一)发展历程
• • • • • •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戴震、陈亮、叶 适、康有为、梁启超 • 新文化运动——胡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一)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2.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3.中国哲学产生的条件 4.中国哲学的特点 (二)基本问题 1.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2.中国哲学史基本问题
1.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
它以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 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整个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为 研究范围,以揭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 律为基本任务。 (1)共性:中华民族关于自然、社会、人生、思 维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史。 (2)个性:哲学源自实践——特点:修养论;宇 宙论、本体论、历史观、人生观、认识论,表述 方式与西方哲学不同。
2.中国哲学史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如何获得关于天道和人道的认 识以及如何表达这样的认识。 例如,先秦“天人之辩”、“名实之辩” 魏晋南北朝“本末有无之辩”“言意之辨”“名教 自然之辩”“形神之辩” 宋元明清“理气之辩”“道器之辨”“心物之 辩”“知行之辩”“理欲之辩” 哲学基本问题贯穿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