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教案2)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案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2.年级: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5.教学时间: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而初步得出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对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坚信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并能指导实践。
2.内容分析: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对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化学1(必修)“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章节中对金属(特别是钠)和非金属(特别是氯)的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在上一节课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又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构建元素周期表纵向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打下了重要基础。
而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后面探究出“元素周期律”,归纳出“位”、“构”、“性”关系结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主族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材中以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采取了从“理论分析”到“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展示内容的,目的是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较多采用了机械记忆的方式,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知识的建构不够系统,容易遗忘;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分析问题欠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
高级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
课题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学法指导】利用课前预习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半径、电离能的概念。
利用小组合作,进一步理解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和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最后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自学课本P16-171、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__递增发生____________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
2、原子半径①电子的能层数:电子的能层越多,电子之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的半径______。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引力也就越_____,使原子半径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失去______电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_________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学点一】原子半径〖探究〗观察下列图表分析总结:【交流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学点二】电离能【交流讨论】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为什么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1、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原子序数:A<BB.A和B可能在同一主族C.A可能在第2周期ⅣA族D.A肯定是金属元素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A ns2np3B ns2np5C ns2np4D ns2np61(1)②的第一电离能_____ ③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相等”,下同);②的电负性_____ ③的电负性。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学案+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案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 18e-微粒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021年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案集: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把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生疏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生疏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生疏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探究〗观看下列图表分析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明显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渐渐增多,原子半径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渐渐减小。
(2)电离能[基础要点]概念1、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其次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2、如何理解其次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I4、I5……?分析下表:〖科学探究〗1、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为什么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第一电离能的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碱金属的电离能与金属活泼性有什么关系?2、阅读分析表格数据:Na Mg Al各级电离能(KJ/mol)496 738 5784562 1415 18176912 7733 27459543 10540 1157513353 13630 1483016610 17995 1837620114 21703 23293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这些数据与钠、镁、铝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数据的突跃变化说明白什么?〖归纳总结〗1、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同一族第一电离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及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及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知识及技能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及周期表1、周期系: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周期表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
化学:1.2《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教案(3)(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教学过程[引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板书]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1、2、3行)(元素有2、8、8种)长周期(4、5、6行)(元素有18、18、32种)不完全周期(7行)(元素有26种)周期(七个横行)族(18个纵行)主族(7个):IA ~ⅦA(1、2、13、14、15、16、17列)副族(7个):IB ~ⅦB(11、12、3、4、5、6、7列)VIII族:(8、9、10列)共12种元素0族(18列):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练习](1)写出锂、钠、钾、铷、铯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特征电子构型。
Li :[He]2s1Na:[Ne]2s1 K:[Ar]2s1 Rb:[Kr]2s1 Cs:[Xe]2s1He:1s2Ne:2s22p6Ar:3s23p6Kr:4s24p6Xe:5s25p6(2)分别写出7个主族和0族元素原子特征电子构型的通式。
IA:n s1ⅡA:n s2ⅢA:n s2n p1ⅣA:n s2n p2ⅤA:n s2n p3ⅥA:n s2n p4ⅦA:n s2n p50族:n s2n p6[提问]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周期每一周期都是从哪一种元素开始到哪一种元素结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如何变化?[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元素,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由碱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三课时
教案(6) 元素電負性的應用①元素的電負性與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關係②電負性與化合價的關係③判斷化學鍵的類型○4對角線規則:元素週期中處於對角線位置的元素電負性數值相近,性質相似。
教學過程教學步驟、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師生活動[復習]1、什麼是電離能?它與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有什麼關係?2、同週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電離能變化有什麼規律?[講]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為原子之間產生化學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學鍵,原子中用於形成化學鍵的電子稱為鍵合電子。
電負性的概念是由美國化學家鮑林提出的,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如圖1—22)。
電負性越大的原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越大。
[投影][板書]3、電負性(1) 鍵合電子:元素相互化合時,原子中用於形成化學鍵的電子稱為鍵合電子孤電子:元素相互化合時,元素的價電子中沒有參加形成化學鍵的電子的孤電子。
[講]用來表示當兩個不同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吸引電子能力的相對強弱。
鮑林給電負性下的定義是“電負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能力的標度”。
[板書](2)定義: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
(3)意義:元素的電負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反之,電負性越小,相應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弱。
[講]鮑林利用實驗數據進行了理論計算,以氟的電負性為4.0和鋰的電負性為1。
0作為相對標準,得出了各元素的電負性(稀有氣體未計),如圖l—23所示。
[板書](4) 電負性大小的標準:以F的電負性為4.0和Li的電負性為1.0作為相對標準。
[思考與交流]同週期元素、同主族元素電負性如何變化規律?如何理解這些規律?根據電負性大小,判斷氧的非金屬性與氯的非金屬性哪個強?[講]金屬元素越容易失電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能力越小,電負性越小,其金屬性越強;非金屬元素越容易得電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能力越大,電負性越大,其非金屬性越強;故可以用電負性來度量金屬性與非金屬性的強弱。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a. 原子符号: Az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第二周期810第三周期8 18第四周期18 36第五周期18 54第六周期32 86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26 118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 A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主族 7个副族 7 个第VIII族是第8、9、10纵行零族是第 18 纵行阿拉伯数字:1 2 3 45 6 7 8罗马数字: I II III IV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 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3、有关概念:(1)质量数:(2)质量数()=()+()(3)元素:具有相同的原子的总称。
1.2.3《电负性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
(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三课时电负性元素周期律)—22)。
【思考2】(2)电负性的衡量标准是如何确定的?结合教材P19页表1-23数据,思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电负性变化有何规律?【交流1】(1)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各元素的电负性。
因此,电负性是相对值,没有单位。
【交流2】(2)递变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变大。
②同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呈减小趋势(注意:部分主族的元素间有反常)。
电负性一般不用来讨论稀有气体。
【讨论1】(1)如何利用元素电负性大小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投影】【交流1】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电负性越小,金属性越强;【交流2】②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交流3】③位于非金属区边界的元素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讨论2】(2)如何利用元素电负性大小判断化合物的类型?【交流1】①一般认为,如果两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如果两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例如:HCl中H:2.1,Cl:3.0,3.0-2.1=0.9<1.7,故HCl为共价化合物。
【交流2】②并不是所有电负性差大于1.7的元素原子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H电负性为2.1,F 电负性为4.0,电负性差为1.9,而HF为共价化合物,故需注意这些特殊情况。
【讨论3】(3)如何判断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正负?【交流】电负性数值的大小能够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A.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B.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答案】 A【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ⅠA族和Ⅶ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都逐渐减小,A项不正确;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B项正确;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C项正确;NaH中H为-1价,与卤素相似,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族的观点,D项正确。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20(人教版选修3).doc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Is 2s 2p3s3p4s3d 4p 5s 4d 5p 6s4f5d 6p 7s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 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 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3、能延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W: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U:逐渐升岛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1、基态一处于最低能S的原子激发态一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U:后,电子会跃迁到较岛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基态与激发态的关系: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3、光谱分析一利用原子光谱线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教学步骤、内容】[课前练习]理论研宄证明,在多电子原子屮,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思考]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而非2、8、9? 板书]三、构造原理[投影]图1-2构造原理[讲]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教案2)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选修3)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科学探究]2.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3.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归纳志与总结〗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
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4.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5.对角线规则课时作业: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一、选择题1.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22688Ra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参考教案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1、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2、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在《化学2(必修)》中学生学习了核外电子排布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通过“联想·质疑”引入了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定量地描述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教材又通过“交流·研讨”等活动性栏目,使学生在讨论中主动构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的本质影响,从而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更为深刻,并能建构起新的“构(原子结构)——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性(元素性质)”三者关系的认识平台。
本节课计划2课时(建议连堂上)本节主要内容是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理解元素的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并能够用此从定量的角度来解释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的本质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支持,如电负性数据的来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
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特别是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知道电离能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主族元素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使学生体会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演绎推理和数据分析理解掌握电离能和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电负性电离能的逐步引入,感受科学家们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
本节知识框架:本节重点难点: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
3、元素的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教学素材:素材1: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趋势素材2、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选修3)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
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
科学探究]
2.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3.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
〖归纳志与总结〗
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
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
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
4.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
5.对角线规则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22688Ra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因对Ra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RaCl2的熔点比CaCl2高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
C.一个22688Ra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2.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D3O+
B、Li+
C、OD¯
D、OH¯
3.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4.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
A. N: 1s22s22p3
B. S2-: 1s22s22p63s23p6
C. Na: 1s22s22p53s2
D. Si: 1s22s22p63s23p2
5.有四种氯化物,它们的通式为XCl2,其中最可能是第IIA族元素的氯化物是:
A. 白色固体,熔点低,完全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导电性差
B. 绿色固体,熔点高,易被氧化,得到一种蓝绿色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 白色固体,极易升华,如与水接触,可慢慢分解
D. 白色固体,熔点较高,易溶于水,得无色中性溶液,此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6.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A. 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 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 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 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7.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V B、V C,已知V B=2V C,V A=V B+V 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8.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元素有R′和R″两种同位素,R′和R″的原子量分别为a和b,R元素中R′和R″原子的百分组成分别为x 和y ,则R元素的碳酸盐的式量是
A、2(ax+by)+60
B、ax+by+60
C、(ax+by)/2+60
D、ay+bx+60
9.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10.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11.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原子序数:A<B
B.A和B可能在同一主族
C.A可能在第2周期ⅣA族
D.A肯定是金属元素
12.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
C.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64s2
13.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sCl3分子中,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B、Na3AsO4溶液的pH大于7;
C、砷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3,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D、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14.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给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照这种理论下列物质既属于酸又属于碱的是
A、NaCl
B、H2O
C、NaHCO3
D、Al2O3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6.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作出特殊贡献的化学家。
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O3分子的结构如图5,呈V型,键角116.5℃。
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O原子分别构成一个非极性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键——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4个电子。
请回答:
图5O3的分子结构
(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的是。
A.H2OB.CO2C.SO2D.BeCl2
(3)分子中某原子有1对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价电子叫孤对电子,那么O3分子有___________对孤对电子。
(4)O3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___________(是或否)。
(5)O3与O2间的转化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若否,请回答A小题;若是,请回答B小题)A.O3具有强氧化性,它能氧化PbS为PbSO4而O2不能,试配平:
_____PbS+______O3——______PbSO4+______O2
B.O3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___________mol
17.已知元素的某种性质“X”和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
下面给出13种元素的X的数值:
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
试推断AlBr3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2)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简述主族元素的X的数值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第二周期元素(除惰性气体外)的X的数值大小与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预测Br与I元素的X数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
(4)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S—N键,你认为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________原子(填元素符号)。
三、计算题(共18分)
18.(8分)某核素Z A X的氯化物X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硝酸银溶液2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试计算:
(1)X的质量数。
(2)若X的核内中子数为20,求37gXCl2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19.(10分)电解普通水和重水(12H2O)的混合物,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体积为33.6L(标况下)。
求所生成的气体中氕和氘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