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2小题,总分48分)1.(1.5分)1.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反映出西周()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D.........2.(1.5分)2.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

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 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C.承袭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3.(1.5分)3.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4.(1.5分)4.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

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1.5分)5.............................“..”.............. .A...............B..............C...............D..............6.(1.5分)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苏教版2016年高二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苏教版2016年高二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第4题图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 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这种现象渊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中央集权制3.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 .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4.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

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装置主要用于A .灌溉B .制瓷C .冶铁D .纺织5.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

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 .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 .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 .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D .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6.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 D.②③④7.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高中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中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记述到,阿里斯提德因为人们厌烦其“正义”的名声而遭到放逐。

三年后,他被允许回国参加希波战争。

回国后,他毫无怨尤地为国家尽忠尽力,立下了卓越功勋。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 公民缺乏参政的能力B. 个人自由由国家支配C. 民主政治正逐渐完善D.城邦利益的至高无上2.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A.宗教神话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觉醒C.公民政治的实行D.崇尚运动的风尚3.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

”柏拉图意在表明()A.雅典民主追求人人平等B.雅典民主存在明显缺陷C.雅典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D.雅典民主导致了社会动荡4.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

”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5.《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

山东省潍坊市15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模块检测(图片)——历史历史

山东省潍坊市15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模块检测(图片)——历史历史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B2.B3.B4.A5.B6.B7.B8.C9.B 10.A 11.C 12.C 13.D 14.D 15.A16.D 17.A 18.B 19.A 20.D 21.A 22.C 23.C 24.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5题10分,第26题10分,第27题9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2分。

25.(1)主要内容: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分)原因: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

(2分)(2)看法:材料一,改革没能缓和阶级矛盾;材料二,改革影响重大而深远。

(4分)特点:立场、视角等会深刻影响历史认识。

(学生能回答一点即可赋分)(2分)26.(1)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措施具体明确;影响深远。

(答出三点即可,6分)(2)克服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但在“纵百官”等方面问题依然严重。

(4分)27.(1)原因:古代中国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礼乐制度盛行;古希腊城邦体制相对民主,有平等和公有的传统观念。

(4分)(2)完美之处:通过不流血(妥协)方式实现民主。

(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分)28.(1)特点: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

(4分)原因: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3分)(2)局限性:保留了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2分)平衡的问题:大州(人口多)和小州(人口少)的矛盾、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矛盾。

(2分)29.示例一:英国《权利法案》:(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不掌握实权B.中央实现绝对集权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D.地方拥有自治权力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A.重视文化修养B.宗族观念浓厚C.宣扬安土重迁D.崇尚高官厚禄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A.冲击宗法关系B.削弱封国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稳定地方秩序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山东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

山东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历史

山东省潍坊市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结不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

据此回答1~6题。

1.一战前夕,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结盟的原因是()A.英与法、俄没有殖民地利益冲突B.英德矛盾上升,主动调整与法、俄联系C.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D.三国同盟威胁世界安全2.确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最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的国家性质B.战前世界的主要矛盾C.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D.交战大国的战争目的和结果3.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实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6.导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共同因素有()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③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④法西斯政策的推行⑤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⑥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②⑤⑥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社会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确立、调整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二(新高三开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中学高二(新高三开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第四学段模块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宗法体系逐步完备C.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D.集权体制已经确立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主要是指A.实现了以法治国B.确立了官僚政治C.扩大了郡县权力D.体现了君民共治3.傅乐成在其《中国通史》中认为: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促使此处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

其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A.废除了宰相制度B.六部对皇帝负责C.内阁掌握决策权D.根除了割据势力5.唐高祖时,交州总管丘和“有子十五人,多至大官”;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

上述现象的存在表明唐代前期A. 科举制度流于形式B. 门第观念仍很浓厚C. 中央集权尚需加强D. 士族势力左右政局6.《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试卷历史学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开始瓦解C.宗法制度难以维持 D.郡国制度逐渐形成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为“叙”,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4.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5.《剑桥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6.《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1.(2分)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2.(2分)2.(2分)“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3.(2分)3.(2分)国庆大阅兵令国人振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4.(2分)4.(2分)著名学者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

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实行三公九卿中央官制B.废除了宗法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中国格局5.(2分)5.(2分)秦朝的中央官职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特征是()A.职位细化,各司其职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6.(2分)6.(2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

”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更换丞相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刺史制度D.颁布“推恩令”7.(2分)7.(2分)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

2016年山东省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2016年山东省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2016年山东省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2.“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A.《论语》 B.《道德经》C.《墨子》 D.《韩非子》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A.墨子B.孟子C.韩非子D.黄宗羲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5.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

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A.勤俭节约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格物致知6.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

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

”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C.强调“发明本心”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7.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5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

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少数民族政权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中期试题(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中期试题(卷)

共6页第1页(内容涵盖必修一、二、三;选修四前五单元内容;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I 卷 选择题(60分)本卷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并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一、选择题(每题1分,60小题,总共60分.)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 .秦统一六国B .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 .秦朝修筑长城D .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2.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 .皇权至高无上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 .秦律严苛细密D .丞相大权独揽3.“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 .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 .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 .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4.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这一制度( ) ①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③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④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 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 .拥有较大的势力 B .严重威胁皇权 C .有称帝的野心 D .不服从皇帝命令 6.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 .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7.以下两幅图分别是明朝人绘制的孔子讲学图与拉斐尔于1509——1510年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讲学图。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山东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一、单选题:共30题1.《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A。

二月革命B。

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材料中“摇摇欲坠的机构”即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可见导致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的革命就是俄国二月革命,故选A。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

2.列宁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了暴力革命道路。

这主要是由于A。

《四月提纲》提出了革命任务B.临时政府的高压政策使革命丧失了和平发展的条件C。

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激起人民的愤怒D.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方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依据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未能给俄国人民带来和平、面包和土地,对内准备镇压工兵代表苏维埃,制造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无可能,列宁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武装起义提上日程,故选B。

《四月提纲》提出了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为结果,而非原因,故排除.3.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

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社会发展的状况。

依据表格信息及所学可见,18—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改变了社会面貌,可见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仍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故选A。

B项尽管在材料中有体现,但不能全面反映问题,故排除;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但并非主流,故C项错误;D项在表格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

山东省潍坊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

这反映了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强化分封体制B.加强中央控制能力C.充实增强地方实力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16高二下期中(历史)答案

16高二下期中(历史)答案

高二文科班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10:DBBAA DBCCB;11—20:BDDBC BDBAA;21—30:DCCDD CBCDA;31—32:CC33.(1)特征: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

(6分)成因:小农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

(6分)(2)表现: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

(8分)影响:有利于妇女的解放运动,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改革,促进了民主制度的改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分)34.(1)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4分)立法理念:中国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4分)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价值: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

(3分)35.示例: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进行阐述,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科分类的思想,其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杰出的科学家。

总之,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试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B2.B3.B4.A5.B6.B7.B8.C9.B 10.A 11.C 12.C 13.D 14.D15.A 16.D 17.A 18.B 19.A 20.D 21.A 22.C 23.C 24.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5题10分,第26题10分,第27题9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2分,共52分。

25.(1)主要内容: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分)原因: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农民需要额外支付土地赎金。

(2分)(2)看法:材料一,改革没能缓和阶级矛盾;材料二,改革影响重大而深远。

(4分)特点:立场、视角等会深刻影响历史认识。

(学生能回答一点即可赋分)(2分)26.(1)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措施具体明确;影响深远。

(答出三点即可,6分)(2)克服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但在“纵百官”等方面问题依然严重。

(4分)27.(1)原因:古代中国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礼乐制度盛行;古希腊城邦体制相对民主,有平等和公有的传统观念。

(4分)(2)完美之处:通过不流血(妥协)方式实现民主。

(1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分)28.(1)特点: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

(4分)原因: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3分) (2)局限性:保留了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2分)平衡的问题:大州(人口多)和小州(人口少)的矛盾、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矛盾。

(2分)29.示例一:英国《权利法案》:(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不掌握实权B.中央实现绝对集权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D.地方拥有自治权力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A.重视文化修养B.宗族观念浓厚C.宣扬安土重迁D.崇尚高官厚禄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A.冲击宗法关系B.削弱封国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稳定地方秩序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能够谏正皇帝的过失B.逐步取代宰相地位C.职广位重,监察百官D.能够杜绝官场腐败8.“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物,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由此可知,元代A.地方政府有较大独立性 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9.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

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注意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B.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C.认识到家事国事同等重要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10.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11.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

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

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A.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D.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12.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城邦至上的观念B.平等自由的理念C.人民主权的思想D.法律至上的意识13.在雅典,富裕公民必须履行广泛的公益捐献义务,如负责装备战舰,负责与祭祀、举办节日庆典有关的各项活动,同时又将其剥削所得的一部分拿出来,供公民中的贫穷阶层分享。

这深刻揭示了A.财富分享推动了雅典社会进步B.富裕公民的捐献增强公民内部团结C.公民的贫富分化造成城邦分裂D.集体意识是城邦政治的重要保证14.《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A.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C.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15.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臻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16.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

这表明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B.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C.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D.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17.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另外还要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王安石这样做的目的是A.选拔真才实学的人B.改革学校整顿太学C.惟才用人提拔官员D.克服恩荫择优录官20.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这一看法A.客观中肯,切中时弊B.背离事实,无端歪曲C.过于拔高,服务现实D.标新立异,创新史观21.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A.推销“赎罪券”B.倡导宗教宽容C.反对宗教信仰D.抨击罗马教廷22.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论述一场战争的影响时说:“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这一“觉醒”指的是开始认识到A.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B.沙皇专制政体的腐败落后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军事制度建设的迟滞落后23.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量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重,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D.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24.“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高二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在一个统一政府里,便不能没有一个领袖。

汉代,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

唐代政治有较多变动。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材料二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

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

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和汉朝相比,唐朝政治的变动。

(8分)(2)结合唐朝的史实,对材料二中钱穆与王亚南的观点进行说明。

(4分)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

古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

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

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

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依据材料,西周和古代罗马的治国模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两种不同的治国模式在历史发展中各有何积极意义?(10分)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民本,法也。

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

……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

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1)依据材料概括商鞅和王安石治国方略的不同特点,概括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9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6分)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世纪中期,日本西南诸藩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武装倒幕。

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起用地方武装,地主曾国藩、李鸿章等先后组建湘军和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