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探索——通识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合集下载

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案

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教案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课程与教材分析(一)课程分析《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突出针对课程需要,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参)《新编实用英语》(第五版)系列教材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的立体化公共外语教材,教材内容贴合日常交际和职场需求,在主题类别、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方面均与《新课标》紧密对应,历经多年教学实践,得到了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师生的充分认可。

教材立足“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助力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将大英教材的思想价值渗透作用最大化,以美育人、以德润人,以文化人,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润物无声中实现“育人育才”。

教材聚焦典型生活和职业场景,以富有生活化、职业性和时代性的选材,将英语技能放在职业场景中操练,注重对学生英语基本功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并创设“线上+ 线下”混合式外语教学生态,资源以立体化、多模态形式呈现,是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课程是面向我校非英语专业普通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所教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具备比较基本的英语阅读和简单写作的能力,但是听力水平普遍较低,词汇量相对有限,在写作和翻译方面能力较为欠缺。

薪火相传,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 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周年》 述评

薪火相传,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 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周年》 述评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2020年11月November 2020第3卷 第4期V ol. 3 No. 4薪火相传,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周年》述评张锦龙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4),85-88页提 要:《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周年》由序言、五大篇章和结语组成,并附有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大事记。

其中,五大篇章为: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发展历程,院校领导论外语教育,专家学者议外语教育,外交家评外语教育和文化出版传媒人士观外语教育。

该书呈现了中国外语教育70年的全景图,梳理了重大外语历史事件,凝练了外语教学成功之道,总结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规律,是外语界学习者、研究者、管理者以及“一带一路”对外“讲述中国故事”者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外语教育;教育规律;教育经验;百科全书[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6105(2020)04-0085-041. 引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兼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岁月如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外语教育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勇立时代潮头,响应国家号召,发出复兴强音。

近年来,对中国外语教育全面了解的需求日益受到关注。

2018年,外语界不少学者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但是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覆盖多层次梳理的引领性著作较少。

2019年,王定华和曾天山主编的《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周年》出版,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

该书包含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的概括,外语教育成长脉络的梳理,外语名家励志故事的讲述,外语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外语教育未来发展的谋划。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44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王 璐 黑龙江财经学院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大学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就。

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一个国家未来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加强对于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这时就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而大学生就是首选,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开始渐渐的认识到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文就目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444-01到目前为止我国坚持采用的是考试制度,但是这种考试制度给许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压力,并且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一味追求成绩的提高,完全跟随教师的步伐,完全失去了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一味的练题,而忽略了自己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我国许多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则始终被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甚至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根本不让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久而久之许多大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尽快的提高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各个学校必须要提高对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对策。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一)仅仅注重应试语言能力培养对于目前我国大学而言,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其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学生仅仅注重应试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研究

4现代交际·2019年12期基金项目:郑州师范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与研究”。

作者简介:赵芳,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商务英语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研究赵芳(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摘要:研究我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旨在为高校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思路和现实依据。

对跨文化能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进行大学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实证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高校学生跨文化意识较高,跨文化知识有待丰富,缺乏跨文化体验和实践机会,跨文化能力有待锻炼和提升。

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04-02近年来,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及其培养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发布《跨文化能力: 基本概念及实践框架》,呼吁各国加强对公民跨文化能力的研究及培养。

(蒋瑾,2015)开放合作、交流融合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关键概念,贸易、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需要大批多语种跨文化人才。

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等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外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高永晨,2016)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为高校跨文化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思路和现实参考,有助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

文章首先对跨文化能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进而介绍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实证研究内容及方法,随后基于实证调查结果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跨文化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建议。

一、跨文化能力的定义与构成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定义与构成观点纷呈。

Meyer (1991:137)将其定义为当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行为、态度和期望时,能灵活恰当应对的能力。

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2012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9,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9期)Total No .309本论文得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HGJXH B2110151)以及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22016)的资助。

收稿日期:2012—05—09作者简介:许元娜(1979—),女,黑龙江泰康人。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

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许元娜(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国间经济的交流与文化的繁荣,很多涉及到外事的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

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英语翻译能力,已经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分析了翻译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等微观领域帮助学生们提高翻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翻译能力;培养策略;大学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041—0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实现各国文化交流的工具,正因为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又离不开翻译这一手段,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但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外语翻译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是其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本文对我国外语翻译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具体分析,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翻译作为外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目前,从市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外语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取向比较广泛,不局限于语言文化类的研究或是语言教学工作,而是充斥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在经济、科技、外贸等领域都在崭露头角。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 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 与 日俱增。这 就给 中国学术界 的学者们带来 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要有很强的跨文化 交际能力,对于本国和外国 的文化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与外国友人进行跨 文化交流。本文将针对 中国 目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研 究现状做一个详细介绍。 关键词:跨文化交 际能力 人际交流 文化 英语教 学
文 学 天地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冯 芝 燕
中 南财 经 政 法 大 学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7 3
摘要: 随着中国 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 国际 社会的交 往越来越多 地走进了 我们的视野。 现 代化的 进程加 速了 精神文明 和物质 明 的流零 。 跨国 攮、
1 、国 内研 究现状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融 合 了 跨 文 化 和 交 际 能 力两 个层面 的含 义。交 际能力概念 最早 由社 会 语 言 学 家 Hy me s 在1 9 7 2年提 出 , 即 交 际 能 力 学说 。他认 为交际能力主 要包括两方面 内 容 :一 是形 式 是否 可 能 ; 二 是 实 际 履 行 是 否 可 行;三是根据 上下文是 否恰 当 ;四是实际上 是 否 可 完 成 。K i m( 2 0 0 1 ) 运 用 社 会 心 理 学 、 应 用 语 言学 和 社 会 学 的研 究 方 法 ,把 影 响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各 种 因 素 总 结 成 一 个 由认 知 因 素 、情 感 因 素 和 行 为 因 素 组 成 的新 模 式 。认 知 因素主要包括 头脑 的开放性 、对 事物复杂 性 和 多样 性 的认 识 以及 视野 和 角度 变 通 能 力 ,情感 因素 主要包括移情 能力、对不确 定 性 的 容 忍 度 以 及 能 够 克 服 偏 见 与 民 族 中 心 主 义 等 , 行 为 因 素 包 括 处 理 交 际 问 题 能力 、 建 立和维持互相 关系 的能 力以及完成 交际任务 的能力。By r a m( 1 9 9 7 ) 构建 了一个跨文化交际 能 力 模 式 。 该 模 式 由知 识 、 技 能 、 态度 和 性 情 、行 为取向构成 ,语 言能力 、社 会语言能 力及语 篇能力与这些 构成因素结合 才能形成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且 它 们 之 间 是 互 动 关 系. Ca n a l和 S w a i n ( 1 9 8 0 )认 为 交 际 能力 由 语 法 能力( g r a mma t i c a l c o mp e t e n c e ) 、社会 语言学 能 力(s o c i o l i n g u i s t i c c o mp e t e n c e ) 、语 篇 能 力 (d i s c o u r s e c o mp e t e n c e ) 和 策 略 能 力 (s t r a t e g i c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导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外语专业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研究。

一、背景描述外语专业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因此,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在于培养跨文化意识,即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国际事务、历史、文化等课程来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

三、提升语言能力语言是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提高语言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要素。

外语专业大学生应注重学习和提高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应对各种跨文化交际场景。

四、了解礼仪习俗不同文化的礼仪习俗存在差异,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礼仪习俗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们应学习并熟悉各国的礼仪习俗,包括对待长辈的方式、进餐礼仪、礼物的赠送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五、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外语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这需要学生们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及善于倾听和观察对方的行为和习惯。

此外,学生们还应学会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对话,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想法。

六、实践交流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实践经验同样重要。

学生们可以参加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如国际学生交流会、海外实习项目等,亲身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七、培养自我文化意识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也应注意自身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通过探索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自我,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

结语: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们不断学习和实践。

基于“金课”标准《综合英语》教学——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基于“金课”标准《综合英语》教学——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金课”标准《综合英语》教学——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探究文/ 孙 玮 翟 洁【摘要】思辨能力的缺席已是长期存在并持续讨论探索有待改进的问题,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构成人文通识教育和思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和思维能力层级理论,以《综合英语》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产出导向法【作者简介】孙玮(199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翟洁(1977-),女,汉族,辽宁铁岭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项目,项目名称:2019年度校级一流专业建设(英语)(项目编号:ZY201904)。

引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金课”标准,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这些标准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基础课不应再像以往那样基于课本内容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思考力,用外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蔡基刚(2018)在“金课”打造与探索的文章中指出,比起传授知识本身,培养学生信息汲取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更为重要。

我国高等外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技能的记忆和模仿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发展,使得外语专业人才存在“思辨缺席症”(黄源深,2010)。

科技发展和创新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撑,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此外英语教育离不开跨文化教育,它是要培养母语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型人才,而不是同化于目标语的人才,这样的跨文化人才才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孙有中,2017),具有批判性文化意识 (Byram 2012:7)。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外籍语言教师的实证分析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外籍语言教师的实证分析

外籍教 师对 中 国文化 的 了解程度 等 方面对 外语 教 学 中跨 文化 交 流能 力培 养的现 状进行 分析 。 要
提 高外语 专业 学生 的跨 文化 交流 能力 , 高校 必须 积极 开设跨 文化 交 流课 程 , 学 生提供 多种 类 为
型 的跨 文化 交流 活动 : 高外语教 师 的跨 文化 交流 素养 , 提 改革 外语 课 堂教 学模 式 ; 外籍语 言教 对
师进行 跨 文化 培训 。
[ 关键 词 ] 外语 专 业; 文化 交流 ; 跨 外籍语 言教 师 [ 中图分类 号 ] 4 16 G 5. [ 文献标 识 码 ] [ B 文献 编号 ]0 9 1 7 ( 0 1 0 — 0 9 0 10 — 1 3 2 1 )4 0 7 — 5


教 学 研 究 与 课 改
■Ⅲ嘀■匝皿田皿皿圈删 |
高校外语专业学 生跨 文化交流 能力 培 养现状 与对策研 究
— —
基 于江苏省高校外籍语 言教 师的实证分析
韩 纪琴 , 伟 华 , 薇 程 魏
( 京农 业大 学 , 苏 南京 2 0 9 ) 南 江 10 5
[ 要 ] 国的外语教 学忽视 了跨 文化 交 流对语 言 学 习的促进 作 用。基 于江 苏省 高校 外籍语 言 摘 中 教 师的调 查 , 高校 外语 专 业 学生对跨 文化 交流 的认 知 程度及 态度 、 就 中外 教 师跨 文化 交流教 学、
文化 的差 异及 其对 跨文 化交 流 的影 响 、 化导 人 文
外教师跨文化交流元素在教学中的应基础提 出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对策。本 研究对今后高校充分发挥外籍语言教师在跨文化
交 流 教学 中 的作 用 、提高 外语 专 业 学生 的跨 文 化

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_潘亚玲

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_潘亚玲

跨文化能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空泛的口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大都会参与与来自异文化成员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或科技交流,因此,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应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在上海召开的“2006年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于国内外的从事跨文化交212006:79-80)。

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潘亚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业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确定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多与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的语言和语用能力等同起来(彭世勇,2005:74)。

笔者对2001至2006年国内重要的十多种外语教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论文极少,并且没有发现一篇基于实证研究方法的对于跨文化能力内涵的研究论文。

对于这一问题,一些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外语教学学者也有所认识,如胡文仲指出,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个突出弱点是缺乏实证研究(胡文仲,2005:323),他对1999至2002年间我国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实证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论文不到1%。

彭世勇则在研究了1994年到2003年发表在我国564种学术期刊上的2 285篇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论文共1 109篇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缺乏理论建树,缺乏研究方法,学科单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创建理论的研究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8) 04-0068-07摘 要: 跨文化能力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能力,而在我国,对于跨文化能力的研究却极少。

为了为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作者在就欧美对“跨文化能力”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之后,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就跨文化合作的职业实践中对“跨文化能力”的理解和阐释进行了实证研究。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面临问题及方法的探索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面临问题及方法的探索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面临问题及方法的探索[摘要]社会的发展对于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受翻译的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外语翻译教育教学却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翻译界及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翻译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等微观领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及其对外语翻译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能力语言能力母语负迁移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

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

本文对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一)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外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和其他学习外语的高年级学生在翻译时常常有这样的体会: 文章中的大词(生词、难词) 和大句子(长句子、难句子) 只要注意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译文通常都会很精当。

而文章中的许多常见的“小词”和“小句子”却往往会成为翻译的难点,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或理解不了这些“小”的词和句子,而是因为虽然总觉得心中有数,下笔时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很多学生认为认识单词和句式就是指会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知道单词和句式的个别的,常见的意思。

而实际上,对于翻译文章来说,这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可能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特定的文章及背景赋予了文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特定的意义,这就使得我们原本认识的单词和句式有了特定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方法。

单词和句式在文章中的这种“特化”的过程,经常会使得它们的意思发生迁移。

因此,如果我们在翻译文章时不明就里,试图生搬硬套已知的部分知识、信息,势必会弄巧成拙。

(二)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

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和应用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和应用

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和应用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本文指出跨文化交际融入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课堂教学中与课下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可采用的点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引言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不同国家、种族、民族的人们频繁接触和交往,使得“涉及交际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1]。

因为语言本身具有社会交际功能,人们正是以语言为媒介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注重交际能力培养日渐凸显其重要性。

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常常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与文化误解现象,它们不仅成为学习语言的障碍,还往往会导致交际双方摩擦的发生,甚至交际的失败。

目前,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对外语与语言背后的文化不够重视。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能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事实上,在不同的语言中,表面对等的词汇在文化内涵上并不相等,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含义。

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仅限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非外语类学生对其能力培养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学生虽精通语法却经常遇到语言僵化的瓶颈,部分原因源于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很难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事实上,任何试图熟练自如表达第二语言的学生都要懂得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

为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除了加强口语教学外,必须注重向学生传达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外语教学法也必须更强调文化因子。

二、跨文化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在特定的文化中,即使掌握了目的语的正确语法,标准语音和语调及一定的词汇量,不了解其社会习俗、价值取向、交际模式等,交际困难就不可避免,这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外语教学不但传授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摘要】外语教学中翻译训练本身就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强化翻译训练应该与外语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结合起来。

翻译教学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翻译训练指向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

在课堂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总结,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再指导翻译实践,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能力培养一、大学英语教学与与翻译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以增强语言能力为目标的。

而这种能力最终又会体现在实际的应用上。

翻译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统一。

翻译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从口头交流的顺利进行到能够积极有效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

翻译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实践标准就是以语言能力的增强为首要目标,通过翻译建立学生的语言能力机制,以语言的运用能力为验证语言能力的标准,因此翻译实践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的验证标准。

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出翻译水平高、能力强的外语人才,更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专门用来讲授翻译的课时极为有限,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 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翻译训练有一些困难。

首先,大型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在强调培养语用能力的同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应试带来的压力,,因而难免造成不注重翻译的应用能力培养。

其次,翻译训练的教学评估难于控制,因为翻译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因此评分标准难以控制。

翻译测试的评分标准难以控制。

再次,工作量大。

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专业的翻译训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教材的选择纷繁复杂、作业数量多,致使翻译训练成为一种奢侈的训练项目。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先让学生翻译一段,然后教师批改学生译文,教师讲评,最后教师再给出标准译文的传统方法;或者教师课堂讲解理论、例证分析、课后留作业的方式。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献综述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The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English Teaching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姓名翁倩学号 0093941专业英语(经贸) 届别 2013届指导教师史希平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文献综述前言本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触越来越紧密,经济往来、文化碰撞越来越频繁的状况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趋向成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很具有必要性。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通过图书、网络等各种方法、手段来搜集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我国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正文1.国外研究现状跨文化交际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中首次提出的,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中的个人之间的交际。

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文化教学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分割阶段,依附阶段以及有机结合阶段。

1.1分割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1880年,法国教育家Gouin在他的著作The Art of Teaching and Studying Language中讨论了文化的重要性(胡文仲等,1997:30)。

两年后,该书的英文版问世,并迅速在英美两国推广。

在书中,作者传递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文化教学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常规课程中得以实施。

这是西方第一部阐述文化教学重要性的理论著作。

20世纪初,语言教学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著书立说,阐释文化因素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1900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起草的一份题为“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Twelve”的报告,第一次提出欧洲文化应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陈申,1999:9)。

强化高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

强化高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

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语言综合运用水平。
03
强化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实施路 径
优化课程设置
多元化课程设置
在保持外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 上,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 科学等领域的通识课程,确保学
生全面发展。
跨学科课程整合
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提高 多领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强化文化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加大文化教学比重 ,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
意义
通识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 进个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社 会的挑战。
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现状
课程设置
目前,许多高校外语专业的通识 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集 中在文学、文化等领域,缺乏对
其他学科的关注。
教学方法
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语 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通 识素养的培养。
师资力量
部分高校外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 薄弱,缺乏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 ,难以有效实施通识教育。
强化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 适应全球化需求:强化外语专业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 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
文学与文化
1 2 3
文学作品欣赏与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目标语言的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加深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
文化背景与国情了解
系统介绍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 社会制度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标语言 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跨文化意识培养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 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识与技能

强化高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之见

强化高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之见

强化高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之见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外语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门技能,而外语专业的通识教育也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和强化这一教育。

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外语专业通识教育是指在外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其他学科的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等以加强全面教育,培养学生的广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

这一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外语专业通识教育能够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使其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外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化眼光,这些都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其次,外语专业通识教育也能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加全面和综合地发展。

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专业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领域知识,但是缺乏综合能力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不同于他们专业领域的视角,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加强和强化外语专业通识教育的措施为了更好地发挥外语专业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强化这一教育。

1.合理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外语专业通识教育,需要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有品质。

此外,还需要挖掘本校外语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围绕世界语言文化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2.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外语专业通识教育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需要学校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具体而言,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优先招聘有较强跨学科背景、事业志向强烈的外语教育人才,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与职业发展通道。

3.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外语专业通识教育需要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

外语专业如何进行语言教育和外语

外语专业如何进行语言教育和外语

外语专业如何进行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相结合?外语专业如何进行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相结合?一、引言外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关键。

在外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是紧密相关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语言教育与外语专业培养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的关系语言教育是外语专业的基础,它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交流中。

然而,光有语言能力是不够的,外语专业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深入了解外语国家文化、批判性思维、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筑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如何进行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的融合1.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语言教育与外语专业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在语言教育阶段,可以通过引入外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的背后文化内涵。

在专业课程中,可以增加语言教育的要点,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的综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评估方式的改革为了促进语言教育和外语专业培养的融合,评估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传统的语言能力测试只注重学生的语法、词汇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外语背后文化和专业领域的理解。

因此,可以引入更多的综合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论文写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外语专业是为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背景视野的专业人才而设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英语专业培养的跨文化认同思考

英语专业培养的跨文化认同思考

收稿日期:2020-10-16基金项目:2017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内涵建构研究”(课题编号:JZ170104)。

作者简介:余亮妹,女,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讲师。

2015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实施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强调了语言运用能力之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现的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结合这一重要目标,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该如何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讨论的课题。

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数量上并不缺,但真正“专业”的英语人才可谓紧缺。

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在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根本在于缺乏明确的专业认同,而其认同的关键在于它的跨文化人文性。

一、跨文化认同理论专业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认同能力。

戴晓东提出的跨文化认同理论是文化认同的延伸,包括独特性延伸和普遍性延伸。

[2]独特性就是对自身内部亚文化的整合,从而使群体内部成员变得更为多元与包容。

普遍性是双向延伸的过程,一方面是对他文化的欣赏和学习,另一方面让他文化了解自己。

在文化内外延伸和互动的过程中,交际者获得整合不同文化视角及反思和自我转变的能力。

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跨文化认同能力主要是指对自身多元文化的认知与包容、对他文化的赏鉴和学习、对自身文化的外向阐释以及对自身文化和他文化的整合、反思、融合、转化及创新的能力。

显然,跨文化认同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文化自觉。

作为一种文化的反省,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义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及发展的方向。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教学实例——以微课“Uncle_Sam:I_Want_You图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教学实例——以微课“Uncle_Sam:I_Want_You图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44期总第640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教学实例——以微课“Uncle Sam:I Want You图说中西方文化意象”为例摘 要: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思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之一,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是大学教育给予学生的取之不尽的财富。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团队制作的微课,从跨文化思辨的角度论述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思辨能力;实例教学作者简介:刘双(198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法。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引入中国,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成果。

近30年,全世界的国际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有500 多万国际学生,2025年时该群体或将增至900万。

不管学生是否选择出国,从大学阶段开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为跨文化学习提供了很大的舞台,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广泛开展跨文化交际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不断丰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就是在进行跨文化学习。

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务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并未具体说明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落实,很多高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摸索尝试。

虽然模式不同,教学理念也不同,但是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上达成了共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在于以跨文化教学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教学有机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跨文化交流能力 的体现 与培 养
重要 的作用 ,这对 翻译工 作者提 出了跨文化 内容翻译 的
跨 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在三个 层面上 :跨文化 交流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求 。其 中文学与 文化 内容的翻译与经济 、社会 、自然 识 形成 ,跨文化知识 的掌握 ,跨 文化交流技能 的掌握 。
科 学等 内容 的翻译存在着 较大的 区别 ,不 同语 言之 间的 第 一个层面是跨文化交流 的基础 ,跨 文化交流 的意识包
会等 内容 的翻译 。 自然科 学 、经济类 内容立足 于客观事 文 化知识 涉及扎实 的外语水平 和汉语水平 、对 于不 同国
实 、客观数据 、固定 的概念 等 ,在不 同语言之 间的翻译 家国情 、文化历史 、风俗 习惯 等方面的 了解 ,第 三个 层
和解 释中很少存在 障碍性 的国际壁垒 。而文学 、文学内 面涉及翻译理论 ,书面表 达能力 ,处理文化差异 的具 体
四 、 通 识 教 育 在 跨 文 化 内 容 的 翻 译 中 的 作
2017年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以培养 “全 面发 用——厚 积薄发
学 生在 大学 翻 译课 程 的教学 与 学 习 中需 要考 虑 的现 实 翻译 的能力要求 。跨文化传播 知识 的积累需要学生 自觉
问题 。
加强专业课 和语言知识 的学 习 ,积极参 与通识课程 的学
汉语 和 以英语 为代 表 的 印欧语 系 的语 种在 词 汇 系 习 ,在夯 实语 言基本功 的同时 ,不 断扩展知识面 。跨文
关键词:翻译 ;跨文化 交流 ;通识教 育 ;外语专业
随着 全球化 的不断深入 ,各 个 国家之 间的文化交 流 译 ,尚不能达到 “信 ” “达 ” “雅”的要求 ,所 以 目前
不 断增强 ,国际的文化输 入与输 出 日益频繁 。在这一过 该 类 内容仍需人工翻译 。
程 中 ,翻译工作在不 同语 言的文字转化过程 中起 着至关
统 、语法 、句法 、结构等方 面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 ,而汉 化交流技 能的培养则需要 院校和外语专业 的学生一 同努
语 本身博 大精深 的特点使 以汉语 为载体 的文学作 品、文 力 ,学校应 当组 织各类 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锻 炼跨文化
化 内容在语 言表达上具有丰 富 、优美 、生动等特点 。 目 交流技 能的活动 ,比如文学翻译讲座 、翻译 大赛 、演讲
和各类 活 动 ,广泛 涉猎 不 同学科 知识 ,不 断扩展 知识 化 、社 会 、历史 、文学等课程 的教学 ,优化此类课程设
面 ,积极 参 与跨 文化 实践 活动 ,在 实践 中提 高跨 文 化 计 ,旨在挖掘外语专业课程 的深度 ,丰富学生的专业课
交流技 能 。
学 习内容。
三、通识教育与外语专 业教 育结合 的实践
誊 并l文化与教育
大学外语专业学 生翻译能 力与 跨 文化 交流能 力 的探 索
— — 通识教育 与外语专业教 育相 结合的策略
蔡 子 修
摘要:跨 文化 内容的翻译是 国际文化交流 中不可避 免的环 节,跨 文化 内容的翻译 由于不 同地 区,不 同 文化 之 间的差异存在 壁 垒和 障碍 ,因此提 高高校 外语 专业学 生跨 文化 内容 的翻译 需要提 高外语 专业 学生 的跨 文化 交流能力 。通识教 育与外语 专业教 育相 结合 的培 养模 式能够挖掘 学生外语 专业课 程 的深度 、丰 富学生所 学知识的广度 ,拓 宽学生的 国际视 野 ,帮助 学生 了解世界 历 史发展 的 多样性 ,了解和 尊重世界 各 国、各 民族的文化 传统 ,树 立正确 的文化观 ,培养 学生的跨 文化交流 能力 ,并通 过丰 富的知识积 累在 翻译 实践 中厚 积薄发。
一 1 26—
文化与教育l A20L1L8C 年I第RCoL7E期S
请外籍教师 ,并通过各种课堂 活动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 言基础 课 程之 外 ,也应 强调 语 言应用 课程 的教 学 如笔
进行跨 文 化交 流技 能锻 炼 ;学 生要充 分 利用 学 习资 源 译 、口译 、演讲等 ,以及所学语言使用 国家 的国情 、文
翻译 难度也存在差异
括意识到不 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 ,意识到跨文化交 流的必
一 、 跨 文 化 内容 的 中外 语 言翻 译 特 点
要 性和 巨大意义 ,意识 到跨 文化 内容翻译可能会 遇到的
文学 、文化 内容 的翻译 不同于 自然科学 、经济 、社 问题 ,意识到跨文化 翻译 的能力 要求 。第二个层 面中跨
容 有着 显著 的地方特色 、民族 特色 、国家特色 ,被 打上 方 法等。
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风俗 习惯 、历史背景 的烙 印。不 同
对 于如何培养外语专业学生 的跨 文化交流水平 ,需
的地区 、民族 、国家拥有 自己独 特的风俗习惯 、文化 现 要从 这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引导 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前计算机在 完成英语与欧美诸语种 的互 译上 已经取得 了 等 ;在 日常教学 中教师应 当合理扩展课本 知识 ,打造外
重大 的进展 ,但 计算机对文学作 品进行 汉语— —外语互 国国情 、文化 、历史等相关精品课程 ,根 据情 况合理聘
作者简介:蔡 子修 ,中国人 民大学外国语 学院。
象 、文学作 品。翻译工作讲求 “信” “达” “雅 ” ,即 需 要从 培养方案和课程设 置上体 现综合 、多元 的特 点 ,
内容准确无误 、表达通顺 流畅 、语言 自然优美 。所 以在 在语 言专业课程教学 的基础上补 充世界文学 、哲学 、艺
该类 内容的翻译上可能存 在可译 性 、准确性 、艺术性 上 术 、社会 经济等课程 ,通过 国际化 、通识化 的课程设 置 的障碍。如何克服 翻译工作 中的这些 障碍 ,如何全 面提 让学 生逐 渐接触并感受存在 的文化差 异 ,感受跨文化 知 高 翻译 _T作 者 的翻译 水 平 ,是广 大外 语教 育 工作 者 和 识学 习的必要 性 ,最终使学生能够 清楚 地意识到跨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