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阶段检测 第五、六、七]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阶段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Word
阶段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
如《尚书》卷十三说:“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
"这里的“君子”,显然是执政者或贵族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
翻开《论语》,有关“君子”的论述俯拾即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等等。
这表明,孔子常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肯定和褒扬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
在《论语》里,孔子也数次提到“圣人”,但他明确对弟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这就是说,圣人难以看见,也难以企及,但君子能够见到,也可以并应该努力做到。
作为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可望可即、可学可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张岱年等学者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
《孟子》中“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论述,使君子人格的内蕴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不仅是儒家着力打造和推举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内涵也颇为认同.人们耳熟能详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就是《庄子·山木》中的名言。
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1(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项,“阙”通“缺”;D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夫人..禀五常D.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解析:D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二)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 .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选C A项,“谦”通“慊”,满足。
B项,“倍”通“背”,违背。
D项,“直” 通“值”,价值。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C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去:前往D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患:祸害,灾祸解析:选C C项,去:离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修身也,尊贤.也C .上长长.而民兴弟D .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选A 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A.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①故君子慎其.独也B.②中庸其至矣乎C. 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D. 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选C A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
B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
D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5. 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2) 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 , 。
(《坛经》)(4)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四)一、基础巩固(20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 .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 .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选D D 项,豪:豪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 .马牛而襟裾.D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选A A 项,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选C C 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 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 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 ①②④ / ③⑤⑥⑧ / ⑦B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⑧C ①②④ / ③⑤⑥ / ⑦⑧D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 / ⑧解析:选A 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问花花不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阶段检测一(一_五单元)
阶段检测一(一~五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众妙.之门妙:微妙。
B.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C.弃君之命,不信.信:相信。
D.私存.《嘿记》之文存:心里怀着。
解析:A项,“妙”的意思是“奥妙”;C项,“信”的意思是“守信用”;D项,“存”的意思是“保存、收藏”。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敝之而.无憾B.甘其.食,美其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C.汝为.六代祖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D.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解析:A项,表目的,来/表转折,但;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这”;C项,均为“是”;D项,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助词,表示停顿。
答案:C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1CD解析:A项,①形容词,舒适、安逸;②疑问代词,哪里。
B项,①动词,遗弃、抛弃;②动词,送给。
C项,①连词,然而;②代词,这样。
D项,均为名词,“处所,地方”。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无,欲以观其妙.②致中和,天地位.焉③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④提弥明死.之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⑥然后能成其良直..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一家仁.,一国兴仁⑨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⑩幸获两全.A.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B.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C.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D.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解析:①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动词的为动用法;⑤⑦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⑧⑩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①何以渐顿②何以利吾国③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④此世俗之所谓知也⑤见屈武侯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⑦敏于事而慎于言⑧德者,本也;财者,末也⑨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⑩其我之谓矣A.①②/③⑦/④⑥⑧⑩/⑤⑨B.①②⑩/③⑦⑨/④⑥⑧/⑤C.①②⑩/③⑦/④⑥⑧/⑤⑨2D.①②④⑩/③⑦/⑥⑧/⑤⑨解析:①②⑩是宾语前置;③⑦是介词结构后置;④⑥⑧是判断句;⑤⑨是被动句。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阶段检测 第二
其次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分)A .可谓好学也已B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 .盍各言尔志D .阖四竟之内解析 A 项,“已”通“矣”;B 项,“靡”通“糜”;D 项,“竟”通“境”。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遗弃,抛弃。
B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显露,表现。
C .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D .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 累:劳累。
解析 D 项,累:忧患。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A.⎩⎪⎨⎪⎧无,名天地之始.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曰:鱼不行脱于渊,国之利器不行以示人 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D.⎩⎪⎨⎪⎧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解析 C 项,都是“因此”的意思。
A 项,名词,根本,本源;副词,才。
B 项,相当于“夫”,无义;连词,因此,所以。
D 项,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地方”;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用来……的”。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分)A .道可道,格外..道B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C .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D .不远千里..而来 解析 A 项,格外:古义指不是永恒不变的;今义指①特殊的,②格外。
B 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①失传的学问,②超群而独到的学问。
C 项,文章:古义指文辞、文饰;今义指作品、著作等。
D 项,千里:古今意义全都,都表示路途遥远。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4分)A .敝.之而无憾B .不远.千里而来C .苟为后.义而先利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解析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旧。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检测一(一_五单元) 含解析
阶段检测一(一~五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众妙.之门妙:微妙。
B.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C.弃君之命,不信.信:相信。
D.私存.《嘿记》之文存:心里怀着。
解析:A项,“妙”的意思是“奥妙”;C项,“信”的意思是“守信用”;D项,“存”的意思是“保存、收藏”。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敝之而.无憾B.甘其.食,美其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C.汝为.六代祖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D.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解析:A项,表目的,来/表转折,但;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这”;C项,均为“是”;D项,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助词,表示停顿。
答案:C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②沛公安在B ①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②使人遗赵王书C ①然世多趋邪而弃正②然后能成其良直D ①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②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解析:A项,①形容词,舒适、安逸;②疑问代词,哪里。
B项,①动词,遗弃、抛弃;②动词,送给。
C项,①连词,然而;②代词,这样。
D项,均为名词,“处所,地方”。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无,欲以观其妙.②致中和,天地位.焉③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④提弥明死.之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⑥然后能成其良直..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一家仁.,一国兴仁⑨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⑩幸获两全.A.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B.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C.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D.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解析:①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动词的为动用法;⑤⑦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⑧⑩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模块综合测评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阅读题共65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5分。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3分)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
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
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
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
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
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
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
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现在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
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
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
文学作品相对哲学著作还拥有这一巨大的优势: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同时并存而又相安无事。
事实上,就算这些作品彼此差异很大,它们也可以同时为同一思想的人所欣赏和珍视。
相比之下,某一哲学思想体系甫一露面,就已经睥睨着它的兄弟姐妹,处心积虑要毁灭它们,就像上台登基的亚洲国家的君主一样。
这是因为正如一山只容一虎,同样,只有一种哲学可以君临天下。
也就是说,哲学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孤独、不喜交际的,一如那些孤独守在丝网中央的蜘蛛:它们现在就静候苍蝇自投罗网。
而一旦另一只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准备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因此,文学作品和平共处,就像安静、平和吃草的绵羊,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那种破坏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使它们甚至成为首要是吞噬自己同类的蝎子、蜘蛛、昆虫幼体一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三)一、基础巩固(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选C C项,机:关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选A 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3.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选C C项,履:名词作动词,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选C 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12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二、阅读提升(51分)(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创新设计】14-15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分层训练 第七单元 童心说]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D.言虽工,于我何与?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 B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B.非内含以章美..也章美:文章华美。
C.矮人..何辩也矮人: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
D.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定执:固定不变。
解析B项,章美:美好。
答案 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B.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C.诗何必..先秦..古选,文何必D.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解析B项,“道理”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是指“道学家的荒谬的说教”。
答案 B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文.假文平B.笔.之于书C.有闻见..从耳目而入D.决定目.之为经矣解析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其他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B.言虽工,于我何与C.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D.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解析 A 项和例句均为判断句。
答案 A6.填空。
(2分)(1)夫童心者,________,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非内含以章美也,________,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答案 (1)绝假纯真 (2)非笃实生辉光也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阶段综合测评1 含答案
阶段综合测评(一)(一~五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克服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D.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停留【解析】B项,克:能够。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见君子而后厌然.使之然.也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解析】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项,连词,表转折。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壮也,血气方刚B.不忘恭敬..,民之主也C.少私寡欲,绝学..无忧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A项,及其,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和前者是从属关系。
C项,绝学,古义:抛弃学问;今义:失传的或高明独到的学问。
D项,烈士,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史.之为务A.所以事.君也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C.提弥明死.之D.而身处尧舜之安.【解析】史:名词作动词,写史。
A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B项,诚:使动用法,使……诚。
C项,死,为动用法,为……死。
D项,安,形容词作名词,安稳的地位。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知其然也A.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B.天下莫柔弱于水C.唤慧能堂内D.何适而无有道邪【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A项,判断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项,省略句。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三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五至六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 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四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七至九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
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全部内容。
阶段质量检测(二)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选C 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
D项,“直”通“值”,价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患:祸害,灾祸解析:选C C项,去:离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选A 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选C A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
B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
高中仿真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骨碌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问:“ 爸爸,找我有什么事吗?〞 刘满旺板着脸问: “ 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 儿子低头不语。 刘满旺生气地说: “ 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 “ 不,不是偷的。〞“ 那是谁
一种民族文化的进步离不开文化传播的健康进行,缺少与外来文化信息交流的民族不可能是朝气蓬 勃 的民族。丝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西方贸易商品,除了它自身的物质性文化内涵外,它还会使我们联想到 古代 中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那段历史。今天,当中华民族再次敞开国门之际,抚今追昔,可以策励我们以 更加开 放的胸襟,大智大勇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唐文化在广泛摄取外来文化营养的过程中却并未失去其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特质。唐文化对外来文 化 在宽容、开放的同时,又加以能动地选择与改造,从而将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并消化。隋唐时期佛教开 展高 度成熟,寺院经济也空前兴旺,高僧们制定独特教规,瓜分教区,以相对稳定的地盘创造性地开展佛教理论, 进而推出纯粹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佛教宗派,这就是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这些佛教宗派在佛理 和价值取向上都是中国式的。印度佛学以出世和个人“ 解脱〞为价值取向,而中国佛学那么强调以功德度人, 注重入世。当然,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能起补缺作用的就会被吸收并加以消化、改造,反之那么会被淘汰。 法相宗的创始者是大名鼎鼎的玄奘,这位著名高僧不辞劳苦,沿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取经,希望用从印度带回 的正统的释迦教义统一唐代的佛学。然而,旨在坚持印度佛教理论纯洁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法相宗,在兴 盛了三四十年后就骤然衰落,其命运颇值得人们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七单元阶段检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大段:仔细。
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切己:切身。
C.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丑:厌恶,憎恨。
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自文:自己写文章。
解析D项,自文:自然成文。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若读之.数过随其所见,笔之.于书B.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然.纵不读书C.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木受绳则.直D.变而为.院本化而为.鸟解析第一个“则”表示判断,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A项,代词;B项,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成为。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A.乃为人欲引去B.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C.君子喻于义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例句与D项为判断句。
A项,被动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项,状语后置句。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B.笔.之于书C.吾妻之美.我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
A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 B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以.嗜鱼,故不受也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 子其.治事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置杯焉.则胶 D.⎩⎪⎨⎪⎧相追之,乃.其父也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解析 D 项,竟,竟然。
A 项,因为/用、拿;B 项,还是/大概;C 项,句末语气词/兼词“于此”。
答案 D6.翻译下列句子。
(10分)(1)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
(《求谏》)(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原君》)(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以致语无伦次。
(2)难道这些古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鉴赏(50分)(一)课内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求谏(节选)吴 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
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
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藉:借助。
B .冀.凭直言鲠议 冀:希望。
C .实愿罄.其狂瞽 罄:竭尽。
D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任:使用。
解析 D 项,“任”的意思是“由着,听凭”。
答案 D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①皆失其.举措②吾其.还也B.⎩⎪⎨⎪⎧ ①幸诸公数相.匡救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C.⎩⎪⎨⎪⎧ ①愚臣处不讳之.朝②哀民生之.多艰 D.⎩⎪⎨⎪⎧①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解析 A 项,①代词,他们;②语气词,表婉商语气,还是。
B 项,①偏指一方,我;②副词,互相。
C 项,都是助词,的。
D 项,①介词,因;②介词,把。
答案 C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 )(4分) ①欲自照,必须明镜 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③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之心 ⑥公等亦须受人谏语A .②③④B .②③⑤C .①⑤⑥D .①④⑥解析 ①是比喻句,体现不出“求谏”精神;④是大臣王珪的话;⑥是太宗希望大臣们也勇于纳谏。
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 B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 .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
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
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
解析D项,“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理解错误,原文是“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答案 D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自贤”的“贤”和反问句式。
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两个反问句式。
答案(1)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2)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二)课外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
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
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
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 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 .而又辱.之 辱:辜负。
C .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 .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
辱:谦词,表示承蒙。
答案 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 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 项,代词 ,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 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 A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 .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