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内容衔接不够完善。

初中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则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在教材编写方面,初中和高中的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中更加注重内容的衔接性,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高中数学的拓展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数学之间的教学方法没有进行有效的转变。

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和练习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而高中数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未能及时转变初中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时期,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监督。

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教材和课堂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由于在初中阶段缺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例如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等,使学生在初高中过渡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需要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内容的衔接性,教师应以初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为指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

初中数学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高中数学则更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由于这种差别,很容易使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感到困难。

在初中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但在高中却需要深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就需要重新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对高中数学学习造成影响。

初中数学的教学普遍偏重于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较少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薄弱的问题,导致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

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

加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重复教学或者遗漏重要知识点的情况。

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了解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为学生做好过渡准备。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培训。

在重要的学习节点,可以开展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课程,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并掌握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教师合作等多方面考虑。

只有全面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和顺利过渡。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连续发展的两个阶段,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也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数学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教材设计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方法运用的规范和数学思维的培养,而高中数学教材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方法运用的灵活和数学思维的拓展。

由于初高中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取向和编写背景,导致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和衔接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初高中数学教材进行统一规划。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教研人员,对初高中数学教材进行评审和修改,明确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点,使其在基本概念和方法上有所延伸和深化,尽量减少学习负担和重复学习。

注重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提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发展。

教学方法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对于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来说是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强教师培训,并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部门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邀请高水平的初高中数学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教师教学经验的共享平台,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初高中数学教师的任职资格和从业经验的差异,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经验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着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进入高中后,数学的难度和复杂性会明显增加,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

但是,在高中阶段,这些概念和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当注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机械计算和简单问题的解决。

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数学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学习兴趣的培养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通常对数学感到困惑和厌倦。

进入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更高的抵触情绪。

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启发性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用有趣的数学故事和实际应用场景,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会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注重对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全面的能力发展。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结合高一数学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好多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甚至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

为此,本人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米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咼咼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出现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变化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
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出现滑坡现象。

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对策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可是,进入高中后,他们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学。

所以,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激发每个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教材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

而对数、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

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严谨,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

2.学习的方式方法差异很大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初中以机械记忆为主,即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而高中以理解记忆为主,理解了才能记住应用。

高中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看不见,靠想象,以条件,推结果。

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高中数学学科的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本文将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

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重合,导致在初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学过,而在高中又重新学习一遍,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有些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在高中学习中没有足够的强调,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较为薄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对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剔除或精简,同时增加一些高中的重点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以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掌握为主,而高中数学学习则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由于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较大,导致一些学生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出现困惑和迷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适当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初中就接触到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衔接也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

由于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导致一些初中和高中的数学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出现断层和隔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和交流会议,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共识,从而有效地衔接初高中数学学科。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连续性发展过程,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着一些衔接问题,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难度提升、学科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策略。

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

高中数学作为进阶课程,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并没
有充分覆盖高中数学所需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问题。


中数学通常没有涉及到复数、向量、三角函数等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这使得
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概念时感到困惑。

改进策略之一是要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高中数
学知识点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对高中数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接触。

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提升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低,而高中数学教学的
难度较大。

在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数学教学难度的突然增加可能给学生带来困
惑和挫败感,导致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

我们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度提高
教学难度,引导学生逐步接受和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

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初中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论文

初中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论文

初中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究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通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现下降趋势,为此初中生升入高中之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现象尤为突出。

解决学生在初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完成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思路和方法,愉快主动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差异分析(一)知识体系的差异。

随着这几年新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大大降低了,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调整后,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相对而言,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知识的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呈现“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在初中, 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

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要求高,进度快,难度大,教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使高一新生不适应。

而且高中教学,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维,影响了数学学习。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关键阶段之一,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内容的断层、教学方法的转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习内容的断层。

在初中阶段,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主要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代数等,而在高中阶段,数学内容较为深入,包括数列、函数、微积分等。

由于这两个阶段的内容断层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感到困难,学习乏味。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比如可建立初高中数学的内容桥梁,设置一些过渡性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时能够顺利过渡。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授、示范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而在高中阶段,教师更多地采用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适应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应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模式,比如在高中阶段适当继续使用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学习兴趣的下降。

由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内容和难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趣,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浅谈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区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了明显“不适应”的现象,初中高中数学的衔接势在必行。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衔接的必要性(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弦切角,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我们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二)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的教法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

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强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

如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内容容量大,从概念的发生发展、理解、灵活运用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和举一反三、知识和能力并重。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浅析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变化,而职高学生大多数学基础又比较薄弱。

“数学难学”成为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职高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职高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薄弱。

表现在概念模糊,基本公式、原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加上语文底子差,感知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2、认识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

表现在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3、忽视双基,灵活运用能力差。

对概念公式、原理、性质只能死记,直接运用;解题方法只能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4、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审题抓不住实质,解题步骤混乱,推理不严密,格式不完整,漏洞很多。

5、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兴趣和恒心。

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

二、职高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数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思想和方法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教学衔接上自然存在脱节现象。

2、由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中考要考的“双基”反复讲,反复练,而与中考关系不大的三言两语带过,这样在高、初中教材交接处的双基,学生就无法准确掌握,因此人为造成了知识脱节现象。

3、职高教学中,部分数学老师脱离学生实际,即不管学生在初中的双基如何,只管按教材讲课,因此,在教学衔接上又一次人为造成了脱节现象。

4、职高、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联系很少,职高新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现状互不了解,因此也导致了教学上的脱节现象。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2)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2)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2)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篇三[摘要]进入高中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数学学习方面面对教材梯度提高、教学方式改变、思维层次跃进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导致成绩大幅下降。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清楚地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教学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发展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衔接适应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

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呢?为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这个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成绩下降的原因:(一)教材方面原因:知识存在脱节现象1.初中一些公式已删去不讲例如:立方和与差公式,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论文-3000字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论文-3000字

探究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的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

因此,客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

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加,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论文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论文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初高中数学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作出努力。

下面先谈谈高一学生面对的台阶问题,而后再谈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做法。

台阶一、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次大飞跃初中研究函数问题,仅是函数的初步概念(例如:函数的原始定义,简单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些函数的图像,一般函数的性质没有深入进行探讨,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从集合的角度来定义函数,全面的对函数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继而要学习另外几类更一般的基本函数,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

这些都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数学将很难过关。

台阶二、从能力要求上,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证明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规律大部分是由特殊的例子直接得出的(如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而在高中,如指数的运算规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数学。

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后,在学习和掌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就体现了分类讨论这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同时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领域的运用,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数学的运算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在初中,中考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而在高考中则不允许使用。

因此,很多学生由于初中阶段对计算器的依赖过多,计算能力比较弱,上高中后无法适应繁琐的运算要求,例如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运算等。

学会运算,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对于学生来说,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是否顺畅,将直接影响他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成绩和兴趣。

所以,探讨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材内容方面存在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而高中数学教材则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论知识掌握。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习惯于机械的计算和直观的几何形象,对于高中数学中的符号运算和复杂的代数表达式可能感到困惑。

初中数学教材重点介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高中数学教材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原理,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教材编写者可以在高中数学教材中适当引入初中数学的知识和概念,用以复习和巩固。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性,将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再次强调和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编写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讲解,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转变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措。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往往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到了高中阶段,教师的角色变为引导者和辅导者,学生需要更多地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进行学习。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初中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数学师范生毕业论文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数学师范生毕业论文浅析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开展个性化评价
0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05 实践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实践探索
衔接现状分析
该中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存在知识点重复、 难度跨度大、教学方法不适应等问题。
实践探索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该中学采取了制定详细衔接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加强教师培训等 措施,以确保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顺畅过渡。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 性的解决策略,为改善初高中数 学衔接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02 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分析
CHAPTER
教材内容差异
1 2 3
知识体系重构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高中数学 则更加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数学思维的 训练。
内容难度提升
高中数学在内容难度上较初中数学有显著提升, 如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等知识点的引入和深化 。
个性化教学
0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方式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和成 果。
实践应用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强化课后复习和预习
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预习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后 续学习打下基础。
完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01
综合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思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这种衔接不仅体现在知识上?,也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方面面。

由此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育,学生人文素养、人文情怀的塑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架起衔接教育的桥梁。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一方面,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生理上逐渐成熟,身体高大,性别特征更为明显。

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使很多学生都会思考学习数学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意义等问题。

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带领学生从数学学科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尤其重要。

一、教学观念上应有人文关怀的意识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还应具有人格塑造的作用。

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数学是理性与严谨的,数学中更蕴涵着使人道德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

教师单纯的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对数学教育的削弱,对人格塑造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养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

首先,教师的“人格主导”作用即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唐太宗李世
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正其身。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时时在意,处处留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一身扑在教育事业上,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一力量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一个教师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不是充满了无尽的爱,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

其次,应注重学生“人格主体”的培养与发挥。

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健康人格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教师地位的尊敬和教师权威的认同,而轻视了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个体应该得到的尊重。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知识的垄断性地位已受到严峻挑战。

多元化的价值观与当前教育精心设置的一元世界的碰撞在不断地产生着不和谐音符。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的“个性化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顺应时代的要求,锐意改革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多几分微笑、轻松、民主、平等与尊重,将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但理解与宽容绝不是姑息和放纵,也绝非不讲原则地包庇和迁就,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理解与宽容也绝不是
不严格要求学生,而应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学生服从命令,只能把学生驯服为羔羊,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情绪,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与反抗,结果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道德品质。

尽管人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成功的科学家总是依靠了大致相同的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这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以及直觉与灵感等等。

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原理时应注重暴露思维的过程,把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纲挈领地加以介绍,对学生领会思维方法很有好处。

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

但是,必须看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并在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适当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问题而加以纠正。

切记不要在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从科学家成功的研究经验中总结出来,但人的思维态势往往也受历史积淀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可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校与教师多么重要的任务!在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应将数学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正确方向。

二、教学方法上应注意渗透人文精神
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十分注重数学的科学性,但在学生
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知识层次还没有达一定水平时,一味强调“科学性”的一面,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还会给学生造成“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神秘感。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素质是十分有好处的。

首先,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艺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审美情绪,即注重数学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发挥。

其次,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概念,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

繁锁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

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富于通俗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才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其中应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化问题。

数学课堂的语言通常有书面语言、符号语言和生活语言,其中生活语言又分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口头语言。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通俗化的语言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降低数学公式化、抽象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通俗化语言教学的更重要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语言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机械照搬教材上的说法。

只有做到“艺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才能做“雅俗共赏”,易于初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教材编写上应注意渗透人文精神
从2003年起,山东省进行了课改,新的教材在内容结构和编排
体系上都有较大调整,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思维方式、语言特点和认知过程;在思想层次上更加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教材的编写上,还应更多地注重渗透人文精神,注重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生心理和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比如,可以突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数学教育中渗透“生活化”和“大众化”理念,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总之,数学不能离开社会大众与实际生活。

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必须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

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