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

合集下载

2017年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最新消息

2017年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最新消息

2017年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最新消息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与管理为主。

大部制改革是要解决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国家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国家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方案,将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坚定推进一些重点领域的机构调整;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务院机构总体相对稳定。

国务院指出,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1 铁道部不再保留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根据方案,我国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

方案提出,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

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同时,不再保留铁道部。

考虑到铁路仍处于建设发展重要时期,同时承担很多公益性任务,方案提出,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

改革后,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调度指挥铁路运输,实行全路集中统一管理,确保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确保重要运输任务完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服务。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

自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并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以来,政府职能的改革发生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着眼于机构改革,从精简机构精简人转向政府职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982年第一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简机构精简人,缩小政府的组织规模和人员规模。

但是,机构和人员在第二次机构改革时出现了反弹和再度膨胀,这表明精简后的政府机构并不适应后来变化了的经济体制。

这就需要“按照加强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的原则,转变职能,划清职责范围,配置机构。

该撤销的撤销,该加强的加强,该增加的增加,不搞简单的撤并机构和裁减人员,使改革后的机构能够比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政府行使职能的行为方式。

新的行为方式强调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也就是要从原来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

二是转变政府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重点是转变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

这表明改革已经开始涉及政府职能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的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增减。

第二次转变是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这一转变的催化剂是2003年发生的SARS。

SARS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在卫生公共服务领域里一种非常窘迫的状况,促使人们反思政府以往埋头搞GDP的目的是什么?于是,2003年后提出了政府的四项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应运而生。

在履行新的职能方面,改革涉及了三方面内容,即大部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以及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针对原有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言的,这一不合理表现在部门重叠、职能错位和交叉,它导致部门扯皮、运作不畅、办事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或使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利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 名词解释

政府职能转变 名词解释

政府职能转变,就是由指令型变成指导型政府,审批型变成服务型政府。

简单说,就是政府减少命令、审批,更多的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持续优化,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一)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二)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

(四)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承担着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简政放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放管结合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增添便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在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基础上,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是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的重要举措。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选)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选)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试题库单项选择1、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B 熊彼得)提出水的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水更多地从(C 整个社会〉的创新方面去把握3、自主创新是指(A 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4、合作创新是指(B 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5、合作创新通常以(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A 合作创新)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D 国家创新体系)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A 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9、项日管理是一种以(D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系统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C 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11、实践基础上的(A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先导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B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A 创新思维能力)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 产生新的思维方法)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D、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兵进一步进行分析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C、背景知识)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变现为逻辑上的(B 跳跃)18、创新思维是(C 显意识和潜意识反复交替的作用)的结果19、思维的深度主要由(B 独创性)代表20、创新思维是一种(B 动态)的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它会因自身的运动变化而相应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变现为自身变换的灵活性21、思维的主体性是指(D 具有立体的思维能力,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合适的答案。

)22、方法的多样性是指(C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主动放弁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23、创新思维的主导和灵魂是(C 智力因素)24、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A 心理因素)25、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A 基础知识)26、在具体实施计划中要(D、坚持不懈)通常一项创新之所以得意实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持之以恒的努力27、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A 问题)为主线的28、问题的提出发生在(A 准备阶段)阶段29、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发生在(D验证阶段)阶段30、20 世纪30 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A 智力激励法)31、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被称为653 法的原因(D6 人参加,没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32、函询激励法是(A 借助于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33、缺点列举法是着眼于(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米进行创新的一种局部分析方法33、实践基础上的(口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4、创新过程是从(B 发现、提出反常问题)开始的35、问题可以分为(A 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36、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是(B收集信息)37、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于1985 年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于(D1990)年正式启动。

管理变革具有什么意义

管理变革具有什么意义

管理变革具有什么意义
管理变革具有什么意义?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大部制改革是一个正在探讨实行中的中国行政机构改革方案。

管理变革具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

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

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

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模拟题集(5)及答案解析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模拟题集(5)及答案解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北京大学公共管理行政学原理部分一、辨析题1.有人说,行政预算指的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你认同吗?为什么?2.有人说,行政服务指的就是国家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活动,你认同吗?为什么?3.有人说,行政执行就是指政府机关为了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等活动的总称,你认同吗?为什么?4.有人说,工作分析就是职务分析,你认同吗?为什么?5.有人说,在工作分析方法中,“问卷调查分析法”、“访谈分析法”是同一概念,你认同吗?为什么?6.有人说,评价中心技术就是情景模拟,你认同吗?为什么?二、简答题1.简述行政权力的特性,进而谈谈如何防止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2.简述管理人员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选拔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三、论述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再次提及体制改革并清晰阐述了他的政改观。

他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

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最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高层论坛上再次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刻不容缓。

转方式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转型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

"温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绝不是空穴来风。

十八大后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势将必行,原国务院部委机构将有重大调整。

这次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与管理为主,切实解决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问题】根据材料,结合公共行政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分析,谈谈十八大后我国未来政府改革的趋势。

行政管理专业课复习经验与答题技巧。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试题及答案(综合了几套题)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试题及答案(综合了几套题)

考试标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倒计时 33:6得分:86.25!恭喜,一、判断题(15 道)1. 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正确2.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3.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正确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5.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错误6. 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7.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8.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

正确10.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12.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不了管不好。

正确13.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14. 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

正确15. 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1. 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错误2.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3.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大部制_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_周晓丽

大部制_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_周晓丽

摘 要: 为了有效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 大部制成为国务院机构改革
的重要发展方向。大部制是部门之间的整合而非叠加, 是关注民生、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明确和
强化。但治道变革的顺利推进,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推进过程中应立足长远, 逐步推进; 转
变 / 官本位 0思想, 树立为民服务理念; 推行大部门制下的决策民主化和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
( 二 ) 精简层级与冗员之必须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前进, 机构 膨胀的态势得到了缓解, 但是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 叉、层级过多的问题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发 展中重要的阻滞因素。目前, 中国国务院序列部门 有 28个, 还有总局、部级事业单位等等, 共达 66个 之多。在部委数目众多的情况下, 部门之间要进行 协调的环节必不可少的增多。大部制, 正是通过在 政府的部门设置中, 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
1992年以前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是 -摸着石 头过河 . , 之后确定了搞市场经济 就确定了改革的 整体思路, 到了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为市场 经济体制提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框架, 也给政府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 可 以说已 经 是驾 着船 过 河或 者 架着 桥 过 河的 阶 段 了 0[ 1 ] 。从以 上改 革近三 十年的 过程我 们可以 看 出, 中国的政府治道变革是在精简 ) ) ) 膨胀 ) ) ) 精 简中不断迂回, 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 中国政府机 构间的关系基本理顺, 基本上得到了调整。可以说,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过程就是在 / 加加减 减中前进 0的过程。
二、大部制实施运作的核心及其存在的问题 大部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来达到 精简机构和人员的目的, 以改变过去部门林立、协调 机构繁多的局面, 同时又使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在不 脱节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减少和杜绝扯皮现象。大 部制就是使 部门在 管理和 设置上 实现 / 机 构数量 少, 职能范围广 0的特点。 就目前我国大部制治道变革来说, 其核心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部门之间的整合。目前我们国家的部级 设置有外交、国防、教育、科技、公安、民政、司法、人 事等 28个部委, 要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雷同性、共 性、相似性和重合性, 将一些部级单位进行调整和整 合, 使之成为一个拥有具体职责, 并能有效运作的大 部制单位。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 大部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这 样几个方面: 一是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将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业行业管理的职责, 国防科学技 术工业委员会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 信息产业部和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 职责, 整 合划入该部。 同时,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二是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

2014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全真模拟试题

2014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全真模拟试题

1 / 14北京大学公共管理育明教育考研内部第一次模拟题育明教育行管专业资深专家徐老师以及13年北大行管前八名(均为育明教育学员)总结的经验分析:整体看来,2013年的北京大学行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的难度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往年的难度,所以,2014年的北大考研的复习还是要以基础为关键点,打好基础。

因为北大并不对外公布参考书目,育明教育根据内部信息和7年的辅导经验,为2014年准备考取北大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书目以及内部信息,希望能给14年准备考研的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行政学原理部分一、辨析题1.有人说,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只是学科名称不同,并不存在本质区别,你认同吗?为什么?2.有人说,公共行政学是政府机关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你认同吗?为什么?3.有人说,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初步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你认同吗?为什么?4.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模式引入公共部门是很难的,因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存在很大的差异。

你认同吗?为什么?5.有人说,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你认同吗?为什么?6.有人说,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同一概念,不存在实质区别,你认同吗?为什么?二、简答题1.请说明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三种观点,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现在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2.简述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谈谈对人力资源建设的启示。

三、论述题最近,“提速”成了反腐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比如,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仅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改革的意义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

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

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

因此,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改变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虽然这些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因此,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在大部制下,原来的“部”降格为“司”,“阎王”变成了“小鬼”,可手中的权没有变,仍然行使过去“部”的职权,那么,大部制改革就可能把过去分散的部门利益,积聚为集中的部门利益。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中国政府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机构进行了六次较大的调整:一是1982年,改革内容主要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构改革;二是1988年,主要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三是1993年,主要是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四是1998年,以中央政府人员、机构减半为目标;五是2003年,主要以职能划分清晰为改革目标;六是2008年以大部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这个阶段的政府机构改革十分艰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完善公共财政模式,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与公共产品。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1988年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创新案例单项选择题答案

创新案例单项选择题答案

创新案例单项选择题A1、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这是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B1、不但是经济增长的动因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创新)。

2、被赫休巴赫称为物理化学界的莫扎特的是(李远志)3、包起帆最重要的是解决了集装箱作业的(安全)问题。

C1、从心理学上看,所谓注意力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一类信息的(持久程度)。

2、村委会选举制度实现了(稳定和活力)的统一。

3、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来的。

4、创新就像大雾天开车是(潘石屹)的名言。

5、创新思维的实质是(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6、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心理因素)。

7、创新需要灵敏的(检测与反馈渠道),以调节和纠正创新活动中的偏差。

8、创新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发展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

《创新案例》一书中,邢东媒矿创新技术的动力是(C )。

A、企业生存的需要B、追求经济效益C、保护环境D、市场需要9、崔琦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创意从本质上讲是(感性)生产。

11、创意更强调创新的(人文内涵)。

12、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国宝”的企业是( C )。

A、大庆油田B、鞍钢C、中国一重D、中国一汽D1-1、大成智慧学的知识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学)1-2、大部门体制作为政府组织形态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B转变政府职能2、等级权力控制是以(权力)为特征。

3、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

4、当今跨国公司实施的重要竞争战略是( C ),从而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A、控制最新技术B、完善网络服务器C、制定国际标准D、多元化经营E1、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了第一种创造技法是(智力激励法)。

2、2002年国务院、科技部把盾构国产化纳入(C )国家863计划。

国务院部委机构

国务院部委机构

国务院部委机构或有重大调整,大部制讨论稿出炉。

十八大后,国务院的大部制改革势将必行。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服务与管理为主。

大部制改革是要解决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大部制也是发达国家政府部门设置的惯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12到18个之间,如03年以前,美国长期保持14个组成部门,英国长期维持在18个左右,法国也维持在15个左右,02年日本也将原来的1府22省(厅)合并为1府12省(厅)。

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大部制,如俄罗斯现由17个部门组成联邦政府。

而我国现有的2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应该大幅合并成大部。

而大部制的改革也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改革进行,事业单位根据职能一部分转变为企业或民间团体,一部分则转变为行政机关,并入政府组成部门。

一、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1、发改委进一步收权,转变发改委职责。

彻底取消发改委对微观管理实务和具体审批事项的职权,逐步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宏观规划的制定和研究。

将发改委全称改为国家发展与改革规划委员会。

2、撤销科技部。

将科技部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并与教育部,将教育部改为教育科学部3、把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技管理职能并入工信部。

将工业和信息化部改成工业与信息技术部。

4、将国土资源部的资源管理职能并入环保部,组建环境资源部。

5、将国土资源部的土地规划与管理职能划入住建部。

6、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在交通部下组建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铁路建设规划、铁路运输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将地方铁路局改制为铁路运营企业集团,实现铁路运输市场化。

7、将水利部与农业部合并,组建大农业部。

8、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卫生部合并,组建人口与卫生部。

9、将审计署与监察部合并为检查审计部。

10、人社部和民政部合并为社会工作部。

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将行政区划调整审批的职能划入发改委。

11、基本保持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和人民银行。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

大部制:政府职能转变在谈及政府职能转变之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部制。

根据网上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下资料。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门体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及大部制。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表明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大部制可以化解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以及权限冲突,有助于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公务手续和环节,提高政策执行效能;也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大部门体制是大部门体系和机制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大部门体系是一种由核心化的行政决策中枢及其办事机构、综合化的政府组成部门、专门化的执行机构三个要素形成的政府组织架构。

大部门体系应采取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大部门体制的实质是一种政府治理模式。

大部门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组织架构调整与政府运行机制再造的统一。

也就是说,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

那么,什么是政府职能转变呢?直白的来说,就是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所谓发展型政府,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主要方式,以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主要来源的政府模式。

在我国,由于政府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种政府行为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长。

2003年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里程碑,人均GDP跨上了1000美元的重要台阶。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创新案例试题二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创新案例试题二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创新案例试题二A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这是生态农业的(C)。

(单选 ) A依据B特征C基本内涵D定义P224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大成智慧具有三维结构(BCD)。

(多选A法律维B事功维C学问维D道德维P257按创新部门,创新可以分为政府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

(×)P13爱迪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P37爱因斯坦是收敛式思维的代表人。

(×)P21B佰草集最独特的资产是(C)。

(单选A中医药B人才C中国文化D中草药P215(D)不但是经济增长的动因,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单选A改革B市场经济C人文思想D创新P2包起帆因为在抓斗方面的巨大成就,被誉为(A)。

(单选 ) A抓斗大王B全国劳模C高级工程师D抓斗之父P281百度创业靠的是专注,主要表现在(BCD)。

(多选A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B专注于搜索C专注于技术D专注于中国市场P312包起帆主要关注于码头装卸的(BCD)。

(多选A监控B安全性C高效性D降低成本P282扁平化管理的优势包括(ABCD)。

(多选 )A企业管理层次大大减少,控制幅度大大扩展B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C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D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P157包起帆是从一名教授转变成的高级工程师。

(×)P281百度创业靠的就是专注——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于中国市场。

(√)P312“边际报酬递增”也被通俗地叫做“赢家通吃”。

(√)P130不断创新,是王大珩永葆事业年轻的秘诀之一。

(√)P275被称为“两弹元勋”的人是(邓稼先)。

(填空P270C传统教育强调(C)思维模式的开发已经式微,全脑开发将会带来新的改革浪潮。

(单选 ) A收敛B发散C左脑D右脑P71创新思维的驱动力量是(A)。

中国大部制改革

中国大部制改革

简述大部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在部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1]随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我国新时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8 年3 月15 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大部制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一、大部制的含义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

按照一些专家的提法: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大部制改革不仅包括中央大部制改革和地方大部门改革的内部横向整合,还包括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上下联动的纵向整合。

实行大部制,最核心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

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部门职能配置不够科学、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大部制改革将会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

实行大部制,另一个着眼点是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配置脱节、多头重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行政效能的体制性障碍。

例如在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管理等领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实行大部制,从体制上减少职能交叉现象,理顺部门关系,明确部门责任,无疑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

二、大部制实施的背景及意义十七大提出大部制的改革思路,是在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的行政管理经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借鉴发达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熟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新举措,因此大部制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

论大部制改革以重庆大部制改革为例

论大部制改革以重庆大部制改革为例

论大部制改革以重庆大部制改革为例1. 本文概述在《论大部制改革:以重庆大部制改革为例》一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大部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及其成效。

大部制改革作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职能转变的关键路径,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进实施。

本文选取重庆市大部制改革作为研究案例,旨在剖析其在整合政府职能、精简行政机构、强化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效果。

重庆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自2008年起启动并持续深化大部制改革,通过合并相关部门、冻结编制、调整职能配置等手段,显著提升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部门间职责划分、确保权力运行透明高效以及激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策略与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层面的大部制改革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重庆大部制改革的历程、措施及成效,进而对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实施难点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度讨论。

2. 大部制改革基本理论概述在社会需求复杂化、公共服务需求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以及组织弹性化等背景下,大部制改革应运而生。

其目标是通过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减少管理层级和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在于通过合并职能相近的政府部门,形成相对集中、统一的大部门,以减少职能交叉和协调困难。

改革的范畴涉及机构调整、职能转变、人员精简以及管理方式的创新。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各国的政府再造过程,其中整合与协力合作成为改革的新主题。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后,转向整体政府模式,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和部门整合来提高政府效能。

这些国际经验为大部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大部制改革的路径包括合理界定改革内涵与范畴、探索新的改革方式、利用电子政务等手段提高行政效能等。

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门利益调整、人员安置、法律制度配套等,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观察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

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

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

如需要更多的信息,请联系安邦集团。

E-mail:hejun@第088期 2008/02/19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应是政府职能转变战略观察 第088期摘要:大部制改革是当前中国社会讨论的热点。

在改革方向已确定之后,未来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我们认为,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可被监督的政府”,这是中国未来寻求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的焦点问题,也是体制改革的方向。

同时,大部制还对中国的经济民主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重大问题,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应是政府职能转变陈功 贺军十七大之后,关于“大部制”(或“大部门制”)改革的讨论和解读在国内蔚为大观。

实际上,中国实行大部制改革的建议并非自十七大才有,在2003年1月或更早,国内有关学者和安邦集团分析师就曾提出过大部制改革的建议。

大部制得以在全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确认,表明决策层已经准备要实施这一改革,而不只是建议。

从当前社会舆论的关注点来看,绝大多数议论仍聚焦在“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大部制改革的方案如何”等问题,但在我们看来,大部制改革的核心不在这些问题,而在于如何避免大部制改革流于形式,真正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这是未来进一步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

中国不需要形式上的大部制改革如果从1982年算起,中国至今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88年,国务院部门、直属机构由67个减为60个,国务院人员编制减少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仅保留29个;2003年设立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仅从国务院机构的数量变化来看,每次裁减之后都出现了反弹。

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行政机构改革,虽然裁减了机构和人员,但在很多政府部门很快又出现人员膨胀,效率仍然低下。

而有的地方更是出现了因人手少而不办事的无所作为的现象。

本轮大部制改革应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要回答的是: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当前中国政府机构的突出问题是:部门数量过多,职能切分过细。

目前在国务院序列(相当于内阁)的部委有28个,加上直属特设机构国资委,以及18个相当于部委级别的直属机构,还有14个相当于部委级别的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及直属机构数量高达61个。

部门设置的另一个问题是出现了少数权力过大的超级部委,国家发改委就是其中的典型。

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与定位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大部门制”,它过多地集中了权力和资源,既管宏观又管微观,从价格管制到项目审批一应俱全,极为强势,有“小国务院”之称。

中央政府如此,地方政府也按照国务院机构来对口设置机构,即使不算党务、人大和政协系统,政府系统就已极为庞大。

政府部门数量太多必然带来职能重叠,人浮于事。

这种情况在宏观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国土资源和环境、科技和教育等方面,都有典型的表现。

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制改革首先要做的肯定是削减部门数量,合并部门机构。

在方案制定和实施阶段,部门精简的数量和利益重新分配,立刻会成为大部制改革的焦点问题。

但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大部制改革仅限于此,又将陷于过去的“削减-膨胀-再削减-再膨胀”的恶性循环。

在我们看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以及本轮大部制改革的核心都是一个——调整政府机构的同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政府职能定位决定了它做什么样的事,而做什么事又决定了它要多少资源和权力,在有“大政府”、“全能政府”传统的中国,这就是政府机构扩张的逻辑。

从利益集团的分析框架来看,政府机构也是一类利益集团,它也寻求一种自我强化,攫取更多的权力,控制更多的资源,在组织上不断扩张。

因此,不转变职能定位,就无法去除政府扩张的根源。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放权;二是转变职能。

所谓放权,是指将本应该由市场拥有的权力归还给市场主体,取消更多的市场管制、垄断限制、金融限制。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政府允许才能做”的框架,应该让位于市场经济下的“法规不禁止的都能做”的新框架。

政府管理应该更加宏观,着眼于战略和宏观政策。

所谓转变职能,是指政府服务由控制分配资源转向提供服务。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最重要的角色是提供公共服务。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强,但中国政府的服务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坦率而言,要做到这两点,对中国政府都很难。

但如果这次大部制改革不做到这些,那又会重蹈覆辙,最终导致效果成疑。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政府体制改革的迟滞,还可能会影响到更进一步的体制改革。

过去谈政府体制改革时,对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改委的批评很多。

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权力型政府之下,发改委变成“小国务院”是一个必然结果,并不令人奇怪。

看看现在有些部委的扩张倾向,本质上与发改委并无二致。

要说大部制,发改委本身就是大部,还改什么?因此,要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要真正实现不同于以往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必须紧扣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

如果不能坚定地做到这一点,今后的大部制改革就会演变成合并部委、权力再分配的游戏,会改革出更多的国家发改委。

这种流于形式的大部制改革,不是中国的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被监督的政府”毫无疑问,大部制改革是一场艰巨的利益调整的战役。

据目前坊间关于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传闻中,今年“两会”后,能源部、运输部和环境建设部这3个新组建的大部有可能面世。

拟议中的能源部,将整合现在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及其下属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国家电监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原子能机构等部门,成为一个超级部委,统管国家的能源政策及能源管理。

拟议中的运输部将仿效美国体制,将整合现在的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邮政总局等部门,统管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所有交通运输系统。

拟议中的环境建设部,则将整合现有的环保总局、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区域规划部门,统管全国的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及环境保护等事宜。

如果上述方案属实,那么所涉及的部门将会面临较大的利益调整,从官员的人事安排到财权事权的调整,都会重新洗牌。

对于前述部门调整传闻,据《财经》杂志报道,在2008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目前未得到关于铁道部改革的指示,“铁道部近期不会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并入‘大运输部’”,中国铁路当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路网不足,运力资源短缺、滞后,“当前,铁路部门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搞建设上来”。

刘志军的表态,在当前大部制改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很典型地反映了所涉及部门的心态。

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认为,建设大部制,除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外,关键在于从体制上如何去建立一个“有效的、可被监督的政府”。

在目前的政治格局下,中国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政府缺乏监督,这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即使有监督机制,也缺乏执行的力度。

缺乏监督的结果是权力缺乏约束,资源使用缺乏控制,政府作为和效率缺乏评价,腐败行为难以得到控制,这就导致个别地方的政府在一些事情上的“无法无天”现象的发生。

因此,在未来以大部制为特色的政府改革中,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对政府的监督机制,使得政府成为被监督之下的政府。

建立监督机制只是第一步,提高政府效率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的现实国情要求政府在难以保持廉洁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效率,动员资源来推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弥补社会保障网络漏洞,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如果政府无所作为,各种社会矛盾将会激化,这对中国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归纳起来,陈功认为,未来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在政府“有效率”与“被监督”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缺乏效率的政府没有作为,不是一个好政府;有效率的但无监督的政府,同样也不是一个好政府。

说白了,就是要在“无所作为”与“无法无天”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用系统论来讲,就是要在有一定冗余度的条件下,保持系统的有效性。

在我们看来,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政府行政体制的改变,它还关系到未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讲究渐进,通过试点和逐步推进来扩大,最终实现整体改革的成功。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来说,这种路径同样适用,那种寻求以激进方式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在中国没有现实性,根本无法达到约束条件下的系统最优,甚至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动荡,使得全社会尤其是老百姓付出惨重代价。

在现实条件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在方式和过程上寻求创新,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的创新,来实现渐进推进改革的目标。

我们认为,在现有政治体制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大部制改革就是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大部制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民主化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到推进大部制改革,建议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同时还多次提到民主化的问题。

胡锦涛主席多次明确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等。

这里谈到的民主,一般是指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指的是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范畴。

然而,经济民主化也是中国的民主化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看来,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经济民主化要比政治民主化更为接近现实,也是更容易先期实现的目标。

在我们看来,经济民主化过程的核心,指的是民主概念的各种要素,在经济领域中首先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民主的空间和氛围。

经济民主化并不虚无,首先,在经济生活中有明确体现。

中国经济中的各种“非民主化”现象俯拾皆是,比如说国有经济在众多领域(如石油、电力、电信、铁路、金融等)存在着严重的寡头垄断,国家政策中仍然影响甚广的行业准入和市场准入限制,都是典型的经济“非民主化”现象。

在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投资和合作,在一些最“肥”的市场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一种新的“合纵连横”的格局,这也是经济“非民主化”的表现。

其次,经济政策的决策部门也不是制度民主基础上产生的,依然是官员任命体制下的结果。

如果在这一层面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民主,比如,通过民主化的竞选或是评议制度来产生部委领导,甚至国务院领导,那显然这种经济民主化的进程将被写进中国的历史。

当然,经济民主化是个复杂的过程,核心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来确定问题,然后才是在法律、体制、公共舆论监督、决策机制等多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济调控、政策制定、影响评估等,是缺乏基本的“民主”特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