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进程
我国全能型政府的形成过程
1950年2月,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3月3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亍统一国 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1953年11月政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亍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和《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 和国家对各项经济活劢的领导,1954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亍建立不 充实各级计划机构的指示》。 1956年底,中国实现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由原先的多种 经济成分变成只有公有制一种。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杢,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 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 中,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初步建立了以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企 分开,政府丌再直接管理企业,企业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 系的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管理体 制;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和人员;初步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
三、1998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亍国务院机构 改革方案》中明确把政府职能定为三项:宏观调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机构庞大、 人员臃肿、政企丌分、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撤销了机械部、冶金部、化工部等一 批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性公司、总会,组建由国家经贸委管理 的国家局。 (注: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撤销)。 2、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国家发展计划 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由综合经济部门改为 宏观调控部门。 3、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管理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共一百 多项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
我国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规律及趋势
2020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JOURNALOFHARBINCOMMITTEESCHOOLOFTHECCPJan.2020No.1Serial.127我国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规律及趋势刘开君(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政府职能转变包含职能重心转换、职能结构变迁、履职方式转换等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型政区作为地方政府管辖单元得以迅猛发展,经历由虚到实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市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地级市政府的职能重心与政府职能整体转变趋同,经历管制型政府、发展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等三个转变阶段。
政府履职方式经历从行政计划为主向市场手段、法治方式为主的转变。
职能结构是体现地级市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点,地级市政府的职能结构突出体现在“承接—转换”功能方面。
行政“市直管县”与财政“省直管县”相兼容的行政管理体制,能够不断优化省、地市、县等三级政府间的职能结构关系,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协调融合,为未来政府职能变迁提供了反思与启迪。
关键词:地级市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城市型政区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20)01-0052-07 收稿日期:2019-11-15 作者简介:刘开君(1981-),男,湖北十堰人,“枫桥经验”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政府是人类社会处理共同体公共事务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政府职能决定了政府组织处理公共事务的行动边界及其治理成效。
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始终是公共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关注的重点话题。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进路,即分别讨论政府职能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第一条进路着重探讨政府职能的横向结构,紧跟新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从宏观层面聚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政府职能界定、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议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
自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并把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以来,政府职能的改革发生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着眼于机构改革,从精简机构精简人转向政府职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1982年第一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简机构精简人,缩小政府的组织规模和人员规模。
但是,机构和人员在第二次机构改革时出现了反弹和再度膨胀,这表明精简后的政府机构并不适应后来变化了的经济体制。
这就需要“按照加强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的原则,转变职能,划清职责范围,配置机构。
该撤销的撤销,该加强的加强,该增加的增加,不搞简单的撤并机构和裁减人员,使改革后的机构能够比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政府行使职能的行为方式。
新的行为方式强调宏观管理和减少直接控制,也就是要从原来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和间接管理。
二是转变政府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重点是转变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行使职能的组织方式。
这表明改革已经开始涉及政府职能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的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增减。
第二次转变是从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这一转变的催化剂是2003年发生的SARS。
SARS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在卫生公共服务领域里一种非常窘迫的状况,促使人们反思政府以往埋头搞GDP的目的是什么?于是,2003年后提出了政府的四项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应运而生。
在履行新的职能方面,改革涉及了三方面内容,即大部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以及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针对原有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而言的,这一不合理表现在部门重叠、职能错位和交叉,它导致部门扯皮、运作不畅、办事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或使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利用,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
政府职能演变
一、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学者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结合各自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众多纷繁复杂的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学说。
但从纵向的历史角度看,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经济思想史中,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西方历来主要存在两种主张,即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这两大经济思潮的兴衰更替始终占据着主题的位置。
其中依次更替了18世纪的重商主义、18世纪中叶出现的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及近年来出现的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政府干预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阶段——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市场经济制度形成早期,重商主义是当时重要的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学说思想。
它反映商业资本和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要求。
重商主义针对当时封建制度的障碍和市场狭小的现状,提出了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基本内容:第一,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等贵重金属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财富即货币,货币即财富;货币的多寡应被视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第二,财富的源泉,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就是对外贸易。
只有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流通,才能使财富增加,国家富强;第三,重商主义极力主张政府对国家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领域实行干预,制订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符合扩大出口和货币输入的要求。
在这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他在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详细提出了重商主义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他认为,政府不但应该“拿出公款来弥补个人财力的不足”,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实行保护性关税、财政补贴等手段,而且必须采取发放政府奖金、技师监督等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 年国家机构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国家机构改革历程/《中国民商》记者 李雨蒙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政府职能也需要合并与重组。
机构改革涉及诸多部门和利益,更需社会上下全力协同,长远发展行稳而致远。
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在不断地重塑中解决了国家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与弊端自1982-2018年,国务院机构共集中进行过8次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政府机构的调整。
改革频率不低,其间有些部门机构也曾出现过“反复”。
就这8次改革而言, 每一次皆顺应时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尽管每一次改革任务不同,重点不一,形式各异,但每一次改革都是在不断的重塑中解决了国家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与弊端。
1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鉴于当时经济上已处于崩溃,故沿用并发展了50年代后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到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与此相适应,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
这次改革不仅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而且注意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政府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力求使机构调整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
这次改革,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直辖市政府机构稍多于省政府工作部门;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学号:031909117 姓名:杨成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摘要:市场本身无法决定什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促进产业结构朝既定方向前进,只有政府的实施的目标明确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职能紧迫性服务型政府转变趋势一、职能转变的提出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造成的。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从详细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以下两大条内容造成了当今政府得职能转变:1、行政环境的变化(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追溯
第15卷第3期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9月Vol.15No.3JournalofBeijing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Sept.2007收稿日期:2007-08-30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追溯李文良(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91)摘要:一般来说,政府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
但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职能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全能型政府职能,有限型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职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并且每个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64X(2007)03-0006-04HistoryDatingfromChina!sGovernmentFunctionDepartmentsLIWen-lia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Beijing100000,China)Abstract:Governmentgenerallyhas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andsocialfunctions.Governmentfunctionshavedifferentmodesin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governmentdepartmentshaveexperiencedthreeuniquestages:thegeneralmodeofthegovernmentfunction,theconfinedmodeofthegovernmentfunction,andtheconservationmodeofgovernmentfunction.Keywords:Governmentfunctions;departments;developingstages一、全能型政府职能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新中国政府职能转换的历史回顾与法学反思
后等有赖于政府的正确引导、合理调控和适度干预。政府应
1 o 月,国务院 《 9 年9 8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该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运用财政、税收、利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是按照商品经济和促 率、信息、直接投资公共物品生产等手段,促进经济协调发
进 社会化大生 的 产 要求,自 觉地运用经济规律 , 把单一的计 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规范市
职能
角色错位 、 政府法制落后等原因造成。
( 一)马克思主义政府理念教条化是新中国政府职能转换
发 生失误的思想原 因
政府以经济职能为重心、政府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维普资讯
国家 行 政 学院 学报
20 2 0 6.
法 治 经 纬
新中国 政府职能转换的 历史回 顾与法学反思
何 士青
(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 共管 理学 院 ,武汉 407 ) 30 2
[ 摘
要 】新 中国政府职 能转变经历 了从政治职 能与公共职 能并重 ,到以政 治职 能为重心 、再 到偏
划调节改为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随着经济 场主 体的 行为,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保障公平 竞争。
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 政府职能转换沿着市场化方 向前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政府 职能发生以下方面的转变:由政企不分转向政企分开,由定
指 标、 列项目、 投资、 分 分物资的传统做法转向 主要制定发
年6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始编制第一个 破坏、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的严重后果, 五年计划,到 1 7 9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它启示人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坚 5 二是坚决打击敌对分子。15 7 90年 月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惨痛的经历中吸 98 公布 《 关于镇压反革 命活动的 指示》 在全国 , 范围内开 展镇压 取教训,17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 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反革命分子,清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 [ 收稿日期]20 —1— 2 05 2 2
西方政府职能演变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 近代以后,西方学界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主要集中 近代以后, 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 在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公平与效率。涉及政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府的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对于政府应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 当承担诸如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和公民的安全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 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能,一般没有多大分歧,对 于政府职能的纷争主要集中于政府与经济生活的关 系。核心的问题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各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 自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实质是政府这只“看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协调。 西方学者关于近现代政府职能的界定和论述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 大体可分为“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干预主义的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 政府职能论、以及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等三 种理论。 种理论。
3.当代自由主义 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政府与市场对立统一论 当代自由主义
(1)新古典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大卫·索罗 大卫 索罗 冯·哈耶克 哈耶克
(2)当代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论 )
政府与自由是对立统一的 政府应从事一些市场本身不能从事的事情
总结
a、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但 、政府是必要的邪恶,最好没有,让人彻底自由, 又不得不有 b、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最高职能是有限地弥补 、政府的最低职能是守夜人, 市场缺陷
1.古典自由主义 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市场无缺陷论 古典自由主义
第八章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
二、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三)近代经济政策的评析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1. 晚清政府
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洋务派的“自强新政”标志着以农 立国、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
甲午后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1)倡导振兴工商,放 松限制;(2)以路矿作为要政;(3)在维新派的推动 下,试图变祖宗“成法”,以期建立振兴工商的激励机 制。
资源委员会:“国家资本企业经营管理机构”。“重工业 建设三年计划”,从1936年7月到1939年下开展并完成 10项重工业建设:统制钨和锑的生产和出口,建造钢铁 厂,开采铁矿,开采铜矿,开采铅和锌,开采煤矿,建 设煤炼油厂、开采油田,建设氮气厂,建设机器厂,建 设电工器材厂。战前资委会陆续成立26家相关的企事业 单位,由于战争影响,经费不敷,1937年以前是既有资 委会自办且建成的单位只有中央无线电制造厂、机器厂 和电工器材厂三家;其他许多单位系对原有产业的接收 或夺取。
铁道部 1928.10-1938.1 财政部 1927.5-
实业部 1931.1-1938.1
建设委员会
1928年2月成立,直隶国民政府。担负“经营国有事 业及计划建设方案,并指导一切建设实施之责”。1932 年改组后设总务、设计、事业3处并设有若干专门委员会。 建委会是一个以经营“国营电气事业”并“监督民营电 气事业”为主兼及水利、采矿等事业的管理机构。
商部设四司一厅:保惠司负有招商、保护、奖励之责;平 均司专司农林牧副业;通艺司以工矿、交通为主;会计 司专司税务、银行、货币、度量权衡等事;司务厅负责 收发文件、缮译电报等事项。此外,还设有律学馆、商 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等。商部的设立标志 国家对工商业在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正式承认。
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徐振伟行政职能: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
它即包含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含政府的行政功能,是行政职责和行政功能的辨证统一。
历史演变: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奴隶制、封建制时期)1.奴隶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经济阶级本质:奴隶主阶级专政行政职能:重点在政治统治,侧重镇压职能和军事保卫职能,受制于落后而分散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十分微弱2.封建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经济阶级本质:地主阶级专政行政职能:重点在政治统治,强化政治职能,镇压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反抗,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利益。
社会管理职能增加,体现在发展经济(目的在于确保税收)进行某些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小结:前资本主义时期,行政职能特点一: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二: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微弱。
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基础。
二、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自由竞争、垄断、当代)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由市场经济阶级本质:资产阶级专政行政职能:重点在政治职能,镇压封建残余,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巩固新生资产阶级政权;社会管理职能信奉“政府要好,管事要少”,主要依靠“无形的手”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是自由经济制度的三大要素,认为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概括地说,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
在这种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亚当·斯密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垄断资本主义阶级本质:资产阶级专政行政职能:充分运用和强化政治职能,专制镇压职能大大加强,民主只能有所减弱,政府由“守夜人”变为“社会主宰者”。
转轨时期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16-
第五次机构改革(1988—1990)
改革目标:
近期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克服
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
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长远目标是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齐 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1-
第六次机构改革(1993—1997)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 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臵41个, 直属机构、办事机构18个,共计59个(比原有的86个减少27个,人员减 少20%)。 1993年4月19日,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 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 院还设臵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具体变动)。
-10-
文革及其后初期行政机构设置
-11-
文革及其后初期行政机构设置
第二阶段:1976年至1981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鉴于当时经济上已处于崩溃,故 沿用并发展了五十年代后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臵。 到1981年,国务院设部委机构52个,直属机构43个,办公机构5 个,国务院的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成绩:
第一,改革了国务院领导体制。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了副总理的人数,设臵了国务委员,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 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根据重叠的机构撤销、业务相近 的机构合并的原则,精简了国务院机构,裁减合并了一批经济部门,大大 减少了直属机构;第三,打破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退休制度,
2018—202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及新进展文献
2018—202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及新进展文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对原有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的机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大适时地对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转变做出了新的部署。
一、政府职能的界定政府职能是指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府职能,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四个维度来进行阐释,四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外延,共同构成了政府职能的全部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在并不完全放弃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调整具体职责之间的位次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这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对当时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做出科学地判断,并以此为据合理地安排四大职能之间的先后顺序,才能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第一阶段(1984—2002年),政府的首要职能是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发展经济。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差距大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发展经济,先把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尽量做大,一切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移,即由原来重阶级统治职能转向重经济管理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置于中心地位,政府工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党和国家在处理国内外一系列复杂问题时,始终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建国以来的政府职能变迁
建国以来的政府职能变迁作者:蒋林秀来源:《现代企业》2019年第02期政府该如何自我定位,该行使什么职能,该如何行使职能,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必须思考的共同问题。
政府职能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政府不同的使命。
政府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不同时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建国以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基础发生了本质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因素也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这一变化,政府职能必然随之转变,那么,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究竟发生几次转变,每一次转变使政府职能的定位何在?同时,不同阶段的领导人对政府职能的见解各有不同,领导人的政府职能理论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先对我国主要领导人的政府职能理论进行综述,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建国以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文本,考察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定位,以分析我国领导人的政府职能理论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政府职能变迁的测量政府职能转变和定位包括政府职能重点和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和定位。
政府职能重点包含政府职能领域中所包含的重点职能内容,如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包含了社会保障、社会秩序和科教文卫体等职能重点。
职能方式是指政府在行使职能时所采用的方式,如管制型方式或服务型方式,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等。
政府职能方式的观察能够分析出政府在处理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时的自身定位的变化,如若政府若惯于采用计划指导和严格控制等管制型职能方式,则说明政府偏向于“家长式政府”或“全能型政府”;若政府的职能方式转向权力下放和放松管制等服务型职能方式,则意味着政府逐渐转向“服务型政府”或“有限型政府”。
因此本文主要以政府职能方式的变化来测量政治职能转变和定位。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公开发布的正式文件,是我国政府决策者们对政府各项工作职能认识重要程度的反映,代表着政府工作的未来走向。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词频变化、关键词反映着我国政府决策者的政策倾向。
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针对于计划经济的政府职能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更好的理解政府职能,本文以经济发展为背景,研究了不同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改革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关键字】:经济;政府职能;服务政府;法制政府;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China's market for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a planned economy has apparently not well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bett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s the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reform period and focuses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Key words】:economics; government function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Legal government目录一、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 (1)二、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 (2)(一)政府职能的基本内涵 (2)(二)、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3)三、现实与困境:政府职能遭遇的挑战 (3)(一)改革开放后政府职能取得的成就 (3)(二)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挑 (4)四、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径 (5)参考文献 (6)致谢 (7)引言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发展速度。
新中国政府职能转换的历史回顾与法学反思
[收稿日期]2005-12-22[作者简介]何士青,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湖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1新中国政府职能转换的历史回顾与法学反思何士青(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从政治职能与公共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再到偏重经济职能、然后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
对这一过程进行法学反思,可以获得深刻启示。
政府理念偏差、政府角色错位、政府法制落后等是新中国政府职能失范的重要原因。
当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必须更新政府理念、实现政府角色归位、加强政府法制建设。
[关键词]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史回顾;法学反思[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06)02-0051-04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变化,政府职能处于不断转换之中,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一)从经济职能与政治职能并重到以政治职能为重心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废待兴,矛盾纵横交织,工作纷繁复杂。
在这一时期,人民政府从两个方面履行其职能:一是致力于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5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6,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5土地改革法6,在新解放区分批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之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6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二是坚决打击敌对分子。
1950年7月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5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6,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反革命分子,清除了一批外国间谍。
1951年至1952年,在全国开展/三反0、/五反0运动,打击了违法活动,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毒,教育了干部群众,形成了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回顾与反思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1月第1期Jan.2014NO.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对原有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的机遇。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大适时地对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政府职能转变做出了新的部署。
一、政府职能的界定政府职能是指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府职能,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四个维度来进行阐释,四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外延,共同构血液照射到光电池上,而参考通道光线是直接照射到光电池上的,这样采用差动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滤除电源的窜扰信号,提高检测的精度。
③标准容器的误差。
检测中使用的反应试管的透光率也会引起检测误差,这个透光率误差是与更高精度的标准容器比对修正而得到的,这里我们未做任何补偿,进行总体系统误差分析时不能忽略。
二、电路设计1.激励电路。
本系统是使用双光束发光二极管来作为激励光源,分别能发出波长为405纳米的蓝光和660纳米的红光,这样既能满足多种血液检测项目检测光源波长不同的要求,又能降低电路的成本。
但这样易于受到外界自然光的影响,而检测信号又均为微弱信号,因此为了减少噪声,提高检测精度,我们一方面对仪器装置做了准确的机械定位,一方面对光源进行了调制。
因而该部分电路包含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振荡电路,一部分是光电调幅调制电路。
①振荡电路。
这里采用RC 正弦波振荡电路,稳幅环节采用的是稳压管,后面又采用了滞回比较器电路将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变为方波信号来作为载波信号。
这样可以消除振荡效应,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信号同步。
这里注意运放参数的选取,滞后的范围不宜过小,否则会降低抗干扰的能力,但也不宜过大,否则将会影响调解参考信号与调制信号的相位关系,对相敏解调不利。
(公共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
(公共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最近两年来,关于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时贤新论自然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走到今天所产生的需求。
首先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中国政府,即不是现代政治理论概念中的狭义政府(相对于立法和司法机构而言的行政机构),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广义政府(相对于非政府组织而言的政权组织和体系,即包括行政、也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而是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广义的政府概念,还包括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机构,因为这样谈论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可能更接近实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始终是新中国政府的实际领导者。
一、两种政府理念和两类政府近代以来,在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关于政府的理念,产生了如下两大体系:一是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服务的所谓资本主义理念,即主权在民,政府是全体人民的,而不是个人或集团的私物。
第二个体系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因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所导致的不公平,以及政府维护这种基本制度的现象,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认为政府实际上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所建立的政府也是无产阶级专政。
再从政府的经济职能来看,在前述的第一个体系中,又存在着两大流派。
一是不主张政府干预或尽量少干预的有限政府理念,这个流派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守夜人”理论为基础,从亚当·斯密开始,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推行新政前,一直是主流。
二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理论。
这个理论以市场失灵和赶超战略为基础,从汉密尔顿、李斯特、亚当斯,到凯恩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政策,成为战后至6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直至今天的斯蒂格里茨,仍然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显著特征——拥有全体社会成员和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明显优势。
”他列举了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有四大优势:一、征税权;二、禁止权;三、处罚权;四、交易成本低:组织费用低、不存在搭便车、收集信息多、调节社会组织,避免逆向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2003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的职能,是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转变和规范 政府职能的新要求。 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五大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 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性的变化,而只是各层级政府间的职责权限进行一些调整而己。
3.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概念是在1988年的政府 机构改革中明确提出的,自此以后,每次政府 机构改革都会重申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
周峰 吴传锋 寇海滨
☞ 主要内容 :
1 政府职能 概述
2
转变的途径
3
演变过程
4
结语
1、政府职能概述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 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 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
质表现。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职能的整体评价
我国的政府职能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党和政府对社 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这一时期由于受当 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和我们党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别结论 理解的偏差,导致我国的政府职能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 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并且政府的职能并没有发生根本
2、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
首先是经济手段,就是指政府或各级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杠杆, 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制约、影响和引导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状况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手段运用的工具是经济杠杆。 其次凭借国家政权力量,依靠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方式实施 的用以执行国家意志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下达行政命制定 行政制度、颁布工作条例等措施。 再次是政治手段,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 人们为获取一定的权力或取得一定的权利而采取的各种手段, 主要包括暴力、压力、说服、交换、收买等方式。 最后是法律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经由其立法和 司法结构,通过颁布法律或执行其所认可的法律来调节人们 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五、2008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指明了 方向,并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总体方案。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务院 机构改革的“大部制”方案,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经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 形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
一、1988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198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制定了包括长远 目标、近期目标、五年目 标的改革目标体系。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个关键性 的问题。
二、1933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 并要求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需要的组织机构。 1994年至1997年自上而下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机构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 理部门,将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变为行业管理机构或经济实体,减 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 1993年起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随着政府控制生产、销售范围的扩大及财力一的增长, 直接的行政手段逐渐取代了市场调节,与此同时,高度集 权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初步形状也逐渐露出端倪,全能型政 府职能初步确立起来。
我国全能型政府的形成过程
1950年2月,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3月3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于统一国 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1953年11月政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和《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 和国家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领导,1954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与 充实各级计划机构的指示》。 1956年底,中国实现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由原先的多种 经济成分变成只有公有制一种。
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 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 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 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 “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1998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 改革方案》中明确把政府职能定为三项:宏观调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机构庞大、 人员臃肿、政能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撤销了机械部、冶金部、化工部等一 批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性公司、总会,组建由国家经贸委管理 的国家局。 (注: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撤销)。 2、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国家发展计划 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由综合经济部门改为 宏观调控部门。 3、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管理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共一百 多项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
3、我国政府职能演变过程
自从1949年社会主义新中国诞生之后,我国的 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渐次过渡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党和政府对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影响着我国的政府 职能由深层次的单一的直接经营职能向浅层 次、完善的职能发展。
3.1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政府职能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为恢复经济,最初,新中 国通过政权组织,掌握住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 部门,即主要通过没收和接管资本的方式完成,并通过间 接机制即经济手段,如税收、物价、信贷控制等重新分配 物资和调节商品供求与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