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
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
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
”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
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
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
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职能探析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笔者试从新制度经济学视野尝试分析我国的政府职能。
阐述了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与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我国政府职能不完善的表现,提出了完善政府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政府性质;政府职能;经济转轨1 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在经济学领域中,国家和政府是同义语。
关于国家的性质,政治学中的契约论早有论述。
契约论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提供一个经济地使用资源的框架,从而促进福利的增加。
但它没有进一步分析订立契约各方的利益要求,以及国家在实现契约的过程中是如何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的。
诺思通过对以往国家理论的批判,从经济人的假说中提出并描述了国家模型的三个特征:一是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一组被称为“保护”和“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二是国家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每一个不同的集团设定不同的产权;三是国家面临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
基于这三个特征,国家的存在表现出两面性: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中,通过将博弈论引入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分析而使对政府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事实上,政府既非无所不知,也非追求利他主义的集体行动者。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样受到知识问题的约束,政府拥有信息的不完全及不对称决定了政府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
同时,政府作为市场制度中的一个主体,它具有自身的效用函数(政府租金、声誉、选举连任等)。
实际上,在整个政治经济生活中,政府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拥有独特的激励结构的博弈参加者。
对此青木昌彦进一步提出政府本身也是人类社会这个伟大棋盘上的一个具有双重可能性的棋子。
所谓双重可能性,是指其在由于拥有保护其他博弈参加者的私有权的强制力从而具有扩大市场的潜力功能的同时,也拥有通过对其他博弈参加者的部分私有权课税的手段实现向自己的转移的强制力的可能性。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
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
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
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
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
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管理论文-试论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大学论文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体制的改革在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有益成果,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推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力争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决策科学、行政规范、政策灵活、行为自律、施政高效的权威政府,使我国的政府职能管理体制能够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强力政府的作用。
下面就我本人的观点和参考一些学术家对政府职能在当代社会中怎样实行转变做一简单的叙述。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第一章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加特.穆勒在其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在此特定时期于政治科学与实践国务活动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如何对政府职能与作用范围加以适当限制。
”然而,时至今日,即使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穆勒提出来的上述问题,即在社会经济范围里如何明确划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作用、责任和活动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
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来说,同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规定政府职能问题,如何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问题——则仍在积极探索中。
第一节政府职能转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经济生活中之所以难以明确划分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的界限,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Manuel Guitian曾撰文指出:一国经济生活里在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紧密交织情况下,二者活动范围的划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并难以把握。
复杂性源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是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相互影响决定的,具体性质反映为二者相互作用的效率,而非二者可分离作用的效率;动态性源于政府活动范围原则上由公众选择决定,而这种选择既受公众偏好变化的影响,也受公众支付能力变化的影响。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行政管理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级政府要尽快强化宏观意识,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强化为民意识,由“官本政府”向“民本政府”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强化效率意识,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强化责任意识,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强化法律意识,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强化公开意识,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强化信用意识,由“缺信政府”向“诚信政府”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共管理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承担着整个社会公共管理任务的各级政府,如何有效地行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是需要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笔者认为,从目前来说,要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应从转变政府职能人手。
一、强化宏观意识,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政府是否有为,不在于管得有多宽,而在于管理的范围和方式是否合理,管理的行为和结果是否有效。
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通过“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福利”的方式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政府包揽一切,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
造成了政府公共权力高度集中,机构膨胀,管理方式单一,行政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财政补贴负担沉重等弊端。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的管理对象、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职能发生相应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一种有限权力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在公共管理职能上应由“划桨”变为“掌舵”,由微观管理为主变为宏观管理为主,由直接管理为主变为监督管理为主。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凡是市场和社会可以自行调节与自我管理的,政府没有必要越姐代危。
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但是市场本身有缺陷和局限性,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呼声在日趋增大。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本身是一项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都密切相关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与正确定位则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政府职能由行政管制型、经济建设型逐步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我市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途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代政府的定位(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
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
(四)调节收入分配。
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政府应同时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这是政府的一般职能。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不少于1000字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不少于1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一场行政体制改革,更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
本文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方向、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大发展,国际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对政府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的发展需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了高质量发展。
政府职能的转变应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优化政府职能的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2.深化改革的需要政府职能再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市场化发展、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3.人民群众的需要政府职能应当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履行好职责、作出好政策,把更多的财富和资源从国家转向人民。
政府职能转变能够实现更高效率、更公平公正、更科学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主要是在政府的职能定位、政策调节、服务能力上进行调整。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转变政府职能定位政府应当确定自己的“身份”,知道政府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政府部门应当将精力优先投放到“最应该做的事情”上。
政府必须从管理者和服务者之间的界限开始入手,转变其职能定位和服务功能,树立健全服务理念和公共服务意识,以民生为本,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民生事项上。
2.增强政府责任担当加强政府角色的定位,并增强政府的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同时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让群众普遍认同政府承担的责任。
3.优化政策调节转变政府的作用方式,推动政策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机制转化,逐步打破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增加社会自我调节和约束的功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需求:从无所不为的万能政府转变成有所必为的有限政府,把工作内容最终集中到规划制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成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把工作基点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不受约束的自由政府转变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
[关键词]政府职能;行政环境;改革任务一、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
早在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主要缺点是权力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性和创造性。
自那时起的25年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就。
概括地说,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主要推进了如下方面的改革:(一)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宽泛繁杂、无所不包的政府职能必然要求臃肿庞大、重叠交叉的政府机构,反过来,层次过多、人浮于事的机构体系又会进一步集中权力、扩展事务。
因此,政府机构的改革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制度性环节。
25年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围绕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这一中心内容,中国于1982、1988(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1993、1998和2003年先后五次进行了不同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些改革对理顺关系、减少重复、明确职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机构活力,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现善治: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逻辑必然论文
实现善治: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必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下,以政府职能市场化、政府行为法治化、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权力多核化的变革已经势在必行。
而善治作为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理想目标,是政府实现民主与协商社会的必要途径。
简单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
因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优化治理体系,使公民和政府之间有更为直接的,透明的,广泛的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善治政府职能职能转变中图分类号:tu243.1文献标识码:tu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307-02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有着许多的沟通途径,公民社会为了利益得以充分与自由的表达,民意表达的欲望也呼之欲出,在这些民意表达中,更多的声音得以共鸣,不同的是,对政府政策不再仅仅停留在一致拥护和赞美上,并且更为客观的是也提出了批评和改良之策。
民意表达作为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政府与公民社会互动的必然,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态势下,利益博弈使得不同利益群体站起来为自身利益诉求得以欢呼,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政府的职能转变、治理模式的改良、公共利益的进一步增进,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善治的内涵及中国实行善治的重要性在政府善治的问题上,业内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其所述,可将善治的内涵归纳如下几点:(1)合法性。
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善治和合法性是成正比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加,对政策权威有更高层次的共识,便有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合法性。
(2)透明性。
政府信息的网络平台构建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如财政预算、政策实行等,增加公民知情权,有效提供公民参与的可能性;同时公民也可以监督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样就保持了政府与公民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一种双向激活的状态下更容易达成善治的良性模式。
行政管理论文——浅谈政府职能的转变
XXXXXXX 电视大学本科论文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学号:姓名:XXXXXX专业:行政管理2015年4月目录内容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与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政府职能过多而效率低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政府机构庞大而行政能力不足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新型政府应当注意的问题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责任政府,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立诚信型政府,推动诚信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立透明政府,实行政务公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与方向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战略引导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平衡协调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保护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的基本方向7ﻩ2、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分化部分政府行政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变政府职能(5篇)
转变政府职能(5篇)第一篇: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
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
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
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
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一篇: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1、前言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
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
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
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论文摘要时至今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严重滞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履行其职能方面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
而地方政府作为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直接联系企业与市场的中观层面的特殊角色,其角色“错位”是转轨时期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要促进经济有序发展,需要对地方政府角色错位进行矫正,重朔地方政府职能。
各级地方政府应依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性诉求,突出服务导向,职能的“退位”与“补位”相结合,明确职责,科学定位,切实规范政府与企业、社会、公民、市场4个方面的关系,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的宗旨。
关键词地方政府; 职能转变; 公共服务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已走过了210几年的历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甚至成为进1步深化改革的障碍。
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1系列问题,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政府自身的改革。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及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改革成败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确立的关键。
尤其在当今我国已经加入WTO,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意义。
1 地方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直接联系企业与市场的中观层面的特殊角色,要扮演好这1角色,首先要对地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定位。
1.1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中间传递层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不应再作为中观经济决策层主导资源配置,而应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
地方政府的中观经济决策职能应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首先,承接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任务。
论文-政府职能
浅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诚信建设的看法作者:**************内容摘要本文浅谈了一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诚信建设的看法。
关于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文先从对政府职能的认识以及对政府职能转变基础的了解出发,在进一步分析其转变的意义与作用并对此作出评价;关于政府诚信建设,本文先从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入手,再到政府诚信的重要性,最后分析诚信建设的情况并发表看法。
详细请见正文。
关键词政府职能职能转变政府诚信诚信建设目录I.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3)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与转变的必然性 (3)二、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内容、关键 (4)三、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意义、作用与效果 5四、看法与评价 (7)II.关于政府诚信建设 (10)一、关于诚信的道德内涵与道德要求以及政府诚信的重要性 . 10二、当前我国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三、政府诚信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12)四、看法与评价 (14)参考文献 (15)关于作者 (15)I.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基础与转变的必然性1.对政府职能的认识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政府职能的依据由于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导致了对其供给的稀缺,因而只能依靠政府出面组织生产和供应才有可能得以解决,这是政府职能的基本依据。
(2)政府职能的属性公共性、法定性、执行性、强制性、动态性、扩张性(3)政府职能的作用①政府职能规定了国家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向。
②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最基本依据。
③行政职能的变化必然带来行政机构、人员编制以及运作方式的调整或改造。
(4)政府职能的内容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动因论文
政府职能转变动因论文摘要: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公共服务的特点出发,重点科学的设计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来满足百姓对日益复杂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的需求。
其中一个问题在于如何科学有效的将部分政府职能转移到市场和社会上用来生产和提供的更多的公共产品,吸引并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合法有序的参与其中,有利于完善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首先,政府的各项职能将在有效率的情况下进行缩减,将市场慢慢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由政府作为引导,对市场行为加以规范并且提供给市场一个良好开放,竞争有序的一个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全社会的共同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一)政府职能转变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政府的政治改革并不会立竿见影,而且也做不到无所顾忌。
政治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国家不能随意的进行改革,百姓也不能随便的进行革命。
尽管目前的环境不能完全支持与承受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改变与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坚信与时俱进才是发展的硬道理,才能够在淘汰的洪流中扎住脚跟,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反而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稳增长”的需要从“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未来中国需要围绕着“稳增长”这一关键词进行发展。
保持经济的稳增长就是促进就业、保持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
就相当于一個全体老百姓的“铁饭碗”,有了这个“铁饭碗”,一切都会在这个稳增长的基础上蓬勃发展。
政府职能的完全转变自然也指日可待。
(三)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使百姓放心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政府职能转变与百姓的信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政府职能更好更快的转变,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更加信任我们的国家、政府、中国共产党;只有百姓对我们的国家报以巨大的信任,我们的党和政府才会更有干劲。
浅论更新行政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文
浅论更新行政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行政观念政府政府职能论文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以全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应把握服务导向、法治导向、绩效导向等。
以往的经验证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答理方式和行政观念的转变,要用崭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
否则,即使在形式上进行了政府职能转变,但是原有的、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答理方式和观念不转变,还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来搞市场经济。
因此,必须加快更新行政理念,为政府职能转变做好思想准备。
一、服务行政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改苹的日标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即服务行政。
服务行政的理念是人类进入下业化社会后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思考的产物,它经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英国、新酉兰等发达国家开始的公共行政改苹而风行于世界各地、服务行政是相对于“警察行政’,的一种新型的行政理念,其核心是强调政府应当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全而的公共服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口益增多且复杂化,人们要求政府除了履行维护国家女全和公共秩序的传统的“警察行政”职能之外,还应当越来越多地进行诸如提供生话保障、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公共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积极的政府话动,为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将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当做市场中的消费者来对待,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行政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行政答理意识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是代表党和人民行使答理权力的机关,应当说服务行政的理念是内在于我们的政府性质之中,提倡服务行政对我们来说比酉方国家有着更人然的合理性。
现阶段如何让各级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呢?首先,要通过进一步改造市场主体,即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市场主体真正明确起来,否则,我们就难以确定政府的服务对象。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各种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各类商业活动、民间活动、民事团体投资与消费的理性化都对当前的政府职能形成冲击,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适应日益国际化、多元化、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为此,我国政府果断做出机构改革这一意义深远的举措。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工作作风,适应民众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一)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需要过去政府一直执行计划经济型模式指导民众生活,其主要特征就是政府扮演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角色,统揽全局,包产包销。
提到发展,就是政府向银行要资金,迫使企业上项目,扩大规模,贪大求全,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时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良胜循环。
目前,政府面临的形势有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买方市场的出现使市场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约束大大增强,上项目不仅要资金,更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否则,即使项目上去了,也可能亏得一塌糊涂。
二是政策手段的局限性,从19 9 4 年开始,随着国税、地税的分家到实行垂直领导,随后又有金融、工商、技监、电力等部门先后都实行垂直领导,地方政府想继续原先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政策限制,地方政府既不能压银行向本地企业贷款,为本地企业提供保护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手段。
这两种变化的出现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推动本地发展中的作用,地政府必须恢复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质职能—对本地公共12 0事务的管理与服务职能。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机构改革的目的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和群众负担。
’”因此,机构改革后的政府必须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运作,其管理权限和职能必须进一步明确,进一步细分,不能全盘兼顾,只能着眼大局,抓主要矛盾,以期正确指导经济发展及指导民众生活。
总之,过去的一些职能必须进行新的调整,有些应该还之于社会或其他职能部门,有些需要保留,有些还要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摘要: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没有止境的过程。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迄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微观领域干预过多,不利于运用全球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因此,本文将就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及其转变的必要性、主要内容、转变策略及突进做一些浅层次的论述。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中国特色经济全球化政企关系正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的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管理,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地发挥作用。
这就是一个政府职能如何转变,如何定位的问题,毕竟这是充分实现民族利益,维护经济主权,强国富民的大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概念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对政府在社会系统中的职责、作用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政府职能转变则是对政府职能的动态考察。
政府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分系统,其职责不是由自己规定的,政府应该管什幺,不应该管什幺,取决于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和政府基于对环境的认识之上的自我调节和适应。
政府职能转变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突变式:即政府职能由于国家政治性质的改变而在短暂的时期内从性质、内容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如国家发生政变或大规模社会冲突,导致国家政治性质改变,或者发生类似前苏联的激进式政治革命。
第二,阵变式:指政府职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局部性飞突变式转变。
当代中国行政职能转变多属这种模式。
第三,渐变式:即因应管理环境和管理条件的变化,行政职能在局部范围呃逆做出细微的调整。
这种调整存在于政府职能活动的所有过程中。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历史阶段,任何性质国家的政府,其基本职能均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个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职能重心从某个职能转向另一个职能,并不意味其它职能的消失和不重要,处于职能体系重心地位的职能既不能取代其它职能,也不等于全部职能。
其它处于职能结构非重心地位的职能,虽退居次要位置,但仍然与处于职能结构重心地位的职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围绕处于重心地位的职能发挥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一起构成职能体系,共同行使其职责,而不是这些职能退出历史舞台。
比如,政府职能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后,政治职能就主要转向调节好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维护政治安定,为经济发展争取稳定、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政治体制改革认识的逐渐深化。
中国政府针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多次规模较大的改革,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从总体上看,政府自身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也小于机构改革的力度,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当前我国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所有者,这种双重身份使政府承担了大量的本来应由企业来完成的经济建设智能。
从目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运行状况来看,越位、缺位、错位以及由此导致管理效益低下的现象仍然突出。
而“三位”问题不解决,政府就无法在新的、严峻的挑战面前应付自如。
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建立和法则的初始阶段,因而,职能转变并没有落到实处,或者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现行政府职能及运作方式仍带有较明显的传统公共行政所突出强调的“特殊集团”意志、行政活动以行政主体的规则为导向、直接维护统治的工具性和对上级负责的色彩。
如在行政许可汇总表现为行政性审批森严,范围过于宽泛,主观性、随意性很大,这与WTO规则所要求的透明度等原则是大相近庭的。
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等关系上,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尚待解决:(1)规范、监督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2)政府对围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3)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4)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5)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顺;(6)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
可见继续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进行政府职能转变有它的意义所在:(1)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整体效能;(2)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系,这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3)有助于理顺政府管理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克服官僚主义,增强政府管理的生机和活力。
四、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的职能重心、职能方式和职能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政府职能重心从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以及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实现的理论与实践升华的结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政府职能重心转向为市场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方面,履行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责。
因而,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轴心展开和确立的。
首先,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要为市场发育、运行创设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发展营造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硬环境。
其次,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政府要为市场经济提供政策、制度、法规及包括政府效率在内的软环境。
第三,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弥补市场缺陷,防止市场失灵,引导经济平稳、协调地发展。
概言之,政府的经济职能要转变,社会职能要加强,服务职能要强化。
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这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与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相应,政府职能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转变,这就是从旧体制下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宏观调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还给企业;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行政手段。
所谓经济手段是指政府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应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管理的任务。
所谓法律手段,是政府通过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活动,借助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经济生活。
政府职能重心和职能方式转变要通过职能关系调节的途径来实现,这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职能关系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事,以及管理主体的职责权限的划分问题,涉及到职责、权限、结构等。
结合我国职能转变的实际,在职能关系调整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企关系、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是着重要解决好的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其总的要求是:清理职能、调整结构;下放权力,理顺关系;微观放开搞活,宏观调控服务。
首先,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其基本的方向是权力下放。
权力是职能的保证,职能是权力的落实。
旧体制下权力格局的特征是各种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中央、上级,形成头重脚轻的职能构架。
一方面,地方与下级没有自主权,其积极性难以发挥,另一方面,中央集宏观与微观管理于一身,不仅陷入繁重的微观事务而削弱了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因信息易失真、不及时带来决策失误。
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职能关系的原则是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保持政令统一,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之有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此外,在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关系中,要把属于社会的权力还给社会,国家和政府对社会集中、全面控制的范围缩小了,“体制外”的空间增大了,才有助于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其次,理顺政企关系。
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
政企不分有其存在的深刻原因,这就是原有的国有制经济关系和利益结构。
在单一的国有制形式下,政府作为国有资本财产所有者的代表(委托人),它赋有监督资产的使用和处置,防止经营者和劳动者(代理人)损害资本利益的行为发生,保证资本增殖的使命,而不能对企业撒手不管,否则就是失职。
但是政府管企业又会导致权力滥用和低效率发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政企分开问题,政府不再管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按市场法则的硬性预算约束,而不是靠外在的政府的软约束运转。
政企分开的关键性前提是政府不再是所有权主体,至少不再是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主体,也就是说,国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经济中不再为主体,否则所有权虚置的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改革国有制形式与公有制为主导并不矛盾。
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国家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形式在企业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必自己去直接经营企业,去抓生产,搞流通,政企不分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政府也才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
因此,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培育多种性质的经济成分,也是政府促进自身职能转变的重要职责。
第三,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职能体系。
依据政府职能重心转变的要求,对职能进行分解与分析,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克服职能不清、职能交叉、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弊端。
五、结束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的国家,加入WTO后,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兑现开放市场与修改有关规则的承诺,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沿着正确的方向加快推进,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将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1] 张兴杰,朱生伟.公共行政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王洁.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J].新疆大学学报.2009.11[3]谢庆奎.当代中国政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4]周春明.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5] 刘熙瑞.服务性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6]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