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负的责任和使命。
2)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最紧迫的任务是政府充分认识自己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承担职能的时机、领域、方式,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清晰,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命令式管理向协调、监督与服务方面转变,有效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快速形成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环境。
3)建立法制型政府。政府应在经济全球化中建立约束自己行为的机制,在治理国内市场失灵和世界市场失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的“政府失灵”,最大限度地兴利除弊。
4)建立科技型政府。重视、鼓励、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活力。培养和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在政府机构中培养一支精干高效、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5)建立开放型政府。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对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合作,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开放原则,政府和企业联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应坚定地扮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忠实代表,规避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寻租”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转变政府职能,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立足中国的特定国情,即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现实;另一方面,应以和谐社会的特征为关照,以此为标准重塑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强化战略引导职能,强化平衡协调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行政审批;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弱政府、强社会”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政府要实现从围绕权利运转的“主导型政府”向为社会自治提供服务的“引导型政府”的转化。
2、地方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
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础的政权,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和基本任务的转变。它至少应包含几层含义:第一,地方政府职能内容发生的转变。主要是指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职能具体管理内容的转变,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中一些职能的内容范围在逐渐缩小,而一些职能内容范围在不断扩充和深化。转变的核心是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方式发生的转变。这指行使职能的方式将由政治性、行政性、命令性、直接性转向经济性、法律性、服务性和间接性为主。这是由我国社会转型决定的。第三,地方政府职能重心发生的转变。它指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由一个职能转变为另一个职能的过程,其他职能并不是消亡,而只是相对弱化。计划经济时期,地方政府职能的重心在于“管理”。目前,地方政府职能的重心在于“服务。
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其一,社会管理职能。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是政府的首要职能。根据乡镇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规民约,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等。为农村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其二,发展经济职能。一方面乡镇政府具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职能,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的法律法规,明晰产权,确保土地等要素合理流转,为产业化各经营主体构建可靠的有权威的信息系统等等。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心声与利益的代言人,与政府一道共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其三,公共服务职能。抓好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政府责无旁贷。但以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实力论,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少出钱,多出力”,管好用好国家转移到农村的各种资金,为乡镇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