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包括:认识过程: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三者关系:一是人的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一见钟情)。
二是人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识中起着过渡和动力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能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
个性心理:它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
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学的萌芽: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大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那时心理学还属于哲学范畴,研究心理学的都是哲学家和医生,所用的方法与哲学一样都是思辩的方法;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年的事情。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心理学

1心理学:普通(或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即知、情、意)统称为心理过程。
3.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具有一些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巴普洛夫4.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5.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都叫感觉。
6.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不仅产生感觉,而且还会引起知觉,即在人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或事物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7感觉阈限:心理学上,把刺激物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即刺激阈限)来表示;8感受性:把主观感觉能力,用感受性来表示。
9绝对感觉阈限:那些刚刚引起主观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10绝对感受性: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11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我们产生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受阈限,12差别感受性:而把这种感受与区别最小差别量(即最小变化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13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4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以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和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15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也是信息输入与编码的过程。
这是记忆的开端环节,是人们反复认识某一对象,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例如,人们认识字词(中文或外文)、认人、认事物等刚开始的认识活动就是识记过程。
16遗忘:保持的反面是遗忘。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不同于心理又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是通过心理中介起作用的。
其次,个体的心理又常常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指能被个体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非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四个方面。
个体心理:(individualmind)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分为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四方面紧密联系。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
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自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第三,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紧密联系的。
是介于流动的心理过程与稳固的心理特征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心理动力(mental motivity)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能贮存在人的头脑之中,并能在需要时再现出来)、思维(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加工间接、概括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言语。
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室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
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首认知活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个体的兴趣和意志也影响着认知活动。
情绪和意志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1、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有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过程:认识(感觉、知觉、记忆等);情绪、情感;意志个性:个性倾向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任务:揭露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规律,具体研究心理活动过程和规律和它产生的生理机制,研究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规律和条件,也研究心理活动的过程和个性的关系。
3、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法、模拟法等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1、人的大脑具有约100~160亿神经元,其作用为传导兴奋、抑制。
神经系统的三大机能(功能):第一机能系统:保持大脑皮层的一定觉醒状态;第二机能系统:接受外界或内部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保存;第三机能系统:对人的一切正常心理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人体活动有计划地进行。
2、神经的传递主要通过反射来完成。
①非条件反射: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先天性的反射,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②条件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这种反射需要一个建立过程,其反射的神经通路可以随时建立,也可以由条件改变而消退。
3、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第二信号系统:词、语言。
心理的产生和发展1、动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神经系统的出现导致简单心理现象的产生。
①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感觉阶段;②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知觉阶段;③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思维萌芽阶段。
2、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劳动与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专题:个性及其倾向性个性:又叫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能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的九个基本问题和九个基本设想: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有关个性(人格)的测量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MM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国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一、个性:指个体那些受到社会生活所制约的心理面貌上的特征,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心理过程、认知活动、情绪体验、社会行为和个体差异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在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时所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通过研究这些心理过程,心理学可以揭示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与认知机制。
2. 认知活动:认知活动是人类在接收、加工、存储和利用信息时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推理、判断、语言和智力等。
心理学通过对认知活动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思维和知识获取的方式,揭示人类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过程。
3. 情绪体验: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感受、表达和调节过程。
它研究情绪诱发的因素、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4.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心理学研究社会行为的动机、社会认知和交往模式。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态度、意见、价值观和行为表现,并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动力。
5.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上的差异表现。
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它研究个体的性格特征、智
力水平、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和人格类型等。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活动、情绪体验、社会行为和个体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心理学可以揭示人类的心理机制,并提供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指导。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一、个体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是指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例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性格以及信仰、期待、做梦……等等。
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流行观点把人的心理看作复杂的系统。
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
人的复杂心理系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人的心理的动态一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来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看成是个性,从而又可以区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自我;从人的心理能否被觉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等。
(一)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一般是通用的。
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
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系统。
通过感觉我们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明暗、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等。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
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一群人等。
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对象:心理现象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整体性; 等级结构性; 动态性。
3、实践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教育性原则6、伦理性原则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因果研究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四、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一切的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都是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心里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3、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的发展和意识起源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五、感觉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2、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视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感受性。
六、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时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或称绝对阈的下限)。
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E=1/R(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刚刚产生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的最小变异量叫差别阈限。
区别出同种刺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就称为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七、知觉及其特征(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二)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物体知觉、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 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简言之,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 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千姿百态,我们应如何认识呢?
一般来说,心理现象可划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大类。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1
1.3 心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命题提供了科学的论证
心 理
2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学
的
意 义
3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相近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2
1.3 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1.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心理状态
心理现象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7
1.2 心理学的性质
作为一种思想,它寄居 在哲学的母体中源远流长。
古老
年轻
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也只有百年历史。
(一)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对指导人
的实践活动、提高
2
生产劳动效率具有
重要意义
心
理
学
的
意 义
心理学有助于人
的身心健康水平的
提高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有助于做 好管理和思想政治 工作
心理学对提高教 育和教学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13
心理学
8
1.2 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
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
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
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
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影响因素:肌肉线索——调节、辐合
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
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两眼视差
4、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形式——时间的分辨;时间的确认;持续时间的估量;时间的预测。
(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借助于计时工具。
1、被试——主试
2、变量——刺激变量
机体变量
反应变量
3、抽样——样本
4、信度与效度
可信性与准确性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观察法
公开式观察法
描述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
2、调查法——问卷法
访谈法
3、实验法:注意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分配
第二章:认知理论
一、认知过程概述
(一)概念: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2)缺点
A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概述
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引起、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性。
2、动机的作用:激发;指向;维持;强度——解释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2、大脑中要储备与原型相关的知识经验。
3、得出的结论必须超出原型。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趋向性——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现象根据概念即可得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心智过程――言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体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自我心理心理过程1、心智过程:就是指感觉输出受切换、简约、加工、储存、抽取和采用的全部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
2、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人的须要为基础的。
3、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想象:1、要有原型的存在。
2、大脑中要储备与原型有关的科学知识经验。
3、得出结论的结论必须远远超过原型。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趋向性――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
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自我心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二、心理的实质广义:专指人和其他动物的心理,它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狭义:专指人的心理,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就是脑的机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1)物种演化的证明。
(2)脑受损的证明。
2、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方式来说,都就是脑的散射活动,其环节存有:已经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就是人的心理内容的源泉。
2、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基础。
如:野生儿。
(三)人的心理就是积极主动、无声的充分反映1、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与选择性。
2、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
3、人能调节自己的反应活动。
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1、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1)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2)笛卡尔:身体的一切活动都就是由生而具备理性的心所掌控的――理性主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主要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是研究人的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主要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1)人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反映着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具体如下:①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知觉;感觉;思维;记忆;想象②情绪情感过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在认识社会事物时,总会伴随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即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统称为感情,是人的感情生活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是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时产生的一种肯定和否定的反应。
例如,高兴、快乐、喜爱、满意、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
例如,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幸福、朋友的支持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工作的实力、家庭的不合等则会使人感到沮丧、痛苦和愤怒。
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③意志过程。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改造客观事物,要改造客观事物就要提出目标,确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要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困难,努力坚持下去,力争达到目标。
心理学上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往往是自觉确定行动目的与克服困难,与战胜挫折相联系。
意志对人的行为起激励和克制作用,它的典型特征是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2)人的个性心理。
人的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①个性倾向。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内部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广泛,主要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讨论。
一、认知心理学1.知觉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形成心理印象的过程。
视、听、嗅、味、触等感觉都是知觉的来源。
认知心理学运用刺激-反应理论和感知过程理论,研究知觉的发生机制,如光的传递、声波的传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
2.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对过去事件的获取、存储、提取以及使用。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的作用、记忆过程的机制、记忆能力的变化和记忆障碍等,如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等。
3.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在获取信息后加工、整理、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过程的特点、思维策略的选择和思维偏差、创造性思维等。
4.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思维和文化的表达形式,它具有规则性、通用性和表达性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如语音知觉、语义理解、语法产生、语言发展等。
二、情感心理学1.情绪情绪是指基于个体的需求、价值、态度和情况而触发的主观体验。
情绪与行为紧密相关,如高兴会导致微笑、愤怒会导致暴力等。
情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如情绪的分类、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情绪的调节方法等。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思维、行为方面的状况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个体的适应能力。
情感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法等。
三、社会心理学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的知觉、评价、解释和记忆。
社会认知关注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印象和认知过程,如偏见、公正性、社会比较、自尊等。
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
社会心理学关注群体行为的形成、演变和影响因素,如群体效应、社会规范、领袖影响等。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适应环境的行为之间相互作用。
心理学通过探讨人的心理活动对其作出科学解释;通过对行为的观察,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它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人的心理现象纷繁复杂,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与人的一切活动及成果分不开。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
一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一)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二)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三)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动行动去实现目的,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言语或行为。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
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
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里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心理学的研究对%<^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恵义◎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研究方法⑥课后练习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意识及其特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彖又称心理或心理活动,它是由许多具体的心理活动所构成。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足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悄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九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认识过程,也即是感件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帖感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爭物的过程屮所伴随祥认识活动而形成各种态度,产生和丿卫的営、怒、哀、乐、爱、恶等情绪惜感体验。
3 ■意志过程总志过程是指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推动下,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门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讣划、调节行动、克服W难、实现冃标,便客观事物向着符合我们需要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过程。
N1个性心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心理活动过程中,由丁每人的遗传索质、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不同,每个人所表现出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人心理利行为枳极性的动力系统,决定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
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W素构成。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最稳定的特征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稳定的心理面貌,是把人与人区別开來的特征因素之所在,个性心理特征包扌舌能力、气质和性格。
._.三、意识及其特征(-)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动的、有组织、有口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特令的心理现象。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考核知识点:1(心理的含义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它反映的是不同于物质现象又与物质世界相联系着的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动物阶段以后开始出现的,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2(心理的两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人的心理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心理的知、情、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存储、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注意则是伴随在心理过程中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于新认识或新操作的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过程,如喜、怒、哀、乐、爱、憎、恶、惧等等。
意志过程则是指为达到预期目的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各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并且在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延续,故称之为心理过程。
上述三个过程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
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前提;反之,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又有重要影响。
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人才能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意识和情感对认识有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4(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而且在具体人生上产生时,还要表现出各个人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量学等,涵盖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想象心理学、创造力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动机心理学、能力心理学、气质心理学、个性(性格)心理学等。
总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
2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二、心理现象及结构
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有一个短期的历史”;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心理学独立宣言。
“冯特一生的历史功绩是与心理学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和一只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的建立这三件事分不开的”
冯特的代表作:《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民族心理学》《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拓展延伸:
潜意识(无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构成: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功能:(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信息、(胞体)整合信息实战演练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考试难点: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四、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
正负诱导是一种神经过程对另外一种神经过程的影响,以受影响的后一种神
拓展延伸:(了解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诞生后各流派的不同观点: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士(先驱)。
不关心心理的元素或结构,关注心灵在现实世界中所导致的实际结果。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惠特海默。
主张以整体的观点来描述意识行为。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研究心理疾病。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以马斯洛,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建构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潮
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力: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这样的记忆也叫意义记忆。
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安排复习。
{一}、复习要及时。
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
{二}、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
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
{三}、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
{四}、复习内容系统化。
复习要注意根据各部份内容、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
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原因:
在大学里,由于理论课比较沉闷,而且大学里老师面对的是更多的同学。
在大教室室里人又多,又很喧闹,学生更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
学生不注意听讲解决方案:
1.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适时更新课件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教学模式多样化,从以往的老师一人在讲课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发挥上。
3.灵活调整上课休息时间
4.每节课布置下一节课学生上台演讲案例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能动力。
怎样培养健康的情绪: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
不能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而是要像个成年人,有成熟样子,表现出成年人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
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
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他人,乐于助人。
要和同学建立正当的友谊,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
在家庭、学校和各种场合中,努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5)自我调节,适应环境。
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遇到不幸、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忧郁、悲痛,失去心理平衡。
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疏导情绪,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
(6)接受自己的性身份。
青春期少年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身份,做符合自己性别身份的事,并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感到满意,决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产生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