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气囊式蓄能器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应用

气囊式蓄能器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应用

气囊式蓄能器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工业领域,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而润滑油系统则是保障汽轮机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之一。

在润滑油系统中,气囊式蓄能器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汽轮机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气囊式蓄能器。

简单来说,气囊式蓄能器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装置。

它由一个金属外壳、一个气囊和液压油组成。

气囊位于金属外壳内部,将液压油与气囊内的气体分隔开。

当系统压力升高时,液压油进入蓄能器,压缩气囊内的气体,从而储存能量;当系统压力降低时,气囊内的气体膨胀,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补充到系统中。

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气囊式蓄能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其一,稳定油压。

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载的变化、油泵的启停等因素,会导致润滑油系统的油压产生波动。

而气囊式蓄能器能够吸收油压的峰值,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弥补油压的低谷,从而有效地稳定油压,确保润滑油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到各个润滑部位,减少因油压波动而对汽轮机造成的损害。

其二,应急供油。

在突发情况下,如油泵故障、电源中断等,润滑油系统可能会出现供油中断的危险。

此时,气囊式蓄能器可以作为应急供油源,在短时间内为汽轮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避免因润滑不足而导致的严重设备损坏,为抢修争取宝贵的时间。

其三,减少油泵的启停次数。

油泵的频繁启停不仅会影响其使用寿命,还会增加能耗。

气囊式蓄能器能够在系统压力稳定时储存多余的油液,在压力下降时释放,从而减少油泵的工作时间,降低油泵的启停频率,延长油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其四,吸收冲击和脉动。

在润滑油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冲击和脉动,这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气囊式蓄能器能够有效地吸收这些冲击和脉动,降低其对系统的不良影响,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

为了确保气囊式蓄能器在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与检修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与检修

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与检修烟台德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车德宁[摘要] 本文就HBTZ60型混凝土泵的液压原理分析了蓄能器在液压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阐明了蓄能器在液压在系统中重要作用,介绍了蓄能器的内部结构,并针对蓄能器在液压在系统所出现的故障隐患作了详细分析和判别。

[关键词] 原理蓄能器分析蓄能器是一种能把压力油的液压能储存在耐压容器里,待需要时又将其释放出来的一种装置。

在液压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吸收脉动压力,吸收冲击的作用。

蓄能器按结构分为重力式弹簧式和充气式三种。

其中充气式又分为气瓶式、活塞式和皮囊式。

皮囊式蓄能器具有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皮囊惯性小,反应灵敏的特点。

所以在液压系统中应用较广泛。

在混凝土输送泵的液压系统中,皮囊式蓄能器的用途特点则非常突出,就以HBTZ60型混凝土泵的液压原理为例,分析蓄能器在系统中的具体运用。

1 吸油滤油器、 2电机、 3 变量柱塞泵、 4 双联齿轮泵、 5 空气滤清器、6 先导式卸荷阀、 7测压接头、8先导式溢流阀、 9散热器、10回油滤油器、11“M”型电液换向阀、12插装式单向阀、 13主油缸、 14 高低压切换阀、 15 压力表、 16 蓄能器、 17 闸板阀油缸、 18 油马达、 19电磁换向阀、20“O”型电液换向阀、21叠加式溢流阀HBTZ60型混凝土泵液压原理图由上示原理图可知,系统可分为3部分:主油路系统,分配阀系统和搅拌系统。

主油路系统由变量柱塞泵3、吸油滤油器1.1、先导式溢流阀8、“M”型电液换向阀11、主油缸13、插装式单向阀12、高低压切换阀14等组成.当电机2起动,变量柱塞泵3就向系统供油.油液经“M”型电液换向阀11驱动主油缸13工作.电液换向阀11的换向动作是电控的,它的两个电磁线圈轮流通电,使两个主油缸轮流进油及回油.不通电时,进入电液换向阀11的液压油经T腔流回油箱,主油泵处于卸荷状态.主油泵最大工作压力由先导式溢流阀8控制,调定压力为28MPa.当系统工作压力达到12.5 MPa时,也就达到了变量柱塞泵的变量压力起点,主泵开始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排量.这种变量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动力机的功率,提高整机的使用效率.主系统具有高低压切换功能,由高低压切换阀14控制实现, 高低压切换阀控制主油路接通主油缸无杆腔时,是高压小排量泵送;控制主油路接通有杆腔时,是低压大排量,用户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意选择.推送机构的两个主油缸有杆腔或无杆腔相沟通,形成闭合油路.每当活塞运动到行程终点后,压力油会自动打开油缸插装式单向阀12向闭合油路补油一次,实现自动补油功能.同时靠行程开关的控制自动换向。

浅谈蓄能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安装

浅谈蓄能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安装


蓄能器是液压 系统 中 的一种 储能 装置 , 它 可 以 将 系 统 中 的能 量 转 变 为 压 缩 能 储 存 起 来 , 当 系统 需 要 时 , 又将 压缩能转变为 液压 能而 释放 出来 , 供 给 系 统 使 用 。 当 系 统 瞬 间 压 力增 大 时 , 它可 以吸 收 这 部 分 的 能 量 , 以 保 证 整 个 系统 压 力正 常 。 蓄 能 器 在 液 压 系 统 中 的 作 用 有 : 充当 辅 助 动 力源 、 系统 保 压 、 缓和 液压冲击 、 吸收 压力脉 动 、 回 收能量等 。
油液压力时 , 蓄能器向系统释放能量 。 ( 3 ) 活 塞 式 蓄 能 器 。 活 塞 式 蓄 能 器 的 活 塞 上 部 为 压
当重 锤 式 蓄 能 器 内部 重 物 势 能 小 于 其 外 部 油 液 压 力 时, 蓄能器处于储油状态 ; 当 重锤 式 蓄 能 器 内 部 重 物 势 能 大于其外部油液压力时 , 蓄 能 器 向 系统 释 放 能 量 。
缩空气 , 气体 由气 门充 入 , 其 下 部 经 油 孔 通 入 液 压 系 统 中, 气 体 和 油 液 在 蓄 能 器 中 由活 塞 隔 开 , 利 用 气 体 的压 缩 和膨胀来储存 、 释 放 压 力 能 。活 塞 随 下 部 液 压 油 的储 存 、
释 放 而 在 缸 筒 内 滑 动 。 当蓄 能 器 内部 气 体 压 力 小 于 其 外 重锤式蓄能器具 有结构 简单 、 容量大 、 压力稳定 等优 部油液压力时 , 蓄能器处于储 油状 态 ; 当蓄能 器 内部 气体 点, 但 也具 有 结 构 尺 寸 大 而 笨 重 、 运动 惯性 大 、 反 应 不 灵 压 力 大 于 其 外 部 油 液 压 力 时 , 蓄能 器 向系 统 释放 能 量 。

液压元件故障实例 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液压元件故障实例 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图 2 气 囊 图 3 拉杆
同时 , 气囊 装 配前 , 同样 要 在气囊 外 壁涂 抹液 压 油 , 将气 囊 内气 体排 净 、 叠 。这 时 , 并 折 可将 辅 助 工 具拉 杆 ( 图 3 旋 入 气 囊 的充 气 阀座 , 一起 经 壳 见 ) 再 体下 端大 开 口装入 壳体 , 在壳 体 上端 拉 出拉杆 , 后 然
丁晴 橡 胶 制 成 的 梨 形 气 囊 如
图 2压 制 在充 气 阀座 上 , 成 形 密封 空 间 。壳 体 下 端 由 进 油 阀组成 , 括 一 个 弹 簧加 载 提 包 升和一 个 菌形 阀 , 使油 液 可 进 入 壳 体 而 防 止 气 囊 经 油 口被
挤出。
具 的 一 端 连 在 蓄 能 器 充
卸下 拉杆 , 上 圆螺母 , 装 使气 囊 固定 在壳 体上 。
定, 漏气等 问题 , 为此 , 我们进 行 了分 析论述 , 并提 出
了解 决问题 的工艺 方案 , 简介 如 下 。
1 气 囊式 蓄 能 器 的 结构 及 工 作 原理
气 囊式 蓄能 器 的 结 构 如 图 1 其 金 属 壳 体 为 两 ,
・9 ・ 2 《 新技 术新 工艺 》・实用 技术 与 工艺 装备 20 0 6年 第 1期
HR 1 , 接 装 配 过 程 中 , 端 盲 孔 再 没 有 出现 铆 C 7铆 两
借助 辅助 工具拉 杆 可 使 装 配 效 率提 高 , 配 时 必须 装
注意 气囊 与壳体 间的润 滑 问题 。只要 遵循 上 述方法
装配 、 气 、 充 检测 , 可避 免 气 囊 式 蓄 能 器 装 配 时 经 就
端 面 1 mm 范 围内进 行高 频退 火 , 用铆 接方 法 0 再 将 肓孔 直 径 扩 至 西 6mm。但 在 铆 接 装 配 过 程 中 ,

气囊式蓄能器在抽油泵模拟试验系统上的应用

气囊式蓄能器在抽油泵模拟试验系统上的应用

计 算确 定蓄 能 器参数 , 达到 消除抽 油泵试 验 时 出入 口压 力脉 动的效 果 。通过 测试试 验 时 出入 口压 力 曲线 , 验
证稳 压 效果 。
关键 词 : 囊式蓄 能 器 ; 油 泵试验 ;沉没度 ; 气 抽 举升 高度
中图分 类号 :H17 T 3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04 5 (0 2 0 -0 00 T 3 ; H1 8 B 1 0 -8 8 2 1 )30 9 -3
8 6


图 1 抽 油 泵 出 口压 力 波 形

将满 足抽 油泵沉 没度 、 升高度 的试 验需求 , 系统 通 举 该
过把 沉没 度 、 升高 度 折算 成 试 验 介 质 压力 来 进 行 模 举
拟, 即通 过泵 、 门组合 来 实 现 抽 油泵 人 口、 口压 力 阀 出
工况 的模 拟 。 1 蓄能 器选型


由于抽油 泵运 动规 律 是 单 缸 往 复运 动 , 量 是 脉 流
图 2 抽 油 泵 入 口压 力 波 形
动变 化 的 , 波 动 很 大 , 工 作 过 程 中将 发 生 以 下 现 且 在 象: 在上 冲程 时 , 油泵底 阀进 入液 体 , 液需 求量 大 , 抽 供 入 口压力 快速 下 降。 同时 , 油泵 柱塞上 升 , 出上 部 抽 排 液体 , 致 出 口压力 快 速 升 高 ; 下 冲程 时 , 油 泵 底 导 在 抽 阀关 闭 , 供液 系统使 泵入 口压 力快 速升 高 , 油泵柱 塞 抽 下 降 , 口压力 快 速 下 降 。从 试 验 录 取 的 出 口压 力 变 出
液压 与 气动
21 0 2年 第 3期

蓄能器换气囊方法

蓄能器换气囊方法

蓄能器换气囊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蓄能器换气囊这个事儿。

你说这蓄能器和气囊啊,就好比汽车的两条腿,一个负责稳定,一个负责缓冲。

那要是蓄能器不行了,咱就得给它换上新的气囊,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呀!首先呢,咱得把旧的蓄能器给拆下来。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就像从老虎嘴里拔牙似的,得小心翼翼。

你想想,那可是在机器里面待了好久的家伙,说不定跟机器都有感情了呢,咱得温柔点,别把其他零件给弄伤了。

拆下来之后,就得准备新的气囊啦。

这新气囊可得挑个好的,就跟咱买新鞋一样,得合脚、舒服。

可别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就给换上了,那可不行,到时候出了问题,麻烦可就大了。

然后呢,把新气囊安装上去。

这一步可得仔细了,每个螺丝都得拧得紧紧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就好像给人穿衣服,扣子得扣对位置,不然多别扭呀。

安装的时候,还得注意角度、位置啥的,稍有偏差可能就达不到最佳效果了。

哎呀,你说这换气囊是不是就跟给人治病似的?得诊断准确,然后对症下药,还得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出一点差错。

换好了气囊,就好比病人康复了,那感觉,倍儿爽!换完之后,可别着急就用,还得检查检查。

看看有没有漏气啊,安装得稳不稳啊。

这就像新手机到手了,咱不得试试各项功能都好不好使嘛。

要是有问题,赶紧解决,可别等出了事儿再后悔。

咱说这蓄能器换气囊,虽然听着挺复杂,但只要咱一步一步来,认真对待,肯定能搞定。

你想想,自己动手把这重要的部件给换好了,那成就感,不得爆棚啊!这可比玩游戏通关还让人兴奋呢!而且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咱也不慌了呀,咱有经验了呀!所以啊,朋友们,别害怕面对这些技术活儿。

咱都有一双手,还能被这点小事难住不成?大胆去尝试,就像勇士面对挑战一样,没啥大不了的!等你换好了气囊,看着机器又能正常运转了,你就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相信自己,咱能行!。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维护说明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维护说明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维护说明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维护说明,泵车配件蓄能器氮气囊是一种能把液压储存在耐压容器里,待需要时又将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装置。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辅件,对保证系液压统正常运作、紧急动力源、吸收液压冲击、补充泄漏和保持恒压、吸收脉动、降低噪声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给系统带来的经济、节能、安全、可靠、环保等效果非常明显。

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泵车配件蓄能器分为很多种类,本文砼配商城售后服务人员仅对液压系统中最常用的皮囊式蓄能器作简单的介绍。

1.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图1皮囊式蓄能器原理图砼泵配件液压油是不可压缩液体,因此利用液压油是无法蓄积压力能的,必须依靠其他介质来转换、蓄积压力能。

例如,利用气体(氮气)的可压缩性质研制的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就是一种蓄积液压油的装置(见皮囊式蓄能器原理图)。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由油液部分和带有气密封件的气体部分组成,位于氮气囊周围的油液与油液回路接通。

当压力升高时油液进入蓄能器,气体被压缩,系统管路压力不再上升;当管路压力下降时压缩空气膨胀,将油液压入回路,从而减缓管路压力的下降。

2.蓄能器的作用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安装维护说明,泵车配件蓄能器的作用是将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油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又重新放出。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作辅助电源某些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是间歇动作,总的工作时间很短,有些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虽然不是间歇动作,但在一个工作循环内(或一次行程内)速度差别很大。

在这种系统中设置蓄能器后,即可采用一个功率较小的泵,以减小主传动的功率,使整个液压系统的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便宜。

2.2作紧急动力源对某些系统要求当泵发生故障或停电(对执行元件的供油突然中断)时,执行元件应继续完成必要的动作。

例如为了安全起见,液压缸的活塞杆必须内缩到缸内。

在这种场合下,需要有适当容量的皮囊式蓄能器作紧急动力源。

【CN209687982U】一种蓄能器【专利】

【CN209687982U】一种蓄能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70970.1(22)申请日 2019.03.04(73)专利权人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地址 256410 山东省淄博市张北路69号(72)发明人 巩桂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代理人 王新爱(51)Int.Cl.F16F 7/00(2006.01)F16F 15/08(2006.01)F15B 1/0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蓄能器(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器,包括:蓄能器本体和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包括减震垫底座、承载座、压缩块、弹性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蓄能器本体底端内置于承载座内,当蓄能器本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遇到颤动或者颠簸时,承载座通过压缩块在减震垫底座和承载座之间的来回压缩来减缓蓄能器本体振动,从而使得蓄能器本体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套套接于蓄能器本体底端外壁,使得蓄能器本体与减震垫紧密连接,从而提高蓄能器本体固定在减震垫上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蓄能器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蓄能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易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09687982 U 2019.11.26C N 209687982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687982 U1.一种蓄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器本体(1)和减震垫(2),所述减震垫(2)设置于蓄能器本体(1)底端与蓄能器本体(1)连接,所述减震垫(2)包括减震垫底座(201),所述减震垫底座(201)的内部顶端为倒角结构,所述减震垫底座(201)内部顶端设置有承载座(203),所述承载座(203)为与蓄能器本体(1)底部相对应的中空倒圆台结构,所述承载座(203)通过压缩块(202)与减震垫底座(201)内壁连接,所述承载座(203)的顶端设置有弹性套(204),所述弹性套(204)的底端与承载座(203)的顶端连接。

气囊式蓄能器和热交换器等.

气囊式蓄能器和热交换器等.

一气囊式蓄能器气囊是通过一种能在提升阀端口安装或者移除的硫化真空阀装置来用作蓄能器。

当气囊完全被扩大时,提升阀收盘进囗。

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止气囊进入通路之内被挤压。

一个吸收震动的装置,使提升阀免于意外的震动,和急速的打开。

与其它蓄能器相比,该蓄能器的最大优势是气体与油液完全隔开。

气囊惯性小反应灵活,可以吸收冲击压力和脉动压力。

图7.21显示了一个气囊式蓄能器的运作。

液压泵提供油给蓄能器同时使气囊变形。

随着压力的增大,气流量减小。

这样就形成了液压储能这样的结果。

若液压系统需要增加液压油,则蓄能器在气体膨胀压力推动下将液压油排出以补充达到循环供应。

蓄能器的应用从上述研究中,我们明白了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各类蓄能器运作及其工作原理。

现在让我们从它们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

蓄电池主要应用于:●当作辅助动力来源●当作漏泄补偿器●当作液压减震器当做辅助动力来源,是蓄能器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这个应用中,蓄能器的目的是存储在工作期间所发表的油循环泵。

蓄能器然后释放因需求而储存的石油,以完成循环,从而作为辅助动力源协助泵服务。

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蓄能器的应用导致了泵容量的减小。

图7.22概述了这个程序的应用蓄能器作为辅助动力源在此应用中,一个四通阀配合使用蓄电池。

当四通阀手动驱动,从到蓄能器到空着的气缸。

这一直循环到了活塞的运作结束。

当气缸在一个完全伸展位置时,蓄能泵为其充电。

在四通阀,液压激活收回的气缸,油流量蓄能泵和气缸迅速收回。

这是蓄能器辅助动力源的运作过程。

蓄能器作为泄漏补偿器这个应用程序如(图7.23)蓄能器充当一个补偿器,是在由于内部或外泄漏而补偿损失,可能发生在一个延长一段时间内,是当系统被加压,而不是运作的时候。

蓄能泵为系统和蓄能器充电直到上的最大压力被施加到蓄能开关。

当系统不工作时,它需要保持必要的压力设定值,完成该蓄电池供应漏油在一段长时间的系统。

最后,当系统压力低于设定的最低要求的压力下降,泵启动,自动充电系统。

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实用技术与工艺装备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苏州大学(215021) 盛小明 胡学武气囊式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辅件,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无油气混杂;又因用丁晴橡胶制作的气囊,其柔性,适应性好,对压力变化敏感,吸收液压冲击和脉动,减震性和稳定性均好,可对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可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于各类液压系统中。

但气囊式蓄能器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与测试阶段,经常会发生气囊破裂,充气压力不稳定,漏气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工艺方案,简介如下。

1 气囊式蓄能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气囊式蓄能器的结构如图1,其金属壳体为两图1 气囊式蓄能端成球形的圆柱体,壳体上端有容纳充气阀座的开口。

由丁晴橡胶制成的梨形气囊如图2压制在充气阀座上,形成密封空间。

壳体下端由进油阀组成,包括一个弹簧加载提升和一个菌形阀,使油液可进入壳体而防止气囊经油口被挤出。

蓄能器由气囊分为两个腔室,气囊内充氮气,气囊外充液压油。

当系统压力将液压油压入蓄能器时,气囊受压变形,其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液压油被逐渐储存;若系统压力减小,气囊增大,则蓄能器将液压油排出,使系统压力得到补偿。

2 气囊的装配根据Bar low 公式可知,当气囊充气时,气囊首先在其直径最大、壁厚最薄的上部膨胀,然后下部逐渐膨胀,把气囊向外推到壳体侧壁,同时气囊充满整个容器。

气囊外壁与干燥的壳体内壁之间摩擦力很大,充气时会使气囊变形不均匀,局部拉伸过大而破裂。

因此在装配前应往壳体内倒入少量液压油,并将油液在壳体内壁涂抹均匀,使壳体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形成一层油垫,在气囊变形时,在气囊与壳体间起到润滑作用。

同时,气囊装配前,同样要在气囊外壁涂抹液压油,并将气囊内气体排净、折叠。

这时,可将辅助工具拉杆(见图3)旋入气囊的充气阀座,再一起经壳体下端大开口装入壳体,在壳体上端拉出拉杆,然后卸下拉杆,装上圆螺母,使气囊固定在壳体上。

3 蓄能器的充气及检测蓄能器充气之前,使蓄能器进油口稍微向上,灌入壳体容积约1/10的液压油,以便润滑,蓄能器充气系统如图4。

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_孔祥东

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_孔祥东

图5 节流槽流动模型4 节流槽流动模型对于V 形槽的流动,利用剪切流及压差流原理建立其流动模型(图5)。

由于流线不能转折,在壁面A 处将会出现流体脱离壁面,出现负压区。

取图5所示的楔形控制体积ABC 。

阀口流速v 相当于楔形体的AC 边运动,由于油液具有较大的黏性,AC 边的流速引起剪切流,引起流出楔形控制体的流量q c ;A 点的压力可以假设是一种极端情况即绝对零压,则在背压p 2的作用下,有压差流动,产生流入楔形控制体的流量q P 。

如果q c >q P ,则控制体中总体压力升高,A 点也升高,可以抑制气穴。

而q c <q P 时,控制体压力降低,A 点区域的气穴程度将加强。

5 结论(1)压力测量及仿真同时表明,高压油流经过节流孔时,由于流束骤缩和流线转折,在节流边后部会产生流体脱离而出现最低压力区,该区与高速观测的气穴初生区重合。

(2)高速观测发现,背压较低时,气泡从整个节流边始发并充满整个阀腔;随着背压升高,气泡流发育区变短,因而粒度减小,大量气泡在阀腔内部溃灭,噪声出现峰值,之后随着背压升高噪声值线性降低;气泡初生区移至两侧边壁与节流边相交的锐缘区附近。

(3)节流槽压力分布及气穴发育与阀口形状关系密切,可以通过优化节流槽结构及多级分压的方法减小入口处的压力梯度,从而得到更好的控制气穴噪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1] Fr ank R.,Siegfried H.Basic investig atio n of characterist icsof flow and noise for oi-l hydraulic valves [R ].T ampere,Finland:Proceeding s of the 8t h SICFP 03,2003:565-575.[2] B.U mesh Chandra,S.R.Chakravarthy.Ex perimental in -vestigation of cavity -induced acoust ic oscillations in confined supersonic flow [J].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 ing ,2005,127:761-769.[3] Hisanor i U EN O.Noise measur 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 -tion of oil flow in pressure control v alves[J].JSM E Inter na -tional Jour nal,ser ies b,1994,37(2),336-341.[4] 王国玉,等.高速水流中旋涡空化所引起的空蚀和振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23(6):707-710.[5] 冀宏,傅新,杨华勇,等.非全周开口滑阀压力分布测量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4):99-102.基于力学分析的蓄能器数学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孔祥东,权凌霄,姚 静,阚 超,康双琦,宋孝臣Accumulator is modeled on its stressing model and experiments researchKONG Xiang -dong,QUAN Ling -x iao,YAO Jing,KAN Chao,KANG Shuang -qi,SONG Xiao -chen(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摘 要:蓄能器的数学模型是研究蓄能器性能的关键,该文基于皮囊式蓄能器受力模型,分析建立了皮囊式蓄能器的数学模型,结合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的功用对数学模型做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大量的实验对理论结果做了验证。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拆卸和安装方法详解

泵车配件皮囊式蓄能器工作原理及拆卸和安装方法详解

泵车配件⽪囊式蓄能器⼯作原理及拆卸和安装⽅法详解各位砼友们在⼯作中⼀定接触过蓄能器,蓄能器是给泵送设备的分配系统提供换向的冲击⼒的液压元件。

如果S管换向⽆⼒,⾸先要检查的就是蓄能器,检查是否⽓压充⾜,⽪囊是否损坏。

蓄能器的⼯作原理砼泵配件液压油是不可压缩液体,因此利⽤液压油是⽆法蓄积压⼒能的,必须依靠其他介质来转换、蓄积压⼒能。

例如,利⽤⽓体(氮⽓)的可压缩性质研制的泵车配件⽪囊式蓄能器就是⼀种蓄积液压油的装置(见⽪囊式蓄能器原理图)。

泵车配件⽪囊式蓄能器由油液部分和带有⽓密封件的⽓体部分组成,位于氮⽓囊周围的油液与油液回路接通。

当压⼒升⾼时油液进⼊蓄能器,⽓体被压缩,系统管路压⼒不再上升;当管路压⼒下降时压缩空⽓膨胀,将油液压⼊回路,从⽽减缓管路压⼒的下降。

蓄能器的拆卸(1)先旋开防护帽,使⽤充氮⼯具释放胶囊内的氮⽓,再⽤⽓阀扳⼿取出阀芯。

并把螺帽及密封依次取下(注意顺序)。

(2)把另⼀⾯的⽌退螺栓,法兰,⽌退螺母及密封卸下,使油阀滑⼊壳体内,把油阀上的椭圆型垫圈取出就可以拿出胶囊。

蓄能器的安装(1)蓄能器内部要求⼲净,没有污染物。

(2)蓄能器内部必须喷⼊适量的油液或⼯作介质(不能⽤⽔),以便⽪囊插⼊。

(3)挤压⽪囊,排除⾥⾯的空⽓,并折叠⽪囊装⼊壳体内。

⽪囊必须被拉直,不能将其绞扭。

(4)⽪囊装⼊后,将⽓阀处的密封及螺帽按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装好拧上,以防⽪囊滑回壳体。

(5)在确保⽪囊处于⾃然状态下,将油阀插⼊壳体。

把垫圈推⼊其适当位置。

(6)拉出油阀,装⼊阀芯,对⽪囊进⾏预充氮⽓(最多预充5Mpa),以确保油阀处于正确位置。

(7)蓄能器预充氮⽓后必须等5分钟,然后再次检查预充压⼒并根据情况进⾏调整。

(8)在油阀处按顺序装上垫圈,密封(为保护“O”型圈,油阀上的螺纹请⽤胶带缠绕起来)。

旋上⽌退螺母并拧紧。

(9)装上法兰与防护罩。

并拧上⽌退螺栓。

来源:⽹络如有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囊式蓄能器结构

囊式蓄能器结构

囊式蓄能器结构、原理、按装、充气、参数、维护、拆装、储放一、结构型式:囊式蓄能器结构:(见图1)囊式蓄能器壳体系采用无缝钢管其两端经热旋压收口成形近似半球体,而中间段作为圆柱体结构的无缝容器。

蓄能器壳体内装有梨形胶囊,它通过与胶囊连成一体充气阀座用圆螺母在壳体小口端固定,再将标准的QXF-5型充气阀装到阀座上,在壳体另一端大口端装进油阀。

进油阀中装有包括一个弹簧加载的菌形阀,它可避免在胶囊中充气时或蓄能器内液压油(液)全排出时,胶囊被挤出损坏。

工作时,菌形阀在弹簧作用下开启,液压油(液) 可以进出。

二、工作原理:(见图2)蓄能器壳体由胶囊将其分为两个腔室;胶囊内的腔室充氮气,胶囊外腔室充液体,当液体泵将高压的液压油(液)充入时,发生变形,则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这样液体储存起来。

当液压系统需要压力油(液)补充,而其压力低于蓄能器所储存液压油(液)的压力时,则液压油(液)在气体膨胀压力推动下,经进油阀排到液压系统中;直至压力降到与系统内压力相等为止。

三、按装:1.蓄能器在安装之前必须做如下检查:a. 产品是否符合使用规格;b.气阀处气门帽是否旋紧(出厂前应加预充气压力,以防止蓄能器在运输时损坏);c. 有无运输中造成的损伤;d.压力油进口是否堵好(蓄能器装于液压系统前不要取下堵盖);2. 当上述的检查完全符合要求时,则应选择尽量靠近装置的场所安装,以便减少压降。

同时,为了便于检查充气压力,应在气阀处留有直径100~150毫米,高200毫米左右活动空间,安装时应保证气阀朝上。

此外,铭牌应置于醒目地方。

3. 蓄能器原则上应该油口向下垂直安装,倾斜或卧式安装时,皮囊因受浮力与壳体单边接触,有妨碍正常的伸缩动作,加快皮囊的损坏,降低蓄能器性能的危险,一般不采用倾斜或卧式安装方法。

4.蓄能器的固定蓄能器必须牢固地支持在托架或基础上,如图:5. 安装蓄能器应注意下列问题:a. 该产品应安装在便于检查和维护的位置;b.不得在该产品上进行焊接、铆焊和机械加工;c. 用于缓冲和吸收脉动时,应尽可能装在靠近振动源处;d. 该产品与管路系统之间应设置操作简便的截止阀,此阀供充气、检查蓄能器,调节放油速度,或者是长时间停机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技术与工艺装备
气囊式蓄能器装配与测试工艺研究
苏州大学(215021) 盛小明 胡学武
气囊式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辅件,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无油气混杂;又因用丁晴橡胶制作的气囊,其柔性,适应性好,对压力变化敏感,吸收液压冲击和脉动,减震性和稳定性均好,可对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可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于各类液压系统中。

但气囊式蓄能器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与测试阶段,经常会发生气囊破裂,充气压力不稳定,漏气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工艺方案,简介如下。

1 气囊式蓄能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气囊式蓄能器的结构如图1,其金属壳
体为两图1 气囊式蓄能端成球形的圆柱体,壳体上端有容纳充气阀座的开口。

由丁晴橡胶制成的梨形气囊如图2压制在充气阀座上,形成密封空间。

壳体下端由进油阀组成,包括一个弹簧加载提升和一个菌形阀,使油液可进入壳体而防止气囊经油口被挤出。

蓄能器由气囊分为两
个腔室,气囊内充氮气,气囊外充液压油。

当系统压
力将液压油压入蓄能器时,气囊受压变形,其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液压油被逐渐储存;若系统压力减小,气囊增大,则蓄能器将液压油排出,使系统压力得到补偿。

2 气囊的装配
根据Bar low 公式可知,当气囊充气时,气囊首先在其直径最大、壁厚最薄的上部膨胀,然后下部逐渐膨胀,把气囊向外推到壳体侧壁,同时气囊充满整个容器。

气囊外壁与干燥的壳体内壁之间摩擦力很大,充气时会使气囊变形不均匀,局部拉伸过大而破裂。

因此在装配前应往壳体内倒入少量液压油,并
将油液在壳体内壁涂抹均匀,使壳体内壁与气囊外
壁之间形成一层油垫,在气囊变形时,在气囊与壳体
间起到润滑作用。

同时,气囊装配前,同样要在气囊外壁涂抹液压油,并将气囊内气体排净、折叠。

这时,可将辅助工具拉杆(见图3)旋入气囊的充气阀座,再一起经壳体下端大开口装入壳体,在壳体上端拉出拉杆,然后卸下拉杆,装上圆螺母,使气囊固定在壳体上。

3 蓄能器的充气及检测
蓄能器充气之前,使蓄能器进油口稍微向上,灌入壳体容积约1/10的液压油,以便润滑,蓄能器充气系统如图4。

图4 带增压器的蓄能器 充气系统将图5所示充气工具的一端连在蓄能器充气阀上,另一端与氮气瓶相接通。

若蓄能器充气压力高时,充气系统应装有增压器,见图4,此时,将充气工具的另一端与增压器相连。

打开氮气瓶上的截止阀,调节其出口压力到0 05~0 1M Pa,旋转充气工具
上的手柄徐徐打开充气阀阀芯,缓慢充入氮气,就会慢慢打开装配时被折叠的
气囊,使气囊逐渐胀大,直到菌形阀关闭。

此时,充气速度方可加快,并达到所需充气压力。

切勿一下子把气体充入气囊,以避免充气过程中因气囊膨胀不均匀而破裂。

另外,充气过程中温度会下降,充气完成并达到所需压力后,应停20分钟左右,等温度稳定后,再次测量充气压力,进行必要的修正,然后关闭充气阀,
91 新技术新工艺! 实用技术与工艺装备 2006年 第1期
卸下充气工具。

蓄能器在充气24h后需检测,在以后的正常工
作中也需定期检测,
查看蓄能器是否漏气。

检测时,按图6所示的蓄能器压力检测回路连接,在蓄能器进油口和油箱间设置截止阀1,并在截止阀1前装上压力表,慢慢打开截止阀1,使压力油流回油箱,观察压力表,压力表指针先慢慢下降,达到某一压力值后速降到0,指针移动速度发生变化时的读数(即压力表值速降到0时的某一压力值),就是充气压力。

此外,可以利用充气工具直接检查充气压力,但每检查一次都要放掉一些气体,所以这种方法不宜用于容量较小的蓄能器。

4 结语
从上述气囊装配实践可知,蓄能器气囊装配时借助辅助工具拉杆可使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时必须注意气囊与壳体间的润滑问题。

只要遵循上述方法装配、充气、检测,就可避免气囊式蓄能器装配时经常发生气囊破裂、充气压力不稳定和漏气等问题。

小轴铆裂原因与高频退火
北方重工集团工艺材料研究所(014033) 田君
有一材料为30CrM nSiA的小轴,其实体尺寸为 7mm∀50mm,两端有肓孔 4mm∀3m m,要求淬火硬度为H RC38 5~43 5。

装配时,小轴距端面10+3mm范围内进行高频退火,再用铆接方法将肓孔直径扩至 6m m。

但在铆接装配过程中,两端肓孔常出现成批铆裂。

为此,对出现铆裂的小轴进行分析检查。

先检查了小轴高频退火部分的硬度,即将小轴高频退火部位磨平后测得整体硬度为#H RC20,但进一步检查发现,在小轴距端部1 5mm处的硬度为H RC38 ~40。

再对小轴进行金相检查。

小轴的未高频退火部位的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高频退火部位的金相组织为较细的粒状珠光体;小轴端部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

对小轴端部的硬度和金相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重复试验,认为小轴端部在高频退火时的温度有750∃,已经达到了该钢材的奥氏体化温度,并发生了马氏淬火。

这是由于高频退火时存在有尖角处温度高,且容易快速冷却所造成的。

为了确认分析的准确可靠,采用合金钢30Cr MnSiA薄板,加热至750∃后空冷,检查其硬度为H RC37,金相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

与上述的检查分析完全一致。

为此,对原来的高频退火工艺进行改进。

1)将原来高频退火时的一次加热,改成数次间歇加热,控制退火部位整体温度#700∃(目视小轴退火加热部位表面颜色为暗红)。

2)将高频退火后的小轴,在感应加热器上对端部再进行一次补充退火,温度同样控制在#700∃(目视小轴退火加热部位表面颜色为暗红)。

3)为了避开二类回火脆性温度#450~650∃,严格控制高频退火温度在650~700∃之间。

按照改进后的工艺进行试验,共试生产3批共110个小轴,退火尺寸符合技术要求,硬度均# H RC17,铆接装配过程中,两端盲孔再没有出现铆裂现象,取得了预期的满意的效果。

通过对这次高频退火工艺的分析和改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厚度#7mm的30CrM nSiA淬火件经高频退火后硬度能控制在#H RC17,可以安全地实施扩孔、铆接、弯曲等工艺。

2)尖角、壁厚#2mm的30CrM nSiA薄板结构件高频退火时,温度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淬火组织,但通过局部补充退火,可以消除产生的淬火组织。

责任编辑
周守清
92
新技术新工艺! 实用技术与工艺装备 2006年 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