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17-19课备课教案
第19课《父爱之舟》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父爱之舟》中所表达的父爱概念。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情感,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看父爱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表达父爱的手法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例句讲解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父爱的美好,分析如何在生活中传递和感受父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父爱之舟》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父爱的表达。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小舟这一载体,表达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作者使用的形容词、动词等,如“深沉的”、“背负着”等,从而深入感受父爱的伟大。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父爱之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过父爱的温暖和力量?”(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父爱的深刻内涵。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在写作练习中尝试运用了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我认为,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更加细化指导,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质教案以下是一个关于《父爱之舟》的优质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回顾和巩固学习过的诗词知识。
3. 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的情节和描写,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父爱的伟大和珍贵。
3.思考课文背后要传达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录音,课本,教具,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或录音,展示父亲孩子关系中的特别时刻,让学生回忆与自己的父亲有关的美好瞬间。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例如:你和爸爸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你爸爸对你有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步骤二: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父爱之舟》的课文标题,并询问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并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会讲述什么。
步骤三:讲授课文(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逐段解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节和描写,促使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彼此交流并互相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步骤四:学生活动(15分钟)1.学生阅读文中的诗句,并分组进行诗词赏析,讨论诗词的意义。
2.学生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排练故事情节,演绎课文的情节。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重要性和珍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文中传达的人生价值观,例如:亲情、责任、奉献等。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2.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理解。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7课到19课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六”和“回顾、拓展六”,都是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按要求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4、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6、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单元难点: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父爱之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厚。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家庭与亲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家父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内容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对父爱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父爱之舟》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巩固学生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第一节:导入1.利用生动的图片或情境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话题——父爱。
2.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父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节:课文学习1.教师朗读散文《父爱之舟》,引导学生跟读和感悟散文内容。
2.分段理解散文并进行导读,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
3.分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节:重点词汇与短语1.教师对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和短语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节:语音语调训练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散文,重点训练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
2.进行角色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五节:情感认识与反思1.引导学生以散文内容为基础,进行自我反思和家庭感悟。
2.小组讨论分享感悟与思考,促进情感交流与拓展。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散文《父爱之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和感知。
课堂设计注重多元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有师生互动的讲解,也有学生合作的小组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授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父亲默默付出,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帮助儿子成长的故事。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理解父母的心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课文深层次的情感和寓意,可能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能还需要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理解父母的心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出插图中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之间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自己父母的爱的故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者诗歌,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概述及教学要点《五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是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的第17课,本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到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结合教学要点,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了解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学生将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主题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情感表达则是作品通过语言、形象等方式表达出来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学生将学习并了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讨论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3.写作法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
案
教案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材《父爱之舟》。
2. 教师准备投影设备。
教案二:导入新课
1. 教师用投影设备将《父爱之舟》的插图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
片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与标题《父爱之舟》相关的内容。
3. 引导学生了解“舟”的意义和相关知识(e.g., 船是人类在水上行走的工具)。
教案三:课堂教学
1. 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读《父爱之舟》的课文内容,并注意把握词语和句式的读音和语调。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了解小女孩的父亲是如何搭建一座“桥”来帮助她上学的。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父爱与孝心的
主题。
4. 引导学生探讨父爱的含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故事。
5. 教师提出“舟”和“桥”的类比,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父爱是如何帮助和
支持他们的。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案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教师提醒学生记得写上学习笔记,以便复习和温习。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教案五:课后作业
1. 学生根据《父爱之舟》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作文。
2. 学生复习课文,并做相关的练习题。
教案六: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1. 舟
2. 桥
3. 父爱。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 教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父亲默默付出,用舟车载着“我”去上学,以及“我”在父亲的关爱下成长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亲的关爱,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
但在感受父爱、感恩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懂得珍惜父亲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父爱的伟大。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感受父爱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的伟大。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关爱,培养感恩之心。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3.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父爱的故事或文章,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父爱之舟》。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父爱吗?父爱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的要求。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父爱的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课文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作者特地准备了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鉴戒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知道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顺手推舟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1.掌控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知道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会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换法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干情形;三十六计;教学课件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掌控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策中,你知道哪几种呢?生尝试回答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杰出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聪明。
二.初读课文,梳理进程: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1)带拼音读(2)去拼音读(3)找生读、正音(4)找易错字词语: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危在旦夕成竹在胸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1)齐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优质教案课题:《父爱之舟》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内容;2.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情;3.学会运用特殊疑问句来提问和回答问题;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会运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和回答问题;2.理解文章中表达父爱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述文本的课件;2.学生准备《父爱之舟》的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对话,引入本课的主题:父爱。
教师:翻开课本的第19课《父爱之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学生:《父爱之舟》是讲一个小男孩通过亲眼见到父亲的工作,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恩之情的故事。
教师:很好。
那么,你们平时爸爸对你们有什么样的爱呢?学生:(回答各自的想法)教师:父爱伟大而无私,我们要珍惜父爱,并且学会感恩。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父爱之舟》,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故事中的男孩为什么对爸爸念叨呢?2.男孩通过亲眼见到父亲的工作之后,对父爱有了怎样的理解?3.男孩说自己有一艘父爱之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完课文并回答问题后,教师带领全班讨论答案,并解释相关问题的答案。
Step 3:语言点讲解(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和句式结构,并提供一些例句进行讲解。
例句:1.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2.你们家住在哪一层?3.你们周末通常做什么?讲解完毕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编写几个关于父爱的问题,并用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和回答。
Step 4: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提问和回答自己编写的关于父爱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用到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
Step 5: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检查学生对特殊疑问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语文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灯塔这篇童话讲的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日夜为航海的船只导航,得到船只和海鸥的欢送,却也遭到潜藏在水下的暗礁的仇视。
有一天夜里,灯塔遭遇到狂风暴雨和闪电雷鸣,可他毫无畏惧,依然坚决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起看看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案1【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灯塔的可贵品质。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灯塔的可贵品质。
2.了解课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灯塔吗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灯塔在大海中为人们指引方向。
)2.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灯塔有关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读通读顺全文,并且积累你觉得精彩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三、深入探讨,品读交流。
1.积累词语,说说用得精彩的地方。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写了哪几种事物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种(讨论、交流)重点讨论灯塔的形象:A.大海上有一座灯塔,日日夜夜指示着航海的船只,使它们防止了触礁和搁浅的危险,胜利地完成航行的任务。
B.但是灯塔毫无畏惧,毫不动摇,依然坚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冲破黑暗,放射着光辉,指示着航行的方向。
C.灯塔微笑地答复:“因为我做着对人们有益的事,心里踏实得很!〞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讨论:应该怎样处理语气、语速,才能读出情感。
2.自由练读,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在你的心目中,灯塔是什么(小练笔)灯塔,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身边有没有像灯塔这样的人请写一写。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2.能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主题。
3.能够理解并准确识记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词汇和成语。
4.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父爱之舟》教材原文学习与理解。
2.文学作品中重点词汇与成语的解释与运用。
3.人物性格、情感及主题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学作品《父爱之舟》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教具引入《父爱之舟》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于“父爱”、“舟”等词汇的理解和联想。
2.学习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父爱之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词语表达与运用(20分钟)•教师讲解文中重点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并进行例句演练。
•学生课堂练习,运用所学词语写句子或小段落。
4.深度分析(2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父爱之舟》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深度思考,尝试解读作者的用心。
5.课堂练习(10分钟)•点名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或做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6.课堂总结及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对于《父爱之舟》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思考和感悟。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词汇和成语的运用。
六、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对于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
以上就是本节课《父爱之舟》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领学生领略父爱的伟大与舟之慈祥,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
17 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道理。
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理解作了提示,目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踌躇、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颤" 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1.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2.介绍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三、认读生字词1.自由读文,认读生字。
2.各种形式读词语。
3.多音字讲解。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头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3.书写提示。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5.解释词语。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7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一、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 ?学生讨论后交流。
五年级上册语文19课的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19课的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故事《老舍的童年》》教学目标:1. 了解著名作家老舍的童年生活,理解他的成长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老舍的童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老舍的童年》的课文、课外阅读材料。
2.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前作业和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老舍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老舍,并引导学生思考他的作品与童年经历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理解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老舍的童年》。
2.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记录在小组讨论表上。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三、词汇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拓展。
2. 学生进行词汇应用练习,填写相关的练习题或完成课堂作业。
四、写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自由发挥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于老舍童年经历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彼此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老舍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文学探究和阅读拓展。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场馆或展览,了解更多关于老舍的信息和作品。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父爱之舟》教案,一起来看看吧!《父爱之舟》课文原文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学校和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
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
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
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
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9《父爱之舟》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课文名称:《父爱之舟》•作者:茅盾•内容梗概: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教育儿子坚持艰难的生活和辛苦劳作的故事。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茅盾的作品《父爱之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伦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感悟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茅盾的作品《父爱之舟》,并就“父爱”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父亲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教学步骤•第一步: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分组讨论,学生就父爱的表现形式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第三步: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第四步:展开课文分析,让学生分析《父爱之舟》中父亲的形象,并讨论父爱对孩子的重要性;•第五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3. 课堂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父爱之舟》中的对话场景;•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父爱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总结出父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父爱之舟》的朗读比赛,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反思通过对《父爱之舟》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父爱的伟大,培养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同时,通过分析茅盾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以上是对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开启智慧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生成智慧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三、深入情境,共享智慧
二、初步感知,生成智慧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讨论交流,共享智慧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2.小组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产生了哪些疑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就让我们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想买书:失魂落魄
掏龟裂
慈母情深母亲两次给
凑数落
拥有小说
可久镇中心校2015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稿
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设计者
李玉平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发展智慧
请把想对文中父子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久镇中心校2015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稿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教学流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开启智慧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入,开启智慧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二、提出要求,生成智慧
1.认真默读课文,勾画自己感悟最深的语句并做上批注。
2.对不懂的地方产生疑问,并试着向别人请教。
三、品读体会,共享智慧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课题
18、慈母情怀
设计者
李玉平
教者
课型
略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发展智慧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久镇中心校2015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稿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者
李玉平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2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可久镇中心校2015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科集体备课稿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者
李玉平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1.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设计者
李玉平
教者
课型
精读
课时
1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懂得父母的爱。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开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