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

合集下载

关于谚语的修辞手法

关于谚语的修辞手法

关于谚语的修辞手法
谚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简练有力、深刻含义的语言表达形式。


语通常是通过对人们的生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委婉体现,来表达
深刻的哲理或道理。

在修辞学中,谚语常常被用作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通过巧
妙地引用谚语,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起到强化论点、加深情感等多种效果。

谚语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大众化:谚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语言形式,因此在文章
中引用谚语可以造成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使文章更加贴近大众。

2. 形象化:谚语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众人皆知的道理
或劝诫,可以有效地让读者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 强调效果:大多数谚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或智慧,通过巧妙
地引用谚语,可以起到加强修辞论点的效果。

4. 表现气氛:通过妙用谚语,可以为文章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气氛,如温馨、幸福、疑虑、忧虑等。

总之,谚语作为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还可以提升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山西壶关方言谚语的句法、语义、修辞特点分析

山西壶关方言谚语的句法、语义、修辞特点分析
W ANG Li
( D e p a r t m en t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C h a n g z h i C o l l e g e , C h a n g z h i , S h a n x i 0 4 6 0 1 1 , C h i n a )
An Ana l y s i s o f Pr o v e r bs o f H ug ua n Di a l e c t f r o m t he
P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y n t a x,S e ma n t i c s a n d Fi g u r e s o f S p e e c h
西 方言谚 语 的研 究 成果 。 比如 : 《 三晋 俗语 研究 》 【 1 J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1 9
基 金项 目 : 2 0 1 3年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研 究青 年基 金 项 目( 1 3 Y J C 7 4 0 0 9 7 ) ; 2 0 1 4年 山 西省 社 科 联 重 点课 题 ( S S K L Z D —
Abs t r a c t :B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h i s a 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e d 1 2 3 5 pr o v e r b s .i f a n a l y s e s p r o v e r b s o f Hu g ua n di a l e c t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s y nt a x,s e ma n t i c s ,r h e t o r i c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l l e c t e d 1 2 3 5 p r o v e r b sWi t h a c o mp l e x g r a m—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_辛菊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_辛菊

第26卷第2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Vol.26 No.22009年4月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Apr. 2009[基金项目]山西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SXSK07-ND)。

[收稿日期]2009-02-10[作者简介]辛 菊(1958-),女,山西稷山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语汇学;关 磊(1978-),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辛 菊,关 磊(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谚语是汉语语汇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

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语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价值观,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从辞律、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方言谚语具有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运用丰富的修辞格式、同一个谚语中多种修辞方法并存等修辞特色。

关键词:山西方言;谚语;修辞特色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09)02-0015-07谚语在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中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

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语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价值观,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山西方言谚语更能显示出方言谚语独特的语用价值。

方言谚语数量浩瀚如烟海,几乎达到妇孺皆知、无人不用的程度。

其语用价值得益于它所使用的丰富的修辞格律和修辞格式。

下面主要从辞律、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一、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谚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形式,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必定会经过反复的加工、再加工。

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锤炼后,更显示出其吟诵顺口、描写生动、易于记忆的特点。

(一)讲究声音的和谐,具有韵律美感在声音方面,山西方言谚语多采用押韵、儿化、双声、叠韵、谐音、叠音、平仄等形式。

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

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

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
一、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构成方式
1、形联式:“形联”是由两个字片断形成的词组,也就是三个字,第三个字是由词尾上文与下文组成的绝妙结合。

如“朋友聚,不和散;恩怨分,灯火明”。

2、合订式:“合订”是指由两个字片断衔接在一起,形成前后呼应的张力句。

如“棋易走,益难得;口不慎,伤又大”。

3、押韵式:“押韵”是由两个字片断韵律紧扣相配互补,在当中另有一个字词把扣,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迟早定,且莫挣;人怕丢,恩才藏”。

4、反复式:“反复”是指将第一句与第二句进行对比反复说出来,在反复式中,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使其更加鲜明,强烈的情绪表达更佳。

如“比果哪,出家難;比错哪,回家难”。

二、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修辞特色
1、遣词妙辞: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有着十分准确的修辞,采用简短明快的词汇,深刻地揭示社会最鲜明的共性,阐释出这些俗语最深刻的
思想和理念。

2、抒情诱人:充满了抒情,能够触动人心;简单浅显,用经典短句来概括复杂的道理;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尊重、尊贤、勤俭等思想。

3、大而全的内容: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涵盖了夏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将人们在政治、军事、婚姻、宗教、法律、日常生活、社会规范等方面坚定的人生信念一一总结出来,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和忻州人民文化精髓。

4、俗语精辟典故: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更是以精辟的典故,深入阐释常识。

如“没有错,唯怪长;但有错,犯不得”,让我们认识到任何事情,都要分寸,发现短处,早寻变化。

山西省宁武县谚语修辞研究

山西省宁武县谚语修辞研究

文化长廊山西省宁武县谚语修辞研究李寄平 喀什大学摘 要:谚语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社会生活经验的探索,从而从口语中凝练出的语言结晶,具有口语通俗易懂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书面语规范、典雅、简洁的特点,修辞格的使用提高了语言表达效果,不仅是对谚语典雅、简洁特点的体现,更体现了语言的美。

关键词:谚语;修辞[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182-01一、谚语的界定谚语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对气候现象、农耕规律、生活实践等的摸索与总结,最终概括出的通俗易懂,简洁凝练,具有修辞色彩的短语或韵语,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

由于它来源于口语,是对口语的高度凝练,因此具备着语言平易、自然、朴素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郁,多用简单句或者以短语的形式呈现。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北以内长城为边,西北以黄河为界,西南以荷叶坪山、芦芽山为屏,南部与静乐县相衔,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次方言,县内流传着许多民谣谚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

语音铿锵有力,词汇朴实风趣,多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了表达效果。

宁武县总人口16万,农耕人口占将近12万,因此大多数的谚语与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相关,主要分为农谚、气象谚语与生活谚语。

内容围绕与农作物种植、生长相关的节令、水分、肥料展开,除了揭示农耕规律外,有一些谚语对人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例如,“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此谚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农民如果不辛勤劳作,懒于锄草、施肥,荒废土地,那么秋天是不会有好收成的。

第二层是指人若不脚踏实地,便会平庸一生。

二、谚语使用的修辞格谚语借助修辞格令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风趣不失诙谐,幽默不失婉转,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

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修辞格在县内谚语中均有所运用,运用比喻的谚语,如“久晴久旱,雨水结蛋”,运用拟人的谚语如“立夏风嚎,麦子水中涝”,运用对偶的谚语如“春雷声连胜,夏粮囤接囤”。

山西浑源方言歇后语的语义分析及其特点

山西浑源方言歇后语的语义分析及其特点
引 申义 ( 语里义 ) 。
( 9 ) 山 汉 看 报— — 厉 害 ( 1 0 ) 张进 士 请 人 — — 咱先 醉
我 们 把 浑 源方 言 歇 后 语 注 语 的 语 面 意 义 和整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1 — 2 6 基金项 目 : 本 文系 2 0 1 4年 度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项 目编 号 : 1 4 B Y Y1 1 3 ) , 辽 宁 大 学 第 六 批 教 学 改 革 立 项 课 题 ( 课 题编号 : J G 2 0 1 6 Y B 0 0 5 1 ) 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 简 介 : 高利 娟 , 女, 山西浑源人 , 辽宁大学在读硕士研究 生 , 研 南 广 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e n a n Ra d i o & TV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0.No . 2
2 0 1 7年 4月
Ap r . 2 01 7
山西 浑 源方 言歇 后 语 的语 义 分 析 及 其特 点
( 1 7 ) 猪 八 戒 戴 花 — — 一 个 儿 觉 得 一个 儿 美
f 1 8 ) 撅 起 屁 股 看 天— — 把 眼 翻 安 啦
以上例子 中 . 注语 的实 际意 思都是语 面义 。
例( 1 ) 嘴绷( 是缝 的意思 ) 上 门环儿 , ( 浑 源 方
以上 例 子 中 . 注 语 的实 际意 思 都 是 引 申 义 。 例( 1 4) 从 茅 厕 的墙 缝 偷 看 女人 , 墙缝 细窄 , 肯 定看得不 清晰 . 且 与 想 看 的 内 容相 反 。 但 注 语 已经 不 再 指 引语 中语 面 义 的 逆顺 . 而是指事情不顺 畅 、 不如意 。 例( 1 5 ) 的“ 鳖” 指的是王八 , 在砂 锅 里 煮 王 八, 因为王八 的肢体较 多 , 许多 王八煮 到一起 . 更 容 易 这 个 头 被 挤 起 来 或那 个 腿 起来 .但 注 语 不 再 是 这 个 按 住 那 个 又起 来 的语 面 义 .而是 指 一 波 未 平一波又起 。 例( 1 6 ) 孔 明谨 慎 多 谋 。 在 自己 看 过 的 书 涂 了毒 的 . 他 人 越 往 后 看 越 容 易 中毒 . 注语 中的 “ 迎” 是浑 源方言 的介词 . 相 当于 普 通 话 里 的 “ 从” “ 朝” “ 向” .但 注语 的 实 际 意 思 是 指 日子 还 远 看 以

山西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山西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山西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及其审美文化特征王利;史素芬【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共收集到150余条长治方言中的谚语,其内容丰富,意蕴深刻。

文章主要从其类型和审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事理谚、社交谚、生活谚、气象谚等四种类型;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韵律美、对称美、联系美等审美文化特征。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a total of more than 150 Changzhi dialect proverbs have been collected. The contents are rich and the meaning is deep.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types and 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four types:thing proverbs, life proverbs, social proverbs and climate proverb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culture, there are mainly style beauty, music beauty, symmetrical beauty, the rhetoric beauty 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长治方言;谚语;类型;审美文化特征【作者】王利;史素芬【作者单位】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总结了各个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后创造出的用于警世、劝戒、启迪他人的一种固定语句。

山西古诗里的方言土语

山西古诗里的方言土语

山西古诗里的方言土语
山西古诗中常常出现方言土语,这与山西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城有直接关系。

山西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文化大省"。

山西的民间谚语、古代四声中的去声、语言风格等都在山西古诗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山西古诗中的方言土语通常表现为地方特色的词汇、语调和语法。

这些方言土语有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生活方式等事物的描写来反映地方民俗文化,如"山肴野蔌",就是山西诗人经常描绘的山林中的野味,既是对当地美食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而有时方言土语则成为了古诗的亮点,如用"垆边人似月"来描绘山西风貌,既展现了当地人民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山西古诗中方言的独特魅力。

此外,山西古诗中的方言土语也常常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

例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古诗中的"伊"在山西方言中
代表的就是"你"的意思,这样的使用让山西古诗中对于爱情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山西古诗中的方言土语既是山西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山西古诗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表现地方特色还是表达情感,山西古诗中的方言土语都展现了山西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远的意义。

举例说明民间谚语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民间谚语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民间谚语的艺术特色
民间谚语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口头传承的特点,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民间谚语的艺术特色:
1. 简洁明了
民间谚语通常是由简单的词汇组成,表达意义清晰明了,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简单的几个词汇就能传达出深刻的道理,使人印象深刻。

2. 具有象征性
民间谚语往往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比喻,寄托着人们对于理想和生命的追求。

3. 具有诗意
民间谚语的语言往往富有诗意,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等,这些谚语的语言
优美,节奏流畅,表现出了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

4. 具有文化底蕴
民间谚语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例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志者,事竟成”等,这些谚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民间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性、具有诗意和文化底蕴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民间谚语成为了一种受人喜爱和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形式。

壶关县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壶关县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壶关县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郭晓燕
【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分析山西省壶关县的方言俗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描写和分类,认为其修辞手法多样,具有独特的修辞艺术特色.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郭晓燕
【作者单位】广西师大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潮汕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J], 张燕洁
2.连云港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J], 孙会
3.方言俗语的语义解释与系统观照——《〈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简评 [J], 方环海;夏长洪;
4.宜州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 [J], 杨汝福
5.关于元杂剧方言俗语之研究——兼及内蒙古西部区民间方言俗语对元杂剧方俗研究诠释的作用 [J], 韩登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太谷秧歌中方言的特点

山西太谷秧歌中方言的特点

山西太谷秧歌中方言的特点“太谷秧歌”是源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的一种地方秧歌小戏,流行于山西中部的太谷、祁县、榆次、清徐、晋源、小店、古交、平遥、文水、交城、汾阳、寿阳等地。

地方戏和方言关系密切。

“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又包括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

”太谷秧歌发源于太谷,最初使用的就是太谷这个地点的方言。

从“光绪年间,秧歌走上舞台”,发展到现代,演员演出语言与社会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现在太谷秧歌中的方言已经不再是太谷方言这种地点方言,而是一种社会方言。

通过与太谷方言对比,我们发现,太谷秧歌中方言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变异性太谷秧歌的创作和演出以太谷方言为基础。

太谷方言保留了较多的晋语特色,入声和文白异读现象非常丰富,与周围县市相比,太谷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更大些。

为了方便周围县市的观众欣赏,演员便有意改变唱词中特别土俗的发音,使之向普通话靠拢,同时也使太谷秧歌听上去文雅一些。

太谷方言独有的词语,由于不容易与普通话对应,所以一般保持不变。

与普通话形式相同,意义也相同的词语,发音容易向普通话靠拢,但一般只是变得接近普通话,而不会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这首先是因为太谷秧歌曲调与太谷方言有密切关系,而太谷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调值、调类都有差别,所以不管是唱起来还是说出来,太谷秧歌方言与普通话声调一般不同。

其次,“无论是源发、勃兴,还是流布,戏曲的声腔艺术都与各地的方言方音有着密切的联系”,既向普通话靠拢又不失方言味道的折中改变才能使太谷秧歌在扩大影响范围的同时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演员一般只把太谷方言中和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发音变得和普通话相近而不是完全相同。

再次,韵脚字的韵尾一般不改变。

现将太谷方言、太谷秧歌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举例对比并简要分析如下:以上举例只反映大致情形,太谷秧歌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程度还因演员个人的语言习惯而异。

另外,行当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太谷秧歌分生、旦、丑三个行当。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方言也是非常浓郁的。

在山西,很
多人还会时不时地用传统的方言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今天,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山西方言的谚语。

1.说起山西方言的谚语,就不得不提到“古汉语的存留”。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表明了精神的运用可以超
越物理的威力。

2.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做着做着就失去了动力,这时候就可以用山西方言的“挠着痒处,开心过了头”,表示即使工作困难,也要坚持到底。

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步三日头”的谚语,这句话形容的是一个人行走非常缓慢的状态,因为其用脚走一步需要三天的时间。

用这个良好
的谚语来形容拖延症患者再恰当不过了。

4.很多人都知道“潘安客栈”这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但是你知道这里的含义吗?当地人在谈论别人经常会出现潘安客栈,就是指这个人经常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想着别的事情,不专注,这个词往往是专业人
士的自我批评。

5.“秤砣虽小,压死骆驼”,这句话是对于关键性的问题的形容。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变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是描述不可
忽视的重要性。

6.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山西方言的“流泪编成寿衣,忧愁缝成服”,表达出自己的忧愁和无奈。

总之,山西方言的谚语多种多样,它们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传达着
山西人淳朴的性格和智慧。

它们透过表面的字面意思,传递出更深刻
的思想和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引言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中国省份,其方言是山西独有的一大特色。

方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民俗传统,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山西方言中常见的谚语,以期更好地了解山西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山西方言谚语的特点山西方言谚语以其朴实、幽默、深刻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下面是一些山西方言谚语的特点:1.幽默风趣:山西方言谚语大多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2.生活化表达:山西方言谚语常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比喻,贴切地揭示了人们的生活哲理。

3.诙谐形象:山西方言谚语中常常出现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山西方言谚语的分类1. 务实经济类•“麻药鸡蛋,蛇盖着翅膀”:形容虚假的东西迟早会露出原形。

•“包了馒头看梗儿”:指看表面,不重视本质。

•“看堵门上挂红字,进门坐月老亲”:指主动迎合对方,以求个人利益。

•“一块看风向,一块搓清风”:指抓住时机,获取利益。

2. 人际关系类•“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指吃亏会心疼,与人斗争不狠。

•“近世亲,远嫌鬼”:形容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变化。

•“滴了蜜的机,拣着哥杀姐”:指偏袒某个人而不公正对待其他人。

3. 悟道哲理类•“不经冬寒,不知春暖”:形容经历过困难和折磨后才能领悟到幸福。

•“磨刀不误砍柴工”: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黄泉路上没见过回头客”:形容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决定可能影响一生。

4. 动物自然类•“家门外有辞牛”:比喻某人才学有限,语言不过关。

•“狐狸尾巴翘过眼”:形容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想法。

•“一叶知秋”:形容一个细微的变化就能预示大的事物发展。

三、山西方言谚语的文化内涵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山西方言谚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1.勤劳勇敢,实事求是:山西方言谚语中经常强调实际行动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体现了山西人的劳动精神和追求实际效果的态度。

2.亲情友情价值:山西方言谚语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亲人和朋友对于生活的意义以及亲情友情的珍贵。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

山西方言谚语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地区流传的一种语言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山西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也反映了山西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山西方言谚语。

1.风卷残云意思是风力大,将天空中的一些残云吹散了。

在生活中,这个成语形容一些容易给人产生困扰或阻碍的问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随着清风消失了。

2.眼见为实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只有你亲眼看到了,你才相信它是真的。

在生活中应该保持这种谨慎态度,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骗。

3.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彼此的思想和情感能够相互理解和传达。

这个词语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4.树大招风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显得过于出色,那么就容易遭受妒忌和攻击。

这是一个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的说法。

5.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谚语的涵义是说一个人在年轻时不太可能畏惧。

这是一种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的说法。

6.沉香亦有远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好的品质总会被人发现。

这是一个鼓励人们要坚持做好自己事务的说法。

7.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新生代总是有更好的能力和素质要领导旧生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之道,传承价值系统和文化财富。

8.亡羊补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可以对之前的错误重新弥补。

这个词语体现了教育重在弥补错误和引导更正确的行为。

9.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谚语的含义是说一个人应该明辨时势,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俊杰。

体现了对人们决策能力的要求。

10.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一个古老的谚语,意味着纯靠理论学习的知识是不完整的。

学习一些来自实际应用的经验比阅读资料更重要。

总之,山西方言谚语,是山西地区文化和语言传统的精华之一,通过这类话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山西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

虽然这些方言谚语有些过时,但它们的价值仍然存在。

人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记忆和传播这些谚语,使他们变得更具有生命力和现代价值。

山西语言学概论

山西语言学概论

山西语言学概论一、引言山西语是汉语的一个方言,属于晋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山西省及周边地区。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介绍山西语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二、山西语的音系特点1.声母:山西语的声母系统较为丰富,包括普通话中没有的一些声母,如/z/、/ts/等。

2.韵母:山西语的韵母数量较普通话较少,只有/i/、/u/、/a/等几个简单的韵母。

3.声调:山西语的声调系统比较复杂,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三、山西语的语法特点1.词序:山西语的词序比较灵活,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基本词序,但也经常调整词序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

2.名词:山西语的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但有一些专有名词会加上后缀来表示复数。

3.动词:山西语的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有时态和语气的变化,如过去时、将来时和虚拟语气等。

四、山西语的词汇特点1.山西方言词:山西语中有许多普通话中没有的方言词汇,如“扯淡”(胡说八道)、“撮合”(牵线搭桥)等。

2.俚语和谚语:山西语中流传着许多俚语和谚语,如“猪八戒照镜子”(对号入座)、“狗咬吕洞宾”(自找麻烦)等。

五、山西语言学研究现状1.历史发展:山西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代,但长期以来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兴起,山西语言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语音研究:山西语的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分析,对于山西语的音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3.语法研究:山西语的语法研究主要关注词序、名词和动词的特点,以及山西方言词的收集和整理。

4.词汇研究:山西语的词汇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和采集方言词汇,对山西方言的词汇特点进行分类和整理。

六、山西语言学的意义和前景1.文化保护:山西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是山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山西语可以促进山西地区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2.方言研究:山西语作为晋语支的一种方言,对于晋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范例。

3.语言变迁:山西语的研究可以了解语言变迁的规律和过程,对比山西语和普通话的差异,可以揭示语言演化的规律和特点。

山西方言四字格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研究

山西方言四字格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研究
( 3)描写人的表情: 恼眉恨眼、努嘴 变脸 ( 以上大同 ); 痴 眉信眼形 容人不机灵 ,眉 宇间带着 呆气 (万荣 ); 失 笑人人微 笑状 、贼 眉怪眼、 横眉立眼形容人恼怒的样子 ( 以上平遥 ); 瞅眉剜眼、笑眉 苏眼 ( 以上 临县 ) 。
( 4)描写 人的 性格: 窝叽 圪囊窝囊、歪 三扎楞 桀骜不驯 (以 上 大同 ) ; 偷奸摸滑、烂面糊涂特别随和、没有原则 (以上太 原 ); 言和 气 顺和气状、没心没肺 (以 上平遥 ); 老里老 实老实、绵 绵善 善性格绵善 ( 以上临县 )。
山西方言四字格形式多样 , 结构复杂, 总体来说, 各 地四 字格的构成方式大 致相同, 主要 有重叠 式、复合 式、附 加式、 圪字式等, 为便于叙述, 以山西 临县方言为例。 1. 1 重叠式
主要有 AA BB、ABCC、ABAC 三种形式。 1. 1. 1 AABB式。主要由名词、动词 和形容 词重叠 而成, 重 叠后整个格式可以是 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如:
( 2)描写人的 动作: 东老西 刮东瞅西看、推 碾围磨 推碾推磨 ( 以 上大同 ); 丢头不来摇头、缩手 缩脚 (以 上太原 ); 斜 挺顺卧 睡觉的 姿势 不好看 、胡行霸道 (以上万荣 ); 胡乱收 拾做零 碎 活计、扭 头活耳交 头接耳 (以上平遥 ); 蹬蹄踏脚、倒东弄西 (以上临县 ) 。
弯腰马爬 等。类似的还 有 污烂、打 蛋 等, 如 黑青 污烂、 日脏污烂 、 背锅打蛋、圪搐打蛋 (大同 )等。 1. 4 圪字式
圪 字式也属于附加式, 但由于 其数量 多, 所 以研究 者 们往往将 其单 独 提出 来 讲。 圪 字 在 山 西方 言 里运 用 很 广, 其功 能 之 一 就 是 用 作 衬 词 帮 助 构 成 四 字 格。 常 见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进行比较 。“比 ……更”本体超过了喻体 , 叫强 喻 ,本体不如喻体叫弱喻 。如 :
苗前一根草 ,赛过毒蛇咬 。(天镇) 房宽地宽 ,不如心宽意宽 。(平遥) 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本体不出现 , 只有喻 体 ,在具体的场合下才确定其本体 。如 : (1) 指上爷爷化布施 。(比喻打着别人的旗号行事 。爷爷 : 神像) (平遥) (2) 真的假不了 ,琉璃瓦不了 。(琉璃瓦不了 :琉璃不会 被当作瓦) (大同) (3) 抓住旋儿风就是鬼 。(比喻捕风捉影) (平遥) (4) 棉花锄七遍 ,疙瘩像蒜辫 。(万荣) (5) 盖房子用钉子 ,娶媳妇儿用封子 (封子 :红纸包 的彩礼) 。(永济) (6) 处暑锄田划破皮 ,强如来春耕十犁 。(和 顺) (7) 好话入耳三春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陵 川) (8) 地种三年亲如母 。(忻州) (二) 比拟 比拟就是把人当作物 、或把物当作人 ,或把此 物当作彼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 。在山西方言谚语 中 ,经常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人的思想和活动 , 可以使事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使感情褒贬分明 。 例如 :糜五谷六茭子七 ,惹恼老荞打滚就出 。(五 、 六 、七 :都指下种后出苗天数) (忻州) 这里“老荞”指 荞麦 ,农作物怎么会生气 ,怎么会打滚呢 ? 这里用 拟人的手法来形容荞麦出苗的快 ,增加了谚语的趣 味性 。 (1) 茭子红衫衫 ,两手抱肩肩 。(祁县) (2) 三月十八 ,麦挟娃娃 。三月二十 ,麦出穗 子 。(洪洞) (3) 人活脸 , 树活皮 , 石榴儿活得槐圪嘴嘴 。 (文水) (4) 一物降一物 ,囟水降豆腐 。(天镇) (5) 大豆不挤不出油 ,时间不挤自会溜 。(原 平) (6) 人怕老来穷 ,谷怕秋后旱 。(临汾) (7) 天上乱搅云 ,地下雨追人 。(忻州) (8) 麦子不受伏家的气 。(忻州) (9) 麦盖三条被 ,枕上馒头睡 。(三条被 :冬天的几场 雪) (忻州) (10) 枣树不识羞 ,离了地皮就的溜 。(的溜 :吊 。指
方言谚语数量浩瀚如烟海 , 几乎达到妇孺皆 知 、无人不用的程度 。其语用价值得益于它所使用 的丰富的修辞格律和修辞格式 。下面主要从辞律 、 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山西 方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
一 、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 谚语作为一种民间语言形式 ,加工 。经过无数劳 动人民的锤炼后 ,更显示出其吟诵顺口 、描写生动 、 易于记忆的特点 。 (一) 讲究声音的和谐 ,具有韵律美感 在声音方面 ,山西方言谚语多采用押韵 、儿化 、 双声 、叠韵 、谐音 、叠音 、平仄等形式 。其中尤以押 韵的运用最为常见 。 1. 押韵 凡歌谣都押韵 ,由于谚语常采用的是歌谣体 , 音韵流畅 ,而用了韵便更能好读 、好记 、好传 。如 :
(1) 穿衣的架子 ,馕饭的圪桶 。(圪桶 :桶) (忻州) (2) 大人打了个勃担瓮 ,小人不敢问 ,小人打了 个灯盏盏 ,大人老圪喃不停地说 。(勃担瓮 : 大水缸 ; 圪喃 :嘟囔) (阳曲) (3) 田地儿不收 ,锅头渠儿圪抠 。(锅头渠儿 :锅边放 碗 、勺的地方 ;圪抠 :尽量节约) (忻州) (4) 没好有赖 ,茭子鱼儿管待 。(茭子鱼 :高粱面做的一 种条状面食) (忻州) ⒊ 特色词缀和语气词的运用 山西方言中存在着很多特色的词缀和语气词 , 如“圪”“嘞”“哩”等 。这些词缀和语气词的运用有 两个作用 ,一个是增加语言的活泼性 、生活性 、形象 性 。如“一圪星臭肉坏了满锅的汤”中 “, 一圪星”是 说少 ,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一点”,用具有 山西方言特色的“圪”使谚语更加生动 、活泼 。二是 能够使句子结构更加齐整 ,音韵更加和谐 。如 : (1) 春冻圪梁秋冻洼 。(忻州) (2) 人勤地不懒 ,大囤圪堆小囤满 。(襄垣) (3) 老婆汉嘞 ,牙行伴嘞 。(沁县) (4) 赤脚哩撵兔 ,穿鞋哩吃肉 。(和顺) 二 、运用丰富的修辞格式 (一) 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 , 是修辞方法中最常见的一 种 。当某些事物有相似点的时候 ,常用一事物与另 一事物相比 ,以便将生活中复杂 、抽象 、深奥的事物 简单 、具体和浅显化 ,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 。山西 方言谚语多将本体和喻体配成对偶 、排比的形式 。 如“孤人难活 ,孤柴难着”等 。 比喻的一些特殊形式在山西方言谚语中也有 体现 。一种是较喻 ,是在某一相似点上拿本体和喻
辛 菊 关 磊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
特性的需要 ,山西方言谚语大量采用了具有浓郁山 西民间风格的词语 。这些方言词有很多是普通话 里所没有的 ,在方言谚语中这种词的使用使得阅读 的趣味性和表意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强的反映 。
关键词 :山西方言 ;谚语 ;修辞特色 中图分类号 : H17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3 - 1808 ( 2009) 02 - 0015 - 07
谚语在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中是占有相当重要 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 。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语 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 ,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 道德观 、价值观 ,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而山西方 言谚语更能显示出方言谚语独特的语用价值 。
西戎的小说《喜事》中海娃爹说 “: 看从前 ,花上 银子孩子们还不满意 ,今天打架 ,明天动武 ,根本是 砂面捏窝窝 ,就团不到一达嘛 !”窝头必须先用面捏 成形才能放到笼屉里去蒸 ,作者用方言词“团”字来 表示砂面不能捏成一个整体 ,来批评从前包办婚姻 的害处 。窝头是圆的 “, 团”表示用手将一些零散的 东西捏成一个圆形的事物 。这个方言动词的运用 增加了话语的生动性 ,体现了山西民间的特色 ,使 了解山西方言的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 。再如 :
进语感的繁复 ;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陈 望道《修辞学发凡》) 。方言中的叠字使人读起来更 加顺口 ,给人一种更亲切 、生动的感觉 。以下的谚 语在各地中也很常见 :
(1) 勾勾云 ,道道云 ,今人不下是早生 。(太谷) (2) 春寒日日消 ,冬暖时时冻 。(忻州) (3) 人人要脸 ,树树有皮 。(洪洞) (4) 锄糜糜浮皮皮 (指不要深锄) 。(忻州) (5) 三翻六坐九爬沙 ,十个月上叫喳喳 。(忻 州) (6) 麦种泥窝窝 ,黍谷种的黄墒墒 。(吉县) (7) 外甥哭妗妗 ,想起来一阵阵 。(陵川) (8) 不在乎院子不在乎坟 ,只要生下勤勤的人 。 (汾西) (9) 玉米黄生生 ,擦圪斗硬铮铮 ,吃到肚里饱腾 腾 。(沁县) (10) 金窝窝 ,银窝窝 ,丢不下自己的穷窝窝 。 (临汾) (二) 选词炼句 ,语义精当 因为谚语形成的历史悠久并且广泛流传 , 所以 谚语一般都具有千锤百炼 、一字不易的特点 。从山 西方言中的谚语来看 ,词语的锤炼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 。 ⒈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 , 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反义词连用使 语句富于哲理 ,更加含蓄 ,也更加富于感染力 。如 : 赵树理的小说《三里湾》中“能不够”的一句话 “: 玉 生更是个‘家懒外头勤’,每天实验这个 、发明那个 , 又当个民兵班长 ,每逢收夏 、收秋 、过年 、过节就在 外面 住 宿 , 根 本 不 是 个 管 家 的 人 。”这 里“懒”和 “勤”“、家里”和“外头”各组成一组反义词 ,在一句 谚语中同时出现 ,形成强烈的对比 ,说理更加透彻 。 这种修辞方法在山西方言谚语中被大量使用 。如 : (1) 人要勤 ,猪要懒 。(忻州) (2) 过光景要仔细 ,为朋友要丰厚 。(汾西) (3) 和气客自来 ,冷语客不买 。(忻州) (4) 不讨便宜不吃亏 ,不走弯路不绕远 。(襄 垣) (5) 劣汉争食 ,好汉争气 。(原平) (6) 赤脚哩撵兔 ,穿鞋哩吃肉 。(和顺) ⒉方言特色词的运用 出于描绘地方性事物和赋予方言谚语本身独
[ 基金项目 ]山西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SXSK07 - ND) 。 [ 收稿日期 ]2009 - 02 - 10 [ 作者简介 ]辛 菊 (1958 - ) ,女 ,山西稷山人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汉语语汇学 ;
关 磊 (1978 - ) ,男 ,山西临汾人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 ,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
第 26 卷第 2 期 2009 年 4 月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Vol. 26 No. 2 Apr. 2009
山西方言谚语的修辞特点
辛 菊 ,关 磊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山西 临汾 041004)
摘 要 :谚语是汉语语汇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形式 。散落在各地方言中的谚 语凝结了老百姓的朴素智慧 ,体现着他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价值观 ,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 。 从辞律 、辞格以及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山西方言谚语具有讲究优美的修辞格 律 、运用丰富的修辞格式 、同一个谚语中多种修辞方法并存等修辞特色 。
(1) 人和人是共心哩 ,萝卜白菜是论斤哩 。(忻 州)
(2) 没有金钢钻儿 ,就不要揽瓷器罐儿 。(新 绛)
(3) 养儿生气哩 ,栽树胁地 (胁地 :吸取地里的养分) 哩 。 (山阴)
(4) 龙走呢 ,蛇窜呢 ,各有各的盘算呢 。(大同) 2. 儿化 在山西方言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儿化的 现象 。儿化的运用使得语言更加风趣 、亲切 、通俗 。 例如 : (1) 小伢儿小孩儿勤 ,爱死人 ;小伢儿懒 ,拿棍撵 。 (永济) (2) 春风不在家儿 ,入伏不在地儿 。(忻州) (3) 鸡儿上架早 ,明儿天气好 。(天镇) (4) 刨一个坡儿 ,吃一个窝窝 ;刨一个钵钵 ,吃 一顿疙瘩 。(和顺) (5) 猫儿不急不上树 ,兔儿不急不咬人 。(阳 曲) (6) 山药开花儿结圪蛋 ,玉茭子开花儿长毛毛 。 (忻州) 3. 叠字 叠字也叫重言 ,它是汉语言文字中特有的一种 语言现象 。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汉语音节的特点 ,使 字音复叠所具有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提高到了十分 完美的境地 ,让复杂的情感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 , 使语言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 。它不避 重复 ,反而利用重复 ,加重形象的描摹 ,来提高表达 效果 。 叠字可以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人民各方面的生 活 、思想和感情 ,山西方言谚语中使用叠字的现象 比较多见 。在谚语中运用叠字修辞 ,不仅可以生动 表现生产或劳动场景 ,还常常可以增添亲昵的感情 色彩并加重语气 。如西戎的小说《纠纷》中有这样 一条用例 “: 咱们是光看见手心心 ,看不见手梢梢 , 光看见自己 ,看不见别人 ,照这样 ,怎样往社会主义 走呢 ?”这里“手心心”“手梢梢”是“借声音的繁复增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