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谚语及其语言特

合集下载

论绩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

论绩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

论绩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溪谚言”是溪地用语之一,通常是一些民间流传下来的谚语或俗语。

它们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把人们的智慧、经验和工作要求用浓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溪谚言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含义。

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著名的溪方言谚语有哪些语言特质。

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之一是简练明了。

溪方言谚语以简明扼要的形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感情,使人们一目了然。

比如溪方言中的“齐什个伞撑大晞”,意思是“在大太阳下撑伞”。

这句话简单明了,通过几个简单的字,就能形象地表达出在太阳底下撑伞的情景。

这种简练的语言形式,使溪方言谚语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之二是形象生动。

溪方言谚语以其质朴自然的特点,往往能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智慧、理性的思想用最浓缩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溪方言中的“给梌戋个肚裹窃”,意思是“给猪打胰”这个简短的谚语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了放弃赚钱等断的含义。

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使溪方言谚语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之三是意味深长。

溪方言谚语往往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含义。

比如溪方言中的“条⿵ hどz狰逑”的意思是“谁睇过我意思?”这句话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对别人不懂自己的想法而感到不满和无奈的心情。

这种语言形式的意味深长,使溪方言谚语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溪方言谚语的语言特质之四是文化独特。

溪方言谚语往往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传统文化特色。

它们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often体现了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比如溪方言中的“失足去交無所交同烟了无所全”意思是“没有跳了球没有交代同样烟了”很明显这句话用方言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失足后的无奈和无助的心情,同时也和另一个矿山中的方言谚语“唔死一索一所全” 所表达出的意思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思想相通,它们的出处通常和某些历史故事有关,其中蕴含着相当深刻的自信于人生态度,这也体现出溪方言谚语的文化独特之处。

谚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谚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谚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谚语(proverb)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种传统的文字形式,一般用精短的语言概括、传达丰富的道理和见解,是最具有文学性和独特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谚语通常由短语组成,文字精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谚语常以重复叙说的形式表达。

如:“出门三步,修炼心识。


二、谚语带有睿智的深刻思想,能够深刻概括出既经过长期实践又得到客观认可的法则,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谚语多以对偶的形式表达,能通过对比的形式表达出抽象的道理,如:“一朝登山,三朝回家”。

四、谚语多以含蓄的形式表达,用简洁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积极提倡人们做正确的事,如:“就事论事,安分守己.”
五、谚语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记忆力,比方说:“乐极生悲”,They声很高,但是比较容易记住。

六、谚语多具有流传性,有很多谚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歇后语”等,甚至是几百年前的语言,但像“一石多鸟“这类的谚语,至今仍在传播中流传不衰。

从上面几点谚语的基本特征来看,可以看出,谚语具有睿智、准确、通俗易行、简洁传神、流传悠久等特点,尤其是能够圈起人们的思想,激起深沉的共鸣,因此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的非常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浅析谚语及其语言特

浅析谚语及其语言特

目录【写作提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正文 (2)参考文献 (8)写作提纲一、引言二、谚语的类型1、农业生产类2、社会生活类三、谚语的特点1、民族性2、精炼性3、口语性4、地域性四、结束语浅析谚语类型及其语言特点【内容摘要】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所取得的知识的总结,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作为语言交流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谚语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既有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有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反映,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本文根据谚语所描写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农业生产类、社会生活两类进行探讨。

而谚语语言中的民族性、精炼性、口语性、地域性特点也值得玩味。

【关键词】谚语;类型;特点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所取得的知识的总结。

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创造丰富、修改加工、润色提高,逐步形成了凝练、形象、表意精当、透辟深刻等特点。

成为一种流传于人民群众中并世代口耳相传的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形式。

可以说: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定型的现成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谚语的类型从谚语的概念可以看出,谚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宝藏。

它以一种口头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富有魅力,并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

其中不少谚语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既有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有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反映,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为人所喜闻乐诵。

论析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

论析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

论析谚语的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1 谚语的本质特征简单的说,谚语就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借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因此,“说理性”是谚语区别于其他熟语类型的最主要特征。

谚语的“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公理”,是对自然和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现象的理性的、命题式的总结,具有“周遍性”。

谚语的“理”是具有“周遍性”的“公理”,但谚语是以逻辑命题的形式去强化其所讲之“理”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并不以客观真值为条件。

因此,谚语的“理”也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因为如果从客观、辩证的角度看,这个“理”是片面的,而对于有认识局限的使用者们来说却是有道理的、正确的“常理”。

养儿防老、同行是冤家、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片面性不等同于个人的简单经验或个人的狭隘的“私理”。

例如: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谚语的主观性表现在对事理的认识因侧重点不同而出现完全矛盾的结论。

一醉能消万古愁—借酒消愁愁更愁。

这表明谚语所言之理有其所指范围,在说话人来说,谚语所言之理的“周遍性”是指在所指范围之内此“理”毫无例外。

因此,谚语所阐述的“理”不一定以科学道理为其真值条件,而是人们深信不疑的存在于语言中的“公理”,在交际中表现为被说话人作为无可辩驳的“公理”加以引用,以此作为证明或指导自己言行的理据,对说话人来说具有很强的逻辑论证力量。

2 谚语的语法功能关于谚语词汇性质的认定是有争议的。

谚语不是语言词汇,而是比较稳定的言语作品的小单位,因此,它不是词汇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从谚语的源流来看,它的确是以句子作为初始形态的,但是,由于其表意的整体性而被作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反复使用并流传,所以,人们在使用谚语时不是在临时组织句子,而是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从整体上把它作为一个表义单位来充当句子。

也就是说,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整体上具有表义功能的谚语已经失落了其作为句子的资格,而是一个有着句子形式的词与词的固定组合体,这种固定组合体获得了词汇成分的备用性和复现性特征,成为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这种特殊的词汇成分可以直接成句。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引言一、简洁性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简洁性。

谚语通常由几个简单的词语组成,表达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富有辨证思维和哲理。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和“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

)这些谚语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事理,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简洁的语言不仅易于理解,而且有利于谚语的传播和流传。

二、比喻性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二是比喻性。

谚语借助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道理和观点。

比喻性语言不仅丰富了谚语的表达形式,而且增加了谚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A barking dog never bites.”(吠犬不咬人。

)和“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蛋未孵,莫数雏。

)这些谚语通过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特定的观念和信念。

三、直白性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三是直白性。

谚语通俗易懂,表达直截了当,没有繁文缛节,让人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记忆。

直白性语言有助于谚语的传播和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上策。

)和“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这些谚语通过直白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四、变异性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四是变异性。

谚语在传承和流传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出现同义或近义的表达形式。

这种变异不仅丰富了谚语的表达形式,而且增加了谚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和“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这些谚语在表达一定的道理和内涵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意义并未改变,而且更具有表现力和韵味。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2021年精选文档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2021年精选文档

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2021年精选文档浅析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一、什么是谚语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熟语,也是语言的词汇单位。

谚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谚语取材广泛、风格通俗、结构凝练、语感生动、寓意深刻,堪称民族语言的精华。

《辞海》(2021年版,491页)是这样定义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

《朗文当代高级辞典》给谚语下的定义是:“a short well-known supposedly wise saying in simple language”。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表现在它的谚语中”。

R.R.K.Hartmann和Gregory James从文化的层面作出界定:“a culturally significant pithy saying with a moral or practical message”。

英语中有这样两句关于谚语的谚语: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s of daily 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经验的女儿),Proverbs are the cream of a nation's thought(谚语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精华).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正是英语精华之所在。

二、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proverb or saying)是语言的精华,不只是表现在其意义上,也表现在起结构形式上,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使其有别于成语(idiom)、歇后语(xiehouyu)、成对词(Siamese twins)、俚语(slang)和名言(quotation)等固定性的语言形式。

(一)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以短语形式居多,譬如:water constantly dripping wears holes in stone(滴水穿石)make trouble out of nothing(无事生非),在语言的应用中相当于词组,一般不能有任何改动。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引言英语谚语在英语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其语言特点具有很强的文体学特征。

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探讨其在语言使用和文学表达中的作用。

一、简洁明了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一是简洁明了。

谚语的形式一般是短小精悍的句子,用词简单明了,表达直接,语言节奏韵律感强。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这句谚语就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二、具有形象性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二是具有形象性。

谚语通常以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来譬喻事物,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这句谚语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实在胜过虚无”的道理。

三、常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三是常见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谚语在英语口语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表达方式;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谚语也经常被作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用,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言韵味。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谚语,如“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结果好的一切都是好的。

)等。

四、具有民间传统特色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四是具有民间传统特色。

谚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谚语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智慧,体现了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句谚语正是反映了古罗马的建设历程,寓意着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

五、具有教化作用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之五是具有教化作用。

谚语常常概括和表达了人们对生活、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的认识和体验,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表达,能够让人们记忆深刻,产生共鸣,具有教化和启发的作用。

浅析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

浅析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
2 3比 较 选 择 关 系
汉谚 有 大量 押 韵 的句 子 , 且 句 和 句 的 音 节 也 对 称 。 如 : 而 “ 从 口入 , 从 日 出” “ 病 祸 : 良药 苦 口利 于病 , 言 逆 耳 利 于行 。 忠 ” 寸 光 阴 一 寸 金 , 金 难买 寸光 阴 。 “ 个 篱 笆 j 个 桩 , 个 寸 ”一 一 好 汉 二个 帮 。 ” 三 。
讲 究 对 仗 . 体 口语 化 , 朗 上 口 , 于 记 忆 流 传 。 文 重 点 从 文 朗 便 本
230 ) 2 0 2
语 音 、 义 、 汇 、 辞等 方 面分 析 英 汉 谚语 的语 言特 点 。 语 词 修 关 键 词 :英 语 谚 语 汉语 谚 语 语 言 特 点 何 为 谚 语 ? “ rv rsae ted u heso a ye p r P o eb r h a g t f i x ei r d l — e c . ( 语 是 日常 经 验 的 女 儿 ) 。 语 谚 语 是 “ 群 众 中间 n e” 谚 汉 在 流 传 的 固定 语 句 , 简 单 通 俗 的话 反 映 深 刻 的 道 理 ” 。谚 语 用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习 语 .大 部 分 谚 语 是 人 民 群 众 对 长 期 生 活 经 验 、 产 活 动 和 社 会 活 动 的总 结 。 语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特 色 , 生 谚 蕴 含 丰 富 的 文 化 内 涵 、 验 和 哲 理 。 谚 语 比 喻 生 动 、 意 深 经 寓 刻 . 词 精 炼 , 有 一 个 多 余 的词 , 句 讲究 韵 律 , 句 讲 究 用 没 单 双 对 仗 , 体 非 常 口语 化 , 来 朗 朗上 口 , 于 记 忆 流 传 。 本 文 读 便 文 重 点 分 析 英 汉 谚 语 在 语 音 、 义 、 汇 、 辞 等 方 面 的 语 言 语 词 修 特点。 1英 汉谚 语 的 语 音 特 点 . 1 押韵 (hm ) . 1 R y e 英 汉 谚 语 往 往 音 韵 和 喈 , 奏 鲜 明 , 于 上 口 , 过 长期 节 易 经 的使 用 流 传 或 艺术 上 的加 工 , 7 化 特 点 很 强 , 于 记 忆 。 f语 易 英 语 谚 语 的押 韵 主 要 体 现 在 元 音 重 复 (so a c ) as n n e 和音 节 尾 辅 音 重 复 ( o s n n e) 。 如 : an ,og is ( 劳 不 cnoa c 上 Nop is n an . 不 获 ) to ih ,u fmid ( 不 见 心 不 烦 )Hat k s ; fsg to to n . 眼 Ou ; se ma e wat. 欲 速 则 不 达 ) s o s, o sb s. 金 窝 银 窝 不 如 se ( ; t r th mei e t( Ea we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形式,它由于其简洁、生动、形象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英语谚语具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特殊之处。

英语谚语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

谚语的传播和应用都是基于其简短、明了的语言特点。

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由于时间和场合的限制,通常不可能用大段的语言来表达某种观点或情感。

而谚语往往通过极其简洁的语言,就能准确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情感。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这句英语谚语,通过简短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眼不见,心不烦”的意思。

这种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使得英语谚语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

英语谚语具有丰富的形象和比喻。

谚语的语言表达常常借助于生动的比喻和形象,使得谚语既能够准确地表达某种意义,又能够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这句谚语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闪光的不一定是黄金”的意思。

这种富有形象和比喻的语言特点,使得英语谚语在表达时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英语谚语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语言特点。

谚语在表达某种观点或情感时,往往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是能够将不同的语言元素整合起来,通过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语言特点,使得谚语在表达时更加自然流畅、富有韵律感。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这句谚语通过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人的美味是另一人的毒药”的意思。

这种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语言特点,使得英语谚语在表达时更加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英语谚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谚语在表达某种观点或情感时,往往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谚语运用特点总结

谚语运用特点总结

谚语运用特点总结引言谚语是一种流传久远、简洁有力的言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谚语通过简短的句子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本文将总结谚语运用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谚语。

1. 简洁明了谚语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以短小的语句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例如,“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谚语通过简单的对比和比喻,表达了深刻的道理。

简洁明了的特点使得谚语容易记忆和传播。

2. 生动形象谚语往往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构造,在我们的脑海中勾起鲜明的画面,使我们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寸光阴一寸金”等,这些谚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语言,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其含义。

3. 丰富多样谚语涉及广泛的主题和领域,涵盖了人生、工作、教育、友谊等方方面面。

谚语的丰富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谚语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理念。

例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适用于工作和商业领域,“玩火自焚”适用于警示恶劣行为等。

4. 具有教育意义谚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形式,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和教育的工具。

谚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通过直观、简练的语言传递给我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为。

例如,“知足者常乐”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提醒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听说的事情。

5. 反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谚语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谚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

谚语是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传承着民族智慧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的“子曰”系列谚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如何灵活运用谚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谚语是我们提升沟通能力和说服力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灵活运用谚语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谚语:根据情境和需要,选择恰当的谚语进行引用。

不同的谚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主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第一篇: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摘要谚语丰富多彩,生动隽永,反映了每个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谚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尤其以朗朗的口语形态承传沿用,渐渐成为民族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浅析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力求使读者能够了解谚语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应用以及重要作用,并使人们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

关键字英语谚语、起源、特征、修辞综述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以生动形象、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和概括了广大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而有广泛流传于群众中间,是英语语言的精辟。

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所言: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它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国家社会、地理、风俗、历史、文化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

下面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包含了七、八个谚语(如:My dogs are barking.[我的脚走的都痛了];point the town red[狂欢];out of blue[出其不意];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face the music[负责任] 等),对于一个英语不大熟悉的人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A:Hi,B.There you.My dogs are barking.I want to tell you a good news.B: Is it that we will point the town red? A: Yes, I would have told you of blue.We know you have green fingers, so we want you to look after some flowers.B: It’s a piece of cake.I will face the music.一、英语谚语的来源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一种表达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短小而深刻的话语。

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谚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其简练性和形象性上。

谚语往往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用尽可能少的词语传达深刻的含义。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这句谚语通过简单的形象比喻,表达出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这种简练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使谚语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记忆,也更容易被传播。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还体现在其惯用表达和语言节奏上。

谚语是一种惯用语,它们在口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中的一部分。

“Actions speak lou 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谚语,在英语环境中被人们频繁使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谚语还有其独特的语言节奏,包括韵律和重音的运用,使得谚语在口头语言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还体现在其引申性和文化内涵上。

谚语往往具有多重含义,经过长期使用和传播,它们衍生出了丰富的引申意义。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这句谚语原指到他乡应当遵循当地的习俗,而引申为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

谚语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要理解和运用谚语,就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为谚语增添了一份文化的魅力。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还体现在其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上。

谚语往往采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使得谚语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这句谚语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稳妥和现实的价值。

民间谚语的特点

民间谚语的特点

民间谚语具有以下特点:
1. 简洁明了:民间谚语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或生活经验,言简意赅,容易理解和记忆。

2. 饱含生活智慧:民间谚语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融合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和情感观察,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3. 口口相传:民间谚语常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代代相传,成为特定文化和社会群体的共同语言。

4. 具有文化特色:不同地域、民族、习俗和历史背景的民间谚语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其所属文化的特点。

5. 多样性和丰富性:民间谚语体现了人们对各个方面的探索和思考,涵盖了家庭、友谊、爱情、工作、成功、失败等多个主题,丰富多样。

6. 形象生动:民间谚语常借助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让人们通过形象的言辞更好地理解和体悟其中的道理。

总体而言,民间谚语以其简洁、深刻和实用的特点,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承智慧、表达思想和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

汉语谚语的特点

汉语谚语的特点

汉语谚语的特点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

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练性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

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

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

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

(二)口语性。

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

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

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浅析谚语的表现手法

浅析谚语的表现手法

浅析谚语的表现手法谚语是长期以来在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历经陶冶,一代代传诵下来的,能够传情达意的语言制品。

它往往用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地概括实际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想象、比喻、比兴、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来阐述发人深省的道理。

蕴藏含蓄、含而不露、智慧丰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其显著特点。

本文从谚语的表现手法分析了其用语形式,以期引起大众对它的关注和重视。

标签:谚语表现手法意蕴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斗争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炼而成的一种通俗易懂、精炼概括、寓意含蓄、传情达意、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短句短语。

它是实际生活中某个方面、某个问题的经验性的哲理概括,具有約定俗成的、流传习用的、比较固定的、准确而又凝炼的思想内容和体态。

它用语凝练,是语言的结晶,被称为“语言的珍珠”。

大部分谚语采用艺术概括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概括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道理,因而其艺术感染力极强。

谚语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形象化的手法(一)说明生活中必须互相帮助两只手才能互相洗干净。

/驴子啃痒,一对一口。

/秤杆离不开秤铊。

/一扇磨,磨不出面来。

/篱绑桩,桩绑篱。

以上例句,以两只手、两扇磨、驴子和啃痒、秤杆和秤铊、篱和桩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互相帮助、互为条件的必要。

(二)在形容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时常说: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人家的芥菜子清清爽爽,自己的瓜果胡里胡涂。

/只见别人身上的虱子脚,看不见自己背上的骆驼印。

/乌鸦说猪黑,自丑不觉得。

以上谚语以芥菜子、虱子脚、瓜果、骆驼印等来形象地说明了有些人看不到或缩小自己的缺点,而盯住或夸大别人的缺点的毛病。

这些谚语形象、生动,道理自然一点就通。

(三)提倡勤劳、节俭,反对懒惰、浪费五忙六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吃北风。

/坐吃山也空。

/拾芝麻凑斗。

/不织网的蜘蛛捉不到虫。

/人懒事多,马懒路长。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引言英语谚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们在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语谚语以其简洁、易记、言简意赅的特点,成为英语语言中的一部分。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英语谚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以期对英语谚语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简洁性英语谚语以其简洁性而著称,通常由几个词组成,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刻。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等。

这种简洁性正是英语谚语的一大特点,它能够以最短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意义,给人们带来醍醐灌顶的感觉。

二、形象化很多英语谚语都是形象化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不要孤注一掷)、“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等。

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英语谚语在语言生动性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文化内涵英语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不同国家、民族的习俗和思想观念。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否极泰来)、“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日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这些谚语既承载着人们的智慧结晶,又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

四、变化多样英语谚语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陈述句,也有问句、祈使句等。

英语谚语还往往具有韵律感,“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狡兔三窟)、“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鸟在手胜过双雄在林)。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引言谚语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传承着民间智慧和文化传统。

作为口头文学的一种,谚语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和生活气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的固定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谚语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反映了英语文化的特色。

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

二、修辞手法丰富多样英语谚语在表达中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其语言更加生动。

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英语谚语中应用广泛。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这句谚语中的比喻手法将“鸟在手中”的稳妥和“草丛中的两只鸟”之间的比较通过比喻进行了巧妙地表达,使得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通过对比手法的使用,更加突出了“实实在在”的重要性。

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使得英语谚语在简洁中更显得丰富多彩,语言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形式多样英语谚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从句结构的谚语,也有短语结构的谚语,更有以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为核心词的谚语。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句谚语以动词为核心词,采用了主谓宾结构,表达了“行动胜于言辞”的深刻意义。

而“Better late than never.”这句谚语则以副词短语为核心,表达了“迟做总比不做要好”的思想。

这些不同形式的谚语,使得英语谚语的表达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四、言简意赅英语谚语以其言简意赅而著称,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观点。

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正是因为谚语所具有的言简意赅的特点,使得其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更加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Look before you leap.”这句谚语通过“看清了在跳”,告诉人们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先考虑清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使得英语谚语更具有启示性和指导性。

五、富有韵律感英语谚语在语言表达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韵律感,使得其表达更加生动优美。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摘要】English proverbs, as a unique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 English proverbs have distinct language features that make them memorable and impactful.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and concise language, vivid imagery, and often use rhyme or rhythm to create a memorable effect. Proverbs also exhibit elements of figurative language, such as metaphor and simile, which enhance their expressive power. Additionally, proverbs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s part of oral tradition, reflecting the collective wisdom and values of a society. However, proverbs are not static and can undergo linguistic changes over time, reflecting shifts in language usage and cultural norms.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roverb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ociety. Future research could delve deeper into the evolving nature of proverbs and their impact on commun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ntexts.【关键词】英语谚语、文体学、语言特点、谚语的重要性、修辞特点、民间传承、语言变化、文体表现、研究目的、价值、综合评价、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英语谚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其特点在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一个道理或真理。

谚语通常是以固定的句型、固定的词汇、固定的语法形式出现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象征意义。

翻译英语谚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保留谚语的原意和语法结构:谚语的意义往往是一句话中每个单词的组合所表达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意和语法结构。

2.注意文化差异:谚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在翻译中出现歧义或不通。

3.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谚语通常是由常用词汇组成的,因此在翻译时尽量使用常用词汇,使译文更加流畅。

4.避免直译:谚语往往是一种比喻手法,因此直译可能会使译文不通。

在翻译时要注意捕捉谚语的隐喻意义,并使用相应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谚语"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意思是"现在拥有的东西比渴望的东西更重要"。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现在握在手里的鸟比林子里的两只鸟更有价值"。

另外,在翻译英语谚语时,还要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使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

可以借助英语谚语的格言、俗语或俚语来表达英语谚语的意思。

例如,英语谚语"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的意思是"时间和潮水不等人"。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时间不等人,潮水不休息" 或"时不待我,潮不停息" 等表达方式。

英语谚语翻译

英语谚语翻译
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Beggars cannot be choosers. 原译:饥不择食。 改译:讨饭的不可挑三拣四。 2)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原译:犯错误是人,宽恕是神。 改译:人孰无过,宽恕为贵。 2.译文没有反映出英谚的特点,显得冗长而笨拙。如: 1)The penniless traveler will s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robber. 原译:身无分文的旅行者在强盗面前会唱歌。 改译:身无分文不怕盗。 2)He who never was sick dies the first fit. 原译:从不生病的人一生病就死掉了。 改译: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 3)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原译:对倾泻了的牛奶哭啼是没有用的。 改译:事后后悔无用。 4)He who hesitates is lost. 原译:犹豫者是会失败的。 今译: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5)There is a mean in all things. 原译:万事万物都有中庸之道。 改译:万事万物,中庸存之。 英谚是讲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研究和学习英谚对于丰富汉语语汇和陶冶情操具有积极 意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借鉴,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显然是必要的。在英谚的翻译上,我们应当多 下功夫,字斟句酌,让语言园地里的这朵奇葩永远散发芬芳。
一、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自然不只是表现
在其语义上,也表现在其结构形式上。英
谚自身的语言特点使其有别于成语、俚语、
行话、成对词、名言等固定性的语言形式。
一、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

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以短语形式居多。譬 如,much ado about nothing,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在语言的运用中相当于词组,一 般不能有任何改动。如:a black sheep中的sheep 不能随意改为lamb。而谚语以句子形式出现, 且有一定的结构灵活性,可以增减一个词或换 一个成分,譬如在谚语Time is the best healer(时 间是最好的大夫)中,healer亦可用doct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写作提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正文 (2)参考文献 (8)写作提纲一、引言二、谚语的类型1、农业生产类2、社会生活类三、谚语的特点1、民族性2、精炼性3、口语性4、地域性四、结束语浅析谚语类型及其语言特点【内容摘要】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所取得的知识的总结,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作为语言交流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谚语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既有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有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反映,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本文根据谚语所描写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农业生产类、社会生活两类进行探讨。

而谚语语言中的民族性、精炼性、口语性、地域性特点也值得玩味。

【关键词】谚语;类型;特点谚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所取得的知识的总结。

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人们不断创造丰富、修改加工、润色提高,逐步形成了凝练、形象、表意精当、透辟深刻等特点。

成为一种流传于人民群众中并世代口耳相传的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形式。

可以说: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定型的现成话,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谚语的类型从谚语的概念可以看出,谚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宝藏。

它以一种口头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富有魅力,并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

其中不少谚语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既有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有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反映,表现出一种民族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为人所喜闻乐诵。

为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谚语作些赏析,以抒管见。

1.农业生产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活手段,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

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观察到很多有关生产的自然现象,形成了很多人们易记能诵的口头语言——农谚。

比如:人们在外出劳动之前,往往需要对天气有所了解,以便能够对农事活动作出合理的安排,因此对天气变化情况的观察,成了人们劳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发现“天上钩钩云,”时,说明有低压空气的到来,是下大雨的先兆,就会出现“地下雨淋淋”的现象。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则是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说明根据天空中云的形状可以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好坏。

而“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则根据雾出现的时间和雾的特征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抢种抢收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特点,人们为顺应自然规律的特点。

除了常知的二十四节气外,还有“正月落早种,二月种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长,四月茄花开。

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红,十二月梅花开。

”之说,这一谚语概括地说明了一年之中每月农事的情况。

我们仿佛看见了人们辛勤耕种的身影以及收获的喜悦。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播种最合适。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形象的说明了小麦播种与收割的最佳时节。

“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从这两句谚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与人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总之,象这种形象的描述一年中各个阶段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状况的谚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社会生活类人们不仅要生产,而且要交往。

社会交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社会制度等各方面都是应注意的事项和细节。

当提醒人们不要以貌取人时,就有“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说法,同时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人的能力与智慧是无法衡量的。

当劝诫人们不要做坏事时,就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旨在教育人们要行得端,走得正。

而“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比喻不管碰到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弄过清楚明白。

有些时候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但我们只要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取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类的活动,总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环境。

生活中一些谚语不仅反映生产状况、生活情态,而且还反映风光物产以及城乡景观和特殊的市井风情,在语气中流露出人们的乡土情感。

这方面的谚语,内容十分丰富。

既勾画出社会百态,也有生活经验;既有表现愿望追求,也有表现嘲讽调侃;既有表现惩恶扬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也有表现小农意识、市民意识或扭曲了的心态。

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映,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神面貌、爱憎情怀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

如:“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

”这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事都应当敞开心扉,以诚相待,而不应当封闭自我,相互猜忌,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

这一谚语充分表达了乡土风情的浓厚气氛和人情风俗的豁达与纯正。

而“百般武艺,不值锄头落地”、“艺多不养家”等谚语,反映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凡事都必须付诸于行动,如果说你什么事情都会做,但你什么事情都不去做,那你的本领再多再好也是无用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去避免一些虚伪的表象,而应当注重那些实实在在的实质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应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谚语作为语言领域的一朵奇葩、一枝独秀,反映人类活动各方面内容的谚语比比皆是,绝不是以上几许所能概括的,而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自有其存在的理由。

二、谚语的语言特点谚语是顺口溜,它幽默风趣,富含有哲理,含蓄奇幻。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短小,意味,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从实际上看这种概括远远的不够,因为谚语的涉及面广,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因此,要研究谚语,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性当一种语言作为一个民族在与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烙印,像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摄下了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的典型特征。

在客家谚语中,“舍命才算真豪杰,爱国方成大丈夫”、“国强民也富,国破家也亡”、“尽忠报国,尽孝守家”、“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体现了客家人爱国爱乡的精神;“富贵不离祖,游子思故乡”、“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体现了客家人强烈的报本寻根意识;“不怕火烧屋,只怕人无志”体现客家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子唔读书,不如养头猪”、“目不识丁,枉费一生”是客家人执着的崇文重教观念的生动体现。

在蒙古谚语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困难面前不折腿,艰苦面前不弯腰”正是蒙古人民勇敢坚强的真实写照;“人须幼时教养,马须驹时训练”、“走起路来何必站,吃起东西何必舔”、“好马打三鞭,变成摇头摆尾;好话说三遍,变成无益废话”这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在布依族谚语中“为人要讲道理,木材要依墨线”、“喝酒两边醉,打架两边伤”、“木头不钻不空,人不学习不通”、“坏人要论人之短,好人喜赞人之长”、“饮水别忘井,过河别忘船”、“在时要让人称赞,走后要让人想念”形象的说明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又如“上山才知山高矮,下河才知水浅深”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勤不富也饱,懒不死也饿”、“手勤不穷,坐吃山空”反映了布依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在苗族谚语中“山高山养水,水长水养鱼”、“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斧大好砍树,针小好缝衣”形象的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又如“水浑鱼会死,人懒肚挨饿”、“力气用到老,一生肚子饱”、“人哄地,地哄人;没有肥,种不成”、“人勤意见少,人懒爱挑拨”这些谚语教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劳不怕苦,才会有好的生活。

反映苗族人民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谚语还有“一根线难织布,一个人难立房”、“有酒大家喝,有事大家做”、“做事相互商量,做完心里明亮”、“好朋友不嫌多,坏分子怕一个”等。

在彝族谚语中,“香甜的米酒越喝越醉人,友谊的手越牵越温暖”、“能分清糠和米容易,要识别真与假不易”、“九句话里总有一句可信,九条路中总有一条可走”、“愿群山变成亲人,愿峻岭变成朋友”、“山与山靠白云相连,坝与坝靠绿水相依”、“远飞的雄鹰见得多,勤学的人们懂得多”、“学会巨石那样稳重,莫学柳枝那样飘摇”、“大雁能知冷与暖,蜜蜂能辨西与东”、“猎人最熟悉山路,渔人更能识水性”,概括地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

谚语的民族性,不仅反映了各民族人民坚强不屈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而且是他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真实反映。

我们分析谚语的民族性,就是去品味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2.精练性俗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短小精悍,反映真理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在文章中若能引用适量的谚语,不仅能够避免冗言赘语,而且还能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谚语的这种精练性主要是从句式上而言的。

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

其格式有单句、简单的并列复句、紧缩复句等形式。

单句形式的谚语:如“百闻不如一见”,“心正不怕雷打”,“好死不如赖活”,“明人不做暗事”,“是非难逃众口”,“家丑不可外扬”,“猫嘴里挖鱼鳅”,“海水不可斗量”,“人怕出名猪怕壮”,“大树底下好遮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到黄河心不死”,“贵人多忘事”,“礼多人不怪”等等。

这些谚语都隐含着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在表达上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如“不知者,不为罪”,“拆东墙,补西墙”,“活到老,学到老”,“踏破鉄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着蚂蚁随山走,嫁着穷鬼眼泪流”,“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剐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下山虎豹”等;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