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 高 中物 理 教 学 中 , 创 建 良好 的 质 疑 氛 围 , 学 生
物 的探 究过 程 . 而这些 都 离 不 开 质 疑 , 否则 就 难 以实 现发展 与 探究 . 强 烈 的 质 疑 意识 , 才 能 够 让 学 生 去 发 现物理 现 象 中存 在 的规律 , 才能 够 分 析物 理 现象 形成
从古 至今 , 发 明创 造 都 离 不 开科 学 研 究 , 就 如 苏

落过 程 , 然后 提 出 : “ 重 的物 体 就 一定 落 得 快 ?你 如何
来 证 明 自己的观 点? ” 当学 生在 观 察 之后 , 也提 出 了 自 己的猜 想 , 并 且 通 过 自身 的 设 计 来 尝 试 着 证 明 自 己 的
全, 第 二是 心理 自由” . 作 为教 师 , 应 当放 下 自己的“ 尊
严” , 为学 生创 设 出一 种 民主 、 自由 的氛 围 , 让 学 生 成
为课 堂 的 主 体 , 哪怕 学 生提 出 的问题 有多 么 的“ 幼 稚” , 也要 学会 用宽 大 的胸 怀去 容 纳学 生 的错 误 . 在 高
高 中物 理 学 习不 仅 是 一 个 认 知 的 过 程 , 更 是 对 事
想法 是正确 的. 在 这 样 的过 程 中 , 学 生 不 仅 能 够 亲 身
感受 , 也不 担心 自己的提 问会 被 拒绝 、 被笑 话 , 在 这 样
的氛 围下 , 学生 才 能够大 胆地 问 出来 . 3 )引导学 生善 问 , 教授 学生质疑 的方 法
2 )引 导 学 生 敢 问 , 创 设 质疑 的氛 围
0 一:
毒 警 露 羲 雾 锈 镶 纂 雾 譬 爨 疑 i ? 。 、 _ 一 。 ~ 。 ? _ : 一 1 一 、 0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解本节内容的重点 , 通过小组 分组实验 掌握 几个术
语 的含义和反射规律 , 比漫反射 和镜 面反 射的异 对 同点 , 有疑问的做一下记 录, 通过 预习和 自学重点发 现以下几个 问题 : 1平 面镜成像原 因有点模糊 ;2 () () 漫反 射也遵循反射定律吗?这时教师应适 当点拨启 发, 再做分组讨 论 , 各小 组在 矛盾 冲 突 中 自我 释 让 疑。然后教师 归纳评 比, 而大 大提高学 生主 动质 从
型 人 才 的 根 本 所 在 。那 么 如 何 在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呢? 1创 设 质 疑 氛 围培 养 质 . 疑 兴趣
从而使学生 由被动质疑向主动质 疑转化 。
例 如 在 “ 的 反射 ” 光 教学 中 , 先 让 学 生 预 习 . 首 了
于培养学生的探 索精神 和创
其 次 , 师 应 在 教 学 中 教
加表扬 和鼓励 。即使 观点是 错 的, 也要 先肯定 他们 的质疑意识 然后再循循 善诱 , 帮助学 生纠正错 误观
点 , 定 不 要 强 求 学 生 按 照 教 师 的 方 法 和 步 骤 去 思 一
关键处设疑 , 从而激发 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 并在质 疑中提 高学生分 析问题 、 究问题 以及解决 问题 的 探 能力。例如在教“ 世界是运 动的” , 时 通过做 同一列 火车的小明和小华 为什么对火车的运动有截然不同
次问题 , 从而更好地培 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维 的独创性 、 散性 、 发 判 断性 , 让学生变成 了课堂的“ 主人” 从被动地接受知 , 识的“ 机器” 变成 主动获取 知识 的“ 路者” 大 大地 探 , 增 强学 习的兴趣 和信心 , 而养 成独立 学习 和 自主 从 学习的 良好素质。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质疑创新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质疑创新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质疑创新能力的策略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高中生所具备的质疑创新能力较弱,在发现问题时无法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大多也是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分析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同时也未对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

基于此,文中对学生缺少质疑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质疑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当前社会中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质疑创新能力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铺垫。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文中从高中物理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望在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一、学生缺少质疑创新能力的因素(一)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中生由于初中物理基础较差,无法对高中物理有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停留在课本中的表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未能对其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尤其是在学习力学和电学两个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对力学与电学的概念知之甚少,对其规律也缺乏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也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结合分析。

这种现象就导致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无法对一些现象以及知识点提出质疑,即使在学习中存在疑问,也是一些较为表面以及肤浅的问题,学生对物理知识也没有深入探究的想法[1]。

(二)没有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质疑能力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部分高中物理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和学习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模式进行学习,或者是按照课本中的结构按部就班的开展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发展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也只是选择被动接受,不会对其问题进行质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未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洞察力,教师也未对其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这种现象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提出质疑。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思考产生这种结果 的原 因, 提出很多 的问题 , 比如 : 速度的测量过 程对结果产生怎样 的影响? 计 时的工具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 响? 如何选取合适 的纸带 ? 空气阻力是否对测量结果 产生影 响? 等 等。 这样 , 既培养了他们 创造性思维 , 又锻炼 了学 生提 出问题 的能
展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 文从新 课程 改革 的基 本理念 出发 ,阐述 了质疑 能力在物理教 学 中的作
用。 通过 具体 事例分析 了如何在 高中物理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质疑 疑 , 进 而对 问题 进 行 探 究 。
能力 , 并通过培养 学生质疑 能力来调 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
实验 , 都有 许多现象可 以让学生从 中提 出问题 , 一些看似不 重要
的实验现象 , 里面很可能 蕴藏着深奥 的物理 内涵 , 我们要合 理地
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 出创造性的问题。 在科学史上有许 多从实验 现象 中提出问题 , 然后 得出重大发现 的例子 。例如 , 1 8 9 5年德 国 物理学家伦琴 观察到阴极射线 管附近 的荧光屏 上 出现 了几点荧 光, 由于伦琴治学严谨 , 喜欢多问几个“ 为什么” , 所 以他经过研究 后发现 , 这原来是 阴极射线打到 固体上产生 的一种新 的射线 引起 的。伦琴 把它起名 为 x射线 ,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射线叫 伦琴射线。 而在此之前美 国物理学家古德斯 比德和英国的克鲁克 斯都 曾发 现类 似的现象 , 但他们都 没有寻根 问底 , 导致 一项重 大 的发现从他们 手中溜走 了。许 多科学 家 , 都是像牛顿那样对 一个 看似不起眼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并深入研 究 , 然后 有了科学的重 大发现 。 例如 , 学生在做《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实验时 , 学生得 出的结果五花八 门, 动能和机械能都不相等 。我们 可以引导学生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严 重? : 3 “ 见 ”质疑 . 创
这 是质 疑 的高 级阶 段 。这 一阶 段学 生 所提 出 的 问题 有 一定 的
更 正声 明 《 周 刊 》 教 育科 学 版 2 1 年第 1 中 1 2 , 《 谈 英 语 学 0O 期 页 浅 6
深 度和 难 度 ,并且 往往 具 有 “ 独创 ”、 “ 发现 ”之 特征 。如有 位 听 力教学 水平 的提 高 方法 》一 文 中的作 者 “ 素花 ”应为 “ 素 温 温 学 生 曾质 问 : “ 激光 测 地球 和 月球之 距 ,误 差只 有几 厘 米 ,地 华 ”。特 此声 明。 用 球 和 月球 之距 的真 实值 又 是 怎样知 道 的呢 ?若 不知 道这 个 值 ,误 差 几厘 米是 怎样 比较 出来 的呢 ?这个 问题 就相 当具 有创 见性 。


培养 质疑 能 力是必要 的
“ 明 千 千万 万 ,起 点 是 一 问 。 ”从 人类 的认 识发 展 规 律 发 看 ,任何 科 学发 明 与创造 往 往都 是从 质 疑开 始 ,从释 疑入 手 ,从 无疑 到 有疑 ,再 从解 疑 Ng 新 。物 理学 史 的每一 个 阶段 的进 展也 ' J 都 是从 质疑 开始 的 ,传 统 的课堂 教 学模 式造 成 了学 生对 教师 既迷 信 又崇 拜 ,对 困惑 既渴 望质 疑 又害 怕 “ 出错 ”,他们 的思维 活动 总 不能 跳 出教师 预 先设 计好 的 “ 子 ”。学 生 已习惯 被 动地 无条 圈 件 地接 受 知识 ,也 不敢 向教 师 、课 本质 疑 ,因此 ,我认 为想 让 学 生 质疑 ,就 应 该使 质疑 成 为学 生的 自身需要 ,要善 于创 设情 境 、 巧 设 疑 点 、 引 发动 机 ,使 学 生 心 愤愤 、 口悱 悱 ,唤 起 求 知 的欲 望 。 高质量 的 “ ”能激起 学 生浓 厚 的兴趣 ,使课 堂呈 现 生动 活 疑 泼 的局 面 ,能 使学 生 学起 来乐 趣无 穷 。例 如古 希腊 的亚 里 士多 德 在 没 有受 到外 力 时可保 持 匀速 直线 运 动状 态 ,然后 牛顿 通 过进 一 步 研 究 ,总结 出 了牛 顿运 动定 律 ,从 而奠 定 了经典 力 学的基 础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探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质疑的常用方法,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通过对问题的发掘和探究,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使质疑和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和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一、联系学生实际,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机会,联系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识生活,促进学生的学、思、疑、问、悟相结合。

科学发明与创造无不是从质疑开始做,瓦特因质疑“壶盖为什么会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质疑“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由此可见,质疑是发明创造的起点。

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时,教师做一些新奇的小实验,“杯水倒置”“吸盘悬挂重物”等,使学生产生悬念,引起疑问,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探索掌握知识。

二、探求因果关系,引发质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常呈现“为什么”,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有其他方法吗?某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做错物理习题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解法吗?例如,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海中上浮、下潜?水坝的下部为什么总比上部做得宽些?火箭为什么能升空?……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还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展开逆向思维,诱发质疑逆向思维是与常规的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它是通过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

通过层层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入深层,加深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十年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浅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摘要】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创新源于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创设有挑战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质疑创新意识问题意识问题情景时代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质疑能力,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赵凯华教授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

曾经有记者访问一位荣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的学生:”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他回答是:”我的物理老师对我的最大帮助是批准我不听他的课,回家自学,有问题再找老师讨论。

”另一陕西学生,老师发现他有水平,可他参加了许多次奥赛班培训后,从未拿到名次。

这位老师说你跟我学吧。

他指定很多书让学生自己读,回去自己看,让他自己找出问题来讨论。

学生提问题,开始不正面回答,却反问几个问题,这就是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想,后来这名学生终于在澳大利亚拿到了世界金牌。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所以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创新都源于问题,教师根据教学提出启发性问题,给学生营造有挑战性的不同的问题情景,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能力摘要: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关键词:独立判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28-02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权利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放在首位独立思考能力的本质就是,你有你的坚定价值判断体系,假如没有这个,你无法独立思考的。

任何思考的起点,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原点。

所有的独立思考其实都是不独立的,你得有一个判断起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找到价值判断体系和判断起点呢?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课本中的大量的“科学漫步”“sets”,利用新科学、新发现中的“宇宙如何运行”、“宇宙大爆炸”、“奇点”、“相对论”、“超光速中微子”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使学生坚定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伟人的成功,科学家探索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启发,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又如当爱因斯坦看到洛仑兹等人依据牛顿的时空观研究电动力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后,对牛顿的时空观大胆质疑并提出了相对论时空观,从而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再如爱因斯坦和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间相互质疑,引发了当时世界上大批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参与的科学史上有名的“大论战”,而2011年欧洲科学家发现“超光速中微子”将打破自爱因斯坦发布其相对论以来一直被整个物理学界奉为圣经的“光速不可超越”原则等。

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摘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

要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善于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

要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和善于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素质。

一、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一些现象:教师唯恐讲课不够深入,或者生怕遗漏,上课时满堂灌,讲得非常详细,很少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

这都将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成为学习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考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不懂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浅显,也可能很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压制学生爱问的好习惯,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的障碍。

如学生怕问的问题太浅,遭到嘲笑;或怕问的问题太难,使教师难堪;或怕提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影响教师的教学等。

要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谋求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任何时候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问的权利和机会,决不因学生的问题幼稚或无理而取笑学生,即使学生的问题毫无价值,教师也不应当全盘否定,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都应当加以引导和鼓励。

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敢于挑战权威,让学生逐步明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只有在学生的相互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逐步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不断提高。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之我见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之我见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之我见“学起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激趣质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

1.1通过教师自我设计实验演示,激趣质疑。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实验能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物理实验来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疑问,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用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放在大试管口,将它们一起旋转180度,大试管竟然把小试管“吞”了。

做完实验后,学生会惊呼起来!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引出“大气压”教学。

再如,在学习压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做气功大师的钉床试验:出示两块木板,一块布满密密麻麻的小钉子,用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代替气功大师,第一次让它“躺”在满满的钉床上,第二次让其躺在一个钉子的木板上,结果第二次气球被扎破,学生顿时感到惊讶,这时候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首先会问到为什么装满水的气球在钉床上没有事,但放在一个钉子上的木板上,会被扎破,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道,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物理原因。

看到这个情景设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演示所得到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引入充满疑问的情景1.2.在学生自己经历的实验中引发质疑。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用来做像的蜡烛总是不能和像重合,这会是什么原因呢?另外,即使找到了像的位置,相距和物距的长短总是不一样又是为什么呢?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个问题,发现了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寻找问题中真相。

合作讨论中明白了原来是玻璃板没放坚直和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的。

再如摩擦力教学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弹簧测力计示数才是摩擦力的大小,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总是不容易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积极的动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有些同学灵机一动,可以保持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不动,采取拉下面的木板的方法,让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不也可以解决问题吗?在实验中能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物理探究的目的。

质疑

质疑

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比起来,在知识积累及综合分析方面,中国学生显示了绝对优势,但质疑的能力却存在着很大差距。

质疑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没有质疑,也就不存在物理。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文就质疑的作用及质疑能力的培养与大家探讨。

一、质疑的作用(一)能激发学习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不会有想象的方向,追求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有了疑问和惊奇,才能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增强他们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景润在中学时代,老师曾提出了一个两百年的科学悬案,叫“哥德巴赫猜想”。

他的老师虽然没有解开这个谜,但是却点燃了陈景润的求知欲。

陈景润正是在这个求知欲的推动下,不懈努力,最终打开了辉煌的数学宫殿大门,攀上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

(二)能激发创新意识。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质疑,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壶盖掀动产生质疑,才发明了蒸气机。

质疑是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

纵观物理学史,几乎每一个阶段的进程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三)“质疑”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的知识点构建而成,学生经过学习他会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这个体系是否坚固取决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尚若他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有误,那他搭建的知识体系会是畸形的,在解答问题时就会出现错误。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匪
_
沈 晓 红
( 东 海 县 城 头 中学 , 江 苏 东海 2 2 2 3 0 3 )
初 中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培 养 的研 究
摘 要 : 初 中 物 理 实验 教 学是 实现 义 务 课 程 目标 . 全面 提 高 学 生科 学素 养 的 重要 途 径 , 更 是 创 新教 育 的基 础 。 文章 对 实验 教 学 中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进 行 了探 析 .并 提 出 了质 疑 能 力培 养 的 策 略 , 旨在 更 好 地 为 初 中物 理教 学提 供 帮助 。 关键词 : 初 中物 理 实验 教 学 质疑能力 培 养 策略
决 问 题 的科 学 方 法 , 学 生缺乏 主动探 究 的欲望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就 成 为 当 前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面 临 的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突 出 问 题, 基 于 以上 原 因 , 笔 者 提 出 初 中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巾 学 生 质 疑 能 力培养的策略。 四、 初 中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学 生 质疑 能力 培 养 的 策 略 1 . 使 学 生敢 于质 疑 并 积 极 质疑 的 策略 ( 1 ) 营造 民主 、 和谐 的实 验 氛 围 , 使学生敢于质疑。 师 生 关 系 是 影 响 学 生 是 否 敢 于 质 疑 的 重 要 因 素 。 教 师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要 遵 循 民 主 教 学原 则 ,尊 重 学 生 的个 性 和 人 格 ,积 极 营 造 宽 松、 民主 、 平等、 和 谐 的实 验 氛 围 。 鼓 励 学 生 敢 于 提 出 与 别 人 不 同 的 见解 ,敢 于放 弃 或 修 正 不正 确 的 观点 ,促 使学 生形 成 敢 想、 敢 问、 敢说 、 敢 做 的 心 理 品质 。 ( 2 ) 利用 物理学史示 范和激励功 能 , 促进学生积 极质疑 。 物理学史有 助于培养学生学 习物理学家 勇于探索 的精神 , 可 以 调 动 学 生在 实验 教学 中 的 主 动 性 和 积极 性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积极质疑 、 释疑能力。 ( 3 ) 创设实验情境 , 引发 学 生 质 疑 需要 。 实 验 具有 直观 、 形 象 、生 动 的 特 点 ,教 师 运用 学 生 熟 悉 的 生 活 素 材 创 设 实 验 情 境 ,可 使 学 生 处 于 矛盾 和 困 惑 之 中 ,由 此 引 发 学 生 的认 知 冲 突, 从 而 满 足 学 生 的 质 疑需 求 。 2 . 使 学 生善 于质 疑 的 策 略 ( 1 ) 革新 实验教学方 式 , 积极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 . 使学生善于质疑。 教 师 要 在实 验 教 学 “ 各 个 阶段 ( 实验 前 、 实 验 中、 实验后 ) 提出一系列富有启 发性 的问题 . 或 根 据 需 要 提 出 学 生 不 易 回答 的 问题 ” ,同 时 积 极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转 变, 启 发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做 实 验 . 让 学 生 学 会 在 实 验 中分 析 问题 、 解 决 问题 并 获 得 学 习 的乐 趣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善 于 质 疑 的 能力 ( 2 ) 发挥 实验 的重要 作用 。 培养学 生质 疑能力 。 实验教 学是 自 然 的研究 方法在 教学 过程 中 的模拟 或 重现 , 它有 助于 学生 学 习物 理 学 家在科 学 探索 中的研 究方 法 和 工作 习惯 。学生 在 实 验过 程 中可 以获 得实 事求 是 的科 学 态度 的 培养 ,在实 验 中教 师 要通 过 实 验设 计和 实验 操作 引导 学生 质 疑 , 以提高 学生 的质 疑 能力 。 ( 3 ) 利 用 科 学 探 究 培 养 学 生 的质 疑 能 力 。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是 围绕 问 题 展 开 的 , 问题 是 探 究 的核 心 .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对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作 用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 培 养 学 生 从 生 活 现 象 中提 出问 题
生 活 中 的物 理 问题 是 无 时 不 有 , 无处不在的。 有
突破思维定 势 , 从 对立的 、 颠倒 的 、 相 反的角度 去思考问题 。 综 观物理学 的发展历史 , 许 多科学家 的 逆 向思维在 科学 探索 中提 出的 问题都有 伟大 的发 现 。在课堂 中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 向思考 , 并提 出问题 , 从 而获得重大发现 的例子 , 作 为他们思维的范例 , 并且在授课和做习题 的过程 中 , 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 问题会有什么结果 ,从而使 学生养成从多角度 思考 问题 的习惯 ,提高提 出问题


和 耐 心
教学 中 , 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 , 教师千万 不 可急躁 , 更不能埋 怨 , 而要满腔热情地 帮助 、 指导 学生 。有一次 , 在教 支撑跳跃 山羊 时 , 有位女 同学总 是不敢起跳 , 急得直哭 。她一哭 ,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 沉 闷下来 。这时笔者马上走过去安慰 、 鼓励她 , 进行 耐心讲解 , 并专 门给她做 了几遍示 范动作 , 帮她练习 了几次 , 这位女 同学果然有 了进步 , 课堂气氛又活跃 起来 了, 她也开心地笑 了。
二、 教 师 自 己必 须 带 着 爱 心 去 上 课 。 并 把 这 种 感 情 体 现 在 行 动 上
体育兴趣 是认 识和从事体 育活动 的一种倾 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 育( 或某一个项 目) 产生 了兴 趣, 表 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 , 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 利的 。因此 ,体育兴趣对学生学 习体育具有积极作 用。我们在上体育课 的时候 , 应用各 种手段来激发 , 培养学生的体 育兴趣 ,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 务。 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 了兴趣 ,不管 学习哪些 内容 , 学生都有兴趣 ,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 教学任务 。 不仅体育课上要时时刻刻 、 千方百计的增 加学生上课 的兴趣 ,而且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会 上, 更要激发学生对它的兴趣 , 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 拼搏精神 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对学生进行有效地 引导 , 真 出了新 的要求 , 不 仅要 求学 生掌握基本 的物理 学知识 , 还 重视 学生 要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的同时 , 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讨论 , 允许 能力 的培养 , 即对 知识 的应用。 因此 , 在教学 中, 需要对学生的质疑 正地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 的场所 , 出现不 同的答案 。 因此在课堂的教学 中, 教师要加强物理与实际生 能力进行培养 , 因为质 疑能力是综合 能力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并 对其 活 的联 系 , 由实 际 生 活 进 行 导 入 ,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他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主动. I 生, 进而引起学生质疑。 如, 在学 习浮力知识时 , 可 以通过讲故 2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 学生全面发展 的有效途径 事的形式引入 ; 在讲述惯性时 , 可以引导学生对 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当今社会 需要 的人 才不仅具有较 高的理论知 识 , 还 需要一定 进行思考 ; 在紧急刹车时 , 人为什么会向前倾 , 用盆盛水晃动时 , 为 的技能 , 这就对教育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只有加强对学生质疑 能力 什么水向着 相反 的方 向移动等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对其进行 的培养 , 才能够 激发学生 的学 习欲望 , 投身到 主动学 习中 , 不仅 收 引导 , 激发学生质疑 , 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 如, 在学 获基 本的理论知识 , 还 为能力 的培养奠定坚实 的基础 , 进而推动 了 电路时 , 给学生两 只小灯 泡和两只开关 以及必 要的导线 、 电池 , 让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学生 自由连接 。最后 由教师一一讲评。分 析各 种所 接电路 的优 缺 3 . 培养学生 的质 疑能力是遵循物理教学特点 的要求 点, 从而得 出电路 的连 接方法 和各 自的特点 , 通 过让学 生动手 动 物理 学不同于其他 的学科 , 具有较强 的实验性 和分 析性 , 并要 脑,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 求学 生具 备一定 的操作 能力 ,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质 疑能力 的培养 , 4 . 教 授 学 生 质 疑 的 方法 进 而激发 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和积极性 ,为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提 在 初中物理教学 中除 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质 疑 以外 , 还 需要教 供有力 的保 障。 授 学生质疑 的方法和途径 , 引导学生正确的质疑 , 使学生真正地会 二、 初 中物理教学 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问, 这是培养学生质 疑能力 的关键 , 学 生的质疑能力 , 关 系到学生综 合素 的基础 ,只有掌握质疑的方法 ,才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质疑 的能 质 的培养 , 因此要高度 重视 , 对教学进行 改革 和创新 , 同时需要从 力 , 提高物理学习的质量 和效果 。 以下多个方面着手 ,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总之 , 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操作性和分析性 的特征 , 教师要把握 这一特征 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 , 进行适当的指导 , 最大 限度地调动 为 了培养学生 的质疑能力 , 需要摆脱 传统教学理念 的束缚 , 对 学 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 并引导学 生进行质疑 , 然后借助合作 , 探求 物理教学进行创新 。首先 ,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这是学生 问题 的答案 , 这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然选择 。 质疑能力培养 的前提和基础 , 只有在民主和谐 的氛 围中, 学生才能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问题 。
2 . 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 , 造成不会或不敢提 出问题。 初中生年龄还小 , 又是刚接触物理学科 , 所 以他们还提不出 有质量的问题 。另外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 的影 响, 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 但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或与 课堂教学联系不大 , 被教师和同学认为知识太浅薄等 , 所以 学生问题意识没有表现 出来 , 处于潜在的状态 。 3 . 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造成不想或不愿提 出问题 。 ( 1 ) 自卑心理。 由于经受一两次提问失败的教训一些学生往 往会产生不如人的心理 ,总感到 自己无法回答或提不出有 质量的问题 , 久而久之 , 产生 自卑心理 , 不愿提 问或不敢提 问。 ( 2 ) 畏惧心理 。 一些学生有时 由于担心教师的责骂或学 生的讥笑 , 产生害怕情绪 , 有时面对较难 的问题也会产生畏 难情绪 。 ( 3 ) 侥幸心理。 在课堂中, 一些学生往往 以为教师不 会请他 回答 问题而不作积极准备。 二、 培 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1 . 沟通师生感情 , 营造平等 、 民主的教学氛围。 平等、 民 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 因素。 教师如果 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 , 师生距离就会越拉越大 , 所 以, 教 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 , 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 创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内不仅应对学生提 出有价值、 有 创意的问题鼓励表扬 ; 对不符合 的教学要求的过浅 、 过难 , 甚至离奇的问题也应予 以肯定和尊重,对学生敢于提出针 对教师或教材的问题 的勇气和态度首先应予 以肯定 ,然后 再引导分析 。 这样 ,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题的动机 , 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 , 发现并提 出有价值 的问题 , 逐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 展现学生的个性 。 2 . 激发观察兴趣 , 利用学生好奇心来提出问题 。 从本质 上讲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 了解 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 和兴奋感 , 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注意 , 以及弄清它们 的因 果关系而提出种种问题 , 是潜在创造力。 精心爱护学生的好 奇心 , 想方设法增加各种有益于观察事物的刺激物 , 提供尽 可能多的观察机会。养成爱科学 、 乐于观察的习设 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不 能把“ 问题” 意识加强给学生 , 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 , 精心设 置问题情境 , 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 , 形成探究问 题 的强烈意识 , 引发积极 的思维活动。 如在学习《 光的反射》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能力是指具体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对质疑,就各有自己的见解,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却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纵观整个科学史,其实质就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

物理学的发展更是如此,大家所熟知的,牛顿由熟透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的现象,通过质疑、实验探究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调试雷达的工作人员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的现象,通过进一步的质疑和实验探究发现了微波具有热效应,进而利用这一规律制成了微波炉……质疑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推进人类进步的重要手段。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然而,现在的物理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习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鲜有人提出自己的疑义。

近几年来,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做了探讨和尝试。

一、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态度民主,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启发。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师道尊严,致使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产生了心理障碍。

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图而受教师指责,或提出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学生的取笑等。

由于这种心理障碍,学生的好问积极性受到抑制。

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思维活跃,敢于提出问题。

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提问,或向同学们质疑,或向老师质疑,或向课本质疑,在质疑中求疑。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已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质疑能力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学生会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学会探究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到运 动 图 像 时 ,我 让 学 生 完 成 这 样 一 道 题 目 :一 物 体 从 甲地 沿 直 线 以 加 速 度 a 从 静 止 开 始 1 出发 .后 以a 反 向 的 加 速 度 沿 原 路 1 返 回 , 甲地 恰 好 静 止 , 画 出 该 物 到 试 体 的 st 问 图像 。 —时 有 的同学画 出了如图2 示st 所 — 图像 ,我 请 他 画 到黑 板 上 并 由 他 陈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 力
叶 小 文
( 宁 市 岗 背 中学 , 东 兴 宁 兴 广 545 ) 15 1
摘 要 : 育 应 以培 养 创 新 能 力 为 根 本 目的 , 新 源 于 教 创 问题 ,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质疑 能 力 , 要 营造 和 谐 的 在 需 教 学 气氛 ; 设 有 挑 战 的 问题 情 境 ; 学 生 以主 动 探 究 、 创 给 自主 学 习的 空 间 ; 发展 学 生 的联 想 和 想 象 能 力 。 关 键 词 : 理 课 堂教 学 培 养 质 疑 能 力 四 个 方 面 物 时 代 向我 们 提 出这 样 的 要 求 :教 育 需 要 以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为 根本 目的 。 以能 否 有 效 地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为 衡 量 教 育 成 败 的最 高标 准 。 养 学 生 质 疑 问题 意识 、 培 问题 能 力 是 创 新 意 识 、 新 能 力 的 基础 。 物理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在 质 疑 能力 ?我 认 为 要 做好 以下 四个 方 面 。 营 造 和谐 气 氛 , 发 学 生 质 疑 激 首先 , 保 护 和发 展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行 问 题 性 教 学 。 要 进 问题 意识 、 问题 能 力 可 以说 是 质 疑 意 识 、 疑 能 力 的 基 础 。 有 质 了问 题 才 会 质 疑 思 考 , 了思 考 , 有 解 决 问 题 的方 法 , 有 有 才 才 找 到独 立 思 路 的 可 能 。 以教 师 要 有 高 度 容忍 精 神 , 重学 生 所 尊 提 出 的 古 怪 问 题 . 出 心 裁 的 念 头 , 反 对 猜 测 , 讥 笑 说 错 别 不 不 的 学 生 . 以 通 过 说 “ 再 好 好 想 一 想 ” “ 听 听 别 的 同学 的 可 你 、再 意见 ” “ 多 同学 还 未 想 到 这 一 点 呢 ” 来 引 导学 生 的质 疑 自 、很 等 悟 或避 免 尴 尬 . 而 保 护 学 生 的质 疑 积 极 性 。 何 时 候 都要 鼓 从 任 励学 生 提 出疑 问 , 权 威性 的说 法 提 出质 疑 。 对 其 次 , 以举 些 能 激 起 学 生 产 生 质 疑 兴 趣 的 例 子 来 激 发 可 学 生质 疑 热 情 。 例 如 : 停止 沸 腾 的 水 用 冷水 浇 上 以后 会 怎 么样 ? 用 放 大 镜 看 指纹 , 看 窗 外 的物 体 会 怎 么 样 ? 再 为什 么 直 的 筷子 进 水 里 后 变 弯 了 ? 人 从 水 中出 来 为 什么 感 到 冷 ? 用 热 水 把 杯 子 烫热 , 即 扣在 气 球 上 会 怎 么 样 ? 立 这些 疑 问 可 以令 学 生心 生 疑 窦 而造 成 悬 念 , 生认 知 的 内 产 动 力 , 课 堂 气 氛 与学 生 的 思维 活 动波 澜 迭 起 , 变 以 往 死 气 使 改 沉 沉 、 铺 直叙 、 然 无 味 的局 面 , 而激 起学 生 的 质疑 兴 趣 。 平 淡 从 二 、 设 问题 情 境 。 励 学 生质 疑 创 激 创新 都 源 于 问 题 , 师 应 根 据 教 学 提 出启 发 性 问 题 , 学 教 给 生 营造 有 挑 战性 的不 同的 问 题 情 景 ,从 问 题 的 一 步 步 展 开 中 进行学习。 例 如 ,分 流 在 电流 表 中的 作 用 ” 节 的教 学 , 以 采 用 如 “ 一 可 下 程 序 展开 : ( ) 了 测 量 小 灯 泡 正 常 发 光 时 的 电 流 强 度 , 电 流 表 1为 将 直 接 串联 入 电路 , 图 1 a 所 示 , 着 电键 短 促 闭合 , 如 () 随 电流 表 指 针 迅 猛 撞 击 过 去 ,这 说 明 电 流 表 不 能测 量 较 大 的 电 流 , 怎 么办? ( ) 同学 提 出将 多 只 电 表 串 联 起 来 , 此 演 示 , 图 1 2有 按 如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坛 天地
物 理 教 学 中 如 教师 主导 的探究式 教学和小组合作学 学生 的商讨 中完成知识 点的学 习。为 了把握好课堂 习形式下 ,学生的质疑心态便在课堂氛围的烘托下 教学进度 ,教师应在新 章节 的习题课 中着重进行探 激发了 ,并在同学 之间的研讨 中获得 了质疑问题的 究式教学 ,这样将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存 勇气。 由此 , 在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认识基础上 , 应 围 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也可设置在习题课 ) , 围绕着 绕着课堂氛围的构建 、教学模式 的构建 以及教学管 某一物理活动 的计算 开展多元解题方法 的讨 论 , 这 理 的构 建 下 功 夫 。 样就直接 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挂钩 了。 ( 三) 教 学 管理 的构 建 关键词 : 初 中物理 ; 质疑 能力 ; 学生 ; 培养 学生 在 形 成 质 疑 能 力 时 必然 存 在 着 质 问 、 讨论 、 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 的质疑能力存在着 诸 多 挑 战 ,首 先 改 变 学 生一 味接 受 知 识 的 习惯 便 成 得 出 结论 的环 节 ,对 这 三 个 环节 的节 奏 把 握 也 是 教 在教 学 管 理 中教 师 针对 “ 无 谓 为难点 。 另外“ 质疑” 的合理性也需要得到把握 , 否则 师 需 要处 理 的 。为 此 , 应巧妙地给予否定 , 这里的巧妙关键在于不 将偏离物理教学 目标。 实践表 明, 探究式教学和小组 的质疑” 还应根据教学 内容 , 针对 合作学 习形式 已经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借助这一现 伤及学生的 自尊心 。同时 , 性地挖掘可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板块来 。 成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是可取 的。 根据 中国学生的习惯来 看 ,他们 当面质疑教师 综上所述 , 以上便 构成 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 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这也受到他们物理知识储备 的 诚然 , 本文主题还可以从其他方 面进行 , 但笔者仍在 制 约。 然而 , 在教师主导的探究式教学和小 组合作学 独特的视角下进行 了有益 的探索。 三、 案例 分 析 习形式下 ,学生 的质疑心态便在课 堂氛围的烘托下 激发 了 ,并在 同学之间的研讨中获得 了质 疑问题 的 以摩擦力 的讲授为例 : 学生 已经知道 , 把一个物 勇气 。 这样一来 , 在循序渐进 中将可能培养出学 生的 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 , 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 , 质 疑能力来 。 梳理现阶段的教 学文献可 以发现 , 针对 这个物体将以这个 速度匀速地直线滑行。在这节课 本 文 主题 的讨 论 鲜 有 发 生 。 因此 , 本 文 的讨 论也 处 于 中通 过 对 上 述 知识 的 回顾 , 然后 提 出 : 为什 么在 现 实 探 究 阶段 。 的生活 中, 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这个提问就引起 了 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认 识 学 生 们 的思 考 与 好 奇 。紧 接着 引 导 学 生 给 出答 为 了不 偏 离 主题 ,首 先 需 要 对 学 生 的 质 疑 能力 案——摩擦力的存 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 知识 进 行认识 。具体而言 , 可以从 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 点推论 出来了 , 但是还不完善。 ( 一) 质 疑 能 力 的 外在 表 现 方 面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中 , 有学生 提出问题 : 为什 上文已经指 出了质疑行为应具有合理性 ,而不 么有些物体在摩擦 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 ,而有些 是无理取闹。 这就意味着 , 在 质 疑 能 力 的 表 现 方 面 应 物体 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 了呢?这样一 就引起 了学生 的好奇与思考 , 此时 围绕着这一问 突出学生物 理知识 的逻辑连贯性 ,以及对特定 物理 来 , 最后得出摩擦力分类 的知识点 。 计 算方 法的多元理解性 。 这样一来 , 才能使质疑能力 题进行 自学和商讨 , 通过上述讲授过程 ,便 能通过对学生物理问题 的培养界定 在课 堂教学 目标之 内。 ( 二1 质 疑 能 力 的 内在 构造 方 面 探究意识 的引致 , 实现对他们质疑能力的培养 , 也完 中 国学生在物理学 习中仍然习惯于 “ 听讲 ” , 或 成了对他们学 习主体性的培养 。 可见 , 学生质疑能力 者说 习惯 于无条件接受课本 和教师所传递 的信息 。 与 自学 能 力 是 共 生 关 系 ,在 探 究 能 力 — — 自学 能 可 见 ,在 学 生 的 意识 层 面 缺 少 质 疑 能 力 形 成 的 内 在 力— — 质 疑 能 力 的 内在 逻辑 下 ,应 为 初 中物 理 教 师 构造。因此 , 这就需要通过鼓励 、 启发等方式来消除 教学模式 的创新提供启发。 四、 小 结 学 生 内心 的 胆怯 , 并 引 发 他 们 的 发 散思 维 活 动 。 二 认 识 基础 上 的培 养 模 式 构 建 本文认为 , 在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认 识 基础 上 , 应 在 以上认识基础 上 ,学生质疑能力 的培养模式 围绕 着 课 堂氛 围 的构 建 、 教学模式的构建 , 以及 教 学 可 从 以下 三 个 方 面进 行 构 建 : 管理的构建下功夫 。 具体而言 , 形成课 堂知识与生活 ( 一) 课 堂氛 围的 构 建 体验相结合 的互动式教学 ;在新 章节 的习题课 中着 为 了消除学生在 物理学 习中的紧张情绪 ,教师 重进 行 探 究 式 教 学 ; 在教 学 管 理 中教 师 针 对 “ 无 谓 的 首 先 需 要 在 课 堂 氛 围 的 营造 上 下 功 夫 。引 入 赏 识 教 质 疑 ” 应 巧 妙 地 给予 否定 。 参考文献 : 育 的观点 , 抛开初 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递 、 习题练习的套路 ,改为课 堂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1 . 张 晓芳. 中学物理教学 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创 的互动式教学。 这样一来 , 就能让每个学生在生活经 新 . 才智 , 2 0 1 0 ( 1 2 ) . 3 . 胡 红 兵 问 题 教 学 在 初 中物 理教 学 中 的应 用 浅 验 的支撑下 , 参 与到物理课堂 的学习之中来 。 ( 二) 教 学模 式的 构 建 析 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在 于问题导 向,并在教师与 ( 作者单位 : 江 苏省 邳 州市 宿 羊 山初 级 中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创新源于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创设有挑战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质疑创新意识问题意识问题情景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

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可见,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

一、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

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

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4、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否敢向老师提问题是与老师个人性格、品质有关的。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太过于严肃的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使本来就有点胆怯的学生更加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不以为然,回答时轻描淡写,以为问题简单无需详细讲解,结果,这种不耐烦的作法很容易伤学生的自尊,甚至有时会使学生产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以后再也不会提问题了。

时代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质疑能力,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赵凯华教授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

曾经有记者访问一位荣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的学生:“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他回答是:“我的物理老师对我的最大帮助是批准我不听他的课,回家自学,有问题再找老师讨论。

”另一陕西学生,老师发现他有水平,可他参加了许多次奥赛班培训后,从未拿到名次。

这位老师说你跟我学吧。

他指定很多书让学
生自己读,回去自己看,让他自己找出问题来讨论。

学生提问题,开始不正面回答,却反问几个问题,这就是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想,后来这名学生终于在澳大利亚拿到了世界金牌。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所以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创新都源于问题,教师根据教学提出启发性问题,给学生营造有挑战性的不同的问题情景,从问题的一步步展开中进行学习。

例如,“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程序展开: (1)为了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强度,将电流表直接串联入电路,如图1(a)所示,随着电键短促闭合,电流表指针迅猛撞击过去时,这说明电流表不能测量较大的电流,怎么办?
(2)有同学提出将多只电表串联起来,按此演示,如图1(b)所示,结果电表果真保护住了,但灯泡L却不发光了。

可见,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

(3)少学生因见讲台上放着一些同样的电流表,就提议把他们并联起来,如图1(c)接入电路。

这样一来果然解决了单只电流表量程过小的问题。

但这样做显然不方便,如果只有一只电表(或从经济、或观察方便角度考虑)能否作进一步的简化呢?
(4)通过师生合作讨论,很快提出了一种方案:只保留一只电流表,其余电流表用一只等效电阻R代替,同时改变表盘的刻度值,经实验验证,该方案果然可行。

这样一只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安培表已初步完成,如图1(d)所示。

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和分析,学生对“分压和分流在电流表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又如在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过这样一个题目:一
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t时间图像。

有的同学画出了如图2所示s-t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了这样作的理由,再请大家进行讨论。

有的同学表示赞同:“因为此人最终返回了甲地(原点)”有的同学认为不妥:“按此图像,这人似乎不是沿原路返回。

”有人说:“照此画法,不是出现时光倒流了吗?”又有人说:“图中同一时刻,这人两个不同的位移值,难道此人具有分身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开放式讨论,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向性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效果。

让灵感为集体共享,让问题为大家借鉴。

三、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
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浙大副教授朱祖超说到他能取得成功有经验:是能经常在人家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试试看。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教师要改进教学设计,创造相应条件,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再发现”、“亚研究”的过程。

例如在“电磁感应”一节教学中,在复习电流能产生磁场的基础上,提出能否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把实验器材发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并拟定实验方案,再选择器材进行实验。

由于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索欲望,他们实验都非常认真,摸索到了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多种实验方法以及并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苦和乐。

之后再在老师的组织下由同学们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比如要测定某额定电压为3.8 V的小灯炮的额定功率,老师给出如下器材:恒源电压6 V,电流表、变阻器、电键各一个,电压表一只(量程有两档,为3 V和15 V),导线若干。

请学生连好电路测定小灯炮的额定功率,并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按常规方法采用了图3所示电路,用量程15 V的电压表来测量灯炮的额定电压。

但有少数学生,打破常规,充分利用给定条件,采用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用量程3 V的电压表完成了测量。

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只需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的读数为2.2 V。

显然,采用图4接法的
电压的测量误差要比图3的测量的误差来得小。

进行学生实验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所得结论的宝贵,而是重在探索过程中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个人的能力、意志、品格修养方面的提高。

质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越大,所产生创新性的火花就越炽热,创新就越有机会达成。

总之,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要我们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去积极探索思考和想象,我们的创造思维就会时时充满活力,我们的创造实践就会硕果累累。

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