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分数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不够到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分数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估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以及分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用具(如分数卡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答。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上课学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小数乘法22小数乘法53小数除法44小数除法55小数除法26国庆放假7观察物体38简易方程59简易方程5简易方程51简易方程52多边形面积53多边形面积54统计与可能性55数学广角56总复习57总复习58总复习59总复习420期考改卷521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数课时目标- 了解数的定义和数的分类;- 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 掌握数的顺序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数字;2. 介绍数的定义和分类,并与具体例子进行对比说明;3. 教授数的读法和写法,练在黑板上写出指定的数字;4.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的顺序关系,比较不同数的大小;5.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数的排序练。
教学资源- 数字卡片- 黑板- 实物物品第二课:加法的应用课时目标- 掌握用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加法的概念;2. 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3. 教授加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4. 练加法计算,包括口算和书写;5.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法解决问题;6.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实物物品- 图片- 加法表第三课:减法的应用课时目标- 掌握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减法运算;- 练运用减法解决问题和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减法的概念;2. 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3. 教授减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4. 练减法计算,包括口算和书写;5.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减法解决问题;6. 练题: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实物物品- 图片- 减法表教学评价- 布置作业:将上课研究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和巩固;- 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探讨,让学生互相评价与帮助;- 设置小测验或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老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统计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
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学前导入:1.复习。
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总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出示课本第106页上面的情景图。
提问:这是六(1)班同学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进入课题。
二、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本第106页)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提问:1.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还能了解到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哪些信息?这幅图还能反映出什么信息?学生汇报:1.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2人。
六(1)班喜欢足球的人数是8人。
六(1)班喜欢跳绳的人数是6人。
……2.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同学们喜欢每种运动项目的人数。
三、讨论发现:小黑板出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课本第107页)(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回答。
)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所有运动项目中踢毽人数是最少的吗?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试归纳其特点。
学生汇报:1.占30%。
2.不是,因为在其他项目里面有可能还含有比踢毽项目人数更少的项目。
3.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小结: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板书演示。
五、作业安排:课本练习二十五第1、2、3题。
第二课时:合理存款教学内容:合理存款。
课本第110、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梯形的面积(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梯形的面积(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梯形的面积。
我们将通过学习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来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推导出这个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梯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梯形模型,以及用来画图的直尺和圆规。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物品,如梯子、斜坡等,来引起学生对梯形的兴趣。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生们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梯形的面积定义:梯形是有两个底边和两个腰的四边形,且两个底边不平行。
性质:梯形的对角相等,两腰垂直于底边。
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 高÷ 2七、作业设计上底:6cm,下底:10cm,高:5cm上底:4cm,下底:8cm,高:6cm2. 解答问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cm,下底是18cm,高是10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答案:1. 第一个梯形的面积:(6+10) × 5 ÷ 2 = 40cm²第二个梯形的面积:(4+8) × 6 ÷ 2 = 36cm²2. 这个梯形的面积:(12+18) ×10 ÷ 2 = 150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对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2. 分数的除法3. 分数乘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2. 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运算过程。
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运算过程。
3. 练习分数乘除法的运算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资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PT课件、练习题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1课时:练习分数乘除法的运算。
1课时:分组讨论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十、教学总结本单元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能够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1.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 提问: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刀、直尺和三角板。
- 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并记录剪拼过程。
- 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3. 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0分钟)- 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面积,并与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
-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4.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草坪、操场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 提问:如何计算其他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给出拓展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 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 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2.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对角线相等等。
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可以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再计算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2.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其计算公式。
三、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进行答案核对。
2. 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拓展与提高(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梯形面积的关系,让学生尝试推导出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给学生发放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面积的概念2.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多边形面积的概念通过展示多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
(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a. 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三角形或四边形。
b. 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c. 引导学生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实际问题的应用a.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和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多边形,尝试计算其面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推导过程,避免死记硬背。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可能性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八单元:总复习课时教案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
展示:3.5+3.5+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
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3.5元 × 3 10.5元 35角 × 3 105角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含三维目标).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安排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乘法简写:省略乘号,数字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板书设计:练习十二第11 题:c=ax a=c-x x =c 宁a第13题:方法一:(a+b)c方法二:ac+bc教学反思: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二、探究新知(一)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关系。
I.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想一想,当同学们1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同学们2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想的?2•师:还可以说下去吗?想想当你几岁时,老师几岁, 用一个算式表示。
3•师:感觉怎样?还能写出更多的算式吗?师:看来,像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很多。
咦,那你能用一 个式子就把同学们的岁数、老师的岁数和两个岁数之间的 关系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吗?4. 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 汇报、交流、评价。
师: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是什么。
6. 优化。
A A+22表示什么?还表示什么?7.预设:B B+22 X X +22 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 (A 、B 、X 都表示不确定的数,A+22B+22 X +22 不仅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这个关系)8. 师: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让我们来试试。
9. 想一想,当A=1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当A=33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10. 师:这些算式既表示出了老师和学生岁数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出了老师的岁数。
那么,当老师 a 岁时,同学 们几岁?II. 师:用a 表示自己的岁数,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的岁 数怎么表示?(二) 教学教材第58页例4。
1. 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2. 通过阅读例4可知:一共有果汁1200 g ,倒了 3小 杯,每小杯的容量用x g 表示,还剩下多少克?一小杯的容量是x g ,那3小杯的容量是3x g ,还剩下 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1200-3X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边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多边形。
2.准备剪刀、彩纸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正六边形,提问:“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与复》 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
2.学具:各种形状的多边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3.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实例,如足球场、教室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剪刀剪出各种多边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纸上,测量边长,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含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1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
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3.能够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难点: 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分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关于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教学内容。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复习和理解。
3.实物:准备分数条、分数块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1. 通过实物展示引入分数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 请学生回答: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分数呢?二、学习1. 讲解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带领学生认识分子、分母的含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三、练习 1. 让学生互相组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 1. 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
2.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复习练习。
二、学习 1.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技巧。
三、操练 1. 让学生进行分组操练,巩固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时一、引入 1. 回顾分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2. 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了解分数运算的基本规则。
二、学习 1. 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三、练习 1.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2. 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堂小结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3.同学们要多加练习,提高分数运算的技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运算练习。
七、拓展阅读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学习的空间,可以参考相关数学书籍或网上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多边形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提高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多边形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实例分析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用于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花园里的花坛、学校操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教学重难点: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这几种图形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课时安排:9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题:一、填空: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其中一条高剪开,平移后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6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是()、()、(). 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厘米,底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二、选择题. 1、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6倍,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①不变②扩大6倍③缩小3倍④扩大2倍 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①不变②都比原来大③都比原来小④只有高变小 3、平行四边形同一底上可以画()条高. ①无数② 1 ③ 2 ④ 5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长100米,高50米,每公顷产菜125吨.这块地产菜多少吨?面积有什么关系?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1)由学生独立完成.(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6.讨论:(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7、引导学生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1.底是4.2米,高是2米;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3.底是1.8米,高是.1.2米;(三)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题:一、填空(1)27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4公顷=()平方米(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平方分米.(3)一个三角形的高是7分米,底是8分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6)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10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米.二、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底和高都是0.2分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0.2平方米.()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也一定相等.()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4.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7.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8.如果三角形与平行四形的底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9.三角形的面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10.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题:一、填空题.1.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等于( ),梯形的高等于( )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 )的面积的一半.2.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 )个条件,它们分别是(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76平方厘米,下底是12厘米,上底是8厘米,梯形的高是( )厘米.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三角形面积总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3.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形状也相同.(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梯形面积的大小分别与它们的底和高有关,与它们的形状和位置无关.( )6.两个面积相等、形状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交流 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 (指名回答)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合作探究二、探索活动,寻求新知师:生活中有许多组合图形,老师准备了3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组合组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图二: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面积 =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图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方法一: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算.(板书:转化).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方法二: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方法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课件分别演示这三种方法师:数学中我们习惯用分割法或添补法回答要给予好的评价,特别是要鼓励不爱举手的学生讲一讲.注意座在后排的学生表现)师:同学们认识组合图形了,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生1:我想了解组合图形的周长.生2:我想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三、探讨例题,学习新知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交流汇报:5m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拓展应用四: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做一做刚才同学们帮老师算了刷新墙的面积,客厅大概是下图这种形状.准备铺上地板砖,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客厅的总面积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4×3+3×7=12+21=33(cm2)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4×6+3×3=24+9=33(cm2)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3+7)×3÷2+(3+6)×4÷2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7×6-3×3=42-9=33(cm2)让学生说一说试用了什么方法?前三种使用了分割法,最后一种使用了添补法.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作业布置做一做3cm4c6c7cmmm3cm3cm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足学生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题:一、填空(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2)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4)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二、判断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题5 估算图形的面积——树叶的面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初步体会“四舍五入”的思想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点体会“四舍五入”的估测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教学预设备注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新课导入1、星期天,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组织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一起到森林公园去游玩,他们看到树林里的草地上有些树叶,他们会提什么问题呢?一片树叶的面积有多大?一片树叶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树叶的面积.出示课题:树叶的面积合作探究二、新课探究探究:()平方厘米师:要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就是在比它树叶的面积大约是:( 48 )平方厘米.拓展应用1、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这个梯形的面积大约是()c㎡.2、这个“脚印”的面积大约是()c㎡总结可以用方格纸来帮助我们估测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要注意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作业布置每个人用数方格的方法估测出手掌的面积板书设计估算图形的面积——树叶的面积例5、( 30 )平方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多边形边长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情境图、实践活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多边形模型。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活动材料。
2.学具:学生分组活动材料、计算器、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
2.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多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形状。
2.提问:你们能想到一个方法来计算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吗?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多边形模型,尝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各自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案第(6)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课时教案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会想到用数方格的方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及平行四边形图:每一个小方格是l平方米,不满一格的均按半格计算,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数完以后会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m2。
继续出示教材第87页的长方形图,让学生数一数并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数完得出:长方形的长为6m,宽为4m,面积是24m2。
2.猜想验证。
提问:通过数方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田地还能用数格子的方法吗?(不能,很麻烦)引导学生小结并质疑: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数格子的方法是很不方便的,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方便又简单?引导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操作验证:演示教材第88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演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即长方形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
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得出结论: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格的方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格?学生完成教材87页的表格,并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像刚才演示的操作一样,同桌相互合作,动手进行剪、拼、移的操作方法,从中再次验证一下是否正确。
和对应的高。
3.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4.教学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板书)5.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第88页例1.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教师板书。
先让学生试着做,再通过集体订正检查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例1 S =ah↓↓↓ =6×4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 =24(m2)↓↓↓S a h教学反思:课时教案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二、互动新授l.谈话: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佩带红领巾。
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如果要想知道它用多少面料,要怎样解决呢?(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追问: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2.请每个小组拿出三角形学具,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每组都有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师提出操作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并思考: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这里不让学生回答,而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3.分小组操作,并利用下表做好记录。
我们是用两个( )三角形,拼成了一个( )。
原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的( )形的( );原三角形的高等于拼成的( )形的( );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 )形的( )。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可能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也可能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可以看作直角三角形的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可以看作直角三角形的底)。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还可以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猜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让学生边汇报边把转化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一个平行四边形。
同理,每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小结: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呢?教师可以通过任意一个三角形和与其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
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再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5.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2(板书)6.教学教材第92页例2。
出示第92页例2:红领巾的底是lOO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说一说都是怎样做的,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 S=ah÷2=100×33÷2=1650(cm2)7.让学生再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可能会回答:“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
三、巩固拓展1.出示: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3.完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订正答案。
让学生找一找三角课时教案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
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4.小结:大家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 =(a+b )×h ÷2 5.教学教材第96页例3。
出示教材第96页例3情境图和横截面的示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横截面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一个梯形;而且有两个角是直角,是一个直角梯形。
)你能理解这个横截面的含义吗?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白: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个腰长。
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120米,高是135米。
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下这个直角梯形的面积吗?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计算过程:(见板书设计)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3.完成教材第97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学生找一找,直角梯形的高在哪里?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汇报先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并对该图进行分析。
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例3:S=(a+b)h÷2=(36+120)×135÷2=156×135÷2=10530 (m2)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学生可能会想到:队旗是由两个梯形组成,或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还可以看成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
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学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周长,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面积。
适时点拨: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集体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种方法:(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5X 2÷2=25+5=30( m2)(2)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法用多媒体展示: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2)×(5÷2)÷2×2=12×2.5÷2×2=30(m2)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