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__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2、泌尿系统组成的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
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2、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有哪些?3、认识排泄和排遗。
学生阅读80页的引言,理解排泄的途径,课件出示讲解。
4、引入新课活动二:探究新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课本80页的图,思考: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各个器官有哪些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2、指名说说,教师课件出示:“泌尿系统结构图”并强调各个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似蚕豆,新鲜时呈紫红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重约120-200克。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1、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80—82页的内容。
2、肾的结构:(1)哪一个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你的理由是什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教师课件出示81页的“肾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肾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3、资料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等奖
七下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教学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A 、葡萄糖B 、尿素C 、无机盐D 、葡萄糖和无机盐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 、肾小囊B 、集合管 C 、肾小球D 、肾小管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4.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 、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 、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 、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5.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囊壁6.下列物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的是( ) A 红细胞B 葡萄糖C 尿素D 水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膀胱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 )(2)进入肾小球的血管为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为小静脉。
( ) (3)肾小球和肾小囊具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 2.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情况下, 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
(1)这两天的失水量有什么不同这告诉我们运动时应该怎样做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减少了呢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二、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尿的排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1.尝试通过对图片、数据和文字等资料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三、教学难点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四、教学准备已解剖的猪或羊的新鲜肾脏、镊子、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准备与泌尿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或过剩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及多余的物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剩余物质的排出过程。
(二)人体的排泄途径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人体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将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呢?学生可列举出排汗、排尿、呼吸等多种途径。
有时同学们会认为排便也是一种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分析排便与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的区别。
排便被称为排遗,与排泄不同。
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是食物经口而后入消化器官如胃、小肠(或其他动物类消化腔)消化吸收后,排除剩余废物的过程,其并未排出细胞代谢过程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
在学生说出几种排泄过程后,教师可以展示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不同方式排出代谢废物的数量对比表格。
通过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每种排泄方式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排泄的途径有如下几种: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②从皮肤排出,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③以尿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主要是排出尿素、无机盐和一定量的水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1.作业内容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具有逻辑性。
2.提交的作业需注重排版美观,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3.小组讨论类作业,要求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4.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大家提高。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图示和动画,详细讲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章节的学习,既充满好奇,也面临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排泄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产生疑问,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示、动画、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使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资源:
2.实践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排泄系统的小实验或调查,如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调查日常生活中影响排泄系统的因素等。要求:实验方案或调查报告要有详细的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并总结实验或调查的结论。
3.案例分析:针对以下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情景一:某同学最近发现自己尿液颜色偏深,担心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改善建议。
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人体排泄系统的基本概念、途径和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知识,包括尿液形成过程、排泄系统主要器官的功能等。
2.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排泄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尿液形成过程及排泄系统器官的作用。
3.教学内容:
(1)讨论问题:如何保持排泄系统的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排泄系统有什么影响?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目的:巩固学生对排泄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2)整合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4.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概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3.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一)学生自学课本P72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什么功能?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本课时易错点记录
课后反思(反思成败,提出补救措施)
审阅人:
年月日
2、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3、肾小球有什么特殊性?
二、合作探究
1、教师展示问题
2、学生讨论
3、学生展示
4、教师根据血液循环途径讲解重点问题:血液如何出入肾脏?
四、课堂小结 (师生总结)
展示课件,总结
五、作业布置:全体随堂学案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
一、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出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三、进行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展示的问题
2、学生展示
3、教师点拨并讲解重点知识:肾单位的组成等。
4、教师归纳总结:
A、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B、泌尿系统的组成
C、肾单位的结构组成
教师么血液是如何进出肾脏的?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1、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象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洮阳初中生物组导学案二次备课稿
备课人:马德芳审核人:罗永强
章节课题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除(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3、说出肾单位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知识点
师生双边活动
个性化修改
一、温故知新
展示ppt的题目
二、情境导入
教师: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人体排尿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这就是我们第五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3.通过老师的引导,知道了肾单位的血液特点,理清了肾单位的两条管道系统,血路: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尿路:肾小囊→肾小管→收集管。
2.利用课件展示尿的形成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肾单位与形成尿液这一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最后,小结尿的形成过程。
二、尿的排出及意义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5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肾脏形成的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尿的排出却是间断的,为什么?
2.人排出尿液除了排出尿素等废物以外,对人体还有什么好处?
3.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几个生活问题:
①为了避免其他同学说他“肾亏”,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②尿毒症的病人,如果换不到肾,可以用什么方法延续其生命?
利用课件,师生一起小结尿液的排出及意义。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让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
指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并描述出组成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观察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并思考哪个是主要的器官。指导学生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分析进出肾脏的液体的情况,推测肾脏的功能。
巡回指导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必要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三、肾单位的结构
1.引导学生认识肾脏。让学生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指导学生按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学习,先观察解剖好的新鲜猪肾,再观察教材P73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图),引导学生由表到里进行观察。巡视、指导、评价各小组的观察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3.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新鲜猪的肾脏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学生准备: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肾单位模型、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课件等。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过程及排出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形成尿液
3、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体外)(三)排泄的主要途径
1、排尿
2、排汗
3、排出二氧化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单位模型等,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认知,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泌尿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涉及了排泄的途径和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而且有关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的知识比较微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观看视频、观察实物、分析模型、进行模拟活动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导学案、视频资料(《人体工厂》、《尿的排出》、微课《肾脏的结构》)、新鲜的猪肾、小组合作活动相关材料用具(自制肾单位模型、烧杯、标签纸)、筛子和一包混有沙子的杂粮。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有些内容的微观性和抽象性,使学生不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直观教学,利用肾脏实物为学生认识肾脏的形态和颜色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与血液有关这样微观抽象的难点知识,我利用注射器、输液管、漏斗等制作了肾单位模型,让学生通过贴名称、观察等活动来进行突破难点知识。
2、本节课还充分的将微课、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
通过《肾脏的结构》微课,帮助学生将对肾脏的认识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同时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完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电子白板的利用,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拖拽、勾画等活动,实现了人机互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7下人教版生物教案第5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排出体外的途径;(2)能够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3)认识尿的形成过程,识记尿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泌尿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示意图,认真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并能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异同;(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养成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肾脏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体外的呢?本章内容将带你一起探索肾脏的奥秘。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板书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二、尿的形成和排出接下来同学们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状。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展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获得有用信息。
人的每一个肾都含有100万个犹如“过滤工厂”的肾单位。
提问:肾单位有哪些特点?思考: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资料分析:板书设计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膀 胱——贮存尿液尿 道——排出尿液2.肾脏结构⎩⎪⎨⎪⎧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单位肾小管二、尿的形成和排出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的形成过程、肾脏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三、其他排泄途径 1.出汗 2.呼吸检测案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C ) A .出汗 B .排尿C .排便D .呼出二氧化碳2.尿液中的尿素来自于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B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3.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B ) A .小肠 B .肾脏 C .大肠 D .输尿管4.肾单位是由____组成的( C ) A .肾小球和肾小囊B.肾小球和肾小管C.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D.皮质和髓质5.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C)A.入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B.入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6.原尿和尿液形成的部位分别是(B)A.肾小球和肾小管B.肾小囊腔和肾小管C.肾小管和肾静脉D.出球小动脉和肾静脉7.一昼夜间,肾小球的原尿滤出量是150升,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尿的排出量只有1.5升,这主要是由于哪种成分被重吸收(C) A.葡萄糖B.二氧化碳C.水分D.蛋白质8.下列对排尿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D)A.排出废物B.维持体温恒定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C)A.肾小球的滤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C.肾盂贮存尿液D.膀胱贮存尿液10.某病人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B)A.肾小体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11.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B)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B.水、尿素和无机盐C.水、无机盐和蛋白质D.水、尿素和蛋白质1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A)A.高B.低C.相同D.无法确定13.血液透析是为肾失去功能的人进行排泄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A) A.肾小球滤过作用B.肾小管重吸收C.肾单位形成尿D.汗腺排汗14.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这个病人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C)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15.人体内,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结构是(B)A.肾小管B.输尿管C.尿道D.出球小动脉反思与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34.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8、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9、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称为;原尿流经时,全部、大部分和部分等都被重吸收,形成了尿液。
四、激情互动
1、排便和排遗有什么区别?
2、人体产生的废物的其他排出途径。
8、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A.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静脉和出球小动脉
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静脉
D.入球小静脉和出球小静脉
9、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养料增加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D.尿素增加
6、尿液是在下列哪项中形成的()
A.肾小球B.肾小管
C.输尿管D.肾单位
7、每个肾脏大约有肾单位()
A.100个B.100多万个
C.1000万个D.1000个
3、尿液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4、肾单位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5、肾小球由什么特殊性?
6、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10、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
A.氧少,尿素等废物少
B.氧少,尿素等废物多
C.氧多,尿素等废物少
D.氧多,尿素等废物多
11、皮肤排出代谢废物主要通过()。
A、汗腺B、皮脂腺C、毛细血管D、毛发
12、以下不可以叫做排泄废物的是()
A.人体内多余的水B.尿素、尿酸C.粪便D.无机盐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输尿管、尿道、肾脏、膀胱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概述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描述其他的排泄途径。
4. 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
但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平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得的信息量大,对于尿毒症等有一定的了解。
2.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细胞获得生活所需营养物质、氧气的途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尿液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课件、实现录制的模拟实验小视频。
学生课前准备好大科作业纸。
1
七.教学过程
2
3
4
5
6
7
8
9。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出人体产生的废物;(2)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巩固练习1.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可能是他泌尿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A. 肾小体B. 肾小球C. 肾小管D. 肾小囊2.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 膀胱的贮尿作用C. 汗腺的排泄作用D.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A. 大分子蛋白质B. 尿素C. 葡萄糖D. 无机盐4.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 肾脏B. 肾小球C. 膀胱D. 尿道5.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B. 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C. 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的通透性发生改变D. 如果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出有葡萄糖,可能是结构3的功能发生障碍,或者胰岛素分泌过少6.人体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途径不包括()A. 呼气B. 排尿C. 排便D. 排汗7.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的B. 肾单位是由肾小管和肾小球组成的C.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D.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8.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 肾盂-尿道-输尿管-膀胱-体外B. 肾盂-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C.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D. 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体外9.正常人尿液中没有的成分是()A. 尿素B. 无机盐C. 水D. 葡萄糖10.分析下表,该患者的肾脏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主要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患者尿液(g/100mL)950.100.00 1.20 1.70正常人尿液(g/100mL)960.000.00 1.10 1.80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肾髓质11.下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部位①处的血管的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该血管是(“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泌尿系统结构模型、尿的形成过程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如果我们晚上睡觉前喝了大量的水,半夜会起来干嘛?(排尿)那么排尿的过程实际上是排出了什么呢?(排出水、无机盐等废物)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除了排尿可以排出体内废物,出汗和呼吸也可以。
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生物学概念,请同学们看到教材72页第一段第三行勾画出来(学生齐读排泄概念)。
在这一节,我们将接触人体的又一大系统。
请同学们拿到导学案,教师解读每一点目标时,提示同学们在教材的那一部分,让学生带着结合PPT图示泌尿系统,请学生上台指认出模型中各器官名称及功能,教师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强调学生书上勾画并标注血液进出肾脏的方向。
在刚才的学习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肾单位,让我们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根据PPT图示讲解肾单位组成,教师在黑板画出肾单位的结构图,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结构区别,分别表示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带领学生认识肾单位各部分中的液体及流动方向;观察肾小囊与肾小管外形呈一个“小漏斗”;同学们根据这个板画准确掌握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用教材P73右下角的图片进行相互考察。
提问思考: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P74资料分析。
看一看血浆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相比,哪些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
(补充在P74表格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原尿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
这里剩余的0.03克的蛋白质是小分子的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
再来比较第二列与第三列。
会发现尿液里面不含葡萄糖。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学生看图,让学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知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通过图表分析,利用插图概述尿
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
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教师
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CAI展示,帮助学生加
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看图自学----分析讨论---教师点拨---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设计思路】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最后回到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挂图、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排出尿液)
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尿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其他排泄途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人教版 (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材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与通过呼吸运动获得的氧气相结合,从而释放能量为人体利用。
人体的这一过程与工厂生产相类似,在消耗原料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同时,也会产生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的积累必将导致人体机能受损,故在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起到一个延伸和完善的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在安排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章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根底,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六章保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说明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3.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过程与方法:学习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的能力,突出STS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绿化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帮助学生认识保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调查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有关“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观看了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想法?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100万年前陆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4千年前中国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使黄河流域沦为一片裸地;5百年前欧洲森林被垦成农田;1百年前北美森林遭到沉重毁坏,尾随而来的是遮天蔽日的“黑风暴〞,千百万吨肥沃细土卷入高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材分析
顺利完成本章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室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
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
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通过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导入对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排泄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过渡: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
2.泌尿系统的组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3页图4-43,讨论以下问题:
①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②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那么: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
3.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的形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讨论题:
①肾单位由哪些部分组成?
②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
③肾小囊在哪里?和什么相连?
④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的,又汇集到哪里?
⑤肾小管和什么相连?
学生讨论、思考后明晰: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2)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教材第74
页中的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
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思考后明晰:
①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
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量则略有增加。
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②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液体的含量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③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3.尿的形成和排出
(3)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4、75页内容,观察图4-45“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了解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
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4)尿的排出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尿的排出路径和排尿的意义。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
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
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4.其他排泄途径
尿液中所含的成分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对人体有害无利,将这些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排泄,那么人体还有其他途径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吗?
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如氯化钠)等物质。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76页“练习”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