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教案生成)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
历史教案《虎门销烟》范文历史《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_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_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
二年级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帮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和林则徐的英勇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2、难点(1)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理解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2)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2、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现代禁毒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禁毒吗?”(2)引出今天的主题——虎门销烟。
2、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1)在清朝时期,英国等西方国家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2)解释鸦片是什么,以及它对人们身体和精神的危害。
(3)讲述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比如白银外流、人民身体虚弱、社会动荡等。
3、讲述虎门销烟的过程(1)介绍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强调他坚决禁烟的决心。
(2)详细描述虎门销烟的具体场景,如如何收缴鸦片、如何销毁鸦片等。
(3)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壮观。
4、分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1)让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中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理解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壮举,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坚强意志。
5、联系现实,进行禁毒教育(1)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为什么还要禁毒。
(2)强调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3)鼓励学生积极宣传禁毒知识,远离毒品。
6、总结(1)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再次强调爱国主义情感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讲虎门销烟的故事。
(2)画一幅关于虎门销烟或者禁毒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来讲述历史。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精选7篇)《虎门销烟》教案篇一课题名称《虎门销烟》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鸦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 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学资源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一)激情对话导入1.开门见山入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林则徐与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了解虎门销烟那段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读中感悟,悟中动情,让学生产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虎门销烟》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引入新课在一段悲壮的曲调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学习,那是因为今天我们要走进我国近代的一段悲壮历史,请同学们看视频。
(播放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1、看了刚才的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谈起以下内容,洋人太坏了;鸦片危害严重;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太可气了;我们应该禁止鸦片。
2、教师小结,鸦片的危害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也体会到了大家对那段历史的痛心疾首。
鸦片是一种精神,人吸食后易上瘾,体质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19世纪初,外国侵略者向中国大量鸦片。
因吸食鸦片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清政府国库日渐空虚,甚至军队中官兵也有吸食者,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等有识之士上书当时的道光皇帝,指出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由泄泄视之,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式下,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这才有了虎门销烟。
播放视频(故事简介)3、顺势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课题中的“销”本意是溶化金属的意思,所以是金字旁;“烟”是指什么?(大烟、鸦片)4、课文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的方法,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虎门销烟教案(通用4篇)
虎门销烟教案(通用4篇)虎门销烟篇1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
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
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一)、品读“壮”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生:伟大壮举。
(板书)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势盛大的意思。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生谈自己的理解)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3篇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鸦片战争》。
【说教法、学法】一、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
)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
《虎门销烟》教学实录(优秀模板16套)《虎门销烟》教学实录1《虎门销烟》教学深思这堂课的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颇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
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未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
最后我决定重心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
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
显得过渡不自然。
一堂课应当是一个整体。
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当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
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
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
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
”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未有回答出来的。
每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
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
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
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好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
要做到因材施评。
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百般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修养的。
《虎门销烟》教案(精选8篇)
《虎门销烟》教案《虎门销烟》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虎门销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虎门销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以学定教)(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
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8虎门销烟(附教案)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 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 分外壮丽 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 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 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 水泄不通 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搭起的礼台 彩旗林立 身着 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 朝服 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 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 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 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 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一声令下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 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 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 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 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 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我 站 在 林 则 徐 塑 像 前
„„
中国人民是不 可欺侮的!
(附教案)
8 、虎门销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绿线内的 7 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 内容,认识 虎门销烟的 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 爱祖国、 御外侮的精 神和拒绝 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 三、教学难点: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四、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 值得纪念 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 △ 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 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 是不可欺侮的!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时的教材是四年级语文课本第二册的《虎门销烟》。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广东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虎门销烟事件,了解广东虎门的地理位置。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过程,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通过多次朗读、讨论、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虎门销烟》,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难点:课文的理解和意义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课文内容分析、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概括出课文的大体内容。
Step 2:课文学习(20分钟)1.教师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用图片、动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
4.学生可以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Step 4:情感价值观培养(10分钟)通过教师的辅导和引导,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虎门销烟》教案
虎门销烟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理解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介绍;2.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3.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详细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
包括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背景、事件的具体过程等。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虎门销烟事件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整合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深入分析。
步骤四:扩展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和意义,并通过案例、文献等扩展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步骤五:综合评价•布置综合评价任务,包括写作、发言、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文献。
五、教学评价•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的活跃程度;•学生综合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六、教学延伸虎门销烟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堂讲解的基础,进一步深入了解此事件的相关内容,并展开写作或研究项目,以提升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虎门销烟》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虎门销烟》。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民族尊严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自觉抵制的意识。
1. 课文《虎门销烟》文本。
2. 与虎门销烟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虎门销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分析虎门销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林则徐英勇事迹,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抵制,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
6.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7.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8. 布置作业:(1)课后背诵课文《虎门销烟》。
六、教学延伸:1. 课内外结合:(1)教师推荐与虎门销烟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
《虎门销烟》教案4篇
《虎门销烟》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虎门销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虎门销烟》教案1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
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集体评议纠正。
生领读,指名检查。
出示其他词语,方法同上。
(“分外,身着”的多音字要注意)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理清条理:(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
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
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年级《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容。
2.相关词汇和人物的介绍。
3.集体朗读《虎门销烟》相关部分。
4.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事件,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学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容。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该事件中的相关词汇和人物的介绍。
3.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Step 3:朗读(20分钟)1.教师将《虎门销烟》的相关部分分发给学生。
2.学生们利用课本或配发的材料,进行集体朗读《虎门销烟》相关部分。
3.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矫正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4:角色表演(3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分配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并让学生试图通过表演还原当时的情景。
3.教师和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并讨论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Step 5: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回顾《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容。
2.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个人思考和观点交流,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评价学生在集体朗读和角色表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3.听取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意见,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相关历史事件。
2.通过读书、观影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小学第七册《虎门销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第七册《虎门销烟》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民族英雄林则徐。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讨论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字词、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指导评价。
(五)课堂讨论1.学生谈谈自己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2.教师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传承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林则徐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
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深入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朗读课文、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篇)优秀版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虎门销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好处,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述。
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样样你明白这是什么花吗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这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
(理解销烟:销毁鸦片)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必须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许多。
谁来介绍一下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超多走私鸦片赚取白银。
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
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潜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
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超多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好处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虎门销烟教案初中历史
虎门销烟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
1. 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2. 理解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能够分析虎门销烟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事件的过程和影响。
难点:对虎门销烟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虎门销烟事件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学习任务(30分钟)
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虎门销烟事件的起因和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虎门销烟事件的影响,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三、讲解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讲解虎门销烟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于该事件的看法。
四、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虎门销烟事件的了解和思考。
五、延伸活动(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关于虎门销烟事件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教学资源:
1. 相关历史教科书和资料。
2. 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参与情况。
2.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预习了第七课《虎门销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强调“销”)。
先读读这些词语。
历史值得盐巴销毁虎门寨
响彻欺侮收缴烟渣水泄不通
卷进咆哮嚣张应邀震惊中外
二、精读课文。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打开书,默读课文第1和第6两个自然段,找出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目标展示:读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能表现“壮”,将这些
地方画下来。
再读一读,把你读懂的内容注到书上。
2.自主尝试,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启发点拨。
(1)第2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
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课件出示)(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个人读,小组读)
(2)第3至5自然段
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3、4、5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第3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②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
是分几步销烟的?(三步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
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叫学生练习说一说)
师: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己读第4自然段,想想应该怎么读。
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据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4)接着往下读,看从哪里还可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总结: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自己读读第6自然段,齐读。
(师指导)
师总结;孩子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努力学习吧!
四、作业:
小练笔:用“先……再……然后……”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伟大壮举中国人民不可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