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下语文诗歌赏析12月22日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第 2 页共 10 页第 3 页共 10 页第 4 页共 10 页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第 5 页共 10 页B卷(共50分)一、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完成1-2题(总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的哲理的理解。

(2分)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3-6题。

(共12分)贞元①末,五坊②小儿③张捕鸟雀于闾里(乡里,民间),皆为暴横,以取人钱物。

至有张罗网于门不许人出入者,或有张井上者,使不得汲水。

近之,辄.曰:“汝惊.供奉鸟雀!”痛殴之,出钱物求谢,乃去。

或相聚饮食于肆.,醉饱而去。

卖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殴骂;或时留蛇一囊为质,曰:“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饥渴。

”卖者愧谢求哀,乃携而去.。

上④在春宫⑤时,则知其弊,常欲奏禁之。

至即位,遂推而行之。

人情大悦。

注释:①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

②五坊:唐朝时皇家设立的喂养雕、鹘、鹞、鹰、狗的专门机构,合称五坊。

③小儿:替皇家当差的下级人员的通称。

④上:指唐朝顺宗皇帝李诵。

⑤春宫:指皇太子居住的宫。

1、解释下列各句的加点词。

(4分)近之,辄.曰汝惊.供奉鸟雀或相聚饮食于肆.乃携而去.2、下列句子中“之”或“其”的指代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近之,辄曰……(“之”指代鸟雀)B、幸善饲之(“之”指代蛇)C、上在春宫时,则知其弊(“其”指代五坊小儿张捕鸟雀这件事)D、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之”指代禁止捕鸟)3、翻译下列句子。

(4分)皆为暴横,以取人钱物。

卖者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殴骂。

第 6 页共 10 页4、读完本文,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读后感受或启发。

贵州毕节市2022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贵州毕节市2022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贵州毕节市2022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春天来了,绿色沧翠的生命复苏了,希望的机会一个个地迎面来了。

①荒芜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②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挣扎着破土而出,又向着寥阔的蓝天竞发。

③一株弱不禁风的幼树,会因春风的扶持而渐渐强壮,向着高大伟岸挺进,那浩瀚的森林更不用说了。

④一夜之间,春的消息传遍林中,无边无际的茂密又在春风的拂煦中yùn育了。

春风中,一颗饱经沧桑的心灵震撼起来了,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弱不禁风( ) yùn( )育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竞发B.弱不禁风C.无边无际D.震撼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①B.②C.③D.④5.(安顺)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分)①读书是年轻人培养心智、创造性格、引导人生的重要途径。

阅读电子书也好,阅读纸质书也罢,尽管形式不同,但可以殊途同归,关键是要把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②我们应客观全面地看待电子阅读的兴起,在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共生共荣、相互补充。

③家庭、全社会乃至学校都应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年轻人的阅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1)第①句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便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中小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

【中小学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莲.叶()A.niánB.lián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映.日荷花()A.yìnB.yìng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 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答案:C解析:分析:该作品无比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是歌咏该景致的经典作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从“别样红”之中,透出作者是在以欢快的心态送友。

读者可以体会出:作者一边陪着朋友走在路上,一边和朋友谈笑风生。

因为只有具有如此“谈笑风生”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

点评: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①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②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译 ③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文 ④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⑤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主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忧思烦恼和梦中求而得 旨 之的喜悦,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答案】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 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的对淑女的殷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 全诗。第二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当主 人公求之不得,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 对象。诵读《关雎》,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020中考语文复习精品课件:古诗词 曲 第22首 关雎(统编教材八下第12课)(共16页)
2.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答案】 诗歌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 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 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 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
(1)背诵本课古诗词。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

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和旅行是打开世界的两种方式,且读且行且思,方能收获精神的丰盈与生命的成长。

八年级将举行主题为“赏自然之美·悟情感哲思”的研学活动,邀你一起参与。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诗文之美】默写。

(10分)(1)一切景语皆情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描绘了芦苇茂盛、露水成霜的景象;王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绘了移目巴楚、风烟迷蒙的风光;孟浩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现了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气势。

(2)同样是劳动,《式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复吟咏,强调了日落天黑仍然辛苦劳作之苦;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悉如外人”,则描写了社会平等、人人劳作的快乐场景。

2.【经典之美】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3分)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

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

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xiāo愁解闷……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

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

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蒜”: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祘”的笔画顺序。

- “醋”:左右结构,左边“酉”字要写得窄一些。

- “饺”:左右结构,右边是“交”,不要写成“文”。

2. 多音字。

- 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 分:fēn(分开)、fèn(分外)三、文章结构。

1. 总起(1 - 2自然段)- 概括介绍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 写出了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和人们对春节的重视。

2. 分述(3 - 12自然段)-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准备过年的物品。

-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等。

-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等。

-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3. 总结(13自然段)-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又开始正常的生活。

四、重点语句理解。

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反映出当时农业的丰收景象。

2.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描写了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色如翡翠”写出了蒜的颜色好看,“色味双美”体现出腊八蒜的诱人之处。

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腊”: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昔”。

- “粥”:半包围结构,中间部分要写紧凑。

- “腻”:左右结构,右边是“贰”的简化写法,注意笔画。

2. 多音字。

- 咽:yān(咽喉)、yàn(咽下)、yè(呜咽)三、文章结构。

1. 盼粥(1自然段)- 总写孩子对腊八粥的喜爱和盼望之情。

2. 想粥(2 - 19自然段)- 写八儿在等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粥的各种样子。

3. 看粥(20 - 21自然段)- 描写了腊八粥熬好后的样子,以及八儿看到粥后的惊讶。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7)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
运的多舛
如:①糁径扬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② “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最新课件
22
(四)依题型,精表达
【炼字】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 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
最新课件
2
(2)抒情诗:主要用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一般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详尽地叙述事件的过程,重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它一般将客观事物的描写融入在作者强烈的情感 抒发之中,其写景状物,或写到生活中某一事件的片断,都 是为了抒情。 如:《诗经》、《楚辞》、杜甫的《石壕吏》、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空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的感慨,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
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④悲叹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最新课件
10
【写景咏物诗】
1.形式特点:(1)以物象为题;(2)咏(题 、赠、赞)+物象。
如:于谦<<石灰吟>> 《菊花》 等
2.内容特点: ①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 己的志向或品质; ②借景抒情,抒发闲适情调 ,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③表达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④描绘山川美景 ,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之 情。 石灰吟 --于谦(明)

(新版)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新版)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5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2分)一年四季各有其美。

春天的钱塘湖水面初平,花草向荣,绿杨阴里的白沙堤.上游人如织;夏季的三峡水流湍急,沿sù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秋日的承天寺月色皎洁,院子里的月光如一泓积水那样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如同藻、xìng交错纵横;冬天的松树挺拔刚劲.,毫不畏惧瑟瑟的谷中寒风。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白沙堤.__________沿sù阻绝__________藻、xìng__________刚劲.__________(二)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

(18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水皆缥.(piǎo)碧急湍.(tuān)甚箭B.互相轩邈.(miǎo)泠.(lìng)泠作响C.嘤.(yīng)嘤成韵鸢飞戾.(lì)天D.经纶.(lún)世务横柯.(kē)上蔽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绝多生怪柏(山峰)B.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不以疾.也(疾病)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属.引凄异(连接)D.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每至晴初..霜旦(天刚亮)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山川之.美春冬之.时C.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D.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7.下列句子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古代诗歌阅读考题猜想(原卷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①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②。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本诗写于徐州任上。

②香雪,指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围绕题目,既写月与花,又写人与酒,物与人相衬,情与景相融,与《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江、花、月、夜来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寻幽人”的“寻”字富有意趣,写出明月为主,诗人为客,明月居然入户来寻幽人,引出下文诗人提起衣袍月下漫步的行为。

C.“炯如流水”写月光清澈如水,“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后,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

D.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

“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表明诗人对酒之爱远远超出了对月之爱。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闲步村落间【注】陆游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注】作此诗时诗人八十一岁,居山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描写景物时视野开阔,颇具空间感;空中的云层遮住太阳,地上的溪水将灌满池塘。

B.诗人留心细节:从“绿叶忽低”“青萍微动”等细微变化便知是鸟儿停立、鱼儿游动。

C.诗人醉后入眠,梦见自己在村子里四处游玩,逍遥自在的感受在醒来后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D.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位隐逸的君子,并和他携手同游,这让诗人对村居生活感到了一丝快慰。

4.全诗无一“闲”字,却又紧扣标题中的“闲”,请简要分析“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2024年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 白闻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以慰 藉的七言律诗。
D.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 东篱,元代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点拨】 B 项,曹操,字孟德;C 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人的思乡之情,是“寄情于物”,而不是“寄理于 物”。故选D。
返回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和“入” 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人教五四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习题链接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D
2C
答案呈现
3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A
5
6
习题链接
7B 12 C 17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8
9
10 D
13
14
15
18 B
19
20 A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22
答案呈现
11 16 B 2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D )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把“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 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 尾联写了委托北归的大雁将家信带到洛阳去,寄理于 物,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 愁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基础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0课三峡【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B.素湍.绿潭(tuān)绝多生怪柏(yǎn)C.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D.略无阙.处(què)乘奔.御风(bèn)2.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峡》——郦道元——北魏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C.《陋室铭》——刘禹锡——宋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非.宁静无以致远B.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C.夏水襄.陵(升到高处)清荣.峻茂(茂盛)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6.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A.略无阙.处(què)重岩叠嶂.(zhàng)B.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C.素湍.绿潭(chuān)绝(yǎn)D.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shǔ)7.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8.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春期期中学情调研八年级语文(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任务。

民俗蕴含乡情童趣。

听,宛转悠扬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lì()震撼;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民俗蕴含淳朴民风。

听,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

(1)给加横线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幽悄()②战lì()(2)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宛转悠扬B. 叹为观止C. 刚健雄浑D. 人情世故【答案】(1)①. qiǎo②. 栗(2)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幽悄:意思是低微,谓幽约微妙。

“悄”是多音字,当意思是“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时,读qiǎo。

战栗:zhàn lì,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

注意“栗”不能写成“粟”。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宛转悠扬:指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句中修饰笛声,使用正确;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句中形容笛声,是听到的,使用对象不当;C.刚健雄浑:形容一些东西非常的坚强,而且看上去非常的雄伟。

句中修饰豪放的安塞腰鼓,使用正确;D.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里与“先民遗风”并举,使用正确;故选B。

2. 下面出自《安塞腰鼓》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请你仿照这种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一个语文课堂的场面。

示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星星一样,是渴望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擂鼓一样,是朗朗的书声;电石一样,是碰撞的思维。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第01讲整体把握诗歌文本(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①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①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

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张元干①平生百绕垂虹路。

看万顷、翻云去。

山澹夕晖帆影度。

菱歌风断,袜罗尘散②,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

走笔犹能醉时句。

花底自成心暗许。

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

【注】①张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被捕入狱,出狱后流落苏州,本词写于词人重游苏州垂虹桥之时。

①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现了词人重游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

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

D.“旧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词人的客居之恨。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

A.鲁迅B.茅盾C.老舍D.毛泽东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来了/就/不能/很快/地走B.燕子/去了/,有/人来/。

C.你我/可以/有醉人的情感D.著/此亭子/的/主人3、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A. 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B.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C.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D. 强化应试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4、在课文《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范仲淹的情感,最佳的教学策略是:A.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含义B.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讲解修辞手法C. 结合历史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讨论作者的情感D. 依照教辅资料,完成大量的练习题5、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赏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文学赏析应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文本理解B.文学赏析应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C.文学赏析应注重宏大的叙事格局和思想意蕴D.文学赏析应脱离文本,孤立地探讨文学理论6、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和经验,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评价,属于哪种课堂活动类型?A.概括归纳B.语言训练C.探究式学习D.角色扮演7、【题目】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王说:“我一定会回来的。

”B. 她写道:“明天我还要继续练习。

”C. 小李决定:“放弃这次机会,等待下一次。

”D. 他笑道:“没想到我会这么幸运。

”8、【题目】下列句子表述了错误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B. 明朝初期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海禁”政策。

C.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淘金热后的经济让人瞩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注解、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是《古诗三首》,共包括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创作者的精神品格。

下边整理分享三首诗的诗文、注解、译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连江:满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译文】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整整一夜,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明时你就要离去,只剩下我和那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现在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寓情于景,在抒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的同时,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崇高品德。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解】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赏析】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

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诗人先以“蝉鸣空桑林”强烈渲染悲凉之氛围,写得有声、有境、有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赏析】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描写洞庭湖全景。

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描写湖水声势,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上海教材语文八下12课5首诗

上海教材语文八下12课5首诗

上海教材语文八下12课5首诗《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上诗歌赏析1、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正确..的一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回顾两件大事:一是自己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自己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起兵抗金。

B.颔联以拟人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C.劲联以双关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地名来写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丹心”比喻中心,“汗青”这里代借竹简。

这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层层叠叠险峻的山峰。

C.“浊酒一杯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前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百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作者用斜日和天涯路烘托无限离愁,流露出天涯漂泊的迷惘之感。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消极孤苦的心情。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茅屋为秋所破歌》通过层层铺垫、烘托、展现了诗人的穷困愁苦,进而推己及人,想到天下人的穷苦,发出忧国忧民的感叹。

B.《游山西村》主要是通过对沿途所见所闻的描写,表现出山村环境优工雅,农家殷勤好客,风俗古朴的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C.《过故人庄》叙述了作者路过故人家受到老朋友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D.《浣溪沙》(苏轼)通过上阙的写景和下阕的抒情,由景及情,抒发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5、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的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巧妙地借用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式的险峻和境况的危苦,抒地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6、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主要描写季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阕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阕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阕中“羌官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7、对杜牧的《赤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讽喻诗,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和自己的生不逢时。

B.词的前两句写兴起之由;后两句抒发议论感慨,体现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C.“东风”句所指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诗人认为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才打败曹操的。

D.诗中“二桥”指东吴两位美女,诗人借二乔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8、对《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花,松间沙路洁净无泥,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理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9、对杜甫的《茅屋为秋所破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既写出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B.前两句起势迅猛,“风恕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C.这是一首乐府诗,散句和长短句错落搭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人从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的呼喊,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休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0、下列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赞美了农村的风光的淳朴的民俗,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B.颔联不仅描绘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令人回味C.尾联写诗人虽然还想来这里游玩,却没有时间来敲门,表达式了诗人无限惋惜的心情。

D.除标题外,全诗没有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相关联。

11、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外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戌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2、赏析《游山西村》,有误..的一项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衣冠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称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D.尾联写作者热爱向往农村生活,但苦于没有时间来游玩。

13、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

”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14、下面的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戌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5、赏析《观刈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A.《观刈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揭示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因为“家田输税尽”。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表现农民可惜夏日太炎热,不能多干农活。

C.最后两句表现诗人为自己不从事农业劳动而获得优厚的俸禄感到忏愧。

D.这是一首叙事诗,是诗人看到农民割麦子时辛苦劳作,深受触动所写.16、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词的上阕描绘边地荒凉的秋景,下阕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B.“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借用典故写出了戌守边关的将士们因思念家乡而无心建功立业的忧伤之情。

C.“羌管悠悠霜满地”以景抒情,凄凉的羌笛映衬着满地的白霜,烘托出征夫们悲凉的心境。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是宋词中的精品。

1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纵向追忆,写了因科举走入仕途和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两件大事。

B.颔联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形势危急,诗人自己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巧妙地借用了两个地名的险恶表达了昨日的惶恐和眼下的零丁之感。

D.尾联间接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18、赏析《游山西村》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后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1、C2、D3、D4、C5、C6、C7、A8、C9、C 10、C 11、(C) 12、( D ) 13、( D ) 14、( C ) 15、( B ) 16、( B ) 17、( D ) 18、(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