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优质课教案2.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节余多少钱》。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展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加减法基础,对进位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涉及进位的情况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知- 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买了4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8元。
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同学们,小明买了4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8元。
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请你们思考一下,然后可以举手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生1: 小明一共花了72元。
师: 很好,小明一共花了72元。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2: 我将4本书的价格18元相加,得到72元。
师: 很棒,你用了加法来计算。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叫做口算乘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乘法。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展开1. 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涉及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算的小明买书的问题中,涉及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问题)师: 请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中有哪些数字和计算符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举手回答)生3: 问题中有两个数字,一个是4,一个是18。
还有一个乘号。
4表示书的数量,18表示每本书的价格。
师: 很好,你已经观察到了问题中的数字和符号,并且指出了它们的含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学会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1.引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的概念。
2.讲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和加减法等。
3.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应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
第二节: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1.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讲解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建立模型和如何解决问
题。
3.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综合应用
1.给出一些较难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
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2.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
进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改进和提高。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 加与减:节余多少钱》 优课教案_2
《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三课时《节余多少钱》(课本第21—22页的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在本节课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重点。
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学情分析加减法计算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无需过多讲解。
在教学中应着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激趣引新。
1.你们平时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2.你平时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须要用的生活费。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
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亮亮,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亮亮会想些什么?(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我们来看看亮亮是怎么想的?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理解图意,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21页的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节余多少钱(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节余多少钱 (第二课时)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3 节余多少钱 (第二课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3节“节余多少钱”。
本节课主要讲述减法的应用,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妈妈给了小明10元钱,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2元钱,问小明还剩下多少钱?2. 讲解减法概念:减法是指用总数减去部分数,求出剩下的数。
在本节课中,我们用10元钱总数减去2元钱的部分数,得到小明还剩下的钱数。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15元减去7元,我们可以先从15元中减去7元,得到8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组成员共同商量,用30元钱去购买物品,剩下的钱数是多少?六、板书设计1. 减法的概念:总数部分数 = 剩下的数2. 减法的运算方法:从总数中减去部分数,得到剩下的数。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妈妈给了小华50元钱,小华买了一本书花了18元钱,问小华还剩下多少钱?2. 答案:小华还剩下32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疑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解决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节余多少钱》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PPT或者黑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比如去超市购物,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计算找回的钱。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际问题。
比如,一个班级有35个学生,其中有12个学生请假,问还剩下多少个学生。
学生需要运用刚才学到的减法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3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2)一、引入大家好,我是本次数学课的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第3单元的第3节——《余多少钱》这一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知识点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减法的实例练习,大家对于减法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通过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新知讲解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求余数的概念和应用。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数吗?余数是指整除运算中除不尽的部分。
例如,10 ÷ 3 = 3 余 1,这里的余数为1。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例1:王老师去市场买了3件衬衫,每件衬衫的价格是24元,她付了70元,问王老师还剩多少钱?这道题中,我们需要先求出3件衬衫总价值是多少:3×24=72元。
然后我们计算余数,即支付的70元减去衬衫总价72元,即:70 - 72 = -2我们发现是负的2元,因此我们需要将3件衬衫的总价值减去2元才为真正的答案,即:72 - 2 = 70所以王老师还剩70元钱。
四、实例练习现在我们来做几道实例题,加深对于余数的理解:实例1:小芳和小明合伙买了一盆花,花的价格为12元。
小芳出了7元,问小明出了多少钱?解:因为小芳已经出了7元,所以我们只需要求出余数即可。
12-7=5因此小明出5元钱。
实例2:母亲给小明买了一件外套,外套的价格为140元。
母亲只给了小明100元,问小明还需准备多少钱?解:同样的,我们需要求出余数。
140-100=40所以小明还需要准备40元钱。
五、作业布置现在,我们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下认真完成:1.7条毛巾的总价是63元,每条毛巾的价格相同,问每条毛巾的价格是多少元?2.李叔叔去水果店买水果,买了6个梨子和5个苹果,梨子每个2元,苹果每个3元,问李叔叔给了多少钱?3.王老师买了5个文具盒和6个笔袋,共花费了57元,文具盒每个8元,笔袋每个5元,问王老师找了几元?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课程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谢谢大家!。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节余多少钱教案3节余多少钱一课时教学内容节余多少钱。
(教材第21~23页)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亮亮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亮亮在家跟奶奶聊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右边的情境图)生1:奶奶说每月可以领取补助185元。
生2:亮亮说爸爸妈妈在城里,每月寄回生活费800元。
师:哦,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节余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呢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8月亮亮和奶奶共收入多少元,185+800=985(元),从中减去花掉的745元就是节余的钱数,即985-74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185+800-745=985-745=240(元)生2: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花了的钱,800-745=55(元),这样还剩55元,加上奶奶领取的补助185元,这样共节余的钱数就是55+18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是800-745+185=55+185=240(元)对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和鼓励。
师:你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问题二)生:我们可以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如下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计算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就必须先计算10月节余的钱数。
(数学教案)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
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结合具体情境,使同学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一起看看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欢送查阅!北师版三班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同学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并把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培育同学擅长思考,培育其抽象概括以及合理类推力量。
把握合理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力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预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30×220×3 400×3 100×720×4700×48×50 3×80070×8 90×52、口答3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5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同学先观看这幅图三、探究口算方法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沟通。
老师引导同学依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3然后要求同学尝试计算,再在小组里沟通自己的口算方法。
(2),全班沟通算法。
老师组织同学沟通计算方法,同学可能会出以下口算方法12×3=12+12+12=36 (3个12相加)12×3=10×3+2×3=3612×3可以把12看成4×3,所以可以这样算:12×3=4×( 3×3 )=36 也可以把12看成6×2,12×3=6×( 2×3 )=36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沟通、回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3.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3.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一、参考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从整百元的钞票中取出一个和从不大于100元的纸币和硬币中取出一个的方法。
2.能够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通过列式求余数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问题。
三、教学内容1. 3节余多少钱课堂讲解1.引出问题:小明拿出100元钞票买了书,每本书30元,问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通过数学计算,得到答案是3本书,还剩10元。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想买4本书,还需要多少钱?4.教授求余数的方法:小明还需要20元钱。
5.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拿着200元钞票,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还剩多少钱?6.教授整百元的钞票中取出一个的方法:小明最多可以买6本书,还剩20元。
练习1.给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求出能够买到的最多数量,以及还需要多少钱。
2.给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求余数。
2. 3.3节余多少钱课堂讲解1.引出问题:小华拿200元钞票买了上百货店,买了3件衣服,每件衣服价格是50元,还买了一件30元的帽子,问他还剩多少钱?2.通过列式计算,得到小华还剩70元钱。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华只买了2件衣服,那他会不会剩下更多的钱呢?4.进一步讲解列式求余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小华如果只买了2件衣服,那他还剩120元钱。
练习1.给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列式求余数。
2.给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问题。
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课堂演示法、实践教学法。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由学生上台演示计算过程。
2.课后作业,包括填空、算式列式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主要围绕找零这一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帮助学生掌握从整百元的钞票中取出一个和从不大于100元的纸币和硬币中取出一个的方法,以及通过列式计算求余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针对三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为学习“三位以内的加减法”,本次课程将着重介绍“3节余多少钱”这个数学题目的解法。
该题目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道经典习题,通过该题目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学生掌握“三位以内的加减法”知识;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3节余多少钱”这个题目,能够独立解决该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1. 引入(10分钟)老师利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题目的背景和题意,概括题目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该题目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 探讨(3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讨该问题的解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们了解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方式。
3. 拓展(20分钟)老师给学生学习扩展,让学生通过读取相关文献、编写代码等方式深入了解该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4. 总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讲解该题目的优秀解答方法,让学生们对“3节余多少钱”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这个题目的解法,并且在拓展环节能够自由发挥,寻求更优解,不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时长本课程时长为70分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与。
如有必要,老师可依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三位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3节余多少钱”这个经典题目,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3.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3节余多少钱3.3节余多少钱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计算多个数的和,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使用实际的购物例子,帮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实用性,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章“加法”的3节课和3.3节课。
主要内容涵盖了:
1.大量加数的加法口算练习。
2.购物例子:学生将用加法计算商品价格,学生需要将多个商品的价格
相加,并计算出总价格。
3.课堂游戏:学生将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强化他们的记忆和学习效
果。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第一节课:大量口算练习
1.教师先读出一个加法口算题目,例如:11 + 22 + 33 + 44 + 55 = ?
2.学生应当香蕉,大声回答出答案。
3.教师可以交替读出口算题,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听力和注意力,及时纠正错误。
1。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3节余多少钱教案(2)
3.3 节余多少钱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学情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由于这个年龄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较强,因此本节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能够读懂情境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并进行计算,而前面所学知识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想)那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
大家好,我是亮亮。
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暑假期间我是如何管理家里钱财的。
七月份爸爸给了我185元,妈妈给了我800元,作为我们家七月的生活费。
在这个月,我们家花了745元,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月我们家节余多少元吗?从亮亮刚才的介绍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亮亮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说数学信息和问题)(板书问题:七月结余多少元?)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一个词“节余”,你知道节余是什么意思吗?(课件闪烁)(节省下来的钱,剩下的钱。
师随机强化节省和还剩)同学们对节余的理解真准确。
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节余多少钱”。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一)1. 能自己解决亮亮的问题吗?(能)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完成后再和你同桌的小伙伴说说你的思考过程2.在刚才同学们的讨论中,老师发现了这样的两种算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吧!(1)800+185=985(元) 985-745=240(元)800+185-745=240(元)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名同学的解法(2)800-745=55(元) 55+185=240(元)800-745+185=240(元)预设生2:先用妈妈给的钱减去生活费745元,求出剩下多少钱,再加上爸爸給的185元,也是七月的节余。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上《3.3 节余多少钱》word教案
课时计划总第21 节课题结余多少钱专用教室第1课时教学目标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要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究1.你们平时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2.你平时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须要用的生活费。
师:刚才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
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刚,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刚会想些什么?我们来看看小刚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1.寻找相关数学信息:师:要买洗衣机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能不能都拿去买洗衣机?师:还要知道什么信息?师:说的真好,所以像这种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我们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如果前面是减法,后面是加法,那该怎么办?(生: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对了,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不管加法在前面,还是减法在前面,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师:我们来简单估一估,每月大约寄回多少钱?要知道一台洗衣机多少钱?小刚家有多少钱?不能生:还要知道他家每月的生活费。
生1:把586看成600,412看成400,600+400=1000,1000-750=250,每月大约结余250元。
生2:把586看成590,412看成410,把750看成800,590+410=1000,1000-800=200,每月大约结余200元。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汇编)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汇编)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节余多少钱》教案教学设计3节余多少钱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重点。
所以在教学中着重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列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从而养成用直观图来分析题意的习惯。
2.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不强求算式的规范。
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学生准备调查农民进城务工情况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节余多少钱(一)⊙谈话引入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
⊙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三 加与减《节余多少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节余多少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学情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教材编写特点这节课在本单元中是新课的最后一课,知识点更难,它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我的思考“买洗衣机”一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理财”等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小组合作等活动形式下,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由图导入一、创设情境,由图导入。
观察图,说一说图意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让学生初步了解进城工作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理解“节余”的意思。
揭题:节余多少钱2【讲授】新授教学尝试探究,解决问题1、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2、出示问题。
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尝试独立解决,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余多少钱》第一课时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节余多少钱1》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内容。
本节教材以“节余多少钱”这一情景为依托,相继呈现两个问题,虽然都是加减混合运算,但第一个数学问题相对简单些,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都有道理:而第二个问题相对复杂,比较抽象,因此突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三位数连加和连减的计算,运用连加和连减的有关知识,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具备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学生需要更为广阔的思空间,经历与他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运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用图画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07+125+240 303+156+198
613-201-306 467-(101+220)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对子互查。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所学的连加和连减的运算,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以便于这节课的学习。
【简要实录】
二、探索新知
思考(一):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最后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简要实录】
800+185-745 800-745+185
思考(二):有加法,又有减法,运算顺序是什么?
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完全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去理解加减的算理和算法。
【简要实录】
奶奶和亮亮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
思考(三):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试着用画图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最后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算理、体会算法。
【简要实录】
思考四: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307+125-240 303-156+198
613-201+306 467-(101+220)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对子互查。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淘气两次跳绳,一共跳了多少个?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对子讨论,最后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三位数加减运算的掌握情况。
【简要实录】
3、育红小学有男生397人,比女生多28人,育红小学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最后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练习题设计有层次,从基础练习到综合练习,要特别关注了课本的重难点。
【简要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