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第一组人生感悟1 文言文两则2 匆匆3 桃花心木4* 顶碗少年5* 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民俗民风6 北京的春节7* 藏戏8* 各具特色的民居9* 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深深怀念10 十六年前的回忆11* 灯光12 为人民服务13* 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14 卖火柴的小女孩15 凡卡16* 鲁滨孙漂流记17*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科学精神18 跨越百年的美丽19* 千年梦圆在今朝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1* 我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依依惜别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生字表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024学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

2024学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

2024学年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024学年)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文化品格;2. 培养学生对优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第一课:《一道刻骨的伤疤》(文言文诵读)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领会《一道刻骨的伤疤》的含义,懂得记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句解读文言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

第二课:《马奔奔与楼上的猫头鹰》(作文训练)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想象,引导学生写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示范写作,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第三课:《射雕英雄传》(小说解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亲近其中的世界。

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微信读书等网络资源。

第四课:《秋天》(古诗文欣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人对秋天的描述和感受,发展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方法:听读古诗文,欣赏音乐配乐,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多个维度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资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音乐配乐。

第五课:《为了不忘记》(读书活动)教学目标:通过一次小组读书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为了不忘记》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课:《乡愁》(古人诗词鉴赏)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人对乡愁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古人的诗词背景,欣赏古诗文的朗读和影视展示。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通用3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习作篇1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读顺读熟读懂例文《槐树》,弄清它在写样子的方面是抓住什么来写的2、指导学生了解一般的写植物的方法,写的范围。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国标本)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教师评价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doc

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doc

1卜算子·咏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

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

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三、自学课文(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四、质疑问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齐读这首词。

二、合作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

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

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整体水平。

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生活实例,注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词汇积累想象力和词汇量是学生写作的基础。

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词汇积累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更加生动鲜活。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进行想象、构思和创作。

例如,“黄山五松”,就可视为语文教案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通过展示黄山的风光图,让学生进行想象、构思,来描述这些美景。

或者,通过表演或说话,让学生去感悟皮皮和懒虫的故事,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篇章结构和逻辑层次的指导写作应该具有完整的篇章结构和合理的逻辑层次,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写作中,人物的刻画要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让读者感到有一种连续的变化和发展。

而情节的处理则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和字数控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和冗余。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篇章结构和逻辑层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他们的篇章整体质量。

强化对句式和语言表达的要求良好的写作,需要语言表达、句式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

通过加强对于语言表达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深度含义,形成感性认识。

同时,将书写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和梳理,让学生能够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完整句式,增强写作的可读性和清晰度。

让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参与和互动,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互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综合训练,例如模拟宋庆龄的爱国演讲、模拟公益活动报告等。

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让他们不仅能够受到“击鼓而歌”般的获得成就感,也会提高学习热情和写作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关于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及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第一课时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一、生活导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第三课时写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2.提出评议重点:(1)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2)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

(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议互评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

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

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2.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小结引入本组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都能给我们一定的感悟,或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到了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

本组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总结过每一篇的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吗?二、体会表达方法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的例子。

表达方法例文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借物喻人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方法例文日积月累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并且是国家自主创新课程教材。

本册教材分为课外阅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写作等四个部分,共计18个单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让学生:1.学习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2.能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能力;3.熟练掌握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立开学课文:《想象》教学目标:1.理解并朗读《想象》课文;2.掌握使用形象化、夸张手法表达事物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2.如何使用形象化、夸张手法表达事物。

第二单元:童话故事课文:《奇妙的一分钱》教学目标:1.理解并朗读《奇妙的一分钱》课文;2.学习童话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奇异的情节、人物等;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风格和特点;2.如何将想象力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单元:一片滋润的土地课文:《小桔灯》教学目标:1.理解并朗读《小桔灯》课文;2.掌握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事物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2.如何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事物。

第四单元:启蒙史话课文:《民间故事奇谭》教学目标:1.理解并朗读《民间故事奇谭》课文;2.学习民间故事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等;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风格和特点;2.如何将想象力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五至八单元:古代文学本部分共计四个单元,分别为《说文解字》、《诗经》、《楚辞》、《山海经》。

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不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授课。

第九至十六单元:现代文学本部分共计八个单元,分别为《钱钟书全集》、《鲁迅文集》、《阿Q正传》、《繁星·春水》、《棕色壳斗》、《远足》、《小良的故事》、《童年的故事》。

小学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第十二册教案

小学第十二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第十二册教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细节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和总结。

3.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喜欢阅读的原因。

二、阅读前的准备(10分钟)1. 介绍本课的阅读材料,包括文章主题和背景知识。

2. 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或假设。

3. 教授一些阅读策略,如查看标题、图片和首尾段,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信息。

2. 学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理解主旨、细节和推理能力的问题。

3.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后的拓展(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2. 引导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与他人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一本书。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阅读理解策略和技巧。

2.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阅读习惯,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

教学资源:1. 小学第十二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

2. 图片或实物相关于本课话题的素材。

3. 问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的合理性。

3.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如阅读材料的摘要或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与本课话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2. 组织阅读俱乐部或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3. 提供一些阅读网站或应用程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是小学第十二册教案的一个简单示例,根据具体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小学语文十二册的内容,包括课文、课后诗词、小作文等。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课文背诵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2.学生的课文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儿童文学、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

2.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及教学步骤:一、热身(5分钟)1.师生问好,互相交流。

2.复习前几册学过的知识,包括课文、课后诗词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册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准备一段相关的视频或音频作为新课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课文学习(25分钟)1.阅读课文,并给学生讲解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四、课后诗词学习(20分钟)1.给学生讲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请学生默写诗词,并分组讨论理解。

3.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诗词,表达自己的理解。

五、小作文指导(30分钟)1.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话题,并指导他们写作。

2.讲解写作技巧和结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收集学生的作文,并选出几篇在班级内展示。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综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收获,进行总结。

2.留下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写作。

教学手段:1.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个人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4.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了解学生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堂朗读和背诵的评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记忆能力。

教学反思和改进: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分析课文的难点和重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巧妙运用联想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巧妙运用联想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巧妙运用联想巧妙运用联想引言:语文是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语文学科不仅关乎学生日常生活,也为他们打下文化和知识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以及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而本次教案主题“巧妙运用联想”,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的定义和方法。

2、学会利用联想方法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了解联想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各种标签、图片等。

2、实物:丝带、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联想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参与其中,根据自身的感知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联想的含义。

2、讲解讲解“联想”与“直接记忆”两种记忆方式的区别。

直接记忆是通过我们感官接收到的信息直接记忆下来的,联想则是通过多个刻意思维的传递联系起来的。

联想是一种在脑海中建立关联的方式,它不同于直接记忆,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开启想象、冒险的探索,成为创新的来源。

3、示范通过小故事或上传的图片,展示“联想”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创新的有利影响。

例如,通过丝带联想,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将它发挥出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如把丝带变成手环、鞋带、项链等等。

引导学生“以点带面”,用一个小点拓展出整个世界。

4、实践通过实践,在拓展联想的维度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价值。

例如,让学生分组合作,在遇到标签上的刺激词语时发挥想象力,释放联想能力,创作短文或话剧等自己掌控的创意作品。

5、总结通过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联想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联想与语文思维的关系,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继续运用联想方法,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评价在评价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上课到课堂的表现和课后提交的作业,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笔墨和创新能力,可以建设一个学生自我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的个性创新和自我突破。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2)2篇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2)2篇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 (2)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 (2)精选2篇〔一〕近年来,小学教育方面的许多改革都已经落地,其中就包括围绕语文方面的改良。

小学语文作为这一时期的根底教育核心,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也已经逐渐发生着改变。

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进步学生的表达才能,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出现了。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的目录涵盖广,它主要是关注那些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和问题,讨论了如何教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如何解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如何鼓励学生自习阅读以及写作等方面。

此外,它还围绕思维才能的进步和情感开展,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提供很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局部,方案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学习材料,让孩子们有时机理解国歌的来历和背景,通过唱歌来进步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在解读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时,方案教诲学生如何感受地域文化和民间故事,在这方面进步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此外,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还注重开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才能,让阅读和写作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针对阅读这一点,方案建议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欣赏名著、科普读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阅读扩大视野,培养缜密的考虑才能。

在写作方面,方案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进步表达和写作才能。

总之,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工具,它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多有趣而富有成效的方法,进步孩子们的语文才能,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感和考虑才能。

相信通过这个教学方案的推广,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 (2)精选2篇〔二〕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方案小学语文是学生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才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1、卜算子·咏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1、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意思。

2.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暑假见闻》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讨论暑假见闻,写一篇暑假日记。

第二课:《漂亮的蝴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观察蝴蝶,写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

第三课:《做一位合格的旅行家》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讨论旅行经历,写一篇游记。

第四课:《醋的魔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观察醋的作用,写一篇关于化学实验的文章。

第五课:《我会弹钢琴》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展示钢琴弹奏,写一篇关于音乐的文章。

第六课:《奇妙的声音》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观察声音传播,写一篇关于声音的文章。

第七课:《梦幻童话城堡》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讨论梦幻城堡,写一篇童话故事。

第八课:《中秋月之谜》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教学方法:课文朗读、分组朗读、解读课文。

教学活动:观察月亮的变化,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所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学设计)义教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目录第十二册1 别了,我爱的中国 (186)2 一夜的工作 (192)3 养花 (198)△语文和数学 (204)□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 (207)练习1………………………………………………………………… (211)4 春 (215)5 我爱绿叶 (221)6 请求 (226)○周菲的启示(听说训练) (229)□好(习作训练) (231)练习2 (234)7 冬眠 (238)8 意想不到的灾害 (244)9 看不见的大力士 (249)△陨员 (255)□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 (260)练习3 (264)10花潮湿 (268)11鸟的天堂 (274)12只拣儿童多处行……………………………………………………………… (279)○家庭风波(听说训练) (283)□纸团疑云(习作训练) (285)练习4 (289)13林海 (292)14蒙蒙细雨 (298)15古诗三首 (302)△刻骨铭心的国耻 (307)□烧不坏的手帕(习作训练) (312)练习5 (315)16景阳冈 (319)17委屈 (326)18凡卡 (331)○毕业赠言(听说训练) (337)□爱我,我爱(习作训练) (339)练习6………………………………………………………………… (342)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女士: (346)20詹天佑 (352)21江姐 (358)△小英雄雨来 (364)□写感谢信(习作训练) (369)练习7 (371)有△的是选学课文有○的是听说训练有□的是习作训练1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郑振铎,福建长乐人(1898—1958),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

解放前一直从事进步活动。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时,郑振铎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

他对蒋介石反革命地径极为不满,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写信,希望他们出来说话,制止蒋介石的屠杀。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让课文更有趣味性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让课文更有趣味性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让课文更有趣味性让课文更有趣味性的文章前言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往往因为学生自身的乏味和课文本身的平淡,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学生的退缩和放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一些方法,来让课文更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一、关于课文要想让课文更有趣味性,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种学习的兴趣。

选择的课文不仅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符,而且要能够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生的启示和问题的思考。

二、关于教师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是课堂上的灵魂人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更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

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基础,要有趣味性和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老师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发扬学生的特色,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关于方法为了让课文更有趣味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

例如:多媒体教学,华丽的PPT在课堂上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好的体验;互动化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发言,在交流中让学生产生共鸣,教育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比赛式教学,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竞技场,让学生在比拼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热情。

四、实施步骤1.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将会用到的课文和教学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教学平台和学生们分享,在学生看课文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几个小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

2.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配合着多媒体教学,将老师自己对于课文的解读和思考在PPT上展示,并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等通过图片和动画效果呈现在屏幕上。

3.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提问辅助答案的思路,或者是作为学生间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12册教学案例目录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资源第十二册1别了,我爱的中国 (186)2一夜的工作 (192)3养花 (198)△语文和数学.......................................................................................(204)□我的课余生活(习作训练) (207)练习1 (211)4春 (215)5我爱绿叶 (221)6请求 (226)○周菲的启示(听说训练) (229)□好(习作训练) (231)练习2 (234)7冬眠 (238)8意想不到的灾害 (244)9看不见的大力士 (249)△陨员 (255)□把作文改具体(习作训练) (260)练习3 (264)10花潮湿 (268)11鸟的天堂 (274)12只拣儿童多处行 (279)○家庭风波(听说训练) (283)□纸团疑云(习作训练) (285)练习4 (289)13林海 (292)14蒙蒙细雨 (298)15古诗三首 (302)△刻骨铭心的国耻 (307)□烧不坏的手帕(习作训练) (312)练习5 (315)16景阳冈 (319)17委屈 (326)18凡卡 (331)○毕业赠言(听说训练) (337)□爱我,我爱(习作训练) (339)练习6 (342)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女士: (346)20詹天佑 (352)21江姐 (358)△小英雄雨来 (364)□写感谢信(习作训练) (369)练习7 (371)有△的是选学课文有○的是听说训练有□的是习作训练1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郑振铎,福建长乐人(1898—1958),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

解放前一直从事进步活动。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时,郑振铎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

他对蒋介石反革命地径极为不满,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写信,希望他们出来说话,制止蒋介石的屠杀。

蔡元培等国民党内进行元老采纳了郑振铎等人的建设,向蒋介石劝谏。

但蒋介石反而下令要惩办郑振铎等签名写信者。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迫害,郑振铎被迫离开祖国去法国巴黎。

课文写的就是离开祖国时的情景。

1929年初回国,又投身到进步活动中去。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出国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2.课文描述了作者离开祖国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为驱逐帝国主义、创建新中国而献身的决心。

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离开祖国时,在码头和祖国、亲友依依惜别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我”出港时见到的景物,抒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第三段(第5自然段至结尾)写“我”出国的目的,表达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

“爱祖国”的全文中心,“别”是全文的线索。

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学生表情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

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2个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

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句子比较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

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

(二)教学过程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

“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2.初读课文,整本感知。

(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情?(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

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

(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

(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

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理为重音。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

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在码头是和亲人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痛别。

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悲痛万分。

)第二处中心句怎么读?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

(2)学习第三段。

船入公海,郑振铎又想些什么?自由读第三段,思考:哪些词写作作者“不忍”离去?为什么不忍离去?既然不忍,为什么又要离去?明明是革命需要,为什么又说“我”“不负责任”“是个罪人”?出示灯片,体味用词的准确。

驱赶——驱逐消灭——毁灭宣言——誓言(反映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誓不两立、决一死战的决心。

)出示灯片:朗读第7自然段时应该()。

a.低沉缓慢b.明快中速c.激昂渐快d.亲切舒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完成作业本第3、6题。

(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

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1.训练朗练,交流背诵方法。

2.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1.检查字词。

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

悬盈暂驱毁誓润罪倚2.深究体味。

(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

①默读填表。

地点见闻感情码头水面宽鞭炮声(船离岸)亲友挥手再见声(惜)别(叙事)出港友色白色军舰(痛)别(船离港)黄土青草眷恋(写景)小岛海水入海不忍内疚(船离祖国)更不忍希望(暂别)誓言(直接抒情)全心爱国②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

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

(2)比较下列课题的异同。

再见了,我爱的中国我爱的中国再见别了,我爱的中国(3)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3.指导读背(1)指导表情朗读。

惜别——低沉、缓慢、留恋痛别——悲愤、激昂转亲切、中速暂别——激动、高昂、渐快分段齐读——配乐全文朗读。

(2)交流背诵。

①指名分段背诵,自由试背——个人指名背。

②交流背诵方法:分层逐句背诵,滚雪球;借助板书、关键字词背诵,头字背诵;借用录音机训练背诵。

3.句子练习。

在下列三题任选一题作业。

①用“即使……也”“宁可……也”“只要……就”各写一句话。

②在上面三个关联句式中选两个连写。

用上三个关联句式写一段话。

2一夜的工作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正确划找中心句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

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

17岁开始发表作品。

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文学所所长、《人民文学》编委及《文学评论》主编等职。

课文是他担任《人民文学》编委时所写。

3.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紧张工作的情景,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我”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目睹总理紧张而简朴的一夜的工作。

第三段(第7、8自然段)写在回来的路上,“我”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激动不已。

二、教学目标1.正确划出中心句,并借此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

通过朗读和片断练习,培养学生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

正确背诵第三大段。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区别“浏览”与“审阅”、“咨询”与“询句”、“简朴”与“简单”的意思、用法的不同。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感受总理品德,表情朗读与背诵课文。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仰与热爱之情。

教案实例一、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看介绍总理的课外书报、图片及相关电视、录像资料。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完词,读通课文,统一分段。

2.学习理解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1.揭题定向。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讲清本节任务。

2.课内自学。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全班抽查——课内5分钟抄写,完成作业本第1题——完成下列作业——出示灯片检查修改。

看拼音写字shěn yuâ()gōng diàn()chãn shâ()jiǎn pǔ()láo kǔ()根据意思写词: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向顾问、专家或特设机构片、征求意见。

()大略地看。

()课内完成课后第4题,做作业本上第2题。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搞清三对近义词的不同,在书上划出“简朴”、“浏览”、“审阅”、“咨询”的句子读读、体会。

(2)读通全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3.统一分段。

(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以事情发展为序,考虑人物、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大意。

各自分——全班交流分段结果及理由——统一分段。

4.学第一段。

自由读,说大意,了解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学生尝试做作业本第5题,比较引导和书名号的不同用法。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第1、2、5(1)题。

(2)多音字组词。

数shǔ()shù()分fēn()fân()转zhuǎn()zhuàn()似shì()sì()(3)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2.学习理解二、三段,借助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二)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

课文是谁写的?写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印象最深刻的总理品质是什么?2.划中心句。

默读课文,将课文中点明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精神品质的中心句划出。

统一划出的中心句,本节课定向:在第二、三段中划出反映总理“多少劳苦,多少简朴”精神品质的语句,更好地领会中心思想。

3.研读课文。

(1)按“审阅前”、“审阅中”、“审阅后”给第二段分层次。

(2)出示灯片,默读填表。

①指导学习第一层。

这一层讲什么?哪些重点词语写出了总理的“劳苦”与“简朴”?灯片出示第2自然段的3、4句,教师示范填表。

时间劳苦简朴审阅前今晚上厚厚一叠一个写字台(工作量重)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为什么要特别点明“宫殿式的房子”?(对比,更突出陈设的简朴。

)让学生比较“非常”、“极其”、“十分”、“很”、“相当”的程度差别,理解“如此而已”的意思。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些重点词,读出总理的“劳苦”与“简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