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边疆新农村所存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

目前各地在建设新农村中普遍重视规划先行,但在编制规划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现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一)重视村容规划,忽视发展生产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全面,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大搞“农民新村”建设,忽视了发展生产。

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划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二)规划期限较短,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某些地方有短视现象,规划的年限较短,有的甚至仅是一个5年规划,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

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三)规划积极性高,依法性较弱我国许多地方的村庄规划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需从头做起,当地政府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经验不足和编制人员的水平局限,在规划中未充分考虑到建设内容与土地法、环保法、水利法等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的矛盾,如有些村庄的规划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的情况难以遏止,市场规划与国家建设标准相冲突等,从而为进一步实施埋下了纠纷和隐患。

新农村建设规划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依法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划农村,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新农村建设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加之我国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难题使农民难以集体经营,需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应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发展。

结论指出,应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发展、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农村是重要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只有建设好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才能有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土地流转难题及对策土地流转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依恋导致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权属不清、流转利益不明等问题,导致流转交易不顺畅。

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土地流转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土地流转后农民收益不增反降。

针对土地流转难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加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权,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农村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 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农村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
农村教育医疗问题
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农民的生 活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支持农村企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农村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 。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更加充 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 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05
结论
结论
农村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必要举措。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农业投入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 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严格控制土地用途变更,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01
提高农村教育经费 投入
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提 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 量。
0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 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03
鼓励农民自我学习
鼓励农民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 质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研究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研究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研究近年来,中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一、土地利用问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方面,农村土地过度开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给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大量农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和商业用地,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地和城市用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议:加大对农地保护的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限制非农业用地的占用。

同时,要加强农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重点解决农村交通不便、部分地区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农民收入问题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目前仍然存在农民收入不稳定、增长缓慢的问题。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农民参与非农产业的机会有限。

建议: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同时,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开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多元化经营。

四、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垃圾处理、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都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鼓励农民使用生态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

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土地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如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等,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五、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数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因此,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进优秀医疗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医生队伍。

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农村地区,农田面临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村垃圾处理不科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广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加强对农田的水土保持和农田环境的改善等。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繁荣发展和和谐稳定。

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蓝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对指导和建设新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引领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也是基础。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把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抓紧抓好。

1、搞好村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村庄建设如何布点布局、何处着色着力,才能最美丽动人、最科学合理、农民群众最满意,基础就在于规划的编制。

规划不仅管当前,更关系长远。

只有搞好了规划,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避免低效投入、重复建设,节约物力财力,最大限度、最高效率的用好每一笔来之不易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资源。

2、搞好村庄规划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要求,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构成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规划作为先导和引领。

规划是对未来的设计,规划定位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布点,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只有定位准、标准高,才能充分发挥好村庄规划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统筹配置空间资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搞好村庄规划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愿望。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的农民饱受村庄无序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之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

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认为新农村建设三五年就可以搞好,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是“片面化”。

以偏概全,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的整齐美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而严重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在公共服务、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是“短浅化”。

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区建设、新经济组织建设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2、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存在“有钱才办事”的错误认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加大。

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加上当地农民收入还不是很高,而建设进度又不能耽误,就只能动员群众加大投入加快进度,这就相对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经济的承受压力也就无形地加大了。

4、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在广大农村,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守旧封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大部分农民没有自己的致富产业,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近期,周口市调查队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既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同时也发现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针对其现状,就如何克服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各乡镇在党和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地置宜,量力而行,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三个明显”的初步成效。

一、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首先是争取投资1300多万元,村民投工近3万个,硬化灌溉水渠100条总长5.7万米,缓解了8000多亩水田的灌溉难。

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修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3处,老涡河等小型蓄、供水设施解决了近15000人的饮水难。

其次是农网改造后,农村供电设施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价格得到统一,基本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第三是村级公路提等升级建设进一步加快,2005年启动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以来,15个村共完成公路硬化98公里,合并后的16个村主干公路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解决了近18000人的行路难。

二是农村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促进了改房、改厕、改栏、改路“四改”活动的开展,部分农户和农民“住上整洁房、用上清洁灶、上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

首先是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至2008年6月,全镇大都在规划范围内,沿公路两侧共新建楼房151栋,面积20408平方米。

部分新农村小村庄的雏形基本形成。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普溪河村的新建小康户型楼房每年近30栋,67%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

其次是生活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变,已有10村的2610个农户实施生态家园“一池三改”建设,通过建沼气池、改厨、改栏、改厕,普溪河村修建垃圾房。

边疆少数民族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_省略_探讨_以云.

边疆少数民族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及_省略_探讨_以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次会议明确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

一、边疆少数民族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客观条件户撒阿昌族乡是云南德宏州陇川县唯一的民族乡镇,全乡总人口22608,其中阿昌族占53%[2]。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户撒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贫困程度深。

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和指导员的支持、配合下,户撒乡各项工作开始起步,举措较多,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资金,再加上贫困人口较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而,整体进度较慢。

(一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户撒乡全年气候湿润凉爽,坝中土质以红壤为主,耕地宜种水稻、草烟、油菜等农作物,也可种植橘子、板栗、核桃、梨等经济林木。

土地资源丰富,户撒坝面积达16万亩,是德宏州较大的乡镇。

全乡耕地面积60640亩,其中:水田36456亩,旱地20023亩。

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境内已探明储量的有硅石、煤炭、高岭土、稀土等矿产,其中:煤炭储量315.5万吨,高岭土储量50万吨。

水力资源尤佳,户撒境内有两条主要河流———户撒河和倒淌河。

户撒河是陇川县第二大河,年平均流量296123万立方米,由北向西贯穿整个户撒坝,全长30多公里,户撒河下游有梯级电站3座。

户撒乡植被茂密,森林覆盖面广,户撒林地、适林地面积243256.6亩,森林覆盖率达54%,主要树种有西南桦、椿木树、黑心楠木、红心楠木、椎栗树、杞木树等。

(二人文景观独特户撒阿昌族乡是一个以阿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全国仅有的三个阿昌族乡之一,又是阿昌文化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乡。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前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其中一个关键项目就是农村建设。

为了达成美丽新农村的目标,政府在过去几年里大力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和资源,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一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本文将会阐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城乡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问题,城市供给及其质量比乡村的要好得多,这就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分配的失衡。

人才、资金、政策等都更偏向于城市,而农村则经常被忽视,这既是造成农村人口流失和待遇低下的原因,也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的大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水、电、路等都存在各种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同时,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城市居民并不愿意迁居至农村,这进一步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减少。

传统文化的流失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器、技术和商品涌进乡村,相应的,也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丧失。

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发扬乡村文化,那么这将对农村文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许多农民在农田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废弃处理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生产的水果蔬菜食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随着文化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也成为了新问题。

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贫困和腐败问题乡村地区贫穷的人口仍然存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家对于乡村地区的资助是相应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村庄地区,由于乡村官员贪污腐败,资金使用不当导致农村发展滞缓。

学习及培训的不足许多农民没有接到现代化的技术和知识,导致他们没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农业生产和效益。

农村人才的智力资源缺乏,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

对策建议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应当采取措施,例如扩大政策支持、推动创业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等。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望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 活水平。
ABCD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0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 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01
02
03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农 业科技、农村教育等方面 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 服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 需求。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 加工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 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 乡差距。
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工 业化和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 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农村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推广 环保技术和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深化城乡产业融合
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 例
案例一:某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结词
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详细描述
该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同时, 注重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此外,还加强了农业产 业链的整合,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了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的情况,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时,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可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存在经济风险较大的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发展多元化经营,引入新技术、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激励措施。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优秀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总结词
土地确权和流转
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 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完善的土地确权制度,明确农民的土 地权利,促进土地合法流转,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土地征收和补偿
土地承包和租赁
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土 地征收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维护农民的 合法权益。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如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 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 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
研究展望
未来我国农村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 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 营制度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 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农业现代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村旅游
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旅 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电商
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 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产业带动,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我国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素质,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投入,教育水平,产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规划。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背景上,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符合我国农村面临的现实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助力推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农村全面振兴。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使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和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摆上了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活动。

一、我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全国、全省、全市其他地方一样,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受历史条件和环境因素制约,村庄规划改造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晚。

截止到20xx年,全县333个行政村只有173个村有规划。

我县的大多数村存在的房屋建设标准高矮、宽窄、方向不一,宅基地乱占,街道不整齐,甚至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等等,都是因为缺少规划或者不按规划建设造成的。

二是村庄建设不按规划执行。

即使有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型同虚设、不按规划建设的村庄非常普遍,任意占宅基,想在那里盖就在那里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盖多高就盖多高,还有多占宅基地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村庄的面貌。

三是人口流动造成村内闲置房。

有些家庭,人员长期在外居住,或打工、或经商、或种地,房屋及院子长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房屋、院墙破旧。

四是一些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房前屋后、房内房外脏、乱、差。

五是房台村人均住房面积小。

我县沿黄河大堤的房台村,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而由国家投资集中搬迁建设的,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房屋破旧、面积窄小,已经非常不适合现在的生活需求。

据了解,这些房台村每户院落的面积是160平米,正房面积只有51个平方。

这样的村在我县所占的比例很大,全市共有5万左右的人口,我县就占了56个村、8421户的3.5万人,房台村人口数占了我县农村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六是村庄小而分散。

全县333个行政村中,100户以下的村有125个,其中最小的村仅有49口人。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建议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现就如何更加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仅表示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就可以看出,涉及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等,一个单一的机构难以协调这项工作。

大部分地方只下一个文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办事机构、人员、经费、设备没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具体实施和操作。

有的地方领导力量不到位,工作没有思路,资金不落实,问题不解决,几乎完全停留在农民自发建设的阶段。

(二)一些地区的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上面拨应该给政策,同时认为上面应该给予相应扶持,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

面对新一轮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搞村庄规划难度非常大,村级干部三年一届建立不了长效机制,根本不可能长期坚持按规划指导群众建房。

集镇建设、城市建设、工业用地时征地也更难。

(三)新农村规划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2008年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各乡镇组织人员对中心村和居民点的规划进行了规划绘图,但只是在室内做了一些资料,没有广泛征求意见,也没有进行宣传、公示,群众根本不知情,也不知道中心村规划在哪里,居民点定在什么地方,因此现在出现了群众大面积的无序建房、乱占耕地。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建设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

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得红红火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中了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一、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当前,全球经济还不稳定,新农村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之一,作为一项惠民的重大工程,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现代化的桎梏,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迫在眉睫。

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破除城乡对立,实现可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促使农民增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的特点1、政府占主导作用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占主导作用,我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引导、推动和调控。

政府的政策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指标的风向标,政策改变新农村建设即随之改变。

不可否认,政府主导新农村建设在着眼大局,统一集中的调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政府决策者习惯从政府的角度去考虑新农村建设,往往忽略了新农村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

2、多样化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化。

我国虽然总体处于新农村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各地区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自然资源、发展潜力及人文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不同地区呈现出新农村建设速度、发展阶段多样化的发展状态。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1、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产业特色不明显发展是硬道理,没有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于大多数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拉动,农民增收异常困难。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困难问题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困难问题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困难问题
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匮乏:作为边境村庄,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往往难以为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边境地区的地形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

2. 经济条件有限:边境村庄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往往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这就导致了村庄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3. 交通条件不便:边境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往往存在着交通不便、物流配送难等问题,这对于村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4. 教育、医疗等设施不足:边境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相对缺乏,导致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较为困难,也制约了村庄的发展。

5.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边境村庄的相对落后和较为偏远的地理位置,往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这就导致了村庄的发展缺乏持续的动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扶持力度,完善边境村庄的基础设施,引进优秀的产业,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和教育,为边境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边疆新农村所存问题及建议
[摘要]新疆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一直与民族问题、边疆稳定问题、祖国统一问题联系在一起。

推进边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新疆农牧民的温暖,又能有力打击“三股势力”对祖国统一大业的侵扰。

[关键词]边疆农村;科学发展;稳定
1新农村建设是新疆农村工作的长期任务
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但同时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和制约条件。

其中,城乡差距的刚性存在是最迫切和最艰巨的任务。

该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决定着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决定着边疆稳定和统一等重大问题的最终解决。

当前新疆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有:
(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例如,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13,低于全国0.45的平均水平;尚有574万农村人口饮水远未达到安全标准;供热、排污系统在绝大多数乡镇几乎就是空白。

(2)农牧区各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新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发达省区相距更远。

其中文化、教育设施的落后直接阻碍了新疆农牧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广大农牧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农牧民收入水平较低。

据统计,2005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73元,在全国位居倒数第六位。

其中低收入贫困人口数量达224万人。

以上问题的存在及继续恶化,势必导致如下恶果:
(1)削弱了民族和谐共荣的认同感。

广大的农牧区多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城乡差别必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民族分化情绪,并极有可能为少数敌对势力利用。

“东突”势力多繁衍于落后贫穷的农村即可证明这点。

(2)制约了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加大了农牧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农牧民在市场经济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低下,无法拉动内需、无法启动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致使农村整体经济增长乏力。

(3)衍生诸如“新疆病”等治安问题。

农牧区教育的落后导致了一大批低素质的农村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少数民族青少年。

抱着对城市现代生活的向往,他们往往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由于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就业困难。

为生计所逼,很多民族青少年走上了抢劫、偷窃的犯罪道路,滋生了无法回避的“新疆病”。

综上,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将是新疆自治区农村工作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甚至可以说,边疆新农村建设将是新疆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共同发展的突破口和试金石。

2新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三大关键问题
2.1执政行为问题
(1)执政理念被动。

各级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在等待上级政府出政策、出钱,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不足。

(2)执政动机功利化倾向加剧。

表现在新农村建设中短期行为比较突出,诸如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等现象屡屡出现。

(3)执政能力有待提高。

从总体上说,我区现在乡村两级领导的执政能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不够;驾驭农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政策水平不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强;基层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2.2农民素质问题
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边疆新农村的主体,新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广大农牧民素质的高低。

客观地说,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技能总体较差。

主要表现就是: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易于满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的观念十分强烈等。

这无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障碍。

2.3制度环境问题
(1)受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全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新疆农村经济发展游离于全国经济发展的边
缘,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十分有限。

加上人流、物流、信息流落后于发达地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其脆弱。

(2)新农村建设的事权划分尚不明确。

目前,还没有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确立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权责。

形成了“中央画蓝图,省市出政策,乡镇盼资金,农民等着看”的失调局面。

(3)现行财权格局亟待调整。

在事权不明确的同时,各级政府财权呈失衡状态,财权和事权人为割裂。

特别是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仍然没有把边疆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疆域因素、气候因素、地理因素、民族因素打人分配框架之中。

3建设边疆新农村的现实建议
3.1尊重农牧民主体地位,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
(1)广泛听取民意,尊重农牧民意愿,围绕农牧民需求和好恶开展工作。

要强化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农牧民的兴趣吸引到对自身关注的事业中去,形成共治局面。

(2)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培训。

建设新农村,必须先培育一代新农民。

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城市的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认真组织好农民务农技术培训。

(3)要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改革,要建立真正的农牧民所有和农牧民所治的社会组织,以确保农牧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2稳定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新疆实际,多渠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村庄整治,努力改善村容村貌。

(2)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改善和明显改变贫困乡村基础条件、生存环境和生产设施,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机制。

(3)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根据“多予、少取”的方针,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实行自治区对乡直接转移。

(4)集中财力解决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公益性事业(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政府应通过预算建立专项基金或发行专项国债,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再让
农民“自费革命”了。

3.3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把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覆盖率和转化利用率。

3.4建立和谐的中央政府与新疆民族地区的财政分配关系
(1)调整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政府的事权与财权。

在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政府之间划分事权、分割财权,要切实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使之区别于一般地区。

特别要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领土完整等政治角度出发,承揽与之相对应的事权,并通过收支划分保证财力支撑,使得民族地区得以实现与其他地区享受基本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2)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在保障民族地区的财政自治权的前提下,制定《民族自治地区转移支付暂行条例》,逐步建立以因素法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尤其要考虑民族因素、贫困因素、边境因素、地理气候因素。

(3)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下,继续完善分税制。

赋予民族地区税收管理权限,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在自治区内实行的特殊优惠税收政策权。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05、2007、2007、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郑迎春.农民减负与政府减负[J].湖北社会科学,2003(4):79—80.
[3]马大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M].2002.
[4]鄢奋.当前农民科技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8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