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河文明与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
黄河文化在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第23卷第7期黄河文化在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张丹(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以洛阳市龙门石窟世界遗产园区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黄河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对黄河文化在洛阳龙门石窟世界遗产园区内的景观设计的体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深度挖掘洛阳代表性的黄河文化;注重发掘和保护石窟艺术;统一规划景观设施,重点突出地面铺装在体现黄河文化方面的作用,深度挖掘洛阳地方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等,以期对黄河文化在其它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设计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文化;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龙门石窟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7-0038-021引言景观是一个综合构成的整体,景观设计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要遵循艺术美的规律,要考虑经济因素,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升华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凝结,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切。
2黄河文化的相关概况2.1黄河文化的特征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发生,精密言之,并不赖藉黄河本身,他所依凭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
每一支流之两岸和其流进黄河时相交的那一个角里,却是古代中国文化之摇篮地⑵。
黄河就像一棵大树,播撒在这树形一样大大小小的支流上的地域性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通过冲突、融合,汇聚成浩瀚博大的黄河文化灼。
作为一种复合的文化体系,黄河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稳定性。
比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河南裴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和甘肃大地湾文化融合的结果;龙山文化的发展也是融汇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而且黄河流域是封闭的大河大陆型的地理环境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其流域形成了稳定的农业文化,它不同于流动性极强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农业的定居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厚重、务实、安定的正统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要与自然和谐统一⑷。
论黄河文明与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
样地之一 , 中国优 秀旅游城 市” “ 。三 门峡黄河库 区为省级湿地 自然保护 区, 被誉为 “ 白天鹅之城” 在三门峡黄河段 , 以饱览充满神奇色彩的黄 。 可 河, 观赏黄河两岸独特 的风光 、 众多 的名胜古迹 , 领略豫西奇特 的风土人 情, 追溯 中华 民族 的古老文化 。春季 , 可欣赏“ 不是漓江 , 胜似漓 江” 的清 水奇 景 ; 夏季 , 可体验 “ 不尽 黄河滚滚来 ” “ 、 奔流到海 不复还 ” 的磅礴气 势; 秋季 , 可观赏黄土高原 的 自 然风貌 ; 冬季 , 可尽览“ 天鹅寻踪 ” 的奇 观。 黄土高原 、 峡谷风光与黄河文 化融为一体 , 构成一 幅充 满民族地方 特色 的风情 画卷 。 2 九州腹地” 阳。 . “ 洛 洛阳是著 名历史 古都 。 洛阳市旅游景点众多 , 著 名景点 有龙 门石窟 、 白马寺 、 洛阳关 林 、 阳古 墓博物馆 、 浪底工程 以 洛 小 及牡丹花会等 , 这些景点 品位高 、 文化 内涵十分丰富 。在洛 阳黄河段 , 可 享受小 浪底 风光的迷人乐趣 。小 浪底 大坝高 2 8 , 1 米 全长 16 . 米 , 66 7 大 坝拦截 上游河 水 , 使这里 的黄 河变成 了 20 9 平方 千米的人 工湖泊 , 可谓 “ 峡平湖 ” 高 ;大坝蓄水使八里胡同峡两岸新出现了孤山峡和龙凤峡 , 共 同组成 了新奇 的“ 黄河三峡” 景观。 3 中原绿城” . “ 郑州。郑州是河南省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中心。郑州城 市绿化率达 3.% , 为“ 5 5 被誉 中原 绿城” 。郑州是 一个古老 的城市 , 早在 3 0 年前 , 50 就是商王朝 的都 邑。郑 州旅游景点较 多, 市中心建有“ 二七 ” 广场和纪念塔 。 内有商城遗址 , 市 市北有新石器时代大河村遗址 , 市西有 抗F t 名将吉鸿 昌墓 , 北郊有黄河游览区。 郑州黄游览 区 , 于郑州西北 3 位 0公里处 的黄河 南岸 , 临黄河 , 北 南依岳 山、 广武山。现开放五龙 峰、 岳山寺 、 骆驼 岭和汉 霸二王城 四个景 区, 数十个景点。 在五龙峰 , 有象征黄河 与中华 民族之间骨 肉关系的哺育 塑像 ; 有反 映河南古地理 环境和悠久历 史文化的象苑 , 有歌颂黄河 文化 和新中国建设 成就的黄河碑林 ; 有以极 目阁为 中心的亭 台楼 阁等一系列 医林 艺术 建筑 。在岳 山寺景 区, I 有巍然耸立 、 直刺蓝天 的紫金 阁 ; 以向 有 阳山为体 、 以山顶 为像 、 高达 16 的炎黄二帝像 。在骆驼岭景 区, 0米 有古 代治水英 雄大 禹的塑像 。 在汉霸二王城北侧的绝壁上建有反 映楚汉战争 的《 战马嘶鸣》 塑像 , 再现 了黄河古文化 的深厚 内涵。 4“ . 七朝古都 ” 开封 。 开封是我国首批 2 座历 史文化名城之一, 4 七朝 古都 。 在开封黄 河段 , 可欣赏 “ 悬河 ” 奇观 。 黄河开封河段地势平缓 , 沙 泥 不 断淤积河道 , 导致河床不断增高 , 黄河的堤防相应筑高 , 形成“ 悬河” 奇 观 。汛期水面高 出地面 1 , 6米 形成“ 悬河凌空 , 大堤巍峨” 的奇 特景 观。 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是黄河文化和华 夏文明的发祥 地 , 该区古文化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经济发展也位居河南 前列 , 市密度 大 , 城 旅游资源开 发较早 , 发展前景十分广 阔。所 以, 发展旅 游业应 以“ 黄河 文明f 古 古文 化、 历史古迹) 为特色 , 作 以黄河 自 然奇 观和其他旅游 资源 口 阳牡丹 、 洛 太极拳) 为补充 , 以黄河作为主轴 , 实行多元开发 。 三、 构建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面临的问题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黄河文 明为基 础 , 旅游资源和景 区 对 进行重新整合 , 实施旅游产业集聚战略 , 构筑黄河 文明旅 游带产业集群 。 然而 , 河南黄河旅游带发展仍 面临不 少问题 , 主要有 以下五个方面 : 1 识上存 在偏差。“ . 认 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 建设 的思路 不明晰。没 有形成 以黄河为主轴 , 河南沿黄河各 旅游 区联 系起来 , 将 实现 区域 合作 , 功能互补的区域协作 、 共同发展 的平 台。而是各 自为战 , ( 下转第 2 5页) 6
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探究
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探究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神话”。
黄河流经的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和发展中心。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经承载了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瑰丽的篇章。
黄河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也说明了黄河流域的文明之路是历史的承续,是以人类经验为根基建立起来的。
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黄河流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中安家落户,关爱自然、居住协作,逐步发展形成了原始文明。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在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和相互学习中逐渐发展。
当时的黄河文明主要以农业和陶瓷制造为主。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高度发达的文化和艺术形态,如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在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中期,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继续相互影响,召开了第一次形式上的“联合国”。
在这个时期,商朝统一全国,形成以商周文明为主的“世界文明”。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农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社会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问思想大为开展,实现了对古代文化的蓬勃发展。
随后,秦汉朝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中原地区实现了统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动了黄河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黄河文明的文化内涵黄河文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文明,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是团队协作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古代农民通过观察自然、研究耕作方法和育种技术等文化传统,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体现了古代农民集体的智慧和毅力,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黄河文明中,人们也形成了独特的宗教观念和丰富的传说神话。
例如,读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山海经是一部主要内容和亲民切希神话故事的传统文化电影,显然,这其中的讲述正是这片土壤上所提炼出来的当时人们的宗教观念和天赋传说。
促进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促进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中,河南提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强省转变,并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河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此,要处理好几大关系。
文化引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是文化生发、延续、传承之基。
不管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是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为抓手,打造河南新的主导产业,首先要处理好的是文化引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就要求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过程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头等大事。
为此,基于河南山形水系的生态框架,以黄河干流为主线,以太行山、伏牛山、熊耳山等山地为屏障,以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为主要串联廊道,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历史人文遗址周边环境建设、沿线居民房前屋后小环境整治,加快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促进自然与人文协同,确保自然山河、历史人文动脉与社区家庭之间的绿色畅通。
标识工程与轴带贯通的关系。
文化旅游带建设既要点的标识,也要线的烘托,更要带的协同。
在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过程中,做好标识工程建设,下好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功夫,开展保护开发中的轴带贯通行动,是缺一不可的。
为此,对于河南黄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在基于山水形势重点打造标志性山水景区的同时,更要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全域旅游,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生动局面。
对于流域历史文化资源,要以华夏历史演进史为径,深化对仰韶文化、夏文化、殷商文化、周秦文化、汉魏文化、隋唐文化、北宋文化的研究,在摸清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家底基础上,组织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可观可游的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
对于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行动,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基于文化地域但不局限于地域行政区划,做好同类、同时期文化保护开发行动的协同。
河南文旅融合申论范文
河南文旅融合申论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文化旅游融合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和精神内核,而旅游则是展示这一区域的窗口和载体。
文化旅游融合,就是让游客通过旅游的方式了解、体验和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从而加深对该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更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河南文旅融合的现状河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省份,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发展相对独立,导致两者之间的融合并不密切。
很多景区只注重景观的打造和门票的收入,忽视了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这不仅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受大打折扣。
要实现文化旅游融合,首先需要做好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挖掘。
通过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打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的旅游产品。
其次是要加强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河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是要加强文旅融合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景区的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质量。
河南文旅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到河南的文化财富和旅游乐趣。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河南能够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的典范,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05字】第二篇示例:一、河南文旅融合的意义目前,河南的文旅融合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洛阳龙门石窟、郑州黄河风情带、开封龙亭公园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河南的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开发,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游客体验不够好,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黄河文明的特点
黄河文明的特点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孕育了中国古代的黄河文明。
黄河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水文地理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黄河文明的特点。
一、水文地理环境黄河流域地处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其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黄河决堤泛滥的现象,虽然带来了一定的自然灾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泥沙的沉积,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因此,农民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丰收的农业生产,这也是黄河文明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农业发展黄河文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农业的发展。
受到黄河的灌溉和泥沙的肥沃影响,农民可以利用这片土地开展高产农业生产。
他们发展了灌溉农业技术,创造了流域间灌溉和地下引水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
此外,他们还培育了适应这片土地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豆类等,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结构黄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特点。
首先,黄河文明时期的社会形成了以部落为单位的组织结构。
各个部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与竞争,但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黄河流域的社会存在着一种封建的等级制度。
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祭祀和战争活动成为维系统治者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此外,黄河流域还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工匠和商人阶层,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四、文化传承黄河文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建造了众多的祭坛和墓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品。
例如,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信息,成为研究古代汉字演变的重要资料。
此外,黄河还是中国古代文明诞生的摇篮,孕育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传承者,如孔子、老子等。
这些都是黄河文明独特的文化特点。
综上所述,黄河文明的特点体现在其特殊的水文地理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河南省大黄河之旅策划案
大黄河之旅——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策划方案(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17日第一章 基础分析一、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概况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横跨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地形板块,经由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入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黄河河南段包括现行河道和明清黄河故道两部分。
现行河道西起三门峡市所属灵宝市豫灵镇与陕西、山西交界处,东北到濮阳市所属台前县吴坝镇与山东交界处,全长711公里。
明清黄河故道是指从开封市的兰考县到商丘市的虞城县,全长约150公里的历史河道。
黄河河南段地形地貌丰富多彩,峡谷型、过渡型、悬河型、宽浅型等河道景观汇集于此,高山、峡谷、丘陵、平原、滩涂、湿地等自然奇观分布两岸。
黄河河南段流域内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国家形态最早在此形成,文化观念最先在此发端,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是整个黄河流域的精华,也是大黄河之旅的黄金旅游带。
二、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开发条件分析(一)优势(strength)1、大黄河之旅是国家旅游局重点培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
黄河黄金旅游带、长江旅游带和丝绸之路旅游带是国家旅游局重点推出的三条品牌旅游线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黄河流域自然与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历史与人文资源悠久厚重,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近年来,大黄河之旅作为国家面向全世界重点培育和推广的精品旅游线路,正日益成为广大游客认知和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全国旅游的名片。
2、河南黄河黄金旅游带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国家大黄河之旅的首要支撑。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区域经济基础雄厚,是大黄河之旅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河南重点打造的沿黄“三点一线”(郑州、开封、洛阳)黄金旅游线路品牌已享有盛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也已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
导游证全真模拟100题
导游证全真模拟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 )点火发射,(1.0)A、太原卫星发射中心B、西昌卫星发射中心C、文昌卫星发射中心D、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确答案: D2、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扬州开幕,本届园艺博览会以( )为主题,于4月8日至10月8日在扬州仪征枣林湾举行,展期共184天。
(1.0)A、“融入自然、改善生活”B、“绿色生活、美丽家园”C、“体验自然之美”D、“绿色城市、健康生活”正确答案: D3、地陪前往机场接机,到达机场经询问旅游团乘坐的航班晚点5小时,地陪应该( )。
(1.0)A、原地等候B、报告旅行社,听从安排C、回家等候D、先完成其它工作正确答案: B4、佛教四大名山中,( )是我国惟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道场的佛教圣地。
(1.0)A、五台山B、普陀山C、峨眉山D、九华山正确答案: A5、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是( )。
(1.0)A、安徽祁门B、杭州梅家坞C、阿里山D、福建安溪正确答案: D6、孔子学说及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
(1.0)A、仁学B、礼治C、民本D、性善正确答案: A7、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所赞美的景观是( )。
(1.0)A、乌江山水B、长江三峡C、塞上江南D、漓江山水正确答案: D8、在未来社会,人们的文化修养更高,对知识的更新更加重视,尤其文化旅游、专业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让导游业务呈现出( )的发展趋势。
(1.0)A、导游手段科技化B、导游职业自由化C、导游方法多样化D、导游内容高知识化正确答案: D9、济南趵突泉中的“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这幅楹联属于( )。
(1.0)A、节令联B、喜庆联C、杂感联D、名胜联正确答案: D10、在旅游途中如果有游客被毒蛇咬伤,导游员应该马上用绳、布带或其他植物纤维在伤口上方超过一个关节处结扎。
为免组织坏死,最好每隔( )放松一次。
河南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路径研究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旨在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实现文旅融合的多赢效果。
一、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的黄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时,河南还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和旅游景点,如郑州的嵩山少林寺、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少林寺和云台山等,这些景点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
二、文旅融合的重要性文旅融合是当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黄河流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借助旅游的平台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通过文旅融合,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能够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河南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的路径研究(一)积极构建黄河文化品牌为了打造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示范区,河南需要积极构建黄河文化品牌,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河南可以通过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二)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河南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相关保护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弘扬黄河文化,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文旅融合的效果,河南还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这包括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通过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示范区的发展。
郑州黄河文化调研报告
郑州黄河文化调研报告
郑州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耸立于城市中心的黄河文化是郑州的骄傲和象征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郑州黄河文化的发展和保护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郑州的黄河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郑州古城区为代表的历史遗迹集中分布,如城墙、古建筑等,展示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郑州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场馆,收藏和展示了大量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物和文献,为人们了解和体验黄河文化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然而,郑州的黄河文化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古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黄河文化遗产的丧失。
其次,对黄河文化的传承与挖掘仍有待加强。
尽管郑州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举办文化节、开展宣传活动等,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平衡也需要思考和解决。
黄河文化的旅游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本质价值,避免简单商业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对于无法保留的建筑,应及时进行文物保护和转移。
其次,加大对黄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力度,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项目,以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播,通过文化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强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总之,郑州的黄河文化作为城市的瑰宝,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措施和传承努力,才能使黄河文化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郑州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和旅游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和旅游带作者: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9期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和旅游带。
《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发挥上游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始、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优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支持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中游依托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人文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下游发挥好泰山、孔庙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作用,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大石窟文化保护力度,打造中国特色历史文化标识和“中国石窟”文化品牌。
依托陕甘宁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路线、西路军西征路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南梁革命根据地、沂蒙革命老区等打造红色旅游走廊。
实施黄河流域影视、艺术振兴行动,形成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
《纲要》还提出,要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开展黄河文化资源全面调查和认定,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
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
对濒危遗产遗迹遗存实施抢救性保护。
严格古长城保护和修复措施,推动重点长城节点保护。
支持西安、洛阳、开封、大同等城市保护和完善历史风貌特色。
实施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
提高黄河流域革命文物和遗迹保护水平。
完善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要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
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多源性多样性。
开展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系统阐发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建立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黄河文化体系。
黄河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河南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76黄河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以河南为例◎王冠波摘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世界历史上四大古国的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沿岸区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区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及横河流域,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发源于广袤富饶的黄河流域。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流经9省区,生生不息,见证了炎黄子孙五千年所创造的伟大发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为传播黄河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黄河文化;黄河精神;黄河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
黄河文化从这里产生,是构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河南地处黄河文化核心区域,历史地位重要,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
黄河文化资源经过长时间的综合发展,形成了丰富厚重、种类齐全的特点,在整个黄河流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黄河文化资源的类型(一)黄河文化的概念广义上的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和黄河流域的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上,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群众及其水利工作者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基本理论和行为方法的融合。
它主要包括精神、观念、价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
黄河文化首先是一种流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
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流经的9省区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以地域来看,黄河流域的文化包括青海省的高原文化、四川地区巴蜀文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文化、甘肃省的陇南文化、陕西地区的三秦文化、山西省的三晋文化、河南省的中原文化、山东省的齐鲁文化等。
沿黄河流域各个省区在传播黄河文化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而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段,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河南地区的黄河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多彩。
(二)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类型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市、28个县(市、区),全长711公里,总面积达3.62万平方公里,河南的黄河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
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助推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作者:程璐瑶金彩玉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20年第03期黄河文明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华夏民族之根。
河南省位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境内黄河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要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动力,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促进黄河流域高品质发展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针对性地开发黄河流域文化旅游的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引言为了国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我国通过促进文旅融合,传承与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政府于2018年进行改革,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使旅游业得到密切关注。
河南省有着厚重的历史,是黄河文化的源头,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几年旅游发展迅速,为该省实现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前提。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常住人口数量过亿,多年来以第一产业为经济支柱。
文化与旅游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因此,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黄河流域乃至河南省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应牢牢抓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黄河流域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河南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
黄河流经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濮阳、三门峡、新乡、焦作和济源等市,沿黄河各市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区,他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如郑州的殷商文化、开封的汴梁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等。
“最早的中国”——偃师二里头遗址;刚柔并济的汉族传统拳术——陈家沟太极拳;“中华之根”——新郑黄帝故里,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繁荣河南黄河流域旅游事业的宝贵资源。
(二)旅游业快速发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18年底,全省四星级酒店、旅行社、4A级以上景区数量分别为432家、1 137家和178家。
黄河文明的源头河南旅游中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
黄河文明的源头河南旅游中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黄河文明的源头:河南旅游中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在中国的北部地区,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并且在河南省有着重要的地位。
河南省位于黄河下游,其丰富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河南旅游中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揭示黄河文明的源头。
一、西王母故里在河南旅游中,西王母故里是一处不可错过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
据史书记载,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也是农耕之神。
她是黄河文明中对农耕活动的崇拜和祭祀的象征。
在西王母故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展示古代农耕活动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到当时农耕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二、云台山河南的云台山也是一处重要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
云台山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其丘陵地貌和肥沃的土壤为古代农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云台山的考古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与农耕活动相关的文物,如农具、农作物种子等。
这些文物的发现揭示了古代农耕文化在河南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三、商周古墓群商周古墓群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墓葬史上的重要发现。
在这些古墓中,出土了丰富的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器物,包括农具、陶器、礼器等。
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珍贵资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农耕方式、农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考古遗址公园河南省还有许多以古代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如郑州的二里头遗址公园和开封的洛阳牡丹山考古遗址公园等。
这些公园不仅保留了遗址的原貌和建筑,还通过展板和雕塑等形式向游客展示了古代农耕文化的精髓。
游客可以在这些公园中感受到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了解到黄河文明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五、农民画艺术河南省的农民画艺术是古代农耕文化的活跃表现形式之一。
农民画以农耕生活和农民社会为题材,用独特的形式和色彩表达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感。
参观农民画艺术展览是了解古代农耕文化的另一个途径,也是体验黄河文明的源头的重要方式之一。
六、结语河南旅游中的古代农耕文化遗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黄河文明的源头的机会。
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的对策建议
90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的对策建议*VV郑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提升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增强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河南作为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需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
高质量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样板,不仅是推动河南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也关系到文化强省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作为我国首创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国际上并无先例可循,国内从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近年来相关省(区、市)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
可结合河南实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经验,把准备工作做足,倾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和示范区。
一、河南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必要性第一,河南省是国家几大文化公园的重要交汇处。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同时涉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省份。
其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要涉及河南省的14个地市,可以说,河南省在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理空间区位优势。
第二,河南省是以黄河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河南省是黄河流域人类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之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区域,也是黄河文化形成、发展、融合、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区域。
特别是河南省沿黄地区是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国家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
第三,河南省拥有新时代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资源优势。
位于黄河流域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安阳)有4座在河南省境内。
河南省黄河流域及沿岸附近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世界地质公园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关键载体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底色深刻理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内涵是理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底色的基础。
“国家”是建设主体,表明国家文化公园是站位于国家需要而提出的,着眼于国家文化的长远发展,关乎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未来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文化体制;“文化”是建设内容,选定的是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彰显了国家文化公园的灵魂和根本,跨越行政界限而串联文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系统;“公园”是建设属性,凸显的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公益和开放特征,以特定的文化空间为载体,协调推进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以及创造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关键载体阴师永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就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制定了总目标。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集标识性、创新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重大文化工程,要全面理解其概念内涵、价值彰显、功能定位、传承展示和建设路径,着重突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底色,着力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驰而不息实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目标。
巩义河洛汇流处转化、创新性发展,最终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黄河是建设范围,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范围进行了限定,同时也集中突出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核心文化符号。
可以说,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创新性概念中,文化是其中的灵魂,也是核心,要大力突出“文化”的首位性,强化文化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这既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凸显文化特色的应有之义。
基于黄河文化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南初步构建了“一廊一核五区”的格局。
弘扬黄河文化大格局的谋划与建设,凸显了黄河文化在全省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为旅游强省建设夯实了文化根基。
具体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而言,河南致力于打造“一核三极、一廊九带”的战略布局:“一核”为郑汴洛大河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三极”为豫晋陕、豫冀鲁、豫皖苏等3个跨省域联动发展增长极;“一廊”为黄河干流文化旅游廊道,“九带”为伊洛河、古济水—沁河等9条黄河文化旅游带。
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杨俊博【摘要】the State Council put forward the decision of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ultural tourism zone in Henan".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Henan Yellow River Gold Tourism Belt with the wisdom tourism complies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nan.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difficult problems of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o as the supply and demand are concerned, and the lack of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tourism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tardy progress of intelligence of some cities, etc.Connective docking platform of supply and demand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urism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creas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ccelerated and other specific measures worked out so as to promote Henan yellow river gold tourism belt with the wisdom tourism.%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在河南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的打造,顺应了当今河南旅游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科技企业与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供需对接难、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部分城市智慧化进程慢等问题.应建立需求对接平台、加大旅游信息化宣传力度、加快建设区域间部门协调机制等具体措施,以促进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作者】杨俊博【作者单位】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洛阳471934;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8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带包括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商丘、濮阳等6个城市,涉及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交通等五大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黄河流域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黄河每年的泥沙淤积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适宜。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这一点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农作物能够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中生长和收获。
再次,黄河流域地形高差大,河谷平原宽阔。
黄河流经的地区地势平坦,易于农田开垦和农业生产。
这使得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大规模的耕作和农业生产,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另外,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还与水文条件和交通运输有关。
黄河流域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包括洪水、水库调水、灌溉等。
为了有效地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人们发明了灌溉技术,建造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例如引黄灌区等。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造不仅解决了黄河流域的干旱问题,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生产。
此外,黄河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人们主要通过水路进行交通运输。
黄河流域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天然水路网,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和物资的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黄河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社会已经形成。
到了商代晚期的夏、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已经成为一个有强大国家和稳定政权的地区。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中原文化兴起,中原文化逐渐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权形势发生了变化,黄河流域也发生了剧变。
中原地区分裂成多个互相对立的小国,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关注Focus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1(上)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文化支撑。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经济地带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要以黄河文化为抓手,做好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态两篇大文章,用实际行动实现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共赢的生动局面,大力建设以黄河文化为内在支撑的融合发展带。
一、黄河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源泉长期以来,桀骜不驯的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犹如一条黄龙在今天津至江淮这一广大区域内摆动,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直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才改走现行河道。
建设生态黄河,在黄河流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刻不容缓,事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1.黄河文化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老子《道德经》中强调道法自然,《黄帝内经》在述及病因时也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庄子》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等,都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协调发展关系,这种思想影响着中国数千年的朴素的生态观。
另外,从中国古代重要的成文法典《秦律》中也可以窥见古人尊重自然的深刻思想,“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强调节用,“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强调人类开发要控制在自然承受的范围内,“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强调自然规律的作用等。
黄河文化是人水和谐、崇尚自然思想的宝库,可以说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
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注重把握自然规律,逐渐形成了天、地、人和谐的思想,按照自然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并把这种观念用于指导治水上。
大禹治水就是“因水以为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阴师永伟桃花峪黄河大桥6师”,根据实际情况而治理水患。
西汉贾让提出“治河三策”,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多穿漕渠”“分杀水怒”,下策是修缮堤防,总的来说是不与水争地。
黄河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以河南省黄河旅游开发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095) 作者简介:周瑞雪(199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 王露瑶(199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陈玉英(1971-),女,河南开封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 杨 含(199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休闲。
22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年8月下名中外的休闲城市,2013年被评 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其主要旅游资源有龙门石窟、白云 山、白马寺、重渡沟、龙峪湾、天池山、龙潭大峡谷、黄河小 浪底风景区等。
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一直是沿 黄省区旅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学者对黄河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也较多,如石正方、张慧霞、苏建军、许韶立等先后撰文提出 “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构想[1-4];薛宝琪、范红 艳提出“构建大黄河旅游带”的设想;曹新向、苗长虹提出了 在黄河流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发模式。上述结果表明关于 黄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沿黄自然与历史文 化资源的区域开发与利用方面,且成果多集中于河南的郑-汴洛旅游带及宁夏的黄河旅游黄金走廊以及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 地区、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地区和以曲阜为中心的鲁中地区。 部分学者虽提出了构建沿黄旅游带的构想,但并没有形成系 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本文基于“点—轴”理论,以河南省为 例,提出了整合开发黄河沿线各地区旅游资源的“点—轴”开 发模式,进一步整合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 河南省沿黄地区旅游的巨大潜力。
二、“点—轴”开发模式的价值分析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 提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 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 这种经济中心称为点轴开发模式的点,点是带动次一级区域 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轴是在一定方向上具有联结若干不同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河文明与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作者:林龙飞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09期摘要:河南是黄河文明的核心地带。
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是由三门峡旅游区,洛阳古都旅游区、郑州都市旅游区和开封古都旅游区组成,黄河将这四大黄河文明旅游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行产业集聚战略,构筑黄河文明旅游带产业集群,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先选择。
但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构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加强区域协作,采取产业集聚战略,将黄河文明旅游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
关键词:黄河文明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产业集聚战略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263-0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河南,连接着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四座文化古城,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高品位旅游资源富集的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
一、黄河文明与河南河洛文化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
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
然而,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都在盛极一时后,出现了较长时间的文化断层。
只有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一直长盛不衰,持续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黄河文明正式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与上述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海岱地区的太吴、少吴时代。
据文献记载,他们的部落主要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生息、发展。
夏、商、周三代是黄河文明发展阶段。
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
在大中原域内的河洛地区文化是黄河文明的核心。
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
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人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
在河洛文化圈内,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
考古发现了属于王朝性质的都邑有登封王城岗原八方遗址古城、新密新寨古城、偃师二里头城址、郑州商城、偃师尸乡沟商城、安阳殷墟和洹北商城以及在陕西和洛阳发现的西周、东周都城遗迹,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均在河洛地区。
河洛文化是黄河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在这一历史阶段,出现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政权体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家机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出现了比较规范的文字,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划时代的青铜文化闻名中外。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易经》等许多不朽之作。
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学派也如雨后春笋在河洛地区出现,开创了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封建帝国文明是黄河文明的兴盛期。
自秦汉开始直至北宋,一千多年来,河洛地区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封建,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
汉承秦制,对这一重大文明创造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推广。
宋代的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天象历法、农学、地学、医学:水利、机械、建筑、冶炼、陶瓷、酿造、纺织、造纸、活字印刷等科学技术,都创造了历史奇迹;汉赋、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都攀登上文化艺术的高峰;留传后世的各类史书浩如烟海,记载了古往今来王朝兴替以及社会发展的历史。
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时始于西安,东汉至隋唐时始于洛阳,西安、洛阳在当时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市,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明享誉世界。
宋室南迁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发生了变化,但也丝毫不能动摇黄河文明和河洛文化的历史地位。
二、构建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基础和条件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是由三门峡旅游区、洛阳古都旅游区、郑州都市旅游区和开封古都旅游区组成,黄河将这四大黄河文明旅游区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品位高、互补性强。
1“黄河明珠”三门峡旅游区。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黄河文化的发样地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三门峡黄河库区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白天鹅之城”。
在三门峡黄河段,可以饱览充满神奇色彩的黄河,观赏黄河两岸独特的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领略豫西奇特的风土人情,追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春季,可欣赏“不是漓江,胜似漓江”的清水奇景;夏季,可体验“不尽黄河滚滚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磅礴气势;秋季,可观赏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冬季,可尽览“天鹅寻踪”的奇观。
黄土高原、峡谷风光与黄河文化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充满民族地方特色的风情画卷。
2“九州腹地”洛阳。
洛阳是著名历史古都。
洛阳市旅游景点众多,著名景点有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关林、洛阳古墓博物馆、小浪底工程以及牡丹花会等,这些景点品位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在洛阳黄河段,可享受小浪底风光的迷人乐趣。
小浪底大坝高218米,全长1666.7米,大坝拦截上游河水,使这里的黄河变成了290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可谓“高峡平湖”;大坝蓄水使八里胡同峡两岸新出现了孤山峡和龙凤峡,共同组成了新奇的“黄河三峡”景观。
3“中原绿城”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郑州城市绿化率达35.5%,被誉为“中原绿城”。
郑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
郑州旅游景点较多,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纪念塔。
市内有商城遗址,市北有新石器时代大河村遗址,市西有抗日名将吉鸿昌墓,北郊有黄河游览区。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西北30公里处的黄河南岸,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
现开放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和汉霸二王城四个景区,数十个景点。
在五龙峰,有象征黄河与中华民族之间骨肉关系的哺育塑像;有反映河南古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象苑,有歌颂黄河文化和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黄河碑林;有以极目阁为中心的亭台楼阁等一系列园林艺术建筑。
在岳山寺景区,有巍然耸立、直刺蓝天的紫金阁;有以向阳山为体、以山顶为像、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像。
在骆驼岭景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塑像。
在汉霸二王城北侧的绝壁上建有反映楚汉战争的《战马嘶鸣》塑像,再现了黄河古文化的深厚内涵。
4“七朝古都”开封。
开封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七朝古都。
在开封黄河段,可欣赏“悬河”奇观。
黄河开封河段地势平缓,泥沙不断淤积河道,导致河床不断增高,黄河的堤防相应筑高,形成“悬河”奇观。
汛期水面高出地面16米,形成“悬河凌空,大堤巍峨”的奇特景观。
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是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该区古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也位居河南前列,城市密度大,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所以,发展旅游业应以“古”黄河文明(古文化、历史古迹)作为特色,以黄河自然奇观和其他旅游资源(如洛阳牡丹、太极拳)为补充,以黄河作为主轴,实行多元开发。
三、构建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面临的问题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对旅游资源和景区进行重新整合,实施旅游产业集聚战略,构筑黄河文明旅游带产业集群。
然而,河南黄河旅游带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认识上存在偏差。
“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建设的思路不明晰。
没有形成以黄河为主轴,将河南沿黄河各旅游区联系起来,实现区域合作,功能互补的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平台。
而是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削弱了河南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2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河南黄河旅游带四个主要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其他五个地区旅游产业差距更远,产业布局不合理,旅游景点呈点状分布,布点杂乱无章。
景区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合作少,竞争多。
在旅游产业要素中,旅游购物和娱乐环节十分薄弱。
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雷同、缺乏特色,购物消费只占旅游消费的5%,是全国平均数的1/4,而海南、云南等省份达到40%以上。
旅游景点的娱乐活动则几乎没有。
3旅游行业管理紊乱。
旅游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性产业,必须依靠多部门间的联动。
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等沿黄河旅游城市和景点缺乏必要的区域协作,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相互掣肘,部门之间缺乏联动,管理失范。
4旅游整合营销不突出。
目前,河南省旅游宣传促销存在一定偏差:旅游宣传促销集中宣传“三点一线”,即郑、汴、洛三个城市及连接三地的旅游线,过分强调河南“文物大省”的旅游形象。
单一主题形象不利于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应对黄河文明旅游带四个城市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实施整合营销,形成合力,打造强势品牌。
5运行机制不灵活。
河南省的旅游开发仍然是政府行为,政府包办一切,由政府主办,而不是政府主导。
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匮乏。
景区经营管理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管理效能低。
同时,由于黄河文明旅游带所在城市和地区缺乏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本位主义现象严重。
四、构建河南黄河文明旅游带的策略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构建黄河文明旅游带,是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的关键。
1改革管理体制,壮大旅游产业。
改革旅游区现行的“诸侯割据、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根据“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原则建立一级政府性质的“黄河旅游带管理委员会”,使该区域旅游企业和各类旅游管理部门都接受它的统一领导。
同时,必须赋予该管委会足够的权限,使它能够充分行使一级政府的权力,使它对旅游区的保护、建设和日常行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能够充分利用审批手段、规划手段、协调手段、经济手段以至法律手段,对景区进行行业管理。
2拉长产业链条,重视商品开发。
围绕河南黄河旅游带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物资源,可以在文化上大做文章,结合具件情况在景区创办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
对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重点开发度假式旅游,拓宽旅游产业的覆盖范围。
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发挥河南土特产和传统工艺方面的优势,进行深度开发。
如洛阳的唐三彩、四大怀药、金银花、金针菜、山萸肉、猕猴桃、鸡心枣、灵宝苹果、驻马店小磨香油等。
为旅游者提供不同层次需要的旅游纪念品。
3努力做好宣传,尽显中原形象。
以“黄河旅游带管理委员会”牵头,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新闻发布会、节庆纪念活动、展览会、广告、企业刊物等形式,高频率、高密度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使河南旅游主题形象“河南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