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2 3”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
平鲁职中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一、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2005年全国高职招生268万人,比2000年增长了4.5倍。
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持续增长,上海等地区中职生的升学比例甚至超过30%,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中高职衔接制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由于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往往是各自独立、相互分离,因此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凸现了出来。
1.非专业对口衔接,造成知识和技能错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扩大生源,并未严格按专业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有的地区只是分成文、理两大类“对口”招生。
由于非专业对口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无用,几乎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新专业,而文化基础又不如普通高中毕业生,严重影响高职教育质量。
2.非一体化设计的专业对口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有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许多学校按普通高中毕业生设计教学计划,这样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许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有些专业重复率超过60%。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根据2004年教育部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分析比较三年制中职和两年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工专门化方向)专业课程(见表1)。
我们发现高职的三类专业课共开设15门,合计1460学时,其中有11门课程与中职出现重复,学时数超过1100学时,约占专业课总数的75%。
3.高职专业课程零起点,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理应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高职专业课从零起点开始,而且专业课学时数少于中职。
仍以上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高职的专业课比中职少790学时,可能出现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反而不如中职毕业生。
如果不计最后一学期的企业实践,高职生在校专业学习仅1100学时,显然难以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3+3”中高职衔接课程是指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的学习规划和课程设置,使中职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后可以直接升入高职院校就读。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
为了实现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中职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有的擅长机械制造,有的擅长计算机编程,有的擅长酒店管理等。
在模块化设计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如机械制造模块、计算机编程模块、酒店管理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学校的教学需求。
高职学校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需要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在模块化设计中,可以根据高职学校的教学需求设立适应专业特点的模块,如机械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酒店经营管理模块等,以满足高职学校的培养要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中高职衔接课程涉及到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课程的设计应考虑中职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有利于高职学校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在模块化设计中,可以设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中职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选修模块包括中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需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职和高职学校都有一定的教学资源,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
中职学校可以根据高职学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模块,并利用高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高职学校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适应中职学生的模块,并利用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作者:刘晓红马炎坤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5期收稿日期:2014-04-02作者简介:刘晓红(1957-),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汽车专业类教学改革。
(广东广州/510300)马炎坤(1964-),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汽车专业类教学改革。
(广东广州/510300)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02010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通过研究与教学实践,构建制冷与空调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完成了五年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
既分别实现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为中职转段考核及考核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冷与空调专业;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053-0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十二五”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是指中职三年制的毕业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高职院校经过二年高职教育成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培养方式。
这种方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的有效方式。
中高职有效衔接能够减少或避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教学要求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模式在我国已开展数年之久,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双方采用自由组合、自愿合作方式,中职毕业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对应高职院校学习。
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0520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操作方法1)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培养方案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及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特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主要衔接专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描述、教学时间安排、专业建设基本条件等基本要素。
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工作领域进行。
可根据教学课时或工作过程的相关性适度对工作领域进行课程的整合,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一般5-8门。
选修课程原则上不超过专业课程的10%。
2)制订专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目标与定位。
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其表述要求采取成就目标的形式。
它是一个准确描述在某门课程中个体能做什么的简短陈述,以展示学习活动结束后个体对任务的掌握情况。
成就目标包括三个要素:行动、条件、标准,即在什么条件下,个体能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标准。
如“给定产品的所有工程资料,能撰写一份产品简介,这份简介要描述和定义产品的所有商业特征”。
课程目标的制订不能通过把职业能力标准中的职业能力简单相加而成,而是要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概括。
课程内容分析指具体分析每条职业能力形成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分析时,应先分析技能,然后根据技能形成要求逐条分析知识。
即先确定要求学生会做什么,然后根据会做什么确定要求学生学什么。
技能确定除了尽可能地防止遗漏外,要特别注意表达结果。
知识内容不能用“相关知识”、“基础知识”等概念来表达。
应当仔细地列出每条知识内容,并根据技能形成要求、教育层次和课时容量,认真甄选每条知识。
课程内容分析不仅要描述知识、技能、素质的内容,而且要描述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素质培养要求。
知识学习要求包括两个层次:(l)对知识的记忆,可用“描述+知识”、“识记+知识”等格式表述。
在这两条表述中,“描述”、“识记”便是用于界定知识学习要求的词;(2)对知识的理解,可用“理解+知识”这一格式表述。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现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开展了一系列努力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其中,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法。
该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互动和补充方式。
本文将从模式基本思路、实施措施和长远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模式基本思路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即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无缝衔接在一起,实现学历层次的平滑过渡。
具体而言,“2+3”是指学生在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两年课程的基础上,进入三年本科课程的阶段学习。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是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宗旨,并充分融合了两个阶段的特点和优势。
二、实施措施(一)规划实施合作办学模式是双方合作的产物,需要统一规划和实施。
政府应组织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的代表,共同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协议》,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任务和标准。
对于违反协议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协议的贯彻执行。
(二)培养方案设计培养方案应科学确定,使学生能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各有所学、有所成长。
为保证学生顺利衔接,培养方案应根据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培养要求,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贯通;注重技术实践性,量身定做合理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也应与衔接模式相适应,强调交互性和差异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互联互通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和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机会。
(四)考试制度考试制度也是促成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3+2”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 一) 课 程 体 系
根 据 专 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和规 格 要 求 ,与 湖 北 华 声机 电等 企 业合作 ,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开发 模 式 , 在 分 析 机 电 设备 维护 岗 位 工 作 任 务 的基 础 上 , 确 定学习领 域 ( 项 目化 课 程 ) , 参 照 维 修 电工 职 业 资 格标 准 , 选取教学 内容, 以企 业 的 工 作 任 务 为 载 体 , 设 计 学 习情 境 ( 项 目) , 按 课 程 的特 点 , 按 照 能 力 培 养 的要 求 , 设 计若干个包含教 学内容的项 目( 或 任务) , 以项 目 ( 或任 务) 驱 动 完 成 教 学 。按 照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和 职 业 成 长 规 律序 化课 程 内容 结构 , 将 相关的知识 、 技能、 素 质 融 入课 程 内容 之 中 , 实现 知识、 技能、 素 质 的 同步 提 高 , 构建 “ 技 能 +拓 展 ” 的课 程 体 系 。
根据湖 北省教育厅关于“ 开 展 中 高 等 职 业 教 育衔 接 办 学 工 作试 点 ” 的文件 精神 , 满 足 广 大 考 生 接 受 职 业 教 育 及 个 人 成 长 发 展 和 终 身 学 习 的 需 求 ,咸 宁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在 2 0 1 4年 中考 招 生中 , 已经 开 始 招 收 “ 3 + 2 ” 中 高职 衔 接 试 点 班 ” 。 即 学 生 在 完 成 3年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基 础 上 , 再接 受 为 期 2年 的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毕业后 取得相 应 的中等和 高等职业 教育 学历证书 及相关 职业 等级 ( 资格 ) 证 书 。这 就 需 要 同步 推 进 中 、 高 职 教 育 在 培 养 目标 、 专业设置、 课程体 系、 教 学 过 程 等 方 面 做 好 有 效 的衔 接 。 本 文 以 咸 宁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建 设 项 目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 3 + 2 ” 中高职衔 接课程 体系建 设为例 , 打 破 原 有 的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与高 等职业 教育课程 体系 的构建 体系 , 探 索“ 3 + 2 ” 中高职 衔 接课程 体系的建设, 进行‘ 3 + 2 ” 中 高职 课 程 体 系衔 接 的 研 究 。 “ 3 + 2 ” 中高 职 衔 接 的培 养 模 式 在 中职阶段 , 主要是培养服 务机 械生产加 工企业和机械 制 造 企 业 高 端 技 能 型 专 门 人 才 需 求 ,依 托 咸 宁 区 域 产 业 发 展 , 与 企业深度 融合 , 引 入 与 教 学 目标 和 内 容 紧 密 结 合 、 难度适 当、 结 构 典 型 的 企 业 生 产 任 务 作 为 专 业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教 学 载 体 和 项 目训 练 任 务 , 即通 过“ 引产入教” 的模 式 加 强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的训 练, 在引入产 品的同时 , 引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 将 质 量 控 制 和 效率控 制 的机制 引进教 学; 校 企紧密合 作 , 共 同 分 析 机 电 控 制 技术专业人 才能力要求 , 将 该 专 业 人 才 的 主 要 能力 确 定 为 由低 到高、 层次递进、 工 学 结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在高职阶段 , 主 要 是依 据 服 务 机 电行 业 高 端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的需 求 , 依托咸 宁区域产业 , 与 湖 北 三 六 电机 、 德 昌电机 、 松 下 电器 等 企 业 深 度 融 合 , 以 机 电 设 备 装 配 维 护 岗位 技 能 为 重 点, 以真实工作任务为 载体 , 顺应 学生心理和行为 的成长规律 , 在 机电设备行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 的指导下 , 校 企 双 主 体 联 合 培 养, 按 认知体 验 、 实 境训练 、 顶 岗历练三 个阶段 实现能力 递进 , 把 学 生 从 生 手 逐 步 培 养 成 高 技 能 人 才 。有 效 实 施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并逐步推 行弹 性学制和 学分制 , 最 大 限 度 满 足 企 业 生产运 行规律 , 有 利 开 展 项 岗 实 践 。 从 以 学 校 培 养 为 主 逐 步 过 渡 到 以企 业 培 养 为 主 实 现 企 业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的 有 序 过 渡 。 二、 “ 3 + 2 ” 中 高 职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的 衔 接 课 程 体 系 的 有 效 衔 接 是 中 高职 衔 接 的核 心 问题 ( 以机 电 岗 位 能力 需 求 为 核 心 , 机 电一 体 化 专业 工 作 岗位 定位 是 数 控 机 床 操 作和 机 电设备 维修 , 按照 岗位能力 需求建 立“ 以机械和 电气 原理 为基础 、 以机床操 作和 设备维护 为支撑 、 以设 备 维 修 为 核 心” 的专业课程 体系 , 如图 1 所示 ; 基 于机械 加工 工艺、 设 备 运 行与 维护构 建学 生基 本 能力训练 内容 ; 基于“ 项 目引导 +任 务 驱动 ” 改革教学 方法 , 将操 作 、 维修案例 嵌入 到教学体 系 中, 将 项 目分 解 为 若 干 子 任 务 , 开 发 项 目教 学型 课 程 ; 成立 课程 团队, 实行课程负责制 进行课程体系 重构、 课程建 设、 教 学资源开发 、 培训包开发 , 通 过 教 学模 式创 新 , 形 成 宝 贵 的教 学 资 源 。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作者:黄小娥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25期摘要:中高职衔接作为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和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内涵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县级中专合作办学实践出发,探讨“2+3”合作办学模式基本思路与长远机制。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长远机制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64-0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就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这是按照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类型及层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对口单招或联合办学等一系列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来推进高职、拉动中职的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也是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
广西职业教育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广西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和办学特色,与县级中专从专业、课程、师资等多方面开展中高职有机衔接。
“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在五年贯通制的‘3+2’模式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创新模式。
”中高职衔接作为搭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和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基本思路与实践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模式是通过中高职专业宽口径对接,采取从学制与教学内容上契合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签订办学协议,以专业对接为主,共同统筹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以及学制等;将学习划分为中职阶段、高职阶段,在完成中职相关专业学习2年后,参加高职自主招生的考核测试,转入高等职业院校完成3年的专科学习,最后获取专科毕业证。
协同创新、内涵衔接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研究
计的研究方法制订统一的、有执行力的、体现工作岗 要开设美术基础、图形图像处理、静态网页制作、二
位需求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首先通过理论梳理 维动画设计课程;高职学段开设平面构成与数字色
三二分段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制定文献,进而采用 彩、网页平面设计、网页特效制作、网页动画设计课
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调研行业企业与中职学 程。对应“摄影与影视制作”工作岗位,中职学段开
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④而实现深度合 定的关键环节。为确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面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只有整合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 岗位的工作任务,教学标准开发项目组召开了为期
方力量,制定出来的“三二分段”专业标准与课程标 1 天工作任务分析会,按工作领域、岗位和技能对
准,才能体现面向市场的工作岗位需求,得到中职学 “网页前端制作、摄影和影视制作岗位”进行了详尽
统一的专业标准。中职学校一直在就业导向与升学 导向间徘徊;高职学院亦在技能训练导向与学科导 向之间纠结。(2)课程体系尚未衔接,缺乏统一的课 程标准。中高职学校之间课程重复率高,文化课脱 节、专业课重复。
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 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 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 容”②,课程标准则“规定某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 内容、实施建议”③,它们共同构成了中高职衔接的基 础。因此,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即是 建立统一、相互衔接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本研 究聚焦于此,并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探讨 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制定。
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应用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实
3.内涵衔接的课程标准制定。为制定体现工作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出: 所 谓“ 现 代职 业教 育体 系” , 就是 要适应 经 济发 展方式 转 变 、 产 业结 构调 整 和社会 发展 要求 , 加快 建 立体 现终 身 教 育理 念 , 中等 和高 等 职业 教 育协 调 发 展 的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职 业教 育体 系 。建 立现代 职业 教育 体系, 有 多方 面的工 作 , 其 中制定 中高 职衔接 的专
的 必 要 性
1 . 1 当前 中离 职 教 育存 在 不 衔 接 的 现 状 及对 职
业 教 育 健 康 发 展 的 不 利 影 响
( 3 ) 高 职 专 业 课 程 零 起 点 ,难 以 培 养 高技 能
人才 。高 职 与中职 在人 才培 养 的层次 上理 应有 明
显 的差异 , 然 而 实 际情 况并 非 如 此 。 由 于高 职 专
业 教学 标 准是 一项 非 常重 要 的 手 段 , 它 对 职业 教
普 通高 中毕 业生 设 计 教 学 计 划 , 这 样 专 业对 口 的
中职毕业 生进 入 高 职 后 , 许 多 专 业 课 程设 置 和 教
学 内容 出 现 重 复 ,有 些 专 业 重 复 率 超 过 6 0 。 以应用 电 子技术 专 业 为 例 , 我 们 发 现 高 职 专业 课 共 开设 1 5门 , 其 中有 1 1门课 程 与 中职 电子技 术
什么 程度 的基 本 要 求 , 就是 回答 培 养 目标 和 规格
雷建 龙 , 等
的重要 考量工 具 。所建 成 的专业 教学标 准 是政府 主 管部 门检查 教 学 质量 、 督 导学 校 教 学 工作 的重 要 文件 性依据 资 料 。通 过检 查学 校 的教 学计 划 及 其 它教 学资料 与 专 业 教学 标 准 的一致 性 , 确定 学 校 办学 的规范 性 ; 通过 检查学 校 的教师 配置 、 实验
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作者:孙险峰刘洪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2期【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进步的背景之下,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继续进行专业上的深入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也有许多职业院校联合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构建这种分段衔接教育体系时必须要重视对专业标准的统一和对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
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中高职分段培养体系的意义和优势,并详细讨论衔接性课程体系建立的方法。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引言:作为学校,必须要明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紧抓就业需求对在不同办学层次之间的构建更加完整的衔接办法,使教学分段不分离,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更加系统。
常见的职业教育衔接多为“3+2”的模式,在中职阶段打好基础后开展进一步的能力提升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更加完善且科学的职业化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3+2分段培养体系概述在国家颁布的关于提升和发展职业化教育的相关纲要和指导意见当中,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原有教育当中存在的不合理、不明确等问题需要积极改善,确保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传统的中高职升学过程中,其培养体系和选拔结构之间属于不同层级,学生在升学过程中会产生衔接脱节或专业差异化大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职业化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1]。
“3+2”分段培养体系是指将中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制定不同的专业课程,但在总体的5年规划当中是具有整体设计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中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以就业为主,当学生完成5年学习后需要能够具备胜任园林规划、管理和经营等岗位的工作。
二、衔接性分段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一)实行产业办学中高职院校是目前开展职业化教育的重要试点,学校要重视以产业和就业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科学。
农艺技术和园艺技术之间包含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不同的兴趣方向也会导致教学的侧重偏差。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中高职衔接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至关重要。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在特定专业领域中,对职业能力、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的规定。
通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可以确保高职和中职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
在中职阶段,学生可以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在高职阶段,专业教学标准可以作为教学的依据,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
核心课程标准是指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必修性的课程标准。
这些课程涵盖了职业素养、核心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可以确保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可以接触到与高职相关的核心课程,为进入高职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在高职阶段,核心课程标准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专业和课程,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因此,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与核心课程标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准确、生动、简洁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也能够帮助中高职之间的教育相互衔接,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路径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与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日益重要。
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既是教育体制内部的衔接问题,也是劳动力市场上供需的衔接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下面将从原则与路径两个方面论述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如下:一、紧密结合产业需求。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通过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革新和就业市场需求,确定中高职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使教育系统的输出与需求保持一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满足个别差异化需求。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
因此,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应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强化实践教学。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因此,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应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校外获得实践经验。
其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如下:一、市场调研与需求预测。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二、制定课程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和市场需求,确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设计与资源整合。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模块。
同时,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企业、职业技术学校、高校等各类教育机构的资源,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提供支持。
四、实施与评估。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概念,更需要实际落地。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
“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过渡,我国教育部推出了“3+3”中高职衔接模式,即高中阶段3年,职业院校阶段3年。
在这个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院校需要共同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以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向。
以下是一个基于“3+3”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的示例:模块一: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
这个模块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充他们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
模块二:职业导向模块在职业导向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关于不同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个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并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模块三:实践技能模块实践技能模块是练习和应用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在这个模块中实践他们在职业导向模块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模块将提供实际的职场环境和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模块四:创新创业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学生将学习有关创新思维、创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模块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模块五:综合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将协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学生将在此模块中参与实际的职业项目或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职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在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模块化时,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安排。
还应该充分考虑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保持课程的前瞻性和适应性,以确保学生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能够顺利过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完整版)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1
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修订版湖北省教育厅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 (1)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本原则 (1)三、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 (2)(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流程 (2)(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方法 (3)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9)(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9)(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11)(三)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 (17)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 (17)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 (22)专业课程标准 (27)(四)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0)前言专业教学标准是详细描述专业所面向工作领域或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设置条件与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它既是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评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的主要标尺,同时还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录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开发理念、开发技术注重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分水岭或衔接点,合理地、适度地与国际(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等级对接,对中高职人才进行系统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让企业对中高职人才需求更明确,让中高职办学和人才培养更规范,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更加系统、科学。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要着力解决目前湖北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一、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VIP专享】中高职“2 3”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中高职“2+3”衔接模式XX专业教学标准
四、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1.××××××(××××××)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
教学实施与评价
六、教学要求
重点说明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等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要求。
七、教学管理
重点说明教学制度及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
八、教学评价
重点说明学业考核的要求(如考核主体、内容与方式方法等)。
九、教学条件
(1)实训实习环境
重点说明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所需要实训条件的配置标准。
(2)专业师资
重点说明专业课所需要的师资配置标准。
其他
十、毕业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必须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总学分达***学分。
其中专业课程***学分(专业理论课程***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学分、综合实践项目课程***学分),拓展课程***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学分)。
而且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证书之一,方可毕业。
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发表时间:2016-04-01T10:09:46.64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4期供稿作者:罗绍明[导读]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关键.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515065摘要: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必要条件以及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三二分段课程体系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影响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技能训练重复以及教材使用重复等尤其突出。
1.课程设置重复。
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都将造成某些专业课程设置出现重复;另外,高职招生以普高生源为主,中职生源受到总量的限制,往往无法单独组班教学,普高生源与中职生源混合编班也必然会造成课程设置重复。
2.课程内容重复。
课程内容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当前中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相近,中高职学校依据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出的课程内容必然存在重复。
3.技能训练重复。
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中高职学校理应体现出层次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的定位较低,有些技能训练项目与中职学校差不多,对中职学生而言,存在着重复训练的现象。
中高职2 3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框架-推荐下载
中高职“2+3”衔接模式XX专业教学标准
四、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1.××××××(××××××)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
教学实施与评价
六、教学要求
重点说明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等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要求。
七、教学管理
重点说明教学制度及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
八、教学评价
重点说明学业考核的要求(如考核主体、内容与方式方法等)。
九、教学条件
(1)实训实习环境
重点说明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所需要实训条件的配置标准。
(2)专业师资
重点说明专业课所需要的师资配置标准。
其他
十、毕业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必须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总学分达***学分。
其中专业课程***学分(专业理论课程***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学分、综合实践项目课程***学分),拓展课程***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学分)。
而且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证书之一,方可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高职“2+3”衔接模式XX专业教学标准
XX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2+3”衔接)
【专业代码】高职专业代码(中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高职专业名称(中职专业名称)
【招生对象】吉林省应届初中毕业生
【办学层次】高职
【学制】中职—高职衔接“2+3”学制
以下内容要突出中高职在教学计划、培养规格、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2.职业岗位(群)
表1 职业领域及主要就业岗位(群)
序号职业领域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1
……………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结构
公共基础课程 (X 学分)
专业课程 (共X 学分)
1.
专业 必修课程
X
1.
拓展课程 (X 学分) 1. 1.
1.
专业选修课 (X 学分)
自主学习课程 (X 学分)
公共选修课程 (X 学分)
四、专业核心课程说明
1.××××××(××××××)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五、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表2 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类别课
程
性
质
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分配
修读学期考核方式
其他教学方式
(具体指课外)
学时理论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必
修
课
程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理实一体课程
小计
专业课程必
修
课
程
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理实一体课程
小计
拓展课程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选
修
课
程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建议选修XX类、XX类课程至少选修XX学分,具体情况见选课学期公共选修课开课计划表
小计- 合计必修学分学时-
选修学分学时-
表3 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程计划表
类别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分备注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报告
校级一等奖 3
校级二等奖 2
校级三等奖 1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提供有效证书 2 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效证明 1
应用技术研究介入计划自主开发应用技术项目项目报告书或作(产)品一类 4 二类 2
资格认证英语或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英语等级
A级及以上 3
B级 2 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高级及以上 3
中级(或相当于中级) 2
专业竞赛竞赛项目一、二、三……校级
一等奖 3
二等奖 2
三等奖 1 竞赛项目一、二、三……省级
一等奖 5
二等奖 4
三等奖 3 竞赛项目一、二、三……国家级
一等奖7
二等奖 6
三等奖 5
讲座 参加讲座或报告会 2次以上,提供详细记录 1
注: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学分,不重复计学分,最低修读9学分。
表4 学期教学学分、学时分配表
总学分
总学时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必修课程学分、学时 选修课程学分、学时 自主学习课程学分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
专业课程学分 专业课程学时 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学时 一学年
1
-
-
-
2 - - - 二学年
3
-
-
-
4 - - - 三学年
5
-
-
-
6 - - - 四学年
7
-
-
-
8 - - - 五学年
9
-
-
-
10
- - - 合计
总计
项目
学时
学分学期
学年
理论与实践之比:注:1.合计与总计中的总学分含通识教育课程及自主学习课程学分,总学时含通识教育课程学时。
2.合计与总计中的课内学时、课外学时不含通识教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学时。
教学实施与评价
六、教学要求
重点说明理论课、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等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要求。
七、教学管理
重点说明教学制度及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
八、教学评价
重点说明学业考核的要求(如考核主体、内容与方式方法等)。
九、教学条件
(1)实训实习环境
重点说明理实一体课程、实践课程教学所需要实训条件的配置标准。
(2)专业师资
重点说明专业课所需要的师资配置标准。
其他
十、毕业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必须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总学分达***学分。
其中专业课程***学分(专业理论课程***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单项技能训练课程***学分、综合实践项目课程***学分),拓展课程***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学分)。
而且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证书之一,方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