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练习:第五章 章末总结提升-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含答案第五章章末检测(A).doc
5章末检测(A)(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如下图中所示M是绿色植物。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來源:Z,xx,]2.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索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图中内容体现了口然地理坏境的( )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解析第1题,图示反映的是生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第2题,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迂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第3题,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答案l.D 2.D 3.D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4〜5题。
[来源:]4.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泄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5.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解析图示显示伴随着湖泊周围植被的减少,湖泊逐渐消亡,显然是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物质沉积造成的。
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引起了湖泊的消亡,显然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4.D 5.A[来源:学科网ZXXK]读图,回答6〜7题。
[来源:Z,xx,]6.“五原春色旧來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酋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市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来源:学#科#网Z#X#X#K]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來源:学科网]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必修一 第五章 章末总结 能力提升(共35张PPT)
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 项正确。 答案:C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015·高考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下图为新疆某地冬、 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A.① C.③ 3.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9.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 8 题,根据经纬度判断,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 9 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 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 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 K 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 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答案:8.A 9.C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章末总结•能力提升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网络 体系构建 专题 归纳整合 高考 真题链接 教材 练习解答 章末达标检测卷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人教版地理· 必修1
[答案速填] A. 生物循环 B. 生产功能 C.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E. 自然带 F. 海陆分布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52021/9/52021/9/52021/9/59/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5日星期日2021/9/52021/9/52021/9/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52021/9/52021/9/59/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52021/9/5September 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52021/9/52021/9/52021/9/5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五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暑假去阿尔卑斯山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为该山地的局部南北坡植被的垂直变化图。
最有可能在下图中①地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是(),①地下面为山地针叶林,而①地上面为高寒荒漠,即该地位于森林与荒漠之间,最可能是草原或荒漠草原,D正确。
我国广西引进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几种高大桉树作为造纸原料。
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因为其生长快,3—5年即可成才,被称为“速生桉”。
下图示意广西某地种植桉树前后的变化。
读图,完成2~3题。
2.广西的主要地带性植被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减少B.湿地面积变大C.地下水位下降D.降水量增大2题,广西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正确。
第3题,由“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和图示可推知广西大量引种桉树,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C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4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可知,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时,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均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对;与阴坡相比,阳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喜光,A错;海拔超过1 800—1 900米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寒,C错;与迎风坡相比,背风坡所占比重小,说明该森林植被不耐旱,D错。
第5题,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A对;该森林植被喜湿,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降水增加,C错;该森林植被喜阴,故光照充足不是其增长趋势明显的主要原因,B错;水土流失加重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D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自然带和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图6)”,回答:(1)A地区所属自然带名称是,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为,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气候类型为。
(2)分析评价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A处条件配合好,宜种植以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C处条件好,但资源不富裕,宜发展以为主的旱作农业,D、E处应充分利用有很大优势的资源和资源,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等农产品。
2、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应该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
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图8)”,回答:(1)A表示的分解作用。
(2)B、C表示,D表示。
(3)当今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增加造成的。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和,它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
(4)人类向池塘中排放的污水使水质变坏,水生植物疯长,导致鱼类因缺氧大量死亡,这是干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功能,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甚至整个的改变。
3. 2000年某体育爱好者发起了“爱我河山,申办奥运”的活动,一行十多人驾车沿下图中的AB线和CD线巡游中国,沿线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他们终生难忘。
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可以画出中国自然带分布图(图19),读图回答:(1)写出他们沿AB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①、②、③、④。
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2)写出他们沿CD方向巡游穿过的自然带名称(不含③):⑤、⑥、⑦,这反映了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4.读图9,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参考答案1、(1)亚热带常绿阔林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2)水热水稻;光照、热量,水,小麦、棉花,光热草场,灌溉,长绒棉、葡萄2、(1)微生物(2)呼吸光合作用(3)二氧化碳植被破坏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整体(4)平衡其他地理环境3、(1)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赤道向两极热量(2)草原荒漠高山植被区沿海向内陆水分4、(1)高绿洲(2)A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配套训练含答案
植被[合格·过关练]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解析:1.D 2.A 第1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
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
第2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
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避开强光照射。
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
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4.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 )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3.A 4.B 第3题,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
第4题,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
读森林中的成层现象图,回答5~6题。
5.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乙→丙→丁→甲D.丙→乙→甲→丁6.森林的“层”越多,说明( )①气温越高②降水量越多③气温越低④降水量越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5.B 6.A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喜光程度越高,植被的空间分布就应该越高,故图中植被喜光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丙→乙,B正确。
第6题,森林的“层”越多,说明植被丰富,生长环境较好,气温和降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森林的“层”越多,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A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含三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叫________ 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__________(有或没有)分布?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 气候和__________ 气候。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部的典型土壤为______ ,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区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_。
2.下图是“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号①~⑥表示的物质是: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_,④ _________,⑤ _________,⑥ __________,(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____物合成为_________物,同时把_________ 能转变________ 能贮藏在有机体中。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________ 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_____ 圈、_______ 圈和岩石圈。
(4)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 的特点。
参考答案1.(1)苔原 4 000~5 000米左右(2)没有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是海洋(3)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性(4)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亚马孙河流域猩猩、河马(6)低纬度2.(1)有机物无机物CO2O2H2O N2(2)无机有机太阳化学(3)化学元素大气水(4)整体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章末练习题1.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____ ■教材P86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生物、土壤、大气、水等。
(2) 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
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的土壤水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
(3) 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而被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_____ ■ 教材P86〜87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_____ ■教材P88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
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 土壤水位逐渐下降。
_____ ■教材P90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 水,对洪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____ ■ 教材P93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复习学案+练习 含答案
第五章学案+练习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2。
理解雪线的含义和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地理要素:地形、①、水、②、生物、土壤等.2。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③、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3。
地理要素建立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④功能、⑤功能。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⑥沿方向延伸,形成基础是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⑧方向延伸,形成基础是⑨.3。
垂直地域分异:沿等高线方向延伸,形成基础是⑩。
4。
非地带性现象: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水源等因素的影响。
典例精析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
,B. ,C. ,D 。
,E.,F. ,G. ,H. ,I 。
,J. 。
(2)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3)从A→B→C→D 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 到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4)从F→G→H 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 向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 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影响雪线高度变化的地理因素主要是( )。
A 。
海拔 B 。
经度 C.洋流 D 。
大气环流 (2)该地雪线高度最低的坡向应该为( ). A.东坡 B 。
南坡 C.西坡 D 。
北坡知能检测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1~2题。
纬度 23°26’ S 23°26' N 0° 40° S 40° N 雪线高5800米 5600米 4800米 4800米 4000米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度1.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试题
章末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
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
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
据此完成1~2题。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①自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阔叶林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②根系不发达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分别为( )A.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B.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C.①为亚寒带针叶林,②为温带荒漠D.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6.图中④为(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7.图中⑤为(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某地动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
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植被最可能为(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9.关于该地区植被特点的推测,正确的是( )A.植被种群丰富 B.植物根部短小C.叶片退化为刺 D.茎叶硕大肥厚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0~12题。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五章综合练习.doc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 —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 —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6.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①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②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③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④占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8.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明显9.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10.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1.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B,距海洋远近不同D.山体坡度C.地势高低起伏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12.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 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13.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 、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 、 喜玛拉雅山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C 、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 、 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5. 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A. 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B.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C. 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D. 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16.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金版学案】2019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②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触摸高考]主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答案:C主题升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的判定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山D .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海拔D .热量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 、B 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 对。
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 000千米,D错。
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答案:(1)C (2)B主题升华垂直自然带数目与雪线1.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章末整合提升5 第5章 植被与土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心作用是
(B )
A.清除杂草
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加土壤透气性
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2)西北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
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 )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第(1)题,“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的意思是锄地是 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 管,“松土”可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减少蒸 发。因此“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土保墒”,B项正确。第(2)题,陇中 地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春播浇水后压实 表土会使土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 管运动到表层,可大大提高出苗率,A项正确。
水 植被 源的种类)
文 植被对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
水文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对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
土 植被 喜排水良好的酸质土壤
壤 植被对 植物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
土壤
典例展示
例题1 (2022·山东菏泽东明一中新高考模拟)西双版纳位于我 国西南边陲,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如图示意西双版纳地区夏季 不同植被类型在同等降水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地表径流状况(图中数字为 相对值)。据此完成(1)~(3)题。
措施 客土 压碱
合理 种植 适时 耙地
说明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 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 物生长的程度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因地 种植,合理布局。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 强的作物,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吸收足够的水分,不易死亡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 章末总结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②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触摸高考]主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答案:C主题升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的判定自然环境水平分异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纬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的分异(经度地带性)概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形成基础以热量为基础以水分为基础根本因素纬度位置差异,导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差异大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赤道→两极)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经线方向图示分布低、高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B.南岭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②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触摸高考]
主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答案:C
主题升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异的判定
自然环境水平分异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纬度地带性)
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经度地带性)
概念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表景
观和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作
有规律的更替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地
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
向大陆内部依次更替
形成基础以热量为基础以水分为基础
根本因素
纬度位置差异,导致从赤道
向两极递减,热量差异大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景观变化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
带→寒带(赤道→两极)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
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
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
即东西方向
自然带延
伸方向
纬线方向经线方向
图示
分布低、高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显著主题二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
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不可能在第三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 000~1 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
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 000千米,D错。
第(2)题,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答案:(1)C (2)B
主题升华垂直自然带数目与雪线
1.垂直自然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的因素。
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其关系如下:
【特别提示】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主题三非地带性分异
3.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
第(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答案:(1)D (2)C
主题升华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
1.熟悉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2.明确与地带性分异的关系
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或不鲜明。
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3.掌握判断的方法
(1)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地带性主要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影响;非地带性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影响。
(2)根据地带性判断:判断一个自然景观是否属非地带性分异,首先判断该地的地带性景观是什么?如果与该地的地带性景观不同,那么该自然景观属非地带性分异,也是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或者说“该出现的地方,它没有出现”。
(3)熟记典型非地带性分异案例: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的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在南半球的缺失;东非高原上热带草
原带的形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