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有答 案)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该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
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
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有的学者将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4.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5.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7.对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A.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B.为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培养了大批人才C.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D.开创了封建教育的新局面8.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关键字】历史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32=6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C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C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BA 秦统一六国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佛教传入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B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BA.不好处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好处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好处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8、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
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对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张分封的思想B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C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10、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D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好处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11、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D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1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C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3、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B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4、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D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5、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A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D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7、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B)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18、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9、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 A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 D.新变化运动时期2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D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2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D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2、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D )A.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B.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C.君主专制日益强盛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2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D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A.都是进步思想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2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6.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程颢、程颐B、朱熹C、孟子D、王阳明9、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0、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1、“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这句话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迷信的思想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2、下列表述中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的是A、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静即含动,动不含静”D、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13、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14、顾炎武与王夫之都主张A、经世致用B、工、商皆为民生之本C、物质第一性D、天下为主,君为客1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含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2.11.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其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这一论断与下列哪一思想主张相似( )A.道法自然 B.法天而治C.心外无理 D.理生万物3.《春秋繁露》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这一学说()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某学者认为”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工商皆本 B.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C.经世致用 D.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7.《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必修3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可见,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为他们 B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遵循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2、“(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
这位思想家是 D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3、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
”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BA.缘法而治B. 礼乐教化C.无为而治D.兼爱非攻4、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B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C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6、“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
”文中的“他”是 CA.董仲舒 B.陆九渊 C.王阳明 D.李贽7、宋人范仲淹曾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这体现了哪一家学说的精神 DA、经学B、佛学C、玄学D、理学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B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9、当代学者刘志琴认为:“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人教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 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答案】B【解析】中国宗教的出现早于祖先崇拜,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强调血缘家族关系,突出家族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的出现早于宗法制,故 C项错误;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故D项错误。
学科网2.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 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 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妇女出嫁后地位地下,这体现了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A项仅仅是对材料的描述,没有揭示其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妇女出嫁后不在三族中,没有强调三纲五常对妇女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描述,妇女出嫁后地位极低,说明古代社会受宗法观念影响,仍然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象,故D项正确。
3.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 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已经存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达标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6.《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8.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9.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1-3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三皇五帝”为“上上圣人”,反对儒家的秦始皇“中下”以及“仁”等可知C项正确。
2.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答案】 D【解析】“隐士派”指道家,“专制君主”指法家,“劳苦大众”指墨家,“文化人的学派”指儒家。
3.(2011·辽宁铁岭联考)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 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4.(2011·厦门质检)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答案】 B【解析】“奉天承运”、“替天行道”体现了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划分标准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材质D.时间2.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3.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公共墓地里。
这主要反映()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奴隶已经成为陪葬品4.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
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
关于此一变化,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财产制萌芽C.族长权威萎缩D.财产公有制强化5.“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6.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7.《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一)
203601.(浙江省嘉兴市七校2018-2019 学年期中)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正确的是A.汉代蔡伦发明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B.最初的指南仪大约出现在夏商时期C.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D. 明代王祯成功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2.(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 学年期中)《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
曾公亮和丁度历五年时间编成后,由宋仁宗写序言后下令刻本发行,颁给各高级将领。
下列有关此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介绍多种武器并记载三种火药配方B.记录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C.记载了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D.提到“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3.(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 学年期末)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C.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D.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4.(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 年质检)下图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一项技术发明的工艺流程。
该技术发明A.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B.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支持C.最终成熟归功于北宋毕升D. 曾促进西欧文化事业发展5.(河北省邢台市六校2018—2019 学年联考)司南发明之初,必须有地盘(刻有干支)配合才能使用。
而南宋罗盘不但有子午正针,还有子午丙壬间缝针,两者之间有一夹角,即磁偏角。
上述材料反映了A.传统科技催生近代科学B. 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迷信C.传统科技的自我完善D. 中国古代海域不断扩大6.(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 学年期中)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这说明A.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B.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C.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7.(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 学年期中)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9.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B.诸侯争霸的现实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D.地理空间的阻隔2.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
”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
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
由此可知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3.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
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5.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
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6.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一直处于“不著不察”之列,且少有人提及。
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8、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9、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10、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墨子11、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乱”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1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14、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1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16、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7、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18、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A、宣扬仁和礼B、主张仁政C、宣扬人性本善D、提出“天人感应”19、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20、大力宣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观点的理学家是()A、王守仁B、朱熹C、程颢D、程颐21、明末清初“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75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6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4分)(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3分)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孔子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分)。
28、(11分)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请回答:(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2分)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1分)(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4分)(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2分)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2分)29、(14分)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
30、(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把之神灵庄记》回答: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分)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分)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3分)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3分)31、(共6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请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六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
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一:选择题答题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二:非选择:26、27、28293031参考答案:选择题:1—5 ABAAA 6—10 ABCCA 11—15 DBDCC16—20 BDDAA 21—25 AAAAA非选择题:2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答案要点: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
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7、(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2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2分)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分)(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2分)(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3分)28、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9、①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②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还有孟子(孟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