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意义的任务。

以下是我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1、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籍。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推荐富有吸引力的书籍,如童话故事、冒险小说、科普读物等。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

2、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书中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开展阅读活动。

组织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阅读心得,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1、制定阅读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能力,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明确每天或每周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

2、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疑问等,这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

3、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以下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1、精读法。

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重要的课文等,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等。

2、略读法。

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或资料,让学生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

3、跳读法。

在阅读时,根据需要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直接获取有用的信息。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12-25T14:59:19.6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陈芹[导读]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陈芹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四川广安 638008【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素养;以读代讲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217-01“读”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和认识汉字的时候就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从读开始的,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亦可以用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能力。

更何况“读”这一环节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通过“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每一次在反复阅读与品味的过程中都会有不也一样的领悟与发现。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欣赏到文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标,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其次,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机会给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等。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练习、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本,如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历史资料等。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文本中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指导他们采取合理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标记、提问等。

第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如提纲梗概的制定、段落组织和语言表达等。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写作作业、批改修改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好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最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如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景中。

总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推动名著整书阅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

本文从推动学生整本名著阅读为切入点,提出了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书阅读;语文素养;提升策略阅读名著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思想,在丰富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价值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名著阅读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碎块化的阅读相较于整本书的阅读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育目标。

笔者结合初中语文科目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了推动名著整本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一、名著整本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从阅读选材上说,名著无论是文学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书中体现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是当今社会普遍适用并能够被接受和发扬的。

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不仅能够学习到很多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学的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这些名著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学习到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以及体验生活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整本阅读的角度来说,相较于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节选阅读,整本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名著的时代背景,完整地了解名著中的故事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整本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架构和脉络有清晰的认知,对于书籍中故事的呈现和推进方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培养、提升才能真正地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如何教育孩子们,提高其语文素养呢?一、注重语音教育孩子的语音发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用正确的口语模板来教孩子,引导孩子掌握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大量朗读、做语音功课、唱歌以及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逐渐掌握语音的规则和技巧,进一步强化语音教育的效果。

二、关注阅读教育在阅读教育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理解力及阅读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小说、诗歌、报刊杂志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全面提高阅读素养。

尤其是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要大力推广阅读教育,引导孩子们读好经典名著、带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寓言故事等,为他们的人生路程提供更有价值的滋养。

三、注重听说训练和写作教育听说训练和写作教育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孩子们在不断的听、说、写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练习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口语训练、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方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教育也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写作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需要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引导孩子们从小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注意语文文化的传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们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传授语文文化。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只是语文教育中的基础,而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语文文化。

语文历史、古代典籍、古代诗词等知识和文化,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打下更好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们需要注重语音教育、阅读教育、听说训练和写作教育以及语文文化的传授,帮助孩子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保证一个学生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部分学生仅限于课堂知识的接受,并未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让孩子重视阅读,博览群书,不断积累,领略到阅读的乐趣,并进而爱上阅读,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清幽的书香中快乐地成长呢?笔者结合平日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做法。

一、营造环境,喜爱阅读创设舒适静心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有一个读书好去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重要条件。

在学期初,教师要致力于为班级阅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徜徉在书海之间。

1.用好“图书角”。

让孩子和老师在平时购买的或赠送的书,把它们放在班级的图书角,并定时从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不断补充“新资源”,在同学之间提倡资源“共享”,开展图书漂流的活动。

2.办好“学习园地”。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励志名言,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粘贴于班级墙体“学习园地”中,并引导学生经常诵读,认真理解琢磨,引以为戒,时常对照自己,与书交朋友,爱上书籍。

3.建好阅读板块。

在班级黑板一角开设“每周一记”的栏目,按校历周次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摘抄在黑板上,每天课前三分钟诵读,一周内达到熟读成通,并以小组PK竞赛的方式进行,做到人人诵读。

4.上好阅读课。

保证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在课上向学生讲述雨果、冰心、鲁迅等作家孜孜不倦地阅读故事,或是诵读一些经典的朱自清散文,泰戈尔的诗句,或是讲述文中的精彩故事,运用说书人的技巧,每每学生听得入迷之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猜想故事的后续,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

5.造好阅读氛围。

让学生一起就读时,教师有时拿着录音机来教室,播放乐曲,让大家伴着音乐的节奏旋律进行阅读。

什么是语文素养(精选.)

什么是语文素养(精选.)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它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其中包含了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学习语言的方法和习惯,还包括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其内涵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语文课程要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下功夫。

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课程需重点培养的目标,还是学生学好其它各科课程的基础,也是让学生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爱国品质,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注重“趣”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

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每位教师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学好语文或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

没有兴趣,学生对学习语文势必会感到乏味,甚至感到厌倦,对今后继续学习语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而有所趣,学而有所乐。

如,教学《聪明的猴子》一课后,我让学生尝试排演这个课本剧。

学生学习课文后,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人物的性格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于是,我组织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布置了简单的舞台,便指导他们把这个历史故事演一演,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剧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把握。

这样,通过表演小话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乐趣。

二、凸现“读”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把课文读通,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聚焦阅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的“三力”

聚焦阅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的“三力”

2020年11月 总第530期30聚焦阅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的“三力” ◎ 陈茜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涉及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个领域。

阅读训练一刻也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

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如何选择恰当的途径去提升这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极为关键。

一、以“兴趣”为导向,师生共读共品,营造阅读的感召力自古以来,学校教育的代名词就是读书,学生被称为读书郎。

由此也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要从营造阅读的氛围入手。

阅读氛围好,孩子们对书一定是爱不释手。

那么,这种境界何以实现?1. 活动激发,兴趣引导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

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利用整块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并获得读书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比如,可以组织“诗文朗诵赛”“阅读交流吧”“新书推荐会”“课外阅读季”“图书跳蚤市场”“读书辩论赛”等活动。

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广泛,气氛活跃,学生十分乐于参与。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满满收获。

2. 教师引领,言传身教一个爱看书的老师会带动一个爱看书的群体。

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来感染学生,并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有策略的指导。

对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看以图为主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初步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对中年级的学生,着重指导他们看以文为主、图为辅的书籍;对高年级的学生,则结合课本读书吧的推荐,着重指导他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及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开展小组探究性合作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爱好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读物,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方面的读物,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层次加强阅读指导,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湖南岳阳县一中胡耘洲【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的个性,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方式之间的变通,引导学生更好地重视课外阅读以及怎样去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文字到内容、从方法到习惯、从课内到课外均有要求,着眼于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和惯性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并没有被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中并付诸实施,语文教学中总是难有课外阅读的一席之地。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的个性,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建立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方式之间的变通,引导学生更好地重视课外阅读以及怎样去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堂教学是手段,增强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是目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通过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使学生热爱祖国,具有美好理想、高尚情操,这种情感在阅读诸能力中具有核心地位。

二是提高学生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是培养学生具有文学欣赏和鉴赏的能力。

五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大量积累语言,对语言现象反复揣摩体味,形成语感。

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

”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清头脑。

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它说明课本教学只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目的”并不是指读书活动本身,而是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呢?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教育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素养,它是学科内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对于学生在相关学科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素养、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和综合素养。

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阅读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理解文字、分析语言和情感体验等能力。

写作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语言素养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培养语言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的朗读、诗歌的吟诵、歌曲的演唱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游戏和语言练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阅读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培养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导读、扩展、深化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写作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在培养写作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指导、写作训练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写作题目,整理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核心概念: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阅读教学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Competencies”。

“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

“Competencies”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

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强调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鉴于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拟以本校一至六年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层面来认识和确定小学阅读教学要如何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在: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全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1、(美)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用分类学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根据,将学习划分为3类:认知领域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精神运动领域学习,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

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

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语文素养

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小学生受地方经济、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课外阅读,影响了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知道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有几点原则却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应紧抓不放的,做到这几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建立独立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有感情的范读之后领读,教师的情感越丰沛,越容易将学生引领入情境,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想象力更为丰富,当他们进入课文中的情境,阅读能力就在逐渐生发。

这时候教师先要把握住一道关卡:读准。

情感再丰富,如果不能读准每一个字,默读能力就不好培养。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看着电视长大,文字带给他们的刺激哪里比得上声光电,许多男孩子丢字填字现象严重,如果不在小时候及时纠正,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能力。

所以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落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按要求反复朗读,达到文畅气顺的程度。

严格要求也要讲究方法,小孩子一定要以鼓励为主,适时展开竞赛:“听,某某同学读的多棒,一个字也没有读错,谁愿意和他比一比?”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顺应了儿童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同时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丰富情感、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从中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

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提高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选取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展示一些精美的插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扩展阅读和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阅读技巧,教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精读和细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3. 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促使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阅读素材资源,选取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能力。

这涉及识字技能、语音文字运用能力、语词句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分析和推理能力、批评欣赏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去解决的问题。

一、注重词汇教育,培养词语灵敏度作为语文学科入门的第一步,基础词汇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词汇,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通过读经典名著、看课外书籍等方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

针对一些常见性或容易混淆的词语、词组,通过拼音、记忆、搭配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区别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词汇灵敏度。

二、加强语文阅读训练,提升文化素养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文本阅读的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当的文本节目,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领悟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同时,还可以加强阅读策略、注释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中难点和重点,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注重课文背诵,提高表达能力在语文学科中,背诵是语文素养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为课文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文化,并且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课程阶段和语文水平,进行适当的背诵活动,可以是单篇文章的背诵,也可以是整篇课文的背诵。

在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翻译、口语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加强写作指导,提高作文水平作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素养培养方式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加强写作指导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思想和写作技巧的素养培养。

在写作方面,可以通过布置小作文、大作文、复习作文、阅读感悟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写作锻炼,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细节和技巧。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小学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随着新课改的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成为一个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各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这一教学课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与方法”这一话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措施与方法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培养个人的语感,实现在语言上的有效积累,确保学生可以实现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件事。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对小学生而言,所谓语文素养指的是,在日常展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所形成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应该被全方位地贯穿于学习的全流程中,拥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往往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方法、应用、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所谓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得到教师引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和写作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基础;语言应用指的是,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之后,可以进一步地发散个人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创新;文化传承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了解我国在5000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借此培养个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

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的措施与方法1.感知文本内容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教材文本中融入的内容,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基础、感悟对应的基调,为后续的高难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学生想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必须要以准确、流利的状态展开阅读,才能逐步与作者形成共情,理解作者借助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

施代農净2020/5A教学研究•教法新探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文/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张莺【摘要】本文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材三个阅读策略单元进行分析与研究,让学生有效掌握相关阅读策略,从而积极阅读,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思维能力一、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发展思维能力同时也被具体化在各个分阶段目标中。

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表述为: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由此可见,语言能力发展应该伴随着思维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解读仁编写的目的2019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语文学科均使用统编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按照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原则,采取“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

'‘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文道结合,坚持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功能;"语文素养”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

但也有例外,如阅读策略单元以及习作单元。

目前国际上对于“阅读策略”的界定普遍认同的是“为了篇章的理解而有意进行的思维活动”。

因而,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立,吻合了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的一个有形、有力、有控的抓手。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发表时间:2010-02-06T11:21:26.2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泰金[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使其在阅读中获得自主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文本,领悟文本,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自主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积累性阅读作者简介:徐泰金,任教于安徽灵璧飞翔双语学校。

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语感积淀。

那么,语文教师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对读本的选择有自主权,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有自主性。

可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

其原因是教师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用参考书上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用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性体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怎么可能喜欢阅读呢?教师在学生进入文本之前必须对文本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精心设计“主问题”,巧妙的进行提问,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新、欣赏”。

一定要给出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

充分尊重他们独特的感悟,欣赏他们新异的自我发现,让每一位学生进入阅读,让书籍成为孩子个性流淌的乐园。

培养自主性阅读,要注意培养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5教学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郭晓妍(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实验小学,山西 晋中 031100)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最后,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

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

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

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走进语文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

教师应该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语文素养朗读说话写作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其具体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并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以,挑战传统语文教学,大胆走进新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当前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一、让朗读贯穿课堂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真情范读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

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他会觉得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似乎那是遥不可及的,而老师站在课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读消除了这种距离感,老师的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美等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1 注重“趣”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文的兴趣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无穷动力所在。

若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和趣味,那么,他们对学习语文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这对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学习是不利的。

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而有所趣,学而有所乐。

2 凸现“读”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2.1 切切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打开一篇篇课文,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读。

语文离开了读,那就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怎样指导学生把书读好呢?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纠正学生的读音,或在范读中指导,或在指导中范读,引导学生注意把儿化音、轻声读好,切切实实地指导学生
把书读好。

2.2 实实在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书读得更美。

比如:教学《船长》第2自然段时,我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注意有些词语要读得重些,有些词语要读得轻些,注意抑扬顿挫,要通过朗读把灾难降临时的那种万分危急的情景表达出来。

于是,我又让学生练读了一下,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披情入文,达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3 重视“训”字,强化语文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望而生畏”一词。

有的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是看到了就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那么它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让人望而生畏呢?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了上下文,学生逐渐明白了,其一是这株柳树生长在青海高原上,那里的环境恶劣,苍茫,而这株柳树却生长壮大起来,造成了高原上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其二是这株柳树生长的经历充满了危险和艰难,而它却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性生存了下来;其三是它的生活道路和命运和灞河边的柳相差很远,而它却不抱怨命运,顽强地活了下来。

所以,作者在形容这株柳树时用到了“望而生畏”这个词语。

3.2 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说话。

什么是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对“语文”一词的解释是:“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
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

”可见,口头语言的重要性。

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3 重视在“读”中训练学生的写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指导学生朗读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相机安排一些练笔,或是段落的仿写,或是篇章的仿写,这样,做到在读中写,在写中读,读写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教学《孔子游春》第2自然段时,我根据该自然段的构段特点,安排了这样的练笔。

请你发挥丰富的想象,围绕“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仿写一段话。

学生是这样写的: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裾,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汹涌的波涛是她深情的呼唤,绵绵的春雨是她甘甜的乳汁,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长满鲜花的草地是她的绣花鞋……通过这样的落段仿写,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3.4 重视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翱翔文本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4 紧扣“疑”字,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
维,没有创新。

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只有质疑才能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另辟蹊径,勇于创新。

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质疑:“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扫路人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文本去学习。

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中有所问,在问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获,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5 突出“活”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的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譬如教学六年级教材《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给学校的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这六年来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之恩。

因为学习了课文,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书信的书写格式,而且就写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过的东西,所以,学生也觉得有话可写。

通过这么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写信,掌握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