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

合集下载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

乡退耕还林整改方案乡村退耕还林是指通过政府组织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将耕地改为林地,以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乡村退耕还林是中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提供财政、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农民退耕还林的奖励和补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退耕还林行动。

同时,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损害,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需要启动退耕还林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渠道,向广大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效益,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退耕还林的目标和原则。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林业管理和生态保护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的实施中来。

第三,要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项目的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到。

同时,要加大对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

最后,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退耕还林涉及到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

政府要加强对退耕还林的组织和统筹,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实施。

总之,乡村退耕还林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够推动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增强林业项目后续管理

增强林业项目后续管理

增强林业项目后续管理作者:石刚张湖海单位:湖南湘西自治州林业局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然而,要想持续保持项“目能致富,不反弹”的既定目标,使财政支农资金发挥长远效益,切实加强工程后续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落实。

一、切实加强项目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对农户的补助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工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

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的相关文件。

切实加强项目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并及时兑付,是今后林业系统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核算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的关键所在。

各级地方政府务必保证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杜绝砍树复耕现象发生。

务必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国家的直补资金必须发放到农户。

因此,必须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报账、资金流程、会计核算的规章,坚决杜绝截留、扣减补助资金的行为,坚决采取一卡通发放办法,使中央补助款项及时、足额的直接兑付到退耕户手中,并接受财政、审计和社会的监督。

二、切实加强护林员的队伍建设和经费落实工作护林员队伍是巩固项目工程成果的核心力量,组织建立一支年富力强、讲原则、重责任的护林队伍,是当前加强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要选拔一批政策水平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群众认可的护林人员,以组为单位,分区分片管护林地。

要加强护林员的日常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例会形式,及时下达护林工作任务,学习林业政策法规,宣传防火意识,明确责任,强化护林人员的责任感。

要多方筹措资金,落实护林经费,尽可能地保障护林员的工资到位,并把工资报酬与责任任务的奖罚挂钩,确保护林队伍的稳定,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积极性。

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的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的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的建议一、浅谈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立的意义从生态角度分析,退耕还林的建立事业,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康进展。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前,我国很多县市森林资源稀有,植被掩盖率还很低,拥有严峻水土流失的状况。

但是经过这十几年的退耕还林,造林绿化工作在这些县市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植被掩盖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为生态供应了强大的爱护屏障,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

除此之外,退耕还林工程的建立也在肯定程度上推动了各个镇县的城镇化进展速度,也带动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休闲旅游产业兴起。

二、现阶段退耕还林建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政策宣传缺乏、群众生态意识不强。

退耕还林是一项牵涉广泛的工程,而且拥有特别强的政策性。

但是这方面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不少并未很好的吃透政策,也就是使得其在对群众宣传过程中只能泛泛而谈。

在这样的状况下,就引起了很多群众的误会,让其错误的认为只要种树就可以猎取钱粮补助,这直接对退耕怀林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且,也由于宣传缺乏,使得广阔群众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为爆弱,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2.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尽管退耕还林是实施的试点方案,规划以点带面的运转模式,但因工程牵涉广泛,任务过于繁琐简单等因素,各地在推行退耕怀林政时根本上都是先造林后设计,操作不够标准。

从而也就导致已到造林季节,群众退耕的地块却未完成好作业设计的现象,于是消失了盲目种植的状况。

这也就造成某些地块难以适地适树,造林密度与规划要求不相符合,以至于后期检查验收工作困难重重。

而且,施工后才规划,或者是便实施边规划,这样很简单消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3.效劳工作不到位。

退耕还林工程建立全面绽开之后,关于这方面的技术与政策等都未能落实到位。

群众对这方面的抚育治理,尤其是经济林培育之类,缺乏足够的了解。

而且,由于想要尽快达成退耕还林任务与面积,在宣讲政策过程中较多倾向于优待政策,对于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反而宣传力度缺乏、内容不全面。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恢复经营项目及管护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恢复经营项目及管护措施

1 . 2 指 导 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森林经 营为基础, 以 调整森林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为手段 , 以科技为支撑 , 以促进森林健 康 和提高森林质量为依托 , 以森林的可持续利用为 目的, 严格遵循 2 0 1 1年 下达 的建 设任务, 按照 《 退耕 还林条例》 各项规 定和“ 退耕还林工 作要坚 持科学规划 、 完善政策 、 加强 协调、 突出重点 、 巩 固成 果、 稳步推进 ” 的基 本思路, 优先抚 育密度 过大、 结构不 良、 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 林分 。通过项 目实施 , 不断优 化林 分结构, 提升森林质量, 增加森林碳汇 功能 , 推进林业森林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切实把退耕还林工
程与基本 农 田建设 、 农村 能源 建设、 生态移 民、 后 续产 业发展 、 封 山禁牧 舍饲等退耕还林“ 五个结合 ” 配套保障措施紧密联系, 强化工程资金和质 量管理 , 提高科技含量 , 切实巩固好退耕还林成 果。
1 . 3 建 设 原 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 形成稳定、 健康、 丰富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 林地 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的原则; ( 2 ) 优先抚育密度过大、 结构不 良、 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的 林分 的原则 ; ( 3 ) 提高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保证退耕还林 实施成效的原则; 效 ( 4 ) 优先安排生长较差的退耕地小班的原则 。恢复经营 以林分质量 低 的小班地块优先安排, 通过恢 复经营促进林木生长 , 提高林分质量; l 设计 目的 、 指导 思想 、 基本原 则 ( 5 ) 促进就业原则。由镇人民政府组织退耕农户实施, 以提 高退耕农 1 . 1设计 目的 户对科学经营林地和林木 的认识 , 同时解决退耕农户就业和增加收入等 ( 1 ) 调整树种组成 与林分密度 , 平衡土壤养 分与水分循环 , 改善林木 问题 。 生长 发育 的生态条件 , 缩短森林培育 周期 , 提高木材质量和工 艺价值 , 发 2 基本情 况 挥 森林 多种功能 。 . 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 ( 2 ) 加强中幼龄林抚育 管理, 改善森林环境 , 促进林木 生长. 培育健 2 新龙场镇从 2 0 0 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以来,工程实施进展顺 康稳 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 提高森林的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抚育间 至2 0 1 1年底 , 全镇 完成工程造 林 l 1 7 9 5亩 ( 其 中退耕地造林 6 8 8 7 . 9 伐、 定株修枝 、 除草割灌 、 抚育 区内简 易道路修建 维护、 抚育材 集运输 、 抚 利 , 亩, 荒 山造 林 4 9 0 7 . 1亩) 。 育剩 余物 处理、 林地清理等为主的森林经营活动 。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快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政策,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二、项目目标退耕还林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退耕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确保森林覆盖率的提升。

2.改善植被状况,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壤流失。

3.促进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修复。

4.增加森林资源供给,满足社会对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的需求。

三、项目内容1.确定项目区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确定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区域。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项目区域应兼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区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退耕还林措施、时间安排、财政支持等。

方案应充分考虑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源,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3.退耕措施根据具体区域情况,采取不同的退耕措施。

包括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封山育林、农田改造为湿地等。

同时,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还林措施根据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还林。

通过合理的造林布局和种植技术,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同时,注重保护原有的自然植被,促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

5.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1.中央财政拨款。

将退耕还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争取中央财政的拨款支持,用于项目的初期投入和后期运行维护。

2.地方财政支持。

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

西山乡退耕还林政策成效调查

西山乡退耕还林政策成效调查

西山乡退耕还林政策成效调查摘要简要介绍了互助县西山乡退耕还林工作情况,从农民生活和退耕效果方面总结了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效,并指出了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成效;青海互助;西山乡中图分类号 s3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349-01西山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南部,属典型的中位浅山旱作农业区,大陆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3.3℃。

境内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土壤贫瘠,气候干旱。

旱、涝、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脆弱。

年均降水量417mm,年均蒸发量1 414mm。

全乡总面积93.5km2。

全乡土地总面积8 000hm2,其中:农业用地4 533.3hm2;林业用地1 866.7hm2;牧业用地18hm2;不可利用地27.3hm2;其他1 554.7hm2。

境内有林业用地面积2 048hm2,其中有林地1 020hm2,灌木林672.3hm2,疏林地7.37hm2,未成造46.7hm2,非林业用地36.7hm2,现有四旁树193.85万株,其中山地林网109.1万株,全乡活立木蓄积4.585万立方米,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1 466.6hm2。

1退耕工作简介西山乡退耕工作开始于2001年。

当时由于农户对政策的不理解,推广十分困难,所以先以东山村、王家庄村为突破口,原因是这2个村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于耕种。

以王家庄为例,这个村90%以上的耕地属于山地,而且耕地大多在山顶,劳作时要走很长且难走的山路,干旱少雨,隔壁村的耕地里下雨时,王家庄村的地里往往是滴雨不进,所以王家庄十年九旱,农作物收成很差,农户生活水平较低。

东山村的情况跟王家庄十分相似。

2003年逐渐扩展到其他村,主要以王家庄、东山、郭家沟、邵代、麻莲滩、郑家山6个村为重点。

由于西山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不能像内地那样种植经济林,因此,退耕后主要培育耐旱、耐寒、耐高温、适应性强的柠条、沙棘为主的生态林。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

退耕还林工程行动方案1. 背景介绍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

通过停止或减少耕地面积,将原耕地还原为林地,以达到修复生态、保护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等目的。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目标和原则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原则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科学合理布局:根据地域特点和生态环境需求,合理规划退耕还林工程的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社会广泛参与: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3. 工程措施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3.1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政策支持方面可以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补偿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

3.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利用媒体、社区、学校等途径,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工程的知识和意义。

3.3 强化技术支持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包括合理的种植方案、科学的土壤调理、有效的灌溉措施等,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效果。

3.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抽查、考核等手段,确保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3.5 加强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资金支持。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环保举措,对于后续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围绕土地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的矛盾、农民收益与产业发展的平衡、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区域特色与产业发展的定位以及环保问题与产业发展的挑战展开讨论。

结论指出,多方合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而持续监测和评估产业发展效果则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深入研究和解决上述问题,将有利于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土地资源优势,农民收益,政策支持,区域特色,环保问题,多方合作,科技创新,监测评估效果。

1. 引言1.1 退耕还林的背景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耕种的土地恢复成林地,以实现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退耕还林政策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实施,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政策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退耕还林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加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退耕还林成为了重要的环境保护举措。

农业现状亟待改善。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求。

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政府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也是推动退耕还林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力度,退耕还林就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通过恢复耕地为林地,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后续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后续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改造成林地的一种生态保护措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面积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生态恢复:退耕还林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植被覆盖,促进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循环,减少土壤水蚀。

通过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土壤保护:退耕还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保护水源地的水质。

通过植被的生物修复作用,还能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积累,提高土壤质量。

3. 改善气候:退耕还林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森林的蒸腾作用会释放大量水蒸气,增加大气中的湿度,降低气温,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1. 制定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退耕还林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其中。

2. 宣传教育:在实施退耕还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 资金支持:退耕还林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补偿农民的经济损失和实施相关的工程项目。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

4. 科学规划:为了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需要科学规划退耕还林的区域、面积和类型,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和种植方式。

5. 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种植和管理森林的技术,提高退耕还林的成功率。

退耕还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和土壤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参与,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科学的规划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具体措施及成效分析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由于过去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植被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各种可靠手段,尽可能还原生态原本的样貌,营造绿色协调的自然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该工程实施以来,尤其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改善了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实施成效较好,但工程后续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维护退耕还林工程所营造的绿色环境。

各部门还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进行具体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管理;措施;成效引言: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贵州省是西南石漠化严重的区域之一,自2000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贵州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708.33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地造林1695万亩,占全国计划任务数的22.75%,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以贫困地区为主要对象,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不可磨灭的成果。

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针对退耕还林的后续管理进行具体措施制定,并对其成效进行有效分析。

一、开展退耕还林后续管理的重要性(一)促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快速见成效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十余年,在日常不断管理中已形成茂密森林,退耕还林应有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效益作用已明显体现。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于2015-2017年实施,实施年限短,而且部分地区实施的是经济林,农户种植意愿、劳动力等原因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无法发挥其带来的应有的作用。

只有重视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加强补植抚育管护,加强经济林施肥管理,加强森林防火等安全生产的管理,工程才能快速见成效。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退耕,恢复为森林的过程。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后,如何开展具体的产业模式,以便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林下经济模式1. 果树种植:通过种植果树,可以实现农户增收。

选择适宜生态环境的地方种植葡萄、苹果等水果,通过销售水果来获取利润。

2. 草药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后的土地进行中草药种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农民提供另一种增收的方式。

3. 养殖业:可进行养殖家禽、家畜等,通过销售养殖产品获取经济收入。

养殖业还可以提供工作机会,促进农村就业。

4. 生态旅游:利用退耕还林后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

开发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等,吸引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二、发展对策1. 政府支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对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相关产业。

2. 农户培训:针对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模式,开展培训活动,帮助农户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退耕还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通讯设施等,提高交通便利性,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建设相关场所,用于加工和销售产业产品。

4. 产业合作社:建立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合作社,帮助农户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提升规模经营能力,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

5. 拓宽市场渠道: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寻找更多的市场销售机会,提高产品竞争力。

6. 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退耕还林后的产业模式和发展对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需要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只有确保退耕还林后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目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实施,许多地方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机会的减少,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就业问题。

在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后,部分农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和收入下降的局面。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可以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和建立林下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除了种植树木外,也可发展相关的绿色产业,如采摘园、休闲农业等,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可以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的就业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

通过开办职业培训班,教导农民掌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等业态,吸引游客增加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生态保护问题退耕还林是为了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生态保护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区在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后,未能很好地保护和管理已经还林的区域,导致新植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出现死树林等情况。

过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可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生态保护问题,需要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的生态保护力度。

应加强对植树造林地区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需严格审核和控制开发规模,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产业转型问题退耕还林后,原有的农业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转型调整,而目前一些地区在产业转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一方面,一些农民缺乏产业转型的意识,依然坚持传统的种植业或畜牧业,导致退耕还林政策的难以全面落实。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重新改造成林地,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过程。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退耕还林政策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退耕还林后如何发展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1. 林下经济产业:在退耕还林的地区,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包括种植草药、食用菌、果树等。

这些产业可以在林地下种植,并且能够与林木共生,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源,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2. 生态旅游产业:退耕还林的地区往往景色优美,环境幽静,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可以开发乡村民宿、森林徒步、生态农庄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大自然的风景和生态的和谐。

3. 生态种养产业:在退耕还林后的土地上可以发展生态种养产业,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

比如利用林地养殖禽畜,或者在林地上种植绿色农产品,符合绿色有机认证标准,能够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

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提高他们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积极性。

2. 加强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3. 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拓展生态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大对生态产品的推广力度。

可以通过扶持合作社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保持林地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 培育新型农民: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对于林下经济产业的认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让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和对策退耕还林是指将农田改造为林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

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

退耕还林导致农田转为林地,使农民失去了耕地,无法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紧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合和土地资源配置等措施,将农民转变为土地经营者或经营者,并支持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如农村合作社、特色农业等,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他们在经营农业产业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投入,提供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管理能力。

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能力也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存在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农村电商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开拓城市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市场竞争力和消费潜力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弱,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投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可以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农业信贷和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土地整合和资源配置、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市场拓展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

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
4 推广 新能 源利 用 。 高农 民生 活质量 提
西 山 乡地处 黄 土 高原 丘 陵沟 壑 区 , 于 中位 浅 山 旱作 属 农业 区 , 期以 来 , 长 干旱 少 雨 , 业 生产水 平 低下 , 择 适合 农 选 西 山 乡的农业 新科 技 , 高生产 力水平 和粮 食产 量 , 西 山 提 对
乡今 后 的 农 业 发 展 至 关 重 要 。 如 引 进 先 进 的 农 业 机 械 , 比 既
大 量耕 地退 下 来后 , 作 物秸秆 大幅 度 减 少 , 农 退耕 农 户
烧 柴紧 缺问题 目益 凸显 出来 。 充分利 用西 山 乡太阳 能资源 为 和 人 畜 粪便 , 决退耕 农 户 的燃料 问题 , 善农 户生产 生活 解 改
农村 经济 学
《 代农 业科技 )0 0年第 5期 现 21
西 山 乡退 耕还 林 后续 产 业项 目的推 进措 施
王 梅贵
( 海 省 互 助 县 西 山 乡农 村 社 会 经 济 服 务 中心 , 海 互 助 80 0 ) 青 青 15 0
摘 要 结 合西 山 乡的实际 情况 , 总结 了西 山 乡退耕 还林后 续 产业 项 目的推进 措施 , 以期为 西山 乡退耕 还林后 续产 业推 进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退耕还 林 ; 续产 业 ; 进 措施 ; 海互助 ; 山 乡 后 推 青 西 中 图 分 类 号 S ; 1 7 7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9 2 1 0 — 3 8 0 0 7 5 3 (0 0)5 0 5 — 1
多新能 源项 目的推 出 , 有更 多 的农 户受益 , 提 高农 民生 会 对
活 质量 、 进 西 山 乡经 济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重 要 的推动 作用 , 促 同时将大 大减 少对林 木 的破坏 , 有十 分重 要的生 态意 义 。 具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具体模式及发展对策退耕还林是指针对某些地区因过度开垦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耕地贫瘠,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而采取的一种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的措施。

退耕还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向农民补偿退耕费用,将已耕地还成林地,恢复土地生态功能,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仅仅进行退耕还林还远远不够,需要思考如何进行后续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退耕还林的目标。

本文将从具体模式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

一、具体模式1. 林下种植林下种植是指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林地上进行农作物或果树的种植。

由于退耕地一般都是因过度耕种而导致土地贫瘠的区域,因此林下种植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林下种植也可以增加退耕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种植或者适合土壤条件的农作物种植,比如茶叶、葡萄、猕猴桃等。

2. 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在退耕地的林地上进行畜牧业的养殖。

由于林地的自然环境相对比较适合畜禽的生长,因此林下养殖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选择养殖一些市场需求旺盛的畜禽品种,比如母鸡、鸭子、兔子等。

还可以选择在林地上进行种草喂养,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3.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主要资源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一种热门发展模式。

在林地内建设一些生态园区,进行农家乐、森林徒步、体验种植、山地野餐等生态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为退耕农民带来一定的收入。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退耕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增收渠道。

二、发展对策1. 政府扶持政府应该加大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给予优惠政策等方式来支持退耕农民的后续产业发展。

政府还可以组织相关培训课程,提高退耕农民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适应新产业的能力。

2. 科技支持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退耕农民的后续产业发展也需要得到科技支持。

农业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农业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进展情况汇报X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推进和加速生态及后续产业发展步伐,退耕还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现就我区退耕还林后续发展工作农业项目进展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情况实施基本情况X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于XXXX年开始实施,涉及X开发区的果园村、一站村、五站村、果园村和和长兴办事处的兴民村,共XXX户XXXX多人,退耕面积XXXX亩,其中X开发区XXXX.X亩,长兴办事处兴民村XXX.X亩。

农业项目任务从XXXX年起,X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规划在XXXX—XXXX年间完成四个方面的农业项目,包括农村能源、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

其中:农村能源包括户用沼气XX户,节柴灶XXX台、太阳灶XXX台,太阳能热水器XXX平方米,太阳灶XXX台,项目资金XXX.X万元,其中中央专项XX万元,地方配套XX.X万元,农民自筹XX.X万元。

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XXXX人次,每年培训XXX 人次,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专项XX万元,地方配套XX 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XXXX亩,XXXX年完成XXX亩,XXXX年完成XXXX亩,项目资金XX万元,其中中央专项XX万元,地方和农民自筹XX万元。

项目进展情况X、XXXX年度项目完成情况XXXX年批复项目是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项目,任务XXX人次,批复资金X万元,其中中央专项X.XX万元,地方配套X.XXXX万元。

项目下达后,X区制定了《X区XX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与专门从事农业技能培训机构X市农广校签订了培训协议,委托进行培训,主要针对X开发区四站村补植补造的XXX户退耕农户所从事的主要行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项目培训严格按照农民技能培训的要求进行,农广校指定专人进行项目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档案,聘请了专业教师X名,编制了培训讲义,建立了农户培训签名花名册,主要对退耕户中具有初中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XX-XX岁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共培训设施农业XX人次、枸杞栽培XXX人次、特色养殖XX人次、园林绿化工XX人次,共XXX人次,培训率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
摘要结合西山乡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以期为西山乡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推进措施;青海互助;西山乡
西山乡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实施以来,在县林业局的指导下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截至2009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38.13hm2,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县林业局下发《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议书》,现就西山乡后续产业项目的推进措施作一分析。

1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特色农业,加大基本粮田建设
西山乡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中位浅山旱作农业区,长期以来,干旱少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选择适合西山乡的农业新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粮食产量,对西山乡今后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既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从2007年起,西山乡逐步推广适合于山区的播种机和收割机,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科技带来的好处,机械化耕作正在起步发展阶段。

在采用新农业技术方面,2008年开始推广西北农业大学的地膜抗旱技术,首先在西山乡的特色农业马铃薯的种植中进行试验性推广,以提高马铃薯单位产量。

西山乡的农技推广正按照实验、示范、造势三部曲逐步推进。

西山乡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能够作为特色农业的项目不多,目前来说发展马铃薯种植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口。

因为马铃薯对地质和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低,种植比较简单,对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操作的农民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和参与。

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下大力气保护农耕地,治理水土流失和土质退化,确保基本口粮田的质量和数量,并努力增加单位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

2鼓励农业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食物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单纯依靠扩大人们对初级农产品的消费来增加农民收入,潜力相当有限。

因此,必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开拓食品市场,创造新的需求,通过农产品加工,带动农民增收[2]。

近几年,西山乡陆续成立马铃薯协会、粉条加工协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从事马铃薯制粉、粉条加工、油菜籽加工等农业深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推广特色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不断深入,畜牧业作为退耕还林工程后农村经济发展后续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富民政策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西山乡在县政府和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引进杂交改良后的优质奶牛50头,扶持退耕农户建立示范户50户,以典型示范的作用,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水平,走专业化、商品化大生产的道路。

同时积极扶持农民饲养品质比较高的猪、羊和家禽,其中赛洛特、夏洛莱羊肉以肉鲜、质嫩成为西山乡的品牌畜产品。

通过以上措施,加强贫困户自身治穷致富方面的“造血”功能,开辟稳定的收入来源,改变贫困面貌。

4推广新能源利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大量耕地退下来后,农作物秸秆大幅度减少,退耕农户烧柴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为充分利用西山乡太阳能资源和人畜粪便,解决退耕农户的燃料问题,改善农户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西山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该乡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项目,有条件的村户支持安装电灶。

有计划地安排营造薪炭林,为解决农民群众烧煨问题做好资源储备[3]。

该项目自2007年实施以来,已有350户退耕农户安装太阳能灶350台,新建650座农村“四位一体”沼气池,解决了700多户退耕农户的燃料问题,每年每户可节约买煤资金1 350元,效益可观,实现了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的突破。

以后,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更多新能源项目的推出,会有更多的农户受益,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西山乡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将大大减少对林木的破坏,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

5进行生态移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许多农户为了耕种方便,便将家安在了离村子较远的山上,道路不通,取水困难,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现在,山上的土地被退耕后,他们已经没有必要继续留在原地,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西山乡对这部分农户进行了生态移民,对他们的搬迁进行补助,并进行职业培训和项目引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6科学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是后续项目的跟进必须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将退耕还林工程平稳有序的推进[4]。

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工程能够圆满完成,将会对西山乡农民奔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7参考文献
[1] 冯利国.青海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浅析[J].山西林业科技,2008(3):63-64.
[2] 张秉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模式[J].中国林业,2008(6):38.
[3] 张月祥,张辛,杨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J].中国林业,2009(17):24-25.
[4] 段小玲.西宁市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06(3):9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