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听雨堂记袁中道⑴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⑵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
子瞻之肮脏②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
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
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
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祐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
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
胡为乎招即来,麾③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
夫人责自照。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
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⑶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
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
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
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①中郎:即袁宏道,作者之兄。
①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①麾:指挥、挥手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A.因B.且C.乃D.则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氏兄弟如古代君子一般,得一知己即可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11分)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诗歌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对聚会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也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
解析:选BE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析。
B项,“风驰雨骤令人厌烦”错。
风雨让池阁变得清凉而适意,可见诗人并无厌烦。
E项,诗中并无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写。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情感的能力。
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的鉴赏。
分析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需要分别分析。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
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不同之处:韦诗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
答案: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2分)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原文及翻译
【英汉对照】
We give our attention to beautiful poems.
When the mind is exalted, the body is lightened
Andfeels as if it could float in the wind.
…Suzhou is famed as a centre of letters;
但是又将宴饮享乐了,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老庄思想了,于是,“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会老庄之理而遣送是非,达乐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迹,用这种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暂时忘怀一切,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谴责。韦应物亦不能免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三层为“鲜肥”以下六句,写诗人对这次宴集的欢畅体会。这次宴会,正值禁屠之日,并无鱼肉等鲜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为主。这说明与宴者的欢乐并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上。诗人得意洋洋地说:“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他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倾听别人吟诵佳句杰作,满心欢快,浑身轻松,几乎飘飘欲仙了。
第二层为“自惭”以下四句,写宴前的感慨。“自惭居处崇”,不单指因住处的高大宽敞而感到惭愧,还包括显示刺史地位的“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等因素在内,因为这些更使韦应物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当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诗人从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出发,自觉地将“斯民”之康跟自己的华贵、威严及“居处崇”对比,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说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和“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等语,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深感不安,这种深刻的认识,来自他历年担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②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A.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B.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C.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D.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答案】B【解析】(1)“植戈錞”承前省略主语“诸军” 其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贼觇之”中“之”作“觇”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特指由皇帝发出的”表述不当从文中“檄人龙、国奇还兵救二帅不应”亦可推断檄文的发出方是宗龙而并非皇帝【答案】C【解析】(3)C项“皇帝并不认同”表述错误从原文“宗龙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豤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可以看出皇帝对宗龙民穷财尽的看法是认同的只是后来宗龙不停地讲论引起了皇帝的不悦【答案】(4)①奏请朝廷下达诏令让宗龙专职管理军务给他设置中军的旗鼓仪仗副将以下的官员任他赏罚朝廷许可了②皇帝拍着大腿想起了宗龙说“假使宗龙巡抚四川贼兵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催促就在家中起用宗龙【解析】(4)①敕皇帝的诏令此处指皇帝下诏令裨将古代指副将此处指副将以下的官员听听凭听任②拊髀拍大腿安怎么趣通“促” 催促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请赏析“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的表达效果A. 本诗是一首干谒诗题目中“投”是“投赠”之意裴侍郎是诗歌投赠的对象.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答案】①视听结合(或想象)雨使得我思念凝结想起垂钓故乡的情景在夜里风吹动木叶带来雁的鸣声声声惊魂②呼应首联是对首联“此身虽贱”的具体化③抒发自己如若不能凭真才实学考中宁愿回乡归隐的想法塑造出孤高耿直的人物形象【解析】略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幻文学因西方工业文明而产生被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B.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科幻文学被大量翻译到西方影响着西方科幻世界C.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科幻文学翻译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第一次为中国引入第二次为中国输出D. 中国科幻文学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在海外广泛传播展示出作为世界文学主流的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答案】B【解析】(1)A项原文第一段中的表述是“这一文类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本身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明证” “开启了”的说法有误C项“第二次为中国输出”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内容可知第二次翻译浪潮是“中西对话” 即相互引入输出D项原文最后两段中的表述是“这不仅意味着打破西方中心主义、推动世界多元化进程的努力”和“也开启了重新定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系统中地位的可能” 因此“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和“作为世界文学主流”的表述有误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本文谈科幻文学翻译与接受模式的变化带来的三大影响为平行结构因此“采用总分结构说理层层深入”的分析有误【答案】A【解析】(3)A项原文第一段中的“这在当时中国本土科幻文学的创作中均有体现” 说明清末民初中国有自己的科幻文学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3)小说标题为“褒贬两画家” 小说对两位画家是如何褒贬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4)小说以拍卖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引出万画家和水画家并借评论家之口对两位画家的名字进行点评看似无心之笔但结合后文来看作者或许别有深意B. 在带学生的事情上万画家和水画家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这是他们迥异的性格所致万画家难说话人缘自然比不上水画家C. 水画家明知姚老板送来鉴赏的《喜鹊踏梅图》并非自己所作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由此可见水画家的仁者心胸D. 万画家在家门口贴出告示被很多人误解为贪财不讲情面爱摆架子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由此可见他对原则的坚守【答案】C【解析】(1)C项水画家委婉地告知姚老板画作是伪造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其实是他不想因此得罪他人可见其处事圆滑、精于世故而非仁者心胸【答案】C【解析】(2)C项并非“留下了讲述余地避免绝对化” 对于两位画家的品格高下作者是非常清楚的对两位画家的褒贬作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之所以让“看官自己判断” 是有意先不道破直接在后文的叙述中通过层层对比简洁鲜明地表现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结局的大逆转既是对万画家画作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的颂扬【答案】(3)①对万画家小说似贬实褒表面上批评万画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②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解析】(3)作答此题需抓住题干关键“如何褒贬” 总体来看小说是在对比中对两位画家进行褒贬的收学生方面万画家要求甚严“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 而水画家“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多跑几次”必成此外在鉴定画作、为人作画方面两位画家的行为态度也截然不同两位画家的追悼会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而最后在拍卖会上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人缘看似不好的万画家的画作大受追捧而人缘良好的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小说对万画家似贬实褒表面批评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而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答案】(4)①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拍卖会上万画家的画作价钱飙升而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和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耐人寻味②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的不同境遇印证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水画家圆滑世故③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人们真正认同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解析】(4)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人们在拍卖会上对两位画家画作的态度与对两位画家生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结尾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而两位画家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不同遭遇其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故其画作品质高更能得到大众认可而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甚至缺乏底线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大打折扣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戏剧性的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赞美了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5.(1)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6分)A. 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B. 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C.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D. 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答案】D【解析】(1)D项“根本之举”错误于文无据【答案】A【解析】(2)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为“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日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材料中以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谈的是对古村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并不是说新叶村因为被保护和开发了才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C项“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虽然材料中提到“城市的扩张不少……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消失的结论D项“‘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只提到“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并没有提到成为“主要途径”故选A【答案】(3)①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②增强古村落自身的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③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④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⑤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解析】(3)材料一列举了浙江省新叶村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村“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可概括出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材料二说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周庄等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没有文化吸引力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提出“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的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吸引游客留住人口材料三指出“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 可见古村落保护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材料三还提出“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 据此可总结出利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引导大众文化自觉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周朴园为什么认为蘩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6.(2)“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林黛玉哭的指什么事?后来怎么样?【答案】(1)蘩漪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这与周朴园维持的封建家庭伦理秩序格格不入为了逼其就范周朴园给蘩漪安上神经不正常的病症要对家庭内的叛逆者进行压制和教化【解析】(1)解答本题要结合《雷雨》的相关情节进行概括蘩漪出场时作者介绍她是“一个受抑制的女人” 说“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的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此刻她内心正燃烧着对周萍不可克制的爱火那是她最后的希望又怀着被周萍遗弃的恐惧同时激起的是对这个罪恶的周公馆连同它的主人——周氏父子的怨恨她的这一切痛苦是名为她的丈夫的周朴园完全不了解的他也从未想过要关心与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他只把蘩漪的异常表现看作是有“病” 一味地要她“吃药” 以为这就是尽到了丈夫的责任说不定还为这种“关怀”而产生某种自我神圣感这一切在敏感的蘩漪看来不仅是可悲的隔膜更是虚伪是另一种强迫与压制因此当四凤奉周朴园之命请她喝药时她甚至产生了“厌恶”感进而命令将药倒了于是就有了这场周朴国强制蘩漪喝药的戏【答案】(2)黛玉听贾政叫宝玉心中替他忧虑晚饭后往怡红院扣门晴雯正抱怨宝钗来了没听出来黛玉声音不开门林黛玉怔在门外自思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滚下泪珠来后来听里面宝玉、宝钗笑语之声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解析】(2)《红楼梦》中对应原文是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但见一个个文彩炫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概括时要说明黛玉因何去宝玉处晴雯为何不给黛玉开门黛玉又因此想了些什么等7.(1)文中第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7.(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7.(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A. 比拟、比喻、夸张B. 比拟、比喻、排比C. 对偶、借代、排比D. 对偶、借代、夸张【答案】B【解析】(1)“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运用了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2)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 句式整齐构成工整的排比句加强了语气语势突出了北平秋天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水果本身的品类样式之多起到了强调作用“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解析】(2)作答时首先从句式上进行比较原文“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为句式整齐工整的排比句而修改后的“各种各样的葡萄、梨、苹果”缺乏这一特征无法达到原文加强语气语势的效果且原文中“各种各样”反复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从内容方面看原文突出强调了北平秋天里的水果种类丰富、样式繁多故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①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②他们还会唱呢【解析】(3)①处根据前文“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和后文“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等语句可知横线处应填写与“水果摆放得很好看”相关的内容再根据“无论……都……”的关联词固定搭配可知此处应填写“都摆列得那么好看”等类似的句子②处“况且”表示更进一步根据后文“他们精心地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可知除了摆得好看他们还会为水果唱“果赞” 所以此处可填写“他们还会唱呢”等类似的句子。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南宁三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②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A.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B.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C.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D.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答案】A【解析】(1)“因亲用之为爪牙”的意思是“因此被尹赏亲自收用为爪牙”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亡命”指亡命之徒“郡国”修饰“亡命” “郡国亡命”意为“郡国内的亡命之徒”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是中国古代执掌司法官员的一种泛称”错误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答案】B【解析】(3)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可知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答案】(4)①(长安)城里接近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②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被免官就会终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严重望谨慎不要这样!【解析】(4)①薄暮接近傍晚横道横躺在道路上枹鼓击鼓的声音②一一旦坐因犯……罪或错误甚于比……还严重毋不要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A. 2019年1—4月中国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9.3% 可以预测中国餐饮业收入2019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与2018年大致持平B. 2015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入从3万亿级突破到4万亿级与之前从2万亿级突破到3万亿级相比所用时间缩短C.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却大幅放缓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已趋饱和D.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收入增速可见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答案】D【解析】(1)D项“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无法得出此推断【答案】C【解析】(2)A项“不计得失”于文无据B项“在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后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又随之兴起”表述不严谨材料一第三段只是提到“餐饮企业堂食摁下了‘暂停键’” 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 而且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并不是在堂食暂停之后才兴起D项“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幻想回归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只有新的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理解有误列举印度粪便污染的例子旨在说明旧产业和旧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就天然环保我们应勇于接受新产业和新的生活方式故选C【答案】(3)①材料一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和变化②材料三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③材料四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解析】(3)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需要我们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根据三则材料后面的出处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由“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驰而过的中国‘外卖大军’被誉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英雄’ 让‘宅’在家中的民众有饭吃、有货囤”可推知说的是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由“随着疫情爆发外卖行业产生了新变化”以及出处“《疫情推动外卖行业新发展》”可推知文段的另一侧重点是讲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变化材料三由“一些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仍处于‘危险期’”以及出处“《你在网络这头订外卖送外卖的却订了你的隐私》”可推知文段侧重讲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材料四由“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卖导致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对于外卖污染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环保理念和日常习惯同样重要”以及出处“《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片面的环保观》”可推知文段侧重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功过格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能度量抽象的功过善恶使之基本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B. 功过格是中国人创建的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意义深远C. 功过格能有效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D. 功过格推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思想的传播和功德积累被所有民间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答案】A【解析】(1)B项“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说法绝对原文是“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C项“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和尖锐”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积功累行以积厚福’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功过格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 因此并没有论证“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答案】C【解析】(3)C项“没有实用性不能被广大民众接受无法流传到今天”错误原文说的是“《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擅长讲授为善去恶的道理提供宏观深刻的伦理原则而功过格则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小说标题为“褒贬两画家” 小说对两位画家是如何褒贬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4)小说以拍卖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引出万画家和水画家并借评论家之口对两位画家的名字进行点评看似无心之笔但结合后文来看作者或许别有深意B. 在带学生的事情上万画家和水画家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这是他们迥异的性格所致万画家难说话人缘自然比不上水画家C. 水画家明知姚老板送来鉴赏的《喜鹊踏梅图》并非自己所作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由此可见水画家的仁者心胸D. 万画家在家门口贴出告示被很多人误解为贪财不讲情面爱摆架子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由此可见他对原则的坚守【答案】C【解析】(1)C项水画家委婉地告知姚老板画作是伪造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其实是他不想因此得罪他人可见其处事圆滑、精于世故而非仁者心胸【答案】C【解析】(2)C项并非“留下了讲述余地避免绝对化” 对于两位画家的品格高下作者是非常清楚的对两位画家的褒贬作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之所以让“看官自己判断” 是有意先不道破直接在后文的叙述中通过层层对比简洁鲜明地表现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结局的大逆转既是对万画家画作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的颂扬【答案】(3)①对万画家小说似贬实褒表面上批评万画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②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解析】(3)作答此题需抓住题干关键“如何褒贬” 总体来看小说是在对比中对两位画家进行褒贬的收学生方面万画家要求甚严“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 而水画家“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多跑几次”必成此外在鉴定画作、为人作画方面两位画家的行为态度也截然不同两位画家的追悼会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而最后在拍卖会上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人缘看似不好的万画家的画作大受追捧而人缘良好的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小说对万画家似贬实褒表面批评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而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答案】(4)①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拍卖会上万画家的画作价钱飙升而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和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耐人寻味②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的不同境遇印证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水画家圆滑世故③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人们真正认同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解析】(4)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人们在拍卖会上对两位画家画作的态度与对两位画家生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结尾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而两位画家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不同遭遇其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故其画作品质高更能得到大众认可而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甚至缺乏底线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大打折扣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戏剧性的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赞美了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A. 夸张引用排比B. 比喻夸张对偶C. 比喻拟人排比D. 对偶拟人引用【答案】C【解析】(1)C项“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是拟人“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是比喻“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是排比故选C【答案】(2)①原句将“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②原文使用短句使句式更显活泼音节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感觉【解析】(2)“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是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更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炊烟的形状、姿态和颜色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修改后的句子把这些修饰语变成了一组因过多而显得累赘的修饰成分也不能起到强调作用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①顺着这大道走去, ②朝阳是难得见的【解析】(3)①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可知画线处的句子应与“大道”相关根据画线处后文“走到尽头”可知画线处可填入与“顺着这大道走去”相关的句子②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地升起” 以及后文“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可知这里“它”指的是朝阳“但它来时”提示了前文是想说“它”不怎么常来故画线处可填入与“朝阳是难得见的”相关的句子7.(1)填空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至大至刚” 被孟子称为“_______________”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故事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7.(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7.(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1)①浩然之气, 揠苗助长, ②张君瑞, 蝇头微利【解析】(1)①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推知“浩然之气” 根据“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可推知寓言故事为“揠苗助长”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西厢记》最后一本是“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据此进行填写即可【答案】(2)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2)解答本题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相关内容找出能够体现“生命的美感”这一主题的相关情节展开具体分析即可【答案】(3)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 但并不“伪善”①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②觉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③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可知觉慧虽帮助了“这个孩子” 却因为“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 这表明他并不伪善根据“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可知这时觉慧已经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进行了一些象征进步青年的真诚的反省并不伪善正是觉慧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②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A.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B.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C.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D.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答案】D【解析】(1)本题画线句中“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 “每见高祖”的主语是“贺琛” 而“与语”的主语则应该是“高祖” 故应在“高祖”与”与语”之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和C项“故省中为之语曰” “曰”字后是说话的内容应在其后停顿据此排除B项故选D【答案】A【解析】(2)A项“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说法有误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公车上书”【答案】C【解析】(3)C项“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错误依据“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和“琛奉敕但谢过而已”可知高祖是把主书召到跟前口授敕令贺琛是接到敕令所以不是“当面斥责”【答案】(4)①贺琛家产丰富后买公主的府第做自己的私宅被有关官员上奏因此被免官②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竟然不能效力于一职担任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解析】(4)①第府第为有司所奏被动句被有关官员上奏坐因为②荷承受曾竟然效效力居担任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作铺垫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答案】C【解析】(1)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误“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答案】(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解析】(2)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一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因而柳诗终带“排遣之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写于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独怜”二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上”字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开朗最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渡口只见空空的渡船悠然自在地飘浮在水面全诗通过幽草、黄莺、树阴、小舟的意象营造幽静的意境表露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因而韦诗自含“旷达之怀”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诗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诗赏析【作品简介】作者简介词句注释⑴郡斋:指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燕:通“宴”。
⑵兵卫:持执兵器的侍卫。
森:密密地排列。
画戟:因饰有画彩,称画戟,常用作仪仗。
唐刺史常由皇帝赐戟。
戟,一种能直刺横击的兵器。
⑶燕寝:本指休息安寝的地方,这里指私室,即上“郡斋”。
此燕字也通“宴”,但义为休息。
清香:室中所焚之香。
唐李肇《国史补》云:“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在焚香扫地而坐。
”⑷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⑸烦疴(kē):指因暑热产生的困顿烦躁。
疴,本指疾病。
⑹居处崇:地位显贵。
⑺斯民康:此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⑻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⑼达:旷达。
形迹:指世俗礼节。
⑽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⑾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⑿聆:听。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
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⒀神欢:精神欢悦。
⒁吴中:苏州的古称。
⒂群彦:群英。
汪洋:原意水势浩大。
这里指人才济济。
⒃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
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⒄财赋强:安史之乱后,天下财赋,仰给于东南。
苏杭一带是中央财政的重要支撑。
[1] [2-3]白话译文卫士的画戟排列如森林,内室满是燃香的.芬芳。
海上忽然间起了风雨,池阁变得适意而清凉。
烦热和疾病都已消散,更有嘉宾坐满在高堂。
惭愧啊,我的居室竟这样华丽,却不曾见百姓有多么安康。
通晓自然之理能分辨是非,天性通达就物我两忘。
荤腥不宜于盛夏的时光,请大家把蔬菜和水果品尝。
我俯首饮下一杯酒,抬头敬听各位金玉般声韵优美的文章。
心情欢畅身子也变得轻捷,我真想要凌风飞翔。
苏州有众多才士,俊秀的人物济济一堂。
我明白都市所以宏大,并非多物产而是盛于文章。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
燕集诗,是一种“应用诗”,应酬意味甚重,然而这首诗却不同凡响。
它既十分得体,又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当时领袖东南诗坛的气度,及其淡远中见闲雅雍容之致的创作个性。
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原诗和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原诗和赏析【诗句】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出处】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意思】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全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全诗鉴赏】这是韦应物贞元初任苏州刺史时的作品。
韦应物在任苏州期间,与本郡和邻郡的过往频繁,常相宴聚作诗。
本诗是为宴送著名诗人顾况所作。
顾况于贞元五年(789)由著作郎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苏州刺史韦应物、杭州刺史房孺复、睦州刺史韦赞都在郡中宴待,并且都有诗。
其中韦应物这首写得最好,得到后来到苏州作刺史的白居易的好评。
历代评价《王直方诗话》:刘太真《与韦苏州书》云:“(顾著作来,以)足下《郡斋燕集》相示,是何情致畅茂遒逸如此!宋齐间,沈、谢、吴、何始精于理意,缘情体物,称诗人指。
后之传者,甚失其源,唯足下制其横流。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于足下之文见之矣:则知苏州诗为当时所贵如此。
《燕集》所作、乃“兵卫森剑戟,燕寝凝清香”也。
《唐诗纪事》:(白)乐天《吴郡诗石记》独书“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韦孟全集》:起处十字,清绮绝伦,为富丽诗句之冠。
中段会心语亦可玩。
《唐诗镜》:都雅雍裕。
每读韦诗,觉其如兰之喷。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意境何其清旷!《此木轩论诗汇编》:居然有唐第一手。
起“兵卫”云云,谁知公意在“自惭居处”之“崇”。
《茧斋诗谈》:莽苍中森秀郁郁,便近汉魏。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二语,起法高古。
《剑溪说诗又编》:薛文清居官,每诵韦“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之句,以为惕然有警于心。
又“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谓可以为守身之戒。
郡的古诗词
郡的古诗词《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原文: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一、衍生注释:“兵卫森画戟”中的“画戟”,是一种古代兵器,这里用来形容郡斋守卫森严。
“烦疴”指的是烦恼和疾病。
“鲜肥属时禁”,当时可能有禁止食用鲜肥食物的规定。
“群彦”指众多有才华的文士。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描绘出郡斋的威严和宴集时的环境氛围,兵卫森严与室内的清香形成对比。
风雨来临带来凉爽,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烦疴的消散。
诗中诗人自惭居高位却未能看到百姓安乐,体现出一种自省。
在宴集上,大家饮酒听文,欢乐而自在。
最后强调吴中地区文化昌盛,不仅仅是财赋雄厚,更注重文化内涵。
全诗层次分明,既有对宴集场景的描写,又有诗人的自我反思。
三、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
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写田园山水著名,但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韦应物早年任侠使气,后来折节读书,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参加一个文化聚会,那场面可真有点像韦应物诗中的郡斋宴集呢。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那地方布置得很有格调,就像诗里描绘的那样透着一种高雅的气息。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着彼此的作品。
我当时就想,这就如同诗中的“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啊,大家在这种氛围里,心灵仿佛都得到了放松,就像诗中说的“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那种文化聚会的魅力,就像韦应物在郡斋中感受到的一样,不只是热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我觉得这样的聚会真是太棒了,能让人从日常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我的观点就是,好的聚会就应该像这样充满文化气息,能让人心神愉悦。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原文: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2022年cctv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
2022年cctv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1.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弹琴》唐·刘长卿)2.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感遇·其二》唐·张九龄)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5.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佳人》唐·杜甫)6.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7.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西施咏》唐·王维)8.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9.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邱为)10.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11.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12.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13.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14.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古意》唐·李颀)15.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送陈章甫》唐·李颀)16.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琴歌》唐·李颀)1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18.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寄韩谏议》唐·杜甫)19.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古柏行》唐·杜甫)20.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唐·杜甫)21.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
(《山石》唐·韩愈)22.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23.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高三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综合模拟测评检测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闲居。
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 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 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C解析:(1)C(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分析】(1)C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故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15 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燕寝凝幽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失,贵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睬是非遣,性达踪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理睬:通畅事理。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首二句描绘郡斋兵卫威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庄严,但这并不是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故。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思绪,固然宴集逢雨,池阁清冷,景色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惊喜轻松。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畅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进而达到忘我的境地。
D.选章叙事、抒怀、谈论相间,既表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经过聚会场景的详尽描绘,写出安逸的情味。
15.古人曾夸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近似的警语“念此擅自愧,尽日不可以忘”,请指出两者感情内蕴的异同之处。
( 6 分)14.【参照答案】 D( 3 分)【分析】 D项“宠辱偕忘的态度”说法有误,“聚会场景的详尽描绘”分析错误。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15.【参照答案】( 6 分)同样之处:都表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内疚之情。
( 2 分)不一样之处:韦诗正面描绘与贵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内疚心理,着重于对自己责任的警觉;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基层公众的哀悯,委婉表达对统治阶层的谴责,感情内蕴更加深刻。
( 4 分)【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赏析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赏析这首诗系诗人作苏州刺史时所写,通过与文友聚会时的情景描绘,写出闲适生活的情趣。
语言朴素平淡,运用了白描手法,突现了秀丽清朗的艺术风格。
【注解】:1、燕:通“宴”,意为休息。
2、海上:东南近海。
3、烦疴:烦燥。
4、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5、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
6、吴中:指苏州地区。
7、藩:这里指大郡。
【韵译】: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评析】:这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
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苦。
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
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entertaining literary men in myofficial residence on a rainy dayoutside are insignia, shown in state;but here are sweet incense-clouds, quietly ours.wind and rain, coming in from sea,have cooled this pavilion above the lakeand driven the feverish heat awayfrom where my eminent guests are gathered....ashamed though i am of my high position while people lead unhappy lives,let us reasonably banish careand just be friends, enjoying nature.though we have to go without fish and meat, there a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aplenty. ...we bow, we take our cups of wine,we give our attention to beautiful poems. when the mind is exalted, the body is lightened and feels as if it could float in the wind. ...suzhou is famed as a centre of letters;and all you writers, coming here, prove that the name of a great land is made by better things than wealth.。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翻译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翻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愁疴将近消退,嘉宾为丛藓科扭口藓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不为遣,性超过形迹忘记。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青莲扬扬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丰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原文注解】:1、燕:通“宴”,意为休息。
2、海上:东南近海。
3、烦疴:烦燥。
4、幸:期望,这里就是谦词。
5、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
6、吴中:指苏州地区。
7、藩:这里指大郡。
【译者译文】: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起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科季夫。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羞愧所处地位太过优雅,没能迁就平民百姓有没有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就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期望大家尽管享用。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开心身体自然随心所欲杨开第,心里真想要燕子飘举奋力飞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现在才晓得大州小郡的地方,哪里就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赏析鉴赏】:这就是一首写下与文士宴集并抒写个人胸怀的诗。
诗人深长居处高崇,不见踪影黎民疾苦。
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小存有长官胸襟。
故事情节,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译文及鉴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译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译文及鉴赏《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代:韦应物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古诗词赏析韦应物《燕李录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燕①李录事韦应物与君十五侍皇阁.晓拂炉烟上赤墀②。
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飙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注]①燕:通“宴”。
②赤墀:宫中殿庭前涂成朱红色的台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诗人与李录事-起在宫中任职的经历,暗示宴请李录事的原因。
B.颔联承首联的“侍”字,回忆皇帝的看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
C.本诗前四句概写往事,后四句写现实境况,现实顺承往事而来,脉络清晰。
D.全诗“句句照应,笔笔流转”,始终围绕题目,语言质朴而韵味深长。
15.金圣叹曾说: “读之,不觉声泪为之齐下也。
”诗中哪些内容让金圣叹“声泪齐下”?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荀子●劝学8指出,一个人如果能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一反“借酒消愁”,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也表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传说中刘寄奴曾居住过的环境。
14. [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准确理解诗歌是关键。
此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方面,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人原诗句中进行分析比对,同时可以将各选项进行比对,比对选项中所隐含的情感倾向。
B项“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错,从“花开汉苑”雪下骊山”“经过处”的气势以及“沐浴时”的奢华中,可以看出诗人因随从皇帝出游而感到骄傲自豪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理会:通达事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D.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15.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6分)
14.【参考答案】D(3分)
【解析】D项“宠辱偕忘的态度”说法有误,“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分析错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15.【参考答案】(6分)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2分)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4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