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之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剖析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一
言语准备期 (0~1岁)
言语准备期(0~1岁)
言语准备
说出词的准备
理解词的准备
言语准备期(0~1岁)
说出词的准备
简单音节阶段 (0 ~ 3个月)
哭声、叫喊声、啊咕声 以基本韵母a、ai、ei、ou、 e、i为主,声母发音很少。
言语准备期(0~1岁)
连续音节阶段 (4 ~ 8个月)
连续重复同一音节, 发音明显出现韵母和声母。
言语形成期(1~3岁)
完整句阶段
2岁半开始出现一定
数量的简单修饰语
“两个娃娃玩积木” “我也要升大班”
言语形成期(1~3岁)
完整句阶段
3岁左右儿童已开始
使用较复杂的修饰语
“小朋友把钢笔交给阿姨” “我家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老师教我们做游戏”
三 言语发展期 (3岁~入学前)
言语发展期(3岁~入学前)
3岁左右儿童开始自觉辨别发音是否正 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纠正错误发音。
3~4岁是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4岁儿童基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言语发展期(3岁~入学前)
儿童掌握的词汇量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岁
4岁
5岁
6岁
3~6岁儿童词汇量呈直 线上升的趋势。其中4~5岁是 儿童词汇增长率最高时期,称 之为词汇增长的活跃期。到入 学前,儿童已能掌握基本的口 语词汇3000个—4000个,基 本掌握本民族口头言语 。
言语的分类
言语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书面言语
独白言语 对话言语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与教育
(三) 相互作用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提出了认知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 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儿童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发展 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语言能力的获得亦然。
(一) 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
语音的发展: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 精确化,儿童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 儿童发音的正确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儿童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儿童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语音意识的出现
(二)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言语的高级形式, 它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而是自己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言语形式,具 有调节自身心理活动的功能。它的发音隐蔽,而且比外部言语更概括和压缩。 游戏言语 问题言语
(二)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书面言语的发展:书面言语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言 语。幼儿期书面言语的学习涉及的主要是识字和早期阅读。。 儿童识字 早期阅读
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 的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连续发音阶段(4-8个月):在这一阶段,当儿童吃饱、睡醒、感到舒 适时,常常自动发音。这个阶段的声音不具有任何符号意义。
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在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连续音节不只是 同一音节的重复,而且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 多样化。同时,儿童开始模仿成人的语音。
(二)语音理解的准备
儿童发展-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言语概述教学案例案例一: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人们的言语中的每个字词都代表着特定的事物。
例如“熊猫”、“苹果”等都对是生活中事物的称呼。
当我们说出这些词时都能理解它相对应的事物。
分析:这是因为这些符号指代的事物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确定下来的,言语的具有符号固着功能,。
社会中人们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案例二:游戏言语儿童的游戏的过程中,一边做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例如,在用材料制作成枪或大炮时,会指着天空说:“嘭嘭,打死咯。
”分析:儿童的内部言语还是处于低水平的,往往是自言自语的,这个过程是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游戏言语是儿童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之一,具有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案例案例一:帽帽和嘀嘀1~1.5岁阶段的孩子喜欢说重叠的字音。
如兔兔、衣衣、车车、饭饭等,而不是说“兔子”、“衣服”、“汽车”、“吃饭”。
还喜欢用象声词代表物体的名称,如把汽车叫做“嘀嘀”,把小狗叫做“汪汪”。
分析:1~1.5岁,儿童理解言语的能力发展很快,在此基础上,开始主动说出一些词。
但是由于此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还缺乏锻炼,这个时期婴儿往往只发单个的、重叠的音。
重复前一个音,属同一音节、同一声调,不用费力,容易发出。
如果发出不同的二三个音节,发音器官的部位(舌、唇等)就要变化动作,这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案例二:“看到解放军了”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战,太勇敢了。
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
”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
分析:幼儿初期,儿童的言语仍然具有3岁前儿童言语的特点,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虽然能够独自向别人讲述一些事情,但句子很不完整,常常没头没尾,让听的人感到莫名其妙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往往还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九、十、十一章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1[名词]前识字是以激发儿童对符号和文字的兴趣,发展儿童文字意识的核心经验为目的的,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文字再认是儿童自然习得的结果。
2[名词]“前识字”活动是指语言教育活动中聚焦儿童文字功能、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划核心经验发展的活动,前识字活动重点是指培养儿童对文字和符号的兴趣和敏感性,获得有关文字功能、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则的核心经验,儿童在活动中对文字的习得和再认是儿童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自然结果。
3[名词]前识字的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并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符号与文字的经验。
4[单选]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范畴及具体表现(1)符号和文字功能意识的核心经验;①知道文字与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意义;②知道文字有记录作用,能够将口头语言或意义记录下来;③理解文字与符号跟口头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2)符号和文字形式意识的核心经验;①知道文字与图画和其他视觉符号是有区别的;②知道汉字是方块字,由部件构成。
(3)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的核心经验。
①知道文字阅读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阅读,文字之间有间隔;②初步了解汉字的组成规律;③形成利用汉字组成规律推测新字含义的策略。
5[单选]幼儿前识字的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核心经验阶段具体阶段的经验符号和文字功能意识初始阶段关注各种符号和标识,知道有特定的意义稳定阶段知道文字在传递信息、表达意义拓展阶段将符号和文字功能运用到生活和阅读当中符号和文字形式意识初始阶段知道类似方块字的文字才有意义和发音稳定阶段知道符合汉字形式的才是成人能够认识的汉字拓展阶段(1)知道有多种表现形式(手写、印刷)(2)把几个部件拼成字符号和文字规则意识初始阶段对汉字个数进行点数稳定阶段(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规则(2)猜测汉字的意义拓展阶段准确地说出汉字有几个部件6[简答]前识字核心经验获得的意义(1)有助于发展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2)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3)有助于为进入学龄期的正式书面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4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2
(二) 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
二、婴儿言语的发生与形成
(一) 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1发音的准备 婴儿的发音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哭是幼儿最初的发声。
1.简单发 音阶段
2.连续重 复同一音 节阶段
(4-8个月)
(0-3个月)
3.模仿发音 与学话萌发 阶段
一、 言语概述
(一)概念 1.语言 •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 汇、语法等要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
被人感知
以词汇为建筑材料
标示事物 反映人类逻辑思维
以语法为结构规律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交际工具。
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
联 系
言语活动则是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 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 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在人的具体言语交际中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 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一、 言语概述
(二)种类 • 言语活动可分为以下类型。
口头言语
外部言语
对话式 独白式
④语音意 识的发生
③语音的发展 受生理原因和 语言环境影响
幼儿容易发音错误
• 例如: 把“哥哥”说成“得得”: 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舌尖音 “d”、“t” ; 把“老师”叫成“老西”,“吃饭” 说做“七饭”: 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发 成舌 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j”、 “q”、“x” 。 把“奶奶”叫做“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 “灰尘”说成“飞尘”: • 幼儿对于“n”、“l”,“r”、“l”, 还有“h”、“f” 也常常分不清。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第九章
一、学前儿童有意运动的萌芽
有意运动称为不随意运动,它是受意识支配为达到某 种目的主动支配自己肌肉的运动,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
出生婴儿,除本能的动作,动作都是混乱的,两眼不协调,手不受控 制的无乱摆动。
大约四个月,婴儿手眼动作不协调,大脑不能支配动作。 大约到了四到五个月,婴儿出现手眼协调动作,动作有了简单的目的 方向性。 1岁以后,儿童逐步学会模仿成人拿东西的动作,开始进入人类实用工 具的有意动作阶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评价
主编:张文军
开篇名言
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
会臣服。
(印度)泰戈尔
第九章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挖井》漫画
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 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 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 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 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
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
四、意志的品质
(三)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 坚持不懈地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的品质。
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
顽固执拗——只承认自己的意见和论据,对自己的行动
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见异思迁——行动易发生动摇,行动过程中随意更改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1.幼儿前识字的基本概念;2.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3.不同前识字教育活动的教育策略。
第一节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前识字”在幼儿教育中是个敏感、纠结的话题。
一方面,《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指南》也提出,儿童要“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三令五申的防止“小学化教育倾向”的通知中,直指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超前识字、机械识字、大量识字现象,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在教育督导、教育检查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教室环境、教学活动中一旦出现文字,就会被视为“小学化”。
对于教师而言,许多教师虽然听说过“前识字”,了解“前识字”是早期阅读的范畴之一,但不清楚“前识字”的“前”,“前”在哪里?“前识字”和“识字”之间的区别和界限何在?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出现了“恐文字”现象:生怕一出现文字,就被指责为“小学化”;不敢开展有关文字方面的活动,担心被批评为“识字活动”。
因此,目前关于“幼儿能不能识字?”“幼儿能认识什么样的字?”“幼儿怎么样识字?”等问题,出现许多混淆、纠结、误区,而这往往是人们对幼儿识字的目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清导致的。
要厘清这些问题,幼儿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教师和家长需要了解幼儿“前识字”的基本概念,明确前识字的“前”,“前”在何处,前识字活动与机械、大量、枯燥的识字活动的区别,掌握“前识字”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和策略。
一、前识字的基本概念“前识字”与“识字”只有一字之差,但许多幼儿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往往不甚明晰,在开展活动时,很担心自己开展的活动就变成了机械、枯燥的识字活动。
因此,了解“识字”和“前识字”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在幼儿园中开展前识字活动、促进儿童前识字经验发展的前提。
儿童心理学ppt课件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全部语音 的年龄,发音不准的幼儿人数的百分率随 龄增长而降低。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数发生在辅音, 而且集中在zh,ch,sh,z,c,s,l,此外, 还有f,n,g,er,r,ang等,但所占比例 较小。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3—4岁幼儿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但是在集体〔如全班〕面前讲话往往不大 胆,不自然。
4—5岁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 5—6岁不但能够系统地表达,而且能大胆
而自然地、生动和有感情地进展描述。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二、情境语言的开展和连贯语言的发生 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三〕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第九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二)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常规主题活动主要是指托儿所和幼儿园组织儿童定期参加的,围绕某 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
1.天气预报员 每天早晨来园之后早操之前这段时间,请一名儿童向全班儿童预报当
日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可以由值日生轮流担任,也可以由教师指定 。为提高儿童对此活动的兴趣,丰富儿童的语言内容,教师还可以启发 儿童根据当日气温和特殊的天气状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的经验,丰富了儿童谈话和讲述的内容。
Page 19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为儿童言语表达和言语交际提供了条件。 听指令,小组学习、集体学习。 如:面向集体讲话时声音要响亮,在个别交谈时声音则要适度;在
小组活动中既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又要倾听同伴的话,听说有机地轮换
Page 20
3、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符号学习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符号 特性。
从而组织起语言进行表述
Page 5
具体运用:
1、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教育辅助材料,应该是儿童接触过的、较熟悉的 或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
2、教会儿童观察被讲述对象的方法,给儿童留存一定的观察时间和空 间;
3、教师的提问要有顺序性、启发性,帮助儿童构思与表述; 4、根据儿童的语言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表述要求,要求儿童在动手 、动脑、动口的学习中获得语言经验。
划活动进程。要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独特 的感受表达出来。 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
要清楚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Page 25
3、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和交往的机会。当
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儿童动脑筋,与同伴商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促进了同伴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又有助 于发展儿童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能力 4、为儿童提供规范的言语示范,鼓励儿童积极表达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概述
言语概述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学前儿童的 社会化有重要作用
2.调控认知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就是学前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 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 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 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能被成 人完全理解,以至于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1.反射性发声阶段
反射性发声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生理需要或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对身体 不适的一种自然的反射活动,以哭喊反射为主。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0―3 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其中,落地哭是婴儿的第一次发音,表明发音器官为 语音的发生做好了基本的物质准备。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阶段
一、0—3岁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形成
(一)0―1岁儿童言 语的发生
3.学话萌芽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又称为语言的发生阶段, 主要发生在儿童出生9个月至1岁时,此时儿 童的发声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例如, 在看见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时,发出“baba”“ma-ma”等声音;听到汽车的声音时, 发出“wu-wu”“du-du”的声音。与此同时, 他们还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如成人说: “跟爸爸再见!”儿童就会挥挥小手,表明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某种“交际信号”已经有 了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印象。
第九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渐确切和加深,幼儿不仅能够掌握词的一种意义,而且掌
握词的多重意义; ▼不仅能掌握表面意义,而且能掌握 词的转义。
四、不同词类词义的发展
朱曼殊等(1986)的研究结论:
(一)形容词的掌握
(二)空间方位词的掌握 (三)指示代词的掌握 (四)人称代词的掌握 (五)量词的掌握
第五节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
儿童首先倾向于把字形当作整体形象来感知。
2、儿童识字阶段:儿童多次接触某个字或某些字时,他的感 知活动就从笼统到分化,就可以认识一些字。
幼儿识字有两个特点:(1)容易混淆,对字形的细节难以分化, 如“水、木”,“半、羊”等。(2)对字义的概括水平还很低。 3、幼儿容易认识的字 ▼ 字大、清楚。
▼ 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幼儿使用的主要是简单
句,发展的趋势:简单句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 渐增加,总的来说,幼儿简单句的比例较大。 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 单句组成的句子。 幼儿掌握复合句的特点是:▼ 数量较少、比例不大。 ▼ 结构松散。缺乏连词,只是简单句意义上的结合。▼ 联合复句出现较早。▼ 并列复句比例较大。▼ 偏正复 句出现较晚。 幼儿常用的偏正复句有:条件复句、因果 复句、转折复句。
▼ 有形象作为辨认的支柱:在识字过程中,对字 形加以意义联 想,便于幼儿记忆。 ▼ 字形结构简单。 ▼ 多次重复。 ▼ 与情绪和兴趣相联系的字,如幼儿喜爱的玩具、汽车、喜欢 吃的食品等,与这些相联系的字都比较容易记忆。
二、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一)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就 可以进行阅读活动,最初的阅读活动是看书,不是阅读,孩子 不是阅读文字,二是拿着书看。开始时是母子供读,妈妈拿着 书,读给孩子听,边读边指着书上图画,孩子边听边看。 (二)阅读的准备 1、掌握有关词汇:孩子认识字形后,容易学会阅读。 2、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孩子在掌握了某种语言的基本语 法和表达能力后,他在识字的基础上不但能够理解,还能够比 较流畅的、有表情的阅读。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九章
第九章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沟通分析的总体轮波纳的人性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天正向的人性观、后天学习辅导的功效以及人的理性三个方面。
(识记、领会)一、正向的人性观波纳对人性持正向的观点。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他相信儿童出生时都是品行高贵的,只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环境的不善,而使儿童的本性发生变化,由高贵变为低下,即波纳所言的“从王子、公主到青蛙”。
二、心理辅导的功效波纳相信,虽然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不当或环境的不善会导致儿童的本性发生变化,但通过后天的学习,特别是将学习与应用沟通分析结合起来,将沟通分析融入生活中,便能再恢复儿童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尊贵。
三、人的理性在波纳的观点里,然而人们都会发明心理游戏,有些人总要将过去的事件及宗教等来进行自我颠覆。
波纳认为,生活即是一连串决策的决定与待解决的问题。
波纳深信,人们拥有理性与自由来作决定及个人的问题。
第二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一、结构分析(识记、领会)(一)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概述在沟通分析中,波纳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即“父母”(parent)、“成人”(adult)以及“儿童”(child)三者。
PAC三种自我状态是以早年时期的情绪与经验为基础。
以下分述这三种人格的自我状态的定义。
(二)人格独立自我状态定义1.父母(P)人格人格的“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父母与权威人物所持的指导性、态度与行为。
这个自我状态有如反映了幼时父母对个人之告诫、命令、惩罚及鼓励等经验的记忆。
父母会依不同的情境,表现两种不同的态度:(1)“养护性父母”(nurturing parent)——这主要涵盖了养育或协助的行为。
(2)“评价性父母”(critical parent)——提供了评论、控制及惩罚等行为与信息。
“父母”的自我状态会促使个人表现过去养育者的行为,包括养育及批评两方面的行为。
同时,“父母”的自我状态指导着儿童形成他独有的价值观、性别意识与行为的决策。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7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避免犯主观性错误研究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全面细致地分析科学的归纳与概括⏹生态化原则研究不能脱离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
⏹发展性原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教育性原则研究应不妨碍并力图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横断研究:在某一时间点上对比不同主题。
优点:取样方便,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缺点:难以了解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纵向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同一主题。
优点:深入了解心理变化的过程;缺点:难以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费时较长;可能出现不可控因素及变化;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主要观察策略:1.事件取样策略观察时间内,观察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忽略其他行为。
2. 时间取样策略观察者在短暂、有规律的时间段内记录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
主要记录方式:1.日记式记录 2.标本记录 3.行为核查表注意事项:1. 观察前做好准备2. 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 观察记录详细、准确4. 反复多次进行(二)访谈法分类:结构式;无结构式;半结构式;访谈注意事项:1. 预先设计好题目2. 语言具体、态度亲切 3. 注意追问4. 记录详细、准确(三)实验法Eg:视觉悬案实验1.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优点:结果严谨、准确。
不足:局限性(幼儿心理状态不自然)2.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特点:整体情境自然缺点:无法避免不可控因素。
第二章一、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发展关键词:刺激、反应、联结、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二、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发展关键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个体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三、认知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经典实验:守恒实验、自我中心实验等发展关键词:主体、客体、同化、顺应、儿童发展阶段四、社会生态学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布朗芬布伦纳等发展关键词:文化历史学说、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社会生态体系第三章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指遗传的生物特征,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九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真笑还是假笑?
体态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
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 容;情绪离不开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2.区别:
•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
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 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 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 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 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 (三)表情的社会化
•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
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
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
• 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
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
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 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 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会下 降。盲童由于缺乏对表情的人际知觉条件 ,其表情的社会化受到了障碍。
(二)情感影响认识过程
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绪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身心健康影响 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
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精力旺盛,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交往, 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事业成功。
学前心理学之第九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剖析
掌握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3)言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4)言语表达仍不够流畅
• 【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 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 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 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 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 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 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 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 (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 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 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 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 3-4岁的幼儿,相当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 以有人称这年龄段的幼儿为“国际公民”。
• 幼儿掌握母语的语音后,再学习新的语音时,就出现了困 难,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会更多地受第一语音 的干扰。这个时期就处于语音的收缩阶段。
幼儿容易发音错误
• 比如:常常把需要用舌根的不送气塞音“g”、“k”,发成 舌 尖音“d”、“t”,从而出现把“哥哥”说成“得得”的 现 象;常常把需要用舌尖后位的“zh”、“ch”、“sh”, 发 成舌尖前位的“z”、“c”、“s”或是发成舌面的 “j”、 “q”、“x”,从而出现把“老师”叫成“老西”, “吃饭” 说做“七饭”的现象。幼儿对于“n”、“l”,“r”、 “l”, 还有“h”、“f”也常常分不清,从而把“奶奶”叫做 “来来”,把“真热”说做“真乐”,把“灰尘”说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探寻三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 常见问题及教育措施
(2)加强对幼儿言语的训练,使幼儿可以表 达 (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 3.提高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教育措施 (1)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 (2)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阅读,培 养相关的阅读能力
①朗读体验法 ②观察理解法 ③交流感受法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儿童出生以后,在环境和成人的影响下,言语不断发 展,进入幼儿期后,言语发展表现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 语的准备两个方面。 1.口头言语的发展特征 (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幼儿期,主要是在4岁左右,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 来。 幼儿语音意识形成主要表现: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 特点;能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②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6)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 情感和表现力。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 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3)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 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为“电报句”或“电 报式语音”。 2.完整句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2)词汇量迅速增加 2~3岁儿童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几乎每天都能掌握 新词,而且他们学习新词的积极性非常高。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2)掌握语音 汉语拼音是儿童识字和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 而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正确发出语音。 (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幼儿期已掌握了基本的语法和初步的口语表达 力,为入小学后阅读和写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剖析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前而的认知发展 (1)有利于认识范围的扩大 (2)有利于对认知活动的调节 (3)有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准备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如: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 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 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 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 听、说、读、写的活动都属于语言活动。 • 语言活动为人类所特有,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是一 种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第九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的趋势和 发展阶段,把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 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特点。 • 【重点难点】 • 重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难点: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 谈“孩子大了,自然会说话”
孩子出生后,只要他的大脑和言语发音器官、 听 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是生活在人类社会 之中。可以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人有意 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古代的孩子是 这样,现代的孩子也是这样;城市的 孩子是这样, 农村、山区的孩子也是这样,这是事实。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语 言 言 语
是交际、思维的工具
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心理物理现象,具有 个体性和多边性 言语活动则是心理 的研究对象
区 别
是社会现象,具有较 大的稳定性 研究语言的科学是 语言学
联 系
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 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 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 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 交际工具的作用。
(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音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 音调也开始多样化,四声均出现了,听起来很像是在说话。 当然,这些“话”仍然是没有意义的,但却为学说话做了 发音上的准备。 这一阶段,近似词的发音更多,同时,儿童开始能模仿成 人的语音。这一进步,标志着儿童学话的萌芽。 在成人的教育下,婴儿渐渐能够把一定的语音和某个具体 事物联系起来,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思。虽然此时 他们能够发出的词音只有很少几个,但毕竟能开口说话了。
•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 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 ei、ou的声音。 • 2个月以后,婴儿不哭时也开始发音,当成人引 逗时,发音现象更明显,已能发出ai,a,ei等音。 发这些音不需要较多的唇舌运动,只要一张口, 气流自口腔冲出,音也就发出了。这与儿童发音 器官不完善有关。 • 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童 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三)内部言语 •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 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的存在也是抽象逻 辑思维存在的一个标志。 • 具有三个特点:隐蔽性;片段性;压缩性。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前期是个体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学前期是个体一生中言语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3岁就能掌握800~1000个词汇,到6岁就发展到能掌握 3000~4000个词汇,在幼儿期词汇量增加速度比较迅速。 • 语言表达能力也明显增强,幼儿在入学前已经能够比较系 统、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 • • •
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概述
一、概念 (一)语言 •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 等要素。 • 语言是以字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 则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有下列基本特性: 生成性;结构性;语义性;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看图讲述时,前者能说:“这是春天的一个睛朗的早 晨,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在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大花 坛, 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 的、 有粉的,多美丽!” • 而后者,绝大多数只能说:“这是早晨,天上有云 彩。”“公园里种着各种颜色的花,真好看。”
讲这两句话进行比较
(二)前言语阶段的言语感知理解
• (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就 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近期的研究又发现,几个月的婴儿还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 能力: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 而对同一范畴之内的变异予以忽略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 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 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 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 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 (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 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 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 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 •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 想感情的言语。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 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都采用对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 长,其独立性和认知都有一定的发展后,儿童能够清楚的 讲述自己的经验 。 2.书面言语 • 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 言语。
• 但是, 孩子生活在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时 代、地区,生活在给予他 们语言训练多少 不同的家庭、幼儿园,孩子的言语发展水 平 是不同的,这也是事实。我们曾对城市 和农村幼儿园的中、 大班幼儿,进行过言 语发展水平的小测查,结果表明:从词 汇 看,城市幼儿园的幼儿,远较农村幼儿园 的幼儿丰富、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