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课件(共54张PPT)
具体表现: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五、影响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因素:
1.浓度 2.器官 3.细胞的成熟程度 4.植物的种类
敏感性: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 根 >芽 >茎 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 幼嫩细胞 >衰老细胞 不同植物 :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5.6ppm、5.8ppm、6.0ppm
的
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11 组,每组中加
入 3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
备用。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迎春条要求: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
所选枝条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
a.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 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促进成活。 b.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 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蒸腾作用 。
分组并编号:分为 7 组,每组中加入 3 根 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b.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为
4ppm-6ppm范围间,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0.2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配制浓度为
4.0ppm、4.2ppm、4.4ppm、 4.6ppm、
4.8ppm、5.0ppm、5.2ppm、 5.4ppm、
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
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
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D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五、影响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因素:
1.浓度 2.器官 3.细胞的成熟程度 4.植物的种类
敏感性: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 根 >芽 >茎 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 幼嫩细胞 >衰老细胞 不同植物 :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5.6ppm、5.8ppm、6.0ppm
的
一组NAA溶液。
分组并编号:分为 11 组,每组中加
入 3 根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
备用。
2.设计实验步骤 (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迎春条要求: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
所选枝条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
a.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 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 促进成活。 b.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 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蒸腾作用 。
分组并编号:分为 7 组,每组中加入 3 根 枝条。按要求处理好插条,备用。
b.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为
4ppm-6ppm范围间,因此在此浓度区间,以
0.2ppm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配制浓度为
4.0ppm、4.2ppm、4.4ppm、 4.6ppm、
4.8ppm、5.0ppm、5.2ppm、 5.4ppm、
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
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
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D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课件(共37张PPT)_2[优秀课件资料]
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
❖分泌过盛时-- 新陈代谢率增高,消 瘦、血压高、心搏 快、情绪激动、有颤 抖等症状,表现为甲 亢。另眼球凸出, 称凸眼症。
第二性征
• 刚刚出生的婴儿,从生殖器外形就能识别是男还 是女,这就是两性之间不相同的特征,称第一性征。 到了成年,男女在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是显著 的。这种差异是从青春期开始逐步形成,就称为 第二性征。例如,男性高大的身躯,粗壮的肌肉, 突出的喉头,低沉的声音以及长出胡须,汗毛加 重等特点。女性皮肤细腻,声调高细等特点.第二 性征是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的。
激素调节的实例
•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课本P25 •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但以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为主。 降糖:胰岛素 升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
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
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调节过程:
•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腺分泌胰液
结论:胰腺分泌胰液,确实受化学物质的调 节控制
这两个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这两个实验都遵循实验的科学原则:设置对照实验和操 控单因子变量。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 CO2 、 组织胺)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 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包括激素调节 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具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 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 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苏教版选择性必修
关键能力·突破重难
核心点一 核心点二
能量流动过程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源头:太阳能
输入 —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散失 —过程:呼吸作用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1)能量来源ba..生消产费者者的的能能量量主来要自来上自一太营阳养能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 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三、生态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_营__养__级_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 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__养__级__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 形。
2.生物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各个营__养__级__生__物__量__(每个营__养__级__所容 纳的有__机__物__的__总__干__重__)之间的关系。 3.数量金字塔 用能量金字塔的方法表示_各__个__营__养__级_的__生__物__个__体__的数目比值关 系。 4.生态金字塔 _能__量__金__字__塔__、_生__物__量__金__字__塔__和__数__量__金__字__塔__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1.用能量流动的原理,解释谚语“一山不容二虎”隐含的道理。 提示: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可知,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最高 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能量已减到很小的程度。因此, 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容二虎”。
2.如果你被困荒岛,要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救援,要获得更多能 量,究竟要采用以下哪种生存策略呢?
11301_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11
人类起源与发展
2024/1/26
人类起源的证据
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 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发展的历程
根据化石和考古资料,可以将人类发展历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 和现代人四个阶段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未来 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营养级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同一 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表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营养层次。
15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 内部的循环运动,包括水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等。
2024/1/26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通常以食物链和 食物网为载体进行。
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公益 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2024/1/26
22
05 科学技术在社会 发展中应用
2024/1/26
23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实现对其性状 和功能的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在 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24/1/26
基因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4
细胞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2024/1/26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转化等技术手段,对细胞进行改造 和利用。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人类起源与发展
2024/1/26
人类起源的证据
化石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 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发展的历程
根据化石和考古资料,可以将人类发展历程分为猿人、古人、新人 和现代人四个阶段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意义
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未来 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
营养级
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同一 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表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营养层次。
15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 内部的循环运动,包括水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等。
2024/1/26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化和散失的过程,通常以食物链和 食物网为载体进行。
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公益 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2024/1/26
22
05 科学技术在社会 发展中应用
2024/1/26
23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实现对其性状 和功能的定向改造。
基因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在 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024/1/26
基因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 ,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4
细胞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2024/1/26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
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转化等技术手段,对细胞进行改造 和利用。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
01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 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 护和管理。
02
迁地保护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 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 管理。
03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对濒危物种的猎 杀、采伐和买卖等活 动。
04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 认识和保护意识。
03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优育策略
Chapter
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如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如高血压、糖尿 病等,具有家族聚集性和 较高的发病率。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 引起,如唐氏综合征、猫 叫综合征等,常导致严重 的生长发育障碍。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影响 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沙漠化扩展
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剧,对 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
森林资源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 不均,难以满足生态需求。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变异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02
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
Chapter
物种起源理论及证据
01Biblioteka 0203物种起源理论
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隔离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课件
[答案] B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建立在 DNA
分子以 4 种脱氧核苷酸(碱基为 A、T、G、C)为单位连接
而成的长链的基础上
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对 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进
行分析,得出 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
的是
()
解析:A 项图中两条链没有反向平行;DNA 分子的外侧是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 A、T 配对,C、G 配对;DNA 中没有 U,C 项图中 A、U 配对错误;D 项图中碱基配对不对,应该碱基 A、T 配对, C、G 配对,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基团应与脱氧核糖的 5′-C 连接。 答案:B
[难度加一点]
[典例 1] 某双链 DNA 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 700 对,其中一
条单链上(A+T)∶(C+G)=2/5,问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
苷酸的数目是
()
A.500 个
B.200 个
C.300 个
D.400 个
[解析]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 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某双链 DNA 分子一条单链上(A+T)/(C+G)=2/5,则该双链 DNA 分子中的 该比值也为 2/5,因此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占 5/(2+5)÷2=5/14,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1 400× 5/14=500。
e.③占的比例越大,DNA 分子越不稳定
f.⑤⑥⑦⑧依次代表 A、G、C、T
A.bcdf
B.cdf
C.abcf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建立在 DNA
分子以 4 种脱氧核苷酸(碱基为 A、T、G、C)为单位连接
而成的长链的基础上
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对 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进
行分析,得出 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
的是
()
解析:A 项图中两条链没有反向平行;DNA 分子的外侧是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 A、T 配对,C、G 配对;DNA 中没有 U,C 项图中 A、U 配对错误;D 项图中碱基配对不对,应该碱基 A、T 配对, C、G 配对,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磷酸基团应与脱氧核糖的 5′-C 连接。 答案:B
[难度加一点]
[典例 1] 某双链 DNA 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 700 对,其中一
条单链上(A+T)∶(C+G)=2/5,问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
苷酸的数目是
()
A.500 个
B.200 个
C.300 个
D.400 个
[解析] 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 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某双链 DNA 分子一条单链上(A+T)/(C+G)=2/5,则该双链 DNA 分子中的 该比值也为 2/5,因此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占 5/(2+5)÷2=5/14,该 DNA 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1 400× 5/14=500。
e.③占的比例越大,DNA 分子越不稳定
f.⑤⑥⑦⑧依次代表 A、G、C、T
A.bcdf
B.cdf
C.abcf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件2
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 把它的生产过程用 连线方法表明出来: 供选择部门: 原料部门 (1) 生产车间 (2) 加工车间 (3) 质检部门 (4) 动力车间 (5) 分类包装车间 (6) 发送车间 ( 7) 废物处理车间 (8)
• 1、细胞的“车间”叫什么? • 2、分离这些细胞器用什么方法?
Question: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的鸟 类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 人多。在体外培养细胞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 的线粒体多。为什么?
Answer:
新陈代谢快,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线粒体数量 也多。
分布: 植物
CO2
O2
结构特点:
两层膜 基粒 功能特点: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制造有机物 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溶酶体 “消化车间”
细胞器之间的如何协调配合,如何构成生产线?
生物膜包括了哪些膜?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质 内质网
细胞核 核仁
线粒 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细胞膜
溶酶体 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如藻类)
细胞质
内质网 细胞核 核 仁 线粒体 高尔基 体 内质网 核糖体 细胞膜 液泡 叶绿体 溶酶话, 线粒体和叶 绿体可以分 别比作什么 比较恰当?
内质网
分 布: 动植物
核糖体
分 布: 动植物 无膜结构,颗粒状 蛋白质合成车间
结构特点: 单层膜 (膜上通常附有核糖体)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的合成车间
分
布: 动植物
结构特点: 单层膜,有分泌小泡 功能特点:蛋白质分类,包装,发送车间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 把它的生产过程用 连线方法表明出来: 供选择部门: 原料部门 (1) 生产车间 (2) 加工车间 (3) 质检部门 (4) 动力车间 (5) 分类包装车间 (6) 发送车间 ( 7) 废物处理车间 (8)
• 1、细胞的“车间”叫什么? • 2、分离这些细胞器用什么方法?
Question: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的鸟 类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 人多。在体外培养细胞时,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 的线粒体多。为什么?
Answer:
新陈代谢快,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线粒体数量 也多。
分布: 植物
CO2
O2
结构特点:
两层膜 基粒 功能特点: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制造有机物 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溶酶体 “消化车间”
细胞器之间的如何协调配合,如何构成生产线?
生物膜包括了哪些膜?
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质 内质网
细胞核 核仁
线粒 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细胞膜
溶酶体 中心体(动物,低等植物,如藻类)
细胞质
内质网 细胞核 核 仁 线粒体 高尔基 体 内质网 核糖体 细胞膜 液泡 叶绿体 溶酶话, 线粒体和叶 绿体可以分 别比作什么 比较恰当?
内质网
分 布: 动植物
核糖体
分 布: 动植物 无膜结构,颗粒状 蛋白质合成车间
结构特点: 单层膜 (膜上通常附有核糖体)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的合成车间
分
布: 动植物
结构特点: 单层膜,有分泌小泡 功能特点:蛋白质分类,包装,发送车间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课件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 原材料,同时基因突变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物 学过程,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
传信息重新组合的过程。
基因重组的方式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和非同 源重组两种方式进行。同源重组需 要DNA的同源序列,而非同源重 组则不需要。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表型特征,增 加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同时,染色体变异也是导致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05 生物的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进化
总结词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
详细描述
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突变、迁入迁出、自然选择等因素而发 生变化,这些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 适应环境的个体,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从而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述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解释了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机制。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在动植物育种、人类遗传病研究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了生物性
状的遗传规律。
0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NA的复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DNA复制的过程、条件、特点以 及意义。
详细描述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前进行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生物 学过程,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遗
传信息重新组合的过程。
基因重组的方式
基因重组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和非同 源重组两种方式进行。同源重组需 要DNA的同源序列,而非同源重 组则不需要。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表型特征,增 加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同时,染色体变异也是导致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05 生物的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进化
总结词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
详细描述
种群的基因频率由于突变、迁入迁出、自然选择等因素而发 生变化,这些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 适应环境的个体,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从而决定了生物进 化的方向。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述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解释了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机制。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在动植物育种、人类遗传病研究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3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解释了生物性
状的遗传规律。
0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DNA的复制
总结词
详细描述DNA复制的过程、条件、特点以 及意义。
详细描述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前进行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件
4.高尔基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
(1)结构:由大小囊泡组成。 (2)功能。 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 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细胞壁 ②与植物________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及 ______细 原核 胞中。 rRNA和蛋白质 (1)成分:________________。 (2)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思考探讨]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什么? 2.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什么? 3.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吗? 提示: 1.差速离心法。 2.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3.不一定。某些原核细胞,如蓝藻没有叶绿 体,但有叶绿素、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 用。
1.叶绿体与线粒体的比较
6.溶酶体:分布在动、植物细胞内。 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 伤的细胞器、吞唑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7.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单层膜 (1)结构:由 ________围成。 (2)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 持坚挺。
8.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 中心粒 细胞。 (1)组成: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________和 周围物质组成。 (2)功能: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3)从成分方面。 ①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液泡、叶 绿体。 ②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③含R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 体。 ④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4)从功能方面。 ①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 体。
(1)细胞器的分布:①有叶绿体的 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但植物细胞不一定有 叶绿体,如根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中也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②进行有氧 呼吸的细胞中不一定有线粒体,如某些需氧 型细菌。③动物细胞中一定有中心体,但有 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 (2)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植物 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与 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性课件浙科版必修第一册ppt
2.酶有专一性: 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是一类分子 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___一__种____底物或___少__数__几__种___相 似底物的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条件的影响:pH、___温__度___和某些化合 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能起作 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___最__强____。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 不发生___化__学____变化。
3.酶的作用是___降__低_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活__化__能___,使得化学反应加快。 4.酶作用的强弱用___酶__活__性___表示。
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 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的,将其 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具有这种酶的活性,这一 结果表明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正确,A、B、D均错 误。
2.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B.曲线Ⅰ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 C.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 D.其他条件相同时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2.催化认识 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 称为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
3.有关酶的学说 (1)中间产物学说:酶促反应中,底物首先与酶结合形成不稳 定的中间产物,这个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形成产物并释放 出酶,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S(底物)+E(酶)→SE(中间产物)→P(产物)+E(酶) (2)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 合学说”,都强调的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 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 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3.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条件的影响:pH、___温__度___和某些化合 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能起作 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___最__强____。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 不发生___化__学____变化。
3.酶的作用是___降__低_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活__化__能___,使得化学反应加快。 4.酶作用的强弱用___酶__活__性___表示。
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 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的,将其 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具有这种酶的活性,这一 结果表明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正确,A、B、D均错 误。
2.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B.曲线Ⅰ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 C.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 D.其他条件相同时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2.催化认识 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 称为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
3.有关酶的学说 (1)中间产物学说:酶促反应中,底物首先与酶结合形成不稳 定的中间产物,这个中间产物进一步分解,形成产物并释放 出酶,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S(底物)+E(酶)→SE(中间产物)→P(产物)+E(酶) (2)酶具有专一性的主要理论假说有“锁钥学说”和“诱导契 合学说”,都强调的是酶空间结构和底物空间结构的相互吻 合,因此酶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或丧失,酶的专一性也 就没有了,如图是锁钥学说示意图。
高中生物《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1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 时,叫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 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 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 标记法。
讨论: 参与分泌 蛋白合成、运 输的细胞器的 具体作用是什 么?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 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面哪 种物质是由这种核糖体合成的?( C ) A.血红蛋白 B.有氧呼吸酶 C.胃蛋白酶 D.性激素
3、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 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B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核糖体 合 成 肽 链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组折运糖 加浓运 装叠输基 工缩输 化 细胞膜 外 排 作 用 膜外
提供能量 线粒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讨论:牛奶是怎样产生的?
核糖体:合成牛奶中的蛋 白质(多肽链)
奶牛的乳 腺细胞
内质网:加工并运输蛋白 质到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对即将分泌出来的 牛奶蛋白质进行最后的浓缩和 加工。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3章 第2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课时)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本节聚焦
1.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2.什么是生物膜系统?它具有什么功能?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阅读课本P48“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是在哪里合成的? 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 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 哪里提供? 4、站在系统的角度看,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5、科学家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探究该过程?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1)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2)过程及图解:
微思考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和结构分别有哪些? 提示:细胞器: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结构: 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微判断1基于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认识,判断下 列表述是否正确。
有同学认为,生物膜就是生物体内的膜,膜结构就是具膜的 细胞器。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认同。生物膜系统主要是针对真核细胞而言,指细 胞内生物膜的统称,属于细胞水平的范畴,而生物体内的有些 膜,如视网膜、小肠黏膜等,不属于生物膜。细胞的膜结构指 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具有生物膜的结构,细胞器和膜 结构均属于细胞结构的一部分。
3.下图是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的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 化图。该过程中最可能 合成的是( ) A.呼吸酶 B.抗体 C.性激素 D.胆固醇 答案:B 解析:图示膜面积的变化发生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中。呼吸酶不是分泌蛋白,抗体是分泌蛋白,性激素和胆固醇 都是脂质。
4.下面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依次属于的结构是
二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重难归纳 1.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 功能
2.生物膜间的联系 (1)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 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差异性: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 与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解析:小肠黏膜不是生物膜,A项错误。有的酶附着在膜上, 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 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 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 相互干扰,D项正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一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课件
微思考 神经干细胞为什么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答案】神经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已经有了很高程度的分化, 而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故神经干细胞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判断下列正误。
(1)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
()
(2)根据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将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4.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称为___原__代__培__养___,分瓶后的细胞培 养称为__传__代__培__养___。
微思考 动物细胞培养前为什么要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案】分散后细胞能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更易进行营养物质的吸 收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下列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属于原代培养的是 A.用胰蛋白酶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过程 B.从机体取得细胞后立即进行培养的过程 C.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后取下的细胞的培养过程 D.哺乳动物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悬浮生长过程 【答案】B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 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大多数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___瓶__壁___ 上才能生长增殖,这种现象称为__细__胞__贴__壁__。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 __表__面__相__互__接__触____ 时 , 细 胞 就 会 停 止 分 裂 增 殖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细 胞 的 ___接__触__抑__制______。
4.应用 (1)将正常的__造__血__干__细__胞___移植到病人体内,恢复病人的__造__血____ 和免疫功能,用来治疗白血病等疾病。 (2)__神__经__干__细__胞__在治疗神经组织损伤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方面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用___iP__S_细__胞____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研究也 取得了新进展。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课件8
液泡
存 在: 植物细胞
形态结构:泡状结构,内有细胞液 调节细胞内环境 主要功能: 使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分布: 动物细胞内和低等的植物细胞中 结构: 由两个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功能: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器分类
具双层膜的:叶绿体、线粒体
具单层膜的:内质网、高尔基体 液泡、溶酶体 不具膜的:核糖体、中心体
动植物细胞中 呈粒状、棒状
叶绿体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向内折叠形成嵴 是一层光滑的膜 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跺 叠而成,含有光合色素。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酶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核糖体
椭球型、无膜结构,有附着型的、有 游离型的,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由此可见,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 也既有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 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 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
整体。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 在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在结构上也相互联系。
叶绿体
高尔基体
细胞核 核糖体 线粒体
植 内质网 物 液泡 细 胞
细胞膜
细胞壁
二、细胞器之间的协配合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 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就叫做分泌 蛋白,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核糖体 合 成 肽 链
内质网 折叠、组装
高尔基体 进一步加工
细胞膜 融合 分泌
线粒体供能
糖 类 脂 质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高中生物浙科版(新)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课件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A 鱼(甲)
生物死亡后被分解者所利用。
(2)高中题目所分析的食物链专指捕食链;食物链中通常不含分解者,起点通常为生 产者(活的动植物) (3)作用: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主要途径)
3.食物网
(1)定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 链彼此交错形成的复杂的单向的营养关系。 是多方向的食物联系。
(2)形成原因:一种生物可以吃多种生物, 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吃。
。
提示 (1)丙 乙的减少 丙捕食乙 (2)甲捕食丙 (3)乙→丙→甲
,说
2.[模式图2]
解读:虽然图中有多个箭头走向,但这不是一个食物链或食物网图,而是生态系统
图,结合食物链的概念,可知图中只有 条食物链,
即
。
提示 2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
3.[模式表3]
生物种类
注: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三种生物的个 体数量。 解读:先根据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三种生物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再根据 个体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乙开始的数量较多, 随之逐渐增多,而丙的增多又导致
明
。
(2)丙的数量增多后又导致甲的数量增多,说明
。
(3)图中3种生物可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为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
一、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单向的营养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被称为生态系统 的营养结构,它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
2.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生 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注意: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不超过5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A
C
T
G
C
A C A A C
T G T T G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 氧核糖与磷酸交 替排列的顺序是 稳定不变的。 (稳定性) 长链中的碱基对 的排列顺序是千 变万化的。 (多样性)
G
A
C
T
G
C
你注意到了吗?
DNA分子的特异性 就体现在特定的碱 基(对)排列顺序 中。(特异性)
DNA分子的结构
小结
★化学组成: 基本组成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含氮碱基
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磷酸
★空间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碱基对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基础知识简答
1、沃森和克里克于 1953
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
年提出了著名的 DNA双螺旋
各种功能
模型,为
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
③ (A1+G1)/(T1+C1)=a,则(A2+G2)/(T2+C2)= 1 / a
一条链中不互补碱基的和之比等于另一条链中这种比值的倒数。
④ (A+G)/(A+T+G+C)= 1 / 2
两链中不互补的碱基和与两链碱基总数之比等于50%(1/2)。
⑤ (A+T)/(A+T+G+C)=a,则(A1+T1)/(A1+T1+G1+C1)= a
胞嘧啶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种,碱基对只有
两 排列顺序
4、 DNA的碱基只有 有
多样
种,而分子结构具 千变万化的结果。
4 性,这完全是碱基对的
6、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用文字填出1—10的名称。
10
P
8
G
1 2 9 3 5 6 7
P
T
P
C
P
A
4
1 3
胞嘧啶(C) 鸟嘌呤(G)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氢键
)。
3、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 两条 平行的脱氧核糖核酸 长链 盘旋 而成, 排在外侧的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通过
连
氢键
接起来的
对,
碱基对
腺嘌呤
排列在内侧。碱基对的组成规律是
(A)一定与
胸腺嘧啶
与
嘌呤
鸟嘌呤
配
(T)配对,
嘧啶
( G)
一定与
(C)配对,Hale Waihona Puke 之亦然,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氢键
A T
连 接
T
A
G
C
C
G
A C A A C
T G T T G
DNA双螺旋结构的 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 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 而成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 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 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 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 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奠定了基础。
含氮碱基
2、DNA又称 脱氧核糖核酸 ,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由
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脱氧核糖
、一分子
组成)。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 共有 4 4 种(名称是①
种(符号表示为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A T G C 、②
),脱氧核苷 、
③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④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两条链中互补碱基和与两条链碱基总数之比,与任意一条链的这种比值相等。
花都区第一中学 陈秀清
tyldt@
DNA分子的结构
DNA化学组成
面对DNA双螺旋 模型的美国生 物学家沃森 (左)和英国 生物物理学家 克里克(右)。
沃森、克里克 和英国物理学 家威尔金斯因 发现生命的双 螺旋而荣获 1962年诺贝尔 医学生理学奖。
左一:威尔金斯
左三:克里克
左五:沃森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 核糖
碱基 G A C T
2 4
腺嘌呤(A) 胸腺嘧啶(T) 磷酸 碱基对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5
7 9
6
8 10
有关DNA中的碱基计算
1、与结构有关的碱基计算
① (A+G)/(T+C)= 1
两条不互补链的碱基和的比值相等。
(A+C)/(T+G)= 1 (G1+C1)/(G2+C2)= 1
② (A1+T1)/(A2+T2)= 1